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平脸上讽刺的表情激怒了许国安,如果只是许大福和王兰香,许国安自然也希望能和父母一起,可若是加上许国平,他姐凭什么买了房子要养他们。

“又不是你买的房子,爸妈的以后靠的是你和我,姐已经有对象了,很快就要嫁人了。”许国安想想自己今年夏天就要高考了,考上大学了也就不用让姐这么难做了,毕竟拖了他这个拖油瓶,许国安怕柯家会有意见。

苏玉琴道:“难道小愿还不从娘家出嫁了?”

许萍想想那样一栋漂亮的洋房,就忍不住气闷,洋房啊,两层楼的,道:“她出嫁了,这房子可不就空出来了吗?给爸妈住怎么了?”

许国安素知她品行,许是见识广了,愈发瞧不上许萍这般作态,冷笑:“我管不着,你们去和我姐说去,房子是她买的,结婚了还得柯莱哥同意,反正我今年七月份高考,考出去也就不让姐难做了。”

想想许愿之前几次的态度,谁都知道结果,许愿又不傻。

王兰香看了看大儿子大女儿,叹了口气。

许国安觉得心里头压抑,有些想走了,望着许大福和王兰香:“姐以后是要出嫁的,她说该孝敬你们不会少的。再多的,你们也别想了,谁都不傻。我以后会孝顺你们的,姐靠自己赚的,我以后也可以,到时候你们想来我家住就来我家,我养你们是应该的。”

许大福和王兰香面色微动,忽然发现,许国安比许国平都高了,成熟了许多,说话也心平气和了,听说现在经常是学校里的第一第二,愈发出类拔萃了,不能否认的是,其中大概有不少是许愿的功劳。

那个年代家长都忙,孩子带孩子,许国安就是跟在许愿屁股后面大的。

许国安从家里拿了块猪肉走的,王兰香让他和许愿说一下,让她带柯莱回来吃顿饭。

许国安有些高兴又觉得势利,可又不忍心用最险恶的想法去想自己的父母。

柯莱和许愿去办置年货了,史蒂夫他们送了不少外汇券,沪城最近开了一个很大的商场,是外国人开的,里面的衣服据说是外国牌子,引得有钱人争相去那里买。

这些券可以抵现,不用就是浪费了,年底商场里人也不少,大概也是想着存了一年的钱给自己买身好衣服。

两个人也加入购物大军,不光给自己买,给柯叔公柯二叔二婶小叔小婶都买了一点,许愿也没忘给许大福王兰香买,给两个人都买了一件羊绒衫,再给许大福买了一双皮鞋,给王兰香买了条围巾。

两个人大包小包地从商场里头出来,柯莱是开了厂里的送货车来的,厂里专门买了一辆送货的货车,把东西往车里一放,两个人就轻松多了。

柯莱托人在市里询问有没有要出售的房子,避开了市里的主城区,他和许愿都不是热爱繁华的人,主要是舒适和方便,也许这个房子买了也只是为了方便落脚,不会多住。

总归筒子楼这种两个人都是不大想要的,最好就是独门独户。

两个人看了几处,但都是热闹地段,太吵闹了,房子又小,都不是很满意。

介绍人也纳闷,两个人竟然不喜欢好地段,道:“没想到你们不喜欢热闹的地段,我原先还觉得年轻人应该喜欢热闹点的地方。原本有个比较远的我还想不说了。”

最后一套房子离市里也挺近,但又有些距离,虽然是楼房,但不是那种拥挤的筒子楼,一共六层,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煤气灶,更难得带了一个阳台。

这样的户型相当少见,主要是位置尴尬,说远不远,可说近也不近。

八十几平的房子,比之前看的五六十平就更让人满意了,周围的环境也不错,据说这里也住了不少外国人。

柯莱觉得不错,许愿也很满意,房主是想把这里卖了去市中心买套房子,他嫌这里不够靠近市中心。

柯莱也没打算立即就决定,但今天来看的,这一套是最好的。

两个人就先回去了,许国安和他们说了家里让他们过去吃顿饭的事情。

柯莱点点头:“是应该登门拜访一下,不知叔叔阿姨什么时候有空。”

