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小凤姑娘立马就接受了这个自荐。

等他们两口子到了静山王府才知道是肿么个情况。

说白了很简单,就是赵秋杰又去教坊洒银子过眼瘾去了,结果小王妃便不依了,言语间大约过了点,小王爷便不干了。

表示爷我也是有脾气的,跟自个媳妇拗上了。

“喂,我说赵秋杰你本事了啊,都会跟自己媳妇傲娇了啊。”

一听义姐这把子声音,赵秋杰立时便兵败如山倒,苦着一张脸道:“我就看看,过过眼瘾还不行吗?怎么就成了烂泥扶不上墙了?”

“你个笨蛋,你都烂泥了,她做为烂泥的妻子能好到哪里去,你这么一想还会生气吗?”

小王爷赵秋杰瞬间被治愈,“是哦,我跟她治什么气?”

“你笨嘛,”陆小凤毫不留情地吐槽义弟,“你说你花大把钱就跑教坊过个眼瘾,有这样你直接蹲城门口收进城税就好,既干了实事,又饱了眼福,大姑娘小媳妇你一天不知道看多少。”

展昭:“”

赵秋杰:又受教育了。

小王妃:义姐,您这每天都教的是些什么啊?我怎么听着就这么哭笑不得呢?

“来,弟妹,他不就爱看美女么,下次你陪他一块去看。这样人家美女还感觉安全,被看得也没什么心理负担。顺便地,没准你还能看几个帅哥,何乐而不为?”

小王妃:“”最后一句她表示自己没听到,真心的。

“他过过眼瘾罢了,你犯不着跟他大动肝火的。他如果真是犯了什么实质性的错误,不要担心,大不了我再灌他一回药就好了么。”

赵秋杰一听简直肝胆俱裂啊,当即表示:“不用,我真的不需要,我有她一个就行了,其他的人我就看看。”

小王妃:好像很内涵的样子,怪不得婆婆说义姐就是丈夫的克星,但凡收拾不住他的时候叫义姐来分分钟灭掉他。

“其实吧,赵秋杰,宫里的美人最多,你敢去看不?”

赵秋杰头摇得像拨浪鼓,心说:姐,你别害我,宫里的女人那是皇帝的女人,多看两眼也是有错的。

“还有啊,赵秋杰,你闺女也会走路了,你别哪天让小丫头在外面听到别人说‘嘿,那不是那个老色鬼赵秋杰的闺女嘛’这样的话,对小孩子心理成长很打击的哦。”

小王妃对此话表示最大的赞同,“就是,都已经是为人父的了。”

赵秋杰一脸苦瓜色,论埋汰人,他妻子根本就不是个儿,义姐那才是个中翘楚,杀人不见血!

他怎么就成了“老色鬼”了?

小王爷赵秋杰表示:自己很忧桑!

“我想起来了,后天,我要进宫去见太后,怎么着,赵秋杰,咱们一起去,让你顺便偷瞄两眼宫里的美女?”

赵秋杰一脸猪肝色。

小王妃忍不住掩面偷笑。

最后,展昭和妻子在静山王府吃了顿饭,然后打道回府了。

第三天的时候,小凤姑娘果然就进宫去看老太后去了。

陪太后说完了饭,又去看了眼自家皇兄。

仁宗皇帝笑着问了一句:“展昭没一起进宫来啊?”

小凤姑娘便说:“本来是想让赵秋杰陪我一起来的,结果他不敢。”

“哦?不敢?”

小凤姑娘略八卦地跟自己皇兄嚼舌根,“我说宫里美人多,想看美人可以进宫,他一听就熊了。”

仁宗瞪眼,最后自己先忍不住笑了,“你没事老去吓他干什么啊。”

小凤姑娘以一种略装逼的语气道:“皇兄,您不懂,这是一种生活乐趣,他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我就可以开心好多下。”

仁宗指着她笑得直摇头,真是不知道说她什么好了。

八贤王来的时候,仁宗正和陆小凤说得高兴。

“一听动静,我就猜是这丫头进宫,果不其然。”

“皇叔来了。”

“臣拜见皇上。”

“皇叔快请坐。”

陆小凤眼珠一转,道:“八皇叔想必是来同皇兄说国家大事的,那臣妹就先告退了。”

仁宗含笑道:“去吧。”

“是。”

走开一段距离后,陆小凤听到了八贤王的笑声,“她倒跑得快,滑得跟泥鳅似的。”

出了内宫门的时候,陆小凤看到了赵祥。

“王兄。”她过去礼貌地问了声安。

“难得你今日进宫来了。”

这话好深奥哦,小凤姑娘表示自己听不懂。

“王兄是陪皇叔一起来的?”

