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师傅摆手:“不用了,你拿走吧,我有丝瓜和南瓜就够了。”

徐宁将买的肉放进筐子里,一手提着筐子,一手拿着两个桶走向市场口。寻序老远看见他提着筐又拿着桶,赶紧跑过来帮忙接过筐子。“桶子哪里来的?”

徐宁说:“就是偷我们虾那家伙的。”

“人呢?”寻序怒气腾腾地问。

“早走了,回去给我们拿钱去了。”

“生意怎么样?找到买家没有?”寻序问。

“别提了,没有。一会儿我们去涛哥店里坐坐,吃个早饭,然后去周围看看铺面,我们也租个店子来卖菜吧。水果蔬菜还有鱼虾,以后的羊肉,都可以在店里卖。”徐宁兴致勃勃地和寻序说自己的计划。

寻序说:“那谁来看店子?”

“人选我已经有了,让大哥大嫂来帮我们看店。”徐宁说。

“他们不是要开早餐店?”

徐宁说:“大哥大嫂都不会做早点,现在还在跟涛哥学。二嫂其实一直想让她弟弟弟媳来做早餐,他们都把涛哥的手艺学得差不多了。现在大哥回来了,那两口子在店里做了这么久,你让他们怎么办,你说这矛盾是不是不好解决?”

寻序说:“说的也是。你开店,让你哥帮你管,你给他们发工资?”

徐宁说:“我其实有两个方案。要不我给他发工资,帮我看店;要不就是他开店,从我这里拿货自己卖,不过要自己担风险。看他们自己怎么选择。”

寻序想了想:“我觉得还是请人帮忙看店比较好,我们赚的都是自己的。”

“也不是这么说,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店,就得自己担风险,还有人工和租店面,成本都不低。”徐宁对这个问题也不是没考虑过。

到了徐涛店里,这个时间正是早餐高峰时段,徐宁却发现曾英在收银台后坐着发呆,以往只有有人结账的时候,收银台后才有人的。

徐宁走过去打招呼:“二嫂,不忙啊?”

曾英看见徐宁,笑了一下:“大哥和大嫂在帮忙,忙得过来。阿宁,你们吃早饭吗?”

徐宁点头:“好,我们在店里吃早饭吧,还有点事找大哥和大嫂说。”

“好,你们找位子坐吧。”

徐宁去厨房和徐涛徐军打了声招呼,和寻序到楼上去坐了。酒楼的三层都有空调,但是楼下人来人往的,那点冷气也被放跑了不少,还是楼上好,凉快。

徐宁上了三楼,居然都没发现曾超,他们落了座,不多时徐军的媳妇王玉梅上来了:“宁宁你来吃早饭,要吃什么?”王玉梅是他们本村的,跟徐军是同学,两口子比徐宁大五六岁,差不多算是看着徐宁长大的,所以王玉梅一直都很亲切地叫徐宁的小名“宁宁”。

王玉梅的性格非常温柔,说话轻言细语的。他们结婚的时候,徐宁那会儿还在上高中,他对这个大嫂的印象一直很好:“大嫂,你回来在家还待得习惯不?”说着将菜单递给寻序,让他点单。

王玉梅笑了一下:“还好,可以照顾到老人和孩子。”其实王玉梅并不那么想回来,他们在外面打工,两口子每个月也能赚几千块钱,虽然不多,但是胜在自在,不会跟婆婆妯娌有什么矛盾。

徐宁随口问:“今天怎么没看见曾超?”

“曾超说这边忙得过来,请假回去了。”王玉梅说这话的时候,笑得非常无奈。

寻序点了菜,王玉梅记下来,徐宁又加了几个,然后对王玉梅说:“大嫂,一会儿你和大哥不忙了,我跟你们商量个事。”

王玉梅愣了一下,然后点头:“好。”

因为要和徐军商量事,徐宁和寻序也就不急着吃完,慢条斯理地喝着茶。两人望着窗外看着楼下的铺面,然后商量着,到底把店开在哪里比较好。

“我觉得开在市场旁边比较好,这样人们上街来买菜,顺便就过来了,客流量比较大。”寻序说。

徐宁摇摇头:“我倒觉得离菜市场远一点比较好。咱们镇上菜市场太偏远了一点,这东西街和北街的人,都要跑到南街才能买到菜,我们就把店开在十字街周围,这样东西街和北街的人都离我们店近,南街也有一部分人会过来。再者没有了比较,他们选择我们的几率就大多了。”

寻序点头:“你这么说也有理。只是这店面不大好找吧。”

