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40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42 章

赵九福眯了眯眼睛,先把这个人的名字记下了,暗道以后定要小心提防。

第125章 殿试

一般人都知道会试之后还得参加殿试,但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在殿试之前,会试之后还有一场复试,所谓的复试也是在宫中举行的,但这时候皇帝一般不会露面。

这场复试主要是以防万一,毕竟会试虽然严谨,但是谁知道会不会搀着沙子呢,再者若是有身体有疾或者心理素质实在是不过关的,也可能会被刷下去。

赵九福对于复试自然是毫无压力,考试之余他还有心情打量了一番宫廷。

前头就曾提过大周朝的皇帝是马背上出生,一开始那几年还颇有几分重武轻文的意思,这种粗犷的行事作风一直影响到后头几代皇帝,大周朝的宫廷看着也少了几分精致奢华。

考完复试从宫中离开的时候,赵九福就看见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等候在宫门口。

既然都是考中进士的人了,大部分人都是有马车接送的,但在一辆辆马车之中这一辆车也绝对是最突出显眼的,一下子与周边的马车区分开来。

后一刻,赵九福就看见白静轩施施然的朝着马车走去,两人的名次差距不大,离开宫门的先后差距也不多,这位白静轩十分坦然的越过了前头的九位考生。

踩着书童放下来的小板凳上了车,上车之后这位并不立刻离开,反倒是笑着探出头来问道:“赵举人,可要我送你一程?”

赵九福眉头微微一动,虽然这位白公子脸上带着笑意,但他可不觉得这话是善意,一来他方才的举动带着几分轻蔑,二来是赵举人这称呼实在是不合时宜。

虽说现在他们尚未正式成为进士,但谁都知道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赵九福眯了眯眼睛,他虽然不想树敌,但也不至于让人欺上门来:“多谢白举人的好意了,只是家中马车已经安排妥当,倒是要辜负白举人的一番好心。”

白静轩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白家在广西可以说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白静轩又是家里头的嫡出幼子,不只长得好人也机灵,从小到大自然过的是人人奉承的日子。

即使是进京之后,因为妻子的缘故他也从未碰过壁,此次白静轩只以为自己能够一举拿下头名,谁知道这会元的名头竟是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取走了。

若头名是大名鼎鼎的魏宏,白静轩恐怕还不会这般嫉妒和气愤,但偏偏头名是个小地方的家伙,这让心高气傲,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白静轩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这若是在广西的话,恐怕赵九福不出几日就要意外一场,只可惜现在是京城,在岳父的警告下他不得不收敛一些,这才不过是让人孤立赵九福罢了。

白静轩顿时冷笑一声,脸色有些阴沉的看着赵九福,口中冷冷说道:“看来赵举人是看不上我白家的马车了,既然如此就告辞了。”

赵九福觉得这位有些莫名奇妙,这样的性格未来在官场也不知道要怎么混,不过想想他的家世地位,又觉得有些情理之中。

不过白家的手再长,也是不可能从广西伸进京城的,至于白静轩的妻族陆家,赵九福更加不担心,身为吏部尚书,那位陆大人不可能为一个孙女婿专程来跟他过不去。

赵九福只是将自己对白静轩的警惕心提高了几分,暗道自己还未进入官场却惹到了一个小肚鸡肠的男人,实在也是一件倒霉的事情。

想到这里赵九福忍不住摸了摸脖子上的幸运符,这幸运符一如既往的安安静静,大约在它的作用效果之内,是不觉得这种事情算倒霉的。

倒是驾车的赵老四有些担心,低声问道:“阿福,方才那人是不是在找你麻烦。”

赵九福笑着安慰道:“无事,不过是不服气我得了会元而已。”

赵老四顿时气得骂道:“自己没本事就知道嫉妒别人,还进士老爷呢,这心胸气度连我们这些普通人都不如,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头去了。”

赵九福哈哈一笑,觉得自家四哥说的话十分动听。

回到家中,赵九福照旧开始锻炼身体,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锻炼完毕之后他喝的不是清茶,而是清水,这水正是从升级后的潭水中取出的。

