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增不发一词,却将目光投向她身后远处。但见海上薄雾深处,那连舰无边、暗影绰绰的羽人船阵已不再前进,仅游弋于两军射程之外,俨然并无进攻淳军的意图。

他这才将目光收回,令亲兵收戈,正色望向云蔻,“夫人当年千里传谕河南军前之事,我亦记忆犹新。”他侧身,扬臂指向身后,“还请夫人上战楼。”

云蔻轻轻颔首,神色并无一丝犹豫及怀疑,缓缓自两侧手持利刃的淳军士兵之间步出,走向帅舰战楼之上。

叶增亦转身,并不与麾下众人多做解释,仅对身旁的彭泽成道:“此人是我旧识,亦曾于王上有恩,彭将军不必疑惧。”他话中微顿,抬目又看向远处,“然而今日海上雾大,淳军东西两翼船队多滞无用,彭将军可收兵了。”

彭泽成先是一愣,随即一扫脸上先前的种种惊诧迟疑之色,沉声道:“末将明白了。”

·

战楼之上寒冷刻骨,云蔻的束衫长发被冷风扬起,瘦削柔软的身体仿佛会被风一吹即走,然而从容不迫的背影却令人不敢小视。

她步履轻捷,行了数步停下。回首看见叶增亦上得楼来,她的目光不由在他较之当年益发成熟稳毅的面孔上多停留了片刻,言语之中薄露赞意:“近三年未见,叶将军更是英武出众。不曾想我与将军再次见面,依旧是在军中。”

叶增于战格之后站稳,语气毫不拖泥带水:“此处无人。夫人今日此来所图为何,还请直言便是。”

“叶将军的脾性竟是丝毫未变……”云蔻淡淡抿唇,亦不虚与委蛇:“因闻淳军此番是由将军挂帅领阵,我才特地前来一见——欲请将军勒兵退避,借我海道,使我战船能够北上袭击鄂伦部南部海港。”

“断无可能。”

叶增的声音如这周遭空气一般冰冷,语气决然不留余地。

他的反应正在云蔻预料之中。她轻轻地笑了下,神态并不退缩,“当年若无我千里传谕河南军前,恐怕如今被囚于毕止城北的当是淳王,而叶将军又岂能像今日一般身居要位、掌攥重权?你们东陆人常说做人须当‘知恩图报’,可将军此刻竟要拒绝我的请求?”

叶增沉默片刻,依旧摇头,“夫人当初之恩,纵使要报,亦不当在今日。淳国如今与鄂伦部联姻缔盟,我淳国海军断无可能允让旁人侵袭鄂伦部南部海港。倘若我今日让羽族战船安然横跨天拓海峡,那必将置王上于不信不义之地,而我叶增亦将是不臣不忠之人。夫人今日所请,恕我断无可能答应。”

“倘是我军今日执意要横跨这天拓海峡,又如何?”

“那便需得闯过我淳国海军的船阵——两军交战,胜者进,败者退。”

·

云蔻转头,脸上的笑意荡然无存,“淳国海军虽傲视东陆诸国,但羽族长舟亦非朽木,叶将军以为我军不敢与淳军在海上交战?”

叶增面色沉毅,“我自不敢小视羽族战船。然而二军一旦交战,夫人亦不敢言羽族必胜。”他转目对上她冰一般的眼神,“今日淳、羽二军若是交战,晋军必将趁机得利——夫人是以为我会顾忌这一点,才敢来我帅舰之上向我借这海道。但夫人却不知,我叶增从军十二载,从未做过不战即退之事。今日淳国海军扬帆在此,夫人欲战,我必奉陪。”

云蔻脸色微变,嘴唇紧抿却无言。

叶增转身望向海峡以北,又道:“羽族战船意欲横跨天拓海峡偷袭鄂伦部港口,倘是先与淳军在此交战,能否得胜姑且先不论,但这战事一起,夫人以为扼守瀚州南部港口的蛮族人会毫无警觉?这偷袭一事,必将变作个笑话了。今日若为夫人计,率船退军乃是上策。”

