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摄像机对着她,陈双有些腿软,壮着胆子说:“咱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拖国家的后腿,都必须奋发向上......做记录就必须记录真实准确一目了然.......”

陈双觉得这大概就是她人生中最光荣的几分钟吧,更更更光荣的是,她居然上报了!

“诶呀,这不是援朝他媳妇嘛!上报纸了!”兴城日报的第一版面上印着陈双的大照片,许家港的村民们纷纷诧异地说。

“援朝媳妇上报纸了?在哪里给我看看!”

“上面写了啥啊!这照片拍的可真好看啊!”

“援朝媳妇上次说:社会主义建设,大家都不能拖国家的后腿,都必须奋发向上。这文化人说话多好听!”

这四村八里的都给传了个遍,就那一张报纸,摩挲了不知道多少下,都起了毛,许老头和许老太颜面倍有光,连陈双的娘家都忍不住过来问了,陈双瞬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名人,老许家那个上过报纸的媳妇。

那时候恰是三房要搬新屋子了,一共三件屋子,一间烧饭吃饭的,两间睡觉的,简单地打了几件家具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许援朝知道的时候,还是同事的提醒。

“诶,许家港,陈双,援朝,你媳妇是不是叫陈双?快来看,是不是你媳妇,上报纸啦!”

许援朝正在修理机器,闻言举着满是机油的双手走过来,“什么?”

那同事把报纸给摊开,“你看是不是你媳妇?许家港,陈双?”

许援朝惊诧地点点头:“是我媳妇!”

二话不说,就看了起来,待是看完,忍不住自豪了起来,“谢谢你啊,兄弟,这报纸我跟你买了。”

那人也理解,称赞了一番。

许援朝修好了机器,洗干净手,回到了住处再拿出报纸来读了一遍又一遍,忍不住拿剪刀把关于陈双的报道给剪了下来。

忽然想起来,囡囡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拍过照,九月份是她的周岁也没给她拍照,寻思着找个时间带他们三个一道来城里拍张全家福。

许援朝把减下来的报道小心翼翼地收在信件当中。

许援朝目前还是个三级工,但他会修机器,厂长颇为器重,也暗示他年后可以升个二级工,许援朝非常高兴,因为二级工分配房子的时候就可以大一点了。

许援朝在厂里的人缘不错,会做人又得器重,盛饭的大爷都会给他多加一勺,闲聊了几句,大爷说:“咱们厂这边要办供销社了,听说因为咱们这边人太多,老跑那边去麻烦.......”

许援朝心一动,“那是方便多了,这供销社谁来主持啊?”

“这个还不清楚,应该是上头的家属什么吧。”

许援朝道了谢,赶紧扒了饭,跑出去买了一份最近的兴城日报折了几折,放口袋里,然后跑到厂长那儿,先汇报了一番机器的事情。

安厂长欣慰地说道:“援朝啊,还好有了你,给咱们厂里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往年修修机器都要花好多钱。”

“都是厂里培养的我,您太客气了,我应该的。”

安厂长笑着给他泡了杯茶,聊起了家常:“援朝,你妻子还在乡下是不是?”

许援朝:“是,她是公社的仓库记录员。”

安厂长称赞道:“那不错啊!哎,看你们年轻人这样两头跑,的确也不是事儿,过了年,咱们那个新的单位楼就好了,你生了二级工,可以分一套不错的,到时候可以接媳妇孩子一起过来了。”

安厂长也是颇为喜欢这个年轻人的,做事踏实,会审时度势,还会修机器,厂里头怎么着也得把这样的年轻人给留下的。

许援朝憨憨地笑:“谢谢厂长。”

聊了几句工厂里的事情,许援朝问道:“我听说咱们厂里要开供销社了。”

安厂长也不意外他知道,点了点头:“对的,咱们厂人多,周围的需求也大,索性就决定开个供销社,这样大家也不用跑那么远去买东西。”

许援朝所在的是一家生产军用物品的,因为兴城附近驻扎着一支部队,就近是满足这支部队的,但也有别的部队。

许援朝挠了挠头,颇有些不好意思:“厂长,我想问一下,咱们供销社招不招人?你看,我媳妇可以不可以?”

安厂长严肃了一下,面露难色,“援朝啊,这事儿一码归一码,你也知道,咱们厂里很多家属的,你才来没几年,我也不大好办啊!”

