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清平县来了一个新的县令,姓范,人称范倔头,为官清廉,他上任过的那些县城,政绩都非常不错,但就是为人不懂得圆滑,刚直不屈,惹得上头的那些官吏对着范倔头就犯头疼病,若非当今皇上是明君,留着范倔头干实事,这范倔头早就被赶出官场了。

不过范倔头这样的父母官,对当官的来说是个恨不得赶得远远的瘟神,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范倔头就是个福星,他所治理下的县城,百姓安居乐业,无不赞颂他是一个好官,是一个清官。

听说他是从贫瘠的山羊县调过来的,短短三年,那贫苦不堪的山羊县,竟在范倔头的治理下井井有条,百姓们开荒种粮,自给自足,倒是从三餐吃不饱要卖儿卖女过日子,到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三餐温饱的日子。

从这些得来的消息上分析,沈立冬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毕竟普通百姓总是盼着上头的父母官是个好官的。

至于清平县原来的县令大人,被调离去了苏州那边,品级没变,还是一个正七品的县令,但是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州那边最富饶的县城当县令,那可比在清平县上头的青州府当知府都要来得有钱啊。

一开始,沈立冬压根没有想到清平县令的调遣会跟她扯上什么关系,直到那位即将离开的县令大人收拾行李打包离开清平县的时候,派人给沈家二房送了一份礼。

而且那人还话里话外带着意思,那就是县令大人是不会计较莲姨娘那回事情的,请沈家二房的一家人放心,县令大人以后也不会来为难他们之类的,让他们一家人不要放在心上,以后也要常来常往,总之一句话,就是那县令大人登门来拜访沈家二房,其实就是想通过沈家二房巴上谢朝云那厮。

到此时,沈立冬方明白,为何清平县的县令好端端地突然被调遣,毕竟这县令的任期还没满三年呢,现在一跟谢朝云这厮扯上了关系,沈立冬还有啥不明白的。

她相当明白,谢朝云这厮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让沈家二房欠他人情,日后他谢朝云若是有啥事的话,她沈家二房因这人情,也不得不帮谢朝云一把。

那厮,打得倒是好算盘,人情就这么被上赶着欠上了,上次的事情,沈立冬好不容易让双方扯平了,本想着日后权当见面不相识,当个过路人一般过去了。

但谢朝云这么一来,沈立冬以后还能将谢朝云当陌生人看待吗?她家一向都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这谢朝云给沈家二房完全收拾了掉了后患,让沈家大房的朱氏刚起了一个念想就被切断得干干净净。

这样一来,前脚有谢朝云跟唐元祺来送礼,后脚有县令大人派人来送礼,态度还是那样恭恭敬敬的,花婆子跟大房的朱氏要想起点风浪,全给沈大年跟沈搏明给压制了。

就连朱氏吩咐沈立秋去叫沈立春回娘家一趟的事情,沈大年都让沈博明亲自去了镇上钱家一趟,让沈立春安心养胎,不用回娘家来了。

这沈大年跟沈博明自然是生怕沈立春跟着她娘朱氏一起糊涂了,因而敲打了一番后,见沈立春压根没有折腾沈家二房的心思,父子二人如此,皆是放了心。

若说沈立春要真的跟她娘朱氏犯糊涂对付沈家二房的话,那就白瞎了沈家二房对沈立春的那番好心了。

好在沈立春虽然在钱家当平妻的这段日子里,为了稳固自个儿的位置,保住腹内的孩子,学了不少的厉害手段,但是她毕竟是个心善的,是个知恩图报的,她这向沈家二房报恩都来不及了,哪里会听得进妹妹沈立秋那挑拨,去对付沈家二房。

第2卷 第八十二章

不过,沈立春这时也纠结着呢,朱家毕竟是她的外租家,朱氏毕竟是她亲娘,若是不回去走一趟,未免让人觉得她太过冷血,太过凉薄了,可是她又真的不愿意听朱氏的话去对付沈家二房。

