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怔住了,那张嚣张艳丽的脸,那个青春逼人的身影,那袭红衣,从此就要被活埋在地下阴森的墓道里,李青微微打了个寒噤。李云生竟然还上了谢恩折子!沈青叶看着脸色苍白的李青,有这样的父亲,真是让人太过寒心,也怪不得她一心要逃离,要隐去民间。

李青回到屋里,沉思了很久,第二天一早,出门到前院找了王嬷嬷,恭敬的曲膝行了礼,低声说道:

“姑姑,李青有个自幼伏侍的奶嬷嬷,自我入官,就脱了籍在外养老,过几天我就要出发去韩地,往后……想请姑姑成全,让我见一见她。”

王嬷嬷有些愕然,她怎么敢提如此出格的要求?昨天……还是问问沈大人的好,笑着说道:

“姑娘,虽说这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不是老身能作主的事。姑娘请稍等等,老身去回了大人。”

李青笑盈盈的曲膝谢了。

第二天下午,王嬷嬷把李青带到了官房边上的小抱厦中,郑嬷嬷已等在抱厦中了,看着李青那张苍白干枯的脸,忍不住悲上心来,不住的掉眼泪,姑娘何曾吃过这样的苦?一把抱住李青忍不住哭出声来,李青拍拍她的后背,在她耳边低低的安慰道:

“嬷嬷不要哭,你知道的,我用了药膏,停个半年就能和原来一样了。”

王嬷嬷退到了台阶下,含笑远远看着,大人都给了方便,她自然也不去会做那不识趣的恶人。郑嬷嬷止了眼泪,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

“姑娘怎么突然就捎信说要见面了?”

“一是有些话当面说更好些,二是,以后万一有什么事,也不会连累了周嬷嬷。”

李青低低的解释道,郑嬷嬷点点头,有今天的见面,以后不管出什么事,都不会有人再查信是如何递出去的了。

“姑娘,连庆找好了一家镖局,定了三男一女四个镖师,连庆说,姑娘选的地方最近听说不太平,要不要换个地方?”

换个地方,近些的,就在庆国境内了,出了事,平王一定又会大做文章,朝庭肯定会大肆搜捕,还有个知情的沈青叶,事情就麻烦了,再远,就是韩地,她们一群京城口音的庆人,太容易暴露,边境处正好又不太平,出了事也不显眼,朝庭可以推脱干净,平王也不至生了疑心,更不至于为了个婢女大动干戈,“就在那里,那四个镖师是什么来历?庆叔可打听过?”

“打听了,一男一女原来是韩地的,另两个是庆国人,姑娘知道,韩人勇猛,各个镖局里的镖师多数是韩地的人。”

李青心中微微有些不安,却又想不出头绪,半晌方点点头。郑嬷嬷从带来的包袱里取出件贴身厚夹衣来,看了李青一眼,李青微微点头,郑嬷嬷转过身出来,双手捧到王嬷嬷面前道:

“姑姑,韩地酷寒,姑娘自小身子骨弱,老奴做了件贴身的棉衣,姑姑您看……”

王嬷嬷装模作样的略略按了按,笑着道:

“依着规矩,这里面是片丝不准入的,不过,规矩不却人情,老身仔细检查过了,姑娘就收下吧,这也是奶嬷嬷的一片心。”

郑嬷嬷捧了衣服回来,交到李青手上,“姑娘要的东西,昨天连夜缝在里面了。”

李青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突然想起千秋节那天,韩地使臣杨元峰死盯着她的眼神,心中一丝不安涌了上来。

第二十三章 船行得太快了杨元峰不可能认识她,那天盯着她,肯定是因为她当时不该在那里的,盯着她的不只他一个人呢!她心神不宁,也许是临近出发,过于担心的缘故。李青轻轻摇摇头,仿佛要把这些不安甩开,眉头微微皱了皱,转了话题问道:

“听说府里出了事?”

