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孙氏没能把孩子搂在怀中叫宝贝,只是伸手捏捏儿子的肩膀,也跟着说道:“可不是,身上都没肉了,这回家了可得好好补补,在外头哪能吃得好呢。”

章铃兰对着弟弟左看右看,也觉得瘦了一些,黑了一些,不过确实是也高了,便跟着说道:“咱家买了好几只老母鸡养着呢,就等着你回来,待会儿我就去杀一只。”

姜氏一听十分赞同,笑道:“对对对,挑那只背上有黄花,个顶个精神的。”

关心完了孩子的身体,姜氏才忍不住大笑起来,声音之中带着明显的得意:“平安,哎呦喂,我孙子成了小三元,这可是章家天大的好事儿,让奶奶看看我的三元孙子是不是更精神了,当年你出生的时候,你娘就听见外头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唤,这可不应验了。”

老太太的嗓门非常大,似乎恨不得邻里都能听见,章元敬更是无奈,他出生的时候就急事儿,那时候哪有什么喜鹊叫,家里头一堆的糟心事儿倒是真的。

他连忙拦住打算在门口唱大戏的奶奶,说道:“奶奶,我有些累了,咱们先回家歇歇吧。”

姜氏一听,果然也顾不得炫耀了,虽然他喜欢听人奉承,但怎么着也不比孙子的身体重要啊,这以后啊有的是时间。

她一手拉着孩子,连声说道:“行行行,咱先进去歇歇,这次累狠了吧。”

后头的章明林帮着把东西卸了下来,搬到了屋子里,但却谢绝了姜氏的挽留。

姜氏也没有多留,到底是成年男子,待久了终归不好,如今他们家出了秀才那就更得注意了,她想了想,把一个荷包塞进章明林的手中。

章明林刚要拒绝,姜氏却瞪着眼睛说道:“明林,你要是不拿着的话那就是看不起婶子,这以后平安有个啥事儿,我也不敢再请你帮忙啦,都说亲兄弟明算账,你这也耽误了不少活儿呢,要是不收说不过去。”

章明林只得收下了,说话的功夫,章元敬收拾出一包糕点来,笑着说道:“林二叔,我特意给二奶奶买的,你帮我带过去吧,等这边收拾好了,我再去看她老人家。”

章明林这倒是没推辞,反倒是觉得这孩子贴心,拎着糕点就走了。

章元敬又把另外一包递给章老汉,笑着说道:“六爷爷,这是特意给您带的,都是软口的糕点,您带回去尝尝喜不喜欢。”

章老汉没想到自己还能得这好事儿,毕竟他说得好听是族亲,说的难听就是下人,雇佣,一看见这糕点眼睛先湿润了,接过去连声道好。

等送走了外人,姜氏又把孩子拉到眼前仔细看,越看越是觉得他吃苦了,带着几分心疼说道:“人啊,要想有出息都要吃苦,幸好咱平安厉害,一次就考过了,就隔壁那个姓孙的,哼,当年考了三四次才过呢,可见不是有真材实料的。”

白头书生穷秀才,其实许多人在童生的位置上停留了一辈子,致死也成不了秀才,孙秀才能考中,当年也曾经是风光过一阵子的。

只是这一切在八岁的秀才之前不堪一提,姜氏原本就看不上孙秀才,这会儿就更加了,搂着孙子只觉得他们家的才是世界上最好的。

偏偏孙氏和章铃兰还使劲的捧她的臭脚,一个说:“可不是吗,我儿子就是厉害,别说,这小时候就看的出来,那机灵劲头,再也没看过别人了。”

章铃兰更是力证这个事实:“是啊,弟弟三岁的时候就会写诗了呢,完全就是神童。”

眼看着自己就要从人变成神了,章元敬连忙从包裹里头找出带给家里头女人的礼物。

给老太太和孙氏的都是银簪子,做的十分精巧,是青州县里头少见的花样,上头缠丝绕花的,完全可以看作是工艺品,就是章元敬不爱饰品的看着也觉得好。

姜氏一看见银簪就笑开了花,眯着眼睛左看右看,章元敬十分有眼色的给她带上了,笑着说道:“奶奶,真不错,十分衬你。”