“嗯。”

“你呢,怎么自己一个人?展昭没陪你?”

“王兄还不知道他吗?想他陪那也得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

赵祥被她这话说得笑了,“你呀,老这么贫。”

“我不打扰王兄了。”

赵祥见她要走,便道:“几时得闲,到南清宫坐坐,别整日窝在家里,母妃常念叼你呢。”

“好的,改日我去看皇婶。”

“嗯,回去的路上小心着些,别不把自己当孕妇。”鉴于她是出了名的没孕妇自觉的主儿,赵祥忍不住鸡婆了一次。

“知道了。”

第141章

这世上的奇葩人物总是时不时就会刷新人们的三观下降。

开封府最近出了件奇事,闹得满城风雨的。

做为无所事事的孕妇一枚,小凤姑娘对此热闹理所当然地进行了常态围观。

事情之所以说奇,乃是因为从“巧”这个字上来的。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两家迎亲的队伍在一座桥上颠轿,因为双方抬轿的轿夫一时意气用气,颠得太热闹,最后歇息之后一帮混蛋竟然就把轿子给抬错了。

轿子错了,新娘那还能对吗?

当然就不对了!

妥妥的上错花轿嫁对郎的节奏啊。

拜了花堂,入了洞房,事发了

这年代,成亲之前少有能亲眼相过对方的。

不巧,这两对新人里,有一个男方曾经偷相过媳妇,所以在洞房揭开盖头时就发现错了。

问题是,另一对新人,因为男方长得比较矬,一入洞房就直接把蜡烛给吹灭了,先把生米煮成了熟饭,第二天一早才跟新媳妇面对面。

而那新娘子自幼秉承庭训,并没有嫌弃丈夫的容貌,夫妻两个倒也相处融洽。

这个时候,另一方新郎当事人是个秀才,比较正直善良,一发现人不对,以己心度彼心,打听到对方的底线,早早就抬着花轿来换人了。

结果,事发了

都入过洞房了,你换回来有什么用?

四方家长碰了头,想着这事私下了结了吧,将错就错。

本来事情若如此处理,这就真是皆大欢喜了。

可不,人那个秀才老爷拗不过那个弯,非得辨个是非曲直,一直闹。

现在,他原本的妻子都已经身怀六甲了,他竟然闹到一纸诉状将轿夫喜婆甚至原来的妻家都告上了公堂。

喵了个咪的。

这种奇闻当然就轰轰烈烈地传扬开来,秀才同学真是一时风头无两,这样脑缺的人也是给跪了。

这一下,四方家长对这脑筋发轴的家伙都不待见了,本来可以和解两下美满的事竟然闹成了汴梁城的笑话,这搁谁都不能接受。

开封府包拯受理了此案。

这种奇案,当然要考虑大众的心理,以人情伦理来判,就算是铁面无私的包大人也只是判了跟先前四方家长所做决定一样的判决。

秀才当堂就骂“想不到堂堂包青天也是个徇私枉法,不辨是非黑白之人”。

围观百姓加堂上站班的衙役都对这丫表示了集体注目,这货的脑筋真的正常吗?

你原来的下聘之妻已经怀了别人的崽儿,你现在要回去那就是现成的绿云罩顶,妥妥的买大送小啊。包大人这样判再正确不过,你竟然还狗咬吕洞宾,简直混蛋加三级。

包拯不得不在堂上劝解那个秀才。

问题是,有时候执念太过的人,不,这货根本就是个石头脑袋,完全它就不开窍。

脑袋不开窍的秀才表示不接受和解,不接受这个判决,并且放话,你开封府断案不公,我要到大理寺去喊冤。

所有人都表示:没见过这样二的人!