郑嬷嬷长长的叹了口气,两只手轻轻的拍了下,感慨的说道:

“这不过一个月的功夫,那个家竟象要散了一样!九月里,玉姨娘小产了,查出来竟是大少爷在玉姨娘的吃食里放了红花,府里就闹开了,老爷打了大少爷,下了重手,直到十月初十那天,二小姐出嫁,也没起得来床,也是祸不单行,二小姐出嫁本来是件大喜的事,新房里却出了大事,姑娘知道那福康郡王是快死的人了,二小姐哪里知道?二小姐那脾气,不管不顾的竟闹了起来,又乱嚷着说拜堂的那个才是她夫君,替福康郡王拜堂的是王府庶出的四公子,屋里的喜娘也不知是怎么侍候的?!竟让二小姐跑了出去,抓了四公子的手不放,王府里乱成一团,福康郡王当天夜里就没了,老爷和夫人在王府门房里跪了一天一夜,竟没人理会。昨天听说二小姐要活殉,夫人就昏了过去,醒过来拼命闹着,要去王府接回二小姐,老爷说她患了失心疯,让人把她捆了关在屋子里,玉姨娘也病着,现如今,府里是雁姨娘主持。”

李青愕然,玉湖小产?二少爷哪来的红花?李敏华怎么知道拜堂的是谁?进新房坐床之前,她都得顶着那个厚重的盖头,除了自己的脚尖,她什么也看不到!新房里光喜娘就得有四个,李敏华顶着满头珠翠,穿着那样厚重的礼服,竟能跑出来?还能找到四公子!陪嫁的丫头、嬷嬷呢?她喊出来第一个字,嘴巴就能被堵上!

哪能让她闹得这样大?

玉湖是个忠厚人,如果府里主持中馈的是她,厉夫人和大少爷还能得些照顾,可玉湖小产了,病着!银雁当了家,厉夫人这疯病只怕是好不了了,大少爷呢?他是李云生的独子,李云生总要护着些吧!

文夫人满意了吗?

李青闭了闭眼睛,当年是多大的仇恨,竟能让文夫人隔了十年还不能消除哪怕一点点?要毁了她的女儿,再毁了她的外孙女!当初,如果厉夫人不截了这门亲事,是自己嫁过去,敏华,是不是会好一些?!如果当初自己不计划着当个名门寡妇,是不是也不会有今天的事?

“姑娘!”

郑嬷嬷声音严厉的叫着她,李青恍过神来,她又想多了,忙抱着棉衣站起来,轻轻跺跺脚,笑着道:

“好了,好了!嬷嬷,我没事了。”

郑嬷嬷轻轻松了口气,姑娘聪明太过,总是想得太多,这些事,哪件不是她们咎由自取!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郑嬷嬷才依依不舍的告辞出去了。

隔了几天,她们一行十人就随着韩地的使团启程了,杨元峰很是照顾她们,每天晚出早歇,派人打好前站,太阳一落山就休息,到了驿站就有热水、热食,自带的干净被褥,凡事都是齐全的,一路上的安排竟是极细心周到。一行人倒也不觉得太辛苦,行了二三天,就到了洛水边上的平安码头,早有几艘大船等在那里。

杨元峰坐了主船,李青她们十个人还有十来个婆子坐了另一艘大船。上了船,行程立即就紧了起来,一路上,有风时竟是扯着帆日夜行船,无风时几十个纤夫轮流拉纤,也是天不亮就开船,天黑透了还要走上一阵子才停船休息,一路上除了补充给养,路过的码头集镇,竟是一个不停。

一连行了四天,李青心急如焚,连庆他们走的是陆路,这样下去,如何跟得上来?

第五天,李青船上有个嬷嬷受了风,病得有些重了,发起热来,船上的护卫忙打起旗语,禀报主船,船队略慢了一慢,她们的船往主船靠了过去,两边搭了船板,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跟着个护卫到了李青她们船上,给那个嬷嬷仔细的诊了脉,就让人抬着那婆子去了主船,又从主船转到了后面的船上了。

船队的速度几乎没有任何减缓,李青夜里觉也睡不着了,看着窗外滑过的点点渔火,捏着贴身穿着的夹衣,暗暗向菩萨祷告:

“药王菩萨原谅些个,让她们受些苦,也是迫不得已,以后李青有机会,必定重重的报答她们。”

第二天,船上的女官中就有人也发起热来,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过来诊了脉,说是无妨,只是着了风寒,配了药送过来煎。

隔天,发热的人并不见好,其它的人反倒陆陆续续的也发起热来,到了晚上,竟有一多半的人病倒了,李青也在其中。

杨元峰有些着急了,令人停了船,几天里头一次太阳没落山就停船休息了。杨元峰带着个小厮过来查看,山羊胡子老头仔细的和他解说着病情,就是普通的风寒,可是药吃下去,却不大见效,杨元峰眉头紧皱,旁边的小厮悄悄拉了拉他,低低的说了几句,杨元峰微微点头,叫了个婆子过来吩咐道:

“你进去问问她们,以前有没有人生过这样的病?吃的什么药方可还记得?”

