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再见面的时候,依旧是在晚饭桌上,雨晨忽然想到,江南人家礼教一向森严,母亲和姐姐都不止一次的和她讲过不能更不要和陌生男子说话的道理和规矩,虽然她并不以为然,但是看得出母亲和姐姐都是将这规矩奉为金科玉律的,为什么现在家里,却允许一个男子,虽然这个男子是父亲世交之子,但也是个男子呀,为什么却可以与他们同桌吃饭呢?

这个问题,她当然不想去问爹娘了,做个乖女儿,首要的就是不对爹娘做的事情提出质疑,何况她对过去的事情完全没有记忆,而且她也明显感觉到,对她失去记忆这件事,爹娘似乎都有很多忌讳,每次她一问起,二老都是露出伤心有追悔的神色,这让她不安,觉得自己总是揪住了老人家的痛处。过去的事情既然过去了,又何必总是重提,让大家都忘不掉。

于是,雨晨当然的决定,晚上问问方云天比较直接和简单,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那么笃定,晚上,她还会遇到他。

大家庭,吃饭的时候总是很安静的,爹娘、几个哥哥、嫂子、二姐,全都低着头自顾自的吃饭,雨晨偷偷抬了抬头,就连方云天也一样,大家在一起吃这么好的饭菜,却全无丝毫表示,这让她有些郁闷,对酒当歌,这种感觉怎么就找不到呢?

也许是感觉到了她的目光,方云天抬了抬头,两人的目光微微一碰,便各自移开,都只全神贯注的对付起眼前的饭菜来,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在两个人心中,却似说了千言万语一般。

只是他们不知道,其实眼前的这些,全部落到了一个人的眼中。

那天夜里,二更刚过,箫声便又响起,吹箫的人内功深厚,所以箫声虽然极轻,却依然可以传得很远……

坐在流水假山之间的两个人,几乎整晚没有说过话,回荡在他们周遭的,一直是悠扬清越的箫声,和轻柔的伴着这乐声的清风与流水。

天快亮的时候,雨晨起身准备回去,却忽然想起了昨天他们说的钱塘江的话,记忆中,她似乎没见过钱塘江,于是她问:“听说钱塘江的大潮最是一绝,你从前见过吗?”

方云天正准备站起来,听了她的话,身子忽然一僵,急忙扭过头去,不再看雨晨。只是在沉默了半晌之后,才淡淡的说:“怎么会没见过,我小的时候,每年八月十八,父亲总是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去观潮,看那潮头呼啸而至,片刻间浊浪滔天,那情形,怎么能忘记呢?只是今生,却再也看不到那样的潮了。”

雨晨站在那里,心里忽然涌起了一股异样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不该再问,但是却忍不住要问,似乎问了出来,心中一直如同笼罩在迷雾当中的一些重要的东西便会清楚了一般,只是不知为什么,心里却像有两个声音在同时对她呐喊,一个说“别问,什么都别问,问了就要失去很重要的东西”。

另一个却说:“为什么不问呢?问了又会如何呢?得到失去,原本是命中注定的,不是吗?与其糊涂的得到,何若明白的失去?”

挣扎了片刻,终究是第二种声音站了上风,于是她问“为什么今生再也看不到那样的潮了?”

四周忽然陷入了极度的安静当中,安静的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但是,安静的同时,又是一种极度的压抑。

空气中忽然弥漫的这种气息,让雨晨的心猛的一惊,好熟悉的感觉,熟悉的让人心痛的感觉,也许不止是心痛,还有悲伤、绝望,是的,悲伤和绝望。

方云天忽然转过身,那一刻,他的目光有些狂乱,他紧紧的盯着雨晨,那份狂乱和心碎的神色,让雨晨止不住的发抖,她控制不住自己发抖的身体,甚至忽然觉得自己很害怕听到方云天说的任何一句话,哪怕是任何一个字。

但是,方云天还是开口了,他声音很轻,但是却一字一顿,他说:“钱塘江的潮水有信,它每年都会准时在八月十八到来,只是……“还没等他说完,雨晨忽然尖叫着说:“求你了,什么都别说好吗?”这一刻,她觉得头好痛,痛的几乎要裂开了,整个人也支持不住,有些遥遥欲坠的感觉。

是的,她感觉到了,她在接近一个真相,一个她永远不想接近的真相,她不想,她不要什么真相了,她只想要现在,现在的平静和快乐,而这个真相,一定会剥夺她全部的快乐和幸福,她感觉得出,所以,她不要。

雨晨忽然失去血色的脸、摇摇欲坠的身子,猛的惊醒了方云天,他忽然停住了,片刻间如潮的追悔涌上了心头。

他在做什么,又在说些什么,他不是已经决定永远不再提过去的事情了吗?

