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民忽的冲到了一个书生面前。

那书生忍不住发抖,却见那流民只是从他手里夺过旗杆。

白底红字的大旗上写着亡国之兵。

流民红着眼看着这四个字,猛地在膝头折断。

“是不是亡国之兵,不是你们说了算!”他喊道,“是不是有罪,不是你们说了算!”

无数的流民涌上将折断的旗子用力的踩在地上。

“我们说了算!”

“我们说了算!”

为首的老者看着这些书生文人,带着决绝。

“你们要问成国公的罪,要问这些兵将的罪,那就先问我们的罪,是我们有罪累及大周。”他沉声喝道。

“问我们的罪!”无数的喊声符合,振天振地。

文人书生们再次后退。

流民们再次上前。

那老者又回过头,看着后方的军阵。

“成国公,他们不迎接你们。”他说道,“我们迎着,他们拦住路,我们来开路。”

他说着迈步向前。

身后无数流民跟随。

“他们不夸你们的功劳,我们夸!”

“往日你们护着我们,今日我们护送你们!”

一步一步,一群一群向前。

文士学子们一步一步后退。

当值的官兵再没有阻拦,而是站到路边,忽的对着军阵施礼。

京城的百姓们也不再惊惧不定,也分别站到路边,对着军阵施礼。

为首的学士看着这相互搀扶一步步走来的民众,最终长叹一声。

“民心所向何罪之有。”他喃喃说道,转身避开向一边。

随着他的动作,其他人面色灰败,对着走来的民众无力阻拦退向两边。

大路阔朗,再无遮拦。

看着涌涌向前的民众,军阵中的将官们也再无半点惊惧,他们神情激动,好似在易州孤军奋战将死之时,听到有援军到来那一刻一般。

这些民众手无寸铁,没有战马利器,曾经被他们护着的草芥一般,却也能如山一般高大威猛。

没有想过要回报,但回报却在一刻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天道有公吧。

“国公爷。”他们忍不住喊道。

成国公神情依旧平和。

“走吧。”他温声说道,看着前后左右拥簇着围护着的百姓,又笑了笑,“我们也是百姓,让大家卸甲解衣。”

将官们立刻反应过来,齐声应是,催马四面将命令传达。

随着命令传达,千众将士纷纷下马将铠甲解下,在路边堆起高高一摞。

“入城。”赵汗青亦是解下铠甲,女子的身形更显得娇小,但气势依旧,将手一举喝道。

数千将士再次上马,布衣空手肃整,马蹄踏踏,在前方民众引路,左右后方民众的拥簇下向城门方向而去。

万数民众中不知道哪一个先开口唱起了歌。

“我家燕赵北,残破不堪言。“

“山川萧条乱,胡骑肆风雨。”

这沙哑的不成调的歌立刻在民众中接连应和响起。

“幸得好丈夫,一个拟当千。”

“猛气冲心出,视死亦如眠。”

“有军亲我兮,胜如父母。”

“为我赴水火兮,敢迟留?”

“万人一心兮,可撼泰山。”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这是流传于北地的得胜歌,很快不止民众,骑在马上的官兵也跟着唱起来。

那些卸去了铠甲兵器的显得瘦小的兵士,再没有先前的畏惧和迷茫,重新挺直了脊梁,他们眼神坚定,神采飞扬。

他们不是亡国之兵。

他们不是好战贪功。

他们流的血,受的伤,战的苦,一切一切都有人看到,有人记得,有人以为荣。

万众声如雷,在大地上滚滚而起,直向京城,势不可挡。

第七十三章 三关过

南城门这边氛围有些嘈乱。

城外发生的事随着禁军们的来往已经传开了。

成国公竟然接连被人阻拦斥骂,成国公的兵马竟然还对民众动了刀枪。

这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成国公。

念头闪过民众们又有些迷茫。

他们想象中的成国公又是什么样?其实他们也说不清了,毕竟距离当初金人南下破城,北地征战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了,而成国公驻守北地也十年了,那些战乱残酷,厮杀惨烈,对于大家来说已经只是存在于话本说笑中,太遥远了。