这当会儿,她爹沈博明来了,吩咐他不用回沈家了,让她好好安心养胎,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去管,这可是及时雨啊,正好解决了她的麻烦。

这沈立春一听,二话没有,当下就答应了沈博明,她根本不用她爹敲打她,因为她自个儿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害沈家二房那家人的。

关于沈立春对沈家二房的这态度,沈立冬后来还是知道了,当然她知道这件事情后,自是以后对这位大堂姐更加信任了,更加愿意护着沈立春了。

而沈立春也正因为如此,善有善报,因为有沈立冬护着,她一辈子都过得安稳,富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当会要说的是,沈家二房又有喜事了,沈立冬的大哥沈文轩考中了,县试府试院试三场考试全部都轻轻松松地过了,获得了秀才的名号,得了明年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资格。

来沈家二房报信的人还说沈文轩这次考得出众,成绩排下来得了一个第二名,混了个禀生。

这禀生的话,不但可以免费到县城上学,还有按月朝廷发放的禀米银两,不但足够沈文轩读书费用,还得每个月给家里补贴银两呢。

一家人听了这个消息后,自是欢喜不已。

唯有沈立冬表情怪怪的。

沈立冬本想着她家大哥沈文轩才学出众,可以稳稳当当地拿个第一的,哪里想到冒出个程咬金来,竟取了第一名,盖过了她大哥。

“大哥,那榜首的是谁?”沈立冬问出这话的时候,明显不太高兴这个排第一名的,因为她想到了唐元祺所说的,秀才是可以用银两捐出来的。此时的她,想法中大有她大哥的榜首位置被人用银两给划拉走了。

可是她却忽略了唐元祺所说的银两捐出来的秀才,最多只是个增生,或者是附生,根本不可能是禀生。那榜首之位的理所当然是在禀生之列,自然不会是用银两捐出来的秀才。

沈文轩看着自家小妹沈立冬那恼怒的眼神,哪里不清楚她这颗小脑袋瓜子在想些什么,当下抱起她,笑着点了点她的小鼻子。

“榜首的那位是县学里有名的苏大公子,苏流瑾。人如其名,若非上次考的时候中场身体不好而退出考试,他啊,去年就该是榜首呢。”

苏大公子苏流瑾,大哥沈文轩都这么推崇,难道真有那么好的才学吗?

沈立冬有些不服着,这种通病是任何人都会有的,谁都会觉得自家的孩子最好,沈立冬就是这种感觉,总觉得别人怎么都比不过她家大哥的。

不过,就算沈文轩得了个第二,也足够一家人高兴的了,要知道,考个秀才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就连沈大年跟花婆子,大房跟三房的听到这个消息都异常高兴,为什么高兴呢?

那沈文秀考了秀才,那是对沈家全家人都有好处的。

因为家中出了秀才,沈家说出去名头就好听了,要知道,秀才见官可以不用跪拜的,二来挂在秀才名下的田地那是能免税的,因而花婆子虽然瞧不起沈家庄那个考了三十年的老秀才,但是因为秀才的名头还有这免税的好处,她其实打心底还是很敬重那老秀才家的。

农户人家吗,对于读书当官的,天生就有一种自卑的感觉。

因而沈文轩这一出息,读书免费不说,还有每月银两大米可拿,这些自然是要入了公中的银两,没有分家自然就是属于沈家这个大家庭的,如此,因为这笔银子跟米粮,花婆子对沈家二房的态度倒也改变了不少。

陈氏也不计较,沈文轩得了银两米粮入了公中就公中,反正二房私底下有自个儿的生意在做,不在乎那点银子,只要一家人能得清净就好。

晚上,沈家为了庆祝沈文轩考了秀才,办了三桌的酒席,请了隔壁张婶一家,李奶奶那一家,三叔公一家子,还有大哥沈文轩的同窗学子,还有钱家,沈立春的夫家,那钱员外一听到沈文轩考了秀才,还是个禀生,马上就吩咐钱家贵带着沈立春去沈家祝贺去了。

