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程慧真有生以来最快的速度,她直跑到自己屋里还是气喘吁吁的。夏风掀帘子进来,发现程慧真脸颊通红,大口喘气,还很是奇怪:“娘子,您怎么了?”

“没事。”程慧真艰难地说道,“我出去散步,太冷了,就自己跑回来了。”

夏风柔和地看着她:“娘子,您怎么能这样胡闹,你的身子会吃不消的。娘子你先缓一缓,奴这就给您沏茶。”

等夏风将一盏热茶递来,程慧真双手接过,舒服地喟叹了一声。过了一会,程慧真问道:“夏风,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正月末了。娘子,你问这做什么?”

“没什么。”程慧真垂下眼,仔细看她的手指在微微颤动,不知是激动还是寒冷,“我的风寒好的差不多了,明日你向宫里递牌子,我该回宫当值了。”

“好。”夏风应下,她正要转身出去安排这桩事,迎面撞上一个小丫鬟。“你怎么才回来?你身上寒气这么重,不要进屋,免得冲撞了娘子。”

小丫鬟诺诺应下,倒退着出去了。夏风正要出门,却被程慧真叫下了:“夏风,这个丫头是什么来历?”

“她?她是前几日夫人从西市买回来的,送到娘子这里做粗使丫头。娘子,你怎么突然问起她了?”

程慧真冷哼一声,刚刚围着披风,她还看不清楚,现在这个小丫鬟一进门,刚好让程慧真认出对方的衣服。方才给黑衣人通风报信的,分明就是这个丫头!她是乾宁的探子,说不准还和银枭卫勾结着,这种人,程慧真可不想要。

“这个丫头笨手笨脚的,我不喜欢。”程慧真尽量若无其事地说道,“把她打出去罢。”

夏风看着程慧真,抿着嘴唇笑了:“既然娘子不喜欢,打出去就是了。娘子明日要入宫?”

“对。”

“好,奴这就去安排。”

走到外面后,夏风指挥着下人准备程慧真入宫的东西。方才那个进屋的小丫鬟也想过来帮忙,却被夏风拦住:“你笨手笨脚的,这里用不着你。你去洗衣服吧。”

其他丫鬟都幸灾乐祸,这种天气洗衣服,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小丫鬟委屈地抱着一篓子脏衣服往外走,错身而过时,她抬头和夏风对视了一眼。仅是一眼,两人就相继移开视线。

第二日,程慧真入了宫,就直奔崔太后的宫殿而去。

“太后,我乃程慧真,有要事禀报。”

第116章 流言

冬日里的光都是冷的,阳光透过窗户, 被分割成一束束的斜柱, 金猊兽口吐出袅袅青烟, 在光柱里轻轻起伏。

程慧真跪在宫殿里, 缓缓说道:“太后, 我突然记起, 今年会发生大事情。”

“你之前早就说过了。”崔太后声调慵懒,显得很是绝情, “去年年初的时候你说了什么?你说你知晓容珂的行程, 保证她会被人刺杀, 后来呢, 她带着人潜回长安, 还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了江安王,你怎么一个字都没有提起过呢?”

程慧真嗓音干涩:“我…忘了那年是闰二月。”

“忘了?”崔太后短促地冷笑了一声,“你说你忘了,好, 那银枭卫的事, 吴太后生病的事, 重开制举的事, 你怎么一件都没说过呢?枉我念你有功, 在容珂回宫后,硬是将你从永和宫要到我宫中, 可是你这一年过去,可曾给我办过什么实事?现在, 你又要来和我要恩典,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真实的原因程慧真无法说出口,她只能加重口气,发誓道:“太后您放心,这次我说的一定是真事!乾宁长公主在我身边安了探子,我今日好不容易才能跑出来。太后,您一定要相信我!”

“探子?”崔太后将信将疑,“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

崔太后本来都对程慧真知晓未来这桩事产生怀疑了,可是听到这句话,她神奇般地安下心来。容珂总是不会出错的,既然她都发现了程慧真的异常,那么崔太后倒真的相信起程慧真来。

“你说的探子,是什么人?”

“是一个小丫鬟,刚被买到我身边。”

“人呢?”

