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胭脂血:两朝艳后太勾人上一章:第 60 章
  • 胭脂血:两朝艳后太勾人下一章:第 62 章

此曲字词浅显直露,情意绵绵,感叹光阴,(*^__^*)道尽相思,的确别有韵味、别具一格。

我莞尔,“不知道唱出来是怎样的。”

“改日你问问六弟。”刘曜移过我的脸,目光灼灼,“容儿,对我而言,相思无断绝。”

“我明白你的心意。”我不自在地垂眸。

“琴弦可断,苍天会老,我心如明月,此情永不变。”他语音沉沉,情意深深。

残月冷寂,夜色如染。

一个月后,我才知道,那首《相思》,并非六王子所作。

刘乂告诉我,《相思》乃刘曜所作,而且是为我而作,向我表情达意,以表相思之情。

他解释道:“五哥不想让母亲知道这曲《相思》是他所作,想必是不想母亲心中有负担吧。五哥在儿女私情上,不像四哥那么坦率直接。”

我还是不太明白,刘曜也对我表明过心迹,不像那种隐藏心事、羞于表露心迹的人,作一曲词怎么就不敢让我知道是他作的?这不像他的行事作风。

难道,他不想让刘聪知道他这招?也不想让刘聪知道他和刘乂亲厚?

无论如何,刘曜的心意,我明白了。

刘聪、刘曜离开汉都,率军出征,此后,我在汉国王宫的日子真正的安静了。

平时只有蒹葭、苍苍陪着我,偶尔到流云轩附近走走,仅此而已。汉王刘渊只是给我一个名分,未曾来过流云轩,呼延王后和张夫人也就不会视我为眼中钉,因此,这一后、一夫人与我不相往来。

这日,蒹葭沏了一杯茶,苍苍带着一个身穿粗布衣袍的中年妇人进来,道:“夫人,她在王后那边掌事,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奴婢见她鬼鬼祟祟的,就问她什么事,她说要见你。”

这妇人低着头,并非鬼鬼祟祟的样子,反而淡定得很。

“抬起头,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见我?”我缓声问道。

“奴婢有要紧事向夫人禀报,还请夫人”妇人微微抬头,双目闪烁,示意我屏退左右。

“你们先下去吧。”

蒹葭、苍苍不情愿地退下,妇人上前三步,如狼似虎地盯着我,像要吞了我似的,我骇然一跳,略微往后仰,“你做什么?”

妇人狂喜地笑,“你是小姐奴婢认出来了,你真的是容儿”

我更惊骇了,这妇人竟然叫得出我的名,她究竟是谁?

仔细一瞧,虽然她年过四十,脸上细纹如麻,气色不佳,但这张脸,好像有点似曾相识

她激动地握住我的手,“你不认得奴婢了?奴婢是小晴,是你母亲的陪嫁丫鬟。”

小晴?晴姑姑?她真的是晴姑姑?

虽然她和当年的晴姑姑有几分相似,但是,时隔多年,我不敢断定她就是晴姑姑。

她说了几件母亲和我的事,我才确定,她就是母亲的陪嫁丫鬟,小晴。

我抱住她,相拥而泣。

原来,自从母亲过世后,父亲担心她说出母亲去世的真相,就赶她出府,怪不得当年她突然失踪了。

她身无分文、流落街头,被人贩子抓了,卖到洛阳,被刘渊的发妻呼延氏买入府。由于她了一双巧手,精于女红和羹汤,呼延氏就留她在身边伺候,虽然她在下人中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年来,呼延氏跟随刘渊去哪里,都带着她。如今,她为呼延王后掌管衣物和膳食,也算有头有脸。

我进王宫这几个月,晴姑姑见过我几次,但是没认出来,因为当年她离开泰山羊府时,我还那么小,到如今,容貌变了很多。她认出我,是因为那曲《越人歌》和那枚玉玦。

“刚才奴婢经过那里,听见你和六王子在小亭中谈话。六王子弹奏《越人歌》,你呆呆地看着那枚玉玦,奴婢才敢确定,你就是小姐。”晴姑姑涕泪交加,不停地抹泪,“没想到奴婢此还能见到小姐”

“晴姑姑,我们在此相遇,是好事。”我也是悲喜交加。

“对对,是好事,应该高兴。”她引袖拭泪,嗓音微哑,“小姐,奴婢听闻你当了皇后,怎么会在汉国?怎么又变成单夫人?”

“此事说来话长,待我慢慢告诉你。晴姑姑,你应该知道母亲的事,你告诉我,母亲嫁入羊府之前,是不是心有所属?那人是不是司马衷的父皇,武帝司马炎?”我拿出那枚玉玦,“这枚玉玦,是不是武帝送给母亲的?”