想了想,他又帮孙氏也带上了,孙氏也是高兴,摸着自己的头发直说:“花这个钱做什么,娘有簪子呢,你给你奶带就成了。”

姜氏笑呵呵的看了她一眼,和颜悦色的说道:“你还年轻,正应该好好打扮呢,现在你也是平安的娘啦,以后可不能寒酸了去。”

姜氏美的没边儿了,她虽然也有银簪,甚至还有金饰,但挡不住这是亲孙子送的啊。

章元敬又拿出绢花来,正是时兴的花样,这东西是绢布做的,四朵加起来的价格还没有一个银簪高,不过看着却十分亮眼,正适合豆蔻年华的章铃兰。

果然,章铃兰一看眼睛都挪不开了,乐滋滋的接过来让孙氏给带上,美滋滋的说道:“弟弟,你挑的花样可真好看,买这些花了大价钱了吧。”

章元敬笑了笑,又把几根发带给了李婶小翠几人,虽然不值什么钱,但颜色鲜亮好看,几个人收下了也觉得开心,这还是秀才公亲自带回来的呢。

听了姐姐的话,章元敬倒是说道:“没花多少,我带了一些杂货回来,待会儿托人卖了,也能赚一些银子,至少能把路费赚回来。”

姜氏一听,倒是皱眉问道:“这合适吗,不是说读书人不能经商?”

章元敬笑着安慰:“放心吧,许多人都这么干,也没有真的查这事儿的,又不是正经的开铺子做生意,难道还不准人赚点路费。”

姜氏这才安心,不过还是说道:“以后也别这么干了,你现在是秀才公了,也得注意些,再说了,咱还是小三元,是什么禀生,到时候朝廷还给你发银子呢,不差这点儿。”

一家人都高兴起来,章元敬笑了笑,没提醒他们自己的禀银还不够一家人花一个月的。

第54章 礼物

考中了秀才,尤其是禀生, 好处确实是大大的, 首先一个就是免除了傜役, 虽然只有四个名额, 但挡不住他们家只有他一个男丁,以前虽然也摊派不到他头上来,但可是要出买丁钱的,这可是家里头单项支出最大的地方。

再有一个,秀才名下也有一部分免税田,开国到现在还没有满五十年,秀才也没有到人满为患的时候, 所以一个秀才能有五十亩地, 章家虽然不止五十亩, 但这等于白来的银子。

傜役人丁税,田地税,外加禀生的饷银,加起来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也难怪读书人的地位一直居高不下, 明摆着好多好处。

姜氏兴奋了好多天,虽然听了孙子的劝说没办成流水席,但还是办了个家宴,这次果然许多人不请自来,还都是提着礼物的,也幸亏姜氏早有预见, 多备了几桌。

这些人里头,大部分都是想打个交道送个礼,将来章元敬真的出息了,他们也好上门,若是不出息,也就亏了一份礼罢了,对于这些人来说不值得什么。

别的不说,八岁的小三元,在青州县城还是值得说道的,这还是开朝以来的第一个,再加上章元敬拜在李老先生的门下,许多人暗暗猜测着,就算是伤仲永,将来怎么着也能是个进士吧,当年李老先生考中秀才的时候也已经十多岁了,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些人只保持着客气,章家到底是底子太薄,现在还不能入他们的眼。姜氏和孙氏都是女子,章元敬年纪又太小,这些客人还是族长带着人招待的。

除开这些人,其余就是单纯来沾沾喜气的,这批人倒是热情,就是看见章元敬跟看见银子似的双眼冒光,恨不得扑上来捏一把抱一下好沾喜气,看的章元敬落荒而逃。

其实章元敬也是想太多了,这年头人对秀才公还有几分尊敬在,看看族里头的人就知道了,自从他中了秀才,喊他小名的人都少了,大部分都是秀才公秀才公的喊着,就是跟他们家走的近的章明林和族长也不能例外。那些人也就是心里头想想,不敢真的上手。