包拯实在是不想枉顾现实情形,死板的将两对新人各归其位。

公孙策在这个时候说了句:“大人何不就成全了他。”

“公孙先生——”这样判怎么能行?人情事理全不通了就。

“大人,既然他只要法理不顺情理,那就成全了他。”

包拯看了看在堂外围观的陆小凤,略一沉吟,点了点头。

等堂上包大人一判各归其位,两个新娘都哭了,尤其是已经怀了身孕的那个,简直当堂就想撞死了。

双方父母也哭,有哭儿的,有哭孙的,还有哭儿的——这个是秀才的老娘,不骂怎么能让老人心里舒坦,这样领回了怀着别家孙子的儿媳妇,她要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啊?

“退堂。”

两班衙役也跟着喊退堂。

秀才突然叫道:“大人,这怎么可以?”他只是想要个说法而已,怎么能领一个怀着别人骨肉的女人回家?

包拯一拍惊堂木,道:“你与陈家有婚约聘书为证,本府依律而判,陈家姑娘自然该随你回家。”

“她已经怀了王家的骨肉,怎么能再做我李家之妇?”

“本府只审理你与王家新娘错抬之案,至于此事,就非本府所能管。”

“李秀才,娶大送小,你赚到了啊。”百姓有人调侃他。

一群人哄笑。

面对堂外百姓的指指戳戳,李秀才脸上阵青阵白,异常好看。

读书读到这种死脑筋的境界,陆小凤觉得这人真是奇葩一朵,有些事你可以打破沙锅追到底,是非黑白断个清楚明白。可有些事根本就不能那么办,否则就是自取其辱,这丫显然是没明白这个普通人都懂的道理。

包拯直接退堂,两班衙役也散班。

百姓还围在堂外看热闹。

两个新娘哭成一堆,王家公子搂着错娶的妻子一脸铁青,用一种愤恨的目光瞪着那个混蛋秀才。

而李家错娶的那位新娘则与李秀才的娘哭在一处。

这几个月她们这对婆媳建立的感情也是深厚,可惜她们寄予厚望希望能扭转其想法的某人却非要辨个是非曲直,结果闹到这般田地。

陆小凤在一边凉凉地对那已经不知道该做何反应的李秀才道:“喂,秀才,你还不赶紧把孩儿他娘领回家啊,五六个月后你就喜当爹了啊,不用播种就能收获,这买卖不错呢。”

还留在堂上的展昭有种扶额的冲动。

正在整理堂录的公孙策笑着摇头,陆姑娘这真是往那李秀才的心上扎刀子啊,还喜当爹?

哈。

周围百姓也跟着起哄,他们就没见过这么缺弦儿的主儿,顿时对自己的智商又有了信心。

“这这怎么可以”李秀才也终于慌了神,“娘,这怎么可以,怎么办?”

李母甩开儿子的手,恨恨地道:“这岂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王公子,这”

王公子怒视他,一边还轻轻的拍抚着妻子,让她小心腹中胎儿。

“我们我们要不还是将错就错吧。”

结果,四家人一齐怒视他,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陆小凤在一边说:“包大人刚才可是已经依法做了公正判决了啊,你这是不服判决?你这岂不是为包大人的青天之誉上抹黑吗?我们岂能答应?”

“对。”百姓异口同声。

你现在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

刚才包大人好心好意规劝,你还骂别人枉法,现在你活该当个便宜爹,是该去喜当爹去。

“我我娘,我错了,您帮我同岳父他们说说啊。”李秀才这时不住地向母亲和错娶娘子的父亲求情和告错。

结果,李母与女方父亲都哼了一声,别过头去。

之前他们这些人是如何苦口婆心相劝的,可这秀才听了吗?甚至最后都闹到了开封府,丢脸丢到了大街上。

李秀才急得满头大汗,又去跟王家那边的人求情告罪。

小凤姑娘瞧热闹瞧了一会儿,觉得差不多了,便说:“包大人做了判决,此案便了,所谓民不告,官不究,到底要如何做,你们四家商量便好。若秀才再要不服,便让他喜当爹好了,我们都可以做证。”

“对。”百姓哄答。

最终,四家人还是将错就错,将各家婚书改过,以做了结。

看着四家人各自安心离去,陆小凤却是忍不住摇了摇头。

“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