不得不说升级后的潭水作用就是厉害,赵九福从小到大身体已经被原本的灵泉滋养的十分健康,但第一次一瓶子升级后潭水下肚,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赵九福身上都出了一层灰蒙蒙的东西,看着就像是许久没有洗澡才长出来的老泥。

当时赵九福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泉水喝得太多喝出毛病来了,等洗完澡仔细一看倒是安心了,这泉水洗经伐髓的作用更好,这会儿身体排除的杂质都是日积月累积攒在他身体之中的,排出杂质之后他只觉得更加神清气爽。

唯有一个不好就是,排出杂质之后他的皮肤变得越发的细腻,赵九福从小就饮用灵泉,他原本的皮肤就是极好的,再加上年纪还小,即使每天锻炼晒太阳,肤色也能用温润如白玉来形容,而现在更是连一丝一毫的杂质都看不到。

若是女子的话这会儿怕是欣喜若狂,但作为一个男人,赵九福自问不需要这种连瑕疵都消失的肤色,所以当下就把自己锻炼的时间增加了一倍,还专门挑日头好的时候做。

赵老四不知道他心里头的想法,还劝过几回:“阿福,殿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可别把自己晒黑了,到时候皇帝一眼都看不到你。”

赵九福哭笑不得,不过这灵泉潭水的效果立竿见影,他是不敢直接给家里人使用,于是还是按照之前的法子偷偷放进水缸里头,一稀释灵泉的效果就细微许多,赵老四这段日子只觉得自己容易出汗,一点没怀疑老泥为什么会变多这件事。

即使在赵九福的努力下,参加殿试这一日他的皮肤依旧白嫩无暇,虽说大周朝主要流行的审美不是面若好女,傅粉簪花,但不管谁来看,都会觉得这位新晋考生长得实在是好。

这一点连上了年纪的朱大学士也不能避免,一群考生陆陆续续的走进保和殿,朱大学士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赵九福,实在是这位的样貌太出挑了。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在黎明时分就得入宫,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之后才能开始颁发策题,朱大学士特意起了个早前来观察,这一看倒是对自己之前的决定有了几分信心,无他,他选中的会元赵九福坦然自若,看着可比实际年纪沉稳许多。

不得不说有时候长得好的人就是占便宜,若是赵九福形容猥琐,样貌丑陋,恐怕朱大学士这会儿就得后悔不跌,但见他长得风度翩翩,不看文章便有了几分满意。

赵九福自然不知道朱大学士的心思,实际上他们这群人只远远的看过一眼这位大学士,因为后头出了疫病的事情,朱大学士婉拒了所有人的拜访。

这会儿的赵九福正忙着审题,在看见试题的时候,赵九福心中就有些了然,看来皇帝对这一次的疫病十分不满,尤其是不满有些人传言此次疫病乃是天降横祸,只因为对他这位在位的皇帝有所不满,甚至一度还有人让他下罪己诏。

现在疫病虽然已经彻底解决,但皇帝的这口恶气显然还未消除,不然的话不会直接把此次疫病是否天谴来作为策论题目。

赵九福视力很好,很快就看到左右的考生额头都冒出了冷汗,显然为这个题目觉得头疼,想想也是,朝中既然有人提出天谴一说,这就代表皇帝对朝廷的控制力并不那么全面。

赵九福一边慢慢的磨墨,一边心中开始思考,当今天子是难得从太子变成皇帝的人,但是他在位其实还不到十年,也就是说当初他是快三十岁才登基为皇帝的。

一开始这位天子也并不是太子,他是先帝的十二子,出生的时候先帝都已经五十六了,一开始是被排除在帝位争夺战之外的,但是知道先帝实在是活得太久了呢。

先帝末年那些阴差阳错暂且不提,但赵九福却曾听老师顾行之提起过,当年的太子能够坐稳位置,与他后宫之中几位妃子的娘家不无关系。

但正是因为这个,皇帝登基之后备受牵制,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摆脱束缚,看现在朝堂的情况就知道他应该是成功了大半,还剩下的这些人迟早也会被收拾干净。

