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些什么?”魏廷瑜正盯着花厅外的那几丛株子看,除了他认识的紫竹、方竹,斑竹、楠竹之外,还有好几种竹子他闻所未闻,听了汪海清的话。他转过头来,想到窦家派人去向他家讨要当年的订亲信物,狼狈地道,“我们还是小时候见过。人家认不认识我还两说呢!”

汪海清就打趣他:“哎哟,还是青梅竹马的…”

陈曲水见这两个少年都长得一表人才,行为举止这却样的轻挑。心里很是失望,轻轻地咳了一声。

两人不由端容回头。

就看见一个穿着青布长袍的清瘦老者陪着个身材高挑的少女走了进来。

那少女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肌肤胜雪,长眉入鬓,一双眼睛寒星般熠熠生辉,透着胸有成竹的自信从容,把两个见惯了温柔乡里柔弱美人的魏廷瑜和汪海清看得两眼发直。汪海清更是在魏廷瑜羡慕地道:“真漂亮啊…你走狗屎运了,还不快把人娶回家…千万别把那玉佩还给了窦家…”

魏廷瑜身子一抖,清醒了过来似的。

他急急地朝着窦昭作揖行礼,道:“在下魏廷瑜,我们小时候见过一面。不知道窦家妹妹还记得我不?我有事路过真定,特意前来拜访。既然长辈们都不在家,那我就打拢了。来日再给看望窦家妹妹。”说着,推搡着汪海清就要走。

汪海清和陈曲水都被魏廷瑜突如其来的举止弄得摸头不知脑。

陈曲水瞥了一眼表情依旧很平静的窦昭。

汪海清却是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

他只得匆匆地朝着窦昭行了个礼,跟着魏廷瑜出了花厅。

陈曲水望着汪海清歪歪斜斜的背影,很是不满。

“四小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位汪四爷举止轻挑。谈吐粗俗,绝非什么沉稳持重之辈。”他不好评价魏廷瑜,只好说汪海清,“把当年订亲的信物从魏家拿回来也好。”

窦昭却是早就习惯了魏廷瑜的冒失。

她在想魏廷瑜。

这是她重生后第一次见到魏廷瑜。

她还以为自己此生再也不会见到这个人了。

相比她刻印中的魏廷瑜,他还是个面带稚气的少年,她很难把他和那个英俊的中年男子联系起来。

她还沉浸在再见面的震惊中。说话话来有些漫不经心:“您放心好了,我要是想把信物拿回来,多的是办法。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过些日子再说吧。”

陈曲水却觉得事情不像窦昭说的这样简单。

窦昭好像对魏廷瑜有种别样的情愫…好像特别的包容,特别的忍耐似的。

他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但更明白此时不是和窦昭说这的时候。

陈曲水选择了徐徐图之。

他笑道:“这样也好。我们先解决了何家的事再说。魏家人口简单,总比何家要容易对付得多。”

窦昭点头。

她也是这么认为的。

什么事情和政治挂勾,就会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魏家是闲散的公卿,没这个资格,也不敢参与其中。

而魏廷瑜和汪海清一走出窦家的大门汪海清就拽住了魏廷瑜:“说来看看窦家小姐有什么能耐让何家不要名声也要娶进门的是你,见到人一声不吭地跑了出来的也是你,你到底要干什么?你今天要是不给我一个交待,你以后休想我陪你出门!”

魏廷瑜朝四周看了看,见窦家的门子都坐在门后说闲话,巷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行人,他这才拉着汪海清朝前走了两步,低声道:“我姐姐说,如果何家愿意帮我姐夫早点得到世子之位,她就同意将玉佩还给何家。何家已经答应了…就是不知道这件事成了没有…我姐姐说,朝廷的封诰下来,她就将玉佩还给何家…”

第一百零八章 生气

景国公张佩的夫人袁氏生长子张原明的时候差点难产而死,张原明生性木讷,长大以后又痴又肥,袁夫人看着就觉得心烦,更喜欢次子张继明和幼子张续明,因而张原明已经二十有六,景国公府还没有立世子,这不仅让魏廷珍很不安,而且让张继明和张续明也很不安。景国公府看着花团锦簇表象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汪清海是廷安侯府的四公子,又和魏廷瑜交好,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来龙去脉。

他闻言沉默下来,轻声问魏廷瑜:“那你准备怎么办?”

魏廷瑜道:“所以我要快点回去找我爹啊!”

汪清海精神一振,道:“你是说…”

魏廷瑜的面孔霎时涨得通红:“总不能让,让窦小姐被退婚吧?到时候她可怎么活啊?”他磕磕巴巴地道,神色有些扭捏。

汪清海哈哈大笑,使劲地拍了拍魏廷瑜的肩膀,把魏廷瑜拍得一个趔趄,差点跌倒:“我就知道,魏兄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不会就这样畏畏缩缩地跑回去的。走,我陪你去跟老侯爷说。”

魏廷瑜点头,揽了揽汪清海的肩膀,两人上了马,扬鞭而去。

花厅里,窦昭还在和陈曲水说话:“…您可曾仔细想过,窦家和魏家退亲,为何自己不出面,却让何家出面?”

