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从来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就像窦明的伤心一样。

在真定,在窦家,窦明嫡庶不明,她,永远是个小妾扶正的妾室。

想到这些,她不由咬了咬牙。

她和窦世英必须重新开始。

京都是个外省之人如过江之鲫的地方,谁也不清楚谁的底细。他们去了京都,窦世英入朝为官。又有窦世枢这样的族人,王氏这样的亲戚,他们完全可以在京都定居,不再回真定。而窦明也可以在京都快快活活地长大,清清白白地嫁人。

“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王映雪低声地对胡嬷嬷道,“七爷正值壮年。我们就是回真定,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崔姨奶奶难道还能活到那个时候不成?”

最终能不能在长住京都,王映雪还没有十分的把握,不敢把话说满了。

胡嬷嬷想想也是,笑了起来:“倒是老奴多虑了。”

“哪里,”王映雪握了胡嬷嬷的手。真诚地道,“这些年若不是有你在我身边,我哪能支撑得下去。”

“太太可折煞老奴了。”胡嬷嬷连声不敢。

主仆说着,心情都有些激动,胡嬷嬷虚扶着王映雪进了内室。就看见窦明抱着个大迎枕,目光呆滞地坐临窗的大炕,屋里收拾东西的丫鬟、婆子来来去去,她却视若无睹。

王映雪心里“咯噔”一下,忙上前搂了女儿:“明姐儿,明姐儿!”

窦明回过头来,光彩也一点点地回到了眼眸中。

王映雪吁了口气,引了她说话:“你要不要去看看还有哪些东西要一并带去京都的…”

“什么也不要,”窦明的声音非常的高亢。显得特别尖锐,“外祖母都会买给我的,我什么也不要。”

王映雪眼睛一湿,抱了女儿,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祖母请窦世英到堂屋里坐下,亲自给他沏了杯茶。困惑地道:“你要接我去城里住些日子?”

窦世英有些尴尬,含蓄而委婉地将庞寄修和邬善的事告诉了祖母。

祖母呵呵地笑,道:“一家有女百家求。我们寿姑长得漂亮,性情又好,以后有你头痛的时候。”然后很爽快地吩咐红姑收拾东西,事情顺利的让窦世英和窦昭都有片刻的怔愣。窦昭更是在心里暗暗感慨,祖母听到庞寄修的用心都能笑而对之,不知道是赤子纯心呢?还是看破了世事?

回到真定,不过酉时。

王映雪在二门迎接祖母和窦世英、窦昭。

窦世英问:“明姐儿呢?”

王映雪忙道:“她有些不舒服,像是暑的样子,我给她喝了点藿香正气露,她刚歇下。想等会再给她请个大夫来瞧瞧。”

祖母听了就要去看窦明。

王映雪忙道:“天气热,您赶路辛苦了,还是先歇会,免得把您也给热病了。”

祖母想了想,哂然一笑,不再坚持,跟着窦昭去了清爽轩。

清爽轩院上爬着藤萝,台阶旁长着厚厚的苔藓,石畔边开着不知名的小花,野趣丛生。

祖母非常的喜欢。

晚上,窦昭就搬了过来和祖母同住。

海棠悄悄跟她说:“七爷在训斥太太和五小姐。”

他们想怎样闹腾就怎样闹腾去,只要不打扰到她的生活。

“不要告诉祖母。”窦昭嘱咐海棠。

海棠点头。

窦昭高声喊着甘露,让她把镇在井里的西瓜切了…第二天,父亲辞是祖母和二太人人,回北楼祭了祖,带着王映雪和窦明去了京都。

晚上,二太夫人请祖母过去用晚饭。

祖母问窦昭的意思:“你说我过去还是不过去?”

上一世都是祖母像座山似的挡在她的前面,这一世换她为祖母庶风挡雨,窦昭觉得非常新鲜,又隐隐有担当大任的压力与自豪。

“我陪您一起过去。”窦昭笑道,“家里的亲戚总是要打个招呼的。喜欢就多来往,不喜欢就少来住。横坚我们住在两处。”

祖母听着有道理,和窦昭一起过去用晚膳。

席间只有大伯母坐陪,大家用过饭,吃着瓜果说了些从前的旧事就散了。

祖母很喜欢,安安心心地在清爽轩住下,每天早上起来围着假山走七、八圈,直到满头大汗才歇下。

窦昭看得胆战心惊,每天陪着祖母走路。

开始是祖母走两圈她走一圈,渐渐祖母走一圈她也能走一圈了。开始满身的酸痛,举手抬足都吃力,渐渐地人清气爽,手脚伶俐。

祖母看了不住地点头:“看这小脸,红红的,看上去多精神啊!”

窦昭抿了嘴笑。

到了秋天,她发现春天做的马面裙都短了,露出鹅黄的绫鞋。

第六十七章 挽回(粉红票420加更)

祖母笑着唠叨着我们寿姑要做新衣裳了,窦昭却抱着祖母的泪流满面。

夏天过去了,祖母还好生生地在她的身边。

是不是说,只要努力,有些事就能改变?

窦昭想到庙里去上香。

祖母笑道:“那就去大慈寺好了,那里的斋菜不错。”

一整个夏天,窦昭都在家陪着她,没有出过门。她以为窦昭是在家里关久了,想出去顽耍。

大慈寺是座庵堂,母亲生前礼佛就去那里。

窦昭自然是笑着点头应允。

和祖母一起看着黄历挑了个日子,她派人提前告知了大慈寺的主持,带了贴身的丫鬟、婆子、家丁,前呼后拥地去了大慈寺。

大慈寺古柏参天,苍树环绕,景色清宜。主殿佛香阁供奉着一尊高约丈余的千手千眼观音,金箔贴身,在香炷的掩映之下,煌煌璨然,满殿生辉。

窦昭和祖母诚心俯拜,磕了三个头。

出了大殿,风过树林,籁籁生爽。

主持请了窦昭和祖母到殿后香房坐下,说了会闲会,就有知客师傅来问斋席摆在哪里。

“就摆在这里吧!”祖母自幼就被教导有事自己动手,因而最怕麻烦别人。

知客师傅笑着应声而去。

海棠却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崔姨奶奶,四小姐,政十一爷、德十二爷和四少爷、五少爷、六少爷、邬家的五爷听说您在这里礼佛,特意过来给您问安。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祖母听了呵呵直笑,欣然请他们一起用斋饭。“…也没有别人,不嫌弃的话就一起用午膳吧?”

海棠笑着去传话。

窦政昌几个笑嘻嘻地拥了进来,给祖母行礼,和窦昭打招呼。七嘴八舌地谢谢祖母的赐饭,厢房里你未说完我开口,热闹得像集市。

窦昭就问窦启俊:“你们怎么知道我们在大慈寺?”

这里可是庵堂。

窦启俊笑道:“我们去大方寺看了日出的。想着大慈寺的斋饭好吃,就准备在这里蹭顿饭,谁知道你们也在这里。”

大慈寺受窦家供奉,虽然男女有别,但窦家的子弟路过,无论如何也会赠一席斋饭的。

窦昭哈哈地笑:“可见来得早不如来的巧。”

窦启泰称功道:“要不是我催你们早点回来,怎么可能遇得上四姑姑。”

窦德昌就朝着邬善挤眼。

邬善却一改往日在窦昭面前的聒噪。沉默地退了一步,好像要把自己涅埋在人群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