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75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77 章

李世莘这位大女儿也算是心性早熟的人,但这会儿也被他们的话吓得大哭起来,那带她回来的男人也不再犹豫,伸手就要去捂住她的口鼻。

就算知道危险,赵九福也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外甥女死在眼前,他左右环顾找了一块石头,朝着那人的背心就狠狠砸了过去。

扔石头的同时,赵九福一个飞跃翻下了墙头,一把将李家姑娘扯到了背后,他的动作极快,一连串的动作下来竟然不足一个呼吸。

须臾之间,那被石头砸中后背的男人倒地不起,另外几人却反应过来不对,迅速将赵九福围在了中间的位置。

“大姨夫!”李家大姑娘李莹忍不住喊道,伸手紧紧拉着赵九福的衣角不放,显然现在在她的眼中,这已经是自己的救星了。

赵九福却不敢疏忽大意,甚至来不及安慰后头的外甥女,只是盯着那几人说道:“尔等居然敢行掠卖人口之事,现在自首还来得及。”

“少说废话,这人肯定是当官的,现在他发现了我们,不把他杀了我们就得死。”有一人大声喝道,屋内又走出了五个人,这里估计是他们的老窝,这人贩子加起来居然足足有九个人,除了一个是三十多岁慈眉善目的妇人之外,其余都是壮年男子。

“大姨夫,怎么办,他们好多人!”身后的李莹外甥女忍不住哭哭啼啼起来。

“别怕!”赵九福倒是不怕这些人,只是他现在带着一个小女孩难免束手束脚,这些人肯定是做惯了人口生意的,并不听赵九福的话,甚至不给他多说话的机会就冲了过来。

赵九福一把将小姑娘背在背上,抬手就握住其中一人的棍子,他的力气极大,一瞬之间就把对方的兵器夺了过来,反手两下就放倒了两人。

那几个人贩眼看不妙,竟是从廊下秘密处抽出两把长刀来,赵九福看见长刀就知道不大好,这是正经的兵器,不是菜刀也不是砍刀,除非是深山里头的猎户,普通人是不会拥有的。

刀子和棍子自然是无法比的,赵九福力气大,动作敏捷,但挡不住他还有一个累赘在,还是个不能受伤的外甥女,渐渐的反倒是在他们的围攻之中落到了下风。

一边打,赵九福却也着急的很,这样的长刀是大周命令禁止的,城外的带不进来,城中的铁匠也不会随意打造,除非是禁卫军或者城防的兵将,不然不可能拥有,这些人贩子又是从哪里弄来的,此事恐怕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时间越长越是惊险,李莹忍不住发出尖叫连连,好歹她也知道赵九福是现在唯一的救星,死死的搂住他的脖子不敢有任何的动作,生怕耽误了大姨夫。

赵九福又一棍子劈倒了一个人,见他们的包围圈有了缺口,飞快的朝着大门口冲过去,正在这时候,外头也有了动静,看清来人的穿着,赵九福顿时惊喜大喊道:“我们在这里!”

第232章 暗涌

“这位赵大人还真是厉害,怪道现在还有人说他当年是靠着陪先帝角力上位的,这力气,被他砸中的那两个人贩子的骨头都断了。”留下来收拾善后的衙役忍不住说道。

另一头一人也说道:“可不是吗,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实际上却是个狠角色。”

