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伙青衣夜匪开始在毕钵罗港出没,显是受雇于东陆徵朝商团,平日并不在商号货仓近旁守卫,人数总在三十以下,行动却极迅疾。但凡有企图盗窃大宗财物或劫杀商人的,这伙蒙面夜匪便即刻赶到,护卫滴水不漏,打着徵朝商团主意的人渐渐也就稀少了。

毕钵罗港本来是一座鱼龙混杂的港都,乘着海船而来的无数财货消息、武器人口,不动声色流入毕钵罗城深奥曲折的腹地,复从各处汇聚流出,昼夜不绝。这座慵懒而斑斓的城,吸纳了过多金钱、欲念与贪婪,仿佛肥硕块根日渐膨胀,养育出罪恶的明艳繁华。白日里昏昏欲睡的当铺小二,或许是个谋算冷酷的海盗接头人;屋脊飞走如履平地的惯偷,换了衣裳挽鬓簪花,又成了邻家的年轻妇人。在这座城里,盗窃与欺诈并不耻辱,可耻的是失败。

为了今日会面,这注辇商人亲到夸父酒馆里拣出这个看似最为高大凶狠的阿盆,重金聘下,还预先打发了人来酒馆内探察过,满以为是布下了万全的准备。那年轻的夜匪首领傲慢自矜,果然孤身赴约,那么,即便讨不回货物来,凭着阿盆一身气力总可以将这夜匪头子除去,余党寥寥二三十人不足为患,谁料竟是这样下场。

若店内的水手都是乌发的东陆人氏,自当提防是否埋伏,可中间又杂着几个羽人,前来察探的伙计便松懈大意了。其实那些身份较为低下的岁羽与无根民,平日同人族混在一处的并不少,临时唤几个来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阿盆,快来救我!”注辇人逼尖了嗓门气急败坏叫嚷,然而他的夸父亦已陷入刀丛的包围里了。“说好不带旁人的,你说话怎的不算数!”

少年笑道:“难道您是孤身来的?”说着重又拉起缎布遮盖了脸面,自墙上的豁洞里径自走了出去,南国炙人的热气里挟裹着蚊蚋般营营市声,迎面扑了过来。

雨季里,毕钵罗城内看起来正经像座城的,也唯有这片港区了。这儿的街道极少被雨水淹没,地块也算齐整,没有那许多错综复杂的河流,红土路被常年来往的客商与夸父保镖们踩得硬实如铁,一勺油泼下去,半天也渗不开。

走不多远,只听见身后沉闷的一声巨响。回头看去,隔着两条街,原来那酒馆所在的地方腾起一阵滚滚的红土烟尘。少年薄唇上露出一丝笑意。

天空旷远,夏末的日光将喧嚣的街市洗褪了颜色。北面就是毕钵罗港的码头之一,屋瓦上露出远处商船无数帆樯桅杆,盘旋的海鸟是数十点苍青的灰。少年吹响一声尖利的唿哨,海鸟中忽然有一只离了群,向这边疾飞过来。

少年向着天空伸出右臂,脚步却不停,那飞禽便收敛羽翼,朝他直直投了下来,一气坠到离地不过十尺,才展开翅膀盘绕一圈,栖停到他右臂上,原来是只青羽钩喙的三途隼。少年抚过它坚韧光亮的尾翎,旋即探手到翅根下,解下一个小革囊。他一面走,手腕稍稍一振,三途隼便振翅跃起,落上了他的右肩,让他腾出手来解开革囊,自内取出二指宽的纸卷。

轻捷的脚步骤然停顿。

三途隼嘶哑地鸣叫着,啄了啄主人。

海风呼啸着穿过街衢,细窄的绵纸卷在风里索索抖动,遮面缎布亦飘舞起来。人流喧嚣,长风过耳,唯有少年自己凝滞如石。

慢慢地,纸卷被握成小而硬的一团。

猛禽长唳一声,自主人肩上振翅腾身飞起,因为它的主人已经开始疾跑,沉默地、不要命地、仿佛要把整副躯壳甩下似地奔跑着。他离开大道,跳过沆瀣的沟渠,穿梭于狭仄巷道内,一手始终紧紧地拢着裹头。迷宫般蜿蜒的幽巷内到处堆积着垃圾与污物,三步一折,五步一弯,永远看不见在前头等待着的是什么,永远有着意想不到的岔道与死路,但少年仿佛对它们烂熟于心。拐过上百个小弯之后,他来到某条窄巷尽头,闪身消失在一户民居的房门后。

