沈陈韵望着她认真地说:“是我不想待在北京的,我和爸爸在上海过得很好,你没有我,日子照样过得不错。”

陈秋芬一副大受打击的模样,眼眶都泛红了:“是不是你爸爸和你说了什么?你是我生的,我怎么会不想你,你来北京了你爸呢?”

方知浓站到沈陈韵旁边:“阿姨,阿韵是跟着我们一起来旅游的。”

“他怎么放心你一个小孩子的!阿韵,你今天跟妈妈回去……”

沈陈韵打断道:“没什么不放心的,我还一个人去过国外。我们有专门的司机接送,住的是总统套房,跟你回去有什么?”

沈陈韵嘲讽地看着她神色一点点变白。

原本陈秋芬还想给她买双鞋,大概是因为这些年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的愧疚,

沈陈韵一口气拿了五双鞋,穿也没穿,陈秋芬劝说她试一试再买,她自己利落地刷了卡付了钱,

“我爸爸给我买几双鞋的钱还是有的,我在上海上得是国际学校,一年十几万的学费,不差这么几双鞋,我高中之后就会出国。我不缺你的一双鞋,你还是给你的女儿买吧。”沈陈韵拎上五个鞋袋子,朝方知浓点点头。

沈陈韵快步走出店内,脚步越来越快,她一直强忍着泪意,走出了商场,被风一吹,她才冷静一些。

方知浓零着四五个购物袋,几乎是小跑跟在后面的,看她停了下来,喘着气说道:“你总算停下来了。”

沈陈韵抱歉地说:“抱歉,我没有顾及你。”

“你还好吗?”方知浓担忧地问道。

沈陈韵沉默,方知浓看了看手里的购物袋,两个人加起来十来个了,路过的人都忍不住侧目。

方知浓叹息一声,“我们先回车里吧。”

司机是一直在停车场候命的,她们把购物袋放到后备箱,坐上车,司机询问去哪里,沈陈韵看向窗外,道:“先回去吧。”

从停车场出来,她在窗外又看到了陈秋芬母女,她很想让自己不去看,但是她没有办法,母女俩带着母女款的围巾,陈秋芬的手中拎着购物袋,很显然还是给她继女买了。沈陈韵讽刺一下。

回到酒店里,司机帮她们把购物袋都搬到套房里。

沈陈韵兴致都不是很高,回到房间,沈陈韵望着买回来的那五双鞋,觉得自己可悲极了,抱着腿坐在地毯上,把脸埋进膝盖里。

方知浓跪在地毯上,手举无措:“阿韵……”

“她为什么对没有血缘的关系的女儿都可以这么好,就是不能对我好一点,对爸爸好一点……”沈陈韵带着哭腔说道。

方知浓静静地拍着她的背,平时再冷静坚强的人也有自己的心伤之处,她才会更心疼阿韵。

沈陈韵摸了一把眼泪:“其实我特别讨厌哭,她就特别会哭,哭得以为我爸爸才是那个做错事的人,明明是她,她嫌我爸爸在北京没有房子,没有钱,没有体面的工作。我小时候是被她扔给姥姥姥爷的,她其实从来不管我,我就被姥姥姥爷带到照相馆去……”

“就是莲花池公园的那个照相馆吗?”方知浓前后串联起来。

沈陈韵点点头:“我姥爷对我还算不错,但我姥姥不喜欢我和我爸。后来,他们就给她找了个在北京有房的公职人员,他们以为我听不懂,其实我都明白。再后来,她就和我爸提出了离婚,她说,你没有房没有稳定的工作,你能给我什么?我永远都记得。”

“她几乎很快就再婚了,做了别人的妈妈。我看到她对那个孩子很好,至少比对我要好得多。我问我爸为什么她不喜欢我,我爸答不上来。后来他带我离开北京了,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再婚。”

方知浓也坐地毯上,道:“其实你们现在过得越好,就是对她最大的惩罚。”

这大概就是一个拜金女抛弃穷小子,十几年后反转的故事,沈爸爸现在发展这么好,可以送女儿出国,给女儿最好的,然而她还在为一双耐克而踌躇。

沈陈韵点点头:“其实我也有想过,如果她知道爸爸现在这么有钱,会不会后悔。可是她看上的是钱,永远不是真心的。我今天就是想告诉她,没有她,我们过得更好,我想让她后悔。”

如果她还这么看重金钱的话,那肯定会的。钱是最容易让人悔不当初的东西。

“所以你喜欢摄影是因为你姥爷吗?”

