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5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7 章

不过他略想了一下,还是说道:“李师兄,我用自己的砚台已经用惯了,这块砚台你还是拿回去吧,本来我们也没有比赛到最后。”

李耕读却坚持说道:“不行,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这块砚台就是该给你。”

赵九福自然不会收,但李耕读却直接把砚台放到了他桌上,怎么都不乐意拿回去,见他执意如此,赵九福犹豫了一下只得各退一步:“这样吧,我用上几日,再把砚台还给你。”

李耕读还要再说什么,赵九福就说了:“若是这样都不愿意的话,李师兄莫不是要让我担一个爱财的恶名,我可不是那种喜欢夺人心头之爱的人。”

李耕读一听这话,也只得答应下来,心中却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比这位小师弟确实是多有不如,至少他要是赢了的话,肯定是兴高采烈,恨不得让对方垂头丧气的。

赵九福说用几日,果然只用了三日就把砚台还了回去,说实在的,他是用不出这两个砚台的不同之处来,虽然这东西价格高了一些,但墨锭的好坏容易察觉,砚台的就仁者见仁了。

自此一事,赵九福跟李耕读的关系反倒是好了一些,偶尔见面还能点个头,李耕读遇到学业上的困难,居然还会向他请教,一时间倒是让人啧啧称奇。

其中最为不理解的是胡志勇,他一边是看李耕读不顺眼,谁让这家伙老是抬着下巴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

再来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一夜之间,李耕读跟赵九福也成了朋友,他一下子感觉地位不稳,以至于李耕读一过来跟赵九福说话,心里头便有些吃味,总想把他排挤开去。

赵九福对此一笑置之,在他看来,这都是小学生等级的你来我往,也许许多年后他们长大了回想起来,都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太过于幼稚。

如今他最放在心上的,还是自家那几块放了金坷垃的地,虽说辐射范围就有三亩地,但至少也得增加三分之一的收成,最多可是有三倍!

别以为三分之一很少,要知道古代农业的产出原本就不多,今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这要是再增加三分之一的话可就是大丰收了。

为此,赵九福忍不住时不时去地里头溜达一圈,但他两辈子都没种过地,压根不知道怎么看收成好不好,一直等到那些水稻终于都灌浆上了穗子,他才算是看出分别来。

赵家人都是勤快的人,对地里头照顾的十分仔细,别的不说,杂草一颗都看不到,时不时还会施肥放水,他们家壮劳力多,一点儿也不觉得费事儿。

他们家的稻子原本就长得好,而放了金坷垃的那三亩地更是不得了,赵九福看着那沉甸甸的稻穗,几乎都开始担心稻杆儿支撑不住给折断了。

当然,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金坷垃的作用不只是针对稻穗,他们家这三亩地的稻杆儿也十分健壮,站的稳稳当当,比隔壁地里头的都粗了一圈儿。

不说别人,老赵头种了一辈子的地,看到这三亩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地里头的收成好总归是好事儿,他这几日分外的高兴,往地里头看的次数都多了起来。

这一看又是一个多月,一直到青色的稻田变成了金灿灿的颜色,陈家村才彻底的沸腾起来,原本只是有人念叨老赵家今年的地种的好,现在大家伙儿都看见了好收成!

就那三亩地,老赵家的人全都挤了进去,不只是老赵头,就是赵老大赵老三都兴奋的很,一个个干起活儿来特别来劲儿。

原本是农忙季节,家家户户都应该忙的脚不沾地才是,但这一日偏偏有人时不时往他们地里头张望,等看着那三亩地全部割完了,有老人家忍不住直起身体,开口问道:“老赵头,这三亩地到底是产了多少粮食啊?”