许援朝点点头,一边拿出报纸:“我知道,厂长,是这样的,我媳妇前些日子因为仓库记录做的好,上了报纸的,被咱们市长称赞了。哎若不然,我哪有那脸面敢跟你说这事儿。”

安厂长:“哦?还上报纸了?援朝你媳妇了不得啊!”

一边说一边接过报纸看了起来,一会儿抬起头笑着说:“你媳妇这思想觉悟很高,不错。”

“我回去告诉她,她准高兴。”

安厂长思索了一番,觉得也可以,上过报纸,记录的方法被市长都夸过,形象也好,遂道:“这样吧,你带她一起来一趟,这个供销社呢,是我太太弄的,让我太太见见她,怎么样?”

安厂长的太太是厂里工会的,安太太家中是红色背景,嫁给安厂长之后,就进了工会,最近为了安顿一些员工家属,想出了这个法子,得了工会的一致认同。

许援朝欣喜万分:“好,好的。”

第10章

许愿蹲在小菜地边上,用树枝给菜松松土,她穿着厚厚的袄子,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身上干干净净还是新扯的衣裳,陈双是不大愿意让许愿穿勤英勤芬的衣服的,张招娣哪里会让两个丫头穿什么好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也都是破破旧旧,有些也不给两个孩子缝一缝。

她娘家的嫂嫂倒是送了不少好衣服,都是娘家的侄女穿过的,模样还比较体面,陈双的老爹以前是军人,抗过日做过解放军,瘸了一条腿,有上头关照,陈双年幼时苦过,她爹回来后,就没过过苦日子,陈爹见过世面,给女儿也上学,虽然只上了五年,也是不得了的。

那几年饥荒,陈双又怀了孩子,也是陈老爹一瘸一拐地过来给她送点吃的。

从老许家的后门开了,许愿以为会是许老太或是刘燕子,抬起头来,勤英端着一盆洗脸水,看到蹲在菜地旁边的许愿,许援朝家的房子在老许家的斜后面,每回过来走后门更方便些,许勤英看她一身新的红袄子,脸上白白净净得不像是个乡下孩子,勤英冷哼一声,把洗脸水给泼到自家菜地里,转身啪把后门一关。

许愿眨了眨眼睛,继续低头研究菜地里的白菜。

许援朝回来的时候,在小路边上就看到了自家闺女蹲在菜地旁边,上次也听媳妇说过,闺女最喜欢去菜地边上,笑着上前抱这小囡囡给抱起来。

许愿腾空而起,仰着头,见到是许援朝,眼中迸发惊喜的神色:“爸爸!”

许援朝把她抱正了,忍不住亲了两口:“诶,乖囡,说话溜了不少。”

许愿搂着他的脖子,也学着他亲了两口。

陈双正出来找许愿,见熟悉的背影,脱口而出:“援朝!”

许援朝抱着许愿走回去,陈双自然而然地把他身上的包给拿下来,“你咋今天回来了?”

许援朝没有说话,拉着她往屋里头走,许传鸣正在喝粥,看见许援朝,扔下筷子:“爸爸!”

陈双把包放边上,家中刚搬进来,家具也少,显得有些冷清,再抱过许愿,打算给她喂早饭,“鸣鸣,给你爸爸去盛一碗粥。”

许援朝摸了摸许传鸣的头,许传鸣一蹦一跳地跑去灶台。

许援朝拉开椅子,坐在陈双旁边,说道:“一会儿不要去上工了,跟爱党请两天假,跟我去一趟城里。”

“怎么了?”

“咱们厂要开个供销社,我跟厂长提了,厂长说要他太太见见你。”许援朝语气里都透着喜意。

这年头供销社做事可是很体面的,也算是这个年代的机关单位、铁饭碗,都是要上头审批下来的。

陈双吓得手一抖,炼乳差点撒出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行吗?”

许援朝笑着抓住她的手:“你咋不行了?你可还上过报纸呢,原本这供销社厂长也是想给咱们员工家属的,你也知道我才去没几年,正好你上了报,我就和厂长说了,厂长还称赞你了。”

陈双紧张得不行,瞪了他一眼:“你咋不写封信回来也好让我准备准备,我这一点准备都没有的。”

许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仰着头朝陈双叫:“妈妈~”

许传鸣端着半碗粥过来了,“爸爸,只有这么点了。”

陈双忙道:“我再去煮点。”

许援朝拉住他:“没事,我路上吃过一张饼。咱们快点吃了准备去城里。”

许传鸣连忙问道:“爸爸,我们要去城里了吗?”

