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但说无妨。”康熙看出秦有福犹豫了起来,便鼓励道。

“臣是这么想的,像臣这样的认识些许字的,读起圣人书来尚且感到非常吃力,更不用说写文章了。我想那些老百姓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办的报纸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将这份报纸办成两个模式,一种是专门针对读书人的,可以用旧有的模式,另外搞一个白话文的,也就是用我们平时说话的模式,写得通俗易懂,让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的手法来书写,这主要针对像陈这样认字不多,但是却也认识一些字的人,这样一来,只要认识字,就能看懂报纸,通过这个手段开民智,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意思,听到皇上的声音,还可以了解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我们还可以鼓励天下有识之士给报社写稿件,将他们的治国之道通过报纸的形势宣传给天下百姓,当然了,毕竟报纸是掌握在外面手里的,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认为合适的文章刊登出来,如此一来,天下的百姓就会有参与的治国的理念,他们就会对国家决定的政策有认同感,管理起来也就方便了。”秦有福当然清楚,舆论的威力是巨大的,只要康熙真的按照自己的办法去办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明白这里面的好处了。

康熙想了一会,问纳兰明珠:“纳兰明珠,你认为秦有福的这个想法如何?“纳兰明珠不傻,他一听康熙问这个话,当然明白康熙是心动了,想想这报纸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点点头:“臣以为秦大人的这个办法可行,至少可收天下世子之心,让那些小有名气却不得志的读书人有个发泄的地方,朝廷也可以通过这其中发现一些治国良才。”

纳兰明珠可是科举上来的,连他都不反对秦有福的这个说法,想来秦有福的这个办法或许可行,于是说道:“若是如此,纳兰明珠便拟一个折子上来,明日廷议的时候让大家议一议。秦有福,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这里面少不得你的事情,这样,这段时间你就到户部去帮几天忙,先试着搞出一份报纸出来看一看。”不管怎么说,总是得试一试才能知道好坏,康熙觉得秦有福也歇的够久的了,是该让他干点事了。说要在廷议的时候议一仪不过是个说辞,除非有很大的毛病,一般来说这个事就基本上定了,毕竟这些年来康熙的掌控水平已经跟当初刚掌权的同日而语了。

“**,怎么这事儿又落到我头上了?看来这康熙还真会抓丁拉差,连自己这么个半文盲都用来办报纸了。”想是这么想,可这些话是说不得的,秦有福只能苦着脸求康熙:“皇上,您是知道的,臣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这办报纸是读书人的事,臣实在是没有那个本事。”

康熙白了秦有福一眼,开口说道:“秦有福,朕可是记得,尽管你的品级是没了,可朕挺过你顾问的俸禄么?朕知道你现在有点钱了,可若是你不能为朕所有,朕留着你干什么?难道你真的以为朕的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么?”康熙不舒服了。这个秦有福,明明是个有本事的,可是若不敲打敲打,整个就是个地痞无赖,哪有一点朝中大臣的味道?亏得自己还专门摆出仪仗去参加他儿子的抓周,甚至送出去了个恩骑尉的衔,若是一般的大臣,这会早就感激涕零,直恨不得肝脑涂地了,可偏偏他抖了半天的口袋,临了却不玩了,这样的人,实在是可恨。

“是,臣明白了。”秦有福没精打采的答应着,话都说到这一步了,不答应是不行的了。

“行,你再说说怎么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让天下的汉人认同我们满人。”康熙对这个事情还是很上心的,元朝的历史放在那里,如果得不到天下汉人的认同,这个江山终是坐不久的。

一听康熙说这个,秦有福来了精神,他当然知道后来的人是怎么看待清朝的,在大家的眼里,满清始终是异族,统治着中国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造反的事几乎就没有断过,特别是到了清末,在满清皇室看来,只要能保障他们的统治地位,别让汉人把江山给夺取了,送出去一些也没什么的,于是一个有一个的不平等条约签下来,只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能继续当皇帝。而在汉人看来,只要能推翻满清王朝,重夺汉人江山,即使是受点损失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被后世子孙接受的,于是也一个又一个的签订着买国条约,结果中国越来越穷,越来越小。秦有福总觉得,不管怎么说,自己总还是中国人,但凡有可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保证国家的安宁、维护领土主权是天经地义的,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消除民族隔阂,等大家都分不清楚谁是满人谁是汉人的时候,也就用不着什么推翻满清王朝了。

“回皇上,这事臣想了挺久了,总觉得若不消除满汉隔阂,就总会有人起来闹事,毕竟这天下的满人太少,汉人还是多些。说句难听的话,为什么总有人叫嚷着反清复明,连吴三桂都打着匡复汉人江山的旗号起兵造反,还应者如云?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满汉之间的间隙太大,满人有太多的优惠条件和满汉之间不平等的政策,这些政策将满人和汉人划分成了高级和低级两个等级,依臣之见,这是不甚合理的。”秦有福反正说话大条也习惯了,当着康熙的面他都敢跟熊赐履打架,当然也不怕说什么。再说了,他生活的年代,谁没有骂过国家领导人的,这都是习惯问题。

“大胆秦有福你是忘乎所以了,你以为皇上让你出点主意就能妄自菲薄么?”纳兰明珠说话当然是站在满人的立场上,再说他没有听见之前秦有福跟皇上议论的东西,现在乍一听秦有福居然敢这么说话,当时就急了:“皇上,秦有福大不敬,居然妄自菲薄,臣以为应当治他的罪。”

秦有福一听纳兰明珠这话们当时吓得心里一激灵,想想自己还真是太放肆了,估计是说的什么东西犯忌讳了,正打算请罪的时候,康熙开口了:“秦有福说得没错,只是这满汉之间的界线和等级不是朕说消融就能消融的,想我大清为了入主中原,多少八旗子弟浴血奋战?我们且不说谁该坐这个天下,就说我们这些当主子的,手下的人提着脑袋拼命,现在有条件了,总得有所补偿不是?就算是你秦有福,立了功,朕就得赏你,要不然你现在恐怕也不会跟朕再说什么了吧?朕当然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可是若当真就这么说一句就取消了八旗的优抚,朕又怎么对的起那些有功之臣?”

有了康熙的这个话,秦有福就不担心了,反正康熙已经把调子给定下来了,之间跟着唱就是。“皇上圣明,其实臣的意思并不是马上就消除所有满人的优抚政策,毕竟这不现实,依臣看来,皇上可以从提高汉人的地位入手。这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办报纸的事也有些关系。皇上是知道,若论打仗,满人应该是厉害的,但是论才学,论治国的方略,恐怕汉人的水平更高些。大清入关以后,不少自命清高或愤世嫉俗的汉人便纷纷隐居了起来,这些人中,有不少是真有本事的。在他们之中,有的根本无心或不屑科举,认为在大清为官或为皇上办事就有当汉奸或出卖汉人利益的嫌疑,他们生怕落得个身后骂名,所以宁愿将所有的本事藏在心里烂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出仕为官,如果皇上能广为宣传,或是让当地官府举荐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只需要告诉他们皇上为了天下百姓谋福祉,为了谋求治国之道,更为了宣传孔孟礼教,所以希望这些人出仕为官,领一方百姓免受疾苦,我相信皇上就能获得天下读书人和那些有识之士的拥护,这样一来,他们得了名了,百姓得了利了,大清的天下更稳固了,正可谓一举三得,皇上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秦有福倒真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所以说得还真有点摸样。

“说得好”康熙算是听明白了,秦有福的这个办法的确好,只需要自己放开一点口子,提升读书人的地位,最主要的就是把大义房子前面,天下的士子就会乖乖的听话,这样的事,当然是件好事。

“秦大人此计甚妙当真的是一举三得啊”纳兰明珠算是佩服秦有福的办法了。他本就是科举考上来的,当然知道天下读书人的心思,说白了,对读书人来说,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但是这得考虑自己的立场问题,特别是一些特别有名的人,他们为了顾及名声,即使心里真的想当官,但是也担心别人说他们投靠了鞑子,反正一般来说这些名士才子多少都有点底子,不当官也不至于饿着,又或者因为只是精专某个学科,担心考试考不取丢脸,所以干脆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干脆呆在家里当他的地方名流,秦有福的这个手段一出,他们就算真的不行当官也不行了,这民族大义可都在皇上这一边了。

秦有福一看自己说得打动了皇上,连纳兰明珠都帮自己说话了,顿时来了精神,“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能让这些人更没话说,皇上只需下旨取消满汉不得通婚这一条,最好是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都没有话说了,他们再有本事,也不敢跟孔子的后人相媲美,皇上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正说明皇上是有心天下大同,致力于满汉一家的,这样一来,只需几年时间,那些打着反清复明口号想造反的人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天下的满人跟汉人都一样了,大明朝庸庸碌碌的搞得民不聊生,为什么还要复明?难道他们还想让天底下的老百姓再受兵荒马乱之苦么?到了那个时候,谁会跟他们去造反?”