“被我打发出去了。”

“荒唐!”崔太后大声喝道,“你这个草包,竟然将探子放出去了?留在身边做个把柄也好,你竟然完好无损地将对方放出去了?”

程慧真被骂的一缩,低声辩解道:“不然呢…发现了内应,我还能养着她不成?”

崔太后被气得头疼他,她捂住额头,放弃般的挥手道:“得得得,你说吧,你又记起了什么。”

程慧真心里一喜,将自己偷听到的消息修饰一二,以自己的口说了出来:“我记得就在今年,吴太后的身体…不好了。借着祭奠的机会,乾宁长公主会向郑王发难,就像江安王那样。”

崔太后本来没当回事,听到一半就直起身来,到最后,倒抽一口冷气:“她想对明志下手?”

程慧真沉默。崔太后以为她是默认,但是事实上程慧真是因为不知道。

然而崔太后先入为主,越想越可能:“对的,看吴太后那架势,能活过这个年都全靠药材吊着,就算国库里人参燕窝再多,又怎么能和阎王抢人?到时候吴太后奠仪,所有亲王郡王、内外命妇都要入宫祭拜,而且深宫里不允许带兵器,这岂不是羊入虎口?乾宁如果逮住这个时机发难,简直易如反掌。”

崔太后心里想着,几乎都要坐不住了:“不行,我得想办法阻止这一切…吴太后在什么时候死?”

程慧真摇头:“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崔太后都惊呆了,“莫非连季节月份都记不清?”

“时间过去太久了,我实在记不清了。”程慧真睁着眼睛说瞎话。

崔太后一口气梗到心头,想骂人,但生生忍住了:“罢了,本也不敢指望你。不知道时间就有些棘手,我总不能日日防着。到时候祭奠祖母,明志不能推脱,也不能带着兵器入宫…”

崔太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这可怎么办啊!”

程慧真不说话,生怕自己被崔太后记起来。崔太后自己想了好一会,下决心般的说道:“事到如今,只能给明志谋一个外职,让他去外府躲一躲了。到时候有崔家看着,乾宁还敢去我崔家的地盘撒野不成?”

永和宫内,容珂正盯着容琅写字。殿门被轻轻敲了三下,节奏很是利落。容珂回眸扫了一眼,无声地站起身,对宫女说道:“仔细伺候圣人,我出去片刻。”

容珂拖着长裙走到殿外,长长的深色回廊上,只有两个人跟在容珂身侧。确定四下无人后,宫人压低了声音,回道:“殿下,夏风传来消息,说已经成了。”

“她现在在崔氏那里?”

“没错。我们在文德殿的眼线也传来消息,今日崔太后屏退宫人和程女官密谈,不久之后就传了崔家大夫人入宫。”

“很好。那个丫鬟呢,出来了吗?”

“一切如殿下所料,程女官果真全须全尾地将她放了出来,我们一点功夫都不用费。”

“这就够了。”檐角的铃铛在风中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今日难得放晴,天空一碧如洗,容珂透过屋檐,看向广阔又遥远的晴空,“接下来,只需要等待了。”

“殿下,太极殿前那只猴子,不知怎么回事,喂了许久,现在还很是精神。”

这桩事就有些头疼了,容珂当初放猴子是为了刺激崔太后,可是猴子迟迟不出症状,也让她很下不来台啊。容珂忍不住埋怨了一句:“这个人说他实诚也真是实诚,就不知道找一个体弱些的猴子过来吗!”

宫人不明所以,不敢搭话。容珂发了通脾气,理智也回来了,她说道:“加大剂量,继续喂着,我就不信还是没效果。”

宫人诺诺应下,她们还没说完,就听到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按理这种场合其他人都要回避,不得擅自打扰,这个人特意跑过来,想必是有大事了。

容珂回过身,就看到松雪气喘吁吁地跑来:“殿下,有战报!”

容珂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何处传来?”