“对,这是最大的问题。”

徐军和王玉梅这时上来了,徐宁看见他们:“大哥大嫂来了,坐啊。”

徐军今年已经三十五了,看起来比徐涛要苍老不少,他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从工厂到工地再到工厂辗转了好多地方,因为没有技术,钱赚得不多。弟弟徐涛回家来开店,听说每个月都有上万块的收入,他心里很是羡慕了一把。父母说让他回来做早餐生意,他想着儿子都九岁了,跟自己夫妻俩一年相处不超过十天,对孩子感到实在歉疚,便对这个建议动了心。两口子思量了小半年,终于在徐涛店里生意稳定下来之后决定回来了。

“阿宁,你大嫂说你有事找我们说?”徐军问。

徐宁给大哥大嫂斟了杯茶:“你们吃过早饭了没有?”

徐军点头:“已经吃了。”

“是这样的,大哥。我想在街上开个店子,专门卖我家里的东西,草莓、西瓜、蔬菜之类的,还有鱼虾,以后的羊肉也可以拿到店里来卖,差不多就是个生鲜小超市。大哥你觉得怎么样?”

徐军看着徐宁:“好啊,我在广州的时候,每个小区都有不少这样的生鲜超市,生意还很不错。”

“对,我在北京的时候也见过不少这样的店。我家的菜除了送到学校和工厂的食堂,还是卖不完,就想弄个店来零卖,这样镇上的人也就不用专门跑到我家里去买菜了,给他们省了不少事,应该会有不少生意。”

徐军回来有十来天的时间了,对徐宁家的东西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那都是好东西,但是他开店叫他们两口子来做什么?只是帮着参谋一下意见吗?

徐宁笑了一下说:“叫大哥大嫂来,其实就是想问问你们,你们想在涛哥这里做早餐生意呢,还是愿意开生鲜店?”

徐军两口子都愣住了,互相对视了一眼,徐军说:“阿宁你的意思是,让我们两个来开这个店?”

徐宁说:“我这里有两个方案:一个呢,就是请大哥大嫂帮我看店,每个月我给你们发固定工资,另外按销售量给提成,所有的风险都我来承担;另一个,就是大哥大嫂你们自己开店,从我家里拿菜来卖。”

徐军又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

“帮我看店的话,初期预计底薪大概在一千五左右,至于提成,要看销售额才能做决定。”徐宁也不知道一天到底有多大的销售额,开个店到底能不能赚钱,因为这成本一个月就得好几千。

徐军和王玉梅一时间都没有说话,显然在衡量这其间的得失问题。徐宁说:“这个只是我初步的预估,你们也知道,我没做过生意,不知道这些能卖得怎样。不过我估计也不会太差,今天早上有个店老板来买我家的虾,四十块钱一斤,他一口气买走了二十斤。家里的黄鳝和泥鳅也都快出来了,不愁没货卖。我自己肯定没时间来这边看店,想找个比较可靠的人来负责,大哥和大嫂你们商量一下再给我答复吧。我和寻序先去看一下店面。”

徐宁发现他们仿佛有神助,他们刚出门没多远,就看到街对面有两个并排的店铺写着“店铺出租”,还不是转让。这个位置比徐涛酒楼的位置更靠近十字路口一些,所以地段更占优势。徐宁掏出电话打过去一问,出租的信息是房东自己发的,两个店面都是他一个人的,徐宁就问多少钱一个月,房东说一千五一个月,如果两个都租,可以算便宜点,如果一次付一年租金,还可以再便宜点。

徐宁说要看看才能下决定,房东打开铺面给他们看,这本来是一套有两个门面的房子,之前是被隔开来发租的,中间用薄薄的木板墙隔着,徐宁如果两个都租下来,就可以把中间打通。徐宁和寻序看了都觉得很满意,当下便决定租下来。因为徐宁说要租两个门面,一次租两年,房租年结,房东也很爽快,两千块一个月,先付一年房租。连转让费都不用。

徐宁当场就拍板交了定金,余下的钱回去拿去,不管徐军两口子答应不答应,他家的店都是要开的。回去前,他们将徐军和徐涛都叫过来看了一下铺面,徐涛说挺好,私底下劝他大哥:“大哥,我跟你说实话,你和大嫂两个人做早餐,其实一个月赚三四千块钱就顶天了,每天三四点就得起来做早点,又辛苦,还得担风险。你给阿宁看店,光底薪就有三千了,他是个厚道人,他要是赚了钱,肯定是不会亏待你们的,卖得越多,提成自然也越多。每天五六点才起来,比开早餐店强多了,不用担心劳神,多自在。”

徐军本来就很心动,这会儿被徐涛一劝,就几乎答应下来了:“我跟你大嫂商量一下去。”

第59章 新店开张

徐宁和寻序回到家,发现家门口停着一辆有点眼熟的摩托车,再一看,那个偷虾贼赔着笑脸站了起来:“老板,你们才回来?”