婆子答应着进去了,片刻回来禀报道:

“都说生过的,都说药方记不得了,只是,有两个说,以前是一边吃药,一边静养,几天也就好了,另外三个说有时候不吃药,只饮食清淡些,再静静养上十来天就好了,如今是太累着了。”

杨元峰眉头紧皱,坐在大船上行路,再舒服不过的,竟也能累着!究竟是累着了,还是想拖延行程?如果是拖延行程,想做什么?有什么图谋?转过头,看着旁边的小厮,小厮苦笑着看着他,低低的说道:

“庆人文弱,又是女孩子们,比不得我们,习惯了急行军。爷吩咐过,一根头发也不能少。”

杨元峰无奈的点点头,庆人是文弱了些,这又是一群娇生惯养的女孩子,只是,坐在船上竟然也能累着!

他实在是有些想不通,真是一群让人头痛的东西!算了算了,慢点就慢点吧,小心的捧到平阳府,交给王爷头痛去吧。

第二天起,虽说还是早出晚歇,但相比之前的日夜兼程,慢了差不多一半,李青舒了口气,这下连庆他们能赶到前头去了。

船又行了十来天,一天,辰末时分,船就到了桃仁码头,此行的水路终点,过了桃仁码头,洛水就一分为二,一条叫青衣江,弯向奚地去了,一条叫白水江,是通往晋地的。从桃仁码头往韩地,就只有陆路了。

以她们的速度,还要再走个七八天,才能到了庆国和韩地相邻的金川府,那里世代由金川头人领着府尹,可金川头人却是三年二年就换,以致金川府归属混乱,朝令夕改,各大小地方几乎都是各自为政,竟说不清楚这里到底是归了庆国,还是属于韩地。李青选定的地方,就是那里,从金川府脱了身,立即就返回桃仁码头,然后坐了船沿着白水江去晋地。桃仁码头是她和连庆他们约定见面的第一个点。

出了船舱,李青低头理了理斗篷,在这里,一切规矩只能从简,她们上下船并没有围起帷幔,船上看岸上和岸上看船上都是清清楚楚,李青慢慢的走着,希望连庆他们能看到自己。

上了岸,众人只觉得双脚发飘,身体仿佛还在晃动,竟有些站立不稳,李青她们相互扶着上了车,直奔客栈去了。桃仁码头没有驿站,杨元峰早命人包了家宽敞干净的客栈,准备让大家休息一天,明天再上路。

护卫们护着李青她们进了客栈后院,进了最里面的上房,婆子们忙着过来打扫了房间,又抱出被褥上来铺了床,取了自带的茶叶器具,泡了茶端上来,十个人每两人一间房安顿下下了,站在房间里还是觉得身子仿佛还在不停的晃动着,极不舒服,赶紧躺下休息,中午饭也没起来吃。

直到下午,李青才觉得好了些,起来坐在椅子上,慢慢喝着茶水,看着旁边床上睡着的刘秀玉,皱着眉头,算着行程,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连庆他们肯定已经到了这桃仁码头,连庆是个仔细人,只要到了肯定会派妥当人日夜在码头守着的,刚才她下船时应该就能看到,这会儿,连庆一定在想法子进来见她。正盘算间,突然听到门外有人轻轻敲了下门,李青手按着桌子,却没起身,侧着耳朵仔细听着,婆子们一向是敲了门立即就推门进来的,使团里其它的人不会也不应该过来她们这边。

第二十四章 暴雨刘秀玉翻了个身,听到声音,李青心跳仿佛漏了半拍,慢慢转过头去,看她又睡了过去,方闭着眼睛用手抚抚胸口,然后轻轻站起来,把门拉开了条缝,偷偷往外看去,只见门外一个婆子带着个穿着厚棉衣的粗使丫头正挨屋送热水,李青看着那个粗使丫头,仿佛有点熟悉的感觉,刚才门是她们敲的吗?

