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你去了鸾仪宫?”纪酌冷俊的面容带了几分严肃。

“是,”萧承钧恭敬地应道,“昨日御史耿卓入了诏狱,儿臣忧心不已,求见父皇却被传召至鸾仪宫。”

皇后沉默片刻,冷声道:“大婚期间,皇太子不得干政,你的规矩是怎么学的?”

萧承钧一愣,立时从椅子上起身,跪了下来,“是儿臣莽撞了。”

楼璟闻言,心中一紧,太子大婚十日之中不必参政,本是一项恩典,历来贤德些的太子都不会歇满十天,怎么到萧承钧这里,就成了不得干政了?

“这几日,朝中怕是会越来越乱,切记得,纵使是丞相被下了诏狱,你也不能去跟皇上求情,”纪酌直直地看着跪着的太子,“明白吗?”

萧承钧抬头,看着皇后冷若冰霜的鹰目,缓缓道:“儿臣谨记。”

“你起来吧,”纪酌叹了口气,“凡记得,在你父皇面前,只能示弱,不能示强。”

“是。”萧承钧没有坐下,楼璟也只得站起来跟着听训。

皇后看向陪太子站着的楼璟,面色稍缓,语气也柔和了些,“濯玉也要记得,这宫中的妃嫔比不得你的地位,但凡遇上了,要等她们给你行礼,再回半礼即可,即便是贵妃也分毫不能让。”

“是,儿臣谨遵父后教诲。”楼璟恭敬地应是,暗自佩服皇后娘娘的手段。

太子示弱,对贵妃礼让三分,而刚过门又出身显赫的太子妃,却按着规矩等妃嫔先行礼,一方面提醒皇上太子平日受的委屈,一方面震慑宫中其他人,让他们不敢轻慢了东宫。

因着淳德帝常会提早去后宫,两年前就免了皇子公主们的晨昏定省,两人从凤仪宫出来,就直接回了东宫。

晚上躺在床上,楼璟脑子里还在回想今日在凤仪宫听到的种种。

为何十日不参政变成了十日不干政呢?难道皇上已经对太子疑心至此,把一些不成文的规矩都当成了金科玉律,一旦太子触犯便是威胁皇权吗?

翻身侧躺着,看向床里面的萧承钧,发现他也没睡着。楼璟这才想起来,这位殿下似乎从凤仪宫回来就没说几句话,“殿下,睡不着吗?”

萧承钧转头看他,沉默了良久,久到楼璟以为他不打算说话的时候,才低声道:“濯玉,我这太子当得是不是很无能?”他韬光养晦这么多年,人人都道他平庸无能,他却不愿自己的太子妃也这般看他。

楼璟愣了一下,这还是太子殿下第一次唤他的名字,看着那双黝黑的眸子映着浅浅的月光,莫名的有些心疼,“不忍,是为天下,忍,亦是为天下。

萧承钧怔怔地看着他,缓缓地点了点头,他的太子妃自是深明大义的,“当年王坚死的时候,也是这样,父皇明明答应了放他,第二天却判了斩立决。”

王坚是几年前的晋州刺史,那年他负责修筑长城,忽逢大雨,淋倒了一片还未砌好的城墙,有人弹劾他贪墨修筑银子,还未查清就下了诏狱。等他被杀了,众人去抄家,却只看到了一贫如洗的家宅和哭声震天的晋州百姓。

父后要他忍,他明白,也能忍,可是看着忠良之臣冤死诏狱,他心中还是难受。

楼璟叹了口气,伸手把萧承钧抱进了怀里,“这世间最累的,莫过于心怀天下之人,殿下尽力而为便是,莫与自己过不去。”

太子殿下身体一僵,旋即慢慢放松下来,他们是夫妻,做这些亲密的事本就无妨,便伸出手,也揽住了太子妃的脊背。

温暖结实的胸膛,清清冷冷的草木香,安抚了心中的疼痛,萧承钧微微地笑,“濯玉,我以后叫你的字可好?”