陈双眼神询问他两个孩子也带去?

许援朝点点头:“对,咱们今天去城里,带鸣鸣和妹妹拍照,好不好?”又对陈双解释道:“囡囡满月的时候也没怎么办,总归拍张照。”

“好!”许传鸣激动地欢呼。

要出门?许愿好奇地眨了眨眼睛,扯了扯陈双:“去,歪面?”

许援朝咕嘟咕嘟把稀粥给喝了下去,“对,咱们去城里,给囡囡拍照。”

有些词许愿还不懂,但她知道城里,她爸爸经常在那边找食物,其他大人们很羡慕。

陈双赶紧喂她喝炼乳,喝完了之后,收拾了一下,许援朝说在城里住一晚,天气冷也不用带多少衣服,贴身要换的给带点,主要是有个小囡,得带点尿布和裤子,怕尿湿,不过小囡平时乖得很,要拉屎拉尿了都会说,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她在家里头收拾,许援朝到隔壁去同许老头许老太说一声,顺便照看家里头。

许卫国已经下地去了,刘燕子还在,“诶,援朝,你咋这个时候回来了?”

许老太听见声音,也走出来,“援朝!”

许援朝走进来:“娘,大嫂!爹呢?”

另一边的许卫民、张招娣也听见了,竖起了耳朵,只听见脚步声走了进去,张招娣嘀咕与:“估计又拿什么好东西来了。”

许卫民套上靴子,准备要去下地了,“总归轮不到地,赶紧干活去。”

许援朝先掏了五块钱给许老头,“爹,三块钱是以后儿子每个月孝敬你们的,另外两块钱给大哥大嫂的,我不在,小双和几个孩子多亏了大哥大嫂。”

刘燕子忙说:“援朝你太见外了,我和你哥哪里能收,饥荒那几年要是没了你,咱们家早就饿死了。”

许老太眉头舒展,大儿媳妇是个知恩图报的,也厚道。

许援朝笑着说:“一码归一码,饥荒也都过去了,家里头只会越来越好,我这新屋子还是靠大哥和大嫂造起来的,这个应该的。”

许老头点点头,替他们收下了,“行了,援朝要给,你们就拿着吧。”

许援朝继续说道:“我要带小双和两个孩子去城里一趟,我给小双在城里找了个活,还不知道成不成,先带她过去让人家瞧瞧。”

许老太说道:“那孩子带去干什么?多累啊!”

许老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什么活?”

许援朝暂时不肯多说,含糊地说:“暂时好不知道成不成,得等安排。带两个孩子京城去拍个照,囡囡一周岁也没怎么弄,去城里拍个照。家里头爹娘你们帮忙照看一下。”

许老太有些心疼这新造好的屋子,你说这屋子刚新造好的,都去城里工作了,早知道就先别造了,费钱,可想想儿媳能去城里头做工人,那可比在乡□□面多了。

陈双收拾妥帖了,两个人找许爱党请了个假,这时候不是农忙,请个两天的假也没事,许爱党给开了个证明,两个人就可以走了。

这年头也没有别的方式,只能靠走,如果路上正好碰着什么牛车的拉货的,可以问一声,顺带一下,还好许家港离城不远,走了一上午,走到了可以有城市公交的地方,许援朝平时不坐公交的,因为一个人要好几毛钱,都是看平时厂里什么时候发货,他就蹭一下,坐到城外再走回去。回来就走回来的。

但今天带了两个孩子,他不大舍得两个孩子挨冻又挨饿的。

许传鸣大概是一年来一回城里,怎么看都好奇,“爸爸,公交车长什么样?大吗?我们都可以坐进去吗?”