他不是已经决定要忘记曾经发生的一切吗?

眼前的人已经不是过去的她,一切都已经在那次爆炸中烟消云散了不是吗?

那次历经生死,他们之间的恩怨就已经了结了,他们为彼此死过一回,然后浴火重生了。

他如今来了,不就是因为,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和磨难,自己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吗?

他爱她,无论她是雨晨也好、子君也好,从他六岁那年第一次在冷家的大厅里看到她的时候,从父亲郑重的告诉他,这就是他的未婚妻子的时候,这份感情便已经悄然在心里生根了,十六年,当年一个孩子的执着和责任,早在无声无息间,蜕变成了真正的爱情。

她的命运,早就和他的,紧紧栓在了一起。

当年她失踪了,所有人都疯了般的寻找,人海茫茫,一个不到六岁的女孩,一连几年的失望,在很多人都笃定她永远不会再出现的时候,他却一直觉得,她好好的生活在某处。

学艺归来,父亲和兄长不止一次的劝说他再寻觅一桩合适的亲事,但是每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来冷家一次,不仅是代替她尽人子的孝道,还在冷家所有人的身上,追寻着她成长的身影,就这样,皇天终于没有辜负一个有心的人,在姑苏城里,他又遇到了她。

这时她的名字是萧子君。

那天她在酒楼之上,而他从楼下经过,如果不是那场不知是什么人精心设计的故事上演,他们不知还要这样在茫茫人海中错过多少次,但是,那惊鸿一瞥,已经足够了。

尽管那时的她,一身男装,但是,这并不影响一个已经在心中描绘过她模样千万次的人的判断。

当时方云天有多冲动,想马上跑到她身边去,问她还记不记得自己,但是,眼前的这家人太过谨慎了,让他发现了些破绽,这些人都是冲他来的,也许和家里的灭门血案有关吧,所以他不能连累她。

只是谁能想到,他们那么快就又碰面了,那天他虽然留了心,但是终究是一念之仁,受到了暗算,生死顷刻之间,她出现了,没想到这许多年没见,她竟也学了一身这样好的本领,只是,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她身上竟然有股凌厉的杀气,这让方云天很心痛,这样凌厉的杀气,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了,那么,这些年中,她都经历了些什么?

那两个杀手该死,但是,不该由她动手,她的手上,不该沾染这许多的鲜血,方云天后来想,自己当时一定是疯了,竟然在那个时候冲了过去,为的只是,不让那个记忆中纯真的女孩双手沾上血污。

那次,最后还是她救了他,他的小雨晨,虽然从后来发生的种种看来,她并不记得方云天是谁,但是,她却救了他,这就是冥冥中,早有注定的吧。

雨晨的情形很快就将方云天拉回到了现实中,大概是感觉到周遭的紧张气氛早已消散,她雪白的脸孔也渐渐恢复了血色,但是身子却依旧抖个不停。

方云天小心的走到雨晨身边,轻轻的将她抱在怀中,喃喃的在她的耳边安慰她:“没事、没事,我说什么吓着了你,其实我是想说,只是钱塘江的大潮,浪来得太大太急,每年都有游人被水卷走,我一个人去看,未免有些害怕,所以这几年我都不敢去了,不过,如果今年你肯陪我的话,我想,我一定可以在那里欣赏潮水的壮观,而不是吓的转头就跑了。”

半晌,雨晨的情绪似乎平复了,她抬起头,认真的问:“钱塘大潮那么可怕,为什么还有许多人要去看?”

方云天温柔的一笑,缓缓吟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古人早有名句,怎能不引得后世之人,为这江山壮美而倾倒呢?”

“可是爹都不许我出门,我怎么能看到钱塘大潮呢?”