“好啊,”楼璟伸手掖了掖萧承钧身后的被角,“那我叫殿下什么呢?”

“私下里,你可以叫我的名。”

“那岂非不敬?”

“无妨。”

两人没有再谈正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在彼此温暖的体温中沉沉的睡去。

大婚期间,太子十日不理朝政,如今淳德帝正疑心重,萧承钧也没打算展示自己的贤德,这十天便很是悠闲。

次日两人用过早膳,就乘上马车,直往城西的田庄而去。

“你在田庄里亲手种了什么?”萧承钧没忘记昨日楼璟说的话,便在马车上问他。

楼璟笑了笑,“殿下去看了便知。”

城西基本上都是勋贵之家的良田,楼璟的田庄不小,却也算不得最大。田庄的宅院挨着一个小土丘,上面种了许多果树。秋天正是各种果子成熟的时节,却没有人在上面摘取,任由那些个熟透的滚落下来。

“属下见过世子。”马车刚刚停驻,便有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上来行礼。

“高义?”萧承钧在安国公府见过楼璟的贴身侍卫高义,眼前的人跟高义长得一模一样,却总觉得有些不同。

“他是高义的兄长,名叫高云,两人是双生子,”楼璟笑道,“高云,把人都叫过来,见过太子殿下。”

高云抬头,惊讶地看了一眼自家主人,又看了看他身边的萧承钧,忙跪了下来,“草民见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萧承钧没有错漏高云眼中的诧异,怎么太子妃让庄子里的下人来拜见他,这人会露出这般神情?

第15章惊闻

宅子很大,门脸朝东,分内外两院,外院住着庄头、仆妇,内院要穿过外院才能看到。

楼璟伸手拉住了太子殿下的手,带着他直接朝内院走去。

穿过垂花门,又绕过一个九曲回廊,尽头竟然是一个宽阔的水榭,上面放置了桌椅、软榻。水榭之下是一泉活水,从鹅卵石铺就的池底潺潺而过。水榭的另一端连着内院的门,是一个并不出奇的月亮门,门内以一座假山代替了屏风,上面中了绿藤萝,遮挡得严严实实,看不清院中的情形。

“里面杂乱,我们坐这里等他们过来吧。”楼璟指了指水榭上的椅子,早有仆妇置了坐垫。

萧承钧微微颔首,不动声色地坐了下来,明明到了内院,却说里面杂乱,让他坐在水榭上,若是还看不出这内中有问题,他这太子就白做了,“这庄子是你的私产?”

“嗯,”楼璟放开了太子殿下的手,摆手让小厮下去,亲手沏了茶递过去,“楼家在京郊有三处田庄,这个庄子是太宗年间赏的,八岁那年祖父就把这庄子划给了我。”

“太宗年间,莫非…”萧承钧环顾四周,“这就是幽云庄?”

太宗年间的安国公,还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那位开国元勋,太祖驾崩了,老当益壮的安国公就继续跟着太宗开疆扩土。

当年北方幽云十六州并非国土,前朝余孽盘踞在那里不时进犯边境。据说当年安国公只带了一队轻骑,连破十六座城池,星夜追敌八百里,将前朝仅剩的一位皇子斩于刀下。太宗龙颜大悦,这“幽云庄”便是当时的赏赐之一。

“听闻当年安国公只带了十六人。”太子殿下接过太子妃亲手泡的茶,轻抿一口,瞥了一眼依旧安静非常的月亮门。

“故事流传了百年,难免会夸大了,”楼璟摇了摇头,“幽云十六州是前朝的叫法,虽只是十六个郡,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没有几万大军哪里攻得下,不过只带十六人追敌八百里倒是真的。”

正说着,高云带着十几个黑衣男子从内院走了出来,他们保持着一种奇特的步调,轻盈中带着几分杀气,仿佛开刃的匕首,破空而来,势不可挡。

萧承钧捏紧了手中的杯碟,缓缓放到了桌上,

“这便是楼家每一代都会养的,幽云十六卫,”楼璟仿佛没有看出太子殿下的戒备,抬手给他杯中添满水,“在战场上,叫做幽云十六骑。”

昨日云八给楼璟递了消息之后就回来了,如今跪在他们面前的,是完完整整的,传承了一百五十余年的,幽云十六骑!