实际上被称为狠角色的赵九福看到援手也松了口气,论实力的话,他对付这几个人是绰绰有余的,但背上背着一个小姑娘就不同了,他自己受伤无所谓,但李莹却不成。

“莹莹!”李世莘不管多么不靠谱,喜欢女儿这一点倒是真的,这一路都坚持陪着应天府的人追踪,好不容易看见女儿那跑过来的速度超过了其他人。

“爹!”李莹也惊喜的叫道,原本一直忍着的眼泪一下子落了下来,扑到李世莘怀中嚎啕大哭起来,吓得李世莘手足无措的安慰。

“乔大人,那些人贩子手中有利刃兵器,绝不是普通掠卖人口之人。”赵九福开口提醒道,大周这些年是安稳,但不代表就没有任何危险了。

那应天府的乔大人一听,果然大皱眉头,亲自带着人杀了进去,他们带来足足有十数人,又都是带着大刀的好手,很快就把里头的人拿下了。

把还活着的人贩子绑在一起,乔大人看了看那两把长刀果然是制式兵器,心中咯噔一下,连忙让人仔细搜查整个小院子。

这一搜查倒是找出来十多个孩子,最小的孩子看着才二三岁,最大的却能有十岁了,几乎都是长得样貌端正眉清目秀的小女孩,只有两个是分外清秀的男孩。

一看便知道这些孩子若是被卖,肯定不只是卖到普通人家去,乔大人也大皱眉头,抽出两个人将孩子们先带回去,到时候找到家人再说。

“大人,你来看这里!”忽然有人惊叫起来。

乔大人走过去一看,脸色微微一变,只见那个柴房里头居然放着一窝窝的鸽子,除此之外那衙役还从柴火堆下头又搜到了几把兵器,也是赵九福运气好,若是这里头的人每一个都拿着兵器的话,恐怕方才他就没可能全首全尾的等着他们赶到了。

赵九福听力好,很快就发觉了里头的不对劲,他微微皱眉,低声提醒道:“世莘,既然人找到了,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这里的事情乔大人自然会处理。”

李世莘也反应过来,这闺女被人贩子掠走到底不是光彩的事情,虽说很快就被她亲姨夫救了回来,但若是有人以讹传讹的话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女儿的闺誉。

李世莘这会儿倒是有几分精明,开口说道:“乔大人,此次多谢了,之后禄国公府必有重谢,只是此事事关小女清誉,还请大人不要外传。”

乔大人倒是也知道这事儿传出去对一个小姑娘的厉害,他们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李家姑娘前前后后就被掠走了一刻钟,这赵大人就追上来了,但挨不住有些人不知内情瞎说啊。

既然李世莘给了面子,乔大人倒是很快说道:“下官明白,此事就到此为止,不过是我带着人找到了一窝人贩子,解救了几个孩子罢了。”

李世莘这才放心了,抱着女儿就要往外走,赵九福也打算跟着一道儿走,却被乔大人一口叫住:“赵大人,您看这兵器的事情…”

赵九福眼神微微一闪,很快回答道:“乔大人,赵某人不过是看见外甥女不得不伸手,伺候的事情自然全归应天府处理,若是应天府觉得事关重大,上报刑部也无不可。”

乔大人算是听懂赵九福完全不想插手的意思了,他不禁觉得这位赵大人有些滑头,但也能理解他的意思,不得已只能让他们先走了。

且不提乔大人是自己查还是上报刑部,赵九福跟李世莘却已经护着李莹回去了,这一次李世莘紧紧的抱着女儿,生怕一个错眼这孩子又被人抱走了。

两人也没直接回去,而是转道先去了酒楼,毕竟严玉华和其他的孩子都在这儿呢。

一进屋子,李家剩下两个姑娘看见姐姐就放声大哭起来,三个女孩儿搂着一块儿哭,哭得李世莘都有些受不了的自责起来。

严玉华可不能让她们这么哭下去,一边一个搂着安慰起来:“好了,快别哭了,现在不是没事了吗,再哭下去眼睛可都要肿起来了,肿了可就不好看了。”

偏偏李世莘还在旁边念叨:“都怪我,要不是我没把孩子看好,莹莹也不用遭这把罪。”

赵九福只得劝道:“现在快别说这话了,好不容易孩子们不哭了,你还要招她们是不是,既然现在没事了,那就打盆水给外甥女洗漱一下,待会儿整整齐齐的回去,也别让家里头老人操心,你们带了换洗的衣物了吗?”