“说得妙,呵、呵、呵,看来朕还真没白封你当这个大清皇家顾问啊你说的报纸要尽快办,把今天说的这些东西都写上去朕倒要看一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造反的。至于三藩的事也得多写一些,让天下人都知道,三藩乃是天底下最无耻之徒,当初是他们献关降清,又甘为大清平定中原的急先锋的,对付李自成是屡战屡败,可对付前明的军队却不遗余力。倒是我大清眼见李自成为祸中原,实在不忍中原百姓生灵涂炭,这才入关救民于水火。朕这就下令编撰明史,将这段历史写进去”康熙信心满满的,这就打算编撰历史了。正如后来伟人所说的一样,历史都是胜利者编写的。

纳兰明珠最是善于专营之人,他当然知道康熙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会他算明白了,如果按照康熙和秦有福的办法,只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大清就能真正在中原站稳脚跟,不会有谁再说三道四的了。

“皇上的办法甚好,若是皇上当真娶了衍圣公之女为妃,则天下的读书人将无话可说。只要所有的人都认为三藩才是真正的汉奸,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则天下之百姓就无人支持,这样一来,即使不缴,三藩也撑不了几天。臣以为,如今之计需打通江北与长沙八旗的通道,不管是将他们接过江也好,还是补给他们也罢,三藩终是长不了的。”纳兰明珠将话题转到三藩的身上,他知道,三藩才是目前皇上的心头大患。

康熙点了点头,“适才秦有福与朕谈过三藩之事,他的意见与朕不谋而合。乃是将十万八旗撤出长沙,兵囤武汉,这样进可功,退可守,一旦三藩来势汹汹,则退过长江,将三藩让过江来,到时候联合岳乐将军一同剿之,只要切断长江三藩的补给,则三藩来多少消灭多少。若是三藩并不过江,只是想与本朝划江而治,则于武汉之地不断增派兵马,徐徐图之,不断挤压三藩之生存空间,这样用不了多久,三藩必除。”康熙一高兴,将整个计划说了出来。

纳兰明珠知道在他没来之前秦有福跟皇上正说了写什么,本来还以为不过是报纸的事,没想到连如何平定三藩的事也谈到了,不由得有对秦有福有了新的认识。

秦有福离开皇宫的时候,原来那块进宫的腰牌又回来了,本来康熙还打算再给他定个品级的,可秦有福说什么都不要,再他看来,要哪个东西本来就是个多余的东西,与其扛个品衔在头上,还不如就这么白丁一个,反正只要有康熙撑着,没有人敢找他麻烦就对了。

第八十七章 大清报业-3

按照那个时代人们的理解,这报纸就是著书立传之类的意思,有谁不想名流千古的?况且明朝末年因为战乱科举考试的时间很不规律,大清入关以后也是好多年才将科举制度正常化起来,现在能站在朝堂上治国理政的这些文臣,哪一个不是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才才崭露头角、历经千辛万苦才登堂入室,站在了这大殿之内的?若论文臣,这些人当中随便找一个出来惹比秦有福强得太多太多了,大家一听说这办报纸的好事,顿时摩拳擦掌抢了起来。这也难怪,如果说什么地方状元最多,除了翰林院以外就是这大殿之上,剩下的就算不是状元,榜眼、探花,最差也是当年的一甲进士,若是说谁比谁强多少,恐怕还真没个说理的地方去。

众位大臣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当然得拿出点真本事来,这个说报纸该这么写,那个说报纸该那么办,反正乱成了一锅粥。康熙只是觉得秦有福这个办报纸控制舆论的办法挺好,可报纸到底是怎么样的谁也没见过,唯一一个见过报纸的目前还没有资格进到这金銮殿之内。看着办报纸的廷议就快变成角斗场和赛诗会了,康熙觉得这事还得把秦有福叫来,看看他对这办报纸的事是怎么考虑的,毕竟这个话题可是他先提出来的。

“宣、顾问秦有福进殿”当值太监站在大殿的门口拉长了腔调吆喝着。玉阶之下跟着往外传,不一会,站在各部最末尾位置上那个没穿官服的家伙就听见了。

以秦有福的品级,按说上早朝是跟他没有什么关系的。按照一般规矩,能在金銮殿内上朝的一般是王公贵戚和一二品的朝廷大员,正常情况下,三品以下有司职或有可能被提问或需要解释什么的官员按品级站在大殿外面规定的地方,四品及四品以下的原则上不是旬日只需坐班而无需早朝,当然了,如果他的长官认为有必要也必须来,免得皇上有什么事还得到处找人,其余在京官员除非特别通知,否则是不需要早朝的。毕竟官阶品级是呈阶梯状的,一品二品的大员和皇亲贵戚不多,金銮殿就能站得下了。可到了三品和副三品这一级就多了,足足有上百人,再往下就更不得了,如果各个都得上早朝,恐怕光排队站位置就得搞半天。像秦有福这样连品级都没有的,当然是不用上朝的。不过毕竟办报纸的事是他提出来的,而且今天要廷议,自然要通知他上朝了。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秦有福穿着一身的长衫,戴着顶瓜皮小帽,从文武百官站列的最末端赶紧往金銮殿方向跑,毕竟让皇上等着可是“不礼貌”的。

“臣秦有福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依足了规矩,秦有福进到金銮殿以后抢上两步,跪下磕头。

“你先起来吧。”若是一般的低级官员,康熙也就让他跪着说话了,可是秦有福不一样,一来康熙知道这家伙根本就跪不了一会,再说这还得他说事呢,于是让他起来回话。

“谢皇上。”秦有福叩了一个头站了起来。

“刚才众位大臣都认为掌握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都在商量着这个报纸该怎么办,这事是你先提出来的,想来你心里早就盘算过该怎么个搞法,不如现在给大家说说,看看你的办法行不行。”康熙招呼着。

“是。”秦有福一边答应着,一边从袖笼里拿出了他昨晚上临时赶出来的一张报纸格式的样板来,“这是臣昨晚赶出来的一份报纸的样板,虽然没有内容,主要就是个格式,但是臣以为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办报的。”秦有福将他用半张白纸画出来的报纸格式样板交给了喜公公。

康熙拿在手里随便翻看了一下,觉得还不错,于是招呼秦有福:“你到前面来,将这个报纸该如何办法给众位大臣们解释一下。”

秦有福硬着头皮走到了宝座前的玉阶下站定,接过喜公公递过来的报纸高高的举了起来正打算用手指点着,哪知道这不过的一张白纸,哪里是单手举得了的,这边手一松,马上就耷拉了下来。