老赵头哪里会说实话,只是喊道:“比其他地里头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嘞。”

说完这话,也不管其他人的打量,直接带着儿子媳妇开始收割其他的地,这一割就更加明显了,明明花的时间差不多,偏偏就是那三亩地收成特别好。

老赵家壮劳力多,等赵九福从学堂回来打算帮忙的时候,就瞧见家里头的稻子都割的差不多了,老赵家正把稻子往晒谷场搬在那边脱粒呢。

看见赵九福过来帮忙,老陈氏连忙喊道:“你回家看书去吧,这里不用你帮忙,这谷子吹到身上可刺着呢。”

赵九福看了一眼旁边的两个嫂子,甚至他的侄子侄女都在那边忙活呢,哪能真的回去,撩起袖子就开始忙活起来:“娘,我就跟阿德阿义几个一起帮忙。”

老陈氏还想要再劝,但不知道想到什么撇了撇嘴,开口说道:“行吧,但你别往前面来,阿德阿义,带你们小叔去地里头拾麦穗,今年咱家的稻子好,可别落到地里头浪费了。”

赵九福一听就知道他娘找最轻省的活儿给他干,但没等他开口,赵顺德赵顺义两小子欢呼一声,撒丫子就带着一群弟弟妹妹朝地里头去了。

老陈氏见他不动,还催促道:“快去吧,去的晚了待会儿稻子让别人家拾走了。”

赵九福只得跟着一块儿去了,等到了地里头,他才知道他娘的话也不是虚话,今年赵家收成好,尤其是那三亩地的稻穗沉甸甸的,在收割的时候难免有掉落下来的。

他们家几个孩子撒丫子在地里头一边跑一边找,一小会儿竟然就找到了好大一摞,都是饱满的好稻子,看的隔壁同样在捡稻穗的孩子都眼红了。

忙忙碌碌了一整天,一直到夜幕降临,赵家人才算是紧赶慢赶的把稻子差不多脱粒了,不过这样子的稻子还不能直接放进粮仓,家里头用油布蒙了起来,就等晒干之后再搬回家,这一晚赵老三自告奋勇的守在晒谷场这边,免得有人小偷小摸。

虽说累了一整天,但赵家人却都喜气洋洋的,等回到家中,赵老大家才八岁的赵菊花已经把饭菜都做好了,她的手艺一般,但做的饭菜都实诚,这是老陈氏出门之前交代好的。

一家人闷不吭声的吃了饭,填饱了肚子这才敞出一口气,老赵头抽了一口烟,笑着说道:“今年可算是能过一个好年。”

赵老大也跟着说道:“可不是吗,爹,那三亩地的收成能有其他地的一倍了吧,哎,都是一样收拾的,怎么不都收成好呢?”

老赵头笑了一下,也说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但他好歹是经过事的人,笑着说道:“有那三亩地还不够吗,做人啊不能太贪心,这是老天爷在照应咱家呢。”

老陈氏原本拿出鞋底在纳,听见这话连忙说了一句:“我看啊,还是我家阿福有福气,老天爷也在照应他,不然往年怎么没有这事儿,今年阿福一去读书就有了呢?”

这话一说,在里头洗完的邓氏立刻对大嫂露出一个不以为然的表情,还偷偷说话:“咱娘这心真是偏的没边了,平日里小叔可从来没照顾过地里头的事情。”

小陈氏向来跟婆婆一条心,对这个爱来事儿的妯娌不太亲近,听见这话就说了:“但往年确实是没这事儿,成了,你收拾完赶紧去老三送点吃的,可别饿着他。”

邓氏哼哼唧唧了一会儿,见没人搭理她也没办法,别看她儿子也生了,但在家里头是真没地位,上头有跟婆婆亲的大嫂,当家的又是个愚孝的,每次都把她的话当放屁。

偏偏老赵头也这么觉得,想了一下还说道:“确实是,可见老天爷也觉得咱们阿福是个读书的料,这一年读书下来,不提别的,本钱都回来了,还赚到不少呢。”

这说的还是赵九福上次拿到的见面礼,弄得赵九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虽说金坷垃确实是他偷偷撒下去的,但老天爷照应是不存在的,要照应也是坑爹系统照应。

第16章 说好的洗经伐髓呢

地里头迎来一年的大丰收的不只是老赵家,这一年的大周朝也算是风调雨顺,只要是肯下力气的,地里头的收成都还算不错,至少不用挨饿了。

等稻子总算是晒干收进谷仓里头时,早晚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了,连带着赵九福都觉得晨起变得困难起来,不过他毕竟不是真小孩,倒不会因此起不了床。