萧承钧静静地看着跪在他面前的十六个人,从出现到跪下行礼,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楼家的十六骑不是跟着老安国公战死沙场了吗?”

楼璟的眸色暗了暗,“每一代十六骑都是在家主年幼之时就开始养的,爷爷战死了,他的十六骑自然要跟着殉葬。”

萧承钧愣了愣,缓缓攥紧了袖中的手。却原来楼璟要给他看的,不是什么亲手种的瓜果,而是亲手栽培的死士。这个庄子里,绝不仅仅只有这十六个人而已,偌大的内院可养多少死士?而这个院子,离京城只有二十里。

“幽云十六骑,只效忠于所属的楼家家主,”楼璟缓缓伸手,握住了太子殿下掩藏在袖中的手,“和家主效忠的国君。”

萧承钧缓缓回头,直直地看着他的太子妃,他的太子妃是在告诉他,这股力量不是他的威胁,而是他的助益。太子殿下突然意识到,自己娶了楼璟,似乎,赚大了!

难得看到有几分呆滞的太子殿下,楼璟忍不住凑过去,故意蹭着一只白皙的耳朵,轻声道:“殿下,对臣的这份嫁妆,可还满意?”

微凉的薄唇贴在耳边,一阵一阵的热气喷到耳朵里,萧承钧禁不住绷紧了身子。

“世子,庄外有一个自称姓姚的人求见。”高云听了小厮的禀报,低着头道。

这世上从不缺煞风景的人,比如礼部尚书姚筑。

楼璟若无其事地坐直了身体,摆手让十六卫退回内院,“让他进来。”

“姚筑是因为给弟弟谋缺,挡了沈连的道。”萧承钧重新端起杯盏,不急不缓地轻啜一口。

楼璟轻笑,太子殿下这是在跟他互通消息,他们之间的合作,已经比先前多了几分信任,“姚筑若是真这么怕他,去跟沈连赔个不是,这事不就过去了吗?”

随着内侍省权力日益壮大,贪财的宦官们偶尔会做些买官卖官的勾当,只是一直做的是四品以下官职的买卖,且买家也都是有功名的人,这才没出什么乱子。当然,这也是因为管着官员调配的礼部尚书杨又廷,是个十分顽固的老头,把吏部管得严实。所以宦官们能买卖的名额比较稀少,姚筑跟沈连抢,的确容易得罪他,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萧承钧叹了口气,姚筑的弟弟是两榜进士出身,本是青阳郡守,只因青阳郡下属的清河县河坝决堤,受了牵连才被罢官。姚筑为弟弟奔走谋缺也无可厚非,却得罪了宦官,也算得上无妄之灾了。

姚筑下了朝就坐上轿子往城西走,怕被人看出来,还特意在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后面换了马车。

“臣姚筑参见太子、太子妃。”姚筑只带了一名书童,还被高云拦到了外院,因而算是只身前来,见到水榭中的两人,忙跪下行礼。

“姚大人请起。”楼璟笑着受了这个礼,萧承钧也抬手让他起来。

“殿下,臣昨日阻拦车驾罪该万死,可臣也是走投无路了,”姚筑不肯做小厮给新添的椅子,只肯站着,“耿御史下狱的时候,谁上书都没有用,只有太子殿下能劝得动皇上,臣也只能斗胆求殿下救臣一命了。”

楼璟单手支着额头,似笑非笑地看着姚筑,“姚大人这话就不对了,劝得动皇上的大有人在,左右丞相,内侍监沈大人,怀忠怀公公,甚至贵妃娘娘,大人怎的不去找他们?”