寻序看着那辆摩托车,数字眼熟,一想,便名字是怎么回事了,车刚一停稳,就跳了下去,一手揪住那人衣领,一手扬起拳头就要招呼那家伙,被徐宁拉住了:“别闹,人家是上门赔礼道歉来了。”然后对那人道,“久等了,坐吧。寻序,去切个西瓜来解渴。”

寻序有些不情愿地去开冰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冰镇的西瓜,切开来,没好气地拿了一块去一边啃去了,一个贼,送上门来还要和颜悦色对待,真是没见过徐宁这样的。徐宁心说,伸手不打笑面人,人家还算守信用,按照约定送钱来了,总不能把人家打回去吧。

偷虾的人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塑料袋,递给徐宁:“徐老板你清点一下,我一共卖了四千六百八十块钱,都在这里了。”

还有整有零的,徐宁拿到手清点了一下,然后收起来:“麻烦你给我们送过来。吃块瓜吧,自己家种的。”说着拿起一片瓜放在对方手里。

偷虾贼也不好多待,拿着那片瓜赶紧走了,摩托车开到山坡下,才减慢速度吃了一口,又停住了,这瓜味道真不错,回头瞅了一眼那个山坡,上面似乎种满了蔬菜瓜果,要是没结下这梁子,没准还能买两个瓜回去尝尝,唉!

徐宁要开店的事很快就传开了。徐敬山两口子知道侄儿要开店,还让大儿子两口子帮忙看店,心里是既高兴又感激。他们其实也知道让大儿子去二儿子店里做早餐生意惹得二儿媳不高兴,曾英一心想让自己弟弟去做的,但是碍于公婆和丈夫的情面才没说什么。现在徐宁出面帮忙解决了这个难题,那真是皆大欢喜。

新店面要粗略装修一下,主要是定制菜架、货柜,做招牌,采买电子称、收银机,事情倒是不复杂,抓紧时间,三五天功夫就搞定了,挑了个宜开张的好日子,把长味有机生鲜店终于开了起来。水灵灵的蔬菜、红通通的草莓、圆滚滚的西瓜都摆上架子,活蹦乱跳的虾子、泥鳅、黄鳝都放在大盆里用增氧机养着,种类看着还不算少。

因为提前跟陈晓露打好了招呼,她拉了不少亲朋好友来捧场,第一天生意还非常红火。徐军和王玉梅在开张前还突击了一下打称、收银的基本技能,第一天还是有点手忙脚乱,出了不少岔子,幸亏徐宁和寻序本人也在场,这才没有出大问题。

新店开张,店员技能不熟练,徐宁和寻序这两个老板自然也要多操心一些,头三天也都在店里跟着忙活,直到徐军两口子操作熟练了,这才放下心回去。

生意比徐宁预料的要好,回头客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余下那部分客人,主要还是因为价格的关系而选择了菜市场。徐宁家的蔬菜水果比市场上的价钱都要高一点,因为着重推的是无公害有机蔬菜,强调没有农药和化肥,价钱如果不比别人的贵,你说是无公害也没人信。

有调查显示,越是小城市,人们的幸福感会更强烈一些,他们对生活健康方面会更注重一些。再加上有长味轩做铺垫,给徐宁的新店带来了极好的广告效应,徐宁的有机生鲜店一开张,马上就像当初的长味轩一样,风靡了整个沙桥镇,你还没吃长味生鲜店的菜?那你就落伍啦,跟不上健康时尚的新潮流了。

徐宁又从村里招了一个摘菜工,生鲜店的需求量很大,谢建生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徐宁也觉得不好意思压榨老人家一个。不让学生去干这活,是因为学生毕竟是短期工,而且他们经验尚缺,摘菜的时候不知道什么菜该摘什么不该摘,反而添乱。

地里的玉米已经收完,听说玉米杆子也是喂竹鼠和山鼠的好饲料,但是实在没法保存,只能用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就让它们枯死了。收完玉米,徐宁又打发学生去割黄豆。玉米和黄豆这东西都好保存,只要晒干了,就能放在仓库里长久储存。这些东西收回来,徐宁发现自己估算不足,仓库不够用,便只好往自家的新房子里搬,好在房子够宽敞,原来的老羊圈现在空出来了,要重新清理装修一下才行,用来做仓库。

黄豆一晒出来,徐敬山就说:“你要不要每天做点豆腐去店里卖?”