“这”秦有福为难了,扭过头去想让康熙安排一个人帮举着白纸。

康熙也想看看秦有福是怎么安排的这报纸的版面的,正走下宝座想到下面来看一看秦有福的解释,一看到白纸举不起来,不用秦有福说,便吩咐着当值的一个小太监:“去,帮秦有福举着。”说完,康熙顺着台阶走了下来。

怎么说秦有福还是看过报纸的,当然知道一般的排版规矩,整张白纸上,他已经用笔画出了板块,虽然不专业,但是忽悠清朝的这些人肯定是够了,当时指点着解释了起来。

“咱们这张报纸是一份综合性的东西,它应该涵盖大清公文、每日新闻、时事评论、军事专栏、读者来信和社会新闻等等。”秦有福当然没敢说电视预告和天气预报。

“这部分是报头,也就是咱们这个报纸的名字,臣建议用大清日报或大清晨报之类的名字。这当然得恳请皇上的御笔了。毕竟是大清的官方报刊,只有皇帝亲笔题写报头才显得正式和权威。”这个当然是必须的,其实不用秦有福说,只要这报纸版起来,估计也没有人敢题写这报头的。

“报头下面的这个位置是刊号和日期,也就是给每天的报纸编上号,到时候好查也好记。在边上这里可以划出一小片位置,用来做标题新闻,也就是说大家只要看了这个标题就基本上知道这份报纸主要有些什么新闻或政府公文了。”在大臣们的议论声中,秦有福款款而谈。

“这里是头版头条,也是就这份报纸我们把它对折起来,这样就有了四个版面,题写报头的就叫头版,头版头条是刊登最重要新闻的地方,比方说皇上有什么圣谕了,或者是我军又打了什么胜仗了,要么就是六部新出台了什么政策啦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关乎大清未来发展方略的,是轰动性或指导性的东西。在这边上的这个地方。”秦有福用手指点着划出来的一个方块,“这里是刊登编者按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时事评论,也就是由报纸的编撰者解读新闻或头条的意思,分析这些新闻后面的背景或者是影响之类的”秦有福一路解释着,直说得是口干舌燥的。

“第四版是娱乐新闻或生活趣事什么的,只要是给读者逗逗乐,让大家不至于看得太乏味,这里面还可以穿插一些广告,比方说我家的秦府超市可以花钱买下报纸的这一小块或整版,专门刊登我家超市有些什么新鲜的打折商品等等,我们搞这份报纸一开始可能需要朝廷补贴,因为认识字的人不多,可能不一定会很好卖,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刊登广告的方式对报纸进行一定的补贴,也算是一种商业行为。”秦有福得意洋洋的解释道,他心里还在想,估计这朝廷中的王公大臣们恐怕还没有听说过广告这个词吧。

“荒谬这报纸乃是刊登圣上圣谕和我大清国策的地方,岂能容你刊登什么广告,如此一来这满是铜臭的报纸还能用来刊登皇上的圣谕么?”礼部尚书米思涵首先发难,在他看来,这张报纸上若是刊登了皇上的圣谕,那就几乎等同于圣旨了。这样的报纸上,若是再刊登广告,岂不是有损皇家的威望?

“这怎么能这么说呢?再说了,这广告什么的又不能刊登在头版,就好比一本书中写了皇上的圣言,难道这本书里就不能写其它的东西了么?这根本就是两码事”秦有福一听米思涵这是要上纲上线,赶忙发话辩解道。

米思涵冷冷一笑:“是啊,今天这广告登在第四版,明天若是有人许以重利,难道你就不敢登在第三版?再说了,这办报纸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了导向民众,引导舆论,你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报纸岂不是成了牟利的手段了么?倘若像你这般办报,我朝官员人等每天岂不是天天看报纸上的什么娱乐新闻、生活趣事,那还会有人专心公务?”米思涵可是吏部尚书,最是讲究的,他本来就看不起秦有福,认为跟这么个满身铜臭的家伙同朝为臣已经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了,现在一看他又想拿大清的报纸来做牟利工具,当然忍不住出言相讽。

“米大人,这不过是一份报纸而已,我们办这个的目的的确是为了舆论的需要,自然是要有规矩的,您想想,若是这报纸卖得贵了,老百姓能买得起么?这就注定着报纸只能卖得很便宜,甚至是亏本出售,,一天两天可以,经年累月下来,费用可就不是个小数了,适当的想点办法补贴也是正常的,再说了,读者给我们写信写稿件我们就不用给他们些许润笔么?这也是一笔费用,总不能又是国库里填补吧?所以报纸总得想办法能养活自己才行”秦有福当堂开始与众位大臣争辩了起来。

康熙是早就想好了改如何利用这份报纸来给三藩抹黑的,当然是赞同秦有福的观点的。于是一场廷议下来,原本打算交给吏部的文言文报纸交给了礼部,由米思涵负责编审,秦有福负责白话文的报纸的编撰。这本就是商量好了的,康熙也打算看一看,秦有福到底有什么本事,这个报纸的威力是不是真的有他说得那么大。

几天以后,大清报第一期出版。头版的内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秦有福用上了标点符号给编者按进行了断句,他当然不敢随便帮皇上的圣谕和六部公文断句,但是编者按该如何断句是他的问题,虽说不少王公大臣说他搞的这个白话文的东西狗屁不通,标点符号更是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不少人发现秦有福的这份报纸可比米思涵的好看得多,有了标点符号的断句读起来也省力了许多。特别是在第二版上的刊登的戏说吴三桂一文,秦有福拿出了说书的水平,将吴三桂、李自成、嘉庆与陈圆圆的关系胡乱扯了一通,总之是将吴三桂说成了一个头顶绿得发亮的家伙,更不要说他先抗清,后降清,然后又反清的这断故事,秦有福充分发挥了断章取义的最高水平,到处引经据典,直把吴三桂说得直追秦侩。结果不出一天的时间,这篇戏说吴三桂的文章便街知巷闻,成了最受欢迎的话题,就连康熙看了都乐不可支。老百姓才不管你什么戏说不戏说的呢,反正报纸上都登出来了,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大家都当成了真事在传。秦有福这边又开始泡制读者来信,继续深挖内幕,一时间大清报白话文版变得洛阳纸贵,不少销售报纸的商贩见有利可图,纷纷提价销售,没几天功夫,大清报白话文版的发行量猛增,大江南北开始广为流传了起来。

吴三桂大概是江南地区最早看到报纸的人之一,据探子回报,大清报发行的第三天下午,吴三桂看过第一期的大清报之后当场吐血,差一点就要了他的老命,三藩围攻长沙也变得松散起来,十余万八旗兵趁势开北门离开了长沙,直往武汉而去。三藩因吴三桂病重一时间群龙无首,不敢对撤出长沙的八旗兵穷追猛打,战况瞬时逆转。

这下,大清报变得金贵了起来,康熙皇上下令,每日大清报于京城开印的同时发往各州府,由各州府负责用活字拍板开印,收报次日必须将大清报印发下去,保证各县百姓均能购买到最新的大清报。

秦有福又一次成为了京城的焦点人物,当然了,他的秦府超市也更有名了。

仿佛是为了恶心秦有福似地,康熙皇帝下旨恩赏秦有福之子秦凯旋云骑尉,小家伙还牙牙学语,便已经成了五品大员,可怜秦有福同志除了一个大清皇家顾问的职务以外,连不入流都算不上,好在秦有福并不介意这个。

