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莱一边说,一边观察陆峰的神色,陆峰一直保持一个神态不变,等他说完,笑着点点头,道:“不错,难怪咱们区今年的税收收入都高了,我瞧着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也是托国家政策的福利,十年前可不敢想象,如今真的是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发生一点变化,我们沪城开放时间还短,粤城那边,已经全是高楼大厦了。”

陆峰也去粤城出差过,那是真的不一样了,原本一个小渔村,忽然间就在这几年里头扩张成了这么大一座城市,可陆峰相信,未来的沪城不会比粤城差,沪城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底蕴。

“是啊,我们开放时间还太短,可也已经有不少人过来投资了。小柯,你也知道我们嘉定区不是主城区,偏了一点,如今投资都还轮不到我们这边,你之前做的几单外国人的生意还是我们区的先例,你和外国人打交道,你觉得怎么样才能吸引外国人到我们这里来搞投资?”陆峰问道。

柯莱反问道:“你觉得对商人来说什么最重要?”

“利益。”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多盈利一些,为什么多在主城区呢,因为人多,人流量大,就有市场。那我们区的优势是什么?偏可以是缺点,也可以成为优点,偏就说明我们这边地方宽阔,投资建厂就是非常好的选择。粤城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外资,我觉得很重要就是政策,假如说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收的税少或者给予政策补贴,自然是选择优待的那个地方。”柯莱直白地说道,见陆峰陷入沉思,继续道:“另外土地所有权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究竟能不能买卖,怎么算。经济发展是需要一个相对宽裕的环境,如果处处受条条框框限制,必然会被绊倒。”

陆峰微微颔首,神色认真:“你是指我们应该出台一些福利政策去吸引外国资本?”

“这只是一个方法,但我觉得目前看来是最合适的。我们这边地方宽敞,如果工厂聚集一块儿,相关的工厂可以互补,形成一个产业链,可以节省很多资本......”柯莱见陆峰是真的有心要发展经济,说的也多了一些,没一会儿,茶杯里的水就光了。

陆峰听得认真,两个女人聊到没意思了,天色昏黑,院子里植物多,即便桌子下面放了驱蚊草也没用,两个人先回了屋里头去看看两个孩子,徒留两个男人在外头喂蚊子。

陆晓敏看着草稿纸上的学校,摇了摇笔头,余光偷偷瞥着他的志愿,他一个一个地再删除,已经划掉了好几个,最上面是水木大学,她有些失望,想想也是他的理科成绩这么好,老师也都说他可以冲一下水木和京大。

她的纸上只有一个首都的大学,是人大的,水木和京大她是不敢想象的,父母都不希望她去的太远,给她的选择也多是沪城或者不太远的,人大是除了京大以外最好的学校,人文类学科比较出名,陆晓敏也很喜欢,沪城的许多学校都是理工科,文科类院校平平。一边是父母的殷切期盼,一边又是......陆晓敏有些犹豫。

许国安也看了看她的志愿,没有下笔。

两个人都静默了一会儿,陆晓敏问道:“你会去首都吗?”

许国安看着水木大学,道:“没去过,想去看看沪城以外的世界。毕竟沪城不是全世界,改革开放以后,很多都不一样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沪城人总喜欢守着这座城市,但我觉得有必要去看看外面。”

陆晓敏抿着嘴,惆怅又纠结,趴在桌子上,轻声说:“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

许国安脱口而出:“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两个人对视着,脸猛然都红了,像是触电了一般,偌大的客厅里安静得很,陆晓敏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咚咚咚,就像是在敲锣打鼓。

许国安耳尖也红了,亦是有些忐忑。

陆晓敏咬咬牙,落了笔,在第一个志愿上写上人民大学。

许国安压抑不住嘴角的笑容,也写上水木大学。

第二个志愿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沪城的大学,许国安填了复大,陆晓敏写了沪大,两个人就像是达成了某一种无声的契约,看看对方再看看自己,露出满足而羞涩的笑容。

送走了陆家人,许愿看着他的志愿,调侃地问道:“一起选好的?不是首都就留在沪城?”

