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欲言又止,视线看向成国公。

“说吧。”成国公说道。

那人低下头将一封信捧来。

“京城的消息说,陛下召国公爷立刻回京。”他低声说道。

回京啊。

屋内气氛一僵。

“出了这么大事,国公爷回去觐见陛下也是应该的。”一个将官强笑一下说道。

报信的人将头低的更低。

“陛下命清河伯,接手河北路,为兵马大元帅。”他接着说道。

清河伯!

接手北地!

此言一出众人神情巨变。

第四十五章 京城可去否

如果说让成国公回京述职,这也很正常,但一面召成国公回京,一面派来一个新的北地将领,这就意味着成国公要被调离了。

被调离啊,那岂不是意味着要夺了兵权?

皇帝还是对成国公抗旨不满,终于要惩戒了。

以前纵然有不满,但顾忌北地安稳不敢动成国公,现在和金人议和了,两国停战交好,那成国公也终于可以动一动了。

况且来接手的人是清河伯。

清河伯,那是不逊于成国公的将领,甚至原本比成国公成名更早。

当初成国公还是一员小将的时候,清河伯已经在对战金人中屡获大胜,声名赫赫,只是后来因为贪腐引发兵变,导致马家河大败,先帝大怒要斩杀清河伯,多亏诸官将求情才戴罪立功,从北地调职到南方平匪。

也正是如此,清河伯离开了北地,成国公朱山开始崭露头角,最终功成名就。

当然清河伯也没有就此沉寂,在南方平叛剿匪无人能敌所向披靡,最终削去罪身,任淮西宣抚使,后被先帝封为清河伯。

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能得到此爵位已经是极其的厉害,但偏偏那一年同时获得进封的还有朱山,封为成国公。

年纪比清河伯小将近十岁,成名比清河伯晚,最终爵位却比清河伯高,这让很多人都替清河伯不满。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相比于剿匪平乱,在皇帝眼里金贼更为重要,能抵制金贼让金贼闻风丧胆的才是最厉害的。

自此后清河伯便退居淮西,开始颐养天年,直到太子病丧先帝驾崩,齐王登基为新帝,沿海海匪严重,新帝请清河伯出山,清河伯大败海匪,重掌兵权。

现在不仅重掌了兵权,还再次来到北地。

十年前,清河伯被调离北地,成国公得以为将。

十年后,成国公要被调离北地,清河伯重归为将。

这是不是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大厅里一片凝滞。

“国公爷。”一个将官忍不住说道,神情有些焦急,“这可怎么办?”

做武将的就是这样,有兵才有权,卸职没兵,那就等于是没牙的老虎。

要是真这样回京城了,那成国公岂不是任凭皇帝处置了?

厅内看向成国公的视线虽然有个别的闪烁不定,但大多数都是关切焦急。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清河伯必定要用自己的人马,他们中很多人呢肯定要被清理一番。

二来清河伯的为人他们也是多少知道些,贪财好大喜功又独断专行严酷,要不然也不会有当初兵变的事发生。

成国公神情温和似乎听到这个消息无关紧要。

“既然是皇命,那就静待吧。”他说道,“先不起程了,在定州这里等候圣旨吧。”

他既然这样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再说话,现在也没心思说话,等着打听更多的消息再议吧。

官将们都俯首应声是,看着成国公走了出去。

“不用担心,成国公一定有办法的。”一个将官安慰大家说道“最不想走的也不能走的是成国公。”

是啊,这要是回去了可没什么好事,人人心知肚明,成国公心里更明白。

“这肯定是黄诚干的好事!”

成国公走进后宅,就听到朱瓒拍桌子的喊声。

他迈进室内,坐在桌子前的朱瓒忙站起来喊了声爹。

“你也知道消息了?”成国公温声说道。

不仅知道了消息,知道的还更详细,朱瓒看了眼一旁站着的君小姐。

“知道消息了,而且并不是坏消息。”她说道。

朱瓒哼了声。

“什么叫不是坏消息?”他说道。

君小姐看他一眼。

“瓒儿,听君小姐说完。”成国公说道。

朱瓒瞪眼要说什么,但在成国公温和的视线扫来时,扭过头不说话了。

“皇帝并不是要治罪与你。”君小姐接着说道,看着桌子上摆着的方承宇送来的急信,“而是要奖赏。”

奖赏啊…

成国公神情温和的笑了笑。

“皇帝接到国公爷您归来的消息后,当朝欢喜流泪。”君小姐接着说道,“大赞国公爷英勇无比,又谢上天保得您这员将才,说这是大周之福,万民之幸事。”

“陛下还是那样。”成国公忽的说道。

君小姐的话停顿下。

那样,是哪样?

是仁慈悲悯爱哭,还是做戏假情假意?

在成国公眼里心里,皇帝是什么样?

他是怎么看待这个皇帝的?

他知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死的?

君小姐的手攥了起来。

室内一阵安静。

“君小姐不用担心。”成国公看着这女子垂目掩下的神情,以为是担心,“陛下是要奖赏我等将士吧?”

