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浓分到在父母,每个人有十分钟写稿子,然后要到台上去辩论,辩论赛也是考验胆量以及心理素质的,多练习是会好一点,就像晕车的人坐多了车子也就好了。

“什么叫代沟,是因为年代之差造成的沟通困难,沟通困难体现在哪里,因为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他们觉得父母是没办法沟通的,所以导致了代沟越来越大。如果你不和父母多沟通交流,没有沟通交流,他们怎么才会懂你……”周樾的台风很不错,始终是咬字清晰,落落大方,而且他不是照着稿子读,只有忘记了点才会看一下。

下面的老师都忍不住点头,这已经算是不错的表现了。

“好厉害啊,周樾……”

“我感觉我没希望了。”

下面轮到方知浓讲了,她笑容轻松,走上台,把稿子放桌子上,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开始说道:“大家好,首先论述一下我的观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事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在批判父母,为自己辩护,实事求是的说,刚才对方辩手也说了,代沟是年代之差造成的沟通困难,原因是什么,是年代的差异!我爸六零后,我九零后,真的是年龄造成了代沟吗?我觉得是每个时代的认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性,比如说,我爷爷这一辈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对生活对标准就是吃饱穿暖。你说让我们这一辈的人去跟着他们想象啃树根的日子,大概要先让我们去啃啃树根子我才能知道树根子是什么味道的,他说苦是挺苦的,但你感同身受吗?你告诉他,读书很苦,他当年没读过书,羡慕读书的,觉得读书不用下地干活,特别好,这是不是代沟?这就是不同的生长时代造成了思想观念上的代沟。”

所有人都忍不住点了点头,两个老师都忍不住在下面私语:“很特别的辩论方式,不太正式,但举的例子很有说服力,而且语言挺有趣的,很让人听得进去。”

“有共鸣,周樾讲得大部分是道理,生动性差了几分。”

“为什么说责任在父母呢,因为时代在与时俱进,人类也要与时俱进,我们是九零,我们不可能回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去生活,但是他们在零零年代生活,他们可以与时俱进。时代就是这样,你看你一跟不上时代,就有代沟了,这个代沟不是说跟孩子,还是跟这个时代潮流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的浪潮不断拍向前,而停滞不前或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是一种倒退。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就是在浪潮的前端,假如我们不能吸收新事物,跟上时代的步伐,慢慢的,我们也将会跟下面的人产生代沟。小的时候爱说我们看电视,大了总是说我们玩电脑,现在我们发现,电视家家户户都会看,电脑人人都要会用,这是不是一种发展。我们一直在发展,父母其实也要跟着一起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带着父母一起看电视,一起玩电脑,争取早日跨越代沟。”

大家都笑了起来,用力鼓起掌,方知浓鞠躬。

老师亦是笑着不断点头。

“她说得好轻松啊。”

“她就是初一那个方知浓,会写很搞笑的文章的。”

“长得还挺漂亮的……”

她下了台,周樾含着笑说道:“输得心服口服。”

方知浓抱拳:“承让了。”

周樾心境还是有些复杂的,没想到输给了比自己小的女孩子,可是却又心服口服,她说的的确很好,但又总觉得不像是辩论赛,看台下一直在笑就觉得,辩论好似也没有那么严肃,被她说得特别有趣。

有时候周樾还真的很想知道她脑子都是些什么,怎么什么东西在她脑海里都这么有趣。

培训结束之后,老师在方知浓的名字后面打了一个五角星。

第43章

方知浓又参加了两次培训,一共三次培训,培训的老师发现她的辩论风格还是很多变的,根据辩题的不同来变换,考验伦理道德的,她就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考验知识储备量的,她就会用高密集型知识量输出。

辩论赛这个东西,不完全考验智商,智商高的不一定能说会说,但它一定考验见识与知识。

“我觉得这个女孩子,思想比较成熟,言语谈吐还有见识上,都不像初中生。”

“现在的孩子都早熟,尤其有钱人家的,经常出国见识多。不过方知浓确实比其他孩子成熟一些,讲得也很老练。她算一个,剩下的,我看周樾也不错,台风很好。”

“一个初一、一个初二,会不会撑不住场面?”