城门上的三皇子才十六七岁,生于长于山东的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与皇帝的感觉不同,喧闹的民众只让他觉得不耐烦,没有丝毫的愉悦。

夏日的京城已经几分炎热,皇帝又为了表达赞赏让皇子早早的到来,他已经在这城门上等了将近一个时辰了。

“到底还来不来?不来就不等了。”三皇子拿过宫女手里的扇子,自己用力的扇了两下,驱散心中的焦躁。

随侍的官员们神情复杂,其中不少人了还带着一丝喜悦。

三皇子可没有皇帝那样的好脾气,这次本想图个风光,结果却跟着成国公一起遇到了难堪,三皇子肯定恼羞成怒,且不说拂袖而去,日后也少不得嫉恨。

“殿下稍等,前边出了点事。”一个官员上前劝道,“只怕成国公要来的晚一些…”

他的话音未落,就听得城门下一阵骚动,而再远处也传来踏踏的脚步声。

“来了!”

喊声此起彼伏,无数人向大路上看去。

竟然来了?这么快?

城门上的官员们神情惊讶。

三皇子也站了起来。

“瞧瞧这声名赫赫的北地军是怎么个风姿。”他带着几分嬉笑说道,人也走了出来。

众官员们忙跟上,站在城门上视野更开阔,一眼就看到漫天漫野的人。

这涌涌而来的人群,让众官员包括三皇子都吓了一跳。

“这来的是民,还是兵啊?”他脱口问道。

不止他们如此疑问,渐渐看到来人的等候的京城民众们也惊讶不已,最先出现在视线里的竟然是一群平民百姓,甚至还不如平民百姓,穿着打扮跟围观的京城民众来说,更像是乞丐。

怎么让这群人混进去了?当值的官兵不管吗?

疑惑间这群人已经走近,越过前方的民众终于看到其后的军阵,说是军阵也只是因为他们骑着马跟步行的民众不同。

这叫什么军阵?没有铠甲没有兵器,一个个穿着布衣,还不如路两边当值的禁军官兵看起来光鲜。

至少为了这次当值他们都换上了新的甲衣,看上去精神肃整。

欢呼声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嗡嗡的议论声询问声。

这嘈杂并没有影响到队伍的行进,百姓们过后,成国公的军阵一列列的到了大家的眼前。

虽然没有铠甲兵器威风凛凛,但马上的兵士们神情肃重腰杆挺直,马匹踏步齐整,以至于回荡在众人耳边的马蹄声都带着不可思议的韵律。

这韵律似乎踏在每个人的心上,让嘈杂渐渐停下,所有的视线都凝聚到这些兵士们身上。

没有铠甲兵器遮盖,显得平易近人,让大家看清楚这些兵士。

他们年纪大小不等,一个个面容带着风霜,握着缰绳的手粗糙,随着行走简单的布衣飘动露出脖子胸口上还有伤疤若隐若现。

他们没有三头六臂没有雄壮如虎狼,但就是这些人守护了北地十年,让金贼不得不求和停战。

他们不披甲不持兵器,就这么神情肃然身姿挺拔的行进着,无可阻挡视死如归。

路边陷入安静,只闻马蹄声踏踏。

“站住,站住。”

城门上的官员们终于奔下,带着焦躁怒意阻拦前行的民众。

“你们要干什么?”

“我们要进城,我们要送成国公进城。”被拦住的民众大声的喊道。

让原本安静的城门前陷入一阵骚动。

官员们已经知道前方发生的事了,面色铁青,别说那些文士书生挡不住,这么多流民,真要发起狂来,他们也挡不住。

“成国公你这是何意?”为首的官员站在城门上带着愤怒喝道,看向军阵中。

军阵已经停下,随着几面旗帜的挥舞,齐刷刷的变阵分开一条路,一人骑马从内慢慢的走来。

他身材高大,形容温润,穿着布袍,乍一看就像是饱学的中年文士,闲情逸致游街逛景。

这是…

“成国公!”围观的人群中有年长的一个老者忽的大声喊道,“是成国公!”