这一日,赵九福醒过来之后忍不住赖在被窝里头,尤其是感受到外头冰冷的空气时,更是恨不得从系统买一个空调出来,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罢了,不说那昂贵的价格,光是没有通电这一点就是巨大的拦路虎。

他一边感叹一边惋惜,要说上辈子有什么好,那肯定是日常生活的方便了。

躺着躺着,他倒是想到自己系统里头那些白玉童了,算起来他已经差不多两三个月没喝过了,现在应该差不多该满了才是。

想到这里,赵九福也睡不着了,往系统里头一看,果然,他天天喝的白玉童照旧只有四滴灵泉,但一直放着没动的却已经快满了。

赵九福一下子激动起来,他可是记得这东西也有一定的洗经伐髓作用,每天四滴没有效果,现在他一块儿灌下去三瓶总得有点效果吧!

这么想着,赵九福一个翻身蹦跶起来,拿过三瓶白玉童直接干了。

那白玉童每一个也就是巴掌大小,里头装着的水加起来最多也就是一海碗,赵九福咕咚咕咚喝完了,只觉得灵泉几乎噎到了嗓子眼。

这一喝完他倒是开始后悔,要是这东西真的有洗经伐髓的作用的话,他待会儿不会满身出黑汗,出黑泥,拉臭屎吧,真要是这样的话可不得被人发现?

赵九福忍不住开始懊悔,早知道有这个效果的话,他怎么也得找个安全的地方才是,最好还是水潭旁边方便洗澡的,哎,都是系统太坑,以至于他都不那么谨慎了。

结果他窝在被窝里头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所谓的黑汗黑泥臭屎,连想要尿尿的冲动都没有,一直等到外头的老陈氏都等不及来喊人了,赵九福才不得不爬起来。

大约是喝了太多的水,以至于吃早饭的时候他一口粥都喝不下,好不容易糊弄过亲娘走出门,不得不感叹一句系统坑爹,什么洗经伐髓养生效果,这压根就是矿泉水吧!

赵九福觉得自己大约又是被系统忽悠了,怪不得这东西一抽奖就能抽到四个,八成是太坑了卖不出去,以至于不得不清仓大甩卖了吧!

他也是太傻,被骗了那么多次还没看清系统的本质,居然对所谓的洗经伐髓报以希望,太傻,太天真,简直不忍直视。

走在乡间小道上的赵九福连背影都带着几分沧桑和凄凉,等他走进学堂就把自己的情绪都收了起来,好歹这灵泉的味道还是不错的,他来读书可是付了钱的,可不能浪费了家人的银子和满怀的期待希望。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心理作用,赵九福只觉得这一天的自己精神特别好,读书的时候更是通透的很,就连一直处于瓶颈无法提升的书法,这一日都突破了。

胡秀才看着他面前的字帖,忍不住拂过自己的胡须,严肃的脸上都露出一丝笑意:“不错不错,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这手好字已经可以拿得出手了。”

赵九福看着自己写出来的字,也微微有些吃惊,大约是现代人思维和写字习惯的缘故,赵九福的字一直算不得太好,只能用工工整整中规中矩来形容。

但是现在,他勤奋练了快一年的成果忽然就出来了,落笔下来的字虽然还少几分风骨,手臂的力气也有几分不足,却已经超过了学堂里头大部分人。

难道这个灵泉没有洗经伐髓的效果,却能提升他的学习能力?

赵九福这么猜测着,觉得真要是的话也不错,毕竟这个世界也不能修仙,他要灵泉洗经伐髓有什么用,还不如脑子灵光点好读书呢!

这么想着,赵九福心理倒是平衡起来,想着抓住这灵光一闪的机会好好练字,难得舍得将价格不菲的纸张拿出来练习。

一直到放学时分,那种灵光的感觉还是没消失,赵九福心中忍不住有些激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那感觉就跟打了兴奋剂似的,心中的高兴怎么都藏不住。

原本得走半个时辰的路程,赵九福一会儿就跑完了,他哪敢就这么回家啊,索性转身跑进了山上,越跑越是激动,恨不得在山顶好好喊出声。

一直到夜幕降临,赵九福才猛地回过神来,他抚着自己的额头喘着气没好气的问道:“万亨,你给我出来,这到底怎么回事儿!你这是灵泉还是兴奋剂呢!”

