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后让人送来的。”迎春说,旁人大家跟媳妇总有隔阂,但小九娘就能处理好婆媳关系。

“原来是是阿姑送来的,难怪这么漂亮。”她姑姑的审美能力是没话说的。

“刚才纪王妃派人送了一些点心过来。”迎春将点心摆放在姜微面前,都是些糯米做的点心,完全不合姜微的口味,不过迎春还是细心的切成了小块蒸好。

“你们分了吧,替我谢过纪王妃。”姜微说。

宫女们应声。

纪王府上,纪王下府回来看到行宫内侍出入,随口问道,“是太后有赏赐了吗?”

“不是太后是赏赐,是皇后的赏赐。”内侍说。

纪王脚步一顿,转身往王妃屋中走去,还没进屋就听到一阵娇笑声,有人夸皇后送的织锦漂亮,也有人夸皇后赐的香油好闻…听着叽叽喳喳的声音纪王脚步就顿下了。

“郎君。”少女清朗的声音响起,一名红衫少女笑颜如花站于他身后,这少女看起来约有十五六岁的左右,却已经是少妇的打扮,笑容明媚灿烂。

纪王看到这少女,脸上神色温和了些,“你怎么在这里?”

林孺人嫣然笑道:“我是特地来等郎君的。”

秦制亲王可以有孺人两名,纪王两位孺人身份差距很大,林孺人身份低微,父亲只是一名流外小吏,林孺人未嫁入纪王府时还一直抛头露面在外操持家务,被偶尔路过的纪王看上先纳为媵人后又提拔成孺人,是纪王最宠爱的小妾。

“等我?”纪王含笑望着爱妾。

林孺人一派天真的对纪王笑道,“郎君已经三天没来找我了,我想郎君了。”

纪王看着她娇憨的神态一笑,“我这些天有些忙,连府邸里都没有回。”

林孺人心头如小鹿乱撞,小脸通红,“郎君——”

纪王吩咐内侍道:“一会让王妃来我书房一趟。”说着他拦着林孺人离去。

林孺人偎依在纪王怀里,脸上尽是幸福的笑容,一双凤眸笑成了一对月牙,纪王亲着她的一双凤眸,“傻丫头,笑成这样。”

“我喜欢郎君。”林孺人毫不羞涩的表白。

“我也喜欢。”纪王轻拍她的背说。

两人相携离去,丝毫没有注意树后窈窕的丽人,或者说是林孺人没有看到而纪王知道了也没在意。

“孺人,我们回去吧。”侍女轻声的劝着那一动不动的丽人。

那丽人转身,当真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容貌不知要胜纪王妃和林孺人多少倍,尤其是那身清华的气度更是一眼就看着这丽人出身不凡,她也的确身份不凡。她是纪王另一个孺人,是姜府大房次孙媳崔氏的姑姑、二房次媳崔氏的侄女,她父亲是崔中书令的第六子,她的祖父去世后长房分家,崔孺人的父亲一事无成,有意巴结纪王就把女儿送到了纪王府。

崔孺人入纪王府后愿意凭借自己的姿容身份足够得到纪王的宠爱,毕竟她比王妃好上太多了,只要她早日怀了庶子纪王妃又算什么?皇家是最不讲究嫡庶的人家,却不想纪王始终对她冷冷淡淡的,她原以为纪王是天生冷清不好女色,却不想自从林氏入府后纪王几乎把她宠上天了,纪王不是冷情而是他根本就不喜欢自己,“她有什么好?”崔孺人低喃道,论容貌林孺人只能说中上,性子说好听些是娇憨天真,实则就是不韵世事,郎君到底喜欢她什么?

侍女不敢接话,她们也没有搞懂郎君到底喜欢林孺人什么。

林孺人正在跟纪王摆显她这几天练习的字,“郎君你看我的字好看吗?”林孺人的父亲虽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可也跟着父亲认了些字,但练字那是哥哥们才有待遇,她最多用笔蘸着水在石板上写字罢了,等到了纪王府后纪王才开始让她练字。林孺人的字十分的稚嫩,但可以看出字形不错。

纪王看了一会笑道:“还需要多努力。”

“那郎君给我多写几个字嘛。”林孺人撒娇道。

纪王执笔在白纸上写上了一篇《洛神赋》,字体端庄浑厚、外柔内刚,林孺人欣喜的捧着赋词道:“郎君我一定会好好练字的。”

纪王轻吻她的鬓发,“今天你用了什么香?”

