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徐红玉想了几天之后,就琢磨着和冯贞打好关系。反正也不少块肉,以后没准还会有好处呢。

只是她没想到冯贞竟然会拒绝她的示好,心里便有些不得劲,脸上勉强笑了笑,“那好吧,明日若是大嫂有别的想法,咱们再约着一起。”便走了出去。

第二日,冯贞一早就和萧妙妙穿戴好了保暖的衣物,拿着干粮便跟着村里的人出发去宿州城。

第十六章

虽然早就知道路途遥远,等真正上路了,冯贞才知道,现实远比想象中的残酷。

一路上路途颠簸也就罢了,还夹着着风沙这种东西。那些砂砾吹到脸上,真是像刀子一样的疼,才一会儿工夫,包着头的布都成了灰色了。

“大嫂看样子以前是没怎么出远门吧。”徐红玉笑道。她脸蛋圆润,眉眼之间带着几分圆滑,此时特意露出几分热络,让冯贞也不好拒绝,便笑道,“这还是第一次出门。”记忆中,冯贞儿确实是没出过远门的,一直待在山南村里面。她所知道的事情都是从旁人嘴里听来的。

徐红玉道,“那这次大嫂可要好好看看了。宿州城可是咱们北方第一大城,连一些胡人都在这里面做生意呢,可热闹了。”、“是啊大嫂,特别是现在过年节了,肯定比平时还要热闹呢。”萧妙妙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她年岁虽然小,却因着几个兄长的缘故,所以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也不陌生。比起冯贞来说是,也算是见识比较广泛了。

冯贞道,“咱们不是和蛮人打仗吗,怎么还能过来做生意?”这不担心探子吗?

“没法子,胡人的毛皮能够御寒,咱们用得上。而且胡人也不止蛮人,还有匈人,羯人。”萧妙妙说起这些来,如数家珍,十分熟悉。

冯贞听的也十分的认真,对于她来说,这些信息都十分有利。毕竟这边是边城,以后要做生意,少不得还是要赚胡人的银子呢。

一路上几人聊天,时间倒是过的快,早上出发,一直到日落了,才终于看到了宿州城的影子。

“大哥以前就是在宿州驻防的,后来又去了前面的堡里,再后来就越发的远了,若是从宿州城出发,还得走上一天多的路程呢。

听萧妙妙说起萧山,冯贞心里暗了暗,朝着城外的方向看了看。

萧妙妙见状,知道自己说错了话,顿时有些局促起来。徐红玉连忙转移话题,“好了,现在都晚了,咱们去萧林吧,今日在这里安顿一日,明日再去采买。”

下了牛车后,其他人也纷纷的约好了后天相聚的时辰,便都分散开,各自去投奔亲朋好友去了。

萧家老三萧林早年便来道宿州城给人做账房先生。说是账房先生,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学徒罢了,如今还没独当一面。不过对于村里人来说,这是一份十分体面的工作。

当然,这份工作还得益于他的老丈人徐账房。不过徐账房早年身子不好,没来得及提拔自己女婿转正,便被主人家遣回家养老了。虽然如此,萧林也不敢怠慢自家媳妇徐红玉。他可知道,自己老丈人那边还有其他的绝活没教他呢。

所以听到门房说徐红玉来了,赶紧和其他人打了招呼,急忙忙的出来迎接自己媳妇了。

远远的见着了,他方正的脸上立马露出笑容,“红玉。你要来,怎么不提前捎个信过来,我好去接你。”

又看着徐红玉旁边站着的萧妙妙,皱着眉头道,“妙妙,你该给我送个信的,我这一点准备都没。”

“三哥,我,我也不知道的。”她哪里知道三嫂怎么突然要过来啊。往年这样的天气,她可是都不出门的。

徐红玉笑着瞪他一眼,“你怪妙妙做什么,我也是突然过来的,想着快年节了,也要去看看爹,不过最主要还是带着嫂子过来认认门。”她看着冯贞,“这是大嫂。”

萧林闻言,这才注意到四妹萧妙妙身后还站着一个小妇人呢。他一眼看过去,稍微愣了愣,倒是没想到自家大哥竟然找了这样容貌的嫂子,等徐红玉推了推他,才道,“见过大嫂。”