“吐谷浑。现在斥候已经在两仪殿了。”

容珂顾不上其他,转身就向前朝走去:“传承羲侯入宫。”

去年冬天大雪,今冬虽然没有雪,却苦寒。突厥被打出漠南,不成气候,但是西北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却还游荡在宣朝边境。连着两年年景不好,吐谷浑部落里的百姓活不下去,眼睛自然就会盯上西北边境。

凉州受袭,朝内盯着内部纷争的视线立即停下,都转到外敌上去。容珂和几位相公连夜商讨,任命耿睿耿老将军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承羲侯萧景铎、凉州都督等为各道行军总管,出击吐谷浑。

萧景铎离开之时,长安的冰雪还未消融。他在早朝受命,于众臣前出列,接过兵符,带兵反击吐谷浑。

反击外敌,这是多少武将一生的梦想。宣朝虽然已过四朝,但是朝中大部分官员却都是随过军打过仗的,不说武将,好多文官都请命随军。但是行军总管的名头争了半天,却被一个年轻人抢了过去。

萧景铎从重重众围中夺得了领兵权,而他和诸位叔辈、父辈将军争抢的理由也十分站得住脚,他曾和耿睿老将军打过配合,他还曾几乎全歼了突厥部落。

萧英也为了这次出征争取良久,但是最后领兵的权利却被长子抢了过去。萧英脸色难看极了,父子同朝为官是佳话,但是做父亲的被儿子超过就是笑话了。他回头时蓦然惊觉,当初仅仅从七品的萧景铎,这些年一步步往前挪,到现在竟然近的惊人,几乎和他不差什么了。

此子名铎,乃军旅之音。仕途极为迅猛,但恐会克制家宅。

萧英整个早朝都阴着脸,热衷权势如他,完全无法接受自己即将被儿子超越这种事情。当年大师的批语就像魔咒,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耳边回响。

克制家宅,打压父亲兄弟,笑话,他萧英怎么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直到散朝,萧英都对萧景铎没什么好脸色,仿佛即将出征、深入不毛之地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政敌。但是这些萧景铎也不关心,廊下食散后,他立刻入宫,去见容珂。

“殿下。”

“你来了?”容珂说道,“吐谷浑荒无人烟,深在内陆,听说早晚温度变化也很大。你这次带兵远征吐谷浑,虽然还有其他五道行军总管协助,但是也不可冒进,当以性命为重。”

“我明白。”萧景铎停了一会,说,“我走了,你自己保重。郑王和崔家的事暂且放一放,这些不必急于一时,等我回来再动手也不迟。”

这些哪能由人呢。但是萧景铎都要出征了,这些话容珂自然不会直说,只是点头:“好。”

“我走了之后,银枭卫右部的人都留给你,我另找一个人顶上来做事。对了,你不能再随随便便去体察民情了。”

“体察民情也成了错…”容珂对此毫无悔改之意,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这里这么多人看着呢,不会有事的。”

萧景铎不说话,就那样默默盯着容珂。容珂被盯得发毛,叹了口气,说道:“好吧,大不了我答应你,这几日好好在宫里待着。”

这才像话。萧景铎微微放了心,说:“我走了,你保重。”

“你也是,一路珍重。不要亲自带人突袭,要以自己的安危为重。”

“…好。”

乾元三年二月末,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清晨,萧景铎随着大军,离开长安,朝远方的吐谷浑疾奔而去。

大军走后没多久,郑王请命,外赴齐州刺史。

皇族里诸王虽然大多都担任着刺史,但是多是遥领,诸王居住在长安王府,除了名衔,并不插手当地的政务。这些事务也有当地长史操心,并不需要亲王、郡王亲自过去。但是这次郑王却说,愿意亲自去齐州赴任。

王爷们嫌弃外州远且荒凉,并不愿意离开长安,郑王主动请命,倒赢得了朝廷上下一片赞誉。容珂便顺从民意,允了。

郑王可是崔太后唯一的儿子,这些安排虽然出自崔太后之手,但是郑王真的要出京时,她却心疼了。直到四月末,郑王的依仗才陆陆续续驶出长安。

文德殿内,侍女正在给崔太后打扇:“太后,您怎么了,这几日一直怏怏的?”