许国安脸忽然就红了,结结巴巴地说:“姐,你,你瞎说什么?”

“我瞎说你脸红什么。”许愿笑了起来,年轻人就是面皮子薄。

柯莱眼含笑意,点评道:“少年慕艾,正常。”

许国安想想她家中,又有些无与伦比的失落,“姐,别瞎说,我配不上她。”

许愿收敛了笑容,道:“国安,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晓敏跟着你报了首都的学校,你来了一句你配不上她。晓敏性子内敛,如果不是你,她也许会听从父母的安排留在沪城。你这是要辜负她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许国安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你喜欢晓敏吗?”

许国安想挣扎,最后还是点点头。

许愿露出一个淡笑:“喜欢就不要松手。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人生下来本来就是赤条条的,父母拥有的也不过是父母的,你的,要靠自己去争取。莫欺少年穷,你看你姐夫,去年还被人瞧不起,今年呢?我为什么坚持要你去读书,是希望你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知识可以给你千万条路,可贫穷与困苦却只有一条路。”

许愿的手忽然被握住,柯莱正色道:“你姐说得对。”

许愿噗嗤一笑,柯莱望着她笑。

许国安看着他们牵着的手,内心......o(╯□╰)o

东风村忽然来了一批领导,身后跟着一个拿着相机不停拍的,柯莱带他们参观了厂里的做业,介绍了一下数控装置的作用,许多领导都是不懂这些东西的,柯莱也没讲的太深,但加重了专利技术。

“......我们是申请了国际专利的,外国人非常重视专利权,我们的技术不能说是领先世界,但在国内,我们的数控装置绝对是领先的,另外我们一直在研发不同的数控装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陆峰和柯莱对视一眼。

工厂里的工人都沉浸在领导下来视察的喜悦当中,说出去也是备有面子:“领导都来看我们的!都称赞我们工厂好!”

“还有人给我们拍照呢!”

东风村的村民们都脸上有光,柯叔公笑得合不拢嘴,不用说在外面又听了不少好话。

没几日,沪城人民报出刊,封面上印着柯莱和几位领导握手的场景,报纸重点介绍了这家沪城本地企业,恒通数控,报道上夸张地说他们的数控装置是最先进的,有国际专利,外国人也争相购买......

一时间这免费广告打的相当成功,东风村这小村落都快被踏平了。

村里人一看到不认识的人,就知道他们要问工厂,“你要找恒通厂吧?在那边!”

这么多订单忽然砸来,工厂每天加班到半夜,柯莱觉得扩厂的事情迫在眉睫。

第53章

柯莱先把柯二叔柯小叔聚集起来, 他们三家的地是靠在一起的,如果要买地皮, 肯定也是先考虑他们的, 科二叔柯小叔一直帮着他,柯莱也有心拉他们一把,希望他们能够以地入股。

柯二叔沉默地抽着烟, 眉头皱着, 犹豫不安。

“......以地入股,每年给你们分成,如果以后工厂不开了, 地还是你们的。”柯莱也知道老一辈对地的执念, 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转变这种观念,亦不强求。

柯二婶黝黑的脸上满是担忧:“那每年的公粮怎们办啊?”

柯跃进这些日子跟着柯莱跑的多了,见识也多了,他现在一个月能有四十块钱的工资, 家里的地做一年也没多多少钱,“妈, 现在地哪里顾得上啊,我们都在厂里, 今年你们就够累了, 以后只会更忙。现在阿莱的厂要紧, 咱们厂现在两条生产线一停不停还不够。我们现在是有地也没人耕, 跟别人家买点粮食交上去吧, 自家就吃商品粮吧。”

何春梅最近也是累的够呛, 自然不希望以后年年都这样,心里也打着算盘,入了股每年拿到的钱就更多了,这地还是自家的,以后不管咋样自家也不亏,如今家里三个男人都在厂里,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不知道多少粮食了,不用在地里刨又能吃商品粮,何春梅是一百个乐意。

“妈,现在按票供应都逐步取消了,家家户户又都有余粮,每年都吃不完,村里应该也乐意卖给我们的。阿莱的厂要紧,阿莱都上报纸了,光宗耀祖的事儿啊!”

