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和你聊天,你很会开导人。”她评价道。

“久病成良医,defense mechanism,reaction formation,projection,hallucination and trauma,弗洛伊德的那些东西我多少也懂一些。”他笑着说道,“但我才是那个住在精神病院里的人,下一次应该是你来开导我了。”

G离开之后,Han花了很长之间反反复复的回忆那个下午的所有细节,他惊讶自己同一个陌生人说了这么许多话,而且还开玩笑了。有那么短短的一瞬,他想到医院之外的生活,朋友、恋爱、工作,心里升起一丝怀念,但对于他这样一个病人来说,一切都太急促也太复杂了。

他不知道是什么触发了这种变化,只是觉得跟她讲话很容易,非常容易,只消张开嘴,把滑到舌尖上的音节吐出来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考虑。但这种随意可能只是他单方面的,因为“G”这个名字显然不是真名,她还是很谨慎的。不过,他并没有太多的犹疑,他的名字又何尝是真的呢?他想起自己初到美国的三年里,曾经转了三次学,搬了两趟家,每次都改一个名字,或者换一种拼法,就像是个犯重婚罪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就换个新身份。很可能G也和他一样是被嫁接的人,顶着个假名字,说着词不达意的话。

那一周,他又去见Harris医生,躺在那张苔绿色半美式半维多利亚风格的长沙发上面,谈起这种变化。虽然那并不是医生最想要了解的心结,却也觉得是个不错的开始。

接下来的整个四月,Han每天都花不多不少的时间,去猜想那个叫G的女孩子在做什么?什么时候会来?又是什么事情什么人把她拖住了?幸好她每个礼拜都会出现,有时光彩照人,有时带着一夜未睡的疲倦,有时快乐,有时又有些厌世。有时候,他们像老朋友一样随随便便的问好,另一些时候,又好像心有灵犀似的玩起“装陌生人”的游戏——在餐厅或是休息室里远远的看到彼此,却又故意视而不见,或是在走廊上一前一后的走着,不对视不笑不打招呼不讲话。有人隔在他们中间,但那些人的面孔在他的视线里是蒙昧不清的,他们发出的声音对他来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水雾,只有她是很近的。他没有碰过她的手,却像有过更深的身体接触,就像是进到了一部描写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电影里,总能听到中提琴如泣如诉,黑管和双簧管交相辉映,总是老调重弹,却又足以扣动心弦。

Han记不起是哪一天,只知道那是又一个G疲惫厌世的日子。他带她穿过草地,沿着河岸走了很长一段路,他引她说话,要她给他看车票,告诉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直到走进树林深处,河在那里变成一支浅浅的溪流,他们踩着石头过到对岸,坐在一棵一百岁大的糖枫树下。

“今天见到你朋友了吗?”他问她,“你们和好了吗?”

G点点头,说见到了,但一切都不同了,“我问过她,是不是认识你。”她换了一个话题。

“她怎么回答?”Han笑着问。

“她不认识你,但她说这里的人无外乎两种,瘾君子或者神经病,要么两者皆中。”

足够犀利的答案,他想,“我看起来像哪一种?”

G浅笑了一下反问:“哪种更糟糕一点?”

“我不知道,”他也笑起来,“下一次看医生,我会问问他,不过医生也不一定能回答,他说过我很复杂。”

那是长久以来的第一次,他没有牵绊的笑。他发现她有种特别的表情,不管是笑,是皱眉,还是得意或者怅然,似乎在他看到她之前,那种表情就已经藏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了,也正因为这个,他才会觉得曾在哪里见过她,虽然,他知道那不可能。

“你究竟为什么被关在这里?”G又问。

“因为内疚,”他想了很久才回答,“医生说是因为内疚。”

“为什么内疚?”

是啊,为什么内疚?他也这样问过自己许多次。他摇摇头,慢慢地告诉她:

许多年以前,他家有四个人——爸、妈、弟弟Russell和他。

爸爸在大学研究所做助手,很辛苦,职位卑微,收入不多,在妈妈嘴里却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弟弟Russell总是问:爸爸工作的时候是不是也穿医生那样的白色lab coat?

