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儿,别妨碍你二姐绣制嫁衣,这次你回来了,你二姐终于可以安心地嫁人了。”陈氏拦着沈立冬,生怕她不小心摸坏了沈立夏的嫁衣。

沈立冬听得陈氏这么说,像是有些明白了。老实说,先前沈立冬也很奇怪的,按理说,以王小四那么欢喜姐姐的样子,该等到姐姐一及笄就抬着大红花轿来迎娶姐姐来了,怎么这会儿姐姐都十七了,转眼过年了就该十八了,姐姐怎么还没有出嫁呢?

原来这根源还是出在她沈立冬的身上,二姐竟然为了等她回来,这才迟迟没有出嫁,想着,沈立冬就觉得有些愧对沈立夏了。

“二姐,要是冬儿今年还不回来的话,姐姐还要继续等下去吗?”

“傻丫头,你不是现在已经回来了嘛。”沈立夏笑着沈立冬怎么发傻了呢。沈立冬一听,面上红红的,对哦,她现在不是已经回家了吗,根本就不存在那种假设了。

“对了,二姐,那王小四对此事都没有说过什么吗?他的父母也没传出什么话来吗?”沈立冬想着王小四这么想要二姐嫁给他,姐姐因着她的关系迟迟没有嫁出去,那王小四会不会对姐姐有怨言了呢?还有王小四的父母,会不会对姐姐不满呢?

“冬儿不要多想了,也不用为姐姐担忧,他那边,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沈立夏羞答答地红了脸。

沈立冬听沈立夏这么一说,倒是似想到了什么,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二姐果然是有办法呢,看来未来的姐夫对二姐死心塌地哦。”沈立冬揶揄着沈立夏,沈立夏作势要过来打她。

“二姐,冬儿可就等着吃姐姐的喜酒了呢。”沈立冬吐了吐舌头,说完这话,拔腿就跑开了。

沈立夏捏着绣花针,满脸通红地望着沈立冬的方向,暗骂道。

这死丫头,就会打趣她,等哪日她出嫁了,看她怎么笑话回来。

第3卷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因着沈立冬的关系,沈立夏跟王小四成亲的时间也就拖延到了现在,沈文轩告诉一家人过了年后就一道去京都。

陈氏想着要是年后一家人就跟着沈文轩去京都的话,那么沈立夏跟王小四的婚事怎么办?总不好拖了二年多了,好不容易等到沈立冬从神医门回来了,再因为进京的事情将沈立夏给耽搁了,那样实在不好跟王家交代,也对不住那个一心一意向着她女儿的王小四啊。陈氏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让沈立夏留下来,年后不必一起上京了,她觉得不能将沈立夏的婚事再拖下去了,赶紧找了王小四的父母过来商议着,干脆就双方合计了一个黄道吉日,也就是正月初八这个日子,是宜嫁娶的好日子,准备就在正月初八给沈立夏与王小四完婚。

一时间,沈家这边,王家那边都开始忙碌了起来,忙着张罗着儿女婚事,又忙着采办年货,准备过年的一些必备用品什么的。

沈立夏这三个月内就专心躲在屋子里绣嫁妆了,陈氏这时候已经不让她做什么家务活了,倒是沈立冬开始跟着陈氏学女红,学厨艺了。

前世沈立冬拿过针线,最多是定个钮扣或者衣服线缝岔开了给顺着线路缝缝回去,哪里有真正学会裁缝绣花这种专业的,系统的古代女红手艺啊,当然前世也不需要女孩子学什么女红,一般不是专门从事服装行业的,能够自个儿打个围巾,编织个帽子手套,或者能织上一件毛衣,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大部分的女人都是直接去商店商场购买的,因为前世都忙吧,大家哪里有闲功夫坐下来去做这些事情,都是忙着上班,忙着谈生意,忙着应酬,而她呢,一直忙着动手术,一个接一个,连休息时间都少得很,就别说学什么女红了。

至于厨艺,沈立冬前世根本没有时间自个儿动手做饭菜,基本都是在外头用餐的,要不就是买个一大箱子的方便面,饿了直接用热水泡着就吃开了,吃完了再继续买一大箱子,如此单调反复着,虽然身为习医者明明知道这样吃着很容易胃肠不好,但是她实在没有时间,只能靠着药物调理脆弱的肠胃。因而厨艺方面,沈立冬就会煮个白水蛋,下个面什么的,还真的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手艺。