另一个老师看了一圈名单,说道:“感觉初三的比他们还不够大方,反正要选五个,他们占两个,剩下三个最好选高年纪的。”

初一的课业并不繁忙,讲究精英教育的德威肯定是不以作业量取胜的,但作业难度还是有的,有些方知浓觉得是自己初三才学的,这里初一就开始学了,如果你想获得好成绩,也是需要自己用课余时间努力了。

方知浓上学期考了班级第二,学校校务系统会显示班级前十五名的排名,十五名之后的就不播报了,每个科目也是如此,除了每个任课老师,就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成绩,也是很人性化的。

但同一个班,哪些人成绩好,大家心里也都是有数的,上学期第一就是付遇,陈旭阳的理科很好,物理是他的强项,他也报名了物理竞赛。

今年乍暖还寒时候,一次流感强势而来,班上一开始只有一两个感冒了,突然之间四五个人开始发烧了。

学校要求,只要感冒发烧就一定要回家治疗,教室里也开始每天消毒,原本二十四个人最后只剩下十六七个人在上课,方知浓就是那十六七个人之一,原本她还挺庆幸。

因为于丽英是医护人员的关系,从小就对兄妹两的健康很注意,很少用药和挂水,所以免疫力挺好的,长这么大挂水的次数屈指可数,基本上吃个药熬一熬就可以的。

谁知道在流感快要过去,大家都健康回来的时候,方知浓中枪了。

周三早上,沈陈韵都刷好牙洗好脸了,还没听到方知浓屋子里的动静,敲了敲门还没得到回应,就觉得不对劲了,立即破门而入,屋子里空调开得很暖和,床上的人还把被子裹得很紧,整个人都蜷缩着。

沈陈韵看她满脸通红就知道不对劲了,拍了拍她的脸:“浓浓,你是不是不舒服?”

方知浓已经烧得迷迷糊糊了,轻轻地点点头,她半夜里就觉得很冷,仅有的意识把空调给打开了,但还是觉得很冷。

沈陈韵赶紧出去打电话给班助,女班助很快就赶过来了,让沈陈韵先去上课,她已经联系了于丽英,还好于丽英这几天在上海,立即就赶了过来。

女班助帮忙穿好衣服,用体温计量了一下,已经39.5了,必须要去医院挂水。

于丽英看她烧得迷迷糊糊的样子,长这么大都是少有的,赶紧预约了一个私人医院,她现在做供应商,医院都找她拿货,手里医院人脉可不少。

到了私人医院就有护士在门口接应了,直接带她们去验一下血,安排了一个专家,确认为病毒性感染,超过39度就一定要挂水了。

开了个病房,直接在医院里挂水了,方知浓发了寒热,特别怕冷,医生说可能会反复持续三天。

挂到一半,方季康也过来了,方知浓感觉好一点了,不是那么冷了,一晚上没有好好睡,喝了点粥睡下了。

方季康摸了摸她的额头,眉头紧皱:“怎么突然就这么严重?”

于丽英轻声说道:“她说昨天晚上喉咙就有点不舒服,夜里就开始发烧了,特别冷。估计是班里有人还没好,传染给她了。”

这种交叉感染最是麻烦,于丽英看着女儿还泛着不正常的红晕,就有些心疼,从小到大就没有感冒到这么严重,最多也就38度,烧了一夜,估计连喊人的力气都没有。

“我跟他们班班助请了一个礼拜,怕交叉感染,等班级好的差不多了再回去。住校就是这点不好。”于丽英抱怨道。

方季康在这儿待了一会儿,就走了,他现在担负一个集团,压力大,时间也宝贵。

方知浓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于丽英在附近买了一碗小馄饨,好了一点是觉得有些饿,但吃了几口又觉得没胃口。

于丽英见她还是怏怏的,劝她再吃点,方知浓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摇了摇头。

于丽英就收拾起来,边埋怨道:“你爸刚才来过了,看了你一眼就走了,女儿生病了也不能放下手里的事情。”

于丽英也是想让方季康休息一下,她倒还好,方季康基本上全年无休。

方知浓还是忍不住替她爸说句话:“爸也是为了集团,他现在身上的责任越大,越是不敢松懈,我都这么大了,他留下来也不能做什么。”

正所谓有得必有失,这也是难免的,天底下没有躺着赚钱的好事情,而且方季康除了公司,剩下时间都会留给家人,作为一个父亲,他也是合格的。

于丽英嗔怪道:“生了个女儿就会向着她爸,我也就埋怨两句。”

方知浓冲着她撒娇:“爸爸也辛苦嘛,妈妈照顾我也很辛苦。”

于丽英点了点她的脑袋,道:“甜言蜜语。”她看了看水,还有一点点了,“我找医生配点水,要是明天还发烧,我在家里给你挂。”

当然还是家属舒服,方知浓顺从地点点头,这个时候有个做过医生的妈妈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挂完水,于丽英给她利落地拔针,收拾好针和盐水瓶,惊呆了进来巡查的护士,她也是想起这边的病人挂了水之后就没找她换过水,想过来看看,突然发现人家自给自足。

回到家方知浓也是窝床里,感觉还是没力气,头也疼,她又无聊,只能看看书,看一会儿就得休息一会儿,头太疼。

于丽英以为伺候一个祖宗已经够累了,第二天方如初的班助也打电话给她让她去接人,一下子家里多了两个病号,于丽英都有些崩溃。

房间里再搭了个小床,兄妹两隔床相望,一起挂滴,相互比着谁挂得更快。

“妈!我一瓶快没了!”