大户人家的小姐出门,一般都是会带一身换洗的衣裳的,不过今日是元宵节不是外出做客,李家人显然是没考虑到这一点。

幸好李莹身上的衣服也就是有些发皱,倒是并没有脏,梳洗之后整理了一下倒是也看不出什么来了,严玉华一边给她们打理,一边又让小二上了一些点心。

闹腾了这么一回,李家的几个孩子也都吓坏了,这会儿缓过神来也觉得饿,等吃了点东西垫饱了肚子之后,气氛倒是比方才好了许多。

李世莘也不敢再在外头耽搁,很快就带着几个孩子回去了,临行之前,赵顺灏还依依不舍的将自己的小香囊塞给李莹,偷偷跟她说:“大姐姐你别怕,我爹可厉害了,以后他也会保护你的,你放心。”

李莹一双大眼睛瞧了一眼赵九福,似乎真的安心了许多。

等两家人分开之后,李莹靠在李世莘的身边,忽然说了一句:“爹,我以后想嫁给大姨夫这样的人。”

李世莘顿时被打击了,不可置信的问道:“莹莹,你以前不是说要嫁给像爹一样的人吗?”

李莹似乎有些纠结的看着亲爹,但还是坚持说道:“爹也很好,但是我今天觉得大姨夫更好,爹,大姨夫力气可大啦,那些坏人过来他一脚就能踹翻一个,爹你的话可能…”

李莹没把话说完,但李世莘大约是懂了,他的话大约就是被踹翻的那一个。

看着女儿没那么害怕了,看着也不像是受惊过度的样子,李世莘又是放心又是忧伤,放心的是女儿似乎没受到多大的影响,忧伤的是大姐夫一出马,直接把他给比下去了。

李世莘带着一堆孩子回到家中会面临如何的兵荒马乱无人知道,另一头的严玉华已经把事情经过问了一遍,也拍着心口说道:“幸亏灏儿眼尖,这妹夫也忒不靠谱,他一个人就敢带着五个孩子出门,这要是真的出了事可怎么办?”

赵九福倒是能理解李世莘,说实在的,李世莘纨绔是纨绔,但他有一个好处就是疼孩子,不管是男孩女孩都喜欢,虽说夫妻关系越来越不好,但对严玉婷的三个女儿疼爱万分,从来不会迁怒,这一点是古代男人很少能做到的。

这一次带着孩子出门,一开始他肯定也是好意,只是没想到后头出了意外,说实话,当时李世莘带着的下人可不少,但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能弄丢了孩子,要说这下人没问题的话赵九福肯定是不相信的,只是这些事情想必禄国公府那边会插手,他也没理由去掺和别人家事。

“没事就好,只是莹莹看着像是吓到了,灏儿与她的关系好,等过几日你带着灏儿去看看她吧。”赵九福只是说了这么一句。

严玉华点了点头,又说道:“也不知道玉婷怎么想的…”

说了一句,严玉华就意识到跟夫君说严玉婷的事情不合适,很快就闭嘴不提了。

赵九福也没有多问,他对李家的几个孩子还算喜欢,对小姨子就十分无感了,只是没想到隔了两日去衙门之后,朱玉鑫倒是专程来请他去了一趟刑部。

赵九福一见到朱玉鑫便猜测是不是人贩子的事情,于情于理,只是掠卖人口的事情的话恐怕还惊动不了刑部,应天府自己就能处理了,但若是事关兵器的话,这事儿就可大可小了。

朱玉鑫与赵九福的私交极好,低声说道:“是我姐夫请你过去,问一问当日的事情,你是不知,那人贩子里头有两人嘴硬的很,上了刑都不开口,肯定不是普通人。”

原来人贩子都被抓住之后,乔大人察觉不对就动了刑,结果其余几个都开口了,却又两个骨头特别硬,动刑的人察觉不对就报了上去。

具体的事情朱玉鑫不敢细说,但赵九福也能猜到一二,到了刑部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说来,并没有任何的隐瞒,事实上他做的事情也不需要隐瞒什么。

康亲王问过一遍就放他回去了,显然也觉得赵九福身上没有什么可疑的,此事其实十分凑巧,若不是有一个人贩子贪心抓走了李莹,若不是赵顺灏发现了楼下的动静,若不是赵九福追了上去,元宵节这么闹哄哄的,丢了孩子的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说不定这几人就跟往年似的,无声无息的带着拐带来的孩子就溜走了。

第233章 一起办实业

年后赵九福就开始着手他年前就做好的计划,开源看似简单,其实受到条件的限制困难重重,一开始的时候他倒是考虑到海运,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周朝其实并未禁止海运,当年赵九福往琼州府去,走的也是海运的路线,不过大周的造船技术不够发达,船只的大小上不去,远行出海的话风险就大。