好容易送走了客人,姜氏和孙氏都累瘫到了椅子上,章元敬生怕他们不好,连忙端了热水喂着姜氏喝下,章铃兰也是有样学样的喂了孙氏喝。

热乎乎的水下肚,两个人才缓过来一些,不过精神头倒是好,姜氏更是笑着说道:“这都多少年了,上一次咱家这么热闹,还是你跟亭儿成亲的时候呢。”

孙氏似乎也想起那时候的场景,抿着嘴笑了起来,又说道:“仔细比比,还是觉得今天更热闹一些,娘,今天赵大人还派人送了礼过来呢,只是那管家客气的很,硬是不肯留下来吃饭,哎,以前我哪儿想过这种好事儿呢。”

小三元固然可贵,但赵大人为他做这个面子,更多还是看在李老先生的面子上,这一点章元敬十分清楚,所以才没让他娘强留。

刚才人太多,姜氏果然不知道这事儿,一听更是兴致高:“真的,哎呦,赵大人真是个包青天,天大的好官儿。”

得,给他家面子,送一份礼就是好官了,老太太偏心的理直气壮。

听了这话,姜氏有些坐不住了,站起身说道:“不行,咱们趁有空先去理一理东西,不然我睡觉也睡不踏实。平安,你要是累就歇着,你们俩跟我一块儿来。”

孙氏和章铃兰完全不觉得老太太偏心,兴致勃勃的跟了上去,章元敬想了想也跟了上去,还拿了纸笔打算把东西记下来,将来说不定还得还回去。

姜氏一看也没说什么,只让他坐在旁边,不用他动手,带着孙氏母女干劲十足。

章元敬不太理解她们这种亢奋,毕竟东西已经在家里头了,什么时候收拾不成,何必赶着最累的时候,但看着她们满脸红光的拆包裹,他默默的闭上了嘴。

从姜氏到孙氏,再到章铃兰,这会儿哪里还觉得累,只觉得美滋滋的,恨不得这里头的礼物怎么拆不完,一直拆到天荒地老才好。

姜氏一边看,一边还解说:“咱族里头人给的倒是实惠,都是能派得上用场的,可见是用了心思了,平安,族里头对咱家的好,你也得记住。”

虽说当年章明亭去世之后,族里头有些不长眼的动过她们家的心思,但毕竟已经过去多年,当年族长也出面处罚了那些人,这些年来对他们多有照顾,这些姜氏还是记着的。

古代氏族的力量远远超过现代,章元敬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说别的,今日族长带着几个人从早忙到晚,帮他们招待客人,虽说他自己也乐在其中,但也是情分。

章元敬一边记下来,一边说道:“奶,我都记着呢,要是没有族长,没有林二叔,咱家还不知道要有多少麻烦,您放心,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姜氏一听,倒是连忙说道:“我的孙子,哪能是忘恩负义的,不过平安,你也别太实心眼,将来能帮的咱们就帮忙,不能帮忙的也不用逞强,不然他们还以为咱家是冤大头呢。”

姜氏显然是怕这孩子太实诚,章元敬听了忍不住笑起来,这世界上能全心全意为了他着想的,也就是姜氏孙氏几人了,其他人难免会有私心,而她们俩的私心就是自己。

那头章铃兰翻出几个礼盒,打开一看却是不值钱的摆件,还是那种大路货,顿时气恼的说道:“怎么送这些过来,看着就像是街头几文钱买的。”

姜氏瞄了一眼,淡淡说道:“估计是那几个,舍不得银子又想来蹭饭,算了,放着吧,有喜欢的就摆着,不喜欢的下次她们家办席面咱送回去。”

章铃兰撅了撅嘴巴,显然对那几个人挺看不上的,心里觉得就是几个鸡蛋也比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好,不过也没有再多说。

等拆到不请自来的那批人,姜氏倒是惊讶起来,因为这些人送的礼都很重,笔墨纸砚占了大部分,甚至还有人直接送了玉佩之类的贵重物品。

当然,对于那些人家来说,这些也算不得什么,毕竟是为了交好,他们自然是要拿出点诚意来的,只是对于章家来说,这些东西确实是贵重。

姜氏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说道:“这些收下了就收下了,这时候收的谁也挑不出礼来,只是以后可不能乱收,免得坏了平安的名声。”