许愿倒也有些差异,国安居然还拎了块肉回来,沉吟半晌:“我搬家也理应先请他们过来看看,接下来也应该闲下来了,先请他们过来吃顿饭。”

许愿和许国安一起回去了一趟,正好送一下她办置的年货,厂里人也都是许久未见,许国安的变化小一点,许愿的穿着打扮、神态气质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不仅仅是时髦的缘故,更是舒心安逸的环境的熏陶,使得她容光焕发,笑的时候,坦然而爽朗。

许愿从这里出来的时候,满身怨言,夹杂了不少赌气和不服气。再次回来,心境就平和了许多,笑着和婶子们招呼。

“小愿吧!哎呦都认不出来了!这时髦的,现在都出书了啊?”

“最近还买房子了啊?买在哪里啊?”

许愿被一路盘问,颇有些招架不住,赶紧脱身,进了筒子楼,两个人又被楼道里的熟人给围了一圈。

王兰香听闻许愿回来了,也不禁喜出望外,苏玉琴也热情地把她迎进屋里。

许愿把她买的东西递给王兰香的时候,王兰香和许大福明显脸色都温柔了,苏玉琴也期待地看着那几个袋子。

第47章

那袋子上印着商场的名字, 即便没去过, 也听过这大名,听说里头的衣服可贵了。

王兰香笑容满面地把东西从袋子里拿出来, 是两件羊绒衫,藏青色的很显然是许大福的,暗红色的是她的,摸在手里那软乎乎的羊绒, 不要太舒服。

苏玉琴也摸了几下,道:“这么软, 进口的羊绒吧!得多少钱啊?”

许愿说了一个数字, 王兰香惊呼, 拿在手里都烫手:“这么贵!”

“妈,这可是人民商场!都是进口货, 你看这料子, 可真舒服,小愿孝敬你们两的呢。”苏玉琴堆笑着说。

许萍撇了撇嘴, 瞥了一眼那个袋子。

许愿看了看家里, 因为她和国安走了, 屋子空出了一点, 好像是给小妞妞做了房间, 小妞妞比之前大了一点,走路稳妥了不少, 望着许愿也认不得她了。

许愿好歹也带过她一段时间, 笑着朝她招招手:“妞妞, 到姑姑这边来。”

小妞妞飞快地看了一眼,怯怯地躲苏玉琴身后。

苏玉琴推她:“是小姑姑呀,快去小姑姑那里,小姑姑那里有好东西。”

小孩子哪里懂这些,许愿见苏玉琴一个劲地把她往前面推,小妞妞眼瞧着都要哭了,许愿忙道:“算了算了,也这么久没见了,认生了。给妞妞买了对小手镯,不知道大小合不合适,特地买的稍微大一点。”

许愿从包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对小孩子她还是很喜欢的,大人的恩怨也不能延伸到孩子身上。

苏玉琴已经笑开了花,许国平也没话说,毕竟受益的是自己闺女。

“小孩子长得快,买的大点好,妞妞,小姑姑给你买银镯子了,谢谢小姑姑。”苏玉琴拿了两个银镯子,忙哄小妞妞。

小妞妞口齿不清地喊道:“吓吓小勾勾。”

许愿笑着点点头,看苏玉琴给小妞妞带手镯。

王兰香上去帮忙,看了一眼那镯子,心里头也满意,“现在戴还大了点,拿根红线绕一绕。”

盒子很显然是一双鞋子,许大福踩进去,大小正合适,怕皮鞋上沾了灰,把烟头都给按灭了。

王兰香也戴着围巾对着那面小镜子左看右看,美滋滋地收了起来。

许国安也高兴地做着万金油:“妈这羊绒衫一穿围巾一戴就跟年轻了十岁一样,跟街上的小姑娘没两样.......爸这皮鞋亮的,精神......”