在内海的时候,曾经他称作的那般大小的船只就足以安全,但要去更远的地方,船只的重量肯定得大大的增加,不然的话就得拿船员们的性命冒险。

赵九福一来不是孤注一掷的人,二来他自己对造船的技术一无所知,很快就把出海这件事从计划之中暂且划掉,与其现在去冒险,还不如走陆地更加安全,等将来国力强盛了花费大量的经历研制出更大更安全的船只来,再去想开发新大陆也不迟。

赵九福手里头赚钱的法子其实不少,但能够光明正大拿出来的却不多,而且他还得考虑拿出来的东西会不会对现在的技术产生碾压性的打击。

要知道民国时期,纺织技术之所以在中国发展缓慢,是因为纺织机的进口导致不少民间的家庭失去了收入,他们联合起来抵抗这种技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当天大周的大环境是平和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赵九福从未有过因为一己之私就带来全新的技术,到时候反倒是害的一部分承受原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他倾向于缓慢而平和的发展,这也是当年他在琼州府的时候为什么大力发展农业和制糖业,反对较为冒险的下海进山寻宝。

不过即使是他认为较为平和,不至于对现在的产业造成冲击性打击的法子,光靠着户部也是弄不成的,户部的主要职责在税收这一块,制造和创新真不是户部官员的专长。

相比起来,赵九福的老东家工部倒是十分在行,当年他在工部捣鼓的那些家什这些年也从未落下,有了曲辕犁的启发,后头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农具。

赵九福想了想,还是拿着自己的东西去了工部,进门之后就发现在工部的熟人实在是不少,他离开六年,但工部就职的有一半还是当年他认识的。

工部尚书吕靖更是赵九福的老上司和老熟人,因为新帝的关系,吕靖看着对赵九福的态度比当年还要更好一些。

“吕大人,赵某今日前来,实在是有事相求啊。”赵九福一进门就直截了当的开口了。

吕靖哈哈一笑,引着他坐下之后才说:“赵大人不必着急,咱们先喝一杯茶,有话坐下来慢慢说就是了。”

赵九福挑了挑眉,总觉得此时此刻的吕靖笑起来跟狐狸似的,看着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他喝了一口茶,倒是也没避讳他人:“吕大人,下官实在是没办法了,这才求上门来,哎,谁不知道六部之中,也只有吕大人带领的工部能人干将最多。”

吕靖听了这一记马屁倒是也高兴,笑着说道:“哪里比的了赵大人,不瞒你说,这些年工部不过是吃老本罢了,那些工匠倒是有一些本事,但让他们创新却难上加难,这几年来光是折腾当年赵大人留下的册子了,这才捣鼓出一些像样的东西来。”

创新看似容易其实困难,从现代回到古代的人通常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东西看似简单,古代人却偏偏捣鼓不出来。

但这其实是眼界决定的,就像是现代人从小就会知道弹簧的好处,但在古代即使是技术到位了,如果没有第一根弹簧的出现,恐怕也不会有人凭空幻想出来。

现在看是简单的每一样东西,其实都是在历史长河之中不断改进不断提炼最后留下来的隗宝,这也是现代人在古代的最大便利,他们所以为的常识,在古代可能就成了创新。

如果仅凭着几个人自己想的话,要从无中生有的难度就增加了许多,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赵九福带领的时候,工部总能迅速的创新,但他一走就迅速慢了许多,他虽然自己不下手当工匠,但却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灵光一现作用。

“吕大人客气了,谁不知道这些年工部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农具,农是一国之本,工部能提高百姓们耕种的速度,就是大大的好事了。”赵九福自然不会露底,只是笑着说道。

吕靖却转而问道:“也不知道赵大人什么时候有空,倒是可以去指点指点那些不开窍的,一个个榆木脑袋看得人都着急。”

赵九福眼神微微一闪,笑着说道:“如今我在户部任职,再去工部的话难免被人说越俎代庖,不过若是能有下官帮得上忙的地方,吕大人吩咐一声便可。”

吕靖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哈哈笑道:“好好好,当年先帝就夸赵大人脑子灵活,如今陛下也满口的称赞,我看这工部就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赵大人懂农的。”

这话赵九福倒是不敢直接接过去了,转而说道:“吕大人谬赞了,今日下官前来确实是有事相求,还请吕大人通融通融。”

吕靖猜不透他为何而来,索性也不兜圈子了:“赵大人所为何事?”