“是皇后赐下的新制合香。”林孺人小心的答道。

“你不是爱用花香油熏衣吗?以后就不要用这种合香了。”纪王说。

林孺人乖顺的点头,对纪王仰头笑道,“我以后不用了。”她知道纪王喜欢看自己笑。

纪王轻拍她的背,看着她笑容同她轻声说笑着。

纪王妃得了姜微的赏,第二天就入行宫谢恩,姜微正在姜长晖处,姜长晖自从脚被吊起来后就不喜欢见外人,她感觉丢脸但清河王坚持,正如姜微所料的,姜长晖趁着清河王不注意把脚放下了一天,结果晚上脚就肿成了猪蹄,后来她脚就被吊起来了。

“你去见她吧,一会也别回来了,出去走走。”姜长晖嘱咐道。

姜微也不跟阿姑客气,“那我出去逛一圈,阿姑你想要我带什么东西回来?”

“我也没什么用得着的,要是有看到漂亮的花你给我弄几株回来吧。”姜长晖说。

“好。”姜微先出门同纪王妃闲聊了几句,纪王妃当她要伺候太后也不敢停留太多时间。

姜微欢天喜地的换了男装由石文静和素影领着骑着玄云出门了,玄云被拘束了这么久也很兴奋,撒开了蹄子使劲狂奔。侍卫和石文静等人白着脸在后面狂追,每一次皇后飙马的时候最苦的就是下人,皇后那匹可是纯种的大宛名马,那速度一般人根本追不上!

姜微一路疾驰,走到一条河道的时候就见一只只运粮的船在河道里通行,姜微指着这些船问石文静,“这些就是扬州那边运来的稻米?”姜微上辈子吃惯了大米,来了大秦后她也一直吃米饭,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之处,等后来入宫接触了政务后才知道关中地区都以种植小麦和栗米为主,连官员的俸禄都是栗米,难得有可以种植稻米的田地,这些都是良田中的良田。姜家主人们平时吃的稻米不是从自家水田里产出的就是从扬州运来的,姜微再次万分感谢自己的运气,感谢让她穿越到了这么好的人家。

“回九娘,是的。”石文静气喘吁吁的说道,他苦着脸说,“九娘以后可不能跑这么快了,让五郎知道会责骂我们的。”

“你就会拿阿兄来说我。”姜微瞪了他一眼,一路沿着河道跑去,这次她速度慢了不少让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石文静见她走的方向不对连忙问:“九娘,你去哪里?”

“不是说这里有两个大粮仓,一个含嘉、一个洛口,我想去看看。”姜微说。

“九娘可以去看含嘉仓,洛口仓在离外城很远的地方。”石文静提议道。

“含嘉仓在城里?”姜微以为两个粮仓都在城外。

“洛口仓是前陈时就有的,当年义军占据洛口仓,前陈就断了粮食,后来只能苟且逃到了南面去了。”桑孝弘的声音响起,“等我们大秦掌了江山后,太|祖爷就让人在城里也建了一个粮仓,就是现在的含嘉仓。”

姜微回头对桑孝弘笑道:“桑三哥你来了。”

“皇后叫我桑三就是。”桑孝弘苦笑,他可担不起皇后一声“哥”,会被吃醋的皇帝劈死的。

“那为何洛阳的粮食运不进长安呢?”姜微问,她同桑孝弘骑马缓缓往前走,“不是还有黄河作为水路吗?”

桑孝弘道:“从此处通往关中有一处三门峡砥柱,船根本过不去,只能靠车走山路,且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车翻落,所以天下的粮食大部分都聚集在洛阳了。”

“那陆路是不是不好走?”姜微问,她知道粮食大部分都靠水运,据说陆路开销很大。

“如果走陆路开销太大,车夫运三石粮食,这三石粮食还不一定够他路上吃的。”桑孝弘详细解释着缘由,“我们现在的粮食大部分运长安都是走陆路的,所以运过去的数目不多。”

姜微点头,“水运就没解决的法子吗?”

