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别怕,大哥送你过去。”杨家大舅笑道,“以后好日子多着呢,一定好好保重身体。遇到困难,不要钻牛角尖,别藏在心里。大山不在家,你就跟五郎和你公爹说。”

杨氏擦擦眼泪,道:“知道了,大哥!”

若是换成那些贪慕虚荣的,还不得颠颠黏上去,那就是一辈子的富贵,吃穿不愁了。

可杨家人家风正,不愿意这样,宁可踏踏实实,一步步发家,好好培养小辈,耕读传家!

第三百二十五章 旅途中爷孙对话

广陵王在听到杨富贵一家不愿去广陵府之后,不由得高看了杨家一眼,不论穷富,人家有骨气,这亲家不错,可比那些自诩礼仪传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人家好百倍。

李大地主,戚氏得知杨氏等人要去广陵府了,便带着李瑞,以及很多礼品给杨氏送行。既然广陵王不嫌弃他们家,他们李家更是没有资格嫌弃广陵王府,更希望和杨氏等人保持好关系,牢牢抓住这次可以让李家飞黄腾达的机会。

“妹子,这一去,下次见面,不知道何时了?”戚氏在杨氏屋里感慨说道,这话不是客气话,而是真的,先不说杨氏的身份,这好几百多里的距离,两家见面的机会有很少。

杨氏听了这话,也是唏嘘不已,是啊,离开这里,之后两家人见面就少了,除非婚嫁殇丧。

“是啊,不过好在李瑞和七妹两人有婚约,平时来往总是比别人多一些。”杨氏笑道,到目前为止,她还是比较中意李瑞的,七妹心里也有人家。

杨氏了解直接女儿,七妹心思单纯,根本就不能嫁入那些规矩大的人家,戚氏这样的人家就好。

“说的也是,我还没去过广陵府呢,等到你们安顿下来,明天夏天,我们去探亲,可好?”戚氏听了杨氏的话,放下心来,这亲事还是稳定的,多多走动,让儿子和七妹多见见,将来能有更多情分。

“那感情好,到时候可一定要来啊!”杨氏笑道,戚氏有这份心,也算是难得。

李瑞听说杜七妹要去广陵府。闷闷不乐。以前离得近,他还能经常来找杜八郎,趁机见一面,可去了广陵府之后,一年难得见一次面。

快要分别了,杜九妹就不做两人的电灯泡,躲到一边。给两人放哨。

李瑞拿出一块玉佩道:“七妹。这是我自小戴在身上的,现在给你,你想我了。就看看玉佩。”

杜七妹低着头,红着脸,道:“好!”然后拿出自己做的荷包,给李瑞。“李瑞,你好好的。”

李瑞接下杜七妹的荷包。连连点头道:“嗯,我会好好读书的,考不上举人,但秀才我一定要给你考一个回来。”

呵呵。看看这李瑞的出息。

不过从侧面也反映出,李瑞这孩子比较实在,没有张口闭口考状元。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那样的本事。

“嗯。你保重身体。”杜七妹小声道,只要李瑞一直对她好,不管能不能考上秀才都无所谓,她不在乎。

杜七妹和杨氏一样,都是非常传统的女性,一旦喜欢了,就会从一而终。

两人互诉衷肠,青涩的恋情,甜蜜中又带点离别的伤感。

宋明用几天的时间,理清了客栈的事情,顺便把这些事情交代给陈桥。

大嫂和侄子们马上要跟王爷回广陵府,他不放心,带着几个兄弟跟过去。人生地不熟的,免得大嫂一家到了那里,外面没有人跑腿支应。

还有十天就过年了,广陵王决定明日启程。

临走之前,杨氏把今年的节礼,分别让杜五郎带人送到村子里。

启程这日,难得是个好天气,虽然很冷,但太阳高高照,晴空万里朵朵白云,点缀在天空中。

行礼带了不少,尤其以杜九妹的东西最多。不光有行礼,还有五棵珍贵的酒果树,全部被移植到大水缸里面,一个大缸只能种一棵。

这些酒果树必须用空间水浇灌才可以开花结果,若是留在这里,没有空间水的浇灌,虽然不至于死掉,但不会开花结果,白搭了。

再说了,到了王府里面,人多眼杂的,再想移除酒果树,那就非常困难了。想用酒果酿酒,就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拿出空间里的酒果了。