柯小叔家就更是了,一个儿子跟着柯莱,一个儿子还在读书,今年还是靠女婿和柯小婶娘家的兄弟帮忙,柯小婶倒没多少贪恋,望着柯小叔:“咱们家这地是真没人种了,种了也顾不上,能有多少收成,倒不如给阿莱,咱们这几家也是绑在一道儿的,□□咋说来着,一根绳上的蚂蚁.......”

柯跃良提醒道:“妈,是蚂蚱。”

柯小婶眼睛一瞪:“有啥区别!意思对就差不多了!”

柯跃良脖子一缩,您开心就好。

柯莱摸了摸他的脑袋,道:“把厂一扩,招的人就更多,村里只要手脚勤快的,不管男女,都可以来报名,到时候还要婶婶嫂子们帮我照看食堂和仓库......”

两个嫂子都有些欣喜,期待地望着公爹和婆母。

柯小叔说:“入股吧,没想到我们家这破地还能值点钱,以后啊,除了不是在城里,跟城里人一样吃商品粮了。”

柯小婶笑着接话道:“这还比城里舒坦呢,自家的房子多宽敞,拿城里人的工资,住的还比城里人舒服。”

柯二叔咬咬牙,道:“阿莱,我们听你的,二叔相信你。”

柯叔公一直坐一边没说话,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根本,柯叔公不想开这个口以长辈的身份去说动,也知道两个侄子都是踏实谨慎的人,见他们同意,欣慰之余又忍不住严厉地对柯莱道:“你可得好好记着了,这地啊,就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把命都交在你手里了,不能辜负他们啊!”

柯莱神色动容,在柯莱的记忆里,柯二叔和柯小叔都是和父亲一般的存在,小时候老人宠溺孩子,一旦柯莱什么做的不对了,柯二叔柯小叔就会拎着他打,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能够在他做错事时去管教他,在逐步长大的过程中,他也明白他们是为他好,内心也会向他们倾斜。

“我小的时候,就是吃着二叔小叔家的饭长大的,鞋子破了,是二婶小婶轮流给我做的,比我的亲父母还亲。”

柯叔公点点头,语气丝毫不减:“你记得就好,以后要好好孝敬你叔叔婶婶。”

柯二婶道:“小叔,阿莱我们还能不放心吗?他办事情比跃进跃民放心多了。就是这心里头总觉得没地种点粮食心里不稳妥,也是年纪大了,跟不上年轻人了。”

都是从饥荒年代走过来的,最是明白那几年没得吃的可怕,分了地每年勤勤恳恳,留足了粮食。

柯莱还请了村长过来做了个公证,以土地入股,柯莱给了每家百分之八的股份。

因为一开始建厂比较匆忙,追求快捷,就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个厂房。如今扩建,柯莱专门请人规划了一下,他需要一座行政大楼,一个完备的企业需要各个部门,规模壮大相应的管理也需要跟上。

他请了一个专业的设计师设计格局和行政楼,建造的成本也高了不少,但现在厂里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十月份,到时候资金就会宽裕一下。

柯莱让柯跃进何春梅几个都报了成人学校,学一些记账算账,柯跃进和柯跃民学一些机械,所有人都需要成长,如果他们不能跟随公司一起成长,注定会落后会淘汰,这是柯莱所不愿意见到的。

许愿每天就是在她的实验室里度过的,每天测试各种不同提取物的特性,上一世的一些研究也终于得到了应用,像芦荟,它的功效就非常多,保湿、镇定非常最为显著,并且过敏性很低。

自己一个人搞,要担负各个方面,研发的进度就很慢。许愿也想组建一个研发团队,但如今资金和人选都没有,只能慢慢来。

八月底,一封封的录取通知书都下来了,这个时候学生们最喜欢的莫过于邮差先生了。

“许国安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许国安在不在!”邮差大着嗓门喊道,周围的人家都听见了。

纷纷探出脑袋。“国安考上了啊!什么大学啊?”