徐宁一想也是,反正店子已经开张了,卖什么不是卖,就是没人做豆腐。徐敬山就主动揽下了做豆腐的活计,做豆腐是乡下老人都会的,大家每年过年都会做一些豆腐自己吃,做豆腐丸子、熏香干子、炸豆腐泡等。徐敬山两口子预备每天做一锅豆腐送到店里去,因为要赶早市,豆腐得一大早就起来做,这样才新鲜,所以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忙活,徐宁觉得这样有点对不住大伯和伯母,两口子这样为自己忙碌,实在过意不去。

徐宁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老两口却做得非常高兴,他们说自己睡眠少,每天早上也就是五点钟就醒了,做豆腐也不太辛苦,他们能胜任,况且这事不光是在帮侄儿,也是在帮自己的儿子。豆腐做出来之后反响非常好,店里很早就卖断了货。徐涛知道家里开始做豆腐,自己店里的豆腐也都从家里拿了,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够卖了。

徐敬山说,既然豆腐不够卖,那就做两锅。但是这样一来,那不得三点钟就起来啊?徐宁怕累着大伯伯娘,便出了个主意,早上做一锅,卖嫩豆腐和豆腐花,下午做一锅,熏香干子、炸豆腐泡,香干和豆腐泡都可以放冰箱里保存,不像嫩豆腐那样容易坏。为了保存香干和豆腐泡,徐宁还特意去买了个冰柜,做好后就放在冰柜里储存。这样一来,算是勉强解决了难题。

学生们收完玉米和黄豆,又去挖花生和土豆。徐宁当初还担心这些学生吃不了苦头,顶多干两天就会走人,意外的是,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坚持下来了,徐宁和他们聊天说到这事,他们便开玩笑说,是徐宁家的饭太好吃了,因为舍不得这米饭,才留下来干活的。

徐宁觉得这些学生挺可爱的,不管因为什么,能留下就不错。虽然有几个人有些偷懒耍滑,但是大体上还是不会出错的,家里的玉米、黄豆、土豆和花生,基本上都是他们帮忙收的。

学生们在忙的时候,徐宁自己当然也没闲着,他和几个老人忙着挖紫薯,陈复知道他这儿种了紫薯,便说要一批紫薯。徐宁当初是打算种红薯给鼠们做口粮的,去买种的时候,正好又看到有紫薯卖,考虑到市场,便买了一批紫薯种子。如今紫薯长得非常茂盛,挖一株,提起来就是一大串,起码有十来个,而且个头还不小。不光是紫薯,徐宁家种的东西产量都非常高,而且质量也非常好。

紫薯的价格和西瓜差不多,但是收起来却比西瓜困难多了,得从地里挖出来。不过除了这点,紫薯还算好打理,地里不怎么长草,主要就是在开花季节要松一松土,产量也还不错,亩产能够有近万斤。

徐宁在这边挖紫薯,寻序将羊群赶到草地上后就来帮着搬运,紫薯这东西比西瓜好搬运多了,一大筐一大筐地直接倾倒,磕碰不坏,就算是坏一点关系也不大,不比西瓜,轻轻磕一下,咔嚓就开了,只能自己吃了。

那边的学生挖土豆挖累了,跑到菜地里帮着老谢去摘草莓去了,因为现在各种蔬果的需求量大,老谢也从半天工变成了全天工,上午摘草莓,下午摘菜,当然,工资也同样跟着涨了起来。像这种偶尔换劳作方式的放松,徐宁一般是不会指责的,十几岁的孩子,愿意干农活已经很不错了,他这么大的时候,还没这么劳作过呢。

有个学生在摘丝瓜,然后就喊起来了:“老徐,你种这么多葫芦干啥,送我一个玩玩呗?”

