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亭序杀局1玄甲卫上一章:第 4 章
  • 兰亭序杀局1玄甲卫下一章:第 6 章

吴庭轩扫了那些伙计一眼,等他们都退下了,才说:“一幅东晋的字帖。”

“那他怎么走了?莫非他的字帖是赝品?”

吴庭轩摇头:“不,是真迹。”

楚离桑不解:“既然是真迹,您为何不让他当?”

“因为,那是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楚离桑越发困惑,“那不是更值钱了吗?”

吴庭轩苦笑:“你不知道,眼下只要是王羲之的书法,都是惹祸之源。”

楚离桑蹙紧了眉头:“为什么?”

吴庭轩在锦榻上坐下,有些怔怔出神,似乎在回忆什么如烟往事,又像是在忧虑什么。楚离桑一连叫了几声,他才回过神来,长叹一声道:“今上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对其推崇备至,故自登基之后,便在普天之下极力搜罗王羲之的法帖。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官吏为了讨皇帝欢心,便不择手段,巧取豪夺,凡家中藏有王羲之真迹者,都不得不拱手交给官府。部分官吏又借机敲诈盘剥,连其他名人字画也一并夺取,占为己有,若抗命不从,轻则锒铛入狱,重则家破人亡……既如此,谁还敢斗胆收藏王羲之的书法呢?那不是引火烧身吗?”

楚离桑恍然。

都说当今天下是自古难遇的太平盛世,今上李世民也一直以圣主明君自期,与一帮贤臣同心勠力,声称以王道仁政治天下,岂料背后竟还有如此不堪之事!楚离桑这么想着,不禁替那个白衣男子担忧了起来。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种时候,这个呆子竟然还抱着一卷王羲之的真迹四处典当,这不是找死吗?!

东宫宜春苑。

苑中绿草如茵,一株株桃花开得正艳。

一个锦衣华服的年轻男子,披散着头发静静站在庭院中央的草地上,手上举着一把剑。男子身材修长,五官俊美,脸上的皮肤异常白皙,甚至隐然透着一种病态的苍白。他的眼神冷峻而阴郁,嘴角却挂着一抹淡淡的邪魅的笑容。

他就是大唐太子李承乾。

此刻,李承乾的周围,站着十几个身穿栗色短袍、头上编着发辫、手中握着弯刀的武士,都是典型的突厥人装扮。忽然,李承乾挥剑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光,突厥武士们仿佛得到命令一般,嘶吼着朝他扑了上去。

第一个率先冲到李承乾面前的高大武士,被他当胸一脚踹飞了出去,紧接着李承乾又是一个回旋踢,把右侧的两个武士也踢倒在地。三个武士从左侧挥着弯刀砍来,李承乾长剑抡出一道圆弧,兵刃相交,火星四溅,三把弯刀竟有一把被拦腰砍断,两把被震落。

一截断刃飞向半空。李承乾出脚飞踢,断刃迎面飞向一个奔跑中的武士,噗的一声刺入他的肩头。武士发出一声惨叫,瘫软了下去。与此同时,李承乾的剑上下翻飞,已将那三个丢失兵刃的武士接连砍倒。

顷刻间,十几个武士已倒下七个,剩下的五六个武士顿时止住脚步,不敢上前。

就在这时,天上暴雨突然倾盆而下。一个武士嗫嚅着:“殿……殿下,下雨了。”

李承乾的目光如鹰隼般射在他脸上,然后平举着剑直直朝他冲了过去。

利剑飞速刺破一个个豆大的雨点,最后刺向武士面门。武士惊愕,挥刀格挡,李承乾忽然身形一矮,长剑一晃,准确刺入了武士的腹部。

武士双眼圆睁,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李承乾狰狞一笑,猛然把剑抽出,一串血点随着扬起的剑刃飞进雨幕之中。