“我去和伯父说,一定没问题的,真的,我保证,今年八月十八,我带你去海宁观潮,那里有一个地方,是看潮水最好的。”

看着雨晨的脸上重又扬起了笑容,方云天才轻轻松了口气,眼前的女孩太脆弱了,经不起任何的刺激。

对于一个失去记忆的人来说,越是痛苦的往事,就越容易唤醒沉睡在心底的记忆,而那些痛苦的往事,关键几乎都在方云天身上,这就是他消失了半年之久的原因。

当日,他在萧子君身上,找到了当年的信物半只箫形玉佩,那是他家传的紫玉,另一半正在他的身上,也证实了她的身份,于是,他就将她悄然送回杭州冷家,然后独自一人离开。

这半年中,他每日除了疯狂的买醉之外,就是疯狂的思念。

难忘恩怨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这诗说的在好不过,只是恩怨和情痴比较起来,恩怨终究是能够放下的,但是不悔的深情,却再也收不回来。

但是他却不敢来冷家,他害怕他的到来,会让雨晨重又想起过去,他希望雨晨能够忘记过去的种种,回归到原来的位置,每天快乐幸福的生活。

但是,思念却足以让他疯狂,他想看到她,看到她笑、听到她说话,他管不住自己的腿,于是他又出现在了雨晨的生活中。

这次,虽然雨晨还是没有认出他,但是,却一如既往的信任他,这样,也就足够了。

三十六、人生如棋

--------------------------------------------------------------------------------

那天,方云天将雨晨送回了她的院子,很美的春天的清晨,并肩而行的两个人,在漫天花雨中,勾勒出了绝美的画卷。沿途,遇到了很多人,但是人们除了在他们经过时低下头行礼之外,再没多说过一个字。

那天之后,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些说不清的变化,雨晨虽然对自己的爹娘和其他家人都还是很陌生的,但是她对于周遭环境的细微变化,却感觉敏锐。

爹和娘还是对她呵护备至,哥哥姐姐依旧有求必应,但是,感觉上,却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徘徊在他们之间,让人心里不舒服。

这其中变化最大的,大概就是二姐吧,雨晨发觉,二姐在餐桌上缺席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去二姐的院子看她,丫鬟总是挡在门口,说二小姐睡着。

雨涵,她的二姐,真的睡着吗,屋子里并不平稳的呼吸声,并没有逃过雨晨的耳朵,这些不过是谎言,只是每个谎言背后,都是有真相存在的,只是,她隐约的觉得,这个真相,她并不乐见。

几天过后,晚饭的桌上,雨涵出现了,不过是短短的几日光景,她圆润的脸旁就变得尖细了,虽然恬静的笑容似是依旧,但眼神中的清冷,却在与雨晨目光相接时,一闪而过。

只是一眼,雨晨的心没来由的一痛。

那顿饭,雨晨食不知味,但是饭后,雨涵却同前些天一样,叫了她回房下棋。

姐妹俩在房间坐定,雨涵的丫鬟翠荷摆上了棋盘,然后沏好了茶水,悄然退出,一如既往,留姐妹俩在这品茗、对弈、说些体己话。

雨涵的棋弈不错,姐妹俩对阵时,很多的情况是虽不能胜,却也有本事以和局收场。

这一点,就是雨晨最佩服姐姐的地方,雨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下棋的,她的本事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似乎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完全不记得出处,不过,这并不影响她的棋风。

雨晨的棋风缜密而凌厉,每一步,对自己几乎都是至之死地而后生,同样,每一步,对于对手来说,都是一种凌厉且无孔不入的心理压力。即使是他们的父亲,在这样攻心为上的棋局,也往往要举手投降,但是雨涵却从未在中途放弃过,她沉稳的等待,不错过任何的一个机会,这样,即使最后始终难免一败,但是却输得总是并不多。

雨晨下棋极快,有时候只是信手拈来,随心而至,于是她就总是不懂,下棋不过是一个玩意,为什么姐姐的每一子都下得那么谨慎。对此,雨涵的回答是,棋如人生,错一步,满盘皆输。

当时听这话的时候,雨晨的病刚刚好,于是她大笑,笑姐姐的谨慎。虽然她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依旧觉得,人生便该是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谨小慎微,还有什么乐趣,古人不也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但是,今天,看着雨涵对着棋盘苦苦思考的样子,雨晨却第一次觉得,其实,眼前的姐姐,她并不了解。她在想什么、她要做什么,雨晨觉得,自己完全不能从她的言行中感受到,这样的发现,让心里充满了一种惶惑。

下棋最忌讳一心多用,雨晨暗自揣摩、思量的心思一重,眼前的棋盘倒忽略了,一个多时辰之后,雨涵轻轻的舒了口气,落下了最后一字,竟是赢了。

看着先前原本要大胜的棋局,如今发生了如此的逆转,雨晨也只是轻轻一笑,“姐姐棋艺精湛,小妹今天才知道,竟是自叹不如了。如今夜也深了,姐姐身子刚好,还是早点歇了,改天咱们再好好切磋。”