妈妈就会笑着回答:不是白色,是海军蓝,因为爸爸的“段位”比医生高多了。

他不像Russell那样天真,知道爸爸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企盼着实验室的family open day,好去看看爸爸工作的地方。

Russell很聪明,也很有天赋,六岁生日时,妈妈送给他一把槭木和云杉造就的大提琴,每个音品上都贴着动物图案的粘纸。为了那把琴,妈妈攒了很长时间的钱,但那笔钱花的真的很值,因为Russell练习很用心,只学了几个月便会拉两个八度、三个八度和四个八度上的音阶和琶音,还会拉一些儿歌和一首摇篮曲,每到周末的晚上就会为全家人演奏。

至于妈妈,妈妈是他们家的灵魂,有时候几乎像个超人,要负担家务,还要打好几份工。她总是笑着自嘲,自己是哪里有钱就到哪里去。“但是你们,”她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有梦想,一定要去追啊。”

“那你呢?”G轻声问。

“我?”Han茫然的反问,“我无可救药的那一个。”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那个时候我不是那样任性…”他没头没尾的说,却是这许多年里他第一次揭开那些尘封的往事——十二月的雪夜,从曼哈顿到新泽西的高速公路上车流穿梭,风卷着潮湿的雪花扑面而来,落在地上,融化,再结成冰,别克旅行车的仪表板上电子时钟显示晚上七点二十五分,女人温和疲惫的面孔,刹车声,车灯的炫光,撞击,挡风玻璃破碎钢板弯折的声音,大提琴琴身断裂发出的共鸣,冰冷的风灌进来吹乱他的头发,细小的雪花钻进眼睛和嘴巴…,回忆如一连串快进画面涌向他,来不及招架。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只记得G伸手抱住他的肩膀,在他耳边反反复复的念:“没关系,如果你不想说…”直到他逐渐平静。

他抓住她的手,握着晃了晃,轻声说:“有你在这儿,太好了。”

她摇摇头,示意他不要讲话。他们静静地坐着,听周围传来细密的声音——风吹过树叶、虫鸣和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很久以来,他第一次想到印在医院宣传手册上的那句话:银山医院是个可爱的地方,冬天积起白雪,春天绿荫芬芳。

他们就那样坐了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她靠在他肩膀上睡着了。晚春的天气,树林里还是很冷的,他伸手把她拥进怀里。她被这动作吵醒,但没睁开眼睛,嘟哝着说了声对不起:“从昨天下午直到今天凌晨,我穿着高跟鞋走了很长的路,头和耳朵都很痛。”

“走路去哪里?”他也低声地问。

“哪里都不去,”她笑了一声,仍旧闭着眼睛,“就是来来回回地走,这就是我的工作。”

“那为什么还要走这么远的路到这里来呢?”他明知故问。

“我喜欢发疯的人,他们从不让人厌倦。”她贴着他的身体回答。

他突然想起她说过的那句话:当一切结束时,我不想让太多人难过。他问:“当一切结束时,你会让他们难过吗?”

她直起身子睡眼惺忪的看着他,伸手拍拍他的脸颊,笑着说:“他们本来就是疯子,不可能变得更糟了。”

那个下午,G在他怀抱里睡了很久,两个人走回去的时候已是傍晚了。她像个负责任的家长把他送回医院的主楼,经过活动室外面的走廊时,她指着告示板上一个写满名字和数字的表格问:“这个是什么?”

“计分板。”他回答.

“这里还真像个学校。”

“的确,只是学科和普通学校不同罢了,有人研究厌食,有人专攻忧郁。”他笑着说,“三分可以打一次电话,五分可以去镇上买东西,十分可以单独外出一次,午夜前回来销假。”

“你现在几分?”

“负数吧,我从来记不住这些东西,”他开玩笑,指给她看他的名字,“在这儿。”

Han Yuan,-2

“怪名字,”她评论道,“你最好加加油,如果你能拿到十分,我借辆车,带你去Milford Beach吃海鲜。”

“听起来不错。”

“是啊,但我有点怀疑你是不是能拿到十分这么多。”她说完就走了。

(part3)

三个星期之后,他拿到了。G也没食言,开来一部铁灰色的敞篷捷豹,那是一辆五十年代产的古董车,看得出保养很精心,从车身的油漆到上面镀珞的银色饰边都闪着恰如其分的光。Han不知道她这样一个不到二十岁、初来美国的女孩子从哪里弄来这么一辆十多万美元的车子,还竟然让她一个人开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他随口问了,她却不肯好好回答,笑着说:“你只当我是偷来的好了。”