“父皇乾纲独断,吾一人之言也不过蚍蜉撼树罢了。”萧承钧端着杯盏,用杯盖缓缓赶着茶末,根本没有理会姚筑的切切恳求。

姚筑额头上渗出密密的汗珠子,原本只想着怎么说服太子,没料到这太子妃如此难缠,只得重新跪了下来,硬着头皮直接透底,“臣也不想麻烦殿下,实是这件事与殿下也有牵连。”

却原来,姚筑的弟弟姚宿在青阳郡做了三年的郡守,眼看着就要升迁,岂料八月份天降大雨,清河决堤,几乎淹了整个清河县的良田。朝中派人前去查看,才知道竟是那清河县令私自克扣了朝廷修筑堤坝的银两,而姚宿之前在呈给吏部的官员考核上,却给了那清河县令一个优评。

“这些与太子何干?”楼璟看着姚筑,估计那清河县令没少给他弟弟送礼,要不然这般明显的偷工减料,作为郡守能不知晓?

“殿下有所不知,”姚筑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咬咬牙,深吸一口气道,“朝中有人弹劾,说这笔修筑堤坝的银子,是太子殿下挪用了。”

“什么?”萧承钧猛地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姚筑。

楼璟也是一惊,挪用修堤的钱,跟贪墨赈灾银两可是一样严重的罪!霍然起身,一把将跪在地上的姚筑揪了起来,一字一顿道:“大人说话可要有分寸。”

“臣绝无虚言啊,”姚筑被楼璟吓了一跳,颤颤巍巍道,“今日朝堂上,已经开始议论此事了!”

第16章阴谋

清河决堤萧承钧是知道的,大婚之前他还忙着督办赈灾的事,至于清河县令是否贪墨,则由刑部督办,他并没有在意。怎么才过了几天,这件事就牵连到他身上了?

“今日是谁呈的折子?父皇又是怎么说的?”萧承钧安安稳稳地放下杯盏,示意楼璟放开姚筑。

姚筑以前与太子接触并不多,这次是因为刚好牵扯到一起才硬着头皮来见萧承钧的,如今见他惊闻此等大事,不过是诧异片刻便恢复了沉稳如山的样子,不由得心生佩服,暗道太子这么多年当真是深藏不露。

“折子是刑部侍郎递的,说是清河县令已经招供,那修筑堤坝的银子,都用来修缮清凉寺了,要查户部的账,”姚筑看了一眼太子的神情,“臣是礼部的堂官,对这些事知之不多,不过是家弟牵连其中,才会多方打听。”

楼璟脸上的笑意已经消失,与太子殿下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了这其中的道道。

说太子与这事有关,应该不是今日才提出来的,之前定然是有什么风声,这姚筑为官这么多年,对于朝政自然敏感,加之对这件事很是关注,便嗅到了其中的阴谋。清河县令贪墨,其实很好查,拖了这么久,那么定是有人意不在此。

“殿下,朝堂之中无小事,您还是早作打算的好,”姚筑踌躇了片刻,“皇上今日把清河一案全权交予沈连查办了。”

楼璟挑眉,单听之前的话还以为姚筑是来投诚的,敢情绕了半天还是为了他弟弟的事。他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把太子与他拉到一个阵营,让萧承钧给沈连施压,把这件事糊弄过去,姚宿的仕途也就有了一线生机。

萧承钧沉吟片刻,面色冷肃道:“此事恐怕不止如此,你若想保全自身,便去找左相赵端,让他给你指条明路,还有…”

姚筑听得此言,只觉得后背根根汗毛立起,太子说让他保全自身,便是这件事会惹来杀身之祸。

“让姚宿离开京城,走得越远越好。”萧承钧抬头看向远处,天上有云飘过,遮住了日光,在平坦的地上留下大片的影。

“臣…明白了,”姚筑后退一步,再次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给萧承钧磕了个头,“臣姚筑,谢殿下!”谢殿下,谢的是太子的仁德,谢的是太子的救命之恩!