赵九福觉得这些人十分不明智,既然皇帝已经登基,还是一位年轻力壮,精明能干的皇帝,那你还在他眼皮子底下蹦跶那不是自己找死吧。

这一次不但拿出疫病一事,还牵扯到了皇帝几个兄弟的死说是天谴,这皇帝要是能咽下这口气才奇怪了,若是他肯定也是咽不下去的。

磨完墨之后,赵九福也想明白自己要如何下手了,直接痛骂天谴一说太过粗暴,他决定从疫病的来源,防治以及避免来说。

这一点对其他考生来说或许很难,毕竟这年头即使是大夫也不一定能说出疾病预防的一二三点来,但是赵九福不同,他可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拿定了主意之后赵九福下笔如有神,一时之间倒是忘了周围的人,全心全意开始写策论。

就在他全身心都投入到考试之中的时候,忽然保和殿变得更加安静了,唯有一个脚步声伴随着书生们写字的声音,踩着众人的心跳走了进来。

第126章 帝王家

古代人对于帝王的尊敬和畏惧是现代人永远无法对比的,那是君权皇权统治之下,千百年积攒下来威仪。除非是末代君王或者权倾朝野的权臣,否则其他人在面对皇帝的时候,心理上便有一个天然的尊敬在。

大周现在的皇帝显然不是末代皇帝,即使是朝中元老也不敢跟他直接发生冲突,所以在他踩着脚步一个个路过考生的时候,那些考生实在是很难忽略他的存在。

被匆匆略过的人还好一些,他们只要深深吸一口气就能勉强当做不在意,而被皇帝重点关注的那几人就惨了,有一个紧张的差点写错字。

皇帝却没有丝毫照顾这群考生的意思,该走走,该停停,停下来的时候还会低头去看考生的答卷,虽说没有当场点评,但也给足了心理压力。

此时皇帝看的就是白静轩的考卷,不得不说白静轩为人不成,心理素质倒是不错,至少表现的十分沉稳,在皇帝出现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一下。

能做到这一点跟他经常与位高权重的人接触是分不开的,白静轩只想要抓住这一次的好机会,若能趁着此次在皇帝面前大大露脸,一举将状元的名头夺走自然更好。

不得不说论揣摩皇帝的心思,大部分考生都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皇帝一路走过来看到的卷子,大部分都是直言疫病与天谴毫无关系。

白静轩也不例外,他的卷子上头不但大力谴责提出天谴之人,还对皇帝一番歌功颂德,乍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写的什么颂文,而不是策论。

皇帝在他身边停留了一会儿,并未露出丝毫不同的脸色,但跟随着皇帝的公公却知道这位的心情并未愉悦起来,至少这位考生的卷子怕不是那么讨好。

正如这位心腹太监揣测的,皇帝确实是心中不悦,白静轩文采出众,写的确实是十分不错,但一番歌功颂德太过了就像是阿谀奉承,再者,别以为他不知道那事儿那刘家老头子是掺和了一手的,哼,这姓白的倒是都喜欢两面三刀。

心中对白家的人不喜,但皇帝也知道白家的重要性,所以在白静轩身边停留的时间略久了一些,随后才走到其余人那边观察。

作为会试的头名,赵九福自然也会被照顾到,事实上在他中会元之后皇帝就把他摸了个底朝天,新亭府戴河镇人士,曾经还因为孝顺被他亲口称赞过,家世简单,履历清白,唯一与朝中的练习就是顾行之的弟子。

光是这些就足以让皇帝多注意这位年纪轻轻的会元郎,孝顺的人好啊,他最喜欢孝顺的孩子。再到今日一看,这赵九福确实是年轻,长相也俊秀的有些过分,难怪朱大学士也在他面前夸过几句,光看相貌跟那顾家三郎倒是一脉相承。