袋子都空了,没别的东西了,苏玉琴有些失望,但好歹闺女还拿到了一对手镯,也算是赚了点吧。许大福和王兰香欣喜满意的神情在许萍眼里就是一种无声的对比。

许萍自小就是要强的,她生的好又能说会道,从小就讨人喜欢,有了弟弟妹妹,小时候许萍也是很喜欢这个乖巧安静的妹妹,愿意做事情,她也能时常偷个懒。

后来,知青下乡开始了,许萍也开始仿徨,毕竟她也到了年龄,看着父母四处奔走,她也寄希望于父母,可最后是他们愧疚的眼神,告诉她,只能保住大哥。

她就去了又脏又破的乡下,弯着腰,手被割破,风吹日晒,她在想,凭什么,凭什么都是儿女,她就要在这里吃这样的苦头,她开始怨恨,她发誓,她现在所受的苦一定要他们加倍地补偿她。

她在乡下熬啊熬,看不上地里刨的汉子,终于等到了回城,已经是这么大的年纪了,没工作没对象。

兄长有对象有工作,妹妹高中毕业,妈妈就要把工作让给她,还定了户好人家,弟弟更不用说,他是男孩儿,她内心的不平衡就疯狂地滋生了,她一定要过的比他们都好!

许萍呆呆地愣神,她夺走了妹妹的工作,找了个好对象,她做了个体户,而她的对象明明也只是个捡破烂的,为什么她还能过的这么好。

“你这孩子花了多少钱?”

“柯莱有外汇券,也还好。”

“你让小柯花的钱?”

“没,我自己付的,柯莱问你们什么时候有空,他要来拜访你们。”

“我们能忙什么,现在放假了,什么时候都可以,提前打个招呼。”

“那就后天吧,你们明天过来吃个饭......”

几个人已经谈妥了,许愿已经准备要走了,许萍回了神,看着王兰香苏玉琴跟送贵客一样,送她出了门……

第二天许家就去许愿的新房子暖屋去了,小洋房有两层,自带一个小院子,屋子里宽敞的很,一楼就是客厅和餐厅和厨房,还有个杂物间。

二楼就是住的地方,其实还有个小阁楼,原本是杂物间,许愿改成了她的书房。

屋子干净敞亮,和许家狭窄昏暗的小房子完全不一样,许愿的房间都比许家的房子大。

说不羡慕是假的,许大福和王兰香也没能免俗,冲击还是很大的,他们做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分配一套房子,忽然之间,闺女出来工作不到一年,就买下了一套房子。

苏玉琴更是咋乎,在沙发上弹了几下,这东西电视里见过,家里头可放不下这样的大物件,“这房子得多少钱啊?如今这家里头倒是小愿最富裕啊,这房子跟以前的大小姐住的似的。”

许萍打量着,心里头愈发不是滋味,人总是会想如果,在人生以前经历过的岔口无限延伸想象和现在不同的一种人生,如果她没进厂里,也出去做个体户,那她现在会不会也能有一套房子......

许愿笑了笑,仍然不说花了多少钱。

苏玉琴觉得她越是不肯说,说明肯定很贵,愈发想知道,“哎呀,那嫁给这柯家可就亏了,柯莱现在还没房子吧,小愿又是出书的,文化高,可不就是低嫁吗?”

总归做个体户,盈亏就不一定了,今天赚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亏。许愿就不一样了,写书的,怎么也亏不了啊,写一本就有钱。

许愿和苏玉琴生活了一段时日,也知道她的脾性,也不想他们有太多念想:“这房子写的是我和柯大哥的名字。”

王兰香面露惊色,忍不住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你还没和他结婚呢!要是出了变故,结婚前闹掰的多的去了,你这房子难道还要分他一半!”