这次钱家贵的身边自然没有了上次那两个打扮得妖妖娆娆的春红绿柳,而是换了两个看着沉稳能干的丫鬟,上次钱家贵身边的那个掌事嬷嬷这次还是跟在身边一道儿来了沈家。

沈立春一到沈家,先带着钱家贵去了正房拜见沈大年跟花婆子,孝敬了沈大年上好的烟丝两盒,花婆子缎子一匹,一份糖果点心,十斤五花肉,五十斤白米面粉。

见过沈大年跟花婆子之后,沈立春去了大房探望了病床上躺着的朱氏,跟朱氏说了一会儿话,那朱氏因着被沈博明,还有公公婆婆打压着,又见县令大人被调走了,哪怕是唐元祺离开了沈家庄,那县令大人也没有将她家那个表妹莲姨娘带回去,朱氏就知道朱家要想东山再起,无望了。

想着这样,朱氏跟沈立春说话的时候就病恹恹的,没说几句就让沈立春出去了,沈立春见此,也只能劝慰着朱氏放宽心,好好地养伤,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多想。

离开大房时,沈立春拿出带给大房的礼物,是两匹上好的缎子,一份糕点糖果,又留个两朵漂亮的珠花给沈立秋,给沈文吉留的是文房四宝一套。

出了大房,沈立春又去了二房。

给的礼是二朵珠花,沈立夏跟沈立冬一人一朵,三套文房四宝,沈家二房三兄弟一人一套,两匹上好的缎子给陈氏跟沈博远做夏衫的,还有一份糖果点心。

至于给三房的,沈立春给了三婶娘同样两匹缎子,一朵珠花,还有糖果点子,文房四宝自然是没有的。

沈立春分配完这些礼品,便跟沈立夏,沈立冬那一桌坐在一起,钱家贵自然是跟沈文轩那一桌坐在一起。

沈立冬眼见沈立春怀了孩子之后,面色上看着不太好,赶紧趁着说话撒娇的当回,替沈立春把了把脉。

知晓了沈立春有些气血不足,思虑太甚,胎气自是有些不稳,沈立冬想着沈立春若是再不好好静心调养一番,这个孩子可能就保不住了。

当然,她是不会跟沈立春说这些话的,只是在她回钱家的时候给沈立春写了一份养生补气的药膳,又写了一份食物之间相克的,还有孕妇不能碰的食物。

“大堂姐,这是我娘给你准备的,娘说你现在肚子里头有了小宝宝,该要注意一些的。”

沈立春接过,感激地朝沈立冬点了点头。

她的娘亲也没有想得那么周全的。

第2卷 第八十三章

如此,沈立春不知心里头有多么感激陈氏的关心,回去钱家后立即就吩咐贴身大丫鬟春梅按照沈立冬提供的药膳方子放在自个儿院子里的小厨房炖煮,由春梅亲力亲为地盯着,不容其他人插手,另外沈立春看了沈立冬那份食克之法以及孕妇不宜食用的单子,眼睛里就露出了几分厉色。

为母则刚,看来是没错的,沈立春因着有人要动手害她腹内的孩子,竟出手极快,扫清了自个儿院子里的几个钉子,连消带打地反击了钱家贵的嫡妻,再无后患。

沈立春那边如何整顿下人不说,沈家二房这边,最近这段日子也不平静。

因为沈文轩年纪轻轻,十五岁就得了秀才,一时间,沈家庄上人人都在传着,传着传着就传出麻烦来了。

这不,李家媒婆张家媒婆的,纷纷踏至,一个个都不消停,这个说县城里刘员外家的大娘子长得跟一朵花似的,俏生生的,这方圆百里头一个能干的,看账管家,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那边说县城书吏的小女儿长得好,琴棋书画女红样样精通,夸得是那个天上有地上无的。