水快送到她们房间了,李青轻轻关上了门,片刻、婆子敲敲门,推门进来,福了一礼,“姑娘,客栈送热水过来了。”

李青坐在桌子旁,点点头,有些好奇的看着后面拎着大水壶的丫头,那丫头仿佛感觉到李青在看她,飞快的抬起头,冲李青笑了笑,李青愕然的发现,这“丫头”竟是桑枝!看着桑枝头上插的那朵粉红花儿,李青忍不住笑了出来,忙低下头装作喝茶,这花肯定是木通给他戴的。

桑枝上前去换暖窠里的茶水,李青抬起头,微笑着对那婆子说道:

“嬷嬷,刚才我听到那窗户外面有些个动静,怪吓人的,嬷嬷看,要不要通知护卫去看看?”

那婆子一脸疑惑,这是二楼,窗户外面能有什么?可也不敢太大意,忙笑着道:

“姑娘别怕,我先去看看。”

说着,快步往窗户走去,打开窗户,探出身子,往四下里仔细张望着。

桑枝飞快的取出个小包来递给李青,又笑嘻嘻的冲她比划着,示意她安心。李青把小包收进袖子里,背对着窗户,冲他眨眨眼睛,盯着他头上的粉红花儿满眼的笑意,桑枝眼睛瞄着窗户,小姐这会还有心情笑话他!

也不理会她的取笑,看到婆子关了窗户,就要回过身来,忙老老实实的垂头站好,李青也收了眼神,转过身微笑着看着婆子,婆子笑着说道:

“姑娘,我刚都看了,外面这会儿什么也看不到,姑娘放心,楼下院子里住的都是咱们的护卫,大人也在楼下住着呢,这院子里是混不进人来的,姑娘且宽心。”

混不进来?这屋里现就混进来了一个!李青微笑着点点头,曲膝谢道:

“多谢嬷嬷了。”

婆子笑着出去了。

李青松了口气,转过头,却看到刘秀玉正睁着眼睛,面无表情的看着她,李青一时怔住了,她是什么时候醒的?她都看到了什么?

刘秀玉翻身坐了起来,抬手挽着头发,看着她愕然发怔的表情,冷淡的说道:

“你做什么我不管,只是,你不能连累了大家!”

李青心里正飞快的转动着,杀人灭口!她夹衣里有这样的药粉,一点点就行,可是,她根本没那胆子!也狠不下这份心来!怎么办?正愁肠百转间,听到刘秀玉的话,急忙点头应承着: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连累了大家!”

刘秀玉抬眼看了看她,挽好头发,下了床坐到了桌子边上,喝了杯茶,直到晚上吃了饭,睡下了,也没再理会李青,李青强压着心里的不安,脸上却是一丝也不敢流露出来。

第二天一早,客栈门口一溜几十辆车依次排开,护卫挡了门口的闲人,李青她们走了出来,刘秀玉几乎是寸步不离的跟着她,李青冲她笑笑,低低的说道:

“你放心!”

刘秀玉抿着嘴,目光执着的看着她,一言不发,还是亦步亦趋的跟着李青后面,李青心里郁闷万分,这是不是叫出师不利?还没怎么样呢,就招了这么帖膏药黏上了,偏偏惹不得,躲不得!李青垂着头,无奈的和她上了同一辆车,还是和上船前一样,她们每两人一辆车。刘秀玉在李青后面,利落的上了车,理了理衣服,和李青对面坐好,目光炯炯的盯着李青,李青垂眉顺目,把自己在狭小的车厢里窝好,闭上眼睛迷糊起来。

车子微微动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就颠簸得厉害起来,还能听到一片急促的“得得得”的马蹄声,是马儿小跑起来了。李青的头被摇得撞到车厢板上又弹了回来,实在没法迷糊了,只好坐直了身子,和刘秀玉面面相觑。

刘秀玉仍是目光炯炯的盯着她,李青被盯得无奈,只好转过头看着车窗,车窗是被钉死了的,只留下了几条缝隙通风透气,缝隙外面的天仿佛还没有完全亮起来,树木的阴影悠悠的移向后面,嗯,是悠悠的、缓缓的移动着,从前……从前,车窗外的树是连成片的,那些黎明时分,空旷的高速路上,车子在沥青路面上飞速滑过,非洲鼓点轻轻敲着,油门踩到底,仿佛飞了起来……外面一声沉闷的雷声,打断了李青的臆想,刘秀玉也挪动了一下,靠到车窗边上,透过缝隙,看向外面。