第八十八章 舆论的威力

米思涵那个郁闷啊,大清报文言文的版本是由礼部负责编撰的,头版的内容跟秦有福搞的那个大清报白话文版的差不多,毕竟各种公文和皇上的圣谕什么的是不能随便篡改的。秦有福敢乱编吴三桂的花边新闻,却也没有胆子随便更改各部的公文和皇上的圣谕,那样风险太大。在米思涵看来,秦有福搞的那个白话文版的报纸根本就不是个东西,语言粗俗不堪,用词没有文采,甚至没有基本的文法,更不要说秦有福发明的那些标点符号了,但凡是读过书的人,还用得着用那些小标点来断句么?若是非要断句免得混淆了意思,空上一个格也就是了。可就是这么个乱七八糟的东西,居然在市井之中获得了极大的欢迎,发行量不断提升,已经开始赢利了。倒是礼部搞的那个文言文版的报纸,虽然已经被各地州府衙门和官学订阅,但是发行量始终上不去,逼得米思涵不得不每个月申请拨款维持着。

米思涵非常仔细的研究过秦有福的那份报纸,始终看不出有些什么出众的地方,根本就是胡说八道,甚至连康王爷家风吹倒了大树压垮了院墙这样的事也成了新闻,还特意加了编者按,说是要警惕建筑质量问题,根本就不知所谓。

米思涵不服气归不服气,但是报纸的效果倒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秦有福那帮人搞的白话文版的大清报,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现在秦有福他们搞的那份大清报特别受前线官兵的欢迎,别看那些当兵的大字不识,但是自从出了大清报白话文版以后,那些前线的将领就开展组织读报给当兵的听,据说对鼓舞士气的效果非常明显,已经有不少前线的将领上折子要求多送些报纸去。不过这跟米思涵可没什么事,别人根本不想看他搞的那个文言文版的报纸。

“秦有福,你先看看这些折子。”康熙把秦有福叫到了御书房,随手丢给了他几分折子。

要说起来,秦有福这段时间的干劲非常大。毕竟他原来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现在居然有机会领袖文坛,成为了大清报的主编,能不兴奋么?这要不是回到了清朝,哪有机会显露一下他的文采?这段时间来,秦有福几乎成了说书先生,一天到晚编排着吴三桂和耿精忠、尚可喜他们的坏话,反正说说又不用纳税,他才不管是小道消息还是秘闻野史呢,这家伙也学聪明了,实在觉得不靠谱的东西就来个“据有关专家分析”,要么就是就“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之类的东西,发展不可能有人去查证。说起来,当主编可是秦有福回清朝以来干得最起劲的活了。

秦有福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康熙为什么让自己看折子。不过看康熙那个怪样子,秦有福说不好到底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了。

折子拿到手里头以后,秦有福才发现问题大了。几乎所有的折子都是弹劾他的,有的说他妄议皇室,有的说他非议大臣,还有的说他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总之没有什么好听的。

“皇上,这都哪跟哪啊?臣什么时候颠倒黑白了?又什么时候妄议皇室了?更不要说非议大臣了。我吃多撑着了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不是?您可千万别听他们的,要真按他们说的,臣的这个脑袋怕就保不住了。”秦有福看出来,康熙好像并不生气,再说了,要是康熙想找自己的麻烦,也用不着特意把自己叫到御书房来了。

“你敢说你没有?朕遍查典籍,甚至专门找了几个前明的老太监问过了,崇祯根本跟陈圆圆一点关系都没有,更不要说偷偷的出宫约会吴三桂了,若是她真想约会吴三桂也得约得着。吴三桂远在三海关,陈圆圆在北京,怎么约会?你这不是颠倒黑白么?”康熙硬是抻着才没有笑出来,不过当时看到报纸的时候,康熙可是笑得气都差一点没喘过来,这秦有福也太敢编了。

秦有福一听是这个事,挠了挠脑袋傻笑了起来:“嘿、嘿,皇上,您就没留意,我在报纸上不也说了么,那是戏说,也就是编故事,就像别人写封神演义似地,只不过是说故事,当不得真,再说了,这不都是为了降低吴三桂的影响力么?”

康熙实在忍不住了,也笑了起来,一边道:“行,朕就不追究你编排吴三桂的事,朕问你,你凭什么说康亲王的宅子有建筑隐患?你知不知道,你这随口一说,搞得康亲王恨不得要找上你家去揍你若是这都不算是妄议皇室,你是不是觉得该说朕点什么才算是妄议皇室?”

一听康熙这么说,秦有福还真有点怕了,毕竟这可是封建社会,给秦有福一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康熙什么东西,这要是坐实了,罪名可就大了。

“皇上,您可别吓我,我怎么敢随便说皇上的事?再说了,每一期大清报的稿件可都是给您御览以后才发印的,再说了,康亲王不至于那么小气吧?前几天我还跟他老人家打过招呼来着。”

“那是康亲王不跟你一般见识”看着秦有福嬉皮笑脸的样子,康熙也实在气不起来了,其实他也就是一说,别人自己家的事还能不知道?康亲王才不至于因为秦有福乱写了点东西就大动干戈的。只是以前从来都没有人敢这么光明正大的议论过康亲王,让他老人家感觉到有些不适应罢了。

“其实臣也以为康亲王不至于那么小家子气。”秦有福偷偷看了看康熙,发现康熙并没有不高兴的样子,于是壮着胆子提出:“皇上,臣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既然妄议皇室的事都给秦有福对付过去了,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追究的的了,现在看到秦有福有点顺杆爬的味道,康熙的好奇心被提了起来,他想看一看秦有福到底想干点什么。

“你说,说得好了朕有赏,说得不好了就别怪朕不客气。”康熙是知道秦有福,这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主,,当初秋操的时候他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提出让自己给他报销那几头猪的钱,谁知道这会他会提出点什么来。

一听康熙这话,秦有福也有点扛不住了,看来要是自己的这话说不到康熙的心里去,说不好自己的屁股就得倒霉了,不过看看现在康熙的架势,估计不能为了这点小事就打自己。

秦有福咬了咬牙,提出了自己一直惦记着的事:“皇上,臣想写一篇报道,就是追踪一下皇上一天的生活,让老百姓知道皇上每天是怎么为了国家、为了老百姓操劳的。标题臣都想好了,就叫皇帝的一天。不知道皇上是否同意?”

“写朕的一天?”康熙愣住了,他每天的生活是有记录的,但是那是起居郎的活,而且这个记录主要是为将来写历史用的,现在秦有福的意思是记录下来自己一天的生活给老百姓看,且不说这样合不合规矩,好像这也是没有的事吧?

“臣是这么考虑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皇上高高在上,对于百姓来说是很神秘的,时下正值多事之秋,三藩作乱。若是让天下的百姓知道皇上胜券在握,每天有条不紊,相信对稳定民心很有好处。臣打算将皇上的一天跟前线的将士的英勇事迹放在同一期的报纸上,相互映衬,表现出在皇上的领导下我军必胜的信心来。”其实秦有福原来是考虑写一写皇家的生活能刺激一下发行量的,毕竟这个年月还没有谁写过当朝皇帝的事,可是看到康熙的那个样子,他哪敢说出这些话来,当然是怎么好听怎么说了。

“这个么?”康熙犹豫了,秦有福的这个想法不是不好,至少能提升前线将士的士气,但是还没听说什么时候有记录皇上事情的说法。

“记录朕的事迟一点再说,倒是可以多写一些前线将士的事,这个你可以与兵部联系一下,好好写写。”康熙想了好一会,还是觉得不能写自己,起码不能现在写,倒是前线的将士是有必要写一写的。

“臣明白了。”秦有福只能老老实实的答应着。他已经打算好了,搞一帮战地记者出来,专门记录前线作战勇敢的英雄,怎么也得树立几个榜样出来,也算为自己拉点人缘。

吴三桂现在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原来以为只要牢牢的困住长沙城的十几万八旗兵,一切的事情就好办了,毕竟再占下了长沙,整个江南就已经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康熙居然有那么大的魄力,居然会毅然放弃了长沙,让长沙城里的十几万八旗兵退往武汉,这一招一下打在了吴三桂的软肋上。若是继续追击,别人无非是退过长江,与岳乐的大军遥相呼应,打过江去根本就是笑话,若是不追,那么那十几万大军就地据守,成了一根钉子,早晚得找自己的麻烦。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八旗兵先逼过江去再说。