冯贞轻轻点头算是回应了。

打了招呼,萧林便没再理会冯贞了。毕竟他对于萧家本身就没有多少感情,对于大哥萧山也没有什么尊敬的感觉,骨子里也谈不上尊重不尊重的。

萧林的东家是宿州城有名的大户罗家,这罗家可是不得了,和宿州城的大将军府是姻亲关系,将军府如今的将军夫人正是罗家出来的,虽然是续弦,但是那也是正儿八经的将军夫人,所以罗家在这宿州城是真正的‘皇亲国戚’。连带着萧林这样的账房学徒,都混的比一般人要风光,住的地方也有一个单独的院子。

几人到了萧林住的地儿,萧林就让萧妙妙招呼冯贞,自己和徐红玉去了里间说话。

也不知道徐红玉和他说了什么,出来后,萧林倒是对冯贞态度好了几分,提出出去吃顿饭,晚间他去账房那边的套间睡一晚上,把宅子让出来给冯贞几人住。

吃饭的时候,萧林问起了家里的事情。他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平日里忙,书信很少。

“丫丫倒是挺乖的,就是平日里见不着你,再过些日子,只怕连你都认不出回来了。”徐红玉说的丫丫,自然是她和萧林的小闺女,如今才一岁多点。

萧林听着说起女儿,脸上也有些欢喜,“等年底忙活完了,我就回家了。”

徐红玉不满道,“往年也没见着有今年这样忙的。”

萧林笑道,“对咱东家来说,这当然是越忙越好了。不过今年确实比往年忙多了,特别是粮店的账房,这几日可没消停。”

冯贞一直没插嘴,只安静的听着两人说话,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老百姓今年差粮食吗?”她知道,这个时代,粮食就是活命的根本,可是她在萧家村,也没感觉到村里人差粮食,所以对于萧林说的这种大肆采购粮食的事情很是好奇。

萧林虽然不大看得上这个大嫂,不过对于徐红玉的话还是听进去了几分,这时候也耐心解释道,“如今入冬的了,几个酒坊里也要多采购点粮食酿酒,等天寒的时候就能卖出好价钱。特别是那些胡人,若是没了咱们的酒水,那可真是难熬了。”

听到酿酒的事情,冯贞心里一动。

冯贞前世就是在一个有着传统酿酒工艺的小镇长大,那边大大小小的酒厂不少,很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酒坊。但是因为是传统工艺,加上后来不断的改进,实际上出来的酒质比一些大品牌还要好,甚至好些大的品牌酒厂都是在他们这边挂牌生产的。

冯贞后来工作的公司,就是这种挂牌性质的。所以前世今生,说起让冯贞最为熟悉的事情,那就是酒了。

之前冯贞也尝过这边的酒水,那还是洞房花烛夜那天的交杯酒,那酒的味道,比米酒的味道还要淡,而且颜色也有些浑浊,一点酒香都没有。她心里还以为是萧家家穷,所以买的是什么劣质品来应付罢了。如今听到萧林在这边说起酿酒的事情,心里自然有些想法了。

只是这想法还不太成熟,便也没再多说。

吃完饭之后,萧林就带着冯贞和萧妙妙去自己的屋里安置,自己则带着徐红玉去老丈人家里去借宿一晚上,顺便让徐红玉和家里人见见面。

晚上萧妙妙和冯贞睡一个床上,因着换了新的地方,两人都有些睡不着觉。

“嫂子,三哥性子平日里都这样,他对家里人都这个态度,所以你可别觉得他不好。”黑暗中,萧妙妙帮着说起自家三哥的好话。

今日她也感觉到三哥对于大嫂的冷待,除了之前叫了一声大嫂之后,就一直当做大嫂不存在一般。冷漠的像是陌生人一般。萧妙妙担心冯贞心里不舒坦,逮着机会就解释一番。

冯贞心里确实是有些想法的,却不是自己觉得委屈,而是为萧山觉得委屈。古人讲究长嫂如母,弟妹对长嫂都要极为尊敬,她也不说让萧林对她这个大嫂恭恭敬敬的,但是她在萧林眼里没看到一丝一毫的尊重,完完全全的忽视,从这点可以看出,萧林对于萧山这个大哥,还真是看的够轻的。她是替萧山觉得委屈。为了家里人,早早的就去从军,替两个兄弟扛起了责任,但是家里人却如此冷漠以待。