“啥大学啊?”

“水木大学哩!这娃娃谁家的啊?这么争气?”邮差员语气里的羡慕不言而喻。

谁家不羡慕呢,“国安他姐姐写书的,专门写辅导书,你说这成绩能不好嘛!这水木大学是不是咱们华国最好的学校啊?”

“那要去首都啊,这么远。”

“男孩子嘛,没什么关系。”

许愿和许国安匆匆出来,许国安欣喜地拿着那张录取通知书,许愿笑着给邮差手里塞一把糖,邮差欣然接受,想着拿回家给自家孩子吃吃,以后要是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他就高兴死了。

邻居们纷纷走过来恭喜,参观了一下传说中的水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就在前面的陆家也听闻了消息,陆晓敏的心也不由地提了起来,吴慧芳心里也紧张,仍旧安稳道:“晓敏别担心,肯定会被录取的。”

陆斌见妹妹紧张得手都揪起来的,摸了摸她的头,道:“别怕,估计一会儿就来说你了。”

吴慧芳真是恨不得从厨房的窗户探出脑袋来问:有没有陆晓敏的录取通知书。

可又怕真没有,丢了女儿的脸,只能等着邮差一件一件地往外掏信件,也急在心里头。

眼看着他就要骑自行车走了,吴慧芳看了看闺女,陆晓敏看着窗外,眼神黯然。

邮差正准备去送下一封录取通知书,如今都是紧着这些录取通知书先送的。

“陆晓敏在哪里?这儿还有一封陆晓敏的录取通知书!”邮差好像忽然发现这封也是这儿的,也许在邮局整理的时候错漏了。

吴慧芳啪得把窗户打开,“这里这里!我们晓敏考上拉!”

“考上了,人民大学!你们这儿风水很好啊!全是状元郎啊!”

陆晓敏眼睛都亮了,穿过窗户,穿过人群,和许国安的视线对上了。

周围一下子出了两个名牌大学生,好像风水都变得好了,家里头有还在读书的都纷纷过来讨要笔记。

九月份的时候就陆续有学校开学了,但不少学校开学就挺晚的,有的会等过了国庆节再开学,水木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许愿就是国庆结婚,许国安有些庆幸,毕竟姐姐的婚礼他是一定要参加的。

九月份开始,王兰香就时不时过来询问她准备得怎么样,许家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送到许愿这里。

许愿自己也办置了一些,吴慧芳送了她许多特工票,她买了一床真丝被,买了一个大箱子,把床上物品都放进去。如今讲究几只脚,刚好市里的新屋子刚装修好,床头柜这种小的就她来买了。

结婚的酒席在这边的酒店,但迎亲的时候时候从市里的房子出发,迎亲之后,再回这里,毕竟亲戚都在这里的,去市里不方便。

柯莱的新屋子里都是买的新家具,床、衣柜、茶几、沙发、餐桌,都备好了,电器是电视机和洗衣机,电视机好一点的人家都可以有,可这洗衣机就稀罕了,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许家这边亲戚过去看新房的时候,一脸惊叹,脚都不好意思落下,许大福和王兰香也是面上有光,笑的很自豪。

这年头谁家不是故意的拥挤不堪,分什么客厅厨房餐厅简直就是做梦。柯莱专门重新布局了一下,让屋子看上去更宽敞一些,餐厅和厨房并一起,就用一张小长桌,客厅更宽阔了。

前面放着一台电视机,有个阳台,阳台上可以洗衣服,摆了个洗衣机!