“文志走了,总是觉得心里不上不下,不太稳当。”

郑王名唤容文志,如今十四岁,虽然算不上小,但是在崔太后眼中还是个半大孩子,她怎么放心自己的儿子独自出京,去那么远的地方?如今郑王离京不过半月,崔太后就开始胡思乱想了。

“太后您多心了。郑王殿下去了齐州,那里是清河郡,有崔家长辈看着,他必然是极安全极妥帖的。”

崔太后叹口气:“希望如此罢。等京城里的事情了结了,我就能把他唤回来了。他才虚十四,这几年没经历过什么风浪,心性很是单纯冲动。虽然清河有家族长辈,论理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总还是我亲自守着他更放心。”

“太后所言甚是!”宫女皓腕轻轻摇着团扇,笑着说道,“太后占尽天时地利,想要什么不是手到擒来?”

这话就是在讨巧了。崔太后明知道宫女故意讨她欢心,但还是觉得心里舒畅。她的儿子是世家血脉,生来就比那些庶族高贵,明志甚至还比容琅年龄大,辈分高。容琅一个陇西出来的蛮夷之后,没有家世没有名望,凭什么占着那个位置?天下皇族来来回回换了这么多,唯有他们清河崔氏岿然不动,说到底,这治天下守天下,还是得看他们世家。

崔太后想了想,觉得自己肩上挑着重任,她要替自己的家族筹谋,早日将儿子召回自己身边。这样想着,她心里便满是力气,站起身说道:“走吧,随我去武德殿看看。若是乾宁当真敢在奠仪上发难,我这次一定让她身败名裂,难以继续摄政。”

等到了武德殿,崔太后站在一边,看宫人和晚辈的公主们忙碌。和静郡主最是操劳,几乎什么事都亲历亲为,其他两位长公主和容珂是同一辈,但是她们可没有容珂的底气和特权,每日都在武德殿耗着,一待就是一整天。

夏太后也在,崔太后看到这位曾经的太子妃,向来没什么好脸。在崔太后心里,是不把这个过分安静柔和的儿媳放在眼里的。

新安大长公主今日也进宫了,坐在一边和吴太后说话:“祖母,您可好些了?今日大郎也在宫中,早就嚷嚷着要来看您,等他们散学后,我叫他来给您请安。”

新安大长公主口中的大郎是她的长子周昀,周昀今年十五,新安大长公主早就求了恩典,让长子进来陪皇帝读书。

吴太后被病痛折磨的没什么精神,勉力说道:“好。”

崔太后看了一会就告退了。走到无人处,崔太后问道:“程慧真呢,她不是说吴太后就在这几天了吗,我看着,怎么崔太后虽然命不久矣,但不像是这几日就要去?”

“这…”宫人迟疑,“奴这就去唤程女官。”

然而过了许久,宫人回来时脸色惴惴,小心地看着崔太后:“太后,程女官好像不在宫中。要派人到她家中去寻吗?”

“不在?”崔太后意外,随即摆了摆手,“罢了,不必大费周折。不知道具体的日子虽然麻烦些,但是这次是不我们设局,需要提前准备人手的是乾宁。我们只需以逸待劳,到时候怒斥乾宁不忠不孝,自有世家望族支援,到了那时,乾宁无论如何,都得让出摄政公主的位置。”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解决了乾宁就解决了一切。若是靠年仅十二的小皇帝和温柔避世的夏太后,他们哪能在皇位上安然坐这么久?

可是唯独横着个乾宁。乾宁棘手至极,她心狠手辣,不讲情面,偏偏在政事上极有天分,几乎能过目不忘,她摄政这几年,人人都恨她手段狠辣,但是政事上却一点错都挑不出来。她对官员束缚很紧,有了银枭卫威慑后,寻常官员更不敢行差踏错,受贿之风一下子减轻,民间因为容珂的铁血手段,反而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来。有了政绩加持,崔太后和崔系官员想要扳倒乾宁,愈发困难。

大事上找不出纰漏,为今之计,他们只能从容珂的私德上入手。世家历来都是道德高地,若是被世家批评私德有亏,那任她再能干再聪慧,都得乖乖让路。

“等程慧真入宫后,立刻让她来找我。”崔太后说道。

“是。”

崔太后在后宫等着契机,殊不知,容珂也在等。

太极殿那只闻名天下的猴子不知是见了太多人还是怎么着,现如今越来越萎靡,连投食都不大吃了。一日,一位太医署的医师突然上书禀报,他们这几日给死刑之人投喂金刚石粉末,日久之后,确实会导致吐血不止,腹中剧痛,和吴太后的症状如出一辙。