那时已是五月,他们在午后出发,天气很好,路上风很大,却一点都不觉得冷。手排挡的车她开不好,他说他可以,两个人换了座位,继续朝Milford前行。她的头发随风飞舞,用墨镜别住也不管用,她抬起胳膊把头发拢了拢,在脑后挽成一个低低的发髻。眼睛的余光里,他看到她的侧脸,耳朵,以及后脑脖子一直到肩膀的轮廓,有那么一瞬,他似乎忘记了眼前的一切,同时也记起许多久远的事情。

到了Milford,已是傍晚,他们把车泊在镇外一道偏僻的防波堤边,在车里翘着脚仰面躺着,看水鸟飞过,飞机在高空留下细小的白色痕迹,周围安静的几乎能听到云飘过的声音。

G告诉他,她刚刚搬了家,新家在东村那个小剧院附近。她签了租房合同,要付房租水电,楼下信箱上还有她的名字,房间里有个的角落可以坐在地上看书,靠着窗就能听到楼下马路上汽车引擎发出的声音,自行车的铃声,邻居在说话,孩子们又笑又叫,所有东西都如此真实而平凡,每日周而复始一尘不变,没有意外,没有尽头。

她描述这一切,然后转过头,微笑着看着他,好像在说:你知道这有多好吗?

是的,他点点头,他知道这有多好。

天黑下来,他们在游艇码头附近的小餐馆吃晚饭。那时还不是旅游的季节,店里只有零星几桌当地的客人,唯独他们是远道而来的,很安静,却也有种淡淡的落寞。每当海风穿过店堂,餐桌上的烛火以一种缓慢的节奏摇曳闪灼,橙黄色温暖的光映在她身上,就好像是看得到的心跳。

晚餐之后,他们回到车里。那个钟点是Han每天固定吃药的时间,他从口袋里拿出离开医院前护士交给他的白色药盒,里面装着两粒胶囊,一粒粉色一粒深橘。这个细节打破了或有若无的幻想,让两人重又回到现实里,想起他是个疯子,她也迟早是要走的。Han打开那个盒子把药倒在手心上,深橘色的那一粒从他指缝间滚落,掉进了座位下面的缝隙里。他俯下身去找,G也蹲下去帮他,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这小意外倒是冲淡了一度充斥在车厢里的恶俗的忧伤。

“不吃那粒药要紧吗?”G蹲在他脚边,一边找一边问。

“你指什么?”Han半开玩笑的反问,“突然发疯,大开杀戒?”

她笑起来,说:“对啊,会吗?我也好有个准备。”

他停下来不找了,极其平静的向她解释:“那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掉了的那一颗是大约三分之二的剂量,我不会大开杀戒,只会觉得忧郁。”

说完这些,她刚好抬起头面对着他扬起脸,两颊的皮肤在路灯和月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光润干净,眼睛的颜色比白天的时候更加深沉,闪着安静柔和的光。他突然又想起Harris医生对他说的话来:“你不能总站在岸上看着别人游泳。”在这个夜晚之前,那只不过是个不伦不类的比喻,但是,到了这个时刻,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着那片沉静的棕黑色的湖水投身下去,哪怕它深不见底。他伸手握住G放在他膝盖上的左手,低下头,在近到可以感觉到她鼻息的地方停下来。半秒钟难以察觉的停顿之后,她颤抖了一下,似乎朝后面退了一点,试图避开他的目光。他没有放手,慢慢的吻了她。

那个吻之后,她什么都没说,低着头,他看不到她的表情。

“去海滩上散步好不好?”他轻声问。

她仍旧沉默着,没拒绝也没说好,跟他下了车。

那天晚上是阴天,没有一点星光,一线银白的下弦月偶尔在浮云背后出现,很快又隐去了。他们沿着海滩一直走到很远的地方。那里没有灯,几乎什么都看不到,只有一英里外峡角上矗立着的灯塔,还有风和海的声音。

G突然变得有些严肃,一边走一边说:“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也不知道我。我不是那种快乐的阳光的无忧无虑的人,不是人们通常喜欢的那种人,我不纯洁,怀疑一切,害怕承诺,什么都不能保证…”

他跟在她身后,用同样严肃口气说着玩笑似的话:“我就喜欢这样的人,不纯洁,怀疑一切,害怕承诺,什么都不能保证,他们从不让人觉得厌倦。”

她转身停下来,似乎在黑暗里笑了笑,伸手抚过他的脸颊,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管,倒也很好。”