说罢起身,准备离开。

一直没出声的雨涵,却在这个时候,一把拉住了妹妹的手。

雨晨觉得,姐姐的手,出奇的冰冷,出奇的冷,让人心里一颤。

姐妹的眼光碰在一起,彼此都是一愣。

一点一点,雨涵的眼光柔和了,她笑着轻轻拍了拍妹妹的手,柔声说:“只顾下棋,竟忘了时辰,这么晚了,你也别回去了,索性在姐姐这里睡好了,这么些年,咱们姐妹也没一处歇着了。”

洗漱之后,雨晨和雨涵一起躺在了床上,雨晨问姐姐:“我们过去常这样在一块,聊天聊到不自觉的睡着吗?”

雨涵温柔的笑笑,神情却似乎飘到了很遥远的地方,她一边用手轻轻的拍着妹妹,一边低声说:“是呀,好多年了,那时你还梳着丫角辫,胆子小得很,打雷下雨的日子,从来不肯回自己的房间,总要抱着小枕头,站在床边可怜巴巴的看着我,收留你,也总不肯好好睡,净缠着我给你讲故事。”

“那,你讲了什么给我听?”雨晨已经有些倦意了,却也没忘记问。

“我呀,我当时也只是孩子,哪会讲故事,就喜欢吓唬你,吓得你尖叫着用被蒙住头,在那里瑟瑟的发抖,为这,奶娘和娘亲,都没少责备我,其实,当时我也没说什么,怎么你就能吓成那个样子?”

等了一会,不见妹妹的回答,雨涵低下头,才发觉雨晨竟已睡熟了。

看着那恬静的睡颜,雨涵幽幽的叹了口气,手轻轻的从妹妹柔嫩的脸颊上拂过,心里却百感交集,有那么一瞬间,悔恨、嫉妒、羡慕……太多的情感,在她心里冲撞着,让她痛苦……

夜转眼已深沉,只是,一个愁肠百结的人,又怎么会有睡意呢?

雨涵披着衣服,独立在院中,很多事情,她需要想清楚。

昨天,母亲来过,告诉她,准备择日给雨晨和云天完婚,那是一个很多年前的承诺,而且,现在任谁都看得出,他们两情相悦。

雨涵没有说话,只是尽量用平静的眼神看着母亲,在这个重要的消息没有公布之前,母亲专门来找她,当然不是只为了说这几句话了。

只是,母亲温柔的双眸只是一直看着她,眼里流露出一种关爱,甚至是一种自责和伤痛,母亲是了解她的,了解她的性情、了解她的心意、了解她的一切,所以,母亲不愿意说出来,不想伤害她仅剩的东西了。

她仅剩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女孩子的尊严和傲气。

所以,雨涵最后只是笑着告诉母亲:“娘,放心吧,我没事的,我会祝福小妹和方大哥的,他们会很幸福的。”

母亲也笑了,她说:“雨涵,你真是个好孩子,那么善良,只为别人考虑,你永远都是爹娘最放心的孩子。”然后,就站起来离开了,在转过身的一瞬,雨涵看到,她平日里沉静如水的母亲,用手帕不停的在脸上擦拭着,母亲,还是哭了,为了自己,也为了妹妹。

手心手背,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何况,对于雨晨,全家人心里,都有永远也不能释怀的歉疚,他们疏忽了,一个小小的疏忽,就让一个女孩在外飘荡了那么多年,再重逢的时候,她却忘记了过去的所有。

请遍了江南的名医,最终也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症,只是引用很多医书上的话,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某种强烈的刺激之下,可以选择记住想记住的事情,当然也可以忘记想忘记的事情。

雨涵闭了闭眼,想起妹妹最初醒来的日子,她竟然没有关于过去一点一滴的记忆,难道这过去的十几年中,竟没有什么是她想要记住的事情?

一想到这些,雨涵就忍不住浑身发抖,她不能不厌恶自己,没有人知道这些年中,雨晨发生过什么,也许云天知道些,但是,却什么都不肯说,就像雨涵一样,她一直不肯说出一件事,但是这件事却如同梦魇一样,困扰了她这些年。

当年,那个上元节,一切噩梦的开始,她目睹了一切,却什么都没做。

那天,她偷听了小妹的奶娘和丈夫的谈话,那天,她看着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妹兴高采烈的出去,从此杳无音讯,她看着父母为了这件事伤心欲绝,看着这些年方云天每每出现时的睹物思人……

如果她能早知道会有今天的结果,那天,她会不会果断的到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知道的一切呢?