云蔻无声凝立许久,眺目遥望雾海连天的北方,终是冷冷一笑,“羽族今日必欲跨海攻打鄂伦部,此事绝无转圜的余地。将军为国不肯不战而退,我亦为国不能不战而退——看来今日淳、羽二军非得分出个胜负高下不可了。”她顿了一下,“但将军所言极有道理,我断不会做便宜鄂伦部的事情。既然如此,我有一个办法,可使二军不必交战便得胜负之分,却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夫人请说。”

“请将军与我阵前比武——胜者之军进,败者之军退。”

叶增闻言皱眉。

她轻瘦的身形似无缚鸡之力,然而所出之言却透着一股张狂的意味,竟不容人怀疑她此刻的决心。

思虑片刻,叶增才开口:“夫人若执意如此,我自无不应之理。然而我有三个疑问,夫人须得先为我解惑,我才能应夫人之请。”

“将军可问。”

“其一:晋军出兵犯我淳国海疆,竟在船阵之中挟裹羽族战船、以便羽族能够避人耳目北上攻打鄂伦部——此事是晋军奉天启裴氏之命,还是与羽族私相勾结所为?”

云蔻低笑,“虽说‘私相勾结’难听了些,但晋国与羽族云氏阿格斯城邦的盟约确为秘结。东陆诸国只道晋王王绍威窝囊,多年来畏服天启、偏安一隅,却不知他虽生性懦弱,可却并非昏庸之主;若为晋国国祚计,晋王亦有自己的打算。如今淳国军威大盛,与天启裴氏必有一战,淳王若是一朝入主天启,难保不会与向裴氏称臣纳贡的澜州三国清算旧怨,而当年因畏战不肯出兵救宣帝的晋国,必是首当其冲。晋国于两年前与羽族云氏阿格斯城邦结盟,便是为了倚仗云氏在澜州擎梁半岛的军力,以防备将来不知何时会至的兵祸。然而因怕与羽族结盟一事得罪天启,晋王便从未敢将与云氏的盟约公布于天下过。今次晋王奉天启之诏发海军讨伐淳国,恰可为我云氏出兵攻打鄂伦部提供绝佳屏障——云氏不要晋军一兵一卒,只要战舰随晋军船阵出海,晋王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而我本以为淳国海军由叶将军挂帅亦当是天赐我云氏良机,谁知今次我竟是错了。”

“原来如此。”叶增沉眉,“按此看来,今日晋军方与淳军接战便轻易退走之举,倒是合情合理。且今日雾大,晋军挟裹羽族战船一事别无旁证,天启纵是得知羽族亦于今日出兵天拓海峡,亦不会将此事与晋国联系起来。”

“将军可继续问了。”

叶增点头,接着说出他的第二个疑问:“据我所知,鄂伦部与羽族多年争端已决,而宁州战火能熄不易,云氏今次为何要主动撕破二族和平、再度开启战端?”

“我倒要反问将军:淳国南疆既已承平,淳王为何还欲举兵南下攻伐裴氏?”云蔻不待他答,便又冷笑道:“不过是因四字:国仇私恨。我羽族今亦如此。当初鄂伦部连年来犯,焚我森木、毁我家园,云氏阿格斯城邦世居勾戈山脉东麓山林,在数以百计的大小战争中皆是二军冲突的主战场所在。羽族与蛮族之战跨逾十数年,虽由各城邦共同出军联手抗击蛮族兵马,但云氏在宁州战场上的损失却是各城邦中最为惨重的。如今鄂伦部兵发瀚北,无暇顾及草原南部诸事,此正是我云氏跨海复仇、侵夺其地的大好机会。至于我与鄂伦部之间的私恨……”她的话语微顿,目光亦变得复杂了些,“我想以将军的脾性,必然没有什么兴趣多听。”

叶增沉默少许,抬目正视她,“便请夫人回答我最后一个疑问:此番淳军出海,在我帅舰之周还有三艘规制完全一样的疑船,夫人是如何知晓我人在此船之上的?”