如果说只是这点麻烦也还罢了,康熙玩了一个花活,他知道尚可喜不愿意打仗,耿精忠本就是三藩之中实力最弱的一个,于是这边拖住了自己,那边纠集起了大队人马猛打耿精忠,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耿精忠已经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孙儿,你说爷爷该怎么办?若是再这样下去,只要耿精忠完了,康熙就能腾出手来专门对付我们了。”吴三桂跟吴应熊的儿子吴斯番道“孙儿以为,目前的情况的确岌岌可危,如今之计,唯有将康熙那十万八旗兵先逼过长江,而后我军凭借长江天险与康熙划江而治,为了让天下汉人同仇敌忾,孙儿以为爷爷该尽快称帝,这样一来,爷爷就是汉人的正统,全天下的汉人都会起来拥护爷爷,满清鞑子则变得举步维艰,只要能守住长江一两年,江南之地则可稳定下来,剩下的我们可以徐徐图之,鞑子总不是我们对手的。”吴斯番分析着吴三桂想了一会,觉得吴斯番说得有道理。这天底下汉人还是多数,前明已经完了,就剩下一个台湾的郑氏还算有点前明的味道,这个时候自己再抱着反清复明不放,反而落入了下层,摆明了就是胡弄人的,还不如直接说自己要当皇帝,怎么说自己还是汉人,比鞑子当皇帝要强一点。问题是那个大清报太可恨了,瞎编乱造不说,还把自己说得那么不堪,若是再让他这么说下去,还不知道会把自己给说成什么了。

“你说得有道理,传令下去,大军徐徐推进,将清狗逼过江去爷爷要在长沙登基另外安排人去一趟北京,想办法把那个秦有福给处理了,那个人太讨厌,根本就是个无赖,本王要杀一儆百”吴三桂恶狠狠的说道。

吴三桂实在是受不了一天到晚给秦有福在报纸上攻击了。如果说确有其事也都还认了,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瞒得住人的,可是秦有福一天到晚搞些什么戏说不戏说的,编得有眉有眼的,还时不时来上两句什么专家分析什么的。什么叫专家?能猜能想就是专家?还是能把故事编圆了就叫专家?要是这样的就叫专家,天底下就没有不叫专家的了。自己不过让厨子去买了两斤羊肉,秦有福手底下的专家居然就能推理出来自己肾亏,还把陈圆圆给扯了进去,愣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肾亏,陈圆圆就不会跟了李自成。天底下谁不知道陈圆圆是给李自成抢走的?那些个专家也太缺德了,居然拿自己子嗣少来说事,考证的一大堆以后居然分析出吴应熊很可能是自己老婆红杏出墙的结果,龌龊的人不是没有见过,可龌龊到秦有福和他手底下那帮专家这个程度的实在罕见。吴三桂甚至都替康熙脸红,就秦有福这样的一个小人,居然就成了皇家顾问了,说起来都丢脸“孙儿已经给北京那边去了信了,秦有福蹦跶不了几天的”吴斯番早就发现这个大清报的威力了,现在爷爷已经让大清报给说得一钱不值,成了笑柄,若再这么下去,早晚得出问题。铲除秦有福势在必行。

第八十九章刺杀-1

第八十九章 刺杀-1

“这都是垃圾,名气再大又怎么样?你去试一试把这篇文章读给门房听,看看他听不听得懂?我跟你们说,咱们这份报纸就不是给上面大人物看的,他们想看让他们看米老头的文言文版区,那个写得好,名家大家一抓一把,随便拿一片文章出来都是传世之作,谁懂欣赏谁欣赏去,反正我是欣赏不来,我再告诉你们一次,咱们的这个白话文版的报纸不是用来当范文,也不是让别人学习写作的,怎么着不是什么圣人文章,得焚香沐浴以后才能阅读,这玩意就是让人在茶余饭后或者上厕所蹲坑的时候看的,你们搞些这么文绉绉的东西来干嘛?是那些贩夫走卒能看懂还是那些刀尖上舔血的大兵哥能看懂?你们给我记住了,就算是有什么名家大家投过来的稿件,要么是白话文的,要么他就得同意我们把它给改成白话文,否则一概不用,我才不管它是谁写的呢”秦有福拍着桌上的稿件,训斥着手底下的几个编辑道,好容易手底下有几个可以管的人了,而且最差的都是进士出身,秦有福当然得拿出点官老爷的威风来。

陈克是康熙三年的一甲进士,当事就入了翰林的,别看还不到三十岁,可是应经是正五品的衔了,在大清报白话文编辑中算是职位比较高的,这份稿件就是他拿来的。

“秦顾问,此稿乃是穆亲王所投,这”陈克不再说什么了。当了那么多年官,陈克已经明白什么话该说到什么程度了。

“穆亲王写的又怎么了?老”秦有福都快给气糊涂了,差一点就说出些不合适的东西来,好在这些年来也已经习惯了,说话的时候时刻警惕着,总算在关键的时候停了下来:“穆亲王的文采当然是好的,只是他的这篇文章跟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有点冲突,我估计十有八九是穆亲王府的下人送稿件的时候送错了地方,这样的文章该送到米大人他们那边的。你们想想,我们一直是以白话文为主的,现如今头版上又没有位置了,剩下的版面若是登一份这个样的东西,好像显得有些突兀了点。这篇稿子既然是陈大人接的,还是有劳陈大人跑一趟,将稿子给米大人他们送过去,告诉他们是穆亲王府将稿件送错了地方了。”秦有福一边说一遍将稿件塞到陈克的手上,一边交代着。

这样的事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有了大清报以后,自觉得文采还行的谁不写上两笔?那么多的文章,别说是四版了,就是八版米思涵他们也登不完,于是有的人就将稿件投到了秦有福他们这边。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分量够的,而且头版上有位置,秦有福自然会尽量安排,可是头版上没有位置就没有办法了。好歹这份大清报白话文版是秦有福的心血,他可不想让它变成四不像。别看秦有福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总还是希望历史上能记上一笔,说他秦有福乃是开白话文写作之鼻祖。其实为了这个,秦有福都不知道多少次做梦的时候笑醒了,他倒想看看,再这么过个十几二十年的,还有人敢说他没文化么?恐怕当大学教授都够格了。

李克哭笑不得的拿着穆亲王的文稿出了文学馆,心里嘀咕着这倒霉的事这么又轮到自己干了?也难怪李克不舒服,别人怎么说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跟秦有福那个同进士根本就是两回事,再说了,别人原来可是在翰林院上班的,翰林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圣地为皇上的经筵日讲的侍读学士基本上都是翰林院出来的,看看朝堂上站着的文臣,少有不是翰林院出来的人。更不要说什么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了,这习惯上就是有翰林官干的事,别看这会级别不高,可是随便放一个出去,地方上的官员谁不得小心点?别人再不济也是见过皇上的,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旧同僚什么的,若真的得罪了,谁也不好受。

不过这事也得看跟谁,就比方说这次办大清报的事,翰林院一家伙抽调出来了六七个翰林来,可见皇上对这份大清报的重视。当然了,有能力有本事都希望到米大人的文言文版编辑部那边,毕竟米大人可是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礼部尚书,可秦有福呢?除了一个巴图鲁的称号以外也就挂了个不清不楚的皇家顾问,连他儿子的品衔都比他高,若是见官行礼,就连那些不入流的八品、九品也都有个品衔吧?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陈克也想往高处走,可是没办法,放出来这么多翰林里面,他的资历最低,又没有什么靠山,结果跟两个五十多岁,已经没有什么能力的老翰林被发配到了秦有福的手下,算是成了大清报白话文版的主编人员。