这女红跟厨艺,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有没有,陈氏在教沈立冬的时候,马上就发现了这个小女儿这方面实在没有大女儿的才能。本来以为沈立冬只要做到跟普通女儿家那般,只要一个会字,不要求一个精字,她就觉得可以满足了,但是显然沈立冬现在的女红跟厨艺,让陈氏开始担忧了。

小女儿的才能好像都是偏向男儿家那面的,至于女儿家的才能好像就不开窍了,怎么学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甚至可以说,学的很差,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啊,就沈立冬这女红跟厨艺,将来出嫁了,肯定不能让婆家满意的。

于是,陈氏发愁了。

先前她是为沈立冬太过聪慧而发愁,现在她是因为沈立冬女儿家才艺太差而发愁,还真是没办法,一个做娘的,自是为着儿女大事,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啊。

“娘,你别叹气了行不行?你从女儿下第一针到女儿下第十针,娘你就叹了三次气,这样会让冬儿觉得很丢脸的。”沈立冬也觉得憋屈啊,她的十个手指头天天被绣花针戳得满是针孔了,血迹斑斑的,那个疼啊。

陈氏看着沈立冬,摸着小女儿光洁的额头,又是轻轻一叹。

“难道是老天爷给了冬儿男儿家方面的天分,就没给冬儿女儿家方面的天分吗?”

“娘,人哪里有十全十美的,冬儿很早时候就说了娘会很失望的,冬儿这方面怎么学都跟不上二姐的,冬儿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啊。”沈立冬苦着一张脸,继续笨拙地戳着绣花针。

陈氏虽然看着沈立冬那手指头上布满的针孔,很是心疼,但是为了沈立冬好,她也只能无视沈立冬的手指,只盯着沈立冬手中的帕子。

“冬儿,你还是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吧,不用绣什么花了,先绣株小草看看,这个简单,不难的,配色不多,只是从浅到深的绿丝线而已。”陈氏帮着沈立冬配着小草的丝线。

沈立冬看着一脸头大。“娘,你还是先别管冬儿弄什么深浅了,只要能将小草的图形给绣出来就不错了。”这又不是前世的十字绣,深浅配色什么的都可以有参照图样可以看啊,就算再笨的,看着上头那一格格的数过去就行了。

现在是完全靠她自个儿的手感,既要布局得好,还得深深浅浅的颜色,都得靠自个儿来调和,配好,那是很难的,好不好?何况一天到晚坐着绣花绣草的,她的怨念已经很深了,早知道这样,她还不如跟着大哥沈文轩多练一个时辰的书法呢,那还不至于戳得十个手指都是小针孔了。

陈氏看着沈立冬那皱巴巴的苦瓜脸,决定还是听沈立冬的,先绣出来再说吧,免得打击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要是她真的罢手不再学女红的话,那样反而不好,慢慢来,循序渐进着吧。

陈氏无奈地想着,耐着性子对着绣帕,细细地跟沈立冬说着如何下针,如何回针,如何绕针,如何刺针等等,最简单的,最基础的针法。

“喏,这里,有些疏散了,得再补上两针,这里呢,太拥挤了,得拆掉这边上的一层。”

“娘,今天就先到这儿吧,冬儿还要去看医书呢,练习着师父传授的针灸法呢。”沈立冬去了神医门后,她本身有针灸方面的基础,再加上她学医方面有天分,自然这一门针灸术就越发精通了。

“不行,今儿个没有将这块帕子绣好,你哪儿都不能去,那个医术方面,娘看着冬儿已经够可以了,作为女儿家,这女红跟厨艺才是最重要的,冬儿必须得学起来。”陈氏拉着沈立冬坐下来,继续盯着她绣帕子。

沈立冬苦笑着。“娘,大哥要让冬儿学琴棋书画,还要会诗词歌赋,娘要冬儿学女红,学厨艺,冬儿非要学那么多吗?咱们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冬儿也不是什么大家闺秀,隔壁杏儿姐,还有二姐都没有学那么多东西啊,为什么冬儿就要学那么多呢?”