桑孝弘摇头,“没有。前陈后期曾有官员想在那处开栈道让纤夫拉船过去。”

“那不是很累人?”

“何止累人?”桑孝弘道,“纤夫稍有不慎就会从山上坠落,动辄死亡数十人,下落者百无一存,所以前陈后期才有了那么多义士。”

“那——”姜微欲言又止。

“皇后是想问为何如此还要定都长安?”桑孝弘问。

“嗯。”姜微感觉自己问题似乎有点太白痴?

“太|祖曾言:长安有山河之固,宜应付变乱;洛阳有中土之美,宜教化天下。”桑孝弘说。

姜微到底不是政治小白,略一想就知道了,关中乃赵家发家之地,遍布府兵、城墙高筑,就算有外地入侵也不怕,这洛阳就欠缺一点了,而且这赵家的人——姜微真心觉得他们最缺就是“德”!所以教化天下还是算了,妥妥跟洛阳风水不合,所以没选择定都洛阳。

两人一面说一面往含嘉仓走去,姜微之前见过仓库但是没见过这么广大的粮草,一个个口径最小起码八米、最大足有十二三米左右的粮窖排列在地下,一旁还种了好些小树,而扬州调来的船只一只只的入了此处将粮食摆放在地上的仓库里。

“放入粮窖还要经过什么程序吗?”姜微问着桑孝弘,不然为什么不现在就入粮窖,“为什么要种那些小树?”

“眼下并非入窖的时节,粮食入窖要冬季,在粮食入窖之前,窖中要用火先烘干,然后把草木灰铺在窖中,上盖一块木板,板上铺两层夹糠席子,才能装入粮食,等粮食装满后上面再盖上夹糠的席子后封土保存。”桑孝弘解释着储藏粮食的法子,“如此储粮可保粮食九年以上不变质。等封存后就要种上小树,如果封土中的粮食发热、发芽,这小树就会枯死。”

姜微听得惊叹连连,“真有本事。”果然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九娘过奖了。”韦见素含笑走了过来,自姜微整了他一顿后,他对姜微是感激不尽,没有她自己老妻恐怕还要逼着他纳妾。

姜微指着那些运船的劳工好奇道:“这些人六月就从扬州出发了吗?”

韦见素和桑孝弘摇头,“他们二月就从扬州出发了。”

“为何是二月?二月收麦子?”姜微记得江南差不多二月能收冬小麦了?

“还有去年收获的稻米。”韦见素说。

“为什么要走这么多时间?去年的稻米今年送过来?”姜微茫然了,她派人跟安西联系也没这么久吧?不是说水运时间很短吗?

“扬州二月有汛期,要等四月后才能入淮河进汴河,此时汴河水浅要到六七月才能达到黄河,而黄河此时已经涨水要等□□月才能入我们洛水。”韦见素生怕姜微责怪这些船工连忙解释原因。

“那这些船工就一直待在船上?”姜微说,“你们就这么一年年的等?”

韦见素和桑孝弘被皇后震惊且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的很羞愧,感觉他们好像做了一件极蠢的事。

桑孝弘轻咳了一声,“一般都是这样的。”

姜微想了想,虚心求教,“见粮仓耗费人力吗?会给百姓带来很大负担吗?”

韦见素想了想说,“要是时间不急,也不是太耗费人力。”总没有挖河道那么费力。

“那为什么不在你们说的那几个点同样设置粮仓呢?如果过不去的话就把粮食安置在粮仓中,让这些船工折回,等到了时间再从粮仓处派人出来,一点点的转折会不会更好一点?”姜微记得物流也是这样的,每个城市都有接货物的仓库。

韦见素和桑孝弘何等的通透,听姜微这么一说,两人心里隐隐抓到了什么,韦见素喃喃道:“建立粮仓、换人——”他在粮仓里团团转了好一会突然道:“我去三门峡!”说着头也不回的走了。

桑孝弘想阻止他却被姜微拦住,“他应该是想到了什么,让他去吧。”姜微吩咐侍卫去保护他,听赵恒说这人最近挺招人恨的。

桑孝弘道:“皇后他就是个痴人。”

姜微看着桑孝弘开玩笑道,“原来在你心中我是这么小气的人啊。”

桑孝弘额头冒出了冷汗,“皇后我——”

姜微看着桑孝弘如此,心里暗暗叹气,果然人长大了就不好玩了,尤其是身份变了以后。

桑孝弘小心翼翼的提议道:“皇后现在可想去洛阳花市?”