沈陈韵从皮夹子里翻出一张照片,递给她看,是一张老照片了,地点是前几天去的莲花池公园,是方知浓给她拍照的地方,年轻时候的陈秋芬沈爸爸和沈陈韵坐在一起拍的照片。

“我姥爷给我们拍的,小时候他带我在照相馆里,我不爱说话,但他还是会跟我讲很多拍照的事情。我其实应该去看看他的,但我那天没有胆量。这些年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了,他对我很好。”

聊了一会儿,沈陈韵的心情逐渐平稳,天色已经暗沉下来了。

方知浓刚想说吃完饭的事情,忽然一拍脑门:“糟糕!我们把我哥给忘记了!”

此时的方如初正在地下车库里绕了一圈又一圈,车呢车呢???

第38章

因为这件事,方知浓被方如初diss了一个晚上,让他在冰冷的车库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是他找了商场的客服,打了个电话给司机的。

他们在北京的行程也基本上结束了,方季康在北京的事务也差不多了,这两年康达一直在组建博士生研究所,集团的研发重点也放在了光纤上,目前进展不错,方季康是希望明年就可以完成,然后后年投入生产。

等他们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方凯文和他们一起吃了顿晚饭,给方季康一份规划,方季康跟他讲得,他回去好好思考过了,也和几个一起做活的小伙伴也商量了一下,如果要做长远的,肯定是要做物流,短期赚钱的,肯定是外卖。但外卖一单做大了,不好管理。

但是如果做物流,就要建立物流点,你不可能只送两个目的地,在前期投入也是很大的,你至少要遍布几个城市。

方凯文决定还是先把大学城的外卖做好,不往外扩张,就做大学城的生意,然后明年他想先慢慢地在北京附近的几个城市建立物流点,京津唐地区作为试验点,进行快速运输。

方季康鼓励他:“年轻的时候多尝试尝试没关系,你叔叔我三十多岁了才开始办康达,在年轻时就不要害怕失败。”

方季康创办康达的时候,方凯文已经记事并且有些懂事了,长大后,他才愈发能理解叔叔那个时候的魄力,听他妈说,当年小叔在市里混得很不错了,突然间两个人都放弃了这一切,要回来开厂,头几年真的是很难熬。

方凯文也不由得佩服婶婶,能够支持小叔叔做出这样的决定,想想这些年小婶婶自己开药店风生水起的,也不是一般人。

回上海以后,沈爸爸特地带了礼物登门感谢一番。

沈爸爸是典型的草根起家,他没有太高的学历,就是凭借着当初的胆识搭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发了家。

平时也不知道怎么和女儿相处,但就一腔疼爱闺女的心,女儿喜欢相机,他就给女儿买了一柜子的相机,他也不知道还可以买镜头。

家里没有女主人比较麻烦的就是给女儿办置衣物,他一直觉得女儿打扮这么中性化是因为身边没有女性的引导,所以一到寒暑假,他就会送她去美国的姑姑那里。平时上学的时候,他就只能叫下面的员工选一些这个年纪女孩子会穿的,就没见女儿穿过。

沈爸爸也愁啊,女儿也没要好的朋友一起逛逛街。忽然从北京回来买了这么多衣服鞋子,沈爸爸可高兴了,总觉得女儿有点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了。

沈陈韵把在北京拍的照片都洗出来,看到方如初给她们拍的那张真是无力吐槽。

她选出在莲花池公园的那张,给沈爸爸看。

沈爸爸愣了一下,问道:“你去见你姥爷了吗?”

沈陈韵摇了摇头:“没有,我走掉了。我还见到她了,和她的继女。”

沈爸爸干巴巴地问道:“她跟你说什么了吗?”

“她问我这些年去哪里了。爸爸我还是不想原谅她,但是我觉得对不起姥爷。”

沈爸爸定定地望着她,眼中有心疼,谁不想像方家一样阖家美满,可是这不是人可以决定的,他柔声道:“你姥爷还是很疼你的。”

沈陈韵点头,道:“所以我想过年的时候去看看姥爷,好不好?”

沈爸爸爽快地应道:“当然好了,那我们今年过年再去一趟北京。”

在北京的老筒子楼里。

陈家姥姥正在用煤炉子烧水,隔壁的老婶子在旁边炒菜,问道:“招娣,你家秋芬找的第一个是不是姓沈啊?”