“妈,换水!”

于丽英都快烦死了,怎么有这么巧的事情,两个人一起生病,只能把手上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一天到晚在家里伺候两个小祖宗。

兄妹两一起病一起好,到了周五,两个人基本上生龙活虎了,每天晚上家里的电话都很繁忙,从学校里打过来各种电话,每个人都来慰问一遍。

周五的时候,沈陈韵陈旭阳他们还准备到家里来探望,方知浓觉得他们太客气了,还探望。

付遇说:“不用客气,我们没带别的东西,就带作业来慰问一下。”

方知浓:……

到了差不多时候,家里的门铃响了,方知浓提前和家里的阿姨说过,于丽英知道她同学要来,让阿姨把家里打扫干净些,还多买了点菜,指不定会有留下来吃饭的。

两个男孩一个女孩穿着和女儿一样的校服站在门口,异口同声地喊:“阿姨好。”

于丽英笑着招呼他们进来,她认识沈陈韵,浓浓鲜少带朋友来家里,沈陈韵算一个,于丽英肯定要记住的。

“好久没见到阿韵了,又长高了。快进来,浓浓,你同学来了。”

沈陈韵道:“过个年又高了两厘米。”

沈陈韵已经将近一米七了,不光在女生当鹤立鸡群,比大部分男孩子都高。

方知浓已经走下楼了,她今天还特地换了一身衣服等他们来,“你们来了,快上来吧。”

“你们上去玩,一会儿留下来吃晚饭。”

两个男孩子都很客气:“不用了阿姨,我们就是来给方知浓送一下作业。”

于丽英热情地说:“阿姨菜都买好了,就一个晚饭,吃晚饭我送你们回去,谢谢你们来看方知浓。”

付遇和陈旭阳对视一眼,沈陈韵来方知浓家次数多了也很习惯了被留饭,已经开始往楼上走了。

付遇说道:“那谢谢阿姨了,我能借一下电话机给家里打个电话吗?”

这样进退有度知礼貌的男孩子,于丽英很是喜欢,道:“当然可以,楼上就有,浓浓,带你同学先去打个电话告诉一下人家家里,你们先上去玩,吃饭时候叫你们。”

方知浓就带他们到她的书房里来,三个人朝家里打了个电话,告知了一声。

然后开始给她说作业了,三天收拾了一个文件袋的作业。

陈旭阳还特别好心地说:“物理我都帮你折好页数了,我把我的笔记本借给你,为了你,这两天我还特地记了笔记呢,我让付遇记了数学的。”

看着他一副快夸奖我的表情,方知浓:……真是太感谢你了。

方如初今天刚好就去健身房跑了个步,半个小时就有些累了,跑了一身汗回来,看门口这么多鞋子,就知道方知浓的同学来了,看到有双很明显是男孩子的鞋子。

“妈,还有男同学?”方如初扬声问道。

“对啊,坐浓浓旁边的,关系还挺要好的。”

方如初往楼上走,内心忍不住吐槽于女士,心也太大了,关系很要好,还随便让他们在楼上。

方知浓正带他们参观她的乐高收藏,男孩子们显然对这种都会有兴趣,过年回来方知浓就送了他们乐高汽车模型。

她的台子上正好摆着拼到一半的,陈旭阳和付遇也手痒痒,说要帮她拼,两个人不给她捣乱就不错了。

“不是这样的……”

方如初耳朵贴着门口,第一次觉得家里的隔音做的也太好了。

“哈哈哈,别乱碰……”

还乱碰了???方如初觉得不能等了,拧开门把,推门而入,四个人围着桌子对着一个乐高,都茫然地看着他,两男两女。

方如初到嘴边的“你们在干什么”咽了回去,变成了:“你们渴吗?”