陈氏听得沈立冬那么说,目光闪了闪,想要对沈立冬说些宽慰的话,但最终还是狠心地说道:“你大哥自然是为了冬儿好,现在你大哥已经走了仕途,算是官场中人了,你作为妹妹的,将来进了京,自然什么都要跟京中的那些大家小姐一样,什么都要学起来才行,免得到时候被那个圈子里的人排斥,嘲笑冬儿什么都不会,是个乡下丫头什么的。到时候不单单冬儿会伤心,娘听了也会难受的,所以为了这个,冬儿也得好好学,知道吗?”

“娘,做人何必看别人脸色过活呢?冬儿是冬儿,她们是她们,冬儿就算再没有才艺,跟她们那些人有什么瓜葛。娘,做人还是要做自个儿最舒坦,冬儿原本就不会这些个的,如今非要学着她们那样,冬儿估计在这些方面也不会学得能让娘骄傲的,倒不如还是不学为好,免得到时候还多了一个,什么乡下丫头就是乡下丫头,就算什么学怎么打扮,还是乡下丫头。”沈立冬苦中作乐,俏皮地自嘲着。

陈氏见了,笑了笑,倒是安心了不少,就看沈立冬这份坦然的自嘲,她就能自个儿想得开,不会钻了牛角尖,到时候伤人伤己。

“不过该学的还是要学,总比不学要好,哪怕学点皮毛也行,反正不许冬儿偷懒,娘会天天盯着你的。”

“娘,娘都不疼女儿了,你看女儿这手,再绣下去,就该废了呢。”沈立冬将两只小手放到陈氏的面前晃着,企图引起陈氏的怜悯,放弃对她的培养。

哪知道陈氏压根没瞧见似的,只是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冬儿啊,这女儿家刚开始学女红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娘,你二姐以前也是这样的,慢慢来,等拿针熟练了,这种状况就不会发生了。”

“娘,你确定冬儿真的能学会吗?”沈立冬自个儿都不对自个儿抱希望了,为何家里人每个人都看好她一定会学好呢,难道是因为她一开始太逆天了,太刺激人了,所以他们个个都等着扳回一局,好好地刺激她一回吗?

果然,做人不能太出风头,枪打出头鸟,这永远是对的,沈立冬后悔那个时候显露了太多不该属于那个年纪的才华,以至于到现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啊。

“好了,好了,不要再苦着一张脸了,赶紧绣着啊。娘去厨房看看,给你的,你大哥的补品,娘一大早就给炖上了,这会儿应该已经炖好了,刚好可以拿过来给冬儿补补身子。”陈氏笑着起身去厨房端补品去了。

沈立冬却一听补品,脸色大变。

又要吃补品?

第3卷 第一百四十章

她可不能再吃那可怕的补品了。

这天天吃补品的,已经吃得她快要呕吐了,再吃下去,她可真的要成为小胖子了,她才不要成为胖嘟嘟的小胖子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沈立冬也不例外啊。前世她也算得上是长相中上的高挑清丽类型的美女,这一世也算是得了一副不差的相貌,长大了肯定也是一个长相甜美可人类型的美女,她可不要到时候吃胖了还要等着金针刺穴地减肥,那也太难受了。

沈立冬这么想的时候,就眼珠子转动,偷偷地溜出了房间。

正巧,为着二姐的婚事,大哥沈文轩要去县上给二姐沈立夏买一些物什,作为哥哥给妹子添妆用的。当然,因为娘忙着家里的事情,爹帮着三叔公家去地里头忙去了,采办年货这事也自然落到了沈文轩的身上。

沈文浩跟沈文海今天不用去学堂,听到沈文轩要去县里采办年货,自然是跟着一道儿去的,当然他们二个更是想要去市集看看,瞧瞧热闹的。

沈立冬一听大哥三哥四哥都要去县上,赶紧上去巴着大哥沈文轩也要一道儿去县上,她的理由还狠充分,她要求去保和堂看看吴掌柜跟大师兄王小四,毕竟从神医门回来了,好久没见到他们了,当初他们怎么说都对她关爱有加,对她那是有恩的,她总得去看看人家,免得被人说成太过冷血啊。