“这房子他也出了钱,我一个人是买不下来的。”许愿说的是实话,她买房子的钱有些是出版的股份分成,靠她出版费还真没那么多。

“总归以后住一起,也不在意是谁的。开了年,他就要在乡下起房子了,也是今年忙,赶不及。”许愿把他们的表情收入眼中,低头喝了口茶。

许大福问道:“那柯莱和他爸妈怎么回事?你和他以后结婚怎么弄?”

“他过继给他叔公了,以后应该也就是一般亲戚吧。”

“那样最好,这柯家的,太没品了,上次还骗了我们一贯麦乳精......”王兰香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

柯莱第一次登岳父岳母家的家门,柯叔公虽然也不是大喜欢许家,可结婚这事儿总得。要开开心心的,父母就是头等的大事儿,柯叔公准备了不少,市面上拿的出手的礼盒都买了。

请了未来二女婿,大女婿也不能落下,许萍的婚期已经定下了,五月份就结婚,更准女婿了,张方明也来了。

因着之前服装店的事情,张方明对柯莱可没什么好印象,但碍于岳父岳母家,还是做了些场面活,柯莱本就是寡言少语的性子,又不大喜欢许家曾经那么对许愿,也不多热切。

王兰香和许大福肯定是比较喜欢走常规路的大女婿,再来张方明颇会来事儿,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柯莱就是问一句答一句的性子。

两个人就像把这件事当任务一样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今年过年,柯家热闹得很,柯二婶和柯小婶穿着柯莱买的呢大衣,俨然就是世界的中心。

柯母看的眼睛都红了,奈何柯莱根本不鸟他们,柯家大房在村里的风评不好,今年回来也是想找柯莱,柯叔公哪里肯,中气十足地把他们骂了个遍。

背过头对村里人抹眼泪:“这孩子好不容易好起来了,我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不会让他们再害他的。”

真是闻者伤心,柯叔公也拿着这一招对付许家,柯叔公是想要在九月份结婚的,现在一月份,许家觉得太赶了,毕竟五月份就是许萍的婚礼。

柯叔公道:“我也一把老骨头了,就阿莱一个孙子,也就盼星星盼月亮等他结婚,也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什么时候就走了。”

柯小婶忙道:“哎,我家小叔就恨不得第二天就给阿莱娶媳妇,小愿那是千个好万个好,叔公天天念叨着呢。”

都这么说了,王兰香和许大福哪里好意思拒绝,想想也是,柯莱的岁数的确也不小了。

这结婚总是要有房子,许大福就问起房子的事情,其实要是许愿住回家里,小洋房就可以用作婚房了,那许愿就得先搬回家里头住。

许萍就说道:“这结婚总不能没个房子吧,要不然就让小愿搬回来呗,新买的房子就作新房,也好看一点是吧。”

柯叔公露出一个笑容,挥了挥手:“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阿莱在武定区买了套房子,年轻人嘛,哪里能跟着我这个老头子一直待在乡下。”

第48章

柯叔公满意地走了, 许家松了口把时间定在了十月份, 十月份是国庆节,恰好有个黄道吉日, 八十年代沪城对彩礼没什么要求,但是对男方的家境有一定要求,比如说结婚一定要有四大件,讲究几只脚, 就是家具的多少,家具越多说明男方越豪气。

和沪城女孩子地位高有分割不开的关系, 沪城的家庭结构里, 女人的地位相对较高, 也不会想着拿女儿去换高额彩礼,都是想着女儿嫁个好人家, 所以对男方的要求就更苛刻, 对房子的执着那是一直都有的。

男方家里或多或少也会给一些彩礼,但并不高昂。

柯家说要在市里买房子了, 这头等大事房子没问题了, 更是让人满意得不行, 许家对家具电器要求也就不多了, 一套在市里的房子就够炫耀的了, 想想许愿现在住的房子也有柯莱的份儿,王兰香高兴之余又有些惆怅, 柯莱在几个月前还在捡垃圾呢, 这捡着捡着, 两套房子都有了......