徐宁站起来:“你别乱摘,那一个几百块呢,摘一个我从你工资里扣。”

“什么玩意儿,这破葫芦有这么贵吗?你想坑我吧,老徐。”那学生显然不信。

“你不信试试。”徐宁挖红薯挖得口渴了,跑到小西瓜地那边去摘西瓜吃解渴,葫芦就种在西瓜地边上,徐宁看着那葫芦棚上吊着的一个个大葫芦,仿佛就像是看着金元宝一样,心里就忍不住高兴。葫芦本来也跟丝瓜、黄瓜一样,其实都是用来做菜吃的,不过葫芦这东西形状漂亮,老了之后又特别硬实,所以人们喜欢拿来做器皿,做水瓢或酒壶。

现在葫芦的这些实用功效弱了许多,更多成了一种摆设和把玩,葫芦谐音福禄,特别吉利,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摆个大葫芦,寓意招财进宝。徐宁还在读研的时候,和高雅出去玩,无意间逛到一个工艺品店,那店里装修得古色古香,里面具体卖什么徐宁印象不深刻了,但是那顶上挂着满天花板的大葫芦让徐宁印象非常深刻,一问价钱,那葫芦普通的一个能卖到一百五到两百块一个,大点的要卖三五百,而且时间越长的价格越贵。

去年年底去种子公司买种子的时候,徐宁看到有葫芦种子,便买了一些回来,随手种下了,多半是为了好玩的心理,葫芦结出来了,也从没动过念头去摘一个来吃,就让它那么长着,看着就觉得欢喜。他们这儿葫芦少见,每个来的人都要过来瞅一瞅,看个新奇,晓峰和晓静兄妹俩几乎天天都跑来数葫芦。葫芦此刻才挂果不多久,正值生长旺季,个头看起来还不大,不过徐宁觉得,他家的葫芦喝了空间水,那个头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上回陈复买西瓜的时候看见了这些葫芦,就说了,要是将来结出的葫芦个儿够大,他就都要了,论个买。虽然卖葫芦跟他卖蔬菜瓜果这营生相去甚远,但徐宁一点都没怀疑陈复的话是假话,陈复这人说话一向是靠谱的。所以现在他就要好好伺候这些葫芦,让他们长成大葫芦,不说几百块一个,到时候一百块一个卖给陈复,那也是很赚了,比炒来做菜吃强多了。

这天上午他们挖了不少紫薯和土豆在地里,有不少还来不及搬回去,就堆在地里了,等下午再来搬。七月的午后日头毒辣得很,一般都是要休息到三点多才出工,大家吃了午饭都在睡午觉,上午干活干得辛苦了,中午这个悠长的午觉就格外香甜。

怕热的人都直接扯了席子睡在地板上,徐宁和寻序则每人一把躺椅,躺在梧桐树的阴凉地里睡觉。阿玄和小豹都在他们脚边蜷着,现在天气热了,阿玄也不回自己窝里去睡了,树洞里不通风,闷热。

小狼和小虎兄妹俩则被安排在新修好的羊圈那边看守羊群去了,三四个月大的德牧块头已经非常大了,站起来有半人高,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羊,都有着不小的威慑力。徐宁和寻序不让它们到处跑,它们不会咬人,但是却未必不会吓着人,不少人还是怕狗的。

放羊的人现在还没找到,晚上他们就得自己去羊圈那边守着,徐宁本来想和寻序轮流着去守,但是寻序不让他去,那边没有空调,只有一个风扇,徐宁怕热,他宁愿自己在那边忍受着寂寞和酷热。其实热对寻序来说不算什么,最难熬的就是晚上怀里没人,所以睡得一直都不好,睡得不好,心情就不好,干活都没劲。

徐宁为这事也着急上火,为了安抚寻序,他晚上就主动跑到羊圈那边,在那待半宿,有时甚至一晚上都住那边了,反正早上起得早,一般很少有人会发现异样。两个人住在一起,天气热,火力就旺,难免就要做点情热的事。徐宁特意去买了个大风扇放在这边,但还是止不住汩汩地冒汗,每次做完,就跟汗洗了澡一样。偏生寻序还不愿意放过他,机会难得,每次都要尽兴了才罢休。

昨天晚上徐宁就是在羊圈里过夜的,到了后半夜终于凉快起来了,两人终于睡了个安稳觉,早上五点闹钟响起来的时候,要起来去送菜了,寻序抱着徐宁不肯撒手,大清早的还来了一炮,为了短时间内做完,寻序做得非常猛,所以搞得徐宁下床时腿都有点合不拢,直打摆子,送菜的事就由寻序去完成了。

所以这会儿徐宁正在补眠,睡得呼呼的,寻序想着今天早上那意犹未尽的那一场,便忍不住起反应,宽松的沙滩裤都有点支帐篷了。幸亏这个点人都在睡觉,没人发现他的异样,这要万一被个小姑娘看见了,该多囧啊。

寻序正在满脑子YY徐宁,忽然听见了小狼和小虎的叫声,寻序猛地坐了起来。徐宁也被那声音惊醒了,他现在听觉灵敏,尽管是在睡梦中,也一下子就被惊醒了:“怎么回事?”