随着喊声人已经激动的几乎不能自持,就要向前扑来。

民众这才终于回过神,旋即喧腾。

这就是成国公!

不是凶神恶煞的武夫,而是这般的儒雅俊秀。

这才是成国公,战神之名,果然是神仙俊逸。

无数的喊声响起,原本安静的人群涌涌,因为军阵古怪的疑惑立刻被抛开,所有人都像这边涌来,当值的官兵们被挤得一阵波动,死死的抵住人群,避免他们冲进路中,虽然路中已经站满了民众。

“长得好看真是占便宜。”

站在城门上的一个官员忍不住嘀咕一声。

但没有人因为他的话而笑,成国公带着这么多民众来,又一出场就引得围观的京城民众几近疯狂,这太吓人了。

这还是没有披甲持械,如果这些兵士铠甲披挂起来不知道还会多可怕。

站在城门前的官员面色更加铁青,随着成国公走来而主动退开避让的民众,成国公很快到了眼前。

成国公下马,阔步,站定在官员身前。

“朱山幸不辱命。”他说道,抱拳屈身一礼,“携三郡民归周,以谢陛下。”

官员愣了下。

幸不辱命?携民归周?以谢陛下?

没有质问,没有愤怒,更没有夸功,而是谢恩。

随着成国公的话音落,身后的民众如同山倒,纷纷下跪举手叩拜。

“谢成国公不弃,谢陛下不弃,我们回来了。”

“我们还是大周的子民,我们回来了。”

“谢皇天厚土啊!”

“谢不弃我!”

万数人下跪,万数声起,沧桑沙哑,带着哭意,又添着悲壮。

喧闹的围观民众早已经惊呆安静无声,而城门上的人居高临下看这一幕更为震撼。

“有意思!”三皇子拍着城墙说道,再没有半点不耐烦,神采奕奕,“这才是夸功嘛!”

夸的不是他成国公多厉害,不是兵士们多威武,而是这大周皇天厚土多仁慈,不是他谢成国公和这些兵将,而是万民祝谢皇天。

“成国公,请。”他抬手朗声喊道,转身大步下城。

随着他的动作,太监内侍礼部的官员们忙齐齐而动。

“迎!”

“迎!”

一声声传开,鼓乐齐鸣,彩旗齐动。

“时辰刚好。”一个礼部官员看着沙漏喃喃说道,“吉时吉人吉像。”

看着皇子接见之后,再无阻拦浩浩荡荡穿过城门,沿着街道向御街皇城而去的人马,站在临街酒楼上的宁炎沉寂许久的脸上浮现笑意。

“三关已过。”

他端起面前不知道放了多久的一杯茶一饮而尽。

第七十四章 跪地一声贺

喧天的声音从御街上传来,站在城楼上的黄诚面色则越来越低沉。

城门下的官员显然被这明显增强很多的喧闹引得议论纷纷,频频向后看去,而城门上大多数官员已经通过禁军的通报得知。

听说万数北地流民涌入,他们的神情很不好看。

流民,灾民,民乱,在官员们心内是一个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州府闭门不接受流民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这件事事先没有半点的报备。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已经恢复如常,已经看不出怒意,但大家也心里很清楚看不出喜色来。

然而成国公的队伍越来越近了,礼部的官员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

“陛下,成国公已入城,吉时已到。”他低头请示。

皇帝似乎如梦初醒,脸上浮现几分激动。

“啊,到了啊,好,好。”他连连说道,手拍着扶手,人却没有站起来。

“陛下。”黄诚忽的走出来,神情凝重,还带着毫不掩饰的怒意,“请陛下回宫。”

回宫?

在场的官员们吓了一跳。

这个时候回宫那岂不是让成国公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