满朝哗然,好些人这才醒悟,容珂放在太极殿的那只猴子只是为了引人耳目,顺带膈应崔太后,而暗地里她早就安排了另一条线,专门试验金刚石粉。现在奏折上明明白白写了各种条例,看过奏折的人谁也没法说这是捏造。吴太后中金刚石粉之毒,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崔太后不久之前还想着从名声上毁掉容珂,没想到,反倒是她自己先陷入这种困境。

金刚石粉发作后会使人胃脏穿孔,简直是活生生的折磨,再加上吴太后现在就在后宫,现成的例子就杵在众人眼前,都不必容珂买惨,朝中好些人就起了微词。

如果这真的是崔太后做的,也未免太恶毒了,而且她还用马钱子混淆视线,想栽赃到容珂和承羲侯头上。容珂让人在民间大肆宣传,让百姓看看美名天下的世家太后,背地里净做些什么事。

而这种时候,程慧真失踪了。崔太后终于意识到,自己中计了。

什么吴太后即将病逝,什么乾宁欲对郑王发难,这都是假的,她真实目的就是转移崔太后的视线。崔太后原先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只猴子身上,猴子许久都没有任何毛病,崔太后以为这种方法查不出来,很是兴奋地让人宣扬自己的无辜,开始没想到,容珂从一开始就打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主意。

然而崔太后入宫十余载,在宫中势力深厚,如今猝不及防被容珂攻击,自己也不会毫无反手之力。崔太后一口咬定自己毫不知情,反从宫里推出几个宫人杖杀了,将罪名全都推到下头人的自作主张上,甚至还煽动舆论,说这几个人原本就是容珂埋在文德殿中的暗探,此刻在帮着容珂陷害她。

崔太后很是自信,她下毒的时候没有留任何痕迹,当初将金刚石粉混到吴太后药里的几个宫女内侍也陆陆续续死了,容珂就算证实了吴太后之病起于金刚石粉又如何,如今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容珂凭着一张嘴,能对她怎么样?

崔太后所思所想没错,容珂确实没拿到铁证,崔太后在宫中经营十余年,想从她的宫中取证据实在难极。不过崔太后显然没想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道理。

等崔太后从宫里听到消息,气得直骂:“容珂这个小人!”

容珂让人将这件事的经过编成歌谣,在长安大街小巷传唱。世人总是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皇家儿媳给婆婆下毒,之后还栽赃给摄政公主,这可比戏文都精彩。明明还没有拿到证据,民间便已经传开了。

崔家联合众臣,连夜给容珂上书,让她整治长安里的流言,不要无端诬陷崔太后的名声。宫中崔太后也是急得不行:“容珂她怎么敢!若是对招就光明正大来,用流言中伤算什么能耐!”

崔太后显然忘了,这不是中伤,吴太后的毒,确实是她下的。

宫女小心翼翼地说:“太后,郑王传信回来了,说他们已齐州,现在已然安顿好了。”

崔太后怔了片刻,倏然惊叫:“文志!”

她噌地一声站起来,浑身汗毛都吓起来了:“我怎么忘了,文志还在外面!我就说文志出京的时候,容珂为何什么都没说,大方地放了行,原来她早就等着这一天!程慧真这个贱人,她一定早就和容珂勾结起来了,故意来骗我!来人,快传信给郑王,我在宫中撑得住,让他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然而崔太后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文德殿外重重围了一圈银枭卫,宫人内侍只许进,不许出。崔太后的亲笔文书,还没出宫就被扣下了。

容珂接过这份信,看着上面“吾儿亲启”的字样,轻轻笑了笑,转手就放到烛台上,将其烧成了灰。

世间罪名无数,但是能将一个家族连根拔起,让其永不超生的罪名,唯有一个。自古以来,将相王侯,世家望族,概无法避免。

第117章 造反

等长安里的消息转了好几个弯,经过许多人添油加醋后, 传到诗书之地、衣冠之乡齐州, 便已经成了崔太后毒害吴太后事败, 现已被乾宁长公主囚在宫中, 很可能要被褫夺太后封号。

犯了大错的女眷才会被剥夺封号, 不过历来被这样惩罚的女子, 多是犯了众怒的公侯夫人,以及被皇家抛弃的王妃皇妃, 皇家自己的女儿除非牵扯到造反这种大事中, 否则不会被褫夺封号。被降位的妃嫔屡见不鲜, 但是堂堂太后, 位尊名贵, 怎么能被剥夺太后之位呢?这简直是比杀了她还要严重的奇耻大辱。

郑王听到这种消息,惊得从座位上一弹而起:“什么?母亲要被剥夺太后之位?”