“咦?”皇帝原本只是随意一看,这一低头却惊讶起来,忍不住多看了一会儿,越看越觉得符合心意,若不是记得此时还在保和殿之中,他怕是要忍不住拍案叫好了。

原以为朱大学士不过是听了他的传话图吉利,没料到这会元倒是个有真材实料的,更难得的是他年纪轻轻涉猎颇广,更有一颗爱民如子的心。

皇帝心中看得欢喜,脸上不陆身体却诚实的多停留了一会儿。身后的心腹太监立刻就发现这其中的些许不同,对赵九福也多了一份关注。

殿试只持续一天,但考生们也不可能从黎明开始就考试,一直持续到夜幕时分才离开,这中间自然是需要休息和进餐的。

不过考生们不能离开保和殿,进餐也是宫人们送过来的清水和食物。

赵九福是闻到食物的香气才反应过来,他方才写的太过于专注以至于都忘了这里是殿试,这会儿水一喝,糕饼一吃,倒是发现已经饥肠辘辘了。

不得不说宫中御厨的手艺十分不错,即使是送给他们这些新科进士的食物也十分不错,虽说因为送来的路比较远已经有些发凉,但吃起来可口不说,吃完之后嘴巴里头也不会留下任何的味道,一看就知道是为了殿试特意准备的。

但就算是再好吃,赵九福也不敢吃多了,宫殿与外头不同,在宫里头要是人有三急的话十分麻烦,不说他们,就是长年累月在朝为官的大人们,每次上朝的时候为了避免麻烦,也是宁愿出门前少吃点少喝点的。

在他进宫之前,顾行之还因为这个特意教导过弟子,比如出门之前可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但尽量不要吃稀稠的东西,毕竟这东西吃了不饱腹,也容易让人想要如厕。

其实对比前朝,大周皇帝已经体谅和人性化许多,毕竟前朝殿试的时候读书人得不吃不喝不如厕一整日,若是有人做不到那就是不合格。

一直到日暮时分,考生们才开始交卷,他们交卷之后卷子会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等到次日才会有读卷官来轮流传阅。

短短的一日,赵九福离开宫廷的时候只觉得比会试九日加起来都累,走到外头只觉得手脚发软,这跟他一整天都几乎没站起身活动是有关系的。

这一次那白静轩都没工夫来找他麻烦,赵老四和青竹把人搀扶到了车上,有些担心的问道:“阿福,是不是累着了?”

赵九福摇了摇头,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好,这会儿更多的还是心累:“无事,我们先回去。”

“那你先靠着歇一会儿,很快就到家了。”赵老四又说了一句,心中想着可总算是考完了,等殿试结束自家弟弟就鲤鱼跃龙门,能够成为正正经经的官绅了。

至阅卷日,皇帝亲自挑选的八位读卷官已经每人坐在一个桌子上等候读卷,这些卷子会轮流到每一位读卷官的面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打上标记。

一般来说标记分成五种,"○"、"△"、"\"、"1"、"×",其中圆圈自然是最好的,读卷官看了心中觉得满意的,而大大的叉就表示不喜欢不中意。

这一次会试录取的考生只有98人,这般一来读卷官的压力也大大减轻,甚至有些考官看得仔细的,一份卷子还会多看几次以确保无误。

都是在朝为官的人,不说审美完全一致,但一篇文章文采如何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大部分意见也都统一,很少出现一个打了圈圈的卷子上,同时出现叉叉,反之亦然。

因为一日要看的卷子多,所以这时候书法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有时候甚至书法写得好比文章写得好更重要,毕竟乌七八糟的卷子别人看都不想看。

不过能到殿试这个阶段的考生,字一般而言都是不错的,不然会试也不能过。

赵九福的卷子就这样在八位考官之中传阅,第一个考官乍看他的书法觉得有些眼熟,仔细一看又觉得颇具风骨十分悦目,又一看内容言之有物,很快就画上了一个圈圈。

有了第一个圈圈之后,后头的考官第一印象就更好了,仔细看着内容也挑不出毛病来,看似新奇但讲的每一点似乎都对,第二位考官也利索的画了一个圈。

一直到轮到第七位考官的时候,他看着前头六个圈圈心中吃惊,再仔细一看文章就明白了,此次的读卷官都是皇帝亲自选的,看文章的眼光自然也有偏向性。

只是这考官却有自己的考虑,犹豫了一下还是停下了笔墨,开口说道:“这考生的卷子倒是让本官有些不知如何评定。”

前头那考官过去一看,顿时笑着说道:“张大人,这考生的字写得好,文章也不错,言之有物思路清晰,胜过许多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人了。”

发难的考官顿了一下,皱眉说道:“话不是这么说,这卷子看似言之有物,但上头所说之事谁也没有去做过,那又如何知道真假呢?”