车子速度猛然加快,车厢里晃动得更厉害了,李青和刘秀玉急忙用手扶住车厢板壁,努力稳着身体。

紧接着又传来几声沉闷的雷声,随即就有雨滴打得车厢顶上,“啪啪”作响,一会儿功夫,雨就倾泻如注,水顺着窗户的缝隙流了进来,李青忙把车厢里的垫子拿了一个,堵在车窗上,回头看刘秀玉还怔在那儿,忙招呼她:

“快,拿个垫子把那个窗户也堵上,要不然,等会我们连个坐的地方也没了。”

刘秀玉忙拿了个垫子堵上窗户,可水还是渗进来了,两人挪动着,渐渐挤在了一起,车窗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车厢不远处马蹄声停了下来,一个护卫扯着嗓子喊道:

“大人吩咐:大家快点走,前面有个庙,可以避雨!”

喊完,马蹄声再次响起,一会儿就跑远了。

雨下得越来越大,路上越来越泥泞,车子也越走越慢,没多长时间,李青和刘秀玉就浑身湿透了,两个人打着颤,挤在一处,也不堵窗户了,反正车厢里也都是水了。

足足又走了半个多时辰,车子才停了下来,外面有婆子掀起车帘,李青和刘秀玉浑身是水,颤抖着下了车,那婆子也浑身是水,冻得脸色发青,发着抖引着她们奔进了前面的大殿,这是座废弃的破庙,大殿里的神像和其它东西已经被扔到了外面,空旷的后殿正旺旺的烧着几堆火,火上搭着架子,架着行军锅在烧水,婆子把她们两个安置在一堆火旁,又奔出去接别的姑娘了,李青和刘秀玉紧紧的靠向火堆烤着身体和衣服,渐渐觉得缓过了一口气。

十个人都围在了火堆边上转着身子烤着衣服,几个婆子忙着把烧开的水倒进茶壶里,又有婆子取了茶碗过来,把水倒在茶碗里递给她们,李青接过来,居然是生姜水,刚才进来时居然没闻出来!李青抽抽鼻子,这鼻子也会冻得失灵?

喝了半碗滚热的生姜水,李青觉得总算是活了过来,唉,两辈子加在一起,好象也没受过这样的罪。连庆他们昨天是连夜出发的,一定是避过这场雨了,不至于有人淋病了。在地上放的草团上坐下来,李青环顾四周,发现这宽阔的大殿里,只有她们十个人和侍候的婆子,那个杨元峰还有那些护卫呢?李青站了起来,回头看了看坐在她身边还在专心喝着姜汤的刘秀玉,嗯,还是叫上她吧,免得她一时看不见她,生出事来,伸脚踢了踢刘秀玉,刘秀玉抬起头,不满的看看她,低着头继续喝汤,李青又踢了踢她,问道:

“我要到门口看看,你去不去?”

刘秀玉立即放下碗,站了起来,李青带着她,走到了殿门口,外面天黑得象是已经到了夜晚,雨下得仿佛瓢泼一般,杨元峰带着个小厮打着伞站在殿前台阶下,大殿前隐隐约约能看到停满了车辆,车辆旁边和车底下都蹲满了人,李青只觉得泪水一下冲进了眼眶,鼻子有些发酸,回头看了看宽旷干爽的大殿,那里的空间足够外面的人都进来坐着,回过身,拉了拉刘秀玉,示意她看外面的人,“让他们进来躲躲雨,烤烤火吧。一样都是父母生的。”

刘秀玉眼睛有些发红,忙点点头问道:

“怎么叫?”

“和那个杨大人说就行了,你叫他进来我来说,还是我叫他进来你来说?”

李青眼睛里闪过丝捉弄,认真的问道,刘秀玉满脸通红的咬着嘴唇,和个陌生男人说话,怎么开得了口?

“你倒是快点啊!外面那么多人在雨里淋着呢!”

李青绷着脸催促道,心中乐开了花,被她这一天盯出来的怨气去了大半,刘秀玉狠狠的咬了下嘴唇,低低的说道:

“你来叫,我说!”