启程这日,杜家村的人,都来送行,李大地主一家,杨家人,更是难过地红了眼圈。

陈县令一大早就来到了杜家村,带来很多衙役开道,并且赠送了当地的土仪。这可是大好的机会,在广陵王面前露了脸。刚才广陵王难得对陈县令说了几句话,帮着照看杜家村以及杨氏娘家,李大地主一家。

陈县令当场表忠心,别的地方不能保证,在晋县一定关照他们的。

陈县令对杜大山一家的事情都非常了解,自然知道那些人需要关照,那些人更需要“关照”。

杨氏带着儿子女儿,跟着广陵王榻上了赶往广陵府的路。

晋县距离广陵府的边界有两百里,可从边界到广陵府的府城还有一百多里,整个广陵府都是广陵王的封地。

杜九妹看看外面,所经过的官道比之前宽了很多,也平整很多,而且这边村庄里的房屋,大多都是砖瓦结构的,高大很多。

“爷爷,你真厉害!”杜九妹沉声说道,广陵府这么好,绝对和美人爷爷治理有方有莫大关系。

广陵王正拿着一本诗集,默默看着,听到杜九妹的声音,这才抬起头,道:“为何这么说?”

马车上晃悠悠的,杜九妹掀起了帘子看向外面。

“这里的路宽,路两边的树木高大,房屋多为砖瓦房,证明这里的百姓生活比其他地方好,最起码比我们晋县好。这里是爷爷的封地,自然是爷爷治理有方的结果。”杜九妹解释道。其实简单地说,就是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用在这里也很恰当。

“呵呵,不错,还能看出这些啊!都是当地官员用心。”广陵王谦虚道,不过他的表情和语气,一点都不谦虚。

“天下乌鸦一般黑,三千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民间都这么说呢。是个当官的都贪,不过有的人小贪,还帮着老百姓做点事情,有的官员特别贪,根本就不顾当地老百姓的死活。”杜九妹叹息道,虽然她没有当过官,但前世看多了,知道的东西也很多。

一个地方的老百姓过得好坏,除了和当地的环境,自然灾害有莫大关系,还有和地方官有直接关系。

第三百二十六章 引导美人爷爷去酿酒

若是县太爷可以清明吏治,劝课农桑,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很多;若是官员昏庸,收受贿赂,加重赋税,治安混乱,下面便会民不聊生。

广陵王见状,摇摇头,呵呵笑道:“那你说如何治理封地,让封地百姓过得更好?”

“我说对了有没有奖励啊?”杜九妹突然发觉自己说得有点多了,便开始卖萌,毕竟还是个小屁孩,还真当自己是神童了。

“说对了,有奖励;说错了,要惩罚。”广陵王不看诗集了,跟小孙女聊天也是一大快事。

杜九妹想了想,道:“我不想要奖励了,也不想挨罚,所以小九儿干脆不说了。”

牙尖嘴利,古灵精怪!一点都不吃亏!

“好了,你说错了,我也不罚你,说对了,还有奖励,可好?”广陵王揶揄道,捏了杜九妹的小肉脸。

杜九妹赶紧往后躲,眉飞眼笑道:“甚好,甚好!其实治理封地,必须要因地制宜!前段时间,小九儿看了爷爷给我们的广陵府的地理志,这里大多山地很少,大多是平原,良田很多,一年两季。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这是最简单的。若是想多一些收入,那就从养殖啊,或者提高田地产量的角度出发,增加田地肥力,精选良种。不过,小九儿还有一个妙计,可以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又快又好,立竿见影!”

广陵王听得津津有味,小九儿说的很好,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广陵府山地很少,地势平坦。要想增加收入,只能从土地出发。

“哦?”广陵王好奇,笑道,“有何妙法?”