外头还是白日,屋内却昏黑杂乱,一角矮几上燃着小灯,供着注辇人信奉的龙尾神像,是唯一的暗弱光亮。箱子内随便地堆积着香料,朽腻芳香和绸缎的生丝气味一同散发出来。少年不曾停留,继续朝楼上拔足飞奔。他跳过楼板上搁着的大捆大捆用生革裹扎的硬物,不慎踢翻了其中一卷拆过封的,便有十来把镔铁韭叶刀哗啦啦散了出来,照得一室微明。顾不得拣拾,少年匆匆上了三楼,推开窄窗,纵身跃入对面相距不到三尺的旁人家的窗户。那是一栋更加破旧的小楼,看似无人居住,却同样满满贮藏着刀甲弓弩,珍货美酒。他下到酒窖,推开墙边两个巨大空桶,拔出腰刀在石板地上一撬,掀开一片阔而薄的石板,露出底下的阶梯,尽头有着隐隐火光。

少年下了地道继续向前飞奔,一面扯下肩上的缎布。他从来没有一气跑得这么迅疾、这么久过,汗水淌进了眼里,地道两侧石壁上挂着的昏黄小风灯化成七彩的虹光,视线模糊。直跑了小半刻功夫,阶梯转而向上,地道到了尽头,少年用刀柄敲了敲头顶板门,很快便有人自外头打开了锁,掀门让他上来。

“把衣服拿来,快。”他竭力压抑着喘息的声气,对那学徒模样的年轻东陆人说。那人行了个礼,径自去了。

这是间阴凉的屋子,金碧绯青的衣料样子累累地挂了一墙,当中小桌上设有茶点,对面墙边立着昂贵的大水银镜,是裁缝铺子内贵客试衣的静室。少年将汗湿的上衣全脱了,胡乱擦了汗,甩在地下,在屋子里焦躁地困兽似地走了几步,先前那学徒便进来了,捧着他的冠戴与军袍军靴。他利落换上,一边扣着纽子一边向外走,低声对学徒道:“交代营里,我进宫去一趟。”学徒大步跟在他身后,闻言又是无言地拱手为礼,直将他送到店堂门面内,替他打了帘子,高声唱道:“汤将军,您慢走,衣裳咱们改好了立马给您送去。”

方才地下不过两里多长的笔直路途,已拦腰穿过半个狭长的港区,到了毕钵罗港的西北面,五千徵朝羽林军驻扎的营地附近。

汤乾自抬手抹去了额上的汗。经过一阵疾奔,心跳猛烈敲打着耳膜,眼前微微发黑。

他探手入怀,取出那卷绵纸。汗水洇染,一行墨迹已沁散了,却依然触目。

“七月卅日,帝修殂落。八月初三,仪王锢围天启。初五中夜,旭王突围脱走,城破,宗室尽没。”

那是徵朝麟泰二十七年的夏末,相隔瀚海的东陆上,八年仪王之乱不过刚刚拉开序幕一角。在这八年间,那数十万注定要被划入死籍的氓民与军士,此时仍忙着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息歌哭,全然不知冥冥前路。

缬罗 七

团龙纹的柘榴红锦缎外袍刚刚披上季昶的右肩,寝房的门便被人轰然撞开,侍女惊得双手一松,袍子又飒地落到了地上。

她认得那个长驱而入的人,是季昶的随扈将军,姓汤,年纪极轻,平日态度安宁文雅,全然没有武人的气魄。然而这时候她却忽然觉得了本能的畏惧,他不再是她认得的那个和气的少年了。