从海滩上回来已是深夜,回程的时候,他车开得很疯,有那么一会儿几乎飚到一百英里。一部警车鸣响警笛从后面超上来,他们以为会被抓到超速,结果却不是。又开了大约两百米,他们看到一部深蓝色福特撞毁在隔离带上面,路肩上停着一部救护车。他没有停车,只在后视镜里隐约看到身穿藏青色制服的急救员正在给一个躺在担架上的女人做例行的心肺复苏,女人单薄的身体随着除颤器跳起来,又重重的落回到担架上面。

他朝副驾驶位子上看了一眼,G也回头在看,直到远得什么都看不见了,才回身坐好。他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在那一瞬间体会到一种久违的情感,不是唏嘘,也并非悔恨,因为死其实并没有人们通常想象的那么坏,但活着,真的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他们在医院门口道别的时候,时间早已经过了午夜。

他下车时向她建议:“下一次你可以试试看坐火车,在斯坦福换车,一路上很美。”

她看着他,短短的一瞬,而后说:“以后我可能不会再来了。”

“为什么?”

“Ming,就是那个女孩儿,她就要出院了。”

“要是我想要你来,这理由够吗?”他半真半假的说。

“不太够。”她也半开玩笑的回答,朝他挥挥手,发动汽车,一跌一撞的走了。

7.白帐篷 White Tent

Life is short, love only lasts for an instant.

李孜在笔试簿上写下这句话,用笔反反复复的描着。

“那次之后,她没有再去过银山医院。”Han说,“我只知道她叫G,在东村租了一间小公寓,离市立剧院很近。”

李孜不自觉地露出一个微笑,问:“后来你就去找她了?”

“是,也不是,”他回答,“大约一个月之后,我离开医院,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她,也不确定她是不是想看见我。她说过的那个地方离纽约大学很近,我曾以为她是那里的学生,便在附近找了份厨师的工作。”

“但你们真的又遇到了?”

他点点头,“那年六月份,在我工作的地方。”

狱警过来提醒李孜,探访时间到了。她站起来和Han道别,走出拘留所便在手机上里查那间经纪公司的名字,Clef。搜索结果里有一个黑人灵歌俱乐部,两三间连锁琴行,还有一个专营PR和Model Management的公司,地址正是在东二十三街和百老汇大街的交界处。

她打电话给Ward,没头没脑的便是一句:“我知道那间经纪公司的名字了!”

“让我猜猜,”电话那头Ward的声音和平常一样带着些反讽,不紧不慢,却又抢在她前面,“Clef,我也是刚刚知道,真巧,不是吗?从二零零一年开始直到离开美国,Eli York都在那里工作,并且一度持有那里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李孜冷笑着应对,心里却没觉得扫兴。Ward也查到同样的名字,说明找对了地方,他们离真相又近了一步。她好像很久都没有这样兴奋的感觉了,跟Ward约好在中城的一个地方碰头,两人循着那个地址,找到东二十三街上的一栋办公楼。

那间叫Clef的公司在第十六层,电梯门打开,纤尘不染的玻璃门后面是纯白的前厅,配上白色灯光,像极了《2001太空漫游》里的情景。白色影壁上嵌着四个银色Calibri体的金属字母——Clef,一张弧形长桌后面坐着一个硬摇滚风格装扮的金发女孩。李孜上去跟她说话,Ward自顾自站在一边,手伸进桌子上一只玻璃大碗里,拨弄着里面大大小小的透明假水晶。

那个摇滚女孩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冰冷,听李孜说明来意,含含糊糊的答了声“稍等”,便在面前那台拉风的白色电脑上输入李孜告诉她的名字——G。李孜满怀希望的等着,结果却没有任何相关的资料跳出来,而且摇滚女孩说,就她记忆所及,Clef并没有这么一个从中国来的模特。

李孜不甘心,又问:“那Eli York呢?我知道他从前是这里的经纪人。”

女孩子仍旧摇头,然后补充道:“我只是实习生,在这里工作不过九个月,做这行流动性很大,你们最好找其他人谈谈,他们可能知道的更多。”

“找谁?”