消失了一天的系统这才出现,声音平静无波的说道:“系统也没想到阿福会一块儿喝完三瓶白玉童,白玉童确实是有养生效果,也有一定洗经伐髓的作用,但效果微乎其微,但对于当前世界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赵九福这次不听他的忽悠了,直截了当的问道:“那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我喝了一整天都这么兴奋,刚才还跟神经病似的在山上乱跑,还差点乱喊。”

万亨这次倒是没有避而不谈,回答道:“阿福积累的白玉童还起不到初级洗经伐髓效果,但阿福一下子喝下了三瓶,身体还未习惯,某种程度上短时间提升了你身体的素质。”

这答案赵九福勉勉强强算是接受了,但还是问道:“三瓶白玉童还不够洗经伐髓,那到底有多少才够?”

万亨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大约是阿福家里头大水缸那么多吧。”

“呵呵。”赵九福忍不住喷他一脸,他们家那大水缸光挑水都得好几趟,足足够家里头洗衣做饭洗菜用上三俩天,这么多水别说喝下去了,就是跳进去泡着都嫌多。

万亨还在旁边劝道:“阿福别灰心丧气,虽然白玉童的洗经伐髓效果一般,但只要坚持不懈的抽奖,总有一天你可以得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那还真是谢谢你了!”赵九福是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话,眼看着天色都晚了,赵九福连忙收拾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服,这才快步往家里头走。

要说这白玉童没效果吧,估计还是有的,至少他跑了这么久腰不酸腿不疼脚上都没起泡,但这效果实在是让人无语,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赵九福回到家中,果然看见老陈氏和老赵头担心的脸,老赵头甚至已经准备好出门去找人了,看见他回来才松了口气:“阿福,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赵九福连忙解释道:“今天看书入了神,这就把时间给忘了,爹娘,让你们担心了。”

老陈氏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说道:“你没事就好,不过看书归看书,也不能连吃饭回家也给忘了呀,你那些同窗也真是了,就没有一个人来提醒你。”

赵九福在心底向背了黑锅的同窗说了声抱歉,口中说道:“他们叫我了,我就看得太入神了,说再看一会儿就走,结果就把时间给忘了。”

老陈氏还要再说,老赵头倒是在旁边说道:“行啦,孩子用功是好事儿,估计阿福也饿了,咱们快开饭吧,阿福,以后可得记得时间,你大哥大嫂三哥三嫂还在等你们呢。”

赵九福又说道:“大哥大嫂,三哥三嫂,让你们也担心了。”

赵老大向来疼这个弟弟跟疼儿子似的,就笑着说道:“没事儿,就一会儿功夫,即使爹娘担心你,刚才差点以为你出事了。”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倒是晚上老陈氏忍不住对当家的说道:“你刚才看见阿福那双鞋没有,一脚的泥,也不知道哪儿踩来的。”

老赵头洗脚的动作微微一顿,但还是说道:“咱家孩儿自己知道,阿福那么乖,难得有一次出去耍耍也没事儿,不然读书就得读傻喽。”

老陈氏向来也觉得自家儿子听话乖巧,再也没有比他更好的孩儿了,听见这话就说道:“也是,罢了,他不乐意说就不说,总归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他们俩夫妻却不知道,隔壁的赵九福这会儿也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灵泉的效果按理来说是过去了,但他的脑子还是十分清醒,这就跟喝多了咖啡似的。

赵九福怕自己睡得太晚以至于第二天起不来,索性闭着眼睛开始数羊,但这一数差点没数到一万,最后只得闭目养神,弄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这一晚睡得太晚,但第二天一早起来,赵九福还是觉得自己精神充足,对着洗脸水盆看了看,也没发现有没有黑眼圈,但至少老陈氏也没说他脸色不好。