“不清楚,小狼和小虎在叫,我过去看看。”寻序听出那叫声有点焦灼,是在发出危险的警告,拔腿就往后山跑,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

徐宁匆匆踏上拖鞋,弯腰将寻序的鞋捡起来,赶紧追上去:“你把鞋穿上啊。”后山都是土坷垃和作物收割后留下的根茬,要是踩在了黄豆根茬上,那会连脚底都给刺破的。不过寻序还从来没这么紧张的时候,肯定是有大事了,他心里也急得很。

两只猫也被惊动了,它们犹豫了一下,也紧跟着主人追了上去。

一上后山坡,徐宁就愣住了,好多猪在啃他们放在地里还没拉回来的紫薯,准确来说,是野猪。

前阵子郑锋和陈晓露两口子来他家玩,看到了他家养的五头小野猪,还开玩笑说要来他们这儿猎野猪吃呢。徐宁当时就说,野猪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么,准猎杀了吗?民间偷偷打野猪是有的,但是像郑锋这样的公职人员居然也敢杀吗。郑锋就说,现在因为生态环境恢复得好,野猪数量增加得相当快,他们这儿好多地方已经出现过几起野猪伤人事件了。县林业局还组织过猎杀活动呢。他说了好几个地方,徐宁知道其中一处就是他大舅那儿。

徐宁当时听着是挺高兴的,寻序一心想吃野猪肉,万一打了野猪是违法的,这总有点说不过去,现在既然能杀,那就不算违法了。没想到今天居然能在自己家后山上看到这样一大群野猪,真是叫人既紧张又兴奋。

那些野猪看了一眼寻序和徐宁,居然都没有跑。寻序并没有直接扑向那群野猪,而是折身去了羊圈,小狼和小虎就在羊圈门口冲着那群野猪大声吼叫,看见主人来了,赶紧跑上来迎接。徐宁也不敢正面和那群野猪交锋,扔了个土坷垃过去,那些野东西完全没有反应,胆子肥得很,他只好也跑到羊圈这边来。

寻序从杂物间里拿出一把杀羊的尖刀,勾起嘴角:“最近嘴巴正好淡得很,想吃肉,它们倒主动送上门来了,那我就不客气地笑纳了。”

徐宁看着寻序,将鞋子扔给他:“你穿上鞋子,别扎了脚。你一个人太危险了,我去帮你。”四下打量了一下,拿了把锄头在手,想了想,又摸了根棒子。

寻序说:“你别去,我能搞定。那些东西凶得很,你不会功夫,别伤着了。”

徐宁想了想,赶紧打电话给徐敬山,让他叫人过来,他可不敢喊家里那些正在休息的老人和孩子,野猪这东西凶狠异常,万一伤着人家了,那自己可负不起那个责任。

徐敬山听说后山来了一群野猪,赶紧兴冲冲地说:“你别着急,别惊跑了它们,我去找人来帮忙。”说着挂了电话,赶紧披上衫子去找人去了。

这边寻序已经提着明晃晃的刀出了门,那群野猪非常凶悍狡猾,寻序从这边过去,它们就往那头跑,那头是学生们刨出来的土豆。徐宁则拿了一把锄头在手,想了想又多拿了个棒子,慢慢地往那头移过去,两只德牧紧跟着他的脚步,它们不敢跟着寻序去,德牧虽然是优秀的工作犬,但并非猎犬,寻序和徐宁也没有训练它们如何扑咬,面对这样一群十几头的野猪,它们还是有些犯怵。

寻序追了两个来回,那些皮糙肉厚体型庞大的野猪居然行动非常敏捷,一时间连猪毛都没碰着。徐宁焦急地看着那些野猪,他知道寻序并不只想将这些野猪赶跑,上回跑了那只母野猪,他就遗憾了许久,这次都送上门来了,肯定不愿意白白错过。

这时村子那边传来了摩托车的声音,数量还不少,应该是不少村民听见有野猪,都跑来打野猪了。寻序想着,要不干脆趁那些人没赶到之前,先用灵力也放倒一头再说。徐宁阻止了他:“寻序,你先别赶了,村里来人了,等大家来了,一起打,多打两头。”他担心寻序要是抓住了其中一头,野猪一叫唤,把别的就都惊跑了,到嘴的肥肉又都跑了。