“将军若怕淳军之中有细作,则大可不必。”

“还望夫人据实以告。”

云蔻看向船下翻涌不息的海浪,有一丝犹豫之色自她面上骤然闪过。沉吟须臾,她终究还是坦然回视,平静地道:“不瞒将军,是我自己听见的。”

“将军或许知道秘术,但不知是否听说过飞风流音术——通习此术修为深厚者,甚至可以听见百里之内一人一物的动静。”她慢慢地道:“我今日能够得知将军在此船上,便是托赖这飞风流音术了。”

叶增未见有多惊讶,皱眉深思之后,竟道:“夫人此言倒是解开了我心中多年来的疑惑。当年夫人千里传谕河南军前,手无先王调兵札子,又称先王曾留密诏与近侍,然王城中人皆被先王长子所杀,故而先王遗命无从得出。其时军情紧迫,我并未追究夫人是如何得知先王欲调河南兵马入都一事的,只是选择相信夫人所言,即刻提兵北上、拱立王上即位——今日想来,夫人当初必定亦是靠这飞风流音术得知王城中事的。”

云蔻点了点头,暗下仔细打量他的神情,又貌似不经意地问:“将军知晓我是一儿的老师,却没有什么想再多问的了么?”

叶增触上她内蕴深意的目光,面色却波澜不起,“并无。”

云蔻不由微笑而轻叹:“如此看来,一儿能够嫁与将军,亦是她的幸事。”话毕,她扬眉,“将军既已问完,便请将军践诺。”

此时风正大,叶增抬手抹去眉头一点凝霜,转而做了一个恭请的手势,“夫人于我淳国有恩,亦曾教养内子多年,此番阵前比武欲以何为试,我叶增皆遵夫人之意。”

“叶将军果然大将之风。”云蔻亦毫不谦推:“既然如此,我愿与将军一试射术。”

叶增闻言不加迟疑,转身冲下方甲板上的亲兵喝道:“呈弓来!”

立时有数名士兵自下步上战楼,将所携弓箭置于二人面前。其中一人上前,将叶增平日里所惯用的佩弓呈上来,又将盛满箭的牛皮箭箙交至他手上。

叶增持弓挎箙,指了指由亲兵搬上来的数把弓,“夫人若不嫌弃,可从中择一而试。”

云蔻上前,毫无犹豫地挑了一把中规中矩的角弓,随即用手轻轻抚摸了弓渊一阵儿,状甚感慨:“将军或许不信,我已有二十年都未曾张过弓了。”说着,她缓缓引弦试弓,动作却如行云流水般娴熟,“倘是一会儿出丑,还望将军莫要笑话。”

“岂敢。”叶增定睛看着她的动作,问道:“夫人意欲如何比试?”

云蔻回头看向他的弓。那弓弓长六尺有余,角筋等处做工极为精良,一看便知是膂力绝人的上军之将所用。她遂笑了下,“叶将军勇武过人,能引十钧强弓;又自幼出身猎户之家,想必射术精湛。我不弹此调已久,若与将军比试射程远近、命中精度,定是置自己于下风。幸而我有良箭,可与将军比试射速。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悉听尊便。”

“那么,便以前方战船拍杆立柱顶端为靶,齐发而先中者胜。”

·

海风挟裹着雪雾从后急荡而来,像要将她掀翻入海一般猛烈。而她依旧站得笔直,不慌不乱地拢过长发,抚平衣袂,然后从腰间取下一只细筒,打开,又从中抽出一支长杆羽箭。

这支箭貌似普通,然而一旦细看,便可发现其用来制造箭杆、箭镞、箭尾所用的木、铜、羽皆与寻常箭矢不同。尤其是那箭尾的三棱雪羽,纤长绒密却又硬削非凡,绝非淳军惯见的羽箭所能相比。