这话就是敲打孙氏和章铃兰的,孙氏看了眼女儿,连忙说道:“娘,我明白了。”

章元敬看着倒是不觉得什么,昨天他去拜见李玉山,他家老师大手一挥,还送了不少礼物呢,其中最为贵重的玉佩可比这些的成色好多了。

“啊!”蓦地,章铃兰发出一声惊呼,她把手中的盒子往几个人中间一递,只见巴掌大的盒子里头,居然放着五锭黄灿灿的金子。

姜氏下意识的拿过来咬了一口,这才说道:“真金,二两一锭,这加起来能有十两了。”

这时候金银兑换比例基本保持在一比十左右,十两金字,那就是一百两银子了,放在她们青州县城绝对是大手笔了。

姜氏皱了皱眉,回忆了一番才说道:“好像是个姓贾的商人送的礼,怎么送的这般重,莫不是有啥事儿要求着咱家?这,要不要给退回去?”

一说姓贾,章元敬倒是想到是谁了,他开口说了一遍贾瑾玉的事情,安抚道:“奶,估计这金子不只是贺礼,还有赔罪的意思在,过几日师兄那边办宴席,他们肯定也会送,没事,留下来吧,要是退回去的话他们怕还以为咱小心眼,抓着那事儿不放。”

姜氏也是人精,知道这金子真退回去的话那才是结仇,索性也大大方方的收下了:“该,不说你,李老先生在咱们青州县城可是连县太爷都礼让三分的,他们家孩子跟李家少爷过不去,那不是自找没趣嘛,怪不得要送礼了。”

章元敬倒是对贾家高看了三分,他们若是不送,自家其实也无可奈何,只是人家把礼做全了,他们要是抓着小孩子的口角不放就无理了,怪不得能做到青州第一富商。

章元敬看了看那细小的金锭子,不得不说那金灿灿的颜色十分讨人喜欢,他笑着说了一句:“等姐的亲事定了,这金锭子给她当压箱银吧。”

这话一出,章铃兰眼中满是感动,孙氏有些欲言又止,姜氏却立刻沉了脸,但对着最宠爱的孙子到底不能发火,只是冷哼着说道:“哪家嫁女儿给金子的,压箱银子能有个十两就很不错了,不然人家还以为咱家放着金山银山呢。”

章元敬心知姜氏肯定舍不得,笑着说道:“奶,咱家虽然没有金山银山,但咱家有我啊,以后我肯定好好读书,给你考举人,考进士回来,到时候您就是官家太太了,想要什么没有?我就一个姐姐,怎么着也得让她嫁的风风光光的,再说了,这金子也是白来的。”

姜氏还是不为所动,就是章铃兰感动过后,也劝道:“平安,你还是听奶奶的吧,以后你要读书,家里头花销还大着呢,哪能为了我花费那么多?”

孙氏这会儿也说了一句公道话:“是啊,你姐的嫁妆,我们一直准备着呢,也不少了。”

显然不管是姜氏还是孙氏,心里头最重要的还是儿子,孙氏对女儿也是心疼,但一百两不是小数目,她还是想给儿子多留一些,读书的花销可大,她不想委屈儿子。

章元敬十分无奈,只好使出杀手锏来围着老太太撒娇耍赖,姜氏到底是熬不过他,最后松了口说道:“金子带着有什么用,又不会生出小金子来,到时候我买了良田,让你姐姐带一些过去就是了,哼,天底下哪有我这么大方的奶奶。”

章元敬和章铃兰对视了一眼,连忙哄起老太太来。

他们却不知道,姜氏心里头精明着呢,金子换成田地,到时候陪嫁看着鲜亮多了,嫁的人家也能好一些,压箱银子多少谁知道啊?再说了,给多少,还不是她说了算。

第55章 嫁娶(二)

姜氏老太太的动作向来快,除了留下备用的银子, 其他值钱的东西都被她换成了田地, 只是这些年良田的价格一天天的上涨, 上次她们家买的时候, 二两银子就能买到不错的,如今别说是二两了,三两都买不到,基本维持在三两半到四两之间。