沈文轩倒好,躲着清净到县城学馆去了,沈立冬也好,白日里都在镇上的保和堂当药童,基本上也当面碰不到那些个上门来的媒婆,沈博远要不下地干活要不上山打猎,倒也安宁,沈文浩得去学堂跟着言老读书识字,不用被那些打扮得面粉刷刷落的媒婆子盯上,沈文海还小着呢,没人看上他,只是可怜了沈立夏,在家帮衬着陈氏忙着家务活,整日里不是刺绣就是做水田衣,做绢花什么的,很容易就碰到了那些个媒婆子。

加上沈立夏都十二了,在沈立夏这个年纪,大户人家的姑娘小姐们早就开始张罗着说亲了,因而除了沈文轩这个香馍馍被争抢外,沈立夏这个出落得亭亭玉立的沈家二姑娘也被媒婆给盯上了。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聚在一块儿商议的时候,陈氏自然而然地就提起了沈立夏的终身大事。

“娘,长幼有序,娘应该先说大哥的亲事,然后再说二姐的。”沈立冬听到沈立夏才十二岁就得说亲了,这事实令她很惊悚。前世女人三十不成婚都多的是,到这儿十七八岁若是还没嫁出去就成了老姑娘了,没人要了,太过离谱。

何况女人年纪太小,都没长开,到时候生男育女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就算孩子生出来也容易长得病歪歪的,沈立冬可不想沈立夏受这等苦楚,因而赶紧将大哥沈文轩拉上,转移目标。

谁料到陈氏眼皮都没抬一下,淡淡地说了一句。

“你大哥的婚事,不急,以后再说。倒是你二姐,不小了,可以相看着张罗人家了。”

“娘,二姐才十二呢,大哥可是十五了,隔壁张婶家的儿子十岁就订了亲事了,到大哥这儿,怎么说都能订亲了吧。再说了,现在媒婆们上门都是围着大哥转的,娘就趁此机会,好好地给大哥挑选挑选,少不得有好姑娘在里头呢。”比起沈立夏嫁出去,沈立冬宁愿沈文轩娶大嫂,怎么说这个世道男人过得容易点,女人过得太苦了点。

“小妹,大哥看你的意思好像巴不得大哥娶媳妇啊,难道你就不担心大哥万一娶了一个母老虎,从此家中不得安宁吗?”沈文轩笑眯眯地看着沈立冬。

“冬儿相信大哥的能耐的,大哥若是压不住自个儿的媳妇,让一家人遭罪的话,那大哥就不是大哥了。”沈立冬相信以沈文轩的本事,自然不会有让妻子欺负家人的事情发生的。

“你就这么相信大哥?要是大哥…听了枕头风怎么办?被你嫂子迷惑了怎么办?”沈文轩逗着沈立冬。

“好了,你们兄妹两个越说越不像话了。”陈氏瞪了沈文轩跟沈立冬一眼。“你大哥的婚事以后再说,现在娘说的可是夏儿的亲事,你们两个捣什么乱呢。”

“娘,二姐还小呢,你可不能将二姐就这么给配出去了。再说了,那媒婆的嘴,天生就自会挑着好的来说,万一对方压根就没有媒婆说得那么好呢,那我二姐嫁过去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那陈氏见沈立冬这么说,笑了笑。“你二姐这个年纪,已经不小了,等到及笄就该成亲了,这个年纪相看了人家,可以好好地慢慢挑选,要是等到及笄那会儿再去张罗人家,到时候恐怕就没有什么好的人家可以挑选了。再说,媒婆子的话虽然不可尽信,但有些人家还是可以的。”陈氏挑了挑针线,顿了顿。

“今个儿,隔壁张婶过来说了一户人家,是小王庄上的,是你张婶大姐家的小外甥,今年十五,人长得端正,在镇上保和堂里学医的,上有兄弟三人,家中排行为四,上头父母健全,家中有五间房子,二十几亩田地,是勤勤恳恳的庄户人家,虽说有个不着调的祖母,但是王家早就分了家,因而若是你姐姐嫁过去,只要小两口手脚勤快,自是能过上好日子的。”沈立冬听着听着,就越发觉得陈氏说的这个人很熟悉。

“娘,你不要告诉我,那个人就叫王小四哦。”

陈氏一愣。“冬儿怎么知道那人叫王小四?难道冬儿你认识?”

