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的黛文婷立刻签约了经纪公司,开始作为被公司作为艺人进行培养,公司为她专程配备了一个助理、一个司机,送她去了正在筹备中的节目组“超级教师”,作为常驻嘉宾拍摄各种宣传照和片花,并且在好几个城市进行宣传。

于是黛文婷每到一个城市,就会发一段视频回来,也会通过微信和多媒体教室,与孩子们聊聊天,并在每个城市最著名的景点向孩子们直播。

在孩子们眼里,曾经给他们支教过的黛老师已经是“大明星”了,可这“大明星”没有忘记他们,还经常陪他们聊天、向他们介绍外面的世界,所以即使黛文婷走了,依然还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之一。

江昭辉回了上海以后也没闲着。

几个老师在批阅卷子后,为了作为纪念,曾将“孩子们的梦想”作文整理成PDF文件保存了起来,发到了群里,所以江昭辉也看到了孩子们的梦想。

他远在上海,当然不知道其他几个老师为了孩子们的梦想写出了一篇篇《梦想攻略》,他的心思并没有秦朗和杜若苏丽那么细致,所以当看到那一篇篇作文时,他下意识地就选择了去寻找为他们“求教”的路子。

于是,江昭辉在家过年的这大半个月几乎都泡在了图书馆和书店里,寻找能给孩子们提供帮助的书籍。

现在的书店书外面大多是有塑封的,并不能像他们小时候那样先看了好不好再买,所以江昭辉就只能先去图书馆一本本查阅他需要的类型的书,然后再去书店把他觉得好的买回来。

“孩子他爸,辉辉这是怎么了?黛黛飞黄腾达了,他受刺激了吗?”

江昭辉的妈妈看着屋角摞着的一堆书,愁得眉头都舒展不开,“之前还好,买的都是什么《学习改变命运》、《我在为自己读书》之类的励志书,昨天开始,居然买回来的都是什么《我能管好我自己》、《不要抱怨社会》,这是干什么啊…”

终于被失恋逼疯了,要报复社会了吗?

那还买这些书干嘛?

理智和情感在拼命拉扯吗?

江昭辉的爸爸没江妈妈那么关心则乱,猜测道:“我们儿子那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要他看书就跟杀了他一样,多半不是给自己买的。”

“你是说,给他支教的孩子们买的?”

江妈妈急得攥紧了丈夫的手,“这不都已经送黛文婷回来了吗?难道还要去?”

“要去的吧,我看他不少行李都没带回来。”

江爸爸对于儿子要继续支教倒很是支持,“做人要有始有终,他如果还继续去,我是很高兴的。”

江昭辉从青春期有了那么点懵懂开始,家长就看出了他喜欢黛文婷的苗头,也曾寄希望在黛文婷能影响江昭辉好好读书上。

可即使是黛文婷,也从来没有能让江昭辉大半个月泡在图书馆里,自觉自愿的去看书。

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理科特别好,什么公式一会儿就懂了,懂了以后都能八九不离十的做出来,可是就是讨厌背书、更讨厌看书,所以理科好,有关背书的科目就一塌糊涂,拖后腿的厉害,后来还是靠着体育特长上的体育大学。

但现在,没有黛文婷、没有高考的压力,这孩子却自己开始把图书馆和书店当家了。

如今这个情况,别说只是买一堆“励志书籍”回来,就算把书店搬空了,江爸爸大概也会欣然地掏口袋付钱。

而书店里,正被江妈妈担忧的江昭辉正挤在“丽人系列”书柜群众,仔细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书籍。

站在这个书柜群里的,大多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孩,勾画着浓淡适宜的妆容,穿着得体的衣裳,或单身一人,或三三两两,对书架里那些可能对提升女性价值的书籍反复斟酌。

所以在这么一群“娇小可人”的女生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人高马大、长得还挺帅气的年轻男孩子,就显得格外突兀。

然而江昭辉就像看不到那些异样的目光似的,一踏进书柜群就直奔目的而去,伸手拿下了一本《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抱在了左手架着的几本书上。

站在他侧面的小姑娘悄悄扫了眼那些书的书脊,见全是《你不勇敢谁替你坚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样的女孩励志书籍,顿时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

大概是江昭辉一脸严肃认真地站在书架中挑书的侧影别有一番帅气,竟然也有女孩子大着胆子上来搭讪。

“帅哥,给妹妹还是姐姐挑书?”