赵九福这才说道:“是这样的,户部那边想要弄一些新奇的东西出来,到时候也好为国库增添一二收入,只是此事户部想想倒也罢了,却没有动手的工匠,下官这才不得已而求之,不知道吕大人可否借调一批巧手的工匠过去。”

说完自己的来意,赵九福又解释道:“当然,这些人过去之后,户部会负责他们的吃穿住,也会按照工部的标准给俸禄,若是做得好的话也能有赏。”

吕靖听了这话倒是有些好奇起来:“不知道赵大人想要做些什么?”

赵九福自然不能这时候就说,只是说道:“现在倒是还不明确,只等有了人手再慢慢研究,吕大人也是知道下官的,动嘴皮子是利索,自己动手怕是不行。”

吕靖眼神微微一动,倒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提议道:“既然如此,赵大人要人手也不是不行,不过这样的事情按理来说,其实应该由工部来做才更好吧。”

“这…”其实赵九福也有这个忧虑,按照大周的六部划分,其实这样的事情都应该划给工部才是,当然,六部的职责也没有那么清晰,户部想要做点自己的小生意,若是能盈利的话旁人也说不出什么坏处来。

赵九福心里头自然是不乐意的,别看他跟吕靖的关系不错,但吕靖是皇帝的亲舅舅,维持良好的关系自然好,但若是一起研究他想要做的东西,等最后东西出来了,工部和户部谁知道会不会扯起来,分赃不均最容易导致矛盾。

脑子里头思考了一下,赵九福还是如实说道:“不瞒吕大人,此次想要做出来的东西无关农事,不过是一些新奇玩器罢了,想必工部也不会特别感兴趣。”

吕靖见他不愿意倒是也没有强求,他与赵九福的关系十分不错,确实是没必要为了不知道底细的东西就弄僵了不是。

在吕靖看来,自家大外甥是打定主意起用赵九福的,谁知道这个人将来能走到什么位置,国舅公的地位虽然好,但每个朝代都有下场凄凉的外戚,他最是谨慎之人,向来是不会跟有前途的人作对的。

再者,赵九福说白了是玩器,那肯定就是玩器,就算是再新奇对于工部莱索利益也不大。

这般想着,吕靖倒是大方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让人挑出三十个巧手的工匠,今日就跟着赵大人走吧,赵大人用完之后记得把人送回来就是。”

吕靖肯定不会知道,此时此刻他轻易的松口,很快就会成为自己一生之中最后悔的一件事,若是他能坚持坚持让工部参与进去,恐怕之后的吞金兽也有他的份儿了。

赵九福听见了这一句准话才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揖礼,笑着说道:“下官多谢吕大人,若是能够事成,到时候必有重谢。”

等从工部出来,赵九福却听见万亨在脑中嘀嘀咕咕起来:“阿福,你折腾什么手表,什么人造玻璃,那还不如趁着这功夫多建造几个学堂,积攒多了积分想要什么没有,别说流利了,就算是你要钻石珍珠翡翠也随手可买。”

这段时间赵九福的积分只出不进,也不怪万亨要嘀咕了,赵九福好声好气的解释道:“我要弄这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周的国库,这些东西现在可以卖给富裕的人家,从他们家扣出银钱来供给天下,将来海运通了,还能直接出口。”

“你放心,学堂的事情我也放在心上。”赵九福见万亨要急了,也安慰了一句,“你想要积分,我也不嫌多啊,只是现在我在户部,在其位谋其职,总不能去管人家礼部的事情。”

万亨却问道:“你真的不考虑去跟皇帝说说,把你直接换到礼部去,礼部掌管天下科考大事,要是去了那边的话,你的积分说不定能飞速的上升。”

赵九福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说道:“我现在履历年纪,就算是去了礼部也做不得什么,咱们的积分现在也够花了,先把大周百姓的日子变好了,这样将来学堂办起来了,能够供孩子读书的人家才多,人一多,积分也多,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万亨反正是说不过他,很快就郁闷的闭嘴休息去了。

赵九福其实真的是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的,但就像是他解释的那样,学堂的事情急不得,不然他一个户部左侍郎满天下的办学堂是想干什么?