“既然你都知道了,我就不瞒你了。对,夫人和武帝一见钟情,后来嫁入羊府,饱受凌虐,悲惨一。”晴姑姑重重地叹气。

那年,母亲是孙家的掌上明珠,姿容清美,以擅奏秦琵琶名动洛阳,才貌俱佳,上门提亲的人多不胜数。姥姥最疼爱母亲,说一定要给母亲找一门好姻缘。后来,母亲出城踏青,偶遇司马炎。虽然他已届中年,但其不俗的谈吐、雍容的气度、惊世的才华,让母亲印象深刻。过了个月,母亲游河时再次和他相遇,为他温润而略带霸气的言行、气度倾倒。这次,他听母亲弹奏秦琵琶,一曲《越人歌》让他神魂颠倒,一曲定情。

第111章 锁住你的心

过了几日,武帝捎信到孙府,让母亲去华林园与他相会。母亲战战兢兢地来到华林园,隐隐猜到他的身份。他亲口对母亲说,他就是当今天子。

母亲想不到,倾心的男子竟然是天子,司马炎。

他要把母亲接进宫,许诺给她应有的名分、地位,可是,母亲犹豫了,委婉地说考虑三日。

后来,他们相约见面数次,母亲终究拒绝进宫当他的妃嫔。

“夫人是这么对武帝说的:我知道,我无法拒绝你的旨意,可是,我可以拒绝你的爱。”晴姑姑嘘唏道,“陛下,我从未想过进宫为妃,因为,我不希望自己守在门前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地等你,不希望自己和别的妃嫔争**而改变了我对陛下的真心、真情,更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被陛下厌恶、废弃;陛下,若有一日,陛下待我就像那些妃嫔一样,可有可无,有**我爱,我情何以堪?就让我在心中默默地爱陛下,让这份情永远不变。”

武帝真心爱母亲,没有强迫母亲进宫。大年后,母亲嫁给父亲,将心爱的男子藏在心底,默默守护那段情,无视夫君的讨好与付出,这才招惹了父亲的怀疑与怨怒。

我明白母亲的所思所想,即使已经嫁人为妻、身不由己,也要守住最初的那份情。

也许,我执著于司马颖,是传承于母亲的秉性,也因为那秦琵琶和《越人歌》,将司马颖、母亲和我紧紧联系在一起。除了司马颖,我不会再爱别人,不想再爱别人。

“父亲凌虐母亲多年,这是为什么?父亲说,后来母亲和武帝私会,还做出苟且之事,是真的吗?”

“根本没有这回事,他胡说八道!”晴姑姑义愤填膺道,“夫人嫁入羊府后,就没再见过武帝,夫人也不是那种轻贱女子。”

“可是父亲为什么那么说?而且父亲也发现了蛛丝马迹”虽然她极力否认,但我想知道真相。

“都这么多年了,就不必再提了,奴婢还有要事,奴婢先走了,改日再来看你。”她不想再说,急忙转身走人。

我拽住她,“晴姑姑,这件事困扰我多年,我一定要知道真相,你告诉我,我求你了。”

晴姑姑拂开我的手,“小姐,改日再说吧,我真的有要事再身,不能多待。”

我看着她急匆匆地走远,心想,母亲与武帝私通一事,必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接下来几日,我特意去找晴姑姑,她故意躲着我,显然是怕我逼问她。

我假称染了风寒,高热不退,她真的来看我,忧切地问我病情,摸我的额头。我一把抓住她的手,坐起身,死也不松手,“晴姑姑,我求求你,告诉我真相,否则,我寝食难安。你不担心我因此而憔悴吗?”

她叹气,被我逼得没办法,只得道:“好吧,奴婢就告诉你。夫人没有和武帝见面,只是”

父亲怀疑母亲与人私通,其实,母亲被同族的一个叔叔强暴了。

那个族叔不务正业,****,早就看上母亲的美色,趁母亲孤身一人,就把她打晕,把她拖到隐蔽之地母亲不敢声张,忍气吞声,后来,那族叔又强暴她一次,她决定自尽,晴姑姑多番苦劝才阻止了她。再想到我还小,母亲才打消了自尽的念头。

几日后,那族叔又想施暴,被爷爷撞见,母亲才虎口脱险。爷爷和母亲长谈两个时辰,对母亲说这是家门不幸,家丑不可外扬,为了羊家的清誉和名声,要母亲不要声张,也不要对父亲说。爷爷保证,那族叔不会再出现。

果然,那个族叔再没出现过,据说是被逐出府了。

真相是这般丑陋,令人难以承受。

母亲,你所受的羞辱和苦难,容儿感同身受;母亲,为了羊家,为了父亲和容儿的名誉,你忍气吞声,甚至忍受父亲的打骂、欺凌那么多年,也没有说出真相,母亲,为什么这么傻?