寻序一想也是,便站在原处不动了,紧紧地盯着那群野猪,挑选一会儿要下手的目标,他看中了那头最大的公猪,起码有四五百斤重。

不一会儿,大家伙都来了,都是一些五六十岁的汉子,共有十几号人,大家手里拿着锄头、长镰刀、棍棒、砍刀,还有人背着一杆鸟铳,男人们都这样,听说有猎可打,个个兴致高昂。

大家一看到那么大一群野猪,就嗷嗷拔腿围拢上来,还一边喊:“围起来围起来,别让跑了。”

徐敬山说:“不要围多了,能打死一两头就不错了,万一野猪群发了疯,我们都奈何不得,还会受伤。”

徐宁听见大伯说这话还觉得有些靠谱。

寻序看见人们围了上来,他就往野猪群冲过去了,不偏不倚,就认准了那头带头的公猪,徐宁也发现了他的野心,吓得不轻:“寻序你别去抓那头野猪,太凶了。”

寻序哪里肯听,他已经将野猪群冲散了,认准了那头公猪,追得满山跑,幸亏那片土豆地已经可以采收了,被踩了也没什么,顶多难挖一些,如果是西瓜地或者菜地,那种踩法损失就大了。

徐宁看见大家都过来了,也赶紧上去帮寻序的忙。那群野猪其实早在发现村民上来的时候,就开始往后山林那头撤,那头是一人高的玉米草和半人高的紫花苜蓿,只要跑进去了,就很难抓了,大家自然不肯轻易放过野猪,也选中了其中一两头脚力不好的野猪作为猎杀目标,围追堵截,不让它们进了草丛。

寻序选中的那头公猪本来对他有点犯怵,但是看他拿着明晃晃的尖刀,知道自己要是束手就擒的话,那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逃亡的道路。很快公猪奔出了土豆地,钻进了果林里,那片是年前徐宁种下的葡萄,虽然结的果不多,但是长得枝繁叶茂的,是野猪平时习惯了的生活环境。

徐宁一看它进了葡萄地里,就忍不住在心里哀嚎,它要是一翻个滚,那得死多少棵葡萄啊。徐敬山本来是和那群人一起在追野猪,发现侄儿和寻序单独在追一头公猪,便折过来帮忙。野猪本来以为自己进了灌木丛就占了优势了,没想到这片灌木没有刺,挡不住寻序想要吃肉的疯狂的脚步,他身手矫捷,见到葡萄一跃就跳过去了,很快便追上了公猪的脚步,手里的刀子用力一甩,扎向了公猪的脖子,纵使公猪的皮肉比别的更厚更糙,但寻序是谁,一刀子准确无误地扎进了公猪的后脖子,顿时鲜血直流。

公猪吃了痛,疯狂地到处乱跳乱拱。徐宁哀嚎:“完了,完了,我的葡萄啊。”

寻序说:“别嚷了,赶紧将棍子递给我。”他的刀子上了公猪的脖子,现在是赤手空拳对付野猪,要拿点工具在手才行。徐宁赶紧跑过去,将手里的棍子递给寻序,自己则双手握紧了锄头把,准备随时出手帮忙。

那头公猪脖子上插了把刀,血流了一地,但却没有停止奔跑的脚步。寻序赶紧追上去,徐敬山也从后面来了:“寻序捅了那猪一刀?”

徐宁点头:“是的,刀卡在猪身上了。”他当然不能说是寻序扔过去的。

“这年轻人太厉害了。”徐敬山感叹说。

第60章 杀猪吃肉

公猪被插了一刀,完全失去了理智,突然掉过头来朝徐宁和徐敬山这边直扑过来,寻序大吼一声:“徐宁,快躲!”迅速扑上去想拦住野猪。

野猪像个坦克,轰隆隆直朝寻序碾压过来。“寻序小心!”徐宁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生怕寻序受伤。寻序一个灵活闪身,挥起手里的棒子,猛地一敲,敲在了公猪背上,公猪一下子就被敲趴下了,寻序赶紧又补上一棍子。徐宁和徐敬山也冲上去帮忙,锄头棒子不断落上去,徐敬山拔出刀子,往公猪脖子下捅了进去,只听见一声巨大的嚎叫,公猪猛地一用力,在地上用力翻滚起来。吓得几个人全都跳开来。

那头公猪不断翻滚,压坏了三株葡萄,一株梨树,就在压向第二株梨树的时候,它又往回翻滚,将那株压断的梨树又压了一遍,徐宁默默地为这株梨树默哀了三秒钟。野猪翻滚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寻序和徐敬山又冲上去补了几棍子,那头野猪终于只剩下出气的份,没有力气再挣扎了,地上的草和泥土都被血染红了,在明晃晃的午后的阳光下反着绿光,看起来有点吓人。徐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家里杀猪的场景,好像也没这么惨。