沈文轩听着沈立冬那么多理由,哪里不清楚这个小丫头在躲避什么。不过他也没有点破,带着沈立冬上了马车,一道儿先去了保和堂。

进了保和堂,沈立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那边看诊的王小四,少年依旧当年模样,只是看着更加稳重了些,笑容少了一分憨厚,但是多了一分精明。

“大师兄,冬儿来看你了。”沈立冬俏皮地朝着王小四高声喊着。“大师兄,你现在好厉害哦,都升为坐堂大夫了哦。”

王小四正给一位老妇人问诊,开好方子让她到柜上抓药呢,这会儿忽然听到一个清脆悦耳的嗓音,自是难掩喜色地站了起来,朝着沈立冬大步地走了过去。

“小师妹,你终于回来了,真是太好了。”看着当年的小师妹,那个可爱调皮的小女娃现在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沈立冬看着王小四脸上的笑容一直挂着,就没断过,就知道他除了高兴她回来这件事情外,最开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大师兄,小师妹我回来自然是太好呢,要知道,我一回来,你跟我二姐就可以成亲了呢,早知道,我就再多呆两年回来好了。”沈立冬打趣着王小四。

王小四一听沈立冬提起这个话题,毕竟是脸皮子薄,瞬间就红了。

“小师妹,你…”

“冬儿,不许调皮,以后不能这么没大没小了,你得叫姐夫了。”沈文轩走过来,斥责了沈立冬一句。

“可是那得等三个月后呢,现在还是大师兄,何况年后我们一家人都要去京城了,恐怕大师兄要听到那二个想要听的字眼,恐怕得等冬儿从京城回到沈家庄了,或者等到大师兄带着二姐到京城那个时候才行哦。”沈立冬现在对沈文轩的冷脸完全习惯,斥责了也无所谓地笑了笑。

王小四听得沈立冬这么说,应下了沈立冬话里话外透露的那个要求。“小师妹,你放心,大师兄会努力的,等我考上了太医院,自然就能去京城跟小师妹见面了。”

“好,冬儿就等着大师兄明年秋天能到京城来,带着我二姐哦,听到冬儿我改了大师兄的称呼哦。”沈立冬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自然笑容满面。

她可要一家人都能够在一起呢,姐姐能够因为她没有回来就拖延着不出嫁,她自然要王小四好好加油,考上太医院,带着姐姐到京城来跟他们一家人相聚喽。

当然,有些事情单靠努力还是不行,还得有所学才行,想着如此,沈立冬就对着王小四,二个手指动了动。

王小四一看到沈立冬这个动作,立即就明白那所代表的暗语是什么,当下他笑道:“小师妹,这么久没见了,你又刚回来,吴师父想来也是很希望看到小师妹的。这样吧,现在吴师父就在制药房里,大师兄带你过去看师父他老人家。”

“嗯,好的,大师兄,我这就跟你过去看吴师父。”沈立冬转头跟沈文轩,沈文浩还有沈文海说了一声,她去看吴掌柜去,让三兄弟在这里先坐会儿,她去去就回。

沈立冬跟着王小四到了熟悉的后院,那个她当年在保和堂当药童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呆的后院里。

“大师兄,这里现在不会有人来吧?”沈立冬偷偷地打量了四面。

“小师妹,你放心好了,这个地方,没有吴师父的指令,任何人都不能进来的,当年也就只有小师妹,祺哥儿还有大师兄进过这里呢。”王小四让沈立冬尽管放心,沈立冬听到这里,这才安了心,想来这些年吴师父根本没有收什么徒弟进来。

“大师兄,这几本医书你好好琢磨琢磨,还有这是针灸方面的一本书,小师妹从神医门里学来的,然后将那些经历摘录了下来,集成了这样一本书,大师兄你拿去看看,对你说不定也是有帮助的。”沈立冬接连给了王小四炮药制药配药的医书,就连金针手法都没有私藏,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之谈给了王小四。

“小师妹,这些…”王小四以往看的都是沈立冬给的基础典籍,而现在这些书基本上每一本都可以称得上是医学世家的传家之作了,这样的书籍,小师妹竟然能够拿出那么多本,而且还肯传授她在神医门里所学的针灸之法,王小四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眼睛一时间湿漉漉的。