某个打扮入时的白领丽人大概是很吃这种“小狼狗”画风的男孩,主动攀谈,“这本《你不勇敢谁替你坚强》的系列还有另外一本,也很不错的。”

“不是给姐姐妹妹。”

江昭辉刚刚还有些不好接近的气质突然柔软了下来,脸上也露出温暖的表情。

白领丽人心里一阵失望,觉得对方八成是给女朋友买的。

“是给我的学生们买的。”

江昭辉想了想,觉得自己以一个男人的目光给小女孩挑书可能会有疏漏,哪怕在图书馆看过也不见得就合适,于是果断放弃了接下里的目标,向着面前这个“大姐姐”请教了起来。

“是这样的,我现在在一个山村小学支教,我的学生们里有这样的情况…”

他身高太高,和黛文婷多年的相处,已经习惯了弯下腰来和女孩子说话,倒引得面前的“大姐姐”脸皮发热。

他继续寻求着帮助。

“…我不太了解这么小的女孩子需要什么,但是我想买几本书鼓励下她们,所以我在图书馆找了好久,挑了这些本,又怕内容太艰涩了…”

“啊,是这样。”

面前的“大姐姐”红着脸从书架上拿下另一本书,“也许这本更合适。”

“《致成长中的你》?”

江昭辉接过了书,因为书上了塑封,没办法看到里面的内容。

“我小时候看过的,是一本让自己有力量的书。”

“谢谢啊。”

江昭辉感激地将书放到自己手中的书堆里。

“这本也不错的。”

一直在旁边竖着耳朵听的女孩子也终于鼓足了勇气,从自己的书袋里掏出一本书。“这本是我刚刚给我侄女儿拿的,你拿去吧,我等下再拿一本。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加夜班不在家,就靠这个给我勇气,变得更自信。”

她把书放到江昭辉的书堆上,对他眨了眨眼,“小孩子的话,童话更合适吧?”

江昭辉一低头,黄色的封面上一个小女孩高高地将一匹马举过头顶,连字都不用看,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勇敢和自信的小姑娘。

“《长袜子皮皮》?”

江昭辉看着封皮上咧着大嘴笑得狡猾的小女孩,一下子就想到了调皮可爱的学生刘小丫,马上就对这本书升起了极大的好感。

“谢谢你,一看就是很好的书。”

长得高的男生如果气质还不温和,通常就会让人觉得很凶、很不好靠近,以往的江昭辉也是如此,再加上总是追着黛文婷,哪怕长得帅气,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女孩子关注。

可现在他弯着腰,笨拙又温和地向女孩子们道谢的样子,一下子就撞得不少“大姐姐”、“小妹妹”内心小鹿乱撞,频频关注这边。

在得知他是在为支教的山村小女孩们挑书后,又看了他手机里支教的那些照片证明了他不是骗子后,有不少女孩子们更是主动凑了过来,为他推荐在其他书架里、在她们成长中大有裨益的书籍。

有些更是直接说会把自己最喜欢的书送给那些孩子们,不需要江昭辉掏钱,不仅如此,她们还想在封皮上写上自己推荐的理由,鼓励那些女孩子们自信地成长。

江昭辉原本只是想买一些对女孩子们有帮助的书,现在却有了意外惊喜,还被不少美女“簇拥”着在书架和书架之间来回奔走,女孩子们叫他抬头拿就抬头拿,低头找就低头找,手臂上的书也越堆越高,整一个行走的自动搬书机。

他这样温顺的态度和凶悍的长相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更是让很多女孩子一颗“老母亲”般的心怦怦大涨,大部分买下书、写下鼓励话的女孩子都主动和江昭辉互换了微信,仔细叮嘱他在把书送到了孩子们那里后要给她们一个回复。

这一番动静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有几个来找工具书的大学男生几乎是目瞪口呆地看着江昭辉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这么多美女的微信号,还有女孩子们鼓起勇气拥抱双手都抱着书的江昭辉的,纷纷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这操作太骚了…”

其中一个小哥满脸羡慕,“还能这么来的?”

他也好想要漂亮大姐姐的拥抱…

“得了吧,前提你得有人家那个长相!”

“还有人家那个腿,那个肩,那个腰!”

“还得能扛得起那么多书!”

“最重要的是,你得去支教。”

某个带着眼镜的男孩推了推自己的眼镜,一语中的,“否则谁理你。”

“支教就支教!”

羡慕的眼睛都红了的帅哥一拍大腿,“谁的学校还没有大学生支教似的!”

江昭辉可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刺激了一群年轻人也要去“跟风”支教,从书店出来,他扛着女孩子们“重重”的爱心回了家,一到家就瘫在了沙发上。

休息了一会儿,他又爬起身,将屋子里那堆《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越跑、心越强大》等书籍分门别类的扎好,再加上今天带回来的给女孩子们的书,一下子就将自己的房间摆了个满满当当。

原本他还想把书寄回去的,可随着这些书越堆越多,江昭辉估计着用EMS寄回去的邮费都快抵得上书钱了,有这些钱,还不多买几本书,遂决定自己人肉扛回去。

好歹长这么大个,总不是为了多吃两碗饭、多裁两块布吧?