君小姐点点头。

“是,死者追抚伤者获赠,诸将皆有升赏。”她说道,“国公爷你则要进京游街夸功,皇子亲迎,皇帝也将在皇城门召见你以及有功各将。”

她看着成国公。

“…联盼凯旋归,钦此。”

竟然连圣旨上写的话也知道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这君小姐非官非宦,竟然能得到这种消息,手眼也可算是通天了。

不过能在北地做出如今这些事的女子,自然非一般人。

成国公微微一笑。

“这真是天恩浩荡的恩赏。”他说道。

是啊,天恩浩荡,皇帝仁至义尽,如果成国公不遵从,那就是不知好歹不忠不义狂妄。

“所以说这就不是好消息。”朱瓒说道,“从来没有白得的好处。”

君小姐轻叹一口气。

“是啊。”她说道,“国公爷,你不能回去。”

国公身份又怎么样,北战神又怎么样,这个人面兽心的皇帝,最会干的事就是对自己人下手。

“你的伤很重。”她接着说道,“不宜长途跋涉。”

她可以公布自己是君九龄的身份,以神医的身份,她说的话民众不会质疑,皇帝也无法反驳。

朱瓒在一旁忙点头。

“爹,是的。”他说道,指了指君小姐,“她装神弄鬼很厉害的。”

成国公看了他一眼。

“不要说没规矩的话。”他温和的说道。

虽然温声,但朱瓒还是瞬时涨红脸。

这是在训斥他吗?长这么大,爹可是从来没训斥过他!竟然为了这个女人,而且还当着这女人的面。

因为救命之恩,就不管他这个儿子了吗?

看着朱瓒脸色涨红,又露出小姑娘一般羞恼委屈神态,君小姐差点失笑,冲朱瓒挑眉。

朱瓒察觉,狠狠瞪了她一眼。

成国公看着这二人的小动作微微一笑。

“这世上是没有白得的好处。”他说道,“但是我们这好处不是白得的。”

朱瓒皱眉。

“爹。”他再次喊道。

成国公对他摇摇头。

“而且,我也想去京城。”他说道,看向门外南方,温和的面容渐渐沉寂,“我想去亲眼看看,皇帝陛下他。”

去亲眼看看皇帝陛下他。

看看他什么?

这话并没有什么古怪,但君小姐却莫名的觉得眼一涩。

看看皇帝陛下他为什么非要议和?

看看皇帝陛下他要对忠臣良将如何相待?

看看皇帝陛下他到底是仁善明君,还是暴虐昏君?

他是要看看这个吗?还是只是随口说说随便看看。

第四十六章 想起了过去的事

关于回京的事成国公有了主意,又说等郁夫人到了再详议,君小姐便也不再说什么。

看着一旁朱瓒沉沉的面容,君小姐便主动告辞了。

回京是很危险的事,他们父子有很多话要说很多事要商议。

君小姐回到自己的住所,赵汗青正坐在桌子前端着碗乖乖的喝药,见她回来喊了声姐。

君小姐在她一旁坐下,看着她喝药。

在河间在霸州阻挡金贼杀敌这段时间,对赵汗青脸上疮的治疗一直没停。

这药很苦,喝了这么久,赵汗青还是不习惯,一面喝一面苦着着脸,捏一块蜜饯吃。

喝一口,苦一口,吃一口甜,再重复着。

君小姐看着她微微出神。

成国公回京。

其实她曾经也盼过。

当她得知父亲死于非命的时候,愤怒世间没有人知道真相,又盼望着有人会怀疑父亲的死。

当她孤身闯入皇宫杀皇帝临死的那一刻,盼望过有人会来帮她。

“姐。”

赵汗青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同时一只手在眼前晃了晃。

君小姐回过神。

“吃完了?”她问道。

赵汗青点点头。

“你在想什么?”她好奇的问道。

“在想一些过去的事。”君小姐笑了笑说道。

赵汗青哦了声点点头。

“那怪不得你看起来很难过。”她说道,点点头,并没有追问过去的事是什么事,“夏叔杨叔他们想起过去的事都这样。”

君小姐有些想笑又有些心酸,不过这话也提醒了她。

“我去看看杨叔他们。”她说道,“你跟我一起去吗?”

虽然大军驻扎在城外,但青山军已经从其中抽离,作为君小姐的护卫家丁随同进了定州城,就安排在府衙的兵丁护从房内。

君小姐和赵汗青过来时,暮色已经沉沉,偌大的一片平房都被青山军的人占据了,此时正在吃饭,在院子里摆着桌椅,大碗的酒肉,男人们四桌女人们一桌,正说笑吃喝的热闹。

“君小姐,妞妞快来坐。”

看到她们过来一群人忙热情的招呼,添凳子添碗筷和酒菜。

这些事不用青山军的人来做,只招呼一声,便有好几个兵丁忙碌起来。

“铁大叔,您要的酒。”两个兵丁乐颠颠的将一坛酒抬来,“不够了还有。”

铁脚点点头。

“够了。”他说道,要伸手。

那两个兵丁已经忙不迭的避开抬着进来。

“我们来我们来,铁大叔你不用动手。”他们说道。

铁脚不太善于推辞,看着这两个兵丁将酒坛放下道了声谢。

“铁大叔你真是太客气了。”两人摸着头乐滋滋的说道。

铁脚也摸摸头看着这两个兵丁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这些兵将对咱们都很客气。”夏勇对君小姐说道,“都是托了君小姐的福。”

何止是客气,简直是恭敬崇敬,每个兵丁以跟青山军的这些人说话打交道为荣。

君小姐看着那些送完酒菜乐颠颠离开的兵丁,这些兵是定州的驻军,他们并没有像顺安军那样跟这些乡亲们一同作战,但依旧都满满的崇敬。

“这不是我是成国公世子夫人的缘故。”她说道,看着在座的诸人。

当初从嶂青山出来时一共有四十五人,现在在座的还有三十二人。

战死十三人,没有重伤者,青山军的人只有战死。

“这是你们自己挣来的。”君小姐说道,“青山军英勇威名人人皆知,人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