“万一此人不过是天马行空胡言乱语,只是写的一副有条有理的样子,反倒是将我等不熟行医治病之事的人糊弄过去,岂不是我等的罪过了?”

“这?”别他这么一说,那考官显然也犹豫起来。

张大人心中一喜,笑着说道:“文章写的虽然好,但谁也不能说是真的,不如还是往后放一放,也好以防万一出了岔子。”

谁知道这个时候后头还未看卷子的读卷官也走了过来,凑过去看了一遍这张卷子,拍着手说道:“好好好,说得好,本官是不知道这里头是真是假,但看他言之凿凿的样子,不像是完全空谈。”

说完这话,那读卷官直接画了个圈上去,还笑着说道:“左右等他中了之后,陛下迟早会派人尝试这些法子,你们在这里瞎操心什么,难道其余人写的东西都是真的不成?”

策论策论,自然每个人都是写自己的想法,很多都是对于未来当官之后的设想,自然不可能都是真的,被他这么一刺,那张大人脸色难看,却说不出另外的不好来,只得也硬着头皮画了个圈圈,他心中有鬼,反倒是不敢理直气壮的画其他符号了。

第127章 状元之争

就是最后那读卷官横插一杠,最后进呈给皇帝的试卷之中,竟出现了画了两份八个圆圈的卷子,其中之一自然是赵九福,而另一个人竟然是白静轩。

不得不说白静轩为人一般,但才学确实是不错,这一次他虽然也在歌功颂德,但文章花团锦簇之后竟然也有几分条理,看完之后只觉得身心舒畅。

皇帝看着眼前的两份卷子,眼中的意味不明,他略过自己亲手选出来的那八位读卷官,若有所思的问道:“看来在众位爱卿看来,这次会试人才辈出,竟然有两位伯仲之间的状元之才,倒是让朕也颇为为难了。”

“还请陛下定夺。”作为常伴皇帝身边的人,几位读卷官一看皇帝的表情便知道他不满意了,心中也是叫苦不迭,暗暗想着卖吏部尚书和白家的人情是不是做错了。

皇帝再一次看完了两张卷子,却没有立刻下决定,反倒是笑着说道:“既然两位学子这般出色,朕光凭着自己的喜好定夺反倒是有失偏颇,不如让人传唤再做打算。”

这一日并不是发榜日,也不是传胪之日,考生们自然不会守在宫廷之外,所谓的传唤是需要太监直奔这两位考生的家中,传召他们立刻进宫的。

这一来一去就是差不多一个时辰,还是因为不管是赵九福还是白静轩,住的地方都算是官宅,距离宫门口都不算太远。

当然,对比起来赵九福自然远一些,来的动作也慢一些,他到的时候便看见白静轩已经等在那里,颇有几分意气风发的样子,看见他便冷哼道:“陛下传唤,怎么来得如此慢。”

赵九福并未在宫门口跟他起争执,事实上他能这么快过来已经不易,要知道他可是换了身衣服就赶紧出门,赵老四差点把马车赶出了汽车的速度来。

进宫之后白静轩就收敛了自己的姿态,比起赵九福这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来,他气度风华看着倒是更加出色,颇有几分贵族子弟才有的风度。

只是赵九福也不差,他身上是没有那种养尊处优的金尊玉贵,但却自有一番青竹坚韧不拔生机勃勃,却又虚怀若谷傲然挺立。

很快,两人就被带到了皇帝的面前,一番行礼之后,皇帝也不卖关子笑着说道:“诸位读卷官觉得你二人的文章不分伯仲,朕看着也都觉得喜欢,一时之间倒是无法定夺,你们来看看这状元的名头,谁来当更加合适?”

这话一出堂下二人都有些激动,尤其是白静轩面红耳赤,站在他身边的赵九福只觉得他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可见这位对于状元名头的看重!