姜氏把这些年的积蓄和这次的金锭子都用上了,统共也只买到了四十多亩,她忍不住有些感叹起来:“这日子好了,田地就贵了, 哎, 要不是咱们平安出息了, 咱们哪能买到这么多良田,再攒攒也就跟最好的时候差不多了。”

不过说归说,家里头日子好起来,她心里头还是极开心的, 这份开心一直维持到族长夫人上门, 这位夫人姓丁,比起族长来,她其实是有些看不起章家的,不过这些年章元敬慢慢出息了,她才往这边有些走动。

瞧着姜氏老脸笑的开花,丁氏也跟着笑了笑, 说道:“老嫂子,您这日子可是美的没边儿了吧,哎,往前几年谁能想到,咱元敬还能拿到小三元,都说这孩子从小聪明,可见是嫂子从小教导有方,不然哪有他今天。”

姜氏跟着哈哈一笑,虽然知道这是奉承话,但挡不住她听的舒心啊,她抿了抿额发,笑着说道:“我一个不识字的妇道人家,哪里能教他,多亏了李老先生倾囊相授,咱们平安能拜倒在老先生的名下,可真是八辈子求来的福气。”

丁氏心中有些酸溜溜的,暗怪当初自家男人不给力,不然他们孙子拜师过去,说不定现在也拿到了小三元,就是没有小三元,有个秀才的功名也是顶好的。

只是她不是笨人,自然不会把这酸话说出口,只是笑着应道:“可不是吗,李老先生可是翰林院出来的,那学识肯定是没得说,还是元敬运气好。”

两人唠嗑了一会儿,姜氏倒是开口问道:“得了,说了这么多,您这到底是为啥上门呢,总不会是为了夸一夸平安吧,我可不信这话啊,咱这关系,有话还不能直说?”

丁氏笑了笑,忽然压低声音问道:“老嫂子,我听人说,你打算给铃兰出五十亩地陪嫁?”

姜氏听着只觉得心头一跳,差点没喘不过气来,连声问道:“这是哪儿传的瞎话?我们家什么情况你还不知道啊,五十亩地那还不得抽干我的血,喝了我的肉。”

姜氏有多么重男轻女,族长夫人再清楚不过了,只是这些年她对孙女也好了一些,她才有些相信谣言,谁知道一听果然是假的:“外头传的到处都是,还以为是你放出去的消息呢?”

有些女儿家待嫁的时候,娘家会放出风声有多少嫁妆,多丰厚,也是给人相看的意思,所以外头传着章铃兰能陪家五十亩地的时候,大伙儿只惊讶姜氏的大方。

姜氏脸色又青又白的,一会儿觉得是章铃兰口风不紧,漏风给了小姐妹,一会儿又觉得是不是孙氏胆子大了,为了女儿给她下绊子。

正是这个时候,章元敬从李家回来了,知道族长夫人在还特意进来拜见。

丁氏心里头虽然发酸,但看见章元敬还是觉得喜欢,这孩子专挑着父母的长处长,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看着就像个瓷娃娃似的,更难得的是懂事知礼,对着她们也恭敬。

这会儿她果然带着几分热情,笑着说道:“元敬回来啦,读了一天书累不累,哎,你现在是秀才公啦,可别太用功了,累坏了身体不值当。”

章元敬笑了笑,对付家里头的长辈,他向来奉行少说多笑,不然可应付不过来三姑六婆七婶婶,说一句话后头能有一百句等着呢,但这个他害羞的笑容能顶住许多事儿。

丁氏眼睛一转,忽然说了一句:“恰好跟你奶提铃兰的事儿呢,元敬,要是你姐姐的陪嫁多了,你可舍不舍得?”