皇后被废不是新鲜事,但是废太后,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桩。郑王想到这里都觉得头皮发麻, 母亲要被废了?这简直荒唐, 他绝不允许!

“殿下您冷静。臣已经派人回长安打探了, 想必不久消息就能传回来。太后在宫中经营十余载, 积威深重, 怎么会被一个小辈废掉?想必这都是谣传,不足为信啊!”

“谣传?”郑王苦笑, “废太后这种话,若不是有苗头, 天下谁敢谣传?”

随侍闻言也沉默了,片刻后,说道:“郑王殿下且等等,等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也好知道长安到底是什么状况。”

可是他们足足等了两个月,都没有等到报信之人回来。郑王十四岁,这个年龄的少年最是冲动热血,稍微有些不如意就炸了。

“为什么传信的人还没回来?”

两个月,传信的人轻车从简,足以在齐州和长安之间走个来回了。但是现在他们还是没有回来,多半是被长安那边扣下了。

随侍心中也不住打鼓,若是有一星半点的消息回来,无论好坏,他们好歹心中有个底。可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反而最是惹人胡想。

郑王就胡思乱想了两个月,越想越害怕,恨不得立刻冲到太极宫里,给自己的母亲撑腰。跟着郑王伺候的人不得不劝告:“殿下,您不可冲动。不如您递一封帖子去崔家祖宅,拜访崔氏长辈,听听长辈怎么说。”

“拜访长辈,又是拜访长辈!”郑王哗啦一声将桌子上的东西摔倒地上,站起来怒道,“你总是让我去拜访崔家长辈。我姓容,我才是郑王,是齐州的长官,而不是崔家的傀儡!本王为何什么事都要听崔家的?”

“殿下,这种话说不得啊!殿下,殿下您要去哪儿…”

长安,太极宫。

文德殿内,崔太后急得团团转,见到宫女,连忙冲过去问:“打听到了吗,郑王怎么样了?”

“太后。”宫女怯怯地看了崔太后一眼,“郑王殿下,起兵了…”

起兵了。崔太后身子往后仰了一下,好容易才稳住身形:“他这么就…起兵了呢!志儿啊,她就在逼着你造反啊!你怎么能起兵呢!”

两仪殿内,容珂将奏折狠狠扔到地上:“你们一个个给崔家说话,给郑王说话,看看,你们口中有世家之德的郑王都做了些什么!”

奏折就砸在袁尚书脚下,袁尚书没有动,还是段公弯腰建立起来,拉开看了看,无奈地叹了口气:“郑王他…年轻气盛,走岔了路啊。”

段公将奏折递给袁尚书,袁尚书这才接过来看。看完之后,就是袁相也没什么话可说:“郑王才十四,少年气性,指不定是被身边人蒙蔽了,这才作出这等事。”

白嘉逸是补阙,虽然仅有从七品,但是却是天子近臣,可以和宰相同堂议事。听了袁相的话,白嘉逸说道:“袁相这话不妥,便是少年气盛,十四也该明事理了。造反这等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祸事,岂是因为年少就可以轻轻掀过的?若是如此,年轻人杀人放火,只需事后说一句年少无知,岂不是都无罪了?”

袁相和崔家渊源甚广,若是平时,一个晚辈敢这样和他说话,袁相早摔袖子了,可是现在袁相却什么都说不出来。郑王带着人在齐州起兵,就算打了清君侧的名义,也不能改变他带兵造反的事实。

亲和世家的袁相被堵住了口,段公向来都是老好人,现在他看出了容珂的意思,除了叹气,也不能反对什么。毕竟,容珂现在占理占法,她想做什么,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拦了。

丞相中主舵的两个人都哑巴了,其他丞相更不会多说什么。容珂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局面,她挺直了腰,朗声说道:“郑王起兵,图谋不轨,大逆不道,当以谋逆乱党之罪论处。念他是高祖嫡子,崔太后唯一的子嗣,便再给他一次机会。若是他迷途知返,尚可从轻发落,若不然,一概按律处置。现派人前去围剿郑王极其党羽,诸位相公,心中可有主将之选?”