武士仰面倒地,身体不停抽搐。

李承乾又把凌厉的目光扫向其他武士。武士们面面相觑,然后纷纷扔掉兵器,一个个跪伏在地,浑身不住颤抖。

李承乾的嘴角浮起轻蔑的笑意。雨水顺着他的脸庞潺潺流下,几绺乌黑的鬓发贴在他的额头和脸颊上,令他看上去更显苍白,眼神也更显冷冽。

一阵拍掌声响起。一个同样身着华服的年轻男子从不远处的回廊中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拍掌,身后紧跟着一个撑伞的宦官。另有几个宦官撑着几把伞,慌慌张张地跑向李承乾。

“承乾,你的武艺是越来越精湛了!”男子笑着走到他身边。

李承乾接过宦官递来的罗帕,慢慢擦拭剑刃上的血水,冷冷一笑:“无非是我的剑好,七叔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个被称为“七叔”的男子,正是太宗李世民的七弟——汉王李元昌。论辈分,他是李承乾的叔父,可二人却是同岁,都是武德二年出生,现年二十四岁。也许是因为年龄相同,加上性情相投,这对叔侄的关系一直很密切。

李元昌被李承乾噎了一下,也不以为意,仍旧笑道:“承乾,你就是这张嘴不饶人,也难怪朝堂上那些腐儒不喜欢你。”

“七叔心里真正想说的,不是这话吧?”

李元昌一怔:“心里?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啊!”

“七叔是想说,也难怪父皇不喜欢我吧?”

李元昌又是一怔,旋即笑道:“哪能呢?皇兄要是不喜欢你,又怎么会把他最器重的魏徵派来给你?”

“那依你看,魏徵是不是腐儒?”李承乾把剑擦得纤尘不染、精光四射,却任凭脸上的雨水流淌,擦都不擦。几个宦官交换着眼色,却没人敢出言提醒。

李元昌挠了挠头:“魏徵嘛,腐是有点腐,不过好歹人家是来帮你的,你可别得罪了他。”

李承乾不语。

这时,一名宦官撑着伞,腋下夹着一根金玉手杖急急忙忙跑了过来,气喘吁吁道:“启禀殿下,魏……魏太师来了。”

李承乾一听,下意识一转身,朝远处望去。

远处一座两丈来高的假山亭上,站着一位神色凝重的老者,正是魏徵。

李承乾面露微笑,深深地朝假山方向鞠了一躬,然后把剑扔给宦官,接过金玉手杖,右腿微跛地往回廊走去。几个宦官撑着伞紧跟着。

由于小时候生了一场病,之后李承乾便落下了微瘸的毛病。他喜欢拿剑,最讨厌拿手杖,但遗憾的是,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他还是不得不与这根手杖打交道。

直到李承乾走远,趴在地上的那几个武士才敢爬起来,然后和一群宦官七手八脚去抬地上那些或死或伤的武士。

在东宫,这一幕时常发生,而且有时候阵仗更大,死伤更多。

魏徵远远望着被抬下去的那具尸体,神色越发凝重。

东宫丽正殿,西厢书房。

已换上正装、束起头发的李承乾坐在榻上,静静听魏徵讲完了魏王入居武德殿的事。

“太师,您喜欢鹰吗,草原上的鹰?”李承乾忽然没头没脑地问道。

就任太子太师这一个多月以来,魏徵早已习惯了李承乾无常乖戾的性情,也早已知道该如何应对,便淡淡说道:“老夫自然是喜欢。”

“哦?为何喜欢?”

“鹰有翱翔天际的自由,又有搏击长空的力量。人生得此二者,夫复何求?”

李承乾看着魏徵,阴郁冷厉的眼神中渐渐有了一丝明亮和暖意。

在李承乾看来,虽然魏徵也总是跟他讲一些仁义道德,还是有不少酸腐气息,但与此同时,魏徵身上却另有一种其他朝臣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真诚、率性、勇悍。这也正是李承乾打心眼里尊重魏徵的地方。

“太师,既然您喜欢鹰,那如果有人劝您把鹰关在笼子里,尽管那笼子金碧辉煌,您愿意吗?”