许援朝耐心地回答他,兴城今年来了一辆无轨公交车,价格也比以前有轨的贵,有钱的人家都赶着来坐,许援朝也是第一回坐。

站台上有很多人,寒风凛冽的,却是抵挡不住他们想坐车的心,不少也都是乡里人进城,城里人也很显眼,身上干干净净的列宁装,有些嫌弃拎着蛇皮大袋的乡下人,纷纷都是站到边上的。

许援朝还穿着工服,印着厂里的标志,一看就知道是工人,陈双换了一身新一点的衣裳,好不丢丈夫的脸面,两个孩子也都穿的干净笔挺,又生得这般伶俐可爱的。

许愿头一回出远门,也是什么都好看的,看见陌生人也不怕,趴在许援朝的肩膀上朝着人笑。

站许援朝身后的中年妇女瞧见这么个乖娃娃,亦是忍不住说道:“你家闺女可真乖,生的真好。”

陈双笑着道谢:“谢谢,我家囡囡是不大费心思。”

一来一往也就聊了起来,这年头的人都热情,也没什么恶意,等车也无聊,顺便找个人聊一聊也是好的。

不一会儿看家车的身影了,大家纷纷激动了起来,一起涌向前,汽车一停,基本上就是靠挤的,这一站是第二站,位子还是有的,可一个挤了,大家也都忍不住挤了起来,谁都想挑个好位子。

许传鸣人小,靠着小个子先挤了进去,许援朝把许愿给陈双抱,护着娘两先上去。许传鸣机灵,先抢了一个两人坐,等许援朝他们上来,车里面瞬间就坐满了。

原本跟着许援朝一道排队的婶子没了座位,许援朝一看,他是抱着许传鸣的,侧过头对陈双说了几句,站了起来。

陈双喊道:“婶子,你过来坐这边。”

中年女人望过去,许援朝带着许传鸣站起来了,她哪儿好意思:“让孩子坐,我站站就好了。”

陈双说:“你帮我抱抱囡囡,我家儿子重。”

中年女人也是不大习惯这么多人挤着的,没舍得拒绝,陈双把许愿给她抱,她坐外头抱着许传鸣,许援朝站在过道这边,撑着座椅的靠背。

婶子也比刚才热络了许多,报了姓,她姓王,是要去看她闺女的。

王婶子瞧着就是个体面人,穿着整齐,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用了个发箍给箍起来。她低头看了看乖乖坐在怀里不哭不闹的小囡,又是忍不住夸了一声:“这小囡可真乖,哎呦,我家那个魔头啊,一天到晚叫啊闹啊,哄不好。”

原来是家里头也有个小孩儿。

陈双便说道:“小孩子都这样的,我家囡囡偶尔也闹得。”

王婶子看这标志的不能再标志的小丫头,也不怕生,大眼睛直直地望着她,嘴巴里学她娘说话:“婶子.......”

王婶子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哎呦,得叫奶奶哩。”

陈双问王婶子哪里下车,王婶儿说道:“你男人是XX厂的吧,我也去那里。”

一路上上下下,拥拥挤挤地到了站,王婶儿提了东西,许援朝帮她提了东西,几个人一道下了车。

王婶儿谢了又谢,许愿也朝她挥了挥手,王婶儿笑意更浓了,哎呦这家的小囡囡太招人疼了。

许援朝带他们到自己的小单间,就一张床,还是厂里看他结婚了给他换的,但一家子住还是不大行,也只能挤一挤,让媳妇和孩子睡床,他去和别的同事挤一挤。

把东西先给放了,已经是下午了,许援朝拿着自己的饭票打了两份饭,简单地吃了一下。

许援朝事先和安厂长说过了,安厂长让他去他家里头,也交代了媳妇一声,许援朝就带着陈双找了过去,安厂长家也是分的家属楼,就没那么拥挤了,门前还有块地可以种种菜。

许援朝敲了敲门,很快就人来开了,露出一张刚见不久的脸。

第11章

王婶儿刚想问谁啊,一开门:“哎,是你们啊.......”

许援朝看了看门牌,问道:“婶儿,是您啊,这里是安厂长家吗?”

“妈,是谁啊?”后头的女人问道。

王婶儿说:“找建业的,你们厂里的,就我刚刚跟你说我和他们一起坐车来的。”

许援朝说道:“我是许援朝,安厂长让我带我媳妇过来给您看看。”

王婶儿让过一步,很显然是王婶年轻版的女人点点头,说:“进来吧。”

安厂长家窗明几净,地上都是铺了地砖的,许援朝也是头一回见装修这么别致的人家,有些不敢落脚,更别提陈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