“妙妙,你也不用解释,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家里人对于你大哥,都没当做一家人看的。爹娘如此,老二一家也是这样,如今看老三一家,其实也这样的。”

“嫂子,你别这么想。”萧妙妙声音带着几分哽咽。

“其实,其实也不单单是大哥,家里人其实都这样。”

萧妙妙忍耐许久,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其实二哥和三哥感情也不大好。三哥和爹娘的感情也不好。我,我在他们眼里,也算不得亲近。”

“早年爹不在家,娘一个人照顾这么多孩子,照看不过来,几个兄长都是自己折腾着长大的。后来爹回来了,大哥就走了。三哥当时年纪也小,跟着村里的一个老人学了几年字,便被送到城里来当学徒。也很少回家。后来,家里人之间,便也越发的疏远了。”

这些事情,萧妙妙是不想说的,她一直埋在心里,一直告诉自己,家里人还是一家人,是最亲密的。所以即便爹娘总是使唤她上山去采药,对大哥冷漠,她也一直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她也是一直这么告诉冯贞的。她最不想的就是一家人散了。

冯贞听着这些事情,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虽然知道萧家人并不是独独的对萧山刻薄,她心里仍然不会觉得萧家人是她的亲人。这样亲情淡薄的一家人,怎么可能当做亲人对待。

一夜过去,第二日早上起来的时候,萧妙妙眼睛还有些肿。冯贞用毛巾给她热敷了一下,才渐渐好了。因着昨日已经打了招呼,所以两人把门一锁,就直接上街上去了。

昨天听萧林说的事情之后,她心里就有了一些想法了。今日正好再去看看行情去。

第十七章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接近年关,街上的行人比往日里还多了。

来来往往的老百姓穿着各种各样的服饰,好些人打扮明显是属于不同的地域的,这样一副场景,让冯贞想起了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以现在的交通情况来说,估摸着就是国度都没有这样的盛况。

宿州城并不像冯贞想象中的那样破旧,城墙巍峨,易守难攻。城内分为内外城。内城多是一些官家家眷和豪强居住,冯贞也只是在内城的门口看了看而已,连进去的资格都没有。

倒是萧妙妙,虽然来了几次了,依然觉得十分稀奇,手拉着冯贞的手腕,眼睛却到处滴溜溜的看。

冯贞也不管她,自顾自的到处找着酒馆。

她要看看酒的行情,也只能去查看一下现在酒水在市面上的情况。

好在古人比现代人还爱喝酒,街上酒坊不少。冯贞找了一家看起来规模不小的酒馆钻了进去。

“小娘子可是来打酒的?”才进门,一个身材瘦削的小伙计就迎了出来。

冯贞道,“想给家里人打几两酒水出去,劳烦小哥带着我们看看有哪些酒水。”

长的漂亮的人,什么时候都是吃得开的。加上冯贞落落大方,饶是她穿着普通,这年轻小伙计也不好意思怠慢她,哪怕做不到生意,倒是也愿意带着她在酒坊里面看看。

“这都是我们新出的酒水,正卖的好呢。”小伙计自吹自擂道。

冯贞伸过去看了看,闻了闻酒味。这酒味倒是比之前她在萧家喝的酒水清澈一些,却也还是有些浑,且酒味也只是浓厚一点,当不得好久。

这样的酒水,要是在往日里,那就是酿造失败的酒水了。

“还有更好的吗?”

小伙计见冯贞还问更好的,便有些扭捏道,“有倒是有,只是价钱可不便宜,咱平常老百姓还是喝点平常酒便好。”

这人倒是一片好心。冯贞感激的笑了笑,“便是买不起,我们少买一点回去便是。给外子的酒,自然是要好酒。”

听到冯贞给丈夫买酒竟然专门挑好的买,小伙计心里一阵羡慕。这样长的好看还贤惠的媳妇,也不知道是那个走了狗屎运的给娶回家去了。再想想自家婆娘,整日里嫌弃他一身酒味,每日骂骂咧咧的,心里就觉得人比人,气死人啊。

小伙计一边叹气,一边带着冯贞两人去看了其他高档的酒水。都是用酒坛子封起来的,小伙计用竹筒打了一点出来,让冯贞闻了闻味道,“看看,这酒水是不是香?”