章元敬这次倒是直接回答了:“那是我亲姐姐,我只盼着她好的,五十亩地也不算什么。”

若是可以的话,章元敬还想要拿出更多来,只是章家的家境摆在那儿,再多的话就不合适了,姜氏和孙氏也肯定不能答应。

丁氏一听,立刻叫道:“真有五十亩啊,方才你奶奶可不是这么说的。”

章元敬转头朝着姜氏看去,姜氏抽了抽嘴角,带着十分心痛说道:“有有有,我们家统共也就一个丫头,就给她多一些不算什么。”

丁氏眼睛转溜溜,显然有些明白章家的官司了,她笑了笑没有深究,只是低声说道:“嫂子,我就不跟你虚话,铃兰真要有这个嫁妆的话,这婚事我也帮你打听打听。”

身为族长夫人,丁氏的出生自然比姜氏孙氏好多了,一听这话,姜氏的心痛只觉得也好了一些,连忙说道:“别的不图,就盼着对方是个好人家,以后对铃兰好,能看顾一些平安就更好了,若是能成,你可就是铃兰的大恩人。”

丁氏笑了笑,她要的就是这句话,说完之后也不多留,跟章元敬说了几句话就起身离开了,等她一走,姜氏就扳起脸孔来,扭过身子不看孙子。

章元敬自然明白她这是生气了,连忙走过去抱住老太太的胳膊撒娇:“奶奶,我真是一时口快,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漏了口风,您别生气,我真不是故意的。”

姜氏不能相信这话,冷笑道:“你别叫我奶奶,你才是我祖宗,哼,五十亩地,那得多少银子,说给就给,我平日里精打细算的那是为了谁?”

章元敬见骗不过去,直接靠在她身上,撒娇说道:“是为了我,奶奶,平安心里头明白着呢,都是为了我,奶奶才舍不得吃,舍不得用。”

姜氏心中听的发酸,却还是硬着脾气说道:“你知道就好,那可是五十亩地,直接给了你姐,得,你们是好姐弟,如今我倒是成了外人了。”

章元敬心知这个误会可不能留下,连忙说道:“奶,这能比吗,姐嫁人就一回,嫁出去就不是咱家的人了,您可是我亲奶奶,别说五十亩,五百亩平安都能给你挣来。”

“等那个时候,奶奶每天啥都不用做,就当你的老封君,想吃什么,就喊一声,自然有人给您送来,每天只要负责开心就好了。”章元敬勾勒着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其实并不难实现,不说进士,只要他中了举人,能够好好运作的话,家里头的日子自然会富裕起来。

姜氏终于被哄笑了,白了孙子一眼说道:“连吃的都要人招呼,那不成废人了,哼,就一张嘴甜,奶知道,你这都是哄着我呢。”

章元敬见她笑了才松了口气,举着手说道:“这可是我的真心话,我发誓。”

姜氏又不让他发誓,还责怪小孩子不懂事乱说,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只是姜氏还是忍不住有些怨念:“那可是五十亩地呢,地都涨价了,那几锭金子都买不来五十亩,到头来还得添一些,哎,怪不得人家都说女儿是赔钱货,可不是都赔钱吗!”

章元敬只能傻笑,幸亏姜氏也是知道分寸的,一来是家里头如今越来越好了,二来也是消息已经传出去,还是她孙子亲口说的,她总不能打了孙子的脸。

所以也就只能晚上念叨念叨,白天的时候还得对着来打探消息的人表示自己多么大方,多么疼爱孙女,听的那些人一愣一愣的,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姜氏是个疼孙女的。

自从章元敬中了小三元,上门来相看章铃兰的人就多了起来,后来章家放出消息说要陪嫁五十亩地,那门槛儿简直要被人踏烂了。

人一多,姜氏自然挑剔起来,左看右看都觉得不满意,配不上她们家五十亩地的陪嫁。

孙氏倒是好一些,只是门第高的,怕女儿嫁过去吃亏,门第低的,又怕女儿嫁过去吃苦,远一些的人家又怕不知根知底,近一点的却又没有合适的。

姜氏听着她的话,嗤笑道:“隔壁孙秀才家倒是知根知底,你敢把女儿嫁过去吗?”