这丫头倒也爽气,李青不禁对她刮目相看,回过身,冲着杨元峰那边拼命的挥着手,杨元峰身边的小厮几乎立即就看到了李青挥舞的手臂,忙拉了拉杨元峰,两人一起上了台阶,李青见他们到了大殿门口,悄悄用脚踢了踢刘秀玉,刘秀玉身体有些僵硬的上前曲膝福了一福,也不抬头,低低的说道:

“大人,让外面那些人进来避避吧。”

第二十五章 破庙中杨元峰困惑的回过头,看着那小厮,这两个丫头片子在搞什么鬼?小厮空着的一只手摊了摊,示意自己也没听清楚她说了什么,当然更不知道她们要做什么了。

这吱吱唔唔说得什么啊?李青在后面重重的踢了刘秀玉一脚,踢得刘秀玉身子微微一晃,猛的抬起来头来,大声喊道:

“大人,让外面那些人进来避避雨吧!”

杨元峰被她吓得往后退了一步,撞到了小厮身上,李青也被她吓了一跳,醒悟过来,忍不住笑出声来,刘秀玉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仿佛能滴出血来,傻傻的看了一会儿杨元峰,突然醒悟过来,急忙转过身,握着脸躲到了李青后面,再不肯转过身来,杨元峰温和的看着刘秀玉瘦削的后背,这个庆国来的小姑娘,柔弱是柔弱了些,害羞也是太害羞了些,心地倒是良善,红着的脸倒是有些……嗯,让人怜爱。杨元峰缓过神来,露出满脸笑意,转眼看着李青,李青上前一步,福了一福,笑吟吟的说道:

“大人,这殿里十分宽阔,我们就在后殿用帷幔围出些地方就够了,让外面的人进来避避雨,烤烤衣服吧,不然,我们姐妹心里也难安宁。”

杨元峰收了笑容,这声音,甜糯、柔和还有些妩媚,原来女人的声音能好听到这样!杨元峰低头打量着李青,最多十一二岁,还是个孩子,体形修长,过于瘦削了些,但是,很柔软,湿了又烤干的衣服皱巴巴的贴在身上,神情从容,五官有些普通,但那双眼睛,笼在浓密的睫毛下,静谧幽深,仿佛一泓深不见底的潭水,那潭水让他竟有些失神,小厮在后面轻轻拉了拉他,杨元峰恍过神来,刚才那个害羞的小姑娘就是有心,只怕也没胆子和他提这样的建议,这肯定是她的主意,忙退后一步,郑重的施了一礼道:

“多谢姑娘,在下替外面的兄弟谢谢各位姑娘!”

李青曲膝还了礼,也不多言,这个杨元峰看来不是那种死板之人,倒也知道变通。转身拉了刘秀玉进去,杨元峰目送着两人进了大殿后面,回头和小厮对视了一眼,小厮笑着点了点头,两人分头到外面安排车辆和岗哨了。

殿内,几个嬷嬷很快的拉起了帷幔,把姑娘们围在后殿一角的两堆火旁。

李青透过帷幄的缝隙向外看去,外面的护卫和车夫等人陆续进了大殿,脱了滴水的蓑衣放在大殿门口,先进来的几个人又生起了几堆火,架起行军锅,熬起姜汤来,陆续有人进来,围坐在火堆旁,不大会儿,外面火堆旁围坐的人也喝起姜汤来,殿里一时温暖如春。

李青在帷幔后,仔细的看着外面的动静,生火熬汤,人进人出,都极是安静有序,这些人进退有度,令行禁止,那平王倒也名不虚传,治军有方。看来,无论如何都要在金川脱身离去,否则,进了韩地,想脱身只怕就难了。李青暗暗思量着,轻轻挪了挪身子,往刘秀玉身边挤了挤。

侧头看了看刘秀玉,只见她头垂在膝盖上,一动不动的坐着,仿佛睡着了,李青轻轻推了推她,刘秀玉打了个机灵,猛的抬起来头了,满脸通红,神情慌张的看着李青,李青皱皱眉头,眯着眼睛疑惑的看着她,刘秀玉眼神慌张的闪烁着,不停的眨着眼睛,和她今天目光炯炯的盯着她的样子判若两人,李青心里涌出无数疑惑来,眼珠转动了几下,转过了头,不再看她,刘秀玉仿佛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李青靠着柱子,慢慢思量着,听说,那个平王,也是个爱色的,平阳王府内没有正妻,侍妾却不少,孩子也有一堆了,她们这一帮人进了王府,还不知往后如何呢?李青想起他那张轮廓清晰的脸,眉眼间那份极其干净的感觉,就是煞气重了些。这样的人品,这样的身份,这些女孩子们是不是很愿意去做他无数女人中的一个?象黄玲儿一样,去做大皇子的“新鲜玩意儿”?