云蔻抽箭的动作很轻,然而搭箭上弦的姿势却利落干脆,开弓一刹的神情更是决然,令周围的淳军士兵们莫名悚然。她微微扬起下颌,待看见叶增亦已搭箭张弓,便偏过头眯起眼,望向不远处的战船拍杆顶端,嘴角轻轻一翘,“叶将军,走一箭罢。”

话音方落,二人便同时松弦放箭。两支长箭迎着海上烈风之势呼啸而出,尖锐的箭镞穿透重重雾障,飞向前方在雾霭之中若隐若现的战船拍杆。

转瞬间,战楼上便有亲兵因太过惊讶而发出了低呼声——若循常理,叶增所用的长弓挽力远远大于云蔻所选的角弓,论箭速应当毫无疑问是他胜出才对,岂料他的这一箭竟会慢于云蔻所射出的三棱羽箭,从一开始便落后约一镞之距,而那支三棱羽箭更是借风速疾,不过是眨眼的功夫,箭尾便已凌跃过另一支箭的镞端。

顷刻之间两支长箭已一前一后地飞近战船拍杆。云蔻似是自负必胜之心,微微笑着转头去看叶增,却见他脸色淡定,目光仍旧不移地盯着那两支箭。

下一刹前方羽箭镞端已触上拍杆立柱顶端,可它并未能如愿地射入那湿冷的重木之中,而战楼上的士兵们更是再度低呼,躁动比方才更甚——只见后面那支长箭的镞端精准地没入前方羽箭的箭尾,而后将它自尾到头地纵贯劈裂,最后狠狠地凿入立柱顶端。

被劈裂的箭杆碎木被海风遽然吹散,飘落入海,而那一根根纤长细硬的轻羽在风中久久地旋舞,不肯轻易掉落。

云蔻脸孔微僵,半晌才开口:“二箭齐发,我的箭虽先至却未入靶,将军的箭虽入靶却算不得先中——这一箭,我与将军算是平手。”她一边伸手欲再抽一箭,一边冷然道:“请将军与我再试一箭,以定胜负。”

“不必了。”叶增却摇头,然后将身上弓箭卸下,令亲兵收走,俨然无意再与她继续比试。

他随即转身,向后问道:“上战楼前,我曾令彭将军去东西两翼收兵,眼下彭将军人在何处?”

即刻有人出列禀报:“方才逻卒回报,彭将军已按将军之令,自东西两翼调兵向前十里,只待将军令下,便可与中军合围羽族船阵。”

闻言,叶增微微点头,士兵便垂首退后。

而云蔻神色已然大变。

“叶将军何意?”她几欲发怒。

叶增道:“我无它意,唯请夫人率船退兵罢了。”

“将军莫不是忘了方才答应与我阵前比武——胜者之军进,败者之军退?!”

“未忘。”

“既如此,为何我未败,将军却要我退兵?”

“夫人亦未胜。”

“我与将军平手,为何退兵之人不该是将军?”

“因眼下将被合围的是羽族船阵,而非淳国海军。”

云蔻冷冷笑道:“叶将军既是早已暗下命人调兵去围羽族船阵,何必又要答应与我阵前比武?仅是为了转移视线、拖延时间么?”

叶增摇头,“是为了让夫人不辱国命。”他神色坦荡,语气淡然:“夫人曾言此番为国不能不战而退,我便成全夫人,答应与夫人阵前比武。如今夫人已战,更不曾输与我,倘是主动率船退军,亦无人能说夫人有辱国命——只要夫人愿意找一个云氏今次不可去攻打鄂伦部南部港口的理由。”

“理由?”云蔻的脸色因周身的寒冷与心中怒意而显得极度苍白,她一手猛地抽出长箭扬起,锋利的镞尖抵上他的喉头,“理由便是将军趁我轻信将军之时调兵设围,又以此为要挟,使我不得不退军——”

“将军!”

亲兵们为她此举所惊骇,却亦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她手腕一动,那利镞便会没入他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