初来的时候,陈克还打算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让那个挂着同进士的总编见识一下自己的水平的,可是没想到,连写了几篇稿子都没有被选上,头两期的报纸根本就是秦有福口述,他们几个人记录下来的。想起当时的情形,陈克到现在都忍不住想笑,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要知道,在陈克他们看来,秦有福口授的那个东西在出口他们看来根本就文理不通,若是平常讲话还行,那样的东西怎么能付诸笔墨呢?再说了,那个戏说吴三桂,干本就是瞎编乱造,想起来了就瞎说一气,连时间什么的都对不上号,可就是这样的东西,秦有福居然敢拿去给皇上御览,居然还就通过了。陈克想不明白了,他也是给康熙上过课的,当然知道康熙的水平,别看康熙年纪不大,但是对经史子集的理解绝对不会弱于一般的读书人,照理来说,康熙该是看不上秦有福这些离经叛道的东西才是,可是偏偏还就同意了。每每想到这里,陈克就不由得摇了摇头。

可是事实证明,别看秦有福的报纸乱七八糟不成个样子,偏还就他这份报纸真的就办成了现在大清报白话文版甚至用不着再补贴什么钱,连带着这些办报纸的每旬都能拿到一笔“奖金”,算起来不俸禄都不少。这还没算上白白送给九城兵马司和御林军的报纸,要是把那些都算成钱,这办报纸都能办发财了再看看当初争着抢着要到米大人那边的几个翰林,现在都不知道多后悔,为了能调过来,甚至都闹到皇上那里去了,还好秦大人这边扛得住,反正除了皇上以外,他用不着卖谁的面子,只是跟皇上说了一句再见手底下的这些人都用惯了,皇上居然一声不吭就回了那几个想调换过来的翰林。每每想到这里,陈克就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亏得自己当初根基不够,否则现在求爷爷告奶奶的就是自己了。虽说皇上从来都没说过两份大清报孰强孰弱,毕竟这个白话文的东西不是很能让人接受,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皇上是很看好秦有福编撰的这个大清报的。用秦有福的话说,他们几个翰林再在京城呆上一两年,估计就能外放出去到别的地方办报了。按照秦有福的意思,以后对地方政务和官员的监督会有两条线,一条是现在的考绩制度,另一个就是舆论监督,也就是他们这些办报的来监督,若是真有了这个权利,那还不见官大三极?反正陈克的心情挺好,对自己的前途也非常有信心,他觉得自己算是跟对领导了。

文学馆位于礼部和翰林院之间,平时是翰林们用来读书学习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小型图书馆的味道,环境很优雅,也很安静,平时不太有人来。到是个很合适办报的地方。不过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安保工作不是太好做。

毕竟这里属于皇家园林的范畴之内,平时有御林军负责外围保卫工作的,除非是皇上来了,平时谁也不愿意进到院子里面陪着那些老学究,,再说了,也没有有这个必要。

陈克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拿着文稿往礼部报馆的方向走。办报不比平时上班,毕竟长时间案头工作,穿着官服很不舒服,再说秦有福没有品衔,属于没有办法穿官服,这些当下属的要是连这点眼力劲都没有就该去上吊了。于是秦有福这边的人一般到了办公室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换衣服,平时都穿便服上班,现在陈克也一样,穿着一身的便装正往礼部报馆走。

“是他么?”假山旁,一名手持弓箭的劲装大汉挟持着一个御林军的小校问道。

秦有福也算是名人了,更何况跟纳兰性德的关系非常好,御林军的小校怎么会不认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说不是,等一会秦顾问出来的时候就得送命。看看现在正走在路上的这个年轻人,小校眼睛一闭,咬着牙答应道:“是他,就是秦有福。”但凡有机会,这个小校也不会指认秦有福的,现在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弓箭手的功夫他是见识过了,别人根本就不用出手,保准一脚一个跟头,还是连叫都叫不出来的那种。其实小校也知道,自己这次算是倒霉了,只希望能留下一条命,想来看在自己是红带子的份上,只要死的人不是关系很大,自己一个还能活命的。

这几天一直病着,实在没精力写东西,写得少了,大家见谅。

第九十章 刺杀—2

身穿劲装的弓箭手显然武功不凡,得到小校的确认以后二话不说,手中的箭矢灵巧的转动了一圈,持弓的手臂微微用力在小校的脖子上一嘞,持箭的手往回一送,直入小校的胸腔,整只箭差一点就叫小校捅了个对穿,小校连挣扎都来不及,整个人就软了下去。

看着由远而近的陈克,劲装大汉从箭壶里又抽出了一只箭来,搭在弦上,只等着陈克走近一些的时候好出手。

陈克哪里知道自己正一步步的踏进鬼门关口,他还在算计着眼看就要发上旬的奖金了,自己不知道该得多少钱。陈克可比不了那些豪门大户出来的翰林们(否则当初也不会被踢到秦有福的白话文版这边了),别人不光家里有钱,而且有路子有关系,下面孝敬的自然是不少的,可是陈克却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子弟,当初读书还是靠典当祖辈上留下的田产才撑过来的,好容易考上了进士,家里的条件是好的多了,可是由于没有什么关系,认识的人也不多,基本上的用度还是靠拿的那点俸禄。其实若是没有别的什么开销,那些俸禄也足够陈克开销的,或许是中国人根子里对田地的眷恋,陈克当了官以后想尽了千方百计要将原来典当出去的天地买回来。几年时间下来,他不但将原来典当出去的家里的祖业都给收了回来,还在老家置了一大片的良田,成了当地有名的大户。这两年时间,陈克又动起了在京城置产的念头,毕竟也是五品的朝廷官员了,总是住在翰林院的官宅里也不是个事情,再说置产以后就可以将家里的夫人和孩子接来,这样外放的时候也就方便一点了。按照一般的规矩,家眷在京的官员外放会简单一些,手续不需要那么复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别看陈克的品级在京城里算不得什么,可若是外放了,那就是掌管一府一道的大员了,家眷自然是要留京的。

陈克算计过了,若是这几个月秦大人发放的奖金再多些,那么他就可以在京城买上一个还算可以的小院子了,到时候先把夫人和孩子接到京里再说,将来若是有机会外放,那么过两年换一套宅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实在不行就跟着秦顾问好好干,按照目前的情况看,皇上还是很看好这份秦大人办的白话文版大清报的,只要这份报纸不被撤了,这帮帮办的编制怎么也应该跟文言文版那边的差不多。陈克排了一下,秦顾问自然是不用说了,不过就凭他跟礼部尚书米大人干的是一样的活,再怎么算也得算个二品了。两边的主编一排队,礼部那边正负三品各一个,正四品的两个,负四品的三个,要是对等起来,凭自己在这边编辑部的位置,怎么也得给个四品衔了。就算自己的资历不够,太年轻了些,给个负四品总得给吧?若真是这样,自己也就用不着惦记什么外放的事了。上了四品的台架,只要别犯什么错,剩下的不过是熬资历的问题,反正自己还年轻,就算再熬二十年也不过五十多岁,相信到了那个时候,混个二品应该没有问题了。想到这些,陈克觉得自己这次被排挤到白话文版这边也算得上是歪打正着了,否则这样的机会哪里轮得到自己?