第234章 产业

赵九福对手底下的人向来是十分大方的,这一点当年工部跟过他的人都知道,所以吕靖答应下来之后,赵九福轻而易举的就带走了一部分匠人。

不得不提一句,在华国古代历史上,文人的地位总是很高,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通常能名垂青史,但工匠却不同,即使是顶级的工匠也不一定能被人尊敬。

这是有历史原因在的,一来是农耕社会对工匠的依赖程度较低,二来也是技术最为高超的这部分工匠,通常都是在皇帝手底下干活,皇帝的喜好和偏爱就注定了他们的研究方向,这般一来反倒是不如民间的小工匠自在,在创新这一块远远不如西方。

在大周朝,其实工匠的处境还算是好的,虽然地位比不得文武百官,但是比起前朝那种半奴隶的状态,他们现在至少也是大周的臣民。

而从后世而来的赵九福更加知道工匠的厉害,若是有一二天才在里头,直接将工业推进几十年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他才会潜移默化的改善匠人的地位。

赵九福的善意,这些匠人们自然也感受到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会藏拙,才会更加努力的去做这位赵大人吩咐下来的事情。

就比如这位姓王的匠人,他原本只是工部万千个匠人之一,只是当年有幸跟随赵九福在庄子上研究农具,颇有几分才干,这才越过不少人一步步晋升。

就因为这个,王匠人对赵九福十分信服,自认是赵九福这一派的人,此次他是第一个跳出来自愿跟随赵九福来户部的。

旁人还在担心户部的人好不好相处,到时候他们再从户部回到工部的话,会不会被上头的人忌惮,这位却已经雄心勃勃的开始折腾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王匠人便摸清了赵九福提出来的意思,在大周朝,普通的百姓并不需要知道准确的时间,他们通常只估摸一个时间,或者听城中钟鼓楼的提醒就是,而每年之中,钦天监也会根据时间和节气做出提醒。

贵族中人倒是讲究一些,他们会使用滴漏或者染香等方式,在这时候更夫其实是十分辛苦的工作,他们得时时刻刻守着滴漏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出去敲打。

除了贵族之外,也只有一部分道士和尚和工匠会跟时间较劲,他们才是最需要掌握准确时间的人,只是说到底,农耕生活对于这个点的准确性要求确实是不高。

所以在赵九福提出,要研制精准测时的工具的时候,其他的工匠都觉得这位赵大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花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这种东西。

但王匠人凭着自己对赵九福的信任和理解,倒是一下子觉得若是能研究出便携的随身时钟确实是十分不错的事情,一门心思就扎了进去。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他才摸索出一些规律来,又在赵九福似有若无的提醒下,才一步步的往前走,这其中的艰难不足以为外人道。

就算是严玉华,瞧着自家夫君忙忙碌碌却毫无成效的样子也心中担心的很,毕竟户部这是真金白银花下去的,若是完全没有成绩的话,一力主张这项产业的赵九福自然要担责。

幸亏有系统这个金手指在,赵九福还有一个系统出产的星际手表,虽然星际手表是不能拿出来给外人看的,但是也不妨碍他把手表拆开了,看一看最基础的手表功能。

工匠给力,赵九福的提醒更加关键,这般双方配合之下,五个月之后第一座时钟居然就有了成品,虽说这只是个试验品,但也让赵九福激动起来。

这一座时钟之所以用座来形容,只因为他足足有一个成年男人办高低,宽也有半个手臂长,看着完全是个庞然大物。

这个是难以避免的,第一次制作时钟,匠人们连原理都还未弄清楚,制作出来的零件能够使用已经十分不容易,更别提将那些零件缩小到巴掌大了。

即使如此,赵九福依旧是兴致勃勃的第一时间赶来了,在他来了之后,那王匠人才笑盈盈的问道:“大人,可要现在拨动发条。”

赵九福自然点头,很快王匠人就亲自去上了发条,那发条的位置不低,王匠人个子矮小,还得踩在矮凳上才能拨动,只是他一点儿也不想别人代劳。

在发条按下去之后,粗大的秒针跳动了第一下,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敲打在所有人的心头,有一个工匠你年龄小一些,掩不住惊讶的喊起来:“动了,真的动了!”