连许大福和王兰香都震惊了,居然是洗衣机。

柯小婶笑得一脸谦虚:“阿莱搞来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个东西,就这么个小东西也不知道能洗多少衣服。”

许家的亲戚忙道:“哎呦,原来洗衣机长这样啊!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苏玉琴抱着女儿环顾这房子,最后又落在洗衣机上,心里头的羡慕是怎么都抑制不住,小姑子在城里的房子都这么好,要是那小洋房给他们了该多好,也只能是白日做个梦,想想罢了。

许萍想想张家拥挤不堪的小屋,和这边窗明几净,厨浴具全的屋子,心境一下子低落无比,竟是有种自己拍马不及的无力感。

从柯家一回来,许家亲戚间的,许愿就成了头等谈论对象。

“我家表妹的闺女啊,嫁的可好了呢,男方市里的新房子,厨房浴室都有,电视机不说,洗衣机都有呢!”

两个人要拍结婚照,柯来忽然又拿了一身婚纱过来!

洁白的婚纱,上边的蕾丝是全部包裹住手臂,一直到脖子,下面撑起来的纱,美到让人窒息!

八十年代的婚纱就像是奢饰品,照相馆会有,如果你去拍婚纱照,他们会让你穿上,大小肯定是不合身的,为了让更多人穿的上,买的都是大的,后面用夹子夹起来。

柯莱把婚纱拿来的时候,许家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第54章

和柯莱一起过来的还有史蒂夫, 很显然,是柯莱托他弄来的婚纱, 他笑着恭贺道:“亲爱的许, 你一定会是个幸福的新娘,这家婚纱可是柯看了许久了,我替他从美利坚带回来的。”

许愿一脸惊喜取悦了他, 笑得越发开心, “史蒂夫,麻烦你了,我很喜欢这个surprise。”

许家人迷惑地看着他们叽里咕噜说着听不懂的外语, 但看着史蒂夫的表情很显然是敬畏又好奇, 虽然知道这女婿和外国人做着生意,可没行到和外国人这么熟。

临近婚事,许家天天都来布置和谈论婚礼当天的流程。

史蒂夫头一回来许愿这

边,称赞了一番她的闲情逸致, 家中全是绿植,一进来就让人心旷神怡, 王兰香堆笑着端茶倒水,又送上点心, 不会说英文, 做吃的东西, 让他吃。

史蒂夫半懂不懂, 茫然了一会儿, 也知道王兰香要他吃, 吃过一块,喝了茶,王兰香又给他满上,又让他吃,史蒂夫是真的吃不下了,恳求地望着许愿。

许愿抿唇一笑,忙制止了王兰香。

史蒂夫在华国待了这么久,也知道华国人好客的习惯,如今也习惯了,见那身婚纱还放置一边,撺掇着许愿把婚纱穿上一试。

柯莱望着她:“试试看合不合身。”

他的眼中带着期许,许愿曾对他感叹过外国人结婚穿的婚纱好美,那个时候情况特殊,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他想也许怕是实现不了了。如今风气愈发开放,他也终于能弄来一身婚纱。

许愿原本给自己准备的是红色旗袍,经历过大革命,这个时代对于过去就好像是全盘否定了。许愿曾在书中听闻过凤冠霞帔,颇为喜欢这种仪式感,在星际,婚姻是很脆弱的,基本上没有人会把婚姻当做保障,也许前一天还在一起,后一天就散了,所以根本不会有任何的仪式。

许愿偏好这种仪式感,也许因为是走出星际的地球人,在她眼中,东西方都一样。不能够因为一种文化而去淘汰另一种文化,西方的婚纱很美,可东方的凤冠霞帔也是另一种美。很可惜,她都不知道真正的凤冠霞帔长什么样,但如今旗袍还能买到,沪城有不少老裁缝,沪城女人的象征大概就是一身合身而妙曼的旗袍,贯穿了整个民国,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符号。

许愿提前两个月去找老师傅定做的,拿回来亦是被惊艳了许久,忽又来了一条婚纱,反倒是惆怅起来了,一个人总不能身上套两条。

苏玉琴殷勤地陪她一道去换了婚纱,摸着着婚纱,艳羡地说:“哎呦,这婚纱可真白啊!嫂子还是头一回见着这婚纱哩,还是阿莱有本事,找外国人租了条婚纱,可比照相馆里的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