订好了日子,柯家也知道他们一年办两场婚事忙碌了一些,让他们只需要顾家里的亲戚,其他的都他们来就行了,柯小婶一张巧嘴,许大福和王兰香满意得不行,苏玉琴也一个劲地笑着应和。

许萍显得心事重重,话也少了。

两家相谈甚欢,王兰香一个劲地要留他们下来吃饭,柯小婶道:“好姐姐,你家的饭菜一定很好吃吧,哎呦小愿每次来都要她下厨,家里的男人都得吃个两三碗饭,我都怕我们留下来收不住这肚子了,今天不行了,家里头还等着,你们有空来玩玩啊!”

说起家里的饭菜,王兰香也就歇了请他们留下来吃饭的想法,家里也没多少菜,其次儿媳妇做菜的水平的确是不敢恭维,也就作罢,笑着送他们出去了。

许家都喜气洋洋的,对门问起柯家的事情,王兰香努力想抑制自己的笑容:“哎呦急着娶我们家小愿,非要今年就结婚,哎,我们想想老人家也一把年纪了,就想看孙子结婚,你说我们哪里好意思不同意啊,今年累点就累点。”

“你们答应得可爽利,不过想想也是,有个老人呢,家里准备什么啊?家具电器准备吗?诶,我听说柯莱家里的老房子都被他爸妈拿走了,房子怎么办啊?”

提起房子王兰香嘴角的微笑都压抑不住,声音也大了起来:“村里的房子已经在造了,就是可能结婚前没办法造好,市里买了一套房子,阿莱要谈生意,在市里有套房子也方便一点。”

房产政策也还是去年才开放的,允许房产买卖,可大家住的都是分配房,要买的人少要卖的人更少,而且有单位的可以争个分配,买还得多花钱。

楼道里都哗然,纷纷围了上来。

“市里买房子?这得多少钱啊?”

“你家小愿有福气哟,自己还有一栋小洋房,这夫妻两加起来三套房啊!”

说起来厂里人也都不禁有些酸,当初许家这小闺女跑出去的时候,还卖早饭做个体户,还和柯家这捡破烂的三儿子处对象,厂里谁不骂她傻,找谁不好非要找这样一个,那段日子许家可是提起这个闺女脸色就变了。

谁知道后来两个人一个出书一个办厂,弄得有声有色的,现在一个在这边买了栋小洋房,一个又在市里买了房,家里头还有在造的,别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可不就为了房子。

所以如今不少人已经观望起来,八五年年初,政府又出台了不少政策,而柯莱是周围唯一一个私营企业的,华国人自古求稳的心态占据了大多数,谁都是觉得私家的,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经营多久,国家的就不一样,总归是有保障的。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国企是铁饭碗,退休了还有国家养老,即便知道下海经商的利益高,可谁都舍不得这铁饭碗,因为他们觉得下海经商没有保障。

一时间许家就成了众人问候的对象。

许萍心气不顺,她和张方明不是一个厂的,两个人隔两日就一起吃个晚饭,有时候是张方明到许萍的厂里,有时候是许萍到张方明厂里,周末时两个人就偶尔去吃顿饭,这是两个人还在处对象的时候。定亲以后,张方明来的就没那么勤快了,许萍问他,他振振有词:“马上就要结婚了,以后每天都待一块儿了,岂在这朝朝暮暮。”

许萍想想也是,安安心心做她的待嫁新娘。

柯家来谈婚事,许萍听在心里头还是很不是滋味,她就去找张方明一起吃晚饭,状若无意地问起结婚时办置的东西。

张方明纳闷:“不是说好了缝纫机、自行车、录音机,手表嘛。”

“那电视机呢?家具呢?”许萍咄咄问道。

张方明皱眉,放下筷子:“我们家那里放得下家具!换张床不久好了,你还要啥?”

许萍心口吊着一口气,“那衣柜呢?电视机总要的吧!五金呢?结婚总不能一点首饰都没有!”

张方明直起背,不耐烦地说:“你到底想说什么?不是都说好了的吗?你怎么还要这要那,我家是有金山银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