“那就是酿酒!”杜九妹自豪地扬起笑脸,“民间有云,谷贱伤农,每到收获的季节。粮食满仓。普通老百姓以农为生。通过买粮食换取一家的一年花用。可粮食多了,价格就降低了,老百姓到手的钱就少了。广陵府这里的粮食很多。很多外地的粮商压低价格收购粮食。我们可以通过开酒坊,收购当地的粮食,给的嫁给高,当地的百姓得到实惠。咱们酿出美酒,元宵各地。可比单纯买粮食划算多了。”

广陵王没有回话,而是想起了以前,他为了不让粮商压低价格,身份抬出了自己的身份相逼。那些粮商得了便宜还没乖。还说广陵府这里路不好,运费贵,粮食价格高。他们就赔本了,想想都觉得憋屈。

小九儿说得对。以前求着你们买粮食,现在不卖了,自己酿酒,卖酒出去,可比卖粮食赚钱多了。

“再者,这酿酒作坊,需要很多人,这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方式啊!”杜九妹继续劝解,为了他们家的酿酒大爷,不遗余力劝解美人爷爷。

广陵王在杜家村喝得一直是杜五郎酿的酒,窖藏一年后,味道非常好。

“好,等到了广陵府,我就多开几家酒坊,大量收购当地的粮食。”广陵王十分赞成,有了他这个大户加入收购,想必那些大户为了买到粮食,不得不提高价格,气死他们。

以前事情多,广陵王没有时间询问杜九妹,现在杜九妹提起,便来了兴致:“小九儿,你和五郎是怎么会酿酒的啊?”

“是五哥给八郎买书,当时我们家穷,买不起新的,就买二手书。买回来之后,发现一本书的之上很厚,里面有夹层,拆来开一看,里面有一个酿酒的配方。加上我在山上发现一个果子,里面有酒的味道,五哥就尝试根据那个方子酿酒,放了酒果之后,酿出的酒更好。一来二去的,我和五哥就学会酿酒了。现在不光我和五哥会,爹娘,也都会。”杜九妹解释说道,说了很多遍,不是真话,也成了真话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机缘巧合啊!”广陵王听得津津有味,“怪不得你要把酒果树带上,这么好的东西,的确不能随便落下。”

“爷爷,这几棵树都是我照料的,等到了广陵府,你能给我和姐姐一个大院子吗?这几个树种在我的院子里。”杜九妹请求说道,若是种在庄子上,或者在其他离住处远的地方,每天给酒果树酒果树浇水就成问题。

“好!”广陵王应下。

“爷爷真好!到时候就有了这两句诗,广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杜九妹自得说道,套用了前世的诗句,非常合适。这是杜九妹还不知道阮灏君的外租家是兰陵侯,封地兰陵县,当地酿酒业很发达,当地的美酒被称为兰陵美酒。要是知道了,绝对不会这么厚脸皮的利用了。

既然要开酿酒作坊,以后就会需要更多的酒果,所以她以后要尽量培育出更多的酒果树。

杜五郎和杜九妹已经找出一种杂粮酒的配方,等几次试验下来,就可以有四个品种,加上原本的纯高粱酒,就有五种了。

杜九妹吃了几块点心,马车上晃晃悠悠,迷迷糊糊蜷缩在马上里,睡着了。

广陵王拿了一个厚厚的毯子盖在杜九妹的身上,可能是马车里很暖和,杜九妹的脸上红润润的。

明天就能到王府了,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惩治继王妃于氏。

这次路上,不光带来了杨氏等人,连云嬷嬷留下晋县的于猛,也被广陵王抓住了,回到广陵府之后,这是继王妃于氏对世子一家不利的证据。

恒四早早得到广陵王回广陵府的消息,告知当地的知州等各位官员,广陵王回来了,而且带回来世子世子妃一家。

早在圣旨到达晋县之后,恒四就已经回到了广陵府,为迎接王爷世子大肆渲染,弄得人尽皆知。恒四更是四处张榜,上天垂怜,让王爷找到失散多年的世子,故而广陵府全境,免赋税一年。

一个几十人组成的小分队分两人一组,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宣传,十天过后,就连刚能会说话的孩子都知道了广陵王找到了子嗣。当地老百姓对广陵王很尊敬,听说广陵王有了后代,很是高兴,但在听了免赋税一年之后,那就更加高兴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载歌载舞迎王爷

广陵府的赋税一年只有两成,其他地方则是三成,故而老百姓赋税交的比别处少,今年年景又好,老百姓们今年的日子更加好过了。

临近年关,老百姓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特别喜庆。

等到广陵王来到广陵府城,城门十里外都已经站满了人。

广陵府知州文大人早就准备,触动全程官兵,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站在路边拦着,以免百姓挡了广陵王的仪仗车架。