陈家姥姥愣了一下,怎么突然提起这八百年的老黄历了,说道:“对姓沈,怎么了?他都不在北京了。”

那个穷女婿,陈家姥姥百般看不上,还好她赶紧给秋芬找了个好的对象,现在好歹在三环有套房子,工作也稳定。

老婶子笑着说:“这不问问吗,我家表侄子在上海工作,他说他老板叫沈勤发,我记得怎么好像是你家秋芬之前那个,公司做得老大了。”

“怎么可能。”陈家姥姥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天底下叫这个名字的多的去了。”

老婶子也就这么说说,见她的反应也是不满:“我就这么说说,那人也是北京人,十年前还在北京呢,到上海发展起来的。”

陈家姥姥烧好了水,提着水进去前落下一句话:“我们家秋芬现在是官太太,西三环一套房子,管那些老黄历做什么。”

见她扭着腰进去了,老婶子啐了一口,什么官太太,不就一个小领导,得瑟成什么样了,还赶着上门做人家继母,老了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

陈家姥姥进去就和陈家姥爷气氛地说:“……八百年前的老黄历了,还骗我说沈勤发现在是大老板了,就是看不惯我们家秋芬过得好,他要成大老板了,还不回来炫耀炫耀,我就没听沈家那边提起过。”

陈家姥爷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前几天好像在公园里看到阿韵了。”

“什么时候?你怎么不跟我说?她不会回来要找秋芬吧?不行不行,可不能让她赖上秋芬!”

“我问她要不要拍照,她说她有相机。我就觉得很像阿韵,没能叫住她。”陈家姥爷叹息地说道。

陈姥姥骂道:“也是个没良心的妮子,你小时候对她这么好,也没见她回来看看你。那孩子打小就冷心冷肺的,捂不热,我就和秋芬说,这有什么未来,还好现在月月多乖啊。”

陈姥爷生气道:“阿韵只是性子冷,劝和不劝分,遭报应的,亲女儿难道还比不上没血缘关系的!”

陈姥姥悻悻地没有说话,赶紧给女儿打了个电话,让她过来一趟。

陈秋芬送完女儿,就奔过去。

陈姥姥把门关好了,说道:“你爸说在公园里看到阿韵了,她有没有去找你?”

陈秋芬疲惫地说:“我已经见到她了。”

“她去找你要钱了?”陈姥姥焦急地问道。

“她哪里需要找我要钱。”陈秋芬苦笑着说道,“她指不定比我有钱。”

陈秋芬讲了一下那天碰到沈陈韵的经历。

陈姥姥呆住了,呢喃道:“难道花大婶说得是对的?她说,她表侄子在上海工作,公司的老板叫沈勤发……”

过了个圣诞节,大家一返校,就迎来了期末考,每门科目的考核形式也不大一样,有的课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的,比如说语文数学,也有的课会以演讲、对话交流的形式,比如说英语、西班牙语,兴趣课也会进行阶段考核。

语言类的都是当场抽一个topic,然后显示进行这个topic的演讲,老师会根据演讲进行对话问答,然后还需要上交一篇topic相关的文章,学校坚持贯彻这一点学语言就是为了交流沟通的,不是为了考试的。

德威毕业的留在国内上大学的也有,就是比较少数,都是走自主招生的路子,进各大外语系的人最多。

过年之后,方如初也要开始考雅思和托福了,高三的时候就要向国外的学校递交申请,德威是中英合办,学生申请英国的大学会比较多一些,但这两年申请美国的也有所增加。

一月十号左右,所有课都考完了,大家就可以放假了,德威可没有什么领成绩报告单,直接到学校的官网查看成绩。

沈陈韵告诉她,今年她和爸爸留在国内过年,国外姑婆一家到国内来过年。她爸爸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给姑婆一家也买了一套,沈爸爸以前也不敢随便带女儿回北京,现在女儿敢提这件事情了,毕竟他们祖籍还是在北京。

和方家的亲友和睦比起来,沈家可以称得上举目无亲,沈爸爸年幼丧母,父亲娶了一个继母之后,生了一个儿子,正所谓有了后妈就有后爸,沈爸爸和家里关系一点也不好,结婚后就不住家里了,他爸去世后,继母把持了家里所有的财产,他几乎和那个家是断绝关系的。

正因为如此,在离婚之后,他才没有考虑过再婚,唯一关系不错的姑姑还操心一下他的婚事,他说他不想女儿和他小时候一样受委屈,他要忙生意经常不在家,谁知道那女的是不是真心对阿韵好的。

方知浓也由衷地敬佩,沈爸爸混到这个地位,还能坚持不再婚,真的很难得了。

于丽英的大部分事业都在W市,他们一放假,就被接回了W市,这些年W市的变化也很大,多了好几个住宅区,商场也多了。听方季康说,这几年康达的车间工人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流入说明经济发达,也会促进经济繁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方知浓没有什么要好的小学同学,方如初倒是有几个玩的不错的初中同学,方知浓只能去找于艾芸玩,于艾芸今年初三,还没放假呢。