魏徵摇摇头:“当然不愿意。”

“那不就结了?”李承乾笑道,“魏王就是只鹦鹉,羽毛漂亮,说话也漂亮,他喜欢笼子,那就让他去住笼子好了,我一点也不嫉妒他。”

“殿下错了。魏王不是一只鹦鹉,而是一头狼;武德殿也不是一个笼子,而是一座山头。让狼登上山头,呼朋引伴,对月长嚎,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李承乾呵呵一笑:“再凶恶的狼,登上再高的山头,它也永远咬不着鹰,不是吗?”

魏徵也笑了:“殿下,能容老夫问一个问题吗?”

“太师请讲。”

“殿下见过永远在天上飞的鹰吗?”

李承乾微微一怔。

“飞得再高的鹰,它也要到地上觅食的,对不对?”

李承乾的笑意慢慢凝结在脸上。

“永远在天上飞的鹰,只是一个梦,一个只存在于殿下心里的美丽的梦,它并不现实。尤其是,当这只鹰还是只雏鹰的时候,它就只能躲在地上的巢里,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恶狼一口吞掉!我说得对吗,殿下?”

李承乾苦笑,眼中的阴郁之色再次凝聚:“太师犀利!没错,我李承乾说到底,也只是一只雏鹰。”

“既然是雏鹰,就要学会保护自己。”

李承乾怔了片刻,才道:“请太师指教。”

“只要殿下做到老夫说的以下三点,这东宫之位,便可坚如磐石。”

“哪三点?”李承乾看着魏徵,目光急切。

“首先,就是爱惜自己的羽毛。”

李承乾知道,魏徵是在暗示他,要维护储君的良好形象,不要再玩那些打打杀杀的危险游戏,以免再受朝野舆论的诟病。虽然这个道理容易明白,可要让自己放下最喜欢的剑,又谈何容易!

“其次,就是培养自己的利爪。”

这话李承乾爱听。在文武百官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同时暗中蓄积武力,以应对突发事变,的确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最后,就是耐心蛰伏,静待对手露出破绽,再断然出击!”魏徵直视着李承乾,“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翱翔天际、搏击长空!”

李承乾听得有些激动,接着霍然起身,对魏徵长长一揖:“太师,我都听明白了!既如此,那魏王入居武德殿事,我该如何应对?”

“很简单,什么都不要做。”

李承乾眉头一皱:“什么都不要做?”

魏徵点点头:“对,一动不如一静。”

“为何?”李承乾大为不解。

“这件事,圣上就是要看你们兄弟二人如何反应的。魏王蹦得越高,对他就越不利;你越若无其事,对你则越有利。所以,你就当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剩下的事,让老夫来做。”

李承乾若有所思。

魏徵的背影刚刚消失在西厢书房门口,李元昌就从屏风后面绕了出来。

“这个魏徵,口才果真是极好的,难怪皇兄那么器重他!”

李承乾坐在榻上,似乎陷入了沉思。

李元昌走过去,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喂,傻了?”

李承乾回过神来:“太师绝不仅仅是口才好而已。”

“哦?看来你还真喜欢上这个田舍夫了?”李元昌嬉皮笑脸。

李承乾冷冷扫了他一眼。

李元昌赶紧收起笑容。

“对了,魏徵让你什么都别做,你真打算听他的?”李元昌坐了下来。

“我觉得太师言之有理,一动不如一静。”

“哼!”李元昌冷哼一声,“那你就等着任人宰割吧!”

李承乾脸色一沉:“你什么意思?”

“我问你,”李元昌索性又站了起来,“魏徵他几岁了,你几岁?”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的意思明摆着嘛!他一个都快入土的人了,哪里还有什么斗志和血性?他当然劝你什么都别做了。可你不一样啊,你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干吗要处处忍着魏王?魏王他算什么东西?他凭什么住到武德殿去?让他在皇兄耳边天天进谗言,不是我吓唬你,皇兄他迟早会动废立的念头!”

李承乾听着,刚刚理顺的心情忽然又有些杂乱。

“我跟你说,这自古夺嫡之事,没有不是你死我活的。皇位只有一个,谁都抢着要坐,怎么办?那就看谁更狠、下手更快了嘛!远的不说,当年我大哥不就是优柔寡断,才让你父皇夺了位子的吗?所以老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李承乾忽然示意他噤声,侧耳聆听着什么。

李元昌不以为然:“瞧你,在自己家里都不敢说话,我看你啊,真是被魏徵调教得连胆子都没了!”