“花市有什么好玩的,我们去河堤赏景去。”姜微说。

姜微一开口,众人哪里还有不应的,连忙附议。

姜微不让饶命,骑了一会马后,就牵着玄云在河堤上走着,桑孝弘等外官远远的避开,就石文静和宫女等人在近身伺候,若是在长安这季节无论哪条河畔都是人来人往,但到了洛水就没那么多人了。

姜微对石文静笑道:“要是这河边也种上杨柳和桃李就更好了。”

石文静说:“皇后可以让人明年种。”

姜微摇头,“等以后再说吧,还不知道下次来洛阳是什么时候呢?”不过要是运粮问题不解决,说不定阿兄要做个逐粮天子?就跟唐朝的皇帝老去洛阳讨饭?姜微努力想着唐朝皇帝怎么解决粮食运输的?难道真全讨饭了?

河堤上姜微同众人说笑,河畔一处不起眼的民宅中纪王站在窗口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河畔那笑靥如花的丽人。

“六郎,我们该回去了。”纪王的内侍小心翼翼的问道。

纪王充耳不闻。

内侍心里沉重的叹了一口气,郎君这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事如果让圣人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姜微说是赏景但只不过在河堤处溜了一圈就回行宫了,她还是放心不下阿姑。回了行宫她没先去见阿姑,而是找来了庖厨吩咐他这些天多给太后熬点骨头汤之类的,还要加一点牛奶,以形补形嘛。

姜长晖被情夫和侄女联合盯了几天,姜太后再发现自己肚子已经有鼓出来迹象后,先忍无可忍的把情夫踢走,回头又虎视眈眈的瞪着侄女,“你该回去了!五郎是不是来了好几封信?”

姜微说:“阿姑你脚还没好呢?我跟五郎说了,等你脚休息的好些了跟你一起回去。”

姜长晖说:“现在?”

“眼下都八月了,再过几个月就入冬了,行宫比不上宫里暖和,你总要回宫的。”姜微说。

姜长晖有些迟疑,毕竟赵远眼下还负责统领长安的折冲府,不好随时离开,她会来洛阳也是图个逍遥自在,太后养情人是常事,但赵远毕竟还是位高权重的清河王,要是被人知道了,对五郎和他都不利。

对于清河王的事姜微一向是避而不谈的,毕竟这事不是她该插手的,她哪怕多过问一句也会让阿姑尴尬,所以她在阿姑面前从来不提有关她跟清河王的事,再说这种小事清河王还解决不了吗?赵家那些能活下来并且活的相对比较滋润的男人最缺就是德,其他貌似不太缺。

“也好,是时候该回去了。”姜长晖说,她此番折腾费了不少事,连太医令都从长安赶回来了,她还想回去看看阿娘,她似乎又让阿娘担忧了。

纪王妃过来请安的时候看到姜微和姜长晖其乐融融心中羡慕,这对大家、媳妇也算是少见了,能相处这么和谐,可惜她不是江太妃的侄女。纪王妃唯一庆幸的是,江太妃眼下不在洛阳而是在长安纪王府。

姜微回到自己寝殿后,就准备给一日一次的给赵恒写信,他们两人基本是天天写一封信的,赵恒再忙都要同她说上几句话。素影和降香捧着寝衣来给她换上,她一开始没注意后来等两人给她穿上后才发现大了许多,再一瞧这不是赵恒的睡衣的吗?“你们从哪里来的阿兄寝衣?”姜微问。

降香说:“是圣人今天派人送来的,说是让我们给娘子换上。”

姜微立刻拆开赵恒今天送来的信件,发现上面满篇都是他对自己的肉麻思念,最后写到,“我想你了,从昨天开始就穿着你的寝衣睡觉了,想到你也应该想我了,我就把我寝衣送来的。”还重点强调了一句,“不许不穿,不然回来什么都不让你穿!”