广陵王马上要进城了,若是任由百姓往前冲,广陵王的仪仗根本就没法前进。

其实百姓们只能看到广陵王的仪仗,根本就看不到广陵王本人,但这已经足够了,喧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从百姓们法子肺腑的欢呼声,可见广陵王在当地深得民心。

杜良骑着马,站在城门口,心里酸涩,原本以为什么都是他的,大伯已经找到了亲生儿子,广陵王府就没有他的位置了,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不过想到这些年,大伯对他的好,即使没有爵位,他也能过得很好。只是让人头疼的是,家里的于家娘们,跟大伯娘一样,都是皮笑肉不笑的母老虎,整日跟死了爹娘,拉着脸,指着他鼻子骂他没用。

哼!他没用?当年可不是他上杆子要娶于家的小姐,是大伯母硬塞给他的。不过现在杜良也庆幸,娶了于家的嫡孙女,即使将来他没有成就,孩子们还可以指望岳家。

从小在广陵王府长大,虽然继王妃于氏,每次见到他。笑得非常和蔼,但他还是喜欢和不拘言笑的大伯相处。杜良一直知道,大伯父不希望王妃,所以从来不在继王妃屋里过夜。既然关系这么差,当年两人怎么走到一起的?

杜良虽然好奇,但他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跟谁打听。在广陵王府。知道答案的。也就是王爷和继王妃于氏。

杜良下马,对着广陵王的马车行礼,道:“大伯父。一路辛苦!”

“不辛苦,好了,回去吧!”广陵王沉声道,放下了马车帘子。

到了城里面。更是人山人海,原本只需要走半个时辰的马车。现在用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到广陵王府门口。

王妃门口打开,站着外面的管家和管事婆子。

广陵王下马车,杨氏等人跟在广陵王身上。门口的众多下人,连忙跪下道:“拜见王爷。世子世子妃!小主子!”

杨氏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面色有点白,一手抱着肚子。一手扶着边上的女儿杜七妹。

杜五郎非常沉稳,面色不变。不过这都是表面,袖筒里的两手攥成拳头,手心冒汗。

杜八郎,杜九妹有点小激动,看着门口威武的大石狮子,以后他们就要在这里生活了。

大门外人来人往,继王妃于氏和小于氏不来迎接可以理解,可等广陵王到了二门,仍没有看到她们两个。

既然继王妃于氏趁机想摆架子,广陵王也没必要再有所顾忌。

杜良见小于氏没来,顿时面色一白,这个败家娘们,整日只听王妃的。现在王妃不来,她作为小辈不来,跟王妃同进退。

广陵王看了一眼杜良道:“你媳妇既然看不上广陵王府,那明天你们就搬到银杏巷的宅子吧,那里本来就是你成亲事给你们准备的院子。空了这么多年不住人,院子会破败的。

杜良听到这话,鼻子酸涩,但他明白,大伯父能说出口,就做得出。他死皮赖脸呆在这里,也不可能留下来。

“是,大伯父。以后良儿不能在您面前尽孝,还请大伯父保重身体。”杜良恭敬说道,非常顺从。

广陵王转身对恒四道:“既然继王妃身体不适,那就好好休养吧,没得我认个儿子回来,把她累着了!”

“是,王爷!”恒四沉声道,对远处的宫嬷嬷看了一眼,点点头。

宫嬷嬷会意,直接带人封住了继王妃于氏的院子。

“一路风尘,带世子妃,小少爷,小姐们去各自的院子休息,有事晚上用膳的时候一起说。”广陵王吩咐道,虽然声音不大,但没有一个人敢反驳广陵王的话。

杨氏被带到一个精致的院落,圆拱门的牌子写着“晨曦园”,杜八郎和杜五郎的院子在靠近外院的地方,院子不大,两个院子紧挨着,但清幽别致。杜七妹和杜九妹的院子也是相隔的,不过杜九妹的院子很大,离晨曦园远一些。

杜九妹的五颗酒果树被抬进来,放好五个大缸。

郑嬷嬷,吴嬷嬷跟在杨氏身边伺候,皇太后派过来的几个嬷嬷则是被宫嬷嬷带下去休息。

杜九妹进了自己的屋子,目不暇接,低头看着地上铺满红毡,临近床头的位置,居然红毯很软,当地放着象鼻三足泥鳅流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着新猩红毡子,设着粉色彩绣“梅花怒放”的靠背、引枕、坐褥,另外有红狐的袱子,搭在上面;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子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以供冬天群暖。