很快,白静轩抢在赵九福之前开口朗声说道:“陛下,自古以来都是钦点状元,我等白身如何敢随意评断,再者,我等二人皆是当事人,哪里好自己做主。”

赵九福心知肚明这位白静轩恨不得扑上去抢走状元的名头,但此时他这般一说,倒是显得自己多么高风亮节似的。

赵九福也很快开口说道:“既然考一次不能抉择,那还劳请陛下再次出题。”

皇帝的眼神从两人身上扫过,不提考题的事情,反倒是笑着说道:“不说才华如何,白赵两位考生倒是玉树临风,若不是怕耽误了你们的才学,朕倒是想点一个探花了。”

这话听的白静轩有些紧张,虽然他也觉得自己容貌出色,但明明能拿到状元却只能带上探花可是有些憋屈了,这会儿他竟是已经将状元视作自己的囊中之物。

相比起来赵九福倒是觉得不无不可,毕竟在参加会试之前,他可没想过自己能够夺得第一,若是能继续得状元固然皆大欢喜,但若是探花也不差啊,这已经超额完成当初他的定下的目标了。当然,让他自己放弃退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年头可不讲究退让,若是在夺取功名的时候都步步退让,皇帝不但不会觉得你为人宽容大方,反倒是会觉得毫无锐气,将来在朝堂上也是个可欺之人。

皇帝一直观察着两人的反应,忽然皱眉有些苦恼的说道:“都说文无第一,朕倒是可以出题,只是怕到时候你们谁都心中不服。”

一时间白静轩未说话,倒是赵九福拱手说道:“殿试是陛下主考,无论结果如何,学生都只会感激不尽,如何还会心中不服。”

白静轩扫了一眼赵九福,心中暗道这马屁拍的太明显,还没有自己的一半功力,口中却也跟着说道:“学生也绝不会不服,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年太祖皇帝少在兵戎间,累着战功,以至得天下。若是陛下实难定夺,学生愿意效仿先遗之风。”

白静轩一直拱着手,所以并未看见在他陆续说出这段话的时候,坐在龙案之后的皇帝的眼神慢慢冷了下来,等到听完白静轩的话,皇帝手指慢慢敲打着桌面,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白静轩还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话,只是一直保持着那个姿势有些辛苦,一直到他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才忽然听见皇帝开口说道:“哦,你的意思是要与他比试武力?”

白静轩见皇帝接话,顿时松了口气继续说道:“然,当年太祖皇帝勇冠三军、万夫莫敌,斩杀无数人才还大周一个太平盛世,我等虽然考文状元,但也不能丢了武这一字。”

说完这话,白静轩抬头看向赵九福,朗声说道:“我与赵兄身形相当,比试一番倒是也合情合理,只是不知道赵兄是否能够应战。”

赵九福这一次更加觉得白静轩不适合在朝为官了,他不知道白家到底是有多么显赫,但是在皇帝面前这般言语,显然是有些不合适的。

赵九福并未直接应答,只是拱手说道:“还请陛下定夺。”

赵九福一说,白静轩就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了,他的脸色微微一变,也同样拱手行礼:“陛下,学生并未有不敬之意。”

皇帝的态度倒是十分缓和,甚至还带着几分笑意说道:“朕自然知道,年轻学子能有几分朝气也实属难得,既然如此,赵九福,你若是愿意的话便下场比试一番吧。”

“喏。”赵九福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的身体一直很好,虽说现在看起来瘦弱了一些,但因为有系统灵泉的滋润,光看力气可比做惯了农活的赵老大赵老四还要大。

到了这个份儿上他不可能拒绝,左右就是下场比试不伤人命,输了听皇帝的语气还能拿到探花,那又何必临战退缩呢。

“好,今日就让朕看一看这文状元的角力之争!”皇帝哈哈一笑,挥手让人准备。

所谓的角力其实就是现代的相扑,这在古代还算是盛行的一种比武方式,毕竟其他真刀真枪的容易伤人命,相对来说角力就安全许多。

很快赵九福就知道皇帝怕是有所打算,他们相扑的地方居然就是考试所用的保和殿,此时不但那几个读卷官在,一些原本该在办差的官员也陆陆续续出现了。

大殿之内已经被清理出来,中间用红绸临时围拢出一个战场,而赵九福和白静轩两人都换上了宫中准备的劲装!