“大师兄,你不用这样的,我这样做,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二姐,你现在肯定是我二姐的另外一半了,这一生你都得一心一意地对待我姐姐,若是你敢辜负了我姐姐,到时候大师兄,你就不要怪小师妹我无情。”沈立冬给王小四的医书都是她另外抄写出来给他的,真正的原本还是留在药田空间里的,她之所以肯悉心指点王小四,那是因为王小四也是家人了。既然是家人,她自然就不会吝啬这些。

王小四听得沈立冬这么说,向着沈立冬发誓道:“小师妹,就算没有这些医书,你也大可放心,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我王小四这一生都只会有你姐姐这么一个妻子,我会待她好的,一辈子待她好的,请小师妹相信大师兄。”

“冬儿自然是相信大师兄的,只是时刻给你打打预防针,免得万一你走岔了路,到时候可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哦。”沈立冬对于王小四这么说,她听着很舒坦。

“预防针?!”王小四不太明白这是什么针。

“呃——这个就是一种预防措施,就像年年官府都要派人去检查水利了,看看哪里需要做准备,填上沙包之类的防止洪水爆发,百姓遭殃之类的,这预防针也是,医学上的一种词语,可以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沈立冬点点头,大概地解释着。

王小四却听得愣愣的。“小师妹,什么时候你连水利方面都那么懂了?”

“看书看的,书上不是什么都会写的嘛,其实冬儿也不懂这个的,只是有这么一说罢了。平时冬儿不用跟师父学医的时候,冬儿就随便地翻翻书,随便看来的。”沈立冬也不好解释这个,就随意地找了一个理由搪塞过去了。

“哦,原来是这样哦。”

“那大师兄,你先将这些医书还有针灸琢磨着吧,小心地藏好了,不要被人发现了。冬儿去制药房看看吴师父。”沈立冬不用王小四带路,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制药房,去见了吴掌柜,二人好久没见了,自然是寒暄了一番,等到时候差不多了,沈立冬向吴掌柜告别,到了外头跟沈文轩,沈文浩,沈文海会合,一道儿上了马车,转道去了县上。

这离过年时间不到三个月了,庄稼地里早就收拾得差不多了,这个季节也没有什么好种植的,家家户户就都开始着手准备着过年的事情了,什么置办年货了,送年礼了等等。

这会儿时间,县上可是热闹得很,来的大部分都是来采办年货的,毕竟再过不久,这镇上也好,县上也好,大家都要关门回家去过年了,到时候店铺都关门了,年货压根就买不到了,因而每年到这个时候,县上镇上都热闹得很,商家急着在这个时候将所有货物都清理了出去,卖得那个热火朝天的。

沈立冬,沈文浩还有沈文海三个人跟着沈文轩,根据母亲陈氏的采办单子上罗列的各种年货,一一地到各家铺子上开始采买起来。

“大哥,买了年货的同时,可别忘记买春联,窗花,鞭炮之类的,那些看着喜庆热闹些。”沈立冬看着他们三兄弟搬着年货,提醒着这件事情。

“妹妹,你糊涂了,春联每年都是大哥自个儿可以写的,窗花的话,娘跟二姐剪出来的可好看了,根本不用买的,只是鞭炮这个提议还是可以的。”沈文海笑话着沈立冬。

是这样的吗?

沈立冬摇头笑了笑,看来她只记得古人一般过年都会贴窗花,贴春联,放大红鞭炮这事情,却忘记了古人很多东西都是自产自用的,不像前世那会儿全部都是用买的。

第3卷 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是沈立冬在古代第一次跟家人一起过年,古人过年的氛围格外地喧闹,喜庆。家家户户在年三十前几天就开始在大门上张贴好了春联,窗花,摆上了金桔,还准备妥当了年菜。沈家自然也不例外,里里外外都充斥着过年的气氛。

正堂里,沈立冬跟着沈立夏学着剪窗花,好不容易剪出了一个小兔子的图形,乐呵呵地粘贴到窗口上去。

“二姐,你看冬儿的这只小兔子可爱吧?”沈立冬从榻上跳了下来,又拿起剪子来。“再捡一个小老虎,二姐,我们家今年的窗口就剪十二生肖的,不学别人家剪那些花花草草的,这样看着别致,跟别人不一样。”

“别这么蹦蹦跳跳的,冬儿,你给娘稳重一些,都这么大了,怎么性子一点都没有变呢,还是跟小时候一样那么跳脱。”陈氏细声地斥责了沈立冬一句,摆放着茶台上的一盆金桔。

沈立冬见了,倒有些困惑。“娘,这金桔不摘来吃了吗?干嘛当盆景一样摆着,有什么讲究吗?”