这个秦顾问还真不简单,别看人家什么品衔都没有,可家里却有两份五品的诰命了,还大把大把的挣银子,真惹急了他,来个二品一品的都不承让的,再说了,就他的身份,除了皇上,哪个部门都管不了他,有什么事那就是直达天听,这满朝文武,有谁有他的能耐?如果能跟秦大人拉好关系,自己今后的日子就好过了。陈克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走近了劲装弓箭手的攻击范围。

只听得“嗡”的一声,弓弦响处,一支利箭直奔陈克的胸口而去,还没等陈克反应过来,那只箭就已经射穿了他的胸膛。陈克先是怔怔的站在那里,向是在考虑自己胸前为什么会出现一支箭羽一般,低着头盯着胸前的箭羽看了好一会,满满的,整个人开始缓缓的往后倒,连一声都没有叫出来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劲装大汉对自己射箭的水平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按照主子的规矩,他还是得确认一下“秦有福”是不是真的死了。

四处观察了一番以后,劲装大汉从假山后面跳了出来,飞快的跑到了“秦有福”身边。陈克这会已经彻底断绝了气息,那支箭直接射断了他的肋骨,刺进了心脏。

劲装大汉很满意自己的手段,确然“秦有福”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以后,随手将一张白绫丢到了“秦有福”的脸上,接着变直奔小树林的方向而去,在那边,他早就已经确认了一条安全通道,可以很方便的撤离。

秦有福算了算时间,差不多该到了给康熙送报样的时候了。其实这个事是可以安排别人干的,不过秦有福不傻。没事干到皇宫里去跟康熙聊聊天多好,说不定还能混点什么赏赐。秦有福最近发现了一条发财的捷径,太皇太后孝庄那里不但好东西特别多,而且还愿意赏人,的那个然了,老太太活了那么多年了,肚子里的故事也多,没事干过去听一听,再编故事的时候题材就多了,关键还没有人敢说什么,这可是绝对的权威。就在前一段,孝庄让秦有福把秦凯旋给带到了宫里,看着小家伙挺喜欢,秦有福还趁机讹了老太太一只金饭碗。其实也不是秦有福缺那两个钱,他总不能把那个金饭碗给溶了当钱用。老太太给的金饭碗意义不一样,秦有福知道孝庄为什么愿意见自己,不过是觉得自己有用罢了,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还不表示一点决心,恐怕就离掉脑袋的时候不远了,不过秦有福有不愿意高喊什么忠君报国的口号,再说喊那些个东西太假,恐怕老太太都懒得听,还不如问老太太要个金饭碗,一来表示自己虽然爱钱,但是确抱的是皇家的饭碗,二来也算是跟老太太要来一个保证,省得康熙动不动就想卸磨杀驴,当然了,这里头还有表示自己比较睿智的意思。这样多酷,不过是要了一个金饭碗,含义多了去了,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秦有福本来就是个懒人,吹吹牛,侃侃大山的还行,要让他一天几千上万的写文章,打死他也写不出来,顶多是别人写好了看看热闹不热闹罢了。报纸已经办得时间不短了,到了这个时候,报社的这帮人已经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明确了每个人的岗位,多秦有福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当然了,方向上秦有福还是得把握的,毕竟你不能一天到晚编排吴三桂一个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讴歌英雄的方向和节奏还是得秦有福来控制的。所以看起来秦有福是总编,好像挺忙的,其实整个编辑部里面就数他最清闲,于是他干脆承包下了每天给康熙皇帝送清样的活,每到下午清样出来以后大家检查一遍,如果没有问题,那么秦有福就该出马进宫了。

“大家伙快点把手里头的活干完了,一会去财务那里领购物卷,我先给皇上送清样去了。”秦有福交代一声,戴上帽子就走了出去。发购物券也算是白话文编辑部的一大特点,这些其实是算在奖金里面的,不过秦有福做主吧一部分奖金给换成了秦府超市的购物券。反正怎么发奖金是秦有福的事,只要数目对了,谁管它是购物卷还是银子?秦府超市是京城最大的超市,买东西、特别是官宦人家买东西当然得到秦府超市。虽说用秦有福超市的购物卷购物能有9.5折的优惠,但是算起来秦有福还是挣钱的,甚至秦府钱庄也认这个购物券,虽说只是按九折回购,但是也影响很大,不少下面进京的官员已经开始跑到秦府超市买购物券送礼了,这玩意能当银子使,但是又跟银子不一样,即使出了问题,也只能说是不知道该给上官送些什么小礼物,干脆让上官自己倒秦府超市去挑。秦有福的这些套路康熙不是不知道,但是想一想问题不大,也就不管他了,偶尔就连康熙也能从兜里摸出两张购物券来,反正他逛秦府超市的时候就没使过银子。

“多谢顾问”正在桌边忙碌的活计们异口同声的道谢着。大家也知道秦有福这样等于变相克扣了大家的奖金,但是秦有福搞得很有技巧,购物券只占奖金的三分之一,而且买东西还有折扣,相当于大家多得了钱了。当然了,这指的是你家的生活用品都是秦府超市购买的情况下。问题是秦府超市已经成了潮流,如果你的东西不是秦府超市里买的,你都不好意思说。

不会挣钱的是蠢材,有钱不挣的是王八蛋,这是秦有福一贯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别看用购物券去秦府超市购物有折扣,但是秦有福老早就把这些折扣转嫁到商户头上去了,他才不当那个冤大头,拿自己的钱帮别人填窟窿。其实那些商家也没有意见,无非是薄利多销,蚊子再小它也是肉。

嘴里哼着谁也说不上是什么的小调,秦有福抓着报纸正打算去宫里。走出文学馆没多久,秦有福就看见前面路上躺着个人。

“嗯?”秦有福纳闷了,这怎么会躺着个人?走上两步,仔细一看,我的天,感情是个死家伙流落一地的血不说,身上可还插着一支箭呢“妈呀”秦有福掉头就往回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嚷嚷着:“快来人呐有刺客”

不能不说,人类的应激性非常强,当真受到刺激的时候,指不定有多大的潜力。就比方说秦有福吧,从文学馆到陈克遇刺的地方虽然只有百来米,但是当初修建的时候为了追求小资情调,特意将路修成了九曲十八弯的,不但建了回廊,还有石凳什么的,反正障碍物挺多,可是秦有福这一路跑回文学馆那是如履平地,笔直的就冲了回去,一路上碰上的石凳石桌什么,根本就是一跃而过,就算是刘翔来了也不敢说有这个水平。

御林军其实距离得并不远,毕竟是皇家园林,守卫工作做得还是比较细致的。可是等他们赶到文学馆的时候,秦有福早就躲进了屋里,连门都让他用条案给堵上了。

“秦大人?发生什么事了?刺客在哪里?”御林军在门外问道。别看秦有福算不得什么官,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跟皇上和各家的老大关系都不错,特别是他们御林军的副统领纳兰性德,跟秦有福更是关系密切。刚才大家都听出是秦有福在叫唤了,所以一来直接就问他。

秦有福躲在一张条案的后面,也不管门外到底是谁,反正没见到大部队的时候他是不会出来的,只是大声吆喝着:“在前面,我看见有个死人,身上还被射了一箭,你们赶快让御林军多来点人,仔细找找,别让刺客混进来了。”

御林军当值的知道秦有福不会在这个事情上瞎扯,当下也不多说,一边派人守住文学馆,一面吹响了牛角号。

牛角号是御林军发生军号,一路传递下去。很快,京城的御林军动了起来,除了派一队人马赶到文学馆以外,皇宫开始加强了戒备,各要害部门也增派了人手。谁敢肯定刺客用的不是调虎离山之计?万一一个不小心让刺客钻了空子,麻烦可就大了。

“这是我们大清报的编辑,翰林院五品侍讲陈克,刚才是我派他去给礼部那边送文件的。”秦有福辨认着廊下拜访着的陈克的尸体道。

“敢问秦大人,您每天都是这个时候去宫里么?”纳兰性德问道,这次不光是死了一个五品的翰林,还有一个小校受了重伤,危在旦夕。他当然得过来了。

“当然了,每天差不多这个时候我都得给皇上送报纸的小样起,这是规矩,没有皇上签署,这报纸是不能发的。”这条规矩还是秦有福定的,算是给自己买个保险吧,要不然报纸上的报道出了什么事,他秦有福可就倒霉了。

“哎”纳兰明珠叹了一口气,随手将手里的白绫交给秦有福:“秦大人,陈克是替你死的,你看看吧。”