“香。”冯贞点点头。心道真是一分钱一分货,这好的酒水确实比之前看的普通酒水要香甜一些。便打听道,“这个多少价值几何?”

“一斤最起码这个数。”小伙计伸出五只手指头。

冯贞有些莫名,“多少?”

“五两银子!”小伙计脸上有些嘚瑟。这酒水可是上好的老酒了,小店子可买不到呢。

听到五两银子的时候,冯贞整个人都有些发呆了。五两银子啊。她就算再不知道行情,也知道这价钱可不少啊。要知道,萧山作为一个伍长,一个月也就一两银子,也就是说,这一斤酒水,差不多要花掉萧山半年的饷银了。

但是这酿酒花的成本,可绝对要不了一两银子,果然啊,这从古到今,酒水就是暴利行业!

冯贞心里有些气血上涌,心情激动莫名。

萧妙妙早在听到价钱这么贵的时候,就想拉着冯贞走了,这会子见冯贞发呆,偷偷的拉了拉她,“嫂子,我们回去吧。”

冯贞点点头,确实要早点走了,她得再琢磨琢磨后面的事情。毕竟这个时代,想要卖酒,也不是她这种老百姓能够做的事情。这些大大小小的酒庄背后,说不得就有什么大人物做靠山呢。

她想挣大钱,可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这事情还得从长计议。

便道,“小哥,给我称一两回去吧。”

“一两?”

这也太少了。小伙计心里有些不痛快,不过再看看冯贞这穿着打扮,也知道不是什么富裕人家的,倒是也没为难,便准备给她打酒。刚准备装,冯贞道,“小哥,不是这个,是咱们刚刚最先看的那酒水。”冯贞脸红道,“家中拮据,小妇人实在不知道价钱这么高,刚刚说了大话,还请小哥别见怪。”

虽然确实很没面子,冯贞还是很厚脸皮的承认自己买不起了。

倒不是没钱买酒,而是她舍不得把萧山的血汗钱花在面子上面。至于这要买的一两酒,她也不是白买,而是拿回家去做实验。

小伙计心里本来有些不痛快,但是看到冯贞这满脸羞愧的样子,倒是不好发作,只得去给他打了普通的酒水。

付了几文钱之后,冯贞便连忙道谢,提着用竹筒装着的一两酒,就和萧妙妙离开了酒庄。

离开店里之后,冯贞就没再去别的店了。

酒水这种东西都是通的,一般这家有的,旁的都会有。而且她刚刚注意过了,不管是什么价位的酒水,都没有经过蒸馏处理,也就是说,现在蒸馏技术还没出现。

而这蒸馏技术是酿酒里面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其他的法子,才能酿造出不同品味的酒水出来。

光是冯贞手里,就有好几个不同档次的酿造方法。冯贞已经可以肯定,自己的酿酒技术,绝对是在这个时代遥遥领先的。

现在唯一的,就是怎样能够在确保安全无虞的情况下,把这些技术变成银子,源源不断的银子。

白酒这种东西,摆在别人面前可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太招眼了。绝对不能够这样大摇大摆的摆出来。

或者说,她先投石问路?

经过一番思量,冯贞心里就有了大概的计划了。不过如今冬天,万物凋零,她所需要的材料也没有,这事情还是得过完年再说了。

心里大事已定,冯贞心下轻松,后面就没再琢磨这些事情,而是拉着萧妙妙在街上采购物资。

冯贞采购的自然是过年的物资了,不过却不是给萧家的,而是给冯家买的年节礼物。

冯家的光景她是最清楚的,这个冬天过的怎么样,她都能够想象的出来。虽然现在能力有限,但是能够帮多少是多少。衣物这种东西太奢侈了,所以冯贞买的都是一些日常用品和食物。满打满算的花了三百文钱。她自己倒是一文钱没花。后面顺道又给萧家这边买了几斤猪肉回去,准备过年的时候吃。毕竟萧山不在家,这个事情还是要做的。