“娘,你难道忘记了?冬儿也在保和堂当药童来着呢。那个王小四冬儿不但认识,他现在还是冬儿的大师兄呢。”沈立冬觉得这个世界真小,无巧不成书,给二姐谈个亲事都能谈出个认识的人来。

陈氏一想也是,沈立冬就是在保和堂学医的,那王小四也是在保和堂学医的,自然会见面的。

“这样也好。既是冬儿认识,那冬儿跟娘说说,那个王小四看着如何?”

“娘,那王小四其实娘亲也见过的。”

“娘见过?什么时候?娘怎么不记得。”陈氏不解地看着沈立冬。

“娘,你难道忘记了咱们第一回去保和堂是干什么去的?那个时候,柜上接待我们母女两个的那个和善的哥哥就是王小四呢。”沈立冬帮着陈氏回忆着。

陈氏对于去保和堂卖那株百年人参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当时柜上那个机灵和善的小伙子,陈氏自然也是有印象的。

“这么说来,娘看着这个王小四还真的像你张婶说的那般,是个不错的。”

“可是娘,你也不能单凭这么一个好印象就将二姐给随便配出去了,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娘可不能就因为王小四看着和善就将姐姐许配给他了。”沈立冬一想到二姐这么好的姑娘就要被王小四给抢走了,对着王小四这位大师兄就没啥好口气了。

那陈氏听得沈立冬这么说,一惊。“冬儿这么说,可是那王小四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那也不是了。”这位大师兄在保和堂里很是关照沈立冬的,为人处事也不错,机灵能干得很,又不耍奸油滑,看着是个稳重可靠的人选,只是一想到王小四有可能成为她姐夫,沈立冬就很不爽了。

“那冬儿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

“我就是觉得那王小四配不上我二姐这等模样性情的,就我姐姐这样的,还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其实,沈立冬就是舍不得沈立夏,任何一个可能成为她姐夫的,都会被沈立冬给挑剔了。

“冬儿可不许胡说。娘在保和堂既是见过那王小四,还不知道那王小四长相如何,怎么也没有冬儿说得这么磕碜的。”

“那他也配不上我姐姐。再说了,姐姐都没见过那王小四,要是姐姐不欢喜,那王小四就算是不错,那姐姐也不能嫁给王小四。”沈立冬这话刚说完呢,就被陈氏给打了一个手心。

“这话也是你能说的,小孩子家家的,什么欢喜不欢喜的,这婚姻大事自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王小四若是不错,你姐姐嫁给他自是会过得很好。”

“可是姐姐若是压根对王小四没好感的话,不愿意对着王小四的话,那姐姐嫁给王小四以后,日子能过得舒坦吗?所以娘啊,这人啊,还是得姐姐看着中意了才行。”沈立冬是很排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这在前世都是男女自由恋爱成婚的,到这儿可好,男女七岁不同席不说,长大了双方提亲的时候见个面都会被人说三道四的,很多对夫妻第一次见面竟是在洞房花烛之夜,这就跟两个陌生人一样,初次见面就是夫妻得一起翻滚了,能不别扭吗?

何况,沈立冬想着如果沈立夏就这么给配出去了,以后轮到她自个儿的亲事,岂非也被这样给配出去了?