***

离开“红星小学”的秦朗先是去了西安,花了几天视察了下西安“秦阁”总店的各部门情况,然后才从西安乘飞机回广东,去参加“秦阁”年底的总结会与集团内部的尾牙宴。

就在秦朗走的三四天后,一辆带着熟悉标记的车子开进了已经放了寒假的红星小学。

当看到刷着“秦阁”标志性红色图案的小车在校门口按喇叭时,正在做着过年准备的张校长一家和杜若疑惑地丢下了手里的东西,到门口去给他们开门。

车子缓缓驶入学校里,从车上下来几个人,打头的正是之前来过学校开“自助餐”的管理人员。

“杜老师,麻烦来签收下!”

从车上下来的小哥笑着递过去一张纸。

说话间,几个工作人员已经熟练的从冷藏车上搬下了不少真空包装的食品袋,没一会儿就满满当当堆做了一堆。

“这些往哪儿放?”

车上下来的人和司机一起搬着纸箱子,问他们。

杜若迷迷糊糊地接过单子,低头一看,纸上写着的都是什么“秦阁顺心腊肠三袋”、“豉汁排骨”、“紫金酱凤爪”之类的菜名,更懵了。

“这是什么?”

“秦经理说,杜老师留在学校过年,肯定是来不及准备年货的,张校长一家忙了大半年,也该好好休息,过年就不用劳累了,拜托了我们把过年的年货和年菜给送了过来。”

“这些菜都是我们厨房新做的,用真空包装袋密封好,荤素点心都有,足够杜老师你们吃到正月十五,希望你们能用餐愉快。”

做管理的小哥笑着催促杜若签字。

岂止是吃到正月十五,就算把全校小朋友们都叫来吃年饭,也足够吃好一阵子了。

杜若看了看张校长一家,果然每个人脸上都有掩饰不住的笑意,于是爽快地在那一串串菜名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递出单子,她也露出一抹笑容。

“心意我收下了。”

她笑着说。

“我替孩子们谢谢他的心意。”

第81章 除夕VS新年

随着年关的渐渐逼近,原来一天只有一班的小巴车也增开了好多班次,忙忙碌碌地在镇上与大坝子乡之间来回。

破破烂烂的小巴每天都是超载行驶,却没有一个人对此有任何怨言,因为回家的欲/望已经超越了一切生理上的不适,即使每个人都挤得像是罐头里的沙丁鱼,脸上却还是带着满满的笑意。

不是每一个辛苦了一年的父母都满载着对家人的礼物,有些在外面打工不顺的年轻人也会双手空空地回来,到了这个时候,家就是他们最好的避风港。

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小孩子请假去村头接人,张校长索性笑呵呵地宣布放寒假了,但是学校门还开着,不想在家待的孩子可以回学校写作业、或是看看书、看看电影什么的,算是个活动中心。

原本吵吵闹闹的学校,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

刚开始几天,杜若还有些不太习惯这样的清闲,毕竟几个老师走了以后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她身上,已经忙习惯了,所以刚放寒假那几天,她不是继续写下个学期的教案,就是忙着在网上找孩子们的课件素材,总之就是不让自己闲着。

直到孩子们的家长陆陆续续来拜访。

“您就是杜老师吧?我是苏琴琴的妈妈,刚刚从成都打工回家,听说您今年留在学校过年,就来给您送点年菜。”

穿着朴实的女人提着一篮子鸡蛋,硬是要往杜若手里塞,“都是家里鸡下的土鸡蛋,不值什么钱的,您就别客气了。”

她的身边站着五年级的学生苏琴琴,是个很活泼的女孩,跟在妈妈身边拼命往杜若口袋里塞鸡蛋,就怕她不收下。

杜若拉扯了几下,力气没做惯了活儿的学生家长大,只能收下了对方的好意。

紧接着,有的学生家长来送花生,有的学生家长来送自家杀的羊肉,每天总是要有好几个人带着孩子来表示对支教老师的感谢。

起初杜若还辞却不受,不少家长就把东西放在校门口的墙下,根本就不知道是谁送的,更不知道往哪里还。

“杜老师,你就收下吧,乡里人热情,一年到头不在家没办法表达感谢,到了这个时候肯定是要来谢谢老师的。”

张校长笑的脸上的法令纹都舒展了开,“往年过年也是有不少家长给我们送东西的,都是些吃的,不算出格。”

有了张校长的劝说,杜若才渐渐放开了顾虑,开始接待这些学生家长。

除了给她送的东西,也有不少是给其他老师的。

“杜老师吧,我是张小虎的爸爸。”

一个膀大腰圆活似屠夫的中年人抱着一个鞋盒拜访了她,“前阵子,我听说我们家这个兔崽子坏了江老师一双鞋,回家过年之前特别去商场买了双一模一样的,如果江老师回来的话,能帮我转交给他吗?”