于丽凤这两年做服装生意做得很好,开了一个大的服装城和一家精品服装店,加盟了一家运动品牌店,生意很火爆,买了新房子和小车子,离婚时分到的房子给出租了。

于丽凤新买的房子离方家很近,就在隔壁一个小区,于丽英一家不在,方伯勇和方小琴一家还能照顾照顾她们。

方知浓回市里,刘翠如和方小琴可开心了,很不得每天都叫兄妹两到她们家去吃饭,于丽英也省得做饭。

周六下午,方知浓去接于艾芸下课,他们初三周六还得补课,一上午加下午两节课,方知浓年纪小,瞧着像学生,她就撒了个谎说是初一的,看门的大爷让她进去了。

学校还在上课,安静得没什么人,入门就是公告栏还张贴着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学生作品展示,方知浓还看到了她表姐好几幅画作,三好学生也榜上有名。

看了一会儿,下课铃响了,她才往初三的教学楼走,还怕她和于艾芸错过了,发现她真是多虑了,初中的老师最会拖堂了,她到教室门口的时候,老师还在里面布置作业。

也许窗口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看过来,于艾芸悄悄地朝她挥了挥手,方知浓笑了笑,退到看不到的地方去。

又等了一会儿,教室的门才打开,他们班的老师走的时候还看了她一眼。

方知浓在门口张望了一会儿,于艾芸已经在收拾东西了,朝她招了招手,“你怎么来了,门卫居然放你进来了。”

“我说我是这个学校的。”方知浓笑着弯起眼睛。

“于艾芸,这是你妹妹吗?”旁边圆脸的小姑娘好奇地问道,班上大部分同学都看了过来,这个年纪本来好奇心就强,忽然出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谁都看几眼。

“嗯,我表妹。”于艾芸拿出一份英语卷子,说道:“浓浓,我还有一点黑板报,你要不帮我订正一下英语,这份模拟卷简直了,有些我都看不懂。”

方知浓爽快地坐她位子上:“好,你慢慢画。”

“我去,于艾芸,你这是奴役啊,人家比你还小,你都看不懂。”后面的男生说道。

于艾芸骄傲地说:“我妹英语可好了,他们学校全英语教学。”

“什么学校全英文教学啊?”

教室里人稍微少了一些,有些还坐在座位上写作业,有些慢悠悠地收拾东西,还有留下来打扫的同学。方知浓看一遍试卷,她最近在给于艾芸补习英语,她英语有些薄弱,130分的卷子,才考102分,是有些低了,卷子难,大部分是因为词汇不认识。

方知浓给她把知识点都标注一下,比较难的生僻单词也都标注好。

路过的人忍不住看了几眼,她一手花式英语写得特别漂亮,看她写下一个知识点,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是过去分词?”

方知浓抬起头解释道:“这是一句倒装句,强调倒装句,把否定词提前……这道题有些朝纲了。”

男生看着她这么认真地给他解释,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慌忙应了几句走了。

方知浓给她订正完,于艾芸还在画黑板报,她就帮忙写写字,这样也能快一些,忙到班上大部分人都走光了,一个黑板报才画完,大冬天的手都冻僵了。

“于艾芸,你妹妹写字好好看啊!”班上仅剩的几个人看着后面黑板报上惊叹道。

于艾芸也很满意,其实她一直不满意班上写字的学委,每次出黑板报写字都拖拖拉拉的,别的班都出完了,她还没开始,字写得还没多好看,笑着说:“我妹妹很厉害的。”

方知浓小学也出了三年的黑板报,宝刀未老,见于艾芸这么以她为傲,也有些高兴。

姐妹两高高兴兴地回去了,等于艾芸周一来上学,班上的同学都在看黑板报。

“这字好好看啊,是蒋小燕写的吗?我们班黑板报是不是蒋小燕写的字?”

“蒋小燕,这字是你写的吗?不像啊。这英文也写得好漂亮,跟英语书似的。”

蒋小燕也不知道是谁写的,面色有些尴尬又有些恼怒,她的活被人抢了,还不知道是谁。

就有当天在场的人说道:“是于艾芸的表妹写的,就是那天来接于艾芸,帮于艾芸出黑板报的。”

第39章

于艾芸刚好进来放下书包,看这么多人都说她妹妹的字好看,也有些小得意:“嗯,正好她等我,我就让她帮我写了几个字。”

“这英语写得也太漂亮了,跟英文原著一样。”

“你妹还挺漂亮的,有没有企鹅号啊?”男生笑着问道。

“王志浩,你居然还要人家企鹅!”

男生们都笑了起来,“于艾芸妹妹比隔壁班花钱清白一点,我觉得长得有点像钟楚红诶。”

“我觉得像李嘉欣!”

方知浓笑起来的时候大概不会有男生会不喜欢,笑起来甜甜的,眉眼又迤逦,只是年纪还小,还没有完全长开,缺少那种风情,但她无论从言行举止还是打扮上,都偏成熟,说她是初三也有人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