就算为了她自个儿,她也得让陈氏答应了。

“可是像你姐姐这样,到了说亲的年纪,如何能自个儿去相看男方,这等伤风败俗的做法,可是要坏了你姐姐名声的。”陈氏还是不点头。

“娘,你担心什么,这不是有冬儿吗?我既是跟王小四一块儿在保和堂学医的,二姐自然可以去保和堂来看冬儿的吗?”沈立冬坚持着要沈立夏看了顺眼才行。

第2卷 第八十四章

至于双方讲究个爱情什么的,沈立冬完全没这个想法。

前世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保护下都有男人敢在外头养着小三小四小五,别说这里可以合法地三妻四妾了,沈立冬压根就不相信能在这里找到什么真感情,若真是有那种才貌双全的,金子银子多得是,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绝世好男人存在,那茫茫人海的,她也没那么好的运气就给她碰上了。

因而沈立冬坚持要沈立夏自己去相看,也不过是为了两人婚后免得相看相厌,毕竟是要在一起过一辈子的,若是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那日子也是不能过的。

陈氏呢,听了沈立冬的提议,思虑再三,虽说不太赞同沈立冬的这种做法,但是她坳不过沈立冬的坚持,她自个儿呢,又是真心疼爱子女的,自是不想沈立夏过得不幸福。

最终,陈氏还是点了头。

“不过你们相看归相看,可别让对方看出点什么来。要知道,女方这单独去相看男方,那可是有轻佻之嫌,若是那户人家因此对你姐姐有什么不好的看法,日后就算两家成了事,恐怕你姐姐嫁过去也会被对方挑剔的。”

“娘,冬儿办事,娘亲尽管放心了。冬儿保证不会让王小四看出什么道道来的,何况,为了姐姐的终身大事,做妹妹的总得给仔细看着,做大哥的也是,可得给姐姐好好地去查查那户人家,虽说张婶信得过,但也有可能张婶的姐姐隐瞒着她,这些事可得咱们家自个儿亲自去证实了才行。”沈立冬说得头头是道,逗笑了一家人。

“小妹放心吧,不用你说,大哥也自会去查查那户人家的。”沈文轩点了点沈立冬的小鼻子。

“你啊你,你个小丫头片子,娘还真不知道怎么说你才好。小小年纪,小心眼倒是多。不过为了你二姐的终身大事,费些心思也是应该的,就这么做吧,娘反正明天有事要去小王庄一趟,就顺便去打听打听那户人家的底细。”原来陈氏早就想周全了,沈立冬还真是多想了。

以娘亲疼爱子女的程度,又怎么可能让沈立夏随随便便地嫁过去呢?

“娘。”沈立冬忽然抱住陈氏,撒娇着喊了一声。

“小心娘手里的针,这孩子,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你可得跟你二姐好好学学,若是一直如此,以后嫁人了可怎么办哦。”陈氏担心沈立冬这性子,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跟婆家的人相处得好。

“娘,冬儿还小呢,冬儿才不嫁人呢,冬儿一直陪着娘就好。”按照沈立冬自个儿的想法,她是压根不想嫁人的,她有药田空间在手,凭借一技之长,自能让自个儿一辈子过得舒舒服服的,何必去嫁人呢,伺候一大家子不说,劳心劳力的,到最后说不定还费力不讨好,日子过得憋憋屈屈的,也太痛苦了。

“说什么呢,姑娘家哪有一直呆在娘家不嫁人的,那可不行。娘可是早早给你们两姐妹准备了嫁妆,放心好了,娘将来肯定给冬儿找个顺心的人家,不会让冬儿受委屈的。”陈氏抱住沈立冬说着。

果然,沈立冬的这种想法是很不现实的,生活的环境不允许沈立冬这么做,流言蜚语那比刀霜雪剑更可怕,头一个不会赞同的恐怕就是陈氏了,因而沈立冬不能表现得太过异类。

“娘,冬儿只是舍不得爹娘,最好一辈子都不要离开爹娘呢。”沈立冬自然相信,以陈氏疼爱她的程度,未来肯定会给她找个老实的,离家近的,家中关系简简单单的殷实人家过日子的。