一直到这一天的课结束了,赵九福才终于确定了灵泉的效果,虽然喝多了跟喝了许多咖啡似的,但是身体确实得到了改善,并不会跟咖啡似的劲头过了精神萎靡。

第17章 教书太难

大约是上辈子过得太艰难,以至于赵九福养成了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爱惜的性格,不管是现在用的笔墨纸砚,还是其他东西都是如此,这是因为上辈子所有的东西,都不容易得到的缘故,即使这辈子他成了家里头最受宠的那一个,这个习惯也没有改过来。

就是因为这样,虽然系统十分坑爹,出产的东西好看不好用,赵九福还是竭尽所能的利用起来。就像是白玉童,好歹还有一个养生的效果吧,虽说洗经伐髓是不用想了,但养生效果肯定还是有的吧,至少喝了这么大半年,赵九福自己觉得身体好了一些。

未免出现磕了药的效果,赵九福也不敢大口大口喝灵泉了,每天还是照旧只服用四滴灵泉,其余的就积攒起来,偶尔往家里头的水缸里头放一回。

效果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但大约是心理作用,他总觉得爹娘的身体也好了一些,以前老是腰酸背痛的,如今哀叹的时候也少了许多。

赵九福关注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再盯着看,实在是效果微乎其微,他总不可能啥事儿不干光盯着白玉童的效果的。

比起这个来,多积攒一些积分才是正事儿,别的不说,要是能有一千积分的话,他好歹能攒到一个金元宝不是?

可惜除了日常生存积分之外,每天赵九福也就只能从胡秀才那边拿到五个积分,之前胡秀才会友的好事儿再也没有发生过。

看着一日日上涨的积分,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虽然还没正经的从系统买到过东西,但别的不提,至少不用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得担心自己的生存积分了不是。

不过抱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心态,赵九福每天还是要刷遍家里头的三个积分才停止,弄得老赵头和老陈氏私底下嘀咕,自家孩子就是喜欢读书,这不是,上了学之后劲头就更足了。

腊月二十这日,陈家村这边下了一场好大的雪,一夜起来,村里头的屋子,道路,甚至远处的山峰都变成了白色,整一个成了白雪世界。

赵九福已经不用去学堂了,毕竟先生也得过年,靠近年关的时候他们是有一个月的假期的,就是用来走亲戚的。

不过即使如此,在家的时候赵九福也没忘了念书,他不但自己念,还把在家的几个侄子都抓过来一起念,除了年关时候因为酒楼更忙,不得不留在城里头继续当学徒的赵顺德,其余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没逃过。

老陈氏生的不少,下一代的孩子就更多,赵老大家现在就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除了还在城里头的赵顺德之外,只有比赵九福还要小两岁,今年说话都还不利索的赵顺荣逃过一劫。赵老二一家都在城里头且不说,赵老三这边赵顺昌没逃开,就连六岁的赵桂花也得去。

除了赵九福之外,这些还都是真小孩啊,虽然都知道读书好,但哪一个都待不住,在屋子里头念了几句新鲜劲头过去了,就忍不住想要跑出去玩儿。

赵九福就说了:“之前不是你们说想要读书的吗,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因为想要出去玩就浪费了,玩什么时候不能玩,但读书的话,等我开始上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时间了。”

这么一说,年纪大一些的赵顺义倒是忍住了,他今年已经十岁知道一些好歹了,也知道若是能多认得几个字的话,将来出去找活儿也容易。

但才七岁的赵顺昌却嚷嚷道:“我还是不学了,看着那些字就头晕,小叔,我带桂花出去玩儿了,你就教二哥和二姐去吧。”

说完这话,赵顺昌拉着赵桂花就嗒嗒嗒的跑远了,赵九福只得把心思放到剩下的两个侄子侄女身上。赵顺义花了心思,好歹能记住一些,但赵菊花的心思却不在这里。

好容易熬了一会儿,赵菊花就说了:“小叔,我是女孩子学了字也没啥用,不如你就教二哥吧,我过去帮奶奶和娘干活儿,快过年了,家里头事情多,我也不能躲懒。”

于是就只留下赵九福和赵顺义两个大眼瞪小眼,赵九福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这位二侄子身上,但是从早到晚的,赵顺义能记住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字。