姚筑心事重重地离开了,楼璟走到负手而立的太子身边,“姚筑已经驾车离去了。”

萧承钧点了点头,“我们也该回宫了。”

“殿下有什么打算?”楼璟伸手拉住他,这件事恐怕有些麻烦,朝堂中前些日子就有风声,他们却现在才知道,便已然失了先机。

“要先弄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萧承钧看了看两人交握的手,“不可轻举妄动。”

“让云十六去一趟清河,把这事查清楚。”楼璟说完,便叫了云十六来。

幽云十六骑各有所长,但都是成对的,比如探消息,云八与云十六皆擅长此道,而治外伤就是云七和云十五,以防有一人身死而无人顶替。

萧承钧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云十六,点了点头。若是他派东宫的人去探查,定会惹人怀疑,让云十六去,着实省了不少麻烦,便开口交代了些具体要查明的事项,云十六当即领命而去。

本打算让太子殿下尝尝自己田庄里的饭菜,如今却已来不及,楼璟让人摘了两筐苹果和秋桃,带回去孝敬皇后娘娘。

太子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既然到了太子妃的田庄,就干脆大大方方的带些东西回去,人们也就没有了探究的兴致。

“父后不能拿来打赏妃嫔,两筐有些太多了。”萧承钧看着他临危不乱的太子妃,心中很是安定,若是个女子这会儿怕是都吓哭了,哪还记得这些。

“父后吃不完我们自己吃。”楼璟拉着太子殿下上马车,他们要快些赶回东宫,朝臣们都是喜欢观望跟风的,清河的事越拖对太子越不利,必须尽快解决。

皇后是男子,除却例行的赏赐,平日里是不会无缘无故给妃嫔送东西的。

萧承钧拿了一个青红相间的苹果在手中,“若是淑妃娘娘还在,倒是可以给她送些。”

楼璟愣了愣,伸手握住了那拿苹果的手,淑妃是萧承钧的生母,据说在他刚满一岁的时候就过世了,“皇太子不得与生母相亲,娘娘纵然在世,也常不得见,徒增一个伤心人罢了。”

“濯玉…”萧承钧静静地看着他,又看了看两人一起握着的苹果,欲言又止。

回到东宫,已经到了午时。萧承钧便要招了东宫官来商讨,却被楼璟拉着先去吃饭。

两人就近在崇仁殿用了饭,东宫官便聚集到了崇仁殿的书房中。

楼璟见状准备退下去,却被萧承钧叫住了,“你也留下。”

蔡弈等人面面相觑,没料到这太子妃刚过门四天,竟已得太子如此信任。

今日田庄一行,效果无疑是明显的,萧承钧让他留下,就是让他接触太子的势力。楼璟勾唇,也不推让,直接在太子殿下身边坐了下来。

“臣仔细查看了殿下批过的关于清河的折子,”蔡弈拿出了他以前辅助太子批奏折时做的记录簿子,“能用到银子的,便只有今年三月批的修缮清凉寺的钱。”

清凉寺是清河县的一座和尚寺,太祖打天下的时候曾受过清凉寺住持的恩惠,因而封了个护国寺,每隔几年都会调拨一笔银子修缮这座寺庙。

萧承钧蹙眉,修清凉寺的钱与修堤坝的钱户部都会按时按量拨下去,难道这种事还能被弄混吗?

“谎话说不圆,便多等几天,自然会有人帮着说圆的。”楼璟看了看那厚厚的记录簿,这种惯例拨银子,是不可能弄错的,既然怀疑萧承钧,缘何不趁他在朝中的时候拿出来说,偏偏等他不能上朝的时候说出来,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众人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一个东宫官惊呼,“这么说来,是有人故意在此时陷害殿下的。”

蔡弈在原地转了转,“殿下如今不能上朝,纵使想辩解也无从说项啊。”

风声…决堤…此时…不能上朝…

楼璟觉得什么东西在脑中一闪而逝,从八月十七那道匆匆的赐婚旨意,到大婚以来的种种,猛然转头看向身边的萧承钧,缓缓道,“殿下,我们的婚事,缘何这般仓促?”