两人买完东西,又在路边吃了吃了烧饼,喝了碗面汤,这才赶紧回了住处。

晚上徐红玉和萧林都没来宅子这边,冯贞和萧妙妙也乐得自在,自己在屋里整理好了买回来的东西,包了一大包。第二日一早,便把锁了门,把钥匙送到了萧林住的地儿,托门房转告了,便匆匆忙忙的去了村民约好汇合的地方。

这两日大伙都忙着在宿州城里买东西,忙的脚不沾地,虽然憔悴,但是却都很兴奋。毕竟是一年一度的节气,加上这两日又在城里待了几天,感染了这热闹的气氛,都觉得越逛越有劲儿。要不是有时间限制,又担心家里那边等的急切,好些人都还想多待几日呢。

看着人渐渐到齐了,除了一些人正热闹的说着这几日的见闻,其他人都在忙着点人数。除了徐红玉说过要留在宿州城等萧林一道回去之外,其他人都已经到齐了。领队的是村里里正家的儿子,点齐人数之后,便让大伙都上牛车准备趁早回家去,没准天黑之前,还能到家呢。

眼看要回家,大伙心里又开始归心似箭一般,热热闹闹的上了牛车。

“蛮子来了!”突然,几匹马急匆匆的冲进了城内,一边狂奔,一边大喊。

伴随着城墙哨楼之上示警的鼓声还有一阵阵的黑烟,原本热闹喜庆的宿州城,一瞬间像是被人按上了暂停键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谢谢各位亲爱的支持。

第十八章

只是一瞬间的安静,转眼,大伙就开始四处逃窜起来。整个城内街道变得杂乱无章。

蛮子怎么会来了?

自从张大将军坐镇宿州城以来,驻守在城外的将士们一年比一年多,隔着几十里就有一个戍堡。这些蛮子就算要过来,也不会这么快,一点风声也没有。

百姓们还在惊惶不定的时候,宿州城东南西北大门都已经关上了。城内各地又开始调集兵马严守城门,街上也有一些士兵在守卫,严防探子混入城内闹事。

经过这么一番安排,冯贞一行人等,自然是不能离开了。却也没有地方去,只能在大街上找一空地等着。

这些年边民们虽然一直经受蛮人的打击,可是像如今这种阵仗还真是好些年没见着了。大伙都在猜测着城外的东西,蛮子来了多少人,咱们的将士去哪里了,张大将军还在不在城内?

想起蛮子们破城后的烧杀抢掠,老百姓们都坐不住了,有些有血性的男儿,干脆拿着扁担或者石块,要上城楼去和蛮人们拼命去。

大过年的,还让不让人安生了,干他娘的!

冯贞此时心里也很担心。一来是为如今的处境,二来是为了萧山担心。毕竟之前她猜测萧山肯定是有什么凶险的任务,而且这任务和蛮子肯定有关系的。

可如今蛮人的大军压境,这是不是说明,萧山的任务没完成?以冯贞对萧山品性的推算,萧山他们要是没完成任务,只怕都宁愿战死沙场,也绝对不会让蛮人的大军从他们面前通过的。

好在很快,冯贞就听到旁人传的消息了。

原来蛮人此次竟然是饶了到,从山道古来的。据说这次连村子都没屠,就直接往宿州城过来了,想来也是担心屠村惊动了宿州这边,所以这次山后的村子倒是幸免于难。只不过宿州城却是危险了。这次本就太过突然,城内的士兵又不多。仓促之间,如何应付?

萧妙妙一行人一听道那些蛮子竟然是从他们村子那边过来的,都吓得脸色都白了。

好险好险啊,留在村里的亲人们,可差点就没了。

现在他们只希望能保住宿州城,别放蛮人走脱了,免得他们回去的时候鱼死网破,又干一些丧尽天良的祸事。

“什么,蛮子的大军怎么去了宿州!”

宿州的烽火燃起之后,城外的戍堡也很快燃了起来,向各处的守军示警。萧山等人自然从哨兵这边知道了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伙诧异不已。

这几日,他们一直在这边守着蛮子通行之路,就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挡住蛮子的铁蹄。让大将军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为了掩盖行踪,这些日子他们陆陆续续的把草原上的一些散兵都消灭了干干净净,就等蛮人大军入瓮了。谁想到竟然听到这么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这些蛮子难道是长了翅膀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