雨涵时常这样问自己,没想到,自己的回答竟然是否定的,她不会。其实她不善良,她也不会为别人考虑,她的心里只有自己而已,即使她知道自己今后的一生,都要不停的被良心谴责,她依旧会这样去做。

原因很简单,就是四岁那年的一次偶然的邂逅。

那天,奇怪,这么多年了,那天的一切,她居然还记得。

那天,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很高兴,要所有的孩子都出来见礼,于是,雨涵看到了大厅里,一个一身白衫的男孩,虽然只比她大一点点,但是,那飘逸灵动的身影,却让人过目不忘。

但是,和所有的日子一样,雨涵永远不会是一个被人注意的孩子,那天,蹒跚着跑进来的雨晨,依旧是父亲的骄傲、母亲的宝贝、客人眼中的小公主。即使是那个一直站在那里,几乎始终沉默的白衫男孩,竟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怀里的雨晨。

所以,在雨晨坐不住,要出去玩耍的时候,男孩主动走过去,要带雨晨出去。

那天,父亲和客人还说了什么,雨涵完全没听进去,她的眼光一直看向门外,她嫉妒妹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她不明白,同样是孩子,为什么父母就专疼爱妹妹,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吗?因为她从小就玉雪可爱吗?她还不明白,为什么刚刚见面的小男孩,也那么喜欢妹妹?

不知过了多久,聊天的大人们想起了刚刚出去的两个孩子,母亲的丫鬟蓝玫笑着回话,说的什么,雨涵现在还记得,她说:“回老爷、夫人,方少爷和三小姐在外头花园桃花树下玩着呢。”

母亲于是嗔她:“小孩子一处玩,也值得你这样没分寸的高兴?”

蓝玫说:“夫人还没去看呢,那桃花开得正好,小姐和方少爷又生得这样的模样,奴婢看着,那场景,活脱的是从画里走出来的,所以高兴得失了分寸。”

父亲立刻来了兴致,大家一起来到了后面的大花园,雨涵记得,桃花树下,两个孩子在片片落花中,露出的灿烂笑容,让所有人都看痴了。当时,父亲和客人,后来他们都称呼为方伯父的人,就有了约定,以玉箫吊坠为信,定下了这段在大人眼中,完美无缺的姻缘。

那天之后,方伯父和他的儿子方云天,在冷家住了几个月,雨涵还不知道定亲是怎么回事,她只是知道,自己很喜欢方云天,总是想要和他在一起玩,但是,不知为什么,面对自己的时候,方云天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有面对小小的雨晨,才会露出很温暖、很美丽的笑容。

雨涵觉得,自己讨厌妹妹,非常讨厌。

以后的两年里,方云天依旧会经常来冷家小住,但是,他从来不和雨涵一起玩,他的世界里,永远只有雨晨,陪着她,逗她笑,然后自己也露出温暖的笑容。

这些时候,雨涵只能站在远处,因为她知道,只要自己走近些,方云天的笑容就会收起,神情也会变得冷漠起来。于是,她常常想,如果妹妹不见了,也许,大家就都会注意她也说不定。

后来,妹妹真的就不见了。

父母果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投给了她和哥哥姐姐,方云天在妹妹失踪之前,已经不再来玩了,父亲说他拜了师,出去学习武艺了。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滴的走过了,童年时的很多记忆在脑海中变得模糊起来,雨涵想,这也是选择记忆吧,记住自己想记住的,忘记自己不想记住的。

直到三年前,那些原本被忘记的往事,才又如潮水般,涌了回来。

那一天,家里又来了客人,父亲很欢喜,命家人来请她出去。

其实这几年年纪渐长,家里的客人,雨涵很少接触了,除非是来了女客。

但是,这一天,父亲却命她前来。

跟在丫鬟的身后,她迤俪来到大厅,父亲在和一个年轻人谈天,那人白衣如雪,声音清朗,听得脚步声,悠然回首,俊美如画,风采卓然。

父亲说:“雨涵,来,给你方大哥见礼。”

这边对那人说:“云天贤侄,还记得吗?这是雨涵。”

原来这人,便是同妹妹一起,尘封在记忆中的方云天。

方云天淡然一笑,遥遥施礼,她也急忙还礼,那天,父亲还说了些什么,雨涵全然不记得了,她记得的,只是那淡然的笑容,一笑之下,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