李承乾一直聆听着屏风后面的动静,突然跳了起来,大步冲向屏风后面。李元昌一愣,赶紧跟了过去。

西厢书房还有一个后门。此时,李承乾和李元昌一起站在门外,狐疑地左右张望。

两侧回廊都空空荡荡,一个人影都没有。后门对面有一片小竹林,此时风吹竹叶,飒飒作响,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动静。

“你听到什么了?”李元昌问。

李承乾蹙眉不语。

一轮半圆月孤悬夜空。

四周乌云翻涌,把月光遮挡得忽明忽灭。

楚离桑蹑手蹑脚地贴着菩提寺的墙根走着,跟前面的白色身影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

自从白天听父亲说了朝廷搜罗王羲之书法的事,楚离桑整个晚上都有些心烦意乱。虽然她一直告诉自己没必要替一个不相干的人担心,可那个白衣男子的身影却总是在她眼前挥之不去。

他肯定是遇上了什么难事,急需用钱,才会那么着急要把王羲之的真迹典当掉。可就是在如此窘迫的情况下,庙会那天他却还把仅有的三十几文给了二赖子,后来又奋不顾身地帮助路人,最后面对一大包金锭也丝毫不起贪念。假如换成别人,随便取一锭就足以解燃眉之急了。由此可见,这个“呆子”的确是个重义轻利的正人君子。

这样的人落了难,难道不该帮他吗?

一番纠结之后,楚离桑终于下定了决心。可当她换上行头翻出后院时,才蓦然想起,自己根本不知道他住在哪儿、姓甚名谁。那一瞬间,楚离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可不知为何,她的双脚还是不听使唤地走出了巷子。

后来,楚离桑决定到城南的菩提寺碰碰运气。那是他俩相遇的地方,她有一种直觉,相信他很可能就住在附近,或者就借住在菩提寺里。

果不其然,当楚离桑在菩提寺附近等了差不多一炷香之后,那个熟悉的身影就出现了。忽明忽暗的月光下,他的神情还是那么落寞,孤单的身影甚至有些栖遑。楚离桑的心里忽然有点难受。

他手里提着一串大大小小的纸包,脚步匆忙。

楚离桑从背后迅速跟上了他。

月亮就在这时被浓厚的乌云彻底遮住了,眼前一片黑暗,楚离桑不小心绊到一颗大石头,疼得差点叫出声来。等她揉了一会儿脚趾再抬起头时,白衣男子已经敲开寺门走了进去,然后寺门又吱呀一声关上了。

猜得没错,这个呆子果然借住在寺院里。

楚离桑抬眼目测了一下寺院围墙的高度,然后后退几步,嗖地一下攀上墙头,翻了进去。

这是一座破旧窄小的禅院,一个小天井,两间屋子,一间大点的是卧房,院门边一间小耳房充当灶屋。

楚离桑趴在小禅院的墙头上,整座禅院几乎一览无余。

白衣男子正在灶屋里生火,看得出是个生手,忙活了半天才把火点着,还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卧房里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从敞开的门洞里可以看见,一个瘦瘦的老者躺在床榻上,正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片刻后,灶屋飘出浓酽的药香。白衣男子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走进卧房,楚离桑听见他叫他父亲喝药。

终于全明白了。

楚离桑心中不禁有些酸楚。她想,这个“呆子”不但仁义,而且还很孝顺,只是不知他们父子遭遇了什么变故,才会落魄至此。可惜现在身上没带钱,三更半夜也不方便,楚离桑决定明日一早再拿些钱过来,顺便提醒他把王羲之真迹藏好了,千万别让官府知道。

主意已定,楚离桑便从墙头上滑了下来。

刚一转身,空中忽然劈下一道闪电,只见一条又黑又壮的身影直挺挺立在面前,楚离桑顿时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

面前的黑影是个大块头和尚,正凶狠地瞪着她。楚离桑摸着胸口,正寻思怎么对付,白衣男子听见叫声跑了出来,一看见她,先是一怔,继而好像明白了什么,赶紧笑着对和尚道:“对不起法师,这位郎君是……是我的朋友,打扰您清修了,真是对不住!”