第44章

方如初给他们倒了两杯可乐,两杯果汁,于丽英难得看儿子这么上道,给了几枚欣慰的眼神。

方如初心里苦,但他不能说。

四个人拼一个乐高拼到七点都没有拼完,方知浓算是见识到了一人成龙,三人成虫。

几个人一看时间差不多了,于丽英开车送他们回去了。

周六的时候,周樾也过来看她,告诉她辩论队的人定下了,她入选了,一共五个人,另外三个都是初三的,他也特别好心地把辩论队的作业带给了她。

“下个星期就要考试集训了,这是下星期的题目,需要写一篇稿,暂时还未确定谁是一辩二辩,记得好好写。”

方知浓看着手里一打作业,内心在滴血,给病患带作业他们还有良心吗!

不过方知浓还是把作业给补完了,周末的时候班级同学也纷纷都在QQ上发来问候,方知浓一一回了。

周一的时候还收到了老师们的一番慰问,永远是“方知浓身体好了没?这个问题你可以回答一下吗?”

突如其来的关怀,总是让人措不及防。

方知浓每天还需要把课余时间分给辩论队,辩论队一共五个人,两女三男,方知浓是里面年纪最小的,有两个人是有辩论的经历,所以他们基本上是直接入选的。

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团队的默契,辩论赛不是各讲各的,而是一个团体围绕着那个轮点层层铺进,还要根据对面的观点作出改善和回应,就不是写一篇辩论稿那么简单了。当然中学生的辩论赛肯定是不可能难度太高,中学生的思想层次决定了比赛的层次。

队里另一个女孩子叫盛菲菲,初二就参加辩论队的,方知浓能感受到她对队里一个叫刘宇昂的男孩子的喜欢,坐座位的时候就喜欢坐他边上,因为是长方桌,大家是随便坐的,有一回方知浓不小心坐刘宇昂边上了,盛菲菲就有些不大开心了。

之后方知浓就比较小心,注意和刘宇昂拉开距离。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有这些小心思也正常,方知浓稍稍理解。因为辩论队的关系,两个人会一起回宿舍,走得近了一些,盛菲菲也会和她聊一会儿,在她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刘宇昂。

“刘宇昂今天的发型可真丑……”

“刘宇昂怎么这样,还说我傻。还有他那是什么语气啊,我还没说他呢。”虽然是吐槽,但那种喜悦却也掩盖不了。

方知浓敷衍了她几句,这种时候女孩子就爱听什么,那也是他和你关系好,笑容绝对无限扩大。

还好她身边没有这样恋爱脑的朋友,阿韵沉迷摄影,无法自拔,李沛汝沉迷画画,屏蔽一切,挺好的,也都很有追求。

今年开始大家都参加了一些比赛,他们班的氛围不错,其实并不是每个班都像他们班一样和谐,据说有几个班还是很闹腾的,今年初二有一个女生宿舍,因为两个人闹别扭,都打起来了。

她们班还算不错,女孩子之间一点矛盾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大家都还算和气,闹闹变扭过一会儿也就过去了。

四月二十号,方知浓报名的知识能力竞赛开始了,首先是初赛,初中的知识对她来说太过容易了,尤其这种考验各种知识储备的,基本上需要各个方面的常识,通常来说阅历高是一种优势。

初赛的成绩也要等大概一个月,然后进入复赛,复赛就是省级赛,最后是全国赛,但上海作为一个独立的市,他们没有省,所以只能说是第二轮淘汰赛。

经过几次集训,两个老师和五个人商量了一下顺序,一辩需要演讲口才好一些的,陈述观点,最好具有感染力,二辩三辩需要随机应变,灵活性较强,四辩要结辩,总结能力要好,五个人里有一个人需要轮换,不同的辩题,也许有些人不适合辩这个题目。

但大致确定一下定位,方知浓基本上是担任一辩二辩的位置,周樾和另一个男生主要担任二辩,盛菲菲定位一辩和四辩,刘宇昂作为自由人,哪个位置需要就补哪个。

刘宇昂也算是学校里的一个风云人物,各种比赛参加的是挺多的,成绩也不错,长相也算是不错的,周樾和他关系也不错,都是这个年纪过来的,方知浓也能理解盛菲菲为什么会喜欢他,优秀的男孩子还是有吸引人的特质的。

即便她初一,班上女生聊八卦的时候也会提起初二初三的事情,刘宇昂被提起的频率也不低,什么某某某和他表白被拒绝了啊。

贵族学校也是免不了八卦的。

辩论赛是上海市的中学联合举办的,在上海的一所中学的体育馆举行,当其他学校的队都穿着民工校服,德威英伦风的校服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哇,这是什么学校啊?校服好好看!”

“拍电视剧的吧,他们哪个学校的阿。”

德威和别的学校的交流很少,基本上是独立于上海市各大中学,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们多多少少都有了解的。

“这是德威,私立高中。”

“私立高中,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