“当然是有讲究的。这金桔家家户户到了过年的时候都得摆上这么一盆的,寓意来年大吉大利。”陈氏笑着告诉沈立冬。“不单单如此,过年期间这走亲访友的,还得带上那些桔子呢,用来互赠亲朋好友,可以互相讨个吉利,讨个好兆头。”

“原来桔子还有这种说法的。”沈立冬倒是没想到,前世只是挺喜欢吃桔子的,逢年过节也从来没见过要互相送桔子的,一般都是送什么补品,食用油,烟酒之类的物品。

“现在知道了也不晚,以后就知道了,免得不清楚礼节而被人笑话了。”陈氏摆放好了金桔,走过来跟沈立冬,沈立夏一起剪窗花。

那边沈文轩,沈文浩,沈文海倒是每个人都用自己写的吉祥话贴到了他们自个儿住的院子里,只是沈立冬的字还不行,只得由大哥沈文轩代笔,给她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了竹荷院里。当然,沈博远跟陈氏的正房,苏流瑾,谢朝亮,唐元祺,还有两处客房院落,沈宅大门处的对联都是沈文轩写的,谁叫大哥沈文轩的一手毛笔字就是那么好看呢,这免得浪费了他的才华,自然是物尽其用了。

至于言老的院落根本不用沈文轩代笔了,人家言老的那手字可是好看的要紧,就连沈立冬对着言老的那副对联都两眼发光。

不用说,这练字天分高不算什么,勤奋苦练才是最关键的,言老那年岁,那资历放在哪儿呢,沈文轩的字虽然很好,但是比起言老的字,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的,那是一种岁月遗留下来的阅历,不是苦练就能赶超上去的。

终于,春联,十二生肖的窗花什么的,沈家全部都弄好了,贴好了,沈立冬看着那生动活泼的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窗花图,笑得是那个灿烂哦。

“果然,还是我家的窗花最好看,最稀奇。”

“你这个丫头想出来的图,能不奇怪吗?”沈立夏在旁边凑趣道。不过老实说,年年窗花都是一样的,今年沈立冬那用木炭线条画出来的十二生肖卡通图的,倒是多往年多了几分生动感,看着很是喜人。

“不过这十二生肖图被冬儿这么改了改,倒是看着有趣了很多。”沈文轩刚从大门外贴春联回来,看到窗户上的十二生肖卡通窗花,眉眼不由地弯了弯。

“何止是有趣,是太有趣了,这是老虎吗?看着好可爱啊,还有这是蛇吗?看着像个美娃娃一样,这是那讨厌的老鼠吗?看着怎么那么喜人啊,还有这小羊,好俏皮好漂亮。”沈文海好奇地一个一个地看过去,边看还边评论着。

“小海,赶紧下来,都那么大了,怎么尽跟着你妹妹学调皮了。”陈氏抬手拍了一下沈文海。“快点下来,明儿个就是大年三十除夕了,娘给你们几个都做了一身新衣裳,新鞋子,都过来试一试,看着哪里需不需要改动的,到了明儿个换上了,娘可就没有功夫再给你们修改了。”陈氏抱着几件冬衣冬袍过来,看着那衣裳款式跟大小都正好,只是那颜色却都是一律的红色,穿上去怪怪的。

“娘,为什么都要穿大红的衣裳?二姐一个人穿就行了,她正月初八就要当新娘子了,我们几个又不用,干嘛都要穿一身红啊。”沈立冬这话一说出口,就被陈氏瞪了一眼。

“娘让你穿着就穿着,哪里那么多话。”