张小虎在旁边扭扭捏捏,显然是不好意思让老师知道他特意为这个事悄悄记下了江老师鞋子的样子和鞋码。

也多亏是知道江老师不在,否则他大概率不会来。

杜若忍俊不禁地看着张小虎难得羞涩的模样,收下了张小虎爸爸“赔偿”的鞋。

在这一点上,江昭辉应该没什么心理压力的,毕竟张小虎现在校服配套的跑鞋都是江昭辉给他买的,用“体育课跑步第一”的名义奖励的,前前后后奖励了两三双,加起来也和这双鞋价值相等了。

她比较惊讶的是他怎么能让自己的爸爸买到同款的鞋,毕竟他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照片。

当她问出自己的疑问时,张小虎的爸爸爽朗地笑了起来。

“哪里有什么照片,他找了张纸,画了一张鞋的样子,又上了色,托家里亲戚带给我的。你别说,画的还挺像,我到店里拿出来给人家卖鞋的一看,人家就知道了。”

就是一双鞋要上千块,实在肉疼。

“多大滴阔阔子啥,说撒尼!”

张小虎想阻止自家爸爸说话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红着脸跳脚。

杜若愣住了,她是真的惊了。

张小虎最喜欢上的课是体育课和数学课,最不擅长的就是美术课,每次黛文婷在办公室都拿张小虎的美术作业当说笑的素材。

她完全无法想象一个连画圆画方都画不好的孩子,是怎么画出一双能拿着去买鞋的样本的。

除非这双鞋的样子已经在他心头盘桓了许久,熟悉到了闭上眼睛都能画出来的样子。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张小虎的爸爸才没有把儿子托人带来的画样当成一种玩笑,而是认认真真地带着孩子的画去高档商场里为他买鞋吧。

这甚至不是为他的孩子买的鞋。

“我一定会转交的。”

思及此,杜若觉得手里的鞋盒沉甸甸,已经超越了它的价值本身,“江老师会非常高兴的,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款鞋。”

听到杜若的话,张小虎和他的爸爸都笑了起来,心满意足又如释重负的回家了。

收到张家的“补偿”后,杜若在群里发了那双鞋的照片,又说了张小虎画鞋让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带回家的事儿。

作为当事人的江昭辉看到了那双鞋的照片,什么也没说,只默默地从行李箱里拿出了自己才买的那双新鞋,放回了家里的鞋架上。

也有给黛文婷还有秦朗的礼物,送给黛文婷的大多是一些漂亮的小玩意,比如学生家老奶奶自己手做的布老虎、扎头的绒花,剪的窗花之类,给秦朗的则全是吃的,有风干羊肉,自家做的杏脯、百合干之类,满满当当一大袋。

来学校探望杜若的学生也不再千篇一律的穿着学校的校服,不少女孩子都换上了自家父母带回来的时尚羽绒服、棉衣棉袄,有些人头上带上了毛茸茸的可爱帽子,一进门就摘下手里的手套,就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硬是将所有的新东西全部穿戴在了身上。

“来啊来啊打我啊!”

“看我的大刀!”

“飞上去了飞上去了!哎呀掉下来了!你到底会不会玩啊!还不如给我玩!”

男孩子们也好不了多少,来学校看书、看动画片时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些是遥控汽车,有些是遥控飞机,还有些是什么刀啊剑啊,比起女孩子们只是斗斗头上的花、身上的衣服,男孩子们则是“真刀真枪”的比拼,加上大部分玩具上都带音乐,真是吵的杜若脑门子都疼。

学校空旷的小操场也成了男孩子们“耍”玩具的好地方,什么遥控飞机遥控汽车竹蜻蜓之类的都在操场上玩,每个有新玩具的孩子们旁边都围着一圈等着接手玩的孩子,要么是互相换着玩,要么干脆就是空着手在看,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只是玩玩具还好,随着离过年越来越近,开始有孩子们聚在操场上玩擦炮、摔炮了,每天从早到晚学校里“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简直是杜若的噩梦。

比如这天,杜若准备出门去小卖部买点日用品,刚一出门,就听到“砰”的一声从脚下响起,她吓得脚一缩,刚移到左边,又是接连“砰砰”好几下。

抬起脚一看,全是被她踩炸了的摔炮。

孩子们的哄笑声一下子响了起来,从走廊两边冒出许多憋着坏笑的脑袋,还装模作样地跟自己的老师开着玩笑。

“摔炮一响,黄金万两!”

“杜老师,我妈说了,过年不能生气,也不能打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