李青转过头,默默的看着刘秀玉,一路行来,她满腹心事,竟然从没留心过同行的这些小姑娘们,这一天多的寸步不离,这一场雨的相互扶持,让她们贴近了很多,李青看着刘秀玉垂着的头颈,瘦削而优美,这个清秀的小姑娘,柔和而坚韧,有份坚持,有些善良,象一株兰草,安静清新却极耐品味。这样一株兰草,就在王府里慢慢枯干?

李青转着眼珠,那个杨元峰,这个时候出使庆国,必是个极得平王信任的,这使节做得有声有色,一点亏也没吃过,一路上看来,竟还知武事,也是个有才干的,这样的人,一定深得平王爱重,如果开口向平王讨个女官,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看面相,这个杨元峰应该也是个重情义的,这一路上的安排周到贴心,人必定是个细心的,刘秀玉如果能跟了他,总强过做三千后院之一吧。

李青盘算着,把帷幄的缝隙微微拉开些,往外看去,杨元峰坐在东边靠里的火堆旁,正和身边的人笑着说着话,旁边的人传了个皮囊给他,他接过,仰头喝了一口,是酒吧,闪动的火光映在黑红色的国字脸上,竟有几分温暖的感觉。

李青放下帷幄,转头看着旁边火堆旁忙着准备午饭的婆子,和东倒西歪靠着柱子睡着的女孩子们,转了转眼珠,何不去打听打听那个杨元峰,李青打定主意,轻轻起身,走到正在熬着粥的婆子身边,笑着低声说道:

“嬷嬷,我帮你吧。”

婆子连说不敢,李青微笑着在旁边递东递西的帮着,一边和她慢慢说着闲话。

“嬷嬷,韩地有多冷?”

“这一路上越走越冷了,多亏嬷嬷们费心照顾,这一路上带着我们这些人,要多费多少心!多亏了杨大人呢!那个杨大人有五十岁了吧?”

李青好奇的问道,嬷嬷“扑哧”一声笑出了声,笑了半天,方低声说道:

“姑娘这眼力,真是……杨大人不过二十出头,还没成亲呢!”

说完又笑了起来,李青忙懊悔的陪礼道:

“嬷嬷你看我这眼力,杨大人这样能干,我想着必是上了年纪的呢,嬷嬷可不要和人说去!”

那婆子又笑了起来,看了看锅里的粥,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拿了个碗来,盛了点粥出来递给李青,“姑娘尝尝。”

李青忙接过,小心的喝了一点,享受的眯着眼睛,连连点头道:

“真好喝。”

那婆子满足的笑了,坐下来,边把火拨开边低低的和李青说道:

“王爷可看重杨大人啦,杨大人家里只有个老娘,穷是穷了点,可人好又能干,还没成亲呢。”

说着,冲李青眨眨眼,李青端着碗,愕然的看着那婆子促狭中带着些关心的眼光,饶是她脸皮够厚,被人这样瞧破又取笑了去,也禁不住脸红起来,放下碗,嗔怪道:

“嬷嬷又胡说呢!”

边说边站了起来,跺跺脚转身回去了。

直到傍晚时分,大雨才渐渐停了下来,李青站在大殿后门口,极目远望,雨后的天空和远处的树林干净得仿佛天堂,太阳已经落了山,一架彩虹从遥远的天边伸过来,清晰美丽的让人不敢相信,李青呆呆的看着那天堂彩虹,刘秀玉也走到门口,失神的看着,其它的女孩子们陆续聚了过来,静静的看着外面的彩虹和天空,不知道是谁轻轻的抽泣起来,在大家的抽泣声中,李青垂着头,默默的坐回柱子旁,都是可怜的人,没有父母的护持,没有家族可依靠,她们是风中的柳絮,不知道飘零到哪里,流落到何处。

帷幄外,杨元峰听到哭泣声,皱皱眉头,抬手叫了个婆子过来,很不耐烦的问道:

“这是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