杜九妹还从来没有住这么好的房子,天啊,王府的贵府,果然不是她这个农家女能够想象出来的。

恒四,宫嬷嬷安排好每个小主子,分别送上热水,沐浴更衣。

早就在广陵王回来之后,便带过来小主子们的尺寸,根据这些尺寸,针线坊给小主子们做了很多衣服。衣帽鞋袜,披风斗篷应有尽有。

杜九妹泡在热水里面,紫絮和紫玉伺候杜九妹洗漱,其他的丫鬟,全部被赶出了。

换上一身粉色绣银线夹袄,月牙白中以,下身是同色系的裙子,因为是冬天,所以下面穿的裤子厚一些,夹了一层棉花,脚上一双米白色高绑厚底蝴蝶翩翩飞的鞋子。

擦干了头发,紫絮给杜九妹咋了两个包包头,上面带上小珍珠做成的发网网住包包头,几个指头大的珍珠顺着包包头垂下来,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特别好看,这是杜九妹首饰里面难得的首饰!

第三百二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是杜九妹首饰少,而是那些簪子,钗子等好看的东西,杜九妹头发少又软,根本用不上。

外面很冷,紫絮从衣柜里拿出一个火红色狐狸毛的披风给杜九妹穿上,尺寸颜色都很好,衬得杜九妹非常好看,不像刚才穿着厚厚的棉袄,像个圆球一样。

杜九妹一个小丫头都被收拾地这么利索,杜七妹作为一个大姑娘,能用到的东西多一些,经过一番收拾,杜九妹赞叹道:“七姐,你真好看!”

“我们小九儿,也很漂亮。”杜七妹面上微红,不远处杜五郎,杜八郎相携而来。

兄弟姐妹四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穿着和平日里不同的服饰,感觉人的气质也发生了变化。

常言说得好,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杜家兄弟姐弟这么一收拾之后,顿时起了很大变化。不光人变得俊秀,美丽,经过郑嬷嬷的调教,脊背挺直,多了几分世家子弟的风骨。

“咱们去给娘亲请安吧!”杜九妹见哥哥姐姐们,一直笑着,不说话,便主动开口,这样看下去,都要天黑了。

杨氏早就收拾好,还在榻上休息了一会儿。

听到说孩子们过来了,这才悠悠转醒。

杨氏是孕妇,郑嬷嬷不辞辛苦,一直在屋里伺候着。一来,担心小花等人,年纪小,伺候不周到;二来,郑嬷嬷暂时不相信屋里的大丫鬟,婆子。

虽然这些人是王爷信任的人安排的,但继王妃于氏把持后院这么多年,她才不会天真的认为这里没有继王妃的人。

“娘亲!”杜九妹快步走过来,后面跟着哥哥姐姐们。

杨氏见到儿子女儿们。这才微微放心,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

“你们来了!”杨氏看着钟灵毓秀的儿子,女儿们,很是欣慰。

虽然来到这样陌生的环境,让杨氏心里不安,但杨氏明白,既然已经进入这个家。以后她们的生活则会截然不同。过上以前她们只能在戏文子里看到的生活。

“娘亲,你身体还算舒爽?”杜七妹柔声问道,表情关切。

“我很好。郑嬷嬷伺候地很好。”杨氏夸奖道,“你们不要因为换了一个地方,就掉以轻心,这里并不是杜家村。用东西。吃的东西,全部要按照郑嬷嬷好和吴嬷嬷教的方法检查过才能用。才能吃。”

在杜家村,民风淳朴,虽然有个别刁钻的人,但绝对干不出要人性命的事情。

可王府里不一样。郑嬷嬷之前经常给她们讲后宅大院的阴私手段,让她们趁早认识到严重性,提高警惕。方能平平安安。

“是,娘亲!”原本兄妹四个喜笑颜开。有点放松,但听到娘亲的话,顿时记在心里,不能轻浮,不能放松。

这样的日子,虽然很累,但这就是他们的命,无法改变,那就接受!

且说,广陵王打发儿媳妇,孙子孙女们回各自的院子之后,便信步来到继王妃于氏的丽芳苑。

“咚咚咚…”继王妃的屋里传来一阵阵木鱼声。

广陵王耻笑,哼,心不静,就不要敲木鱼,频率如此凌乱,做出这番给谁看啊!

