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灵兮。”涛天巨浪扬起,如一道水幕屏障,阻开了对立的两人。下一刻,灵兮的手,已被另一名男子牵住,带着她一起飞身上了千仞崖顶

正文 第430章:梦之境 6

黑衣红缘,丰神俊朗的男子,虽立于阴云滚滚的天空下,笑容依然炽如烈阳,一如那天,在碧如蓝天的瑶池畔初见时。灵兮不禁笑靥微展,道声,“琰,你来了。”

天色骤暗,闷雷低吼咆哮,仿若欲脱笼而出的猛兽,狂风再次掀起滔天巨浪,扑向早已满目苍荑的大地。琰的唇角勾起一丝淡淡弧线,笑颜炽烈不拘,道,“灵兮,我去去就来。”

这肩负彤弓素矰的男子,手中还握有一把石斧。古朴斧身,黑木斧柄,斧仞锋利闪烁着凛凛寒光。方才,他就是用这把石斧劈起了万丈水幕。

此时,他飞身立于半空之中,风,吹鼓其翩翩宽袖,眉目清峻的天之子,再次振臂高举,只听得石破天惊一声巨响,眼前千仞崖壁顿时一分为二,生生裂开。积滞的的水流迅速找到了突破口,带走碎石、冲破暗礁,汹涌澎湃的从新生峡谷呼啸而过。

闷雷消逝,乌云缓缓散开,一道道光柱穿透云隙照拂大地。洪水在迅速消退,渐渐地露出了肥壤沃土,云层掠飞,忽明忽暗的天地间,视线骤然开阔。细雨淅淅蒙蒙,美丽的伊洛平原上,断崖对峙,宛如门阙,伊水蜿蜒如玉带,缓缓过阙北行。

“劈天斧?”帝竑深邃的绿眸,燃起幽幽火簇。

琰的笑容孤傲,“正是。”

两名骄傲的男子,如神祗一般,御风立于凝碧含翠的江面上。一人狂野,一人倨傲,却皆有睥睨天下的王者之气。冷哼一声,帝竑讥讽道,“看来,你已成功讨得天帝欢心。”

“灵兮,你可知帝宸的来历?”他望向崖顶上的女子,冷笑道,“他,是月神常羲后裔。”又缓缓笑道,“至于,他手中所执的彤弓素矰,应是当年射杀少帝九位哥哥的羿之箭。”

灵兮飞身而下,白衣袅袅,冰肌剔透,嫣红的唇瓣已然失了血色。她凝望着琰,声音微颤,“琰,他说的是真的吗?”“灵兮。”一向傲然纵横于天地间的帝子,此时,在她清亮的眸光下,竟一时失语。帝竑绿眸利如鹰鸷,继续道,“月神常羲已在天帝面前告了一状,此时,少帝只怕已被绑在刑天柱上,难逃凤翎箭穿心的命运了。”

“灵兮,你听我解释。”然而,未及琰的话语落音,那纤弱身影已绝决转身,迅如疾电,抬手往九重天飞去。

正文 第431章:仙界传说 1

“昊。”一个女子悲凄的声音,回响在天地之间。又仿佛,一直,都在我的耳边。

“昊。”不禁亦随之喃喃轻语,蓦然睁开双眸,泪,早已濡湿鬓边青丝。目光所及处,穹窿顶瓣瓣石莲绽放宝盖,八名伎乐仙者衣袂飘飞、舞姿优美,迎风翱翔在佛祖身畔。佛祖拈花含笑,端坐于莲花之上,纤眉善目、含睇凝眸,俯瞰天下苍生。

是梦?是幻?为何心中仍哀伤莫名,弥漫着那数千年时光,亦无法抹去的浓浓忧伤。

身下石板冰凉沁肤,耳畔传来叮叮铛铛凿石之声,眼前,分明是一处石窟,而我,竟躺在一长条青石上。哪里有什么姑媱?哪里有什么灵兮?莫非,当真只是黄梁一梦?在梦里,我冷眼旁观,为何胸腔里迸发的痛楚,却让我,亦痛得失了呼吸?

不远处的石台上,站着一位正持凿雕刻石像的石匠,听到响动,他转首望我,“姑娘,你醒了。”又爽朗笑道,“你这一觉好睡,竟睡了大半日。”我撑肘坐起,神思依然恍惚,“老人家,这是哪儿?”

老石匠鬓发花白,笑指石窟之外,“这是洛阳城外的伊阙。”

一缕明亮光线从石窟口照入,窟外不远处,马正在河滩上嚼着青草,两山对峙伊水穿流,河西为天竺山,河东为香山。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果然是伊阙。

老石匠道,“老汉我正在崖边凿像,远远望见你晕沉沉趴睡在马上,差点没跌下马去,因怕你有个什么闪失,这才将你扶来这石窟中休息。”原来,是马将我带来了伊阙,又幸运的遇上了这位老石匠。我于是起身道谢,老人家却呵呵笑着,连连摆手示意不必。

环顾眼前之石窟,不仅杂乱无章摆满了尊尊石像,甚至还有一些生活所需杂什。看来,这儿,即是老人家的栖身之所。我问道,“老人家,这兵荒马乱的,您为何不避到城里去?”

老石匠笑道,“我这把老骨头了,避到哪里都一样,在伊阙这儿,有神灵护佑着,反而什么也不用怕。”自北魏始,佛教大为兴盛。洛阳城中之达官显贵皆不惜花费巨资,开窟凿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于是各地能工巧匠蜂拥而至。故此,有了伊阙这大大小小的窟龛佛像。

正文 第432章:仙界传说 2

此时,老石匠一手执锤,一手持凿,以娴熟技艺,正细心雕凿一尊尚未完成的石像。透过纷飞的石屑,已清晰可见石像优雅动人的面部轮廓,唇角微翘、含眸浅笑,分明是一个缓鬓倾髻的貌美女子。细细观之,其人活泼而不失娇柔,飘逸且不失端庄;衣纹稠密繁复,姿态轻舞灵动,望之栩栩如生。

“老人家,您这雕刻的是洛水之神吗?”

“不是。这是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是何人?”

“这九天玄女呀,那可说来话长了。”老石匠手中铁凿未停,石屑飞溅,他呵呵笑道,“姑娘,你可知,这伊阙两山对峙是如何形成的吗?”我闻言不禁一怔,立即想到梦中所见的幻象,“难道伊阙不是自古如此吗?”

老石匠似乎也累了,见我感兴趣,于是放下手中铁凿,打算稍做休憩,一边给我解释道,“关于这伊阙的形成,自古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当属大禹治水劈伊阙。但是,老一辈的洛阳人却说,在大禹治水之前,这伊阙就已经形成,那是一个关于九天玄女的传说。”

老人应是过了知天命之年,此刻盘腿坐在石台上,娓娓讲起古来,却精神矍烁容光焕发,“九天玄女名唤灵兮,据说是昆仑西王母的侍女,《大荒经》中记载,一日,天界少帝偶然路过瑶池,正遇梅花精魄欲化幻**形,却总是差了一丝灵气,于是少帝以凤羽之翎,化为精魄,助梅花幻化,从此九天玄女得成仙身。”

我亦盘膝而坐,不禁痴然,轻声道,“《大荒经》我亦略知一二,内容荒诞无稽,所记之事终究只是传说故事,后世经史亦无记载,又怎能当真?”

老石匠却摆手道,“并非如此,经史虽未记载,只因其中之事关乎仙界诸神颜面,故任其被苍渺时光渐渐抹杀去,可黎民百姓却并未忘切,终究还是有后人口口相传,在民间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