等几天下来,赵九福也不得不承认,这孩子估计是没啥读书的天分,能认得字将来谋一份工作就不错了,赵顺义估计也知道自己脑子不太灵光,连着几天都有些灰心丧气。

原本老赵头和老陈氏都看好自家小儿子教人读书呢,结果过了几天只剩下赵顺义一个人了,每天问他背了什么书还是磕磕碰碰的,一点儿也没有儿子那时候的灵光。

就是赵顺义的亲娘小陈氏,也忍不住私底下跟赵老大说道:“你看咱儿子背书的样子,哪有当初小叔那么厉害,哎,看来这读书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的。”

当初要不是已经送了大儿子去城里头,花了不少银子,小陈氏其实也动过送二儿子去读书的心思,现在看来得亏没花这个钱,不然也是打了水漂。

其实要说起来,赵顺义也不是真的那么差,就是普通孩子的记性和天分,最多只能说没啥天分,只是有一个赵九福珠玉在前,倒是显得他越发蠢笨起来,这孩子也是倒了血霉了。

相比起来,赵九福其实觉得三房那边的赵顺昌脑子更灵活一些,只是这孩子现在七岁了也没个定性,整天撒丫子出去乱玩,跑的都不见踪影,他想抓也抓不回来。

一开始他还出去找过几次,后头见他自己不上心,赵老三和邓氏也不当一回事儿,也就把这事儿放下了,专心每天就教赵顺义读书。

他却不知道,邓氏在屋子里头还抱怨过这事儿呢,抓着赵顺昌几个说道:“你们小叔也真是的,他自己才去学堂一年,能读出个什么来,也就是爹娘两个疼他才夸奖几句,他还当了真了,还说什么教你们,可别到时候教出来的都是错的,记住了反倒是让人笑话。”

邓氏自从连续生了两个女儿,自己觉得在赵家直不起腰杆子来,对于唯一的儿子赵顺昌分外的看重,心里头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就在儿子面前一番说道。

赵顺昌原本就玩心大,又听见他娘这么说,哪里还会真的用心读书,不是想办法溜出去玩耍,就是三心两意,没几天就把赵九福的耐心折腾光了。

相比起来,赵桂花倒是有心识得几个字,她年纪虽然小,却是比邓氏和赵顺昌知道一些好歹,只可惜邓氏重男轻女,老陈氏也差不多,对她并不十分看重。

赵顺昌想要拖着她一块儿出去玩,赵桂花也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只得委委屈屈的跟着出门了,心里头怨念的很。

这事儿赵九福不知道,但老陈氏却知道一二的,有一日又看见赵九福出门抓赵顺昌回来读书,就把人直接叫住了:“阿福啊,你想要教你那些侄子侄女读书是好事儿,但牛不吃草按着他的头也没用,阿义虽然笨了点,好歹还用心。”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他没听懂老陈氏话里头的意思,还说道:“就是想着教一个人也是教,多教几个人也是教,能识字总是好的。”

老陈氏却撇了撇嘴说道:“等阿昌长大了,知道好歹了,自己就会找到你,现在啊你整天抓他也没用,还不如多看着阿义一些,让他脑子快些开窍。”

赵九福原本也觉得烦了,听了这话自然不会坚持,索性回头去教赵顺义了。

赵顺义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但胜在一个踏实听话也用功,赵九福看了一段时间,觉得直接用胡秀才的教书办法估计不行,自己慢慢的琢磨出一套来。

这一套法子看似笨,却是针对赵顺义量身定制的,别的不提,至少十分适合他,对比之前的浑浑噩噩,赵顺义果然觉得清晰了一些。

虽说每日要记住的东西少了一些,但贵在一个实用,还能跟赵顺义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这么一来自然比死记硬背来得好,赵顺义又有了几分自信。

经过这事儿,赵九福也就把赵顺昌的事情忘在了脑后,倒是老陈氏私底下跟老赵头说道了几句:“当初就不该听老三的话,给他娶了邓氏回来,那三媳妇就一张脸能看,小肚鸡肠不说,目光也短浅的很,阿福多好的心思,在她眼里就跟要害了阿昌似的。”