“可是娘,这穿得也太艳了,感觉别扭啊。”沈立冬从来不喜欢大红大绿的衣裳,她的衣裳都是素雅得多。

“冬儿,明儿个是一定要穿红衣裳的,就算别扭,你也得穿着。”沈文轩笑道。

“为什么?”为什么非要穿红衣裳,前世好像只有怨恨极深的男女在临死前穿红衣,那是为了化作厉鬼可以报仇雪恨的,他们这过年过节的,虽然穿上红衣裳喜庆点,但是到处都是一片红色,看着也太惊人了。

“那是有典故的,冬儿。你平日里看了那么多书,怎么就没看到这一桩呢?”沈文轩揶揄着沈立冬。

“什么典故,穿红衣也有典故的吗?”沈立冬纳闷地看着沈文轩。

“当然。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说到这里,沈文轩打住了。

“下面的?接下来的故事呢?”沈立冬催促着。

“接下来的故事呢,就在有一年的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的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还有这样的典故?

原来过年的年字在古代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沈立冬又长见识了。

第3卷 第一百四十二章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除夕嘛,破旧迎新,家家户户都是要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的,古人尤其重视这个团圆饭,大周王朝监狱里头的官员都是释放囚犯这一天回家跟家人吃年夜饭的,当然,谋逆造反那种重地关押的囚犯除外。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厨房里传来了砧板上切菜剁肉的声音,噔噔噔,噔噔噔,主妇们一天到晚都钻在厨房里头忙碌着年夜饭,忙得脚不沾地的,小孩子则到处奔跑着,在巷子里头,角落里头,捂住耳朵,快乐地放着爆竹,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

沈立冬也跟着沈文海凑了热闹,放了一长串的红色爆竹,就在大门处,爆竹声响得沈立冬直跺脚,捂住耳朵干脆后来就跑了,让沈文海接着放。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是沈家五年来第一回全家人都到齐的年夜饭,三叔公,三叔公的二个儿子,还有三叔公孙辈的三个孙子,加上沈家沈博远,三个儿子,他们成一桌,其他妇人姑娘小孩的坐在另外一桌,饭桌上,热热闹闹的,个个面上喜气洋洋的。

当然,沈立冬也见到她爹沈博远偶尔一闪而逝的黯然,自然那是想到了沈大年跟花婆子那边,但是好在沈博远也只是想一想,并没有真的会跟那边牵扯的意思,虽然每年给三叔公送年礼的时候,给沈大年那边也都送了一份,都是三十斤肉,三十斤的鱼虾,五十斤大米,五十斤的白面,还有根据人数定的上好料子,当然还有给了银子,两边都是留下了二十两银子。

这些钱粮方面,沈家人倒是不太在意,只要沈博远心里能好过一些就行了。

沈立冬从沈文海的口中,听说她爹的这份年礼送到沈大年那边是最重的,大房跟三房自从分家之后,各过各的,没有像以前那样对沈大年言听计从了,他们都开始打算着过自个儿的小日子,自然对沈大年跟花婆子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孝顺的了。

这沈大年跟花婆子看了沈博远的年礼,只怕今晚上这年夜饭都吃得难受吧,谁叫他们当初太过狠心呢,如今也只能自个儿吞落苦水,就算是后悔也无用了。

一想起这个,沈立冬就好笑地摇摇头,她现在该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想起那些个极品亲戚干嘛。

这一想,沈立冬自然将注意力全部都转到了年夜饭上去了。这年夜饭,自然是丰盛的,阖家团聚,围坐在桌旁,一起吃着团圆饭,那心头的滋味真是难以言喻,想不到她到古代也有那么多亲人了,她差点都快忘记了过年的感觉了。

看着饭桌上大菜,冷盆,热炒,点心,满满地铺满了一大桌子。当然,年夜饭上有两道菜是绝对不可少的。

那就是火锅跟鱼,听娘亲说起,这必须有这两道菜呢,也是有原因的,一来火锅呢,热腾腾腾,红红的辣椒在汤水里头翻滚着,寓意呢,明年红红火火,这鱼呢,沈立冬知道,前世也有取之为年年有余的意思。

当然年夜饭上的菜式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萝卜,有菜头的别称,因而有寓意好彩头的意思,那龙虾等煎炸食物呢,是寓意明年家运兴旺犹如烈火亨油的意思,饭菜最后,还会有一道甜食上来,寓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的。

沈立冬听着陈氏一一给她介绍这些菜式的寓意,让她可得好好地记住了,记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