“其实你们最好去找Ming谈谈,她也是从中国来的,我想她们或许会有个小圈子什么的,当然,前提是她愿意跟你们谈,”女孩子答道,想了想又补充,“不过今天你们恐怕谁都找不到,所有人都出去了。”

Ming,李孜记得Han提到过这个名字。“能给我她的电话吗?”她问。

“恐怕不行,”女孩子笑起来,好像这是个荒唐的请求,“她是这一季最炙手可热的亚洲面孔,如果我给你们她的电话,一周之内全岛的人都知道了。”

Ward站在一边没说话,伸出食手弹了一下玻璃碗的边沿,发出一声清越的“嗡”,引得李孜和摇滚女孩都转过头来看他,却见他正把一张折成小方块的绿色钞票插进那堆烁烁发光的玻璃块中间。

摇滚女孩瞥了他一眼,抿着嘴唇踟蹰了片刻,从面前一个小盒子里拿出一张印着公司名字的卡片,低头在上面写下一个地址,递给李孜:“你们可以去这个地方,今天下午Ming应该在那里彩排,所有人都在那儿。你一个人进去,就说是Clef的人去给她送东西。至于她愿不愿意跟你谈,我可不能保证。”

李孜接过来那张卡片看了看,上面写的地址是布赖恩特公园滑冰场旁的沙龙。她不太懂那里要彩排什么,倒是Ward揽过她的肩膀,对她说:“我们走吧,去看看白帐篷是不是都支起来了。”

李孜不明就里,跟着他朝外走,等到了地方才有些明白,Ward说的是时装周。只可惜时日尚早,此时公园里上尚且不见白帐篷的踪影,溜冰场也仍旧在营业,男人、女人、脸色鲜活的孩子飘然而过,脚底下的冰刀和冰面碰擦发出爽脆欢快的声音。

“曼哈顿很少见到你这样年纪的女孩子一点都不关心这些事情的,”Ward又开始嘲她,“你平常到底拿什么作消遣啊?”

“看看书,看看电影,偶尔也去徒步旅行。”李孜冷着脸回答,有短暂的一瞬,她想到自己很久都没读过一本新书了,去年一整年只看了《星际迷航》这一部电影,其中的人物她十五岁的时候就了如指掌了。至于旅行,她跟Terence曾经很迷这个,他们就是在旅途中认识的,但现在两个人都只顾着为读书、工作、结婚、找房子疲于奔命,差不多忘了旅行是怎么回事了。

幸好她是个心里装不下许多事情的人,很快便转回到案子上面。她让Ward在外面的玻璃幕墙的咖啡馆里坐等,自己则照着人家教的办法冲进那间沙龙。里面法国式装饰的大厅早已经布置停当,正在播放一支Lena Leis的歌曲,几个瘦高的女孩子依次从一个不易察觉的暗门里出来,在那些座位之间穿行,有人对她们呼呼喝喝,也有人在一旁拍手打着节奏。

一个戴眼镜手里捧着一厚本rundon的女人走过来,李孜抓住她问:“我在哪儿可以找到Ming?”

“Ming?她不在这儿。”

“Clef的人告诉我她在这里彩排,我有些东西要带给她。”

“她不参加彩排,可能四点钟才会来。”

李孜在最末一排的角落里找了个位子坐下等,半个小时里被不同的人轰了两次。直到四点差十分,房间里变得越来越热闹,李孜又去找人打听,那人叫她去化妆室看看。Ming果真已经在那里了,高瘦的中国女孩,细看大约二十四五的样子,很有几分资历,坐在靠窗的一张折椅上,微微抬着头,一个戴了一手半宝石戒指的男人正给她画眼线。

“是什么东西?”Ming保持着那个姿势,问李孜,“支票还是合同?”

李孜连忙解释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律师,手上接到一个案子可能同她认识的人有关,并问她是不是认识一个叫G的中国模特。

“没印象,”Ming回答的很干脆,“秀七点钟开始,我现在要化妆,如果没其他的事…”

“那Eli York呢?”李孜赶在她下逐客令之前打断了她。

“Eli?”Ming重复了一遍那个名字,冷笑了一声问,“那家伙犯什么事了?性骚扰,还是支票诈骗?”

“他死了。”李孜回答。

化妆师从镜子里看了她们一眼,低下头继续画他眼线,但Ming的眼睛眨了一下,彻底毁了那条本应该一气呵成的细线,她轻声骂了一句,又对化妆师说了声抱歉,怀疑的看着李孜,开玩笑似的问道:“G杀了他?”

李孜没想到她会这么问,愣了一下才回答:“G可能会是个重要的证人,但你刚说过不认识她的。”

“别总抓我话里的错。”Ming站起来,看起来有些烦乱,跟发型师说了几句,便把李孜拉去一个僻静的角落讲话。

8.Wild World 冷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