他扫了她一眼。

侍女瑟缩了一下,连掉落在地的衣袍也不收拣,便匆匆退了出去,视线始终低垂着,不敢再触及这个少年分毫。

“震初?”季昶困惑地拧起眉头看他,一面自己弯腰去拾起外袍穿上。

汤乾自唇舌干涩得发不出声音,只是默默从怀里掏出个小东西递了过去。那是一道二指宽的绵纸卷,被胡乱地攥成了一团。

纸卷几乎才展开一半,十三岁的半大男孩儿便骤然紧紧闭合了双眼,被那些字灼疼了似地,过了好一会儿,才能再读下去。

寝房里充塞着沉重的静寂。“这消息确实么?”过了好一会,季昶终于开声问道。他的声音虚无而零落。

汤乾自艰难说道:“这是今天下午入港的商船捎来的消息,他们刚从云墨镇回来。”

季昶重又垂下眼去看手里的纸条。

“父皇死了。城破,宗室尽没……‘宗室尽没’算是什么意思?那七万羽林军、十二万近畿营是干什么用的……难道连母亲和牡丹姐姐两个人都没法保全吗?!”季昶喃喃说到后来,声音越发嘶哑刺耳。“仲旭他突围出去,领了多少兵马?三万?四万?能打仗的,他一个不剩全都带走,他自己的娘去年病死了,却把我的娘和牡丹姐姐抛在宫里等死!”

他猛然发起狠来,拼尽全身气力将纸条往面前一掼。

汤乾自并非没有料到季昶的反应,却仍是无从应对,只得上前一步,紧紧按住了男孩儿单薄的肩。

聂妃卧病多年,季昶小小年纪已知道避让顺服、察言观色,在宫中并不比一只猫更醒目。他的同母姊姊,乳名“牡丹”的鄢陵帝姬还稍得父亲帝修的青眼,也亏得有她,季昶才免受不少难堪与欺侮。他自天启起程前来西陆时,一切安排皆是潦草匆促,鄢陵帝姬远嫁澜州,临行前竟来不及赶回帝都见他一面。

这是世上仅有的两个疼惜他保护他的亲人了。变乱的狂澜灭顶而来,仲旭拔剑入阵,英迦大君拥兵覆国,哪怕一个穷苦的十三岁少年,也会牵着母亲与姊姊逃难去罢?然而,他谁也不是,他只是褚季昶。连手里这仅有的五千兵马也来不及调遣,只能在这个遥远可厌的异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与姊姊流血、呼喊、死去。他褚季昶,本事仅止于此。

季昶静了下来,两眼直勾勾追着自己方才掷出去的纸条。

纸条是轻软的,一脱手便没了劲,蝉翼般在空中缓缓飘荡了半刻,才无声无息地落到地上。那些霍然爆发的愤懑与言语,仿佛都被这房间无声地吞吃下去,不留一点余烬与回响。

“殿下……”汤乾自斟酌着字句,安慰道:“鄢陵帝姬已然下嫁张英年,此时应在封地夏宫消夏,不在天启城中。”

季昶没有答他,又过了好一会才抬起头来。“——那母亲呢?”

汤乾自被季昶凝视着,一时语塞。那男孩儿的眼里没有泪,黑白分明的,都是无从抚慰的绝望。

门上响起了轻叩,那注辇侍女不敢进房,只隔着门扇说道:“殿下,今日是十五,这会您该去向陛下问安了。”

季昶眼里霍然又燃起了怒意,转头刚要开口,汤乾自抢先答应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季昶挣开了汤乾自,扯下身上的红团龙袍子摔到地上,昂头瞪视:“震初,你是什么意思?父皇崩殂,大徵国殇,难道你还要我穿着一身红,去叩拜注辇人那个半死不活的国王?”

“殿下!”汤乾自放低声音,责备似地说道:“皇上崩殂的消息最快也要到明日午后才能正式呈递到宫中,您今日又如何能够知晓?难道告诉他们,是您的羽林军从民间买到的秘报?咱们与商团的来往,难道是能让注辇人知道的么?”

季昶看着他的随扈将军,睚眦欲裂,仿佛在疑心这个人的腔子里没有心肝肺腑,全是冰冷的铁与石。

“殿下,眼前的当务之急是,您得赶紧写封书信,我去找个可靠的水手,设法转交旭王殿下。”

季昶不能置信地盯着他,竟然冷笑起来,声音全是哑的。“给仲旭写信?说些什么?”