“替我死的?”秦有福汗毛都快炸起来了,连忙接过纳兰性德递上的白绫看了一遍。白绫虽然已经被血水染红了,但是上面毛笔写下的字迹还是非常清楚的“无耻秦有福,不学无术,胆敢非议大周皇帝,诛杀此贼以为示警”

“我的妈呀,还真是来杀我的。不过他们怎么杀了陈克呢?”秦有福吓得浑身发冷,但是还是问出了疑惑。

“刺客并不认识秦大人,他抓了我们的一个小校帮他指认的,小校被逼无奈,只能随便指认了一个人。”纳兰明珠说出来内情,其实那个小校是他的朋友,也是个很有才华的,只可惜那一箭虽然没有当时要了他的命,可受了那么重的伤,估计也是难逃一死了。

秦有福愣了半天,突然爆发了起来:“他**的吴三桂这个老王八,老子不过是骂了他两句,这个老王八居然派人来杀我,真是他**的太不要脸了我这就进宫见皇上去”秦有福得赶快让康熙给他派报表,不然还真就危险了。另外就是他想在宫里躲一躲,谁知道那个杀手会不会在什么地方等着他。

“也好,我也正打算进宫,不如同行好了。”纳兰性德当然得进宫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太好了,咱们一起走。”秦有福正打算开口请纳兰性德派几个人保护他的,现在纳兰性德自己开口了,当然最好。

这一期的大清报修改了许多地方,陈克成了英雄,秦有福从分发挥YY的优势,将陈克的生平大写特写,当然还有那一名小校,他被描写成了宁死不屈,坚决与恐怖分子进行斗争的勇士。小校是满人,被追封了“忠勇巴图鲁”,陈克的夫人也接到朝廷的五品诰命,算是略有补偿。

另外秦有福还干了一件拍康熙马屁的事情,他出钱在文学馆的小山包上建了一座纪念碑,当然用的是康熙的名义,说是皇上为了表彰陈克和那名“忠勇巴图鲁”建的。结果效果出奇的好,纪念碑建成之日,小校的父亲,正红旗的游击将军和陈克的妻儿老小异常满意,足足在正南门外跪了一个多时辰,说是要叩谢皇恩。后来康熙破例接见了他们,好好的奖赏了一番。

趁这个机会,秦有福联络了兵部和其他的几个大臣共同上书,请求康熙同意在正南门外的附近建一座纪念碑,将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名字都给刻上去。为此康熙特意搞了一次廷议,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异常赞同这个办法,康熙顺势而为,当场表示待纪念碑建成之日,他将率领百官祭拜英灵。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九十一章刺杀-3

第九十一章 刺杀-3

如果说秦有福没有觉悟或者警惕性不高就错了,这天底下有没有不怕死的英雄秦有福不想知道,那跟他的距离太远,也太不现实。反正秦有福怕死,虽然不敢确定如果他死了以后老天爷会不会再安排他穿越一次时空,但是想想现在的妻子和孩子,再想想现在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秦有福觉得自己最好还是不要冒险的好,安全第一才是上策,就算有机会真的要是再来一次,老天爷还不知道会把自己安排到什么时候去呢,万一给安排到了恐龙时代或者别的什么时候,自己恐怕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机会,也还是等自己老了以后再考虑吧。

这次针对秦有福的刺杀案虽然只是杀了一个陈克和一名御林军小校,但是这其中的内涵却足以引起康熙的重视。朝廷中那么多一品二品的大员,甚至还有自己这个皇帝都可以成为目标,可是吴三桂费了那么多的劲却安排人刺杀一个连品衔都没有大清报白话文总编,他为什么不杀米思涵?按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杀米思涵跟杀秦有福的困难程度差不多,又或者刺杀兵部尚书?可是偏偏吴三桂选择了对秦有福动手。也就是说,在吴三桂的眼睛里,秦有福的价值要比这些六部尚书或者其它什么人有价值得多。当然,康熙相信,如果有可能,吴三桂更愿意刺杀自己,只是他没有那样的机会。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至少可以是盟友,这话还是那一年秋操的时候秦有福随口说出来的,康熙现在的理解就是,吴三桂是自己的敌人,秦有福是吴三桂的敌人,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朋友。在众多敌对的人当中吴三桂选择了刺杀秦有福,正是因为秦有福对他威胁更大。

这一回,大清报两个版本的比较已经被最公平的裁判给选择了出来。非常明显,秦有福的白话文版大清报的影响力和对三藩的威胁更大,所以他被选择成为了目标。

康熙一声令下,秦府的保卫工作被再一次加强,原来只是安排了几个御林军监视秦府的动作,不让秦有福离开京城,先如今人手增加了一倍有余,工作重点从监视监督转变成了保卫。

吴应熊大概是最倒霉的,很明显,吴三桂知道再想让他回来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将目光转向了吴应熊的儿子吴斯番,彻底放弃了吴应熊。吴应熊自然知道自己父亲的意思,好在他还有一个额驸的身份,想想着小心一点,只要老老实实的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吴三桂居然派出了刺客进京来刺杀秦有福。这下,吴应熊的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谁还管他跟吴三桂有没有联系?康熙一声令下,整个额驸府除了建宁公主以外,剩下的被杀了个鸡犬不留,原来帮吴应熊说过好话或者跟吴应熊关系比较密切的朝廷官员都受到了审查,当然,这不包括秦有福。

刺客没有落网,秦有福当然小心,不用吩咐,秦有福便躲在家里不肯出门了。好在除了大清报以外,他并不需要负责什么具体事务,再说康熙也觉得秦有福是该躲一多,便许了他在家里办公。

类似劲装大汉这样的刺客们就是死士,在他们看来,完成任务才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命倒也无所谓。本来干完活了以后刺客已经第一时间离开了京城,可是没过多久便传出了消息,他杀错人了。根本没有犹豫,劲装大汉又一次返回了京城,这一次,他将目光放在了秦府上。

秦有福不用上朝的事情刺客是知道的,现在秦有福又躲在家里不出来,想要刺杀他实在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京城不比其他的地方,出了一点问题以后,所有的地方都盘查得非常仔细,略微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很可能就会落入法网。劲装大汉在京城虽然有掩护的身份,但是却经不起推敲,只要仔细的查,用不了多久就会露出马脚。这就逼得他不得不马上行动,尽快干掉秦有福。

祥福点心铺是京城有名的点心铺,以前一直以生产高档、特色点心为主,供应各大门户和一些高级场所,几代人发展下来,光是这些客户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胃口了。祥福的东家有心将自己的点心打入低消费市场,但是又怕会影响了原来的名气,一直犹豫不决。这样是正常的,毕竟祥福原来一直是以高端产品为主,供应上流社会的。就比方说一些高档名牌,它宁愿以销定产,也不会生产一些低端产品。就好像有人告诉你他买了一个100块钱的LV的皮包,那么不用说,这个包一定是假的。祥福的点心也是一样,它的市场定位就是上层社会,想要打入贫民市场非常困难。不过秦府超市的出现给了它一个契机。

超市的出现是一个新鲜事物,当初秦有福请祥福点心铺加入秦府超市的时候,祥福点心铺的东家还很是犹豫,生怕降低了自己点心铺的平拍价值,后来秦有福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祥福点心铺在自己店铺里贩卖的点心还是走原来的路线,但是在秦府超市这边的点心却降低包装成本,在点心上启用新的印鉴以示区别,这就相当于后世另外使用一种商标的办法。祥福点心铺通过超市专卖的这个手段进入了主流市场,成为了贫民化的产品。

毕竟有品牌效应,祥福点心进入秦府超市以后,销售额和利润都大幅上扬,着实挣了不少的钱。为了供应超市的需求,祥福点心不得不另外在京郊寻找了一处新的加工点,专门加工超市特工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