姜微:“…”不要脸了!姜微心里吐槽,但手上的信件还是放不下,一遍遍的看着他写来的情书,脸上浮起了傻乎乎的笑容,其实她也挺想他的,只要忽略他某些废料思想就好。

素影见皇后不出声的任她们把衣服换上,跟降香互视笑看了一眼,偷笑着退下了。

姜长晖的脚还没有好,眼下还需要长期卧床,姜微也不急,只让人把一些东西慢慢的收拾起来,她来的时候是赶路的,回去还拖着病号,肯定不能太快,而且要注意休息。

至于桑孝弘和韦见素这两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两天一直泡在三门峡,前去保护的人就说这两人在一遍遍的走运粮路,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姜微估计韦见素应该是有什么法子了,很大方的让人天天给他们送好吃的,吃饱喝足才能有力气想问题。两人有了皇后的支持越发干劲十足,憋了五六天功夫就送了一封奏折去了京里。

“臣以国家帝业,本在京师…但为秦中地狭,收粟不多,倘遇水旱,便即匮乏…臣望沿流相次置仓…”

这几天西安一直有雨,建章宫外的汉白玉围栏被雨水冲刷的越发雪白莹润,赵恒随意披了一件鹤麾翻阅着桑孝弘和韦见素联名上奏的折子。

他下方姜恪、沈渊、姜凌等重臣依次入座。

赵恒越看眼底笑意愈浓,微微果然是他的小福星,她去了一趟洛阳连运粮问题都替自己解决了!所以说人偏心是根本没有理由的,三门峡那边运输姜微压根看都没看一眼,全是韦见素和桑孝弘两人解决的,这功劳都被赵恒按在了娘子头上。

“圣人,臣以为韦少卿所言甚是,可遣人一试。”沈渊拱手对赵恒说道。

赵恒略一颔首,正待说话,却闻宫外急报,“圣人不好了!顺陵昨夜遭雷击,先帝墓碑有损毁!”

通报人话音一落,在场之人脸色疾变,先帝墓碑损毁这可是大事!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急着开口说话,每人都在考虑着对策。

“哐当——”茶盏落地的声音打破了寂静,赵恒抬头就见自己放在桌缘的茶盏落地,一旁伺候的小内侍正想上前拿茶盏,却不料又是连连的哐当声,无数花瓶、茶盏、书籍落地,脚下也剧烈颤动了起来。

“快去外面!”看到这情况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是地动了!

姜恪等人连忙起身上前,护着赵恒往室外走去,此时整个皇宫都乱了套,无数人哭喊着往外跑,但有些人尚没有跑到外面,就感觉眼前一黑,整个天色都暗了下来。

“日蚀!”姜恪和姜凌心底蒙上了一层阴影。

赵恒地动后第一反应是,幸好微微不在,随即又恐慌了起来,不知道洛阳现在如何?日蚀她会不会怕?日蚀虽少见,可古时记载也不是没有,微微一直看史书应该知道吧?赵恒眼下恨不得能插翅飞到姜微身边。

“天狗吞日了!”比起地动,这日蚀更让人感动恐慌,不少人瘫软在地上簌簌发抖,地也跟着一起抖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又亮了,地动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停止了,劫后余生的人面面相觑,庆幸着自己活下来,但他们并不知道灾难——刚刚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第97章 风来(下)

在长安震动的时刻,洛阳也感受到了震动,姜微和姜长晖正各自捧了一本书在书房里看书,房里的器皿震动了起来,姜长晖愣愣的看着那些器皿一时没回神。

姜微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了,“白芍快把阿姑抱出去!所有人都去外面!”

白芍下意识的抱起姜长晖,降香和素影拉着姜微往外面走,但众人一走到屋外眼前就一黑,紧接着就是一片黑暗,惊叫声此起彼伏,姜微被素影和降香牢牢的护住。

“都把眼睛蒙起来,不要盯着太阳看!”姜微努力的喊道。

大部分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懵了,听到了声音就下意识的顺从了。

日食加地震?姜微感受着地下的震动,地震时间不久,差不多几十秒就停顿了,震度似乎也不强,倒是日食的时间久一点,这个震动的话如果不是小地震的话那么就应该震中不在这里,洛阳附近有什么地方地震了?姜微脸色有些凝重,现代科技力量在地震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更别说古代了,这下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尤其是眼下通讯不发达,根本别想第一时间确定震源了。

“阿识你没事吧。”姜长晖腿脚不便,等日食散去后才看清了侄女所在,连忙关切的问。

“阿姑我没事。”姜微看了看那房屋,略一迟疑对吩咐大家在桌边放个水杯,如果水杯掉落就立刻往外面跑。

此时清河王和纪王满头大汗的匆匆赶来,再看到两人没事后明显松了一口气,纪王上前恭敬道:“请阿娘、皇后移驾去空旷处暂歇。”

姜长晖摆手道:“没那么严重。”她娇生惯养但还是知道自古日蚀和地动都是不断的,她见姜微往外走奇怪的问:“阿识你去哪里?”