若不是知道此次角力之战是白静轩先提出来的,赵九福只怕要以为皇帝早有准备,也是很久之后,赵九福才知道皇帝原本就十分喜欢角力,据说常常拉着文武百官一起愉快的玩耍,白静轩提出这事并非偶尔,而是带着几分心机想要投其所好。

正因为皇帝喜欢角力,所以宫中才会准备齐全,前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让两位考生站在了角力场上,为他们贡献一次文状元的角力之争。

赵九福并未参加过角力,但多少是知道一些规则的,在他入场之前又被嘱咐了一遍,抬头就看见了白静轩得意洋洋的脸色。

想来也是,白静轩既然提出以角力来争夺状元,那肯定是有几分把握,作为世家子弟说不定他自小习武,并不像是表面看着那么文弱。

正如赵九福猜测的,白静轩确实是专程学过角力,倒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之类的,而是知道皇帝喜欢,早早学了以备不时之需罢了。

换上劲装之后,两人显得越发的俊秀挺拔,尤其是赵九福,原本穿着长袍看似瘦削,甚至衣服都有些空荡荡的模样,这会儿衣裳一换才知道他腿长腰细,手臂上却是有几分肌肉的。

他越是出色,白静轩便越是嫉妒,在一声开始的声音下,白静轩如同一头蛮牛似的朝着他冲了过来,一副第一时间就要把他打趴下的架势。

赵九福却更有几分巧劲,他一个侧身多开白静轩的攻击,下一刻直接搂着他的腰用力一摔,竟是将白静轩整个人一个空中翻转,下一刻就狠狠的砸在了地上。

白静轩只是学过角力,论出色绝对不能,他一开始便小瞧了出生不好,个子看着又特别瘦弱的赵九福,谁知道一个照面就直接被人摔到了地上。

直接躺在地上的白静轩第一时间竟然连屈辱都没有感受到,而是有一种荒谬的感觉,那个瘦的跟竹竿儿似的,进京之后每天只躲在家中看书,连房门都不肯踏出一步的赵九福,难道不该是手无缚鸡之力,就跟那些走路快了就需要急喘气的书生一样吗?

在巨大的荒谬感过后,白静轩心中升起一股子恼怒,他怎么可能输给这样一个泥腿子出生的人,他涨红了脸爬了起来,怒吼道:“再来。”

赵九福心生警惕做好了准备,但是下一刻他却发现白静轩的力气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大,有可能是在升级后灵泉的再一次改造下,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悍,力气变得更加大。

当然,更有一个可能是白静轩原本就不算厉害,恐怕当初他学习的时候家中角力老师为了讨好,所以故意奉承了一二,而会跟白静轩比试的人,哪里会不让着他一些。

白静轩毕竟走的是科举一路,即使学了角力也不可能天天练习,赵九福想通了关键,倒是心中微微放心,暗道要让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少爷吃一个亏。

白静轩在愤怒之中发力,却发现看起来瘦巴巴,似乎风吹就会倒下的赵九福就如磐石一般无法推动,不管他如何用力就是扎根不移,一瞬间白静轩几乎要怀疑他是不是脚上生根了。

但是下一刻,赵九福飞快的挪动两步,一个翻身又是将他整个人抱了起来,一下子就推到在地,这一次赵九福用的力气更大,任由白静轩如何挣扎也巍然不动。

众位朝臣被皇帝叫过来的时候,心中都觉得皇帝胡闹,毕竟两个文人角力那是能看的吗,到时候别成了菜鸡互啄,两个文人跟女人似的厮打。

谁能想到过来之后局面如此不同,在他们看来就算是有人很快输了,也会是那个瘦巴巴的赵九福,毕竟这位除了脸上有肉,身上可是看着瘦弱的很。

但是让他们大掉眼睛的事情发生了,胜负是很快分出来了,却不是听闻曾经学习过角力的白静轩胜出,而是名不见经传,看着瘦弱书生的赵九福赢了。

这还不是那种拼着一股子狠劲的惨胜,而是轻轻松松的就把另一人撂倒了,看赵九福的样子脸不红心不跳,连大气都没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