老赵头都是比她看得开,说道:“这媳妇娶都娶回来了,这些年也没犯什么错,孩子都给老三生了三个了,还说这些做什么。”

老陈氏叹了口气,又说道:“我就会看不惯她那样儿,整天不想着点好的,光动歪心思了,得亏后头连生了两个女儿,这要是儿子的话肯定比现在还要折腾。你看着吧,现在是她自己拦着,以后有她后悔的时候,我就是怕她耽误了阿昌这孩子。”

“阿昌是她儿子,老三都不管,我们当爷爷奶奶的也少管,免得不讨好还沾了一身腥。”老赵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说了一句,“咱们俩啊,知道好好顾着阿福就行了,他们都成家立业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哪里还用咱们操心。”

第18章 意外之喜

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效果显然是不同的,赵九福每天除了自己读书之外,其他时间都花在了赵顺义身上,一开始赵顺义还磕磕碰碰不自信,慢慢的居然也开始走上正轨了。

这一日,赵九福照旧抽查了赵顺义的功课,比起前些日子来,赵顺义的功课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至少不会越背声音越小,先把自己的气势都弄丢了。

虽说赵顺义年纪比自家小叔还大了七岁,但他从小就是个温顺憨厚的性子,也愿意听赵九福的话,两人倒是也算相得益彰。

等他背的差不多了,赵九福也不吝啬自己的夸赞,笑着说道:“不错,阿义,你现在已经背的很好的,可见这些时日没少努力。”

作为家中二子,又是温吞吞的性格,赵顺义在赵老大家中也是不受重视的那一个,被夸赞更是难得的事情,这会儿被这么一夸,脸颊都变得红彤彤了。

赵九福却觉得这孩子其他都好,就是有些不自信,不然光是这个自制能力就能甩开其他孩子一条街,他想了想又说道:“前面这些你已经背下来了,笔顺也记住了,不如今天开始我教你写字吧。”

赵九福向来是个行动派,说了这事儿就找出一直毛笔来,那是他以前用的一直,笔头稍微有点秃,但并不影响写字,只是写出来会有些不好看而已。

赵顺义脸颊涨的更红了,支支吾吾的说道:“小叔,要不我还是先在地上写吧,不然浪费了纸张,这些纸张可不便宜。”

赵九福笑了笑,开口说道:“这个当然,一开始写字少有直接用纸张的,不过也不用在地上,你在这块板子上写,那是我以前启蒙的时候特意打的。”

那是赵九福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让老赵头磨出来的一块木板,只上了清漆,平滑并且耐耗,赵九福一直用了两三个月,等抽奖抽到了用不完的纸张才开始停用。

赵顺义一听也没有拒绝,一边死死的把赵九福说的话记住,一边笨手笨脚的开始写字。

赵九福有心调整他不太对的姿势,但他的个头太矮了,才将将到赵顺义的胸口处,想要握着他的手纠正是不可能了,只能垫着脚尖儿开口指导。

这么一连练了好几日,陆陆续续有人上门来求春联来了。

原本是没有人想到让赵九福写春联的,毕竟他去学堂才一年了,能顶什么事儿?只是赵家的春联却是赵九福亲手写的,乍一看居然还不错,至少齐齐整整跟街上卖的也差不离。

乡下人看不懂书法,只觉得看着齐整就是好的,再说春联去买的话至少也得十文钱一对,家里头贴上三对就是三十文,但是买红纸的话十文钱就有厚厚一叠了。

老陈氏对自家幺儿特别自信,早早的买了许多红纸回家裁好,就等着让赵九福去写。

赵九福倒是也不怯场,直接挥笔写下了几对春联,老陈氏一看,顿时笑着说道:“我家阿福就是能干,这得给家里头省了多少钱啊。”

说完就乐滋滋的带着两个媳妇孙女贴春联去了,这次一点儿也不小气,不但正房贴了,门口贴了,就连几个儿子媳妇的门口也贴了各一对。

贴了还不算,偶尔有人来串门,老陈氏还会不经意的说道:“瞧见没有,这是我家阿福写的,可见读书还是有用的,至少给家里头省了买春联的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