萧承钧闻言,不由得脸色大变,“你的意思是…”

大婚期间太子不必上朝,到了萧承钧这里,更是变成了不得干政。不上朝,不批奏折,只靠着几个三品以下、没资格上朝的东宫官,就是变相的将太子隔出朝堂。清河八月初就决堤了,县令贪墨的案子缘何留中不发,恰好等到太子不在朝中的时候才拿出来呢?

萧承钧渐渐握紧的袖中的手,父皇这般作为,定是一开始便怀疑他了。

蔡弈急出一身冷汗来,“大婚是为了困住太子,那么皇上定然是起了疑心了,殿下,得尽快拿出个章程出来,不能由着他们往东宫泼脏水啊!”

“事情尚未查明,不可轻举妄动,”萧承钧沉声道,“蔡弈,吾之前让你准备的那个章程可准备妥当了?”

“殿下!”蔡弈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声音变得有些沉重,“准备妥当了,但是殿下…”

萧承钧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妥当了便好,暂时按兵不动,吾去与父后见一面,晚间你再来听令。”

“是!”蔡弈躬身应了,其他几个东宫官似乎并不知晓他准备了什么章程,但都不会傻到现在就问出来,各个躬身行礼,跟着蔡弈告退。

“有了端倪才好见招拆招。”楼璟竟是松了一口气,他们的婚事来得太蹊跷,如今见到了因由,倒不必惶惶然地猜测了。

“说的是,”萧承钧见他这般,眼中也露出些许笑意,“我们现在就去凤仪宫。”

“你们倒是有心,”皇后收下了楼璟带回来的两筐鲜果,挥退了众人,拿出了一个小匣子,“这是越州刺史让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大婚贺礼,今日午时方到的。”

萧承钧接过皇后手中的红漆匣子,“父后,朝中出事了。”

“本宫知道,”纪酌一双鹰眸中显出几分冷冽,“且做最坏的打算吧。”

“父后…”萧承钧看着皇后冷肃的面容,缓缓蹙起眉,“或许,还不到这个地步。”

“下个月靖南侯就要归京了,”纪皇后叹了口气,“大婚之前本宫就和你说过,这事你尽量查,但是切记,纵然众人都知道你是冤枉的,也不能让众人为你喊冤,否则,谁也保不住你。”

初秋的月色总带着几分清冷,萧承钧负手站在窗前,由着月光漏进这空旷的大殿之中,将他杏黄的衣裳染上一层银霜。

楼璟走进空旷的崇仁殿,殿中没有掌灯,远远地就看到那一抹清贵的身影,在月下孑然而立,仿佛随时都会融入这孤寂的月光中,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行至他身后,又怕惊扰了他的思绪,便静静地陪他站着。

“怎么跑过来了?”萧承钧回头看他。

“蔡大人都走了,殿下也该歇息了,”楼璟说着,脸上露出了几分不正经的笑,“殿下不去八凤殿,臣只得到崇仁殿侍寝了。”

第17章心动

萧承钧看着太子妃在月光下越发昳丽动人的俊颜,微微地勾起唇角,把手中的两个小东西递给他,“你拿去放箱子里吧。”

楼璟低头,就见太子殿下把一对樟木雕的小人塞到了他手中。樟木可以驱虫,这种小玩意儿一般都是放到衣箱里的,两个小人一个抱着元宝,一个抱着大鱼,圆滚滚的憨态可掬,“哪儿来的?”

萧承钧指了指身边小几上的红漆盒子,“越州刺史的贺礼。”

楼璟把盒子拿过来,将木雕小人放进去,笑道:“这越州刺史真有趣,太子大婚,别人都送金玉珠宝,他竟送一对木雕。”

“他家里祖上便是卖木器的。”萧承钧目光柔和地看着那盒子。

“莫非,这是越州刺史亲手雕的?”楼璟奇道,抱着那盒子翻看,发现那漆盒里还雕着三行字,如是说:闻殿下大婚,甚是欢喜,仓促之间,无以为赠。

老眼昏花,此三年前亲手所刻,聊表老臣之心。

老臣年事已高,惟愿殿下平安康健,事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