“嘘,噤声!”王工匠连忙喝道,那人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时候秒针刚好转了一圈,下一刻分针就吧嗒一下,往前挪出了一小格。

“成了!成了!”王工匠兴奋的喊起来,一双眼睛都冒着火光。

赵九福也忍不住兴奋了一下,不过他到底是见过高科技星际手表的人,很快回过神来,笑着喊道:“来人,上一壶茶,王匠人,不如咱们坐下来慢慢喝茶,看看到底准不准。”

王匠人这会儿恨不得一直盯着这座钟表不放,但听了赵九福的话也不得不去旁边坐着喝茶,他自己个儿是坐立难安,再看赵九福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暗道怪不得人家能考中状元当大官,就这气度就是自己比不上的。

一群人围着那试验品硬生生的做了大半个下午,一开始那时间是很准确的,但后来慢慢的有些偏差,可见这个试验品虽然差强人意但还未完美。

很快,赵九福赐下一顿丰盛的饭菜之后,王匠人就带着一群人继续投入到这场持久战之中,这一次有了希望在眼前,原本迟疑的匠人们也全心全意投入了进去。

进度一下子快了起来,赵九福每隔几日就能听见那边传来的消息,他很不大方的将这边的消息彻底的封锁,只等着最后的成品出来再说其他。

旁人只因为赵九福异想天开,虽说当年他在工部是做出了一些事情,但那时候他做的是农业,跟这会儿捣鼓的东西可没有丝毫的共通之处。

不过这是户部自己的事情,就连李松仁也不管,皇帝也不过问,他们也无可奈何,只有几个人暗搓搓的想着,就等赵九福花费无数的银两,最后要是捣鼓不出什么东西来,也足够他吃一壶的,没看见去年为了节约开支,皇帝都点头削减自己的花用了吗?

他们却不知道,赵九福现在安心的很,他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让钟表一鸣惊人的时机。

只因为王匠人他们的动作已经超过了赵九福的预期,在第一座钟表出来之后,那些匠人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迅速的大步大步往前迈进。

原本怎么都不开窍的人,见到第一座成品之后也飞速的往前跑了,这就是发明的重要性,在第一样东西出现之后,后头的人总能飞快的开始模仿。

而王匠人更是其中之罪,他不但开始将钟表的大小缩小,甚至还可以动起了其他的花样。

在没有赵九福提醒的情况下,这位王匠人居然就捣鼓出了报时鸟,这一点可是出乎赵九福的预料,钟表成了切切实实的报时钟。

赵九福奇怪这位王匠人如何会想到,便随口问道:“这报时鸟确实是奇思妙想,有画龙点睛之妙,不知道王匠人是如何想到的?”

王匠人倒是也不隐瞒,乐呵呵的说道:“小的之前做钟表的时候,就觉得缺了点东西,后来一想,这时钟好是好,但只看时间未免太无趣了一些,这才想着将外形做的好看一些,至少也能当一个摆件,又把报时鸟加上去,也算是能充当玩器。”

这就是赵九福与匠人们思维的不同方式了,赵九福通常指看到实用的方面,但是对匠人们而言,尤其是这群常年为皇家办事的匠人,他们不但讲究实用,这个实用还得好看,还得好玩,宫中就算是恭桶都是如此,更别提是时钟了。

这座最后的成品自鸣钟光是外貌就极为不俗,它的本体是上好的木材打造的,上头刷上了一层金漆,光是那雕工就让人惊艳,最上头盘踞的是五爪金龙,依次往下分别盘踞这不少的奇珍异兽,而在钟的本体位置,底盘是用上好的蓝色宝石作为装嵌。

而那只让赵九福觉得惊艳的报时鸟,竟然是用真正的翠羽加工而成,整体呈现出蓝色的色调,与下头的钟表花纹交相辉映,偶尔出现的时候,就连赵九福都要误以为是真正的一只鸟雀,更别提初次见到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