“我——”姜微这才想到自己在行宫,阿兄不在自己身边,姜微有些茫然了,她好想阿兄。

她茫然懵懂的模样让人心疼,姜长晖招手让她过来柔声道:“别怕,日蚀古时也曾有,不是什么大事。”

“嗯,那是正常现象。”姜微对日食并不惊讶,到了现代人家都把日食当天文奇观看了,再说古代有没有电子设备,有日食也不影响什么,“阿姑我在担心这次地动的震中。”

“震中?”姜长晖有点有理解又不是太理解。

“就是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姜微解释道,“我们这里的地动只能算小地动,如果只有我们一处到也不算什么,我就怕是大地震的余波。”那就不是死上几个人的事了,姜微喃喃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她转身问纪王:“城里受损如何?可有人受伤?粮窖没事吧?”要是真有大地震,洛阳的粮仓的粮食肯定第一个调出来的。

姜微连炮珠的问题把纪王问懵了,姜微问完后也有点不好意思,好像这些不归自己管,而且纪王和清河王也是关心她们才赶来的,“唔,我们没什么大事,清河王和纪王公务繁忙,无须分心。”姜微尴尬的解释着。

纪王稍一愣怔后就微笑:“皇后所言甚是,我已经派人去城中查探了,目前传来的消息来看没人受伤,去京城通报的人也已经派出去了,附近的村落我也派人去查探了。”纪王一一给姜微解释清楚,“粮窖我已经派人去查看了,这些都埋在地里,想来不会出太大事,如果朝中来旨意粮食随时都能抽调。”

他这么一解释姜微就更不好意思了,他好像跟自己汇报工作一样。

还是姜长晖给姜微打圆场,“阿识你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难道会有疫情出现?”

姜微努力的回想了下前世的各处地震,她虽没震区但看到直播画面就忍不住心寒,不敢想象那些经历过的人是什么心情,“如果是大地震会有伤亡,不仅仅有人还有牲口,这些必须要马上处理掉,不然就会容易爆发疫情。且地动后天象时常会异变,不是有大水就是气温骤降,这时候老弱病残就很容易熬不过去。”

姜微的话让清河王和纪王慎重了起来,两人见他们无事,就匆匆告辞处理公务去了,姜微叫住了清河王说:“叔祖,你掌折冲府,要是府兵无大碍的话就帮着众人一起处理下事务吧。”

清河王点头,他对姜微的做法还是习惯的,她不喜欢发徭役,喜欢把军人当苦力。

清河王和纪王离去后,姜长晖和姜微脸色同时沉了下来,姜长晖让人抬着回了房间,但不是进内室而是在门口坐下,两人同时在考虑这件事引发的后果,地动加日蚀足以让皇帝下罪已诏了,“怎么出了这种事。”姜长晖替儿子担心。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焉知这不是一个转折呢?”姜微眼见阿姑灰心连忙说道,眼下是要给众人树立信心,如果阿姑都灰心了那么下面的人也会跟着一起灰心的。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姜长晖听了姜微的话眼底渐渐展现神采,“你说得对!”

姜微让人招来韦见素和桑孝弘,这两人都不是洛阳本地官员,虽也被纪王委派出去了,但公务没有其他官员那么忙,姜微把他们招来就是商量这次灾后的补救措施,她不确定眼下大秦有什么补救措施,所以招两人来商量,她就拣自己记得的说。比如说有些坍塌的危房重新搭建,有些灾中财物损失的补贴,但这些都要是没钱的平民,有钱的人家就不用想了。姜微同时还让把地震中自救以及面对地震时候的自我防护措施拣自己记得的都写了下来,让他们专门派官员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