而沈立冬的想法就是若是不错的,就买个庄子,买上几亩田,养个包子,平平淡淡地过完这辈子,若是过不了一辈子,后头男人变心了,她也不稀罕,甩手给踢了,有着药田空间还有医术在手,带着包子自个养着,绝对没有问题。

晚上,沈立冬又进了空间,先去翻看了四本医书,而后去了制药房练习抓药,经过一段日子的练习,她的抓药水平是越来越精准了,现在的她,随手一抓药材,过秤之后跟她心中估算的分量定然相差不会超过二三钱的。

当然,有了这样抓药的水准,在吴掌柜的眼里甚至在言老的眼中,那是绝对可以出师了,可是沈立冬的要求很高,她还在继续练着,期望着有一天练出个分毫不差来。

空间里,药田里又有了新的变化。

九株冰魄雪莲在空间水的天天浇灌下,叶片翠绿翠绿的,长势喜人,看这样子,离开花的时期不太远了。

而那些不知名的植物种子现在也长出来了,沈立冬看着那一排排的小树苗,仔细分辨着,觉得像是茶树,但是究竟是什么品种的茶树,沈立冬还真不清楚。

她不是什么品茗高手,对于喝茶,也就知道一些常见的名称,比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黄山毛尖,普洱茶,苦丁茶这些有名的,至于这些茶若是一杯一杯全泡好放在她面前,让她分辨出来的话,她还真不清楚,当然,红茶跟绿茶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只是名字跟茶对应不上,那是肯定的。

小手抚着那雾气腾腾的茶尖,沈立冬想着也许该去查查,这是什么品种的茶树,在她看来,茶树上有雾气的,定然不是什么凡品,搞不好是什么顶级稀有茶。

出了空间,沈立冬隔天一大早就爬起来了,她想着今儿个她休息,不用去保和堂上工,就想去县城的书店逛逛,看看有没有茶叶方面的书籍可以查阅的。

正好沈文轩也要去县城一趟,说是约定好的,要跟这一届考中秀才的学子们一块儿聚聚。

于是,用过早饭后,沈立冬就跟沈文轩一道儿坐了马车去了县城。

一到县城,沈文轩不放心沈立冬,便先跟着沈立冬去了县城书籍最大最齐全的文天斎。

第2卷 第八十五章

刚一进门,沈立冬也没有四下里去翻书查找,只是直接问了柜上的书童。

“这位大哥哥,听说你们这儿是最大最齐全的书斋了,请问一下,你们这里有卖有关茶叶品种方面的书籍吗?”

那柜上的书童见是一个长得笑得甜美可人的小姑娘问他,先就多了几分好感,又见她语气中颇为推崇文天斎,回话时也就有了几分热切。

“小姑娘,你还真说对了,要说这清平县里,还真的没有哪一家的书斋能比得过我们文天斎的。小姑娘,你稍等片刻哦,大哥哥去帮你找找茶叶品种方面的书籍。”不等沈立冬要求,那书童便主动为沈立冬去找书籍了。

大约过了一盏茶水的功夫,那书童抱着十几本厚厚的茶经茶道之类的书籍,轻放在柜上。

“小姑娘,你看看,这些书中可有你需要的书籍?哦,差点忘记问了,小姑娘你认得字吗?”书童多问了一句,毕竟沈立冬看着年纪实在太小,又是个女娃娃,他想着估计是不认得字的。

“大哥哥,我不认得没关系的,我大哥认得就好。”沈立冬指了指她身后站着的沈文轩。

因为沈文轩进了文天斎后是在沈立冬的身后背对着他的,那书童一开始并没在意沈文轩,此时正在挑选着书籍的沈文轩转过身来,抬头的刹那间,书童见了沈文轩这等相貌,倒是吃惊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