和尚闻言,又瞪了楚离桑一眼,才转身离开。

一阵响雷滚过,楚离桑又被吓了一跳,慌忙捂住耳朵。

白衣男子走过来,看着她:“你在这里做什么?”

楚离桑支吾了一下:“我……我没做什么啊,就是随便逛逛,这寺院又不是你们家的,你来得,我为何来不得?”

男子冷笑:“乔装打扮,半夜尾随,还隔墙偷窥!似你这般鬼鬼祟祟,我完全可以把你扭送官府!”

楚离桑一听就急了:“我……我是来帮你的,你别血口喷人!”

“帮我?”男子蹙眉,“你要帮我什么?”

“就是……看看你有什么难处呗。”

“你为何要帮我?”男子口气很冷。

楚离桑有些恼:“这还用问,看你可怜呗!”

男子面露愤懑之色:“我周禄贵堂堂七尺男儿,用不着你来可怜!”

周禄贵?!

我的亲娘啊,世上还有比这更俗气的名字吗?真是白瞎了这张俊脸了!

楚离桑在心里一阵哀叹。仿佛是为了配合她糟糕的心情,天空又滚过一阵雷声,然后豆大的雨点噼噼啪啪落了下来。楚离桑梗着脖子跟男子对视着,不想就这么落荒而逃。

两人在雨中僵持,楚离桑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男子看着她,眼神渐渐柔和下来,忽然脱下身上的袍衫,无声地罩在她头上。

楚离桑心里一阵温润。从小到大,她还从未有过这种温润的感觉。然而,她又猛然意识到自己还在跟他赌气,不能就这么举手投降,随即扯下袍衫,扔回给他:“你这衣服几天没洗了?臭烘烘的,我不要!”

男子看着手中的袍衫,苦笑了一下,默默转身离开了。

他的背影还是那么落寞而栖遑。

楚离桑有些不忍,很想叫住他,告诉他自己是真心想帮他,可她却开不了口。

片刻后,楚离桑转身离开了这座禅院。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迷蒙。

楚离桑在雨中怔怔地走着,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见到这个周禄贵就跟他吵架,其实她心里明明是不想这样的。

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前面不远处的一盏石灯笼透出微光,照亮了一条碎石小径。楚离桑有些恍惚地走上小径。忽然,她感觉自己站立的地方好像没雨了,抬头一看,一把油纸伞正稳稳地撑在她头上。

楚离桑猛然转身,看见这个名叫周禄贵的男子正打伞遮着她,可他自己却完全暴露在雨中。借着一旁石灯笼的微光,楚离桑看见他的眼神是那样明亮而清澈,又是那样深邃,仿佛要把她整个人都吸进去……

这样的眼神,不应该属于一个叫“周禄贵”的男子。楚离桑心里真恨禅院里那个生病的老者,天底下的好名字那么多,你怎么偏偏给儿子取了这么一个铜臭熏天的名字?!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男子把伞塞进她手里,回头走进了厚厚的雨幕。

“哎,你就这一把伞吗?”楚离桑冲着他的背影喊。

男子没有回答,很快就消失在了雨幕之中。少顷,远处才传来他的声音:“我这件袍衫臭烘烘的,就让大雨洗洗吧!”

楚离桑哑然失笑。

这个死呆子,没想到还有点人情味。

第四章 内鬼

魏王府,书房。

李泰坐在案前看书,旁边的一座獬豸铜炉轻烟袅袅。

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李泰一听就知道是杜楚客来了。而且他还听出来了,杜楚客肯定有什么急事要报。饶是如此,李泰还是尽量稳住心神,目光仍旧停留在面前的书卷上。

临大事而有静气,是父皇对他的一贯教诲,李泰一直在勉力实践。

杜楚客一到门口,就把侍立两旁的宦官打发走了,然后立刻把门关上。

“殿下,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