陈曲水也想过这个问题,他慎重地道:“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六老爷和七老爷都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五老爷不想为此破坏了兄弟间的情份,只好把这件事丢给何家。对六老爷和七老爷可以说是为了让何家知难而退;对何家又可以有个交待,两边都不得罪。而最大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五老爷此时正是角逐阁老的关键时刻,容不得有半点的闪失,特别是在德行上不能有任何的污点被对手抓住——五老爷之所以能和王行宜争。就是因为五老爷这些年来行事端方,急公好义,倍受同僚称赞…”

窦昭不住地点头。笑道:“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才是!”

“机会?”陈曲水不解道:“什么机会?事情已经闹开了,魏家总不至于把信物还给何家吧?那他们成什么了?卖妻求荣,魏家以后还能在勋贵圈子里立足啊!”

“什么事都不要说的这么绝对。”窦昭道,“别的事我可能不知道,魏家的事我却一清二楚。这个时候的济宁侯府,早已远离庙堂和皇家良久,落魄为了二、三流的贵勋之家。不仅需要权臣支持其得到优渥的差事支应门庭,而且还需要钱支撑日渐窘迫的用度。”说着,她语气顿了顿,提起了张原明:“…他即是嫡,又是长。而且早到了请封世子的年纪,这件事对何家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有了魏廷珍帮着说项,以魏老侯爷和夫人对她的疼爱,十之八、九会魏家会同意魏廷瑜拿了张在明请封世子的事和何家讲条件的。”

陈曲不禁扬眉,心中更是瞧不起魏家。道:“四小姐的意思是?”

“我想请先生您亲自去趟京都,找魏老侯爷好好地说道说道。”窦昭笑道,“不管是为了颜面还是利益,把信物留在魏家都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我五伯父也有可以有成为阁老。我又有大笔丰厚的陪嫁。”说完,她又调侃地道,“还可以趁机帮我五伯父正正名——不是我们窦家要退这门亲事,完全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魏家对这门亲事不理不睬的。低头娶媳妇,抬头嫁女儿。窦家总不能自己找上门去吧?”

陈曲水却有些犹豫,道:“把你名下有多少产业告诉魏家吗?”

“那到不用。”窦昭笑道。“我怕到时候脱了不身。我毕竟是窦家的女儿,陪嫁比一个般人家丰厚些也是正常的。”

她想到前世自己嫁入魏家时魏廷珍看到她嫁妆时满意的表情。

陈曲水会意,笑道:“我一定把这过错扣到魏家的头上去。”

窦昭嘻嘻地笑了两声。

※※※※※

纪咏望着手中的便条也在笑。

魏家提出何家如果能帮着张原明请封世子之位,他们就将订亲信物还给何家。

还不错。

窦昭好歹值个世子的爵位。

他不由翘了翘嘴角,吩咐贴身的小厮子上道:“你带上我的名帖,我们去趟济宁侯府。”语气显得有些高兴。

子上因而大着胆子笑道:“我们去济宁侯府干什么啊?我们和那些贵勋之家又不熟…”

纪咏冷冷地瞥了他一眼。

子上忙叫了丫鬟服侍纪咏更衣,自己去纪咏的书房拿了张名帖,差人套了马车,陪着纪咏出了门。

他们住的是纪家在京都公中的宅子,位于京都最中心的南熏坊,六部衙门、翰林院、詹事府都在这里。三间五进三路的宅子,占了三分之一的玉河胡同,十分的气派。

在正院他们遇到几个士子打扮的年青人。

看见纪咏,他们远远地就给他让出条路来。

纪咏眼角也没有抬一下,视而不见地扬长而去。

子上却认出了领头的是十二老爷家的敏少爷,其他的几个都不认识,应该是敏少爷国子监的同学。

他朝着敏少爷笑了笑,算是打了个招呼,就听见那群人中有人不满地道:“这就是你家那位少年得志的解元郎?也太倨傲了些吧?我等虽学识不如他,可也未必就没有金榜题名的那一天…”

子上听见敏少爷笑道:“介元兄您误会了。我这位从弟不是倨傲,而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懂这些人情世故。莫说你和他是初次见面了,就是相识已久,有些日子没见。他也会立刻忘了你长得什么样。为此我这位从弟没有少闹笑话,我们家里的人都习惯了,你和他交往久就知道了,他从小就不会认人…”

还好是遇到了敏少爷。这要是遇到了愚少爷,别说帮公子解释了,他不挑唆着别人找公子的麻烦就是好的了。

子上快步追上了纪咏出了大门。正想在纪咏面前为敏少爷说两句好说,却看见一辆围着青布的黑漆马车停在了他们的面前。

车上下来的是纪咏的父亲纪颀。

他四十来岁,穿了正四品缀云雁补子的绯色官服,相貌英俊,神色温和,显得很文雅。

纪颀笑着问儿子:“见明,你这是要去哪里?”

纪咏眼也没眨一下。道:“我要去玉宝轩看看有没有好一点的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