汤乾自看着他,良久,叹了口气。季昶心里更是一股恶火燎了上来。那神色分明竟是在怜悯他,仿佛在说,你难过,我是明白的。

他不由自主地拔高了声音,嘶声喊道:“你明白什么?死了的又不是你的母亲!不是我自己愿意生在皇家,也不是我自己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你们这些人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又怎么能明白我!”

汤乾自的面色一下子变了,立即又镇静下来,道:“殿下请低声。”

季昶怔怔看了他一会,握紧的两拳颓然松开,整个人矮了下去。

“震初,你说得对。”他一字一字地说,仿佛是怕自己弄不明白,要讲解给自己听似的。“盘枭之变的时候,是你领着我逃走;后来港口起了骚乱,是你将兵士派出去保护大徵来的商团,说日后他们会回报我们;是你叫心腹的那些人夜里出去为商团巡逻守卫,换取财货消息,积蓄经营……你一向是对的。如今褚奉仪起兵作乱,若是竟然得逞,东陆归了他,这些打鱼的注辇人为了能和东陆继续贸易,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交给褚奉仪处置。我若是要活下去,只有倚仗仲旭。如果仲旭败了,我只有死。”

季昶走到桌前,展开一卷新纸,在砚上润了润笔锋,又道:“把银钱取出来,明日到市集上收购粮草,还有咱们存下那些的兵刃……打听打听仲旭扎营在哪儿,雇几艘胆大的好船给他送去。”

言语虽这样流利,他的手却还在空中迟迟悬着。他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向命运俯首称臣,如何将孩童稚小的骄傲与任性寸寸弯折,压迫在铸铁般牢不可破的笑脸之下。每一次他都想,这是最后一次了,然而每一次,总是失望的。

汤乾自也不催促他,拾起地上柘榴红锦缎的团龙外袍,掸去灰尘,走来搭在他肩膀上。

墨蘸得太饱,渐渐凝至笔端,季昶手一颤,便嗒地坠下一颗,转眼沁入洁净纸面,无可挽回地洇开去。

他咬住下唇,索性就着那墨痕,飞快落笔写道:

“仲旭皇兄左右:时局危急。”

男孩儿的眼里猛地涨满了泪,但还是一气写了下去。

书信写就,总是不多不少的十二行,笔致清端。徵朝的皇子,个个都有这样一手本事。季昶在那白纸黑字上落下他朱砂的印玺,细细端详,而后折叠起来,交予汤乾自。那脸上幼稚而绝决的神色,教汤乾自想起赌坊里押下最后一枚金铢的赌徒。

“那么,我去向钧梁问安。”季昶整理了衣袍推门出去,想了想又道:“你送我去。”汤乾自收起书信,默默跟从在后。门外一个伺候的人也不见,走到楼下,才看见注辇侍女全被他从东陆带来的羽林军们隔在这里,不得上去。

季昶看着他的羽林军们,忽然笑了笑。他还是个十三岁的半大孩子,笑容仍是灿烂,却又疲累,眉眼沉重,仿佛再也不会飞扬起来。

季昶匆忙走在曲折幽暗的廊道里,偶尔有一束落日的余光穿刺进来,在金碧叠翠的墙上溅起眩目的宝光。他低头看着自己朱红的袍裾,略长了点,总是要踩着似的。汤乾自在他身后,往侧错开两步,影子般无声无息跟随着。

“震初。”季昶忽然停步,却没有回过头来。

“殿下。”汤乾自应了一声。

季昶静静地说:“刚才那些话,真对不住。你的母亲还独自留在秋叶城,音信全无。我只晓得自己伤心委屈……我太没用了。”

汤乾自怔住,道:“殿下言重。”

“震初,你也有你自己想做的事罢?那天夜里我问过你,你并非没有武艺,何以禁军武试落到最后一名的地步。你说,你父亲生前是个副将,母亲盼望你也从军,可是你却一心想跟着河络匠人去学手艺,于是在武试场上刻意卖出许多破绽,指望着落了榜,好对母亲交代。”季昶顿了顿,低声说:“想不到兵部会将你选来护送我,害你跟着我背井离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东陆去。没有谁是自己愿意到这儿来的……我们都是一样不自由。”

汤乾自站在身后昏暗的转角里,良久,才听见他说道:“殿下,问安快要来不及了。”

季昶点点头,又迈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