远征吐谷浑的队伍年初才出发,四月传回战报,萧景铎在库山遭遇吐谷浑,大败敌军,首战告捷。这几日不时有捷报传回,前几日军士送回消息,耿睿老将军已经带兵打到了吐谷浑腹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耿睿老将军亲自率领,另一路由承羲侯萧景铎率领,深入积石山,欲要攻其牙帐,活捉吐谷浑可汗。吐谷浑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时候,朝中武将还在外抗敌,郑王却领人在国内叛乱,这已经不仅仅是造反的问题了,他这是误国。

虽然吐谷浑的胜利近在眼前,但是远征的部队也不能胜利后就立马飞回来,现如今留守京师的兵力并不够,而且很多能将都随着远征军出去了,现在仓促间找人去平叛郑王,一时半会,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隔日早朝,全朝也在商议这件事。

容家的人素来有貌美善战的美名,一致对外时很是齐心,手段也够狠。崔太后能被逼到这种地步,新安大长公主、梁王等也出力不少。现在听说要出击郑王,王族们也都活跃起来,容家没有蠢人,现在他们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次平叛不只是容珂和郑王之间的战争,更是皇族和世家之间的战争。若是打赢了,数百年来世家把持朝政,甚至比皇族还是势大的局面,即刻就能扭转。

梁王和齐王都请战,这次是容氏和世家的战争,容珂很大方地选了皇族人出战。当年高祖带着玄铁骑扫荡天下,平定四方,如今,容氏的子侄将再次踏上先辈的征程,用战绩告诉天下人,这片土地究竟听谁的。

梁王和齐王各领了一道行军总管,即刻便带兵出京。他们走后没多久,吐谷浑的战报送回长安,说是吐谷浑可汗已死,他们俘虏人数千余,牛羊二十万,正要班师回朝。

容珂直接下了急召去军中,让萧景铎不必回京,直接带人去齐州平叛。

身上挎着加急战报的士兵一路疾驰,到了军营也不勒马,几乎是滚着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站岗的士兵连忙去牵马,送信士兵刚刚站稳,就拉住巡逻的士兵问:“将军在哪儿?”

“大营里。”

士兵抹了把脸上的灰,飞快朝正中的大营跑去。

“将军,有军报!”

“进来罢。”

亲卫掀开帘子,这才放行。送信人走到案前,单膝跪地,双手奉上密信:“萧将军,朝廷发来的加急诏书。”

案后的人抬起头,他一身甲胄,烛台的光映在黑色的铠甲上,冰冷又坚硬,而等他抬起头来,仿佛将简陋的军帐都照亮了。他冷淡的神色配上冰冷的铠甲,竟然意外相得益彰。

送信人眼角隐隐扫到萧景铎的动作,头又往下低了低。这就是军中有名的萧将军,两年前他带着人剿灭突厥,现在又率领右军扫荡吐谷浑,他的赫赫战功和他的容貌一样出名。这样一个高高瘦瘦、白净漂亮的人走在军营里实在太扎眼了,走在哪儿都少不了被人围观,可是等提起他的名字,再混的兵油子都不敢冒犯。

萧景铎治军之严在军中是出名的,送信的士兵知晓萧景铎的规矩,当下跪在地上也不敢插科打诨。可是他呈上信件后,等了许久,都没等到后话。他偷偷抬眼,发现他们的玉面战神垂眸看着信封,手指在封皮上拂动,虽然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但莫名让人觉得他在笑。

送信士兵脑子一抽,忍不住问了一句:“将军,你怎么不拆信?”

这句话一说完送信士兵就想抽自己一嘴巴子,果然萧景铎抬起头的神色不大好:“逾越,念你传信有功,这次不予惩罚。若有下次…”

“不会有下次了。”送信士兵连忙接话。他赶紧低头,往外边撤退:“不敢打搅将军,属下告退。”

他走了一半,突然又被萧景铎叫住:“殿下她怎么样了?”

“殿下?”送信士兵问,“哪个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