广陵王进来,看向一边敲木鱼,一边闭着眼睛念经的继王妃于氏。

“带回来的那几个人,想必你知道了吧!”广陵王沉声说道,面对这样的一个几十年都不死心的女儿,他有点精疲力竭了。

继王妃睁开眼睛,一副古井无波的样子,轻声道:“王爷说什么,妾身不明白!”

“于猛在晋县作甚?杜家村的刺客,大山路上再一次被刺杀。上次我已经警告你,不要对大山出手。若是你守着继王妃的本分,本王给你尊荣,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置我的血脉于死地。你说我该怎么对付你呢?”广陵王眯着眼睛,刺骨的冷眸盯着继王妃于氏。

继王妃心里一阵慌乱,在广陵王的盯视下,低下了头,不想让广陵王看透她的内心。

“于猛只是一个下人,去晋县办差,这有何奇怪的!我从来就没有派人去刺杀杜大山,你说那些话,要证据的,没有证据,就不要随便污蔑人。”继王妃于氏沉声说道,反正那些刺客已经全部死了,不可能有证人证据。

广陵王笑笑,果真还是一如既往牙尖嘴利,道:“是没有证据,因为那些人只要花钱就可以请到的刺客。你有钱,你于家有钱,但本王比你更有钱。你请了几十个刺客,本王就可以请上百个刺客。”

“尔敢!”继王妃于氏猛地抬头,“即使要对付于家,那就拿出证据!我才能心服口服!”

广陵王阴测测看向继王妃于氏,道:“没有证据不代表没做,宁可错杀一万,不放过一个,你知道的,我说的出做得来。放心吧,我做的,你或者于家都找不到证据,所以也不是我做的。”

广陵王的言论和继王妃于氏的话,异曲同工,但听在于氏耳朵里,犹如晴天霹雳。

“你…你要对我下手?你刚认儿子,就逼死继妻,外面会怎么传你和杜大山?”继王妃于氏慌乱后退两步,结结巴巴问道,脑子里闪现出各种不好的画面。

“对你下手?”广陵王耻笑,“我要想弄死你,你早就不在人世了。放心吧,我不会动你的。”

听了这话,继王妃于氏顿时松口气,身上的力气恢复几分,挺直脊背,平复刚才慌乱惊怕的心绪,只要不对她下手就好。

“但是于家…”广陵王冷声道,“呵呵,你不久就会知道了…”

继王妃于氏顿时大惊,惊恐地看向广陵王,惊呵道:“不能,你不能对付我的家人…”说着就要扑向广陵王的身边。

广陵王不打女人,但对象要他儿子命的女人,却没有半点惭愧,长袖一挥,继王妃于氏便扑倒在地。

这次他不会心软,他要让继王妃于氏明白,阳谋阴谋,他杜啸都不怕。只有打得于家痛了,继王妃于氏才不敢继续雇佣刺客!

第三百二十九章 告慰祖宗,爱妻

广陵王的疯狂大笑,吓得继王妃于氏面色苍白,像是从来不认识广陵王一样。

“不能对付你的家人?凭什么!凭什么你们就可以对付我的家人?我为什么不可以?是我杜啸好欺负吗?大山要是死了,于世南就别想活着;杨氏要是有意外,你也会没命;我那孙子孙女要是出意外,同样的痛苦,我都会让于家的子孙尝一遍!”广陵王哈哈大笑,像是发疯一样,无比畅快,发泄心中的愤怒。

“你…这是触犯王法的?”继王妃惊吓过度,无言以对,说出这种蠢话!在他们这个阶层,王法,的确只是唬人的东西。

广陵王转头,无比怜悯地看着继王妃于氏,道:“王法?你们眼里还有王法?真是好笑!杀一人是死,杀百人是为雄,屠得九百万,便为雄中雄!我杀过的人不计其数,多几个于家的人,真不算什么!”

“不可以,不可以…”继王妃吓得口不成句,她有点后悔之前的莽撞了。

她怎么能忘记广陵王不是一般的人,这个男人杀过的人不计其数,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你知道我说过的都可以…等着吧,你不久就会知道的。”广陵王阴测测说道,说完一甩长袖,走了出去。

对付继王妃于氏,最好的方法就是比她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