小狼和小虎刚才一直远远地大声吼叫着,给主人助威,此刻看见公猪不动了,才跑到徐宁脚边来,小心地看着那头庞大的公猪。小狼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地上的鲜血,被徐宁喊住了,他一直没让两只狗吃生肉,怕野性难驯,真伤了人就麻烦。阿玄和小豹则远远地窝在两棵不大的梨树上,看着下面的动静,这时见没了危险,才从树上下来。

那边村民们已经成功拿下两头野猪,都不算太大,一头两百来斤,还有一头一百多斤的样子,两头猪加起来,也没寻序打的这头公猪大。

后山的动静太大,那些在睡午觉的老人和学生都醒来了,都跑过来看热闹。看着满地的狼藉,男生们表现得异常兴奋,女生们则觉得有些恐怖。

徐宁说:“别看了,都回去,不睡觉了就下地干活吧。晚上吃野猪肉。”

大家一听说可以吃野猪肉,都兴奋得嗷嗷叫:“太好了,有肉吃了。”

徐宁无语地看天,他好像从来没有断过他们的肉吧。比起香喷喷的猪肉,徐宁更为怎么处理这野猪发愁,这么大的野猪,要怎么才能弄回去啊,想了想,赶紧去将三轮车开过来。村民们合力将三头野猪都抬上了三轮车。寻序则将那些杀羊的刀具全都提了回来。

大家将老羊圈的门板卸了下来,将猪放在门板上处理。徐宁去烧开水,徐敬山则去磨刀,有人去叫了隔壁村的屠户来帮忙处理野猪。至于野猪怎么分,寻序打的这头就归徐宁和徐敬山,大家伙打的那两头野猪,就由五队的人分了,来的十几个人都是五队的,几乎每家都来人了,没来的也是年纪大帮不上忙的,出力了的占大头,没出力的占小头。

寻序打的这头公猪,褪毛去内脏之后,还有四百五十多斤肉。徐宁决定送一些给村干部,剩下的给徐敬山一半,徐敬山说什么也不肯要那么多,只要了一腿肉,那一腿肉也有几十斤,说是足够他们一家吃了,剩下的让徐宁拉去卖了。

徐宁将家里的冰箱里塞满了,也只塞了几十斤肉,余下还有三百多斤呢,天气这么炎热,肉完全不能放。徐涛听说打了头野猪,赶紧打电话过来要了一百斤肉,徐宁和寻序干脆将剩下的肉都拉到街上去了,徐涛要的先拉走,余下的就放在店里卖。这个时间不是买菜高峰期,能卖出去的不多,好在店里有个冰柜,先扔里头冻起来。徐宁又切了几斤肉送去给陈晓露,陈晓露听说有野猪肉,当即打电话给自己老公让他去徐宁店里买肉,多买点。

徐宁又给陈复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说自己打了一头野猪,问他要不要野猪肉。陈复一听说有野猪肉,赶紧说:“野猪?四百多斤大的公猪?你那有多少肉,我都要了,还有野猪肚,这个必须给我留着,我有大用途。我马上就过来拿,价钱不是问题。”

要野猪肚干嘛?徐宁觉得有些奇怪,那东西在家里还没收拾呢,还是先回去收拾吧。

他刚到家没多久,正在收拾猪肚呢,陈复就火急火燎地赶到了。说是收拾,其实也就是将里头的东西翻出来,然后用水冲一冲。猪肚臭烘烘的,他也没打算自己要的,准备拿去给他大伯的。

“野猪呢?”陈复一下车就嚷嚷。

徐宁举着野猪肚给他看:“这儿呢。”

陈复大惊失色:“该不会就剩这一个猪肚了吧。肉呢?”

徐宁说:“肉给我扔我店里去了,一会儿去拿,那边有冰柜。天气太热,我怕放家里头都坏了。”

陈复说:“走走,赶紧带我去买肉去。”

“野猪肚不要了?”

“要啊,就是冲着这个来的,给我用袋子装上。”陈复这家伙手指头都不伸,指使着徐宁。

徐宁问:“要不要称一下?”

陈复跟看乡巴佬似的看着他:“野猪肚谁按斤卖啊,当然是论个卖。就这一猪肚,都能抵上人家几头猪的钱了。还是大哥我实诚啊,你这小子两眼一抹黑,被人怎么骗都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