孙氏一噎,那王氏倒是真来探过口风,孙涛看着也是个好孩子,但一来她不喜欢孙秀才道门风,二来王氏也不真心,话里话外似乎还挺看他们不上。

“我就是昏了头,也不能把铃兰嫁到他们家呢,娘,你听说了吗,王氏偷摸着卖了一些地呢,听说她们家日子不好过,如今不过是外头看着光鲜罢了。”

姜氏如何不知道,她也懒得去说隔壁拿乌糟糟的事情,只提了一句:“你可千万别被王氏灌了迷魂汤,哼,上次我听说了,她指望着媳妇带着大笔嫁妆进去补贴家用呢,还说什么就是商家女也不嫌弃,以为人家都傻子呢。”

两人不约而同的撇除了隔壁,孙氏更是提也没提娘家嫂子递过来的话,就她娘家那泥沼,不是亲生的她都不舍得扔进去。

挑到最后,也就剩下了两户人家,姜氏更中意的是丁氏推过来的一家人,是个大地主,据说家里头有上千亩地,独子,唯一的不好就是这孩子有些不机灵,说的好听是憨,说的难听是傻,不过据说也是读过几年书的,有没有读进去就不知道了。

孙氏更中意的却是镇上的一户人家,对方也是个读书人,家里头开着几家铺面,是家里头最小的儿子,只比章铃兰大了一岁,据说读书读的十分出色,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中了秀才公,如果不是章元敬早早中第,他们还不一定会上门。

第56章 姐夫

孙氏向来都是不敢违抗姜氏的意思,但这事关女儿一生的幸福, 她难得大着胆子较真了一回, 婆媳俩个意见不一, 挨骂的自然是孙氏。

章元敬回来的时候, 就听见姜氏指着孙氏骂道:“你这话是觉得我会害了铃兰了,铃兰是你女儿,难道就不是我孙女了?这是丁氏介绍的人,难道还能错了?”

孙氏低着头讷讷说道:“娘,我不是这个意思,这,这不是想要再看看吗?”

姜氏毫不客气的骂道:“看个屁, 再看铃兰就成了老姑娘了, 到时候别说五十亩, 给一百亩都嫁不出去,只能配了那些浪荡子。”

站在门口的章铃兰一看见章元敬,连忙开口叫道:“弟弟,你回来啦。”

章家统共就这么几个人, 姜氏跟孙氏吵了起来, 章铃兰自然也是听见的,这会儿忍不住喊出声来,她也知道一旦她奶奶生气,只有弟弟能劝住。

章元敬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笑着走进屋子,伸手拍了拍姜氏的后背, 安抚道:“奶,这是好事儿,你们怎么还吵起来了,有啥话不能好好说?”

姜氏冷哼了一声,闷声说道:“现在你们成一家人了,哪里还有我说话的份儿?”

在姜氏心里头,孙子自然是千好万好的,但孙氏到底是他亲娘,谁知道孙子最后跟谁亲?

幸好自小章元敬就深深知道哄人的道理,连声说道:“奶,咱家谁敢给您气受啊,您可是家里头的定海神针,要是你一日不在,日子都没法过了。”

姜氏一听这话,果然就喜笑开颜了,笑骂了一句:“得了你,难道奶还能跟着你一百年呢,哎,这日子啊,还得自己过。”

“谁说不能呢,等将来我真中了进士,当了官,你还得帮我看着路呢。”章元敬这话倒是真心实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姜氏等生存智慧有时候是他也赶不上的,再说了,他是姜氏亲手一点一点带大的,那种情谊就是亲娘孙氏也无法取代。

说到这里,姜氏也彻底不生气了,虽然还是看媳妇不顺眼,到底是没当着孙子的面骂人,只是拉着他做下来,又索性叫了章铃兰进来,说道:“铃兰的婚事,原本你们不该插嘴,但你们爹去的早,这会儿也不能给出门看看,铃兰,你自己也听听,别以为奶要害你。”

章铃兰还带着几分羞涩,低着头说了一句:“奶,我知道的。”

孙氏按住她的手,心中微微松了口气,章元敬倒是兴致勃勃的问道:“奶,你们相看了谁家,爹不在,我也能去帮忙看看啊。”

姜氏却说道:“你哪能去做这事儿,再说你还小呢,哪知道人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