“为了保住羊家的名声,老爷牺牲了夫人,让夫人吃尽苦头,从未过过一天好日子,最后不得善终。”晴姑姑气愤道,“羊家没一个好人,羊家人都该死!”

“羊家人都死光了,就剩我了吧。”

“他们都该死!”她咬牙切齿,“当年夫人真不该嫁给羊玄之,进宫还比嫁给他强。夫人被那**强暴,居然还觉得对不起你父亲,觉得是自己的错,愧为人妇,心甘情愿地承受他的打骂、凌虐。”

“母亲太傻了。”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像母亲那样。

“夫人了你之后,发觉你父亲对夫人不满,开始疑神疑鬼,就决定对你父亲好一点,没想到遇上了那**。咳,这都是造孽”晴姑姑的眼眸含着泪光,气愤与悲伤交织在一起。

“晴姑姑,谢谢你告诉我真相。”

她拍拍我的手,“你没事就好,夫人过世多年,你别想太多了。”

我让苍苍送她出去,接着歪在**头,握着玉玦,想着母亲的音容笑貌、母亲弹奏的《越人歌》。

母亲,为了武帝、为了夫君,付出命和短暂的一,值得吗?

想过偷偷去看望司马颖,左思右想,还是算了,只要他安然无恙,我也放心了。

也想过不如想法子逃出王宫、逃出汉国,可是,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我如何逃出去?再者,如果要逃,也要和司马颖一起走,我不知道司马颖的别苑在哪里,即使有法子逃出去也无济于事。

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安心住着,静待良机。

日复一日,在汉国王宫的日子很无趣,幸好有蒹葭和苍苍相伴,有刘乂相伴。

刘乂带我出宫几次,在城中逛逛,去野外看看风光,更多的时候,他在宫中教我抚琴,弹那曲《越人歌》。

入夜后,晴姑姑一有空就来到流云轩,与我谈心、闲聊。她时而说起这些年的经历,时而说起各位王子的轶事,时而说起呼延王后和张夫人的明争暗斗。从她的言辞中可以听出,呼延王后和张夫人争**相当厉害,不过目前为止,势均力敌。近一两年,刘聪在汉国、军中的威望渐隆,大王子刘和的地位受到威胁。呼延王后和张夫人的争**,也变成了争夺储君之位。

有人,就有斗争,无论是大晋,还是汉国,争权夺势,权位之争,都是必然。

不久,传来消息,刘聪进攻河东,败绩。

刘琨努力经营并州,更离间收降刘渊部下杂虏,汉国攻占并州北部的计划受阻。刘渊听从侍中部下建议,派兵进攻其他州郡,南侵进据长安和洛阳。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七月,刘渊亲征河东。

刘渊王驾亲征,刘王子刘乂监国,总理国政,呼延王后和张夫人牵挂夫君、紧张战事,倒是相安无事。

九月,汉国迁都蒲子,令河东郡、平阳郡下属各县全部投降,同时派刘聪等大将南攻太行、赵、魏等地。

在迁都的途中,我也想过伺机逃跑,但是,司马颖并没有和王室内眷同行。我向刘乂打探过,司马颖延后几日上路,他已经安排妥当,不会有丝毫闪失。

迁都一事,所耗的人力、物力非比寻常,抵达蒲子,整整闹腾了三日,才收拾好随身之物和其他用物。

刘聪和刘曜回国述职,待了三日才又出征。

离京前夕,刘聪看过我,送给我一件精致的饰物,兰花链。

他偶尔得到一枚珍稀石片,这石片晶莹闪光,仿若玉石那般光芒闪烁,堪称珍奇。于是,他找玉匠把这枚石片雕成一条手链。这条兰花链形式怪异、繁复,最大的那枚兰花形石片光滑如镜,在烛影下闪着清光,其余切割成小小的石片也散发出莹光,互相辉映,光芒流转,令人惊羡。

小圆圈戴在中指,大圆圈戴在手腕上,中间以链子相连,那枚兰花石片正好依附在手背上,璀璨夺目,样式奇特而漂亮。

刘聪狡诈地笑,“兰花链戴在你手上,锁住你这只手,希望能锁住你的心。”

这就是他送我兰花链的真正目的?

也许,刘曜猜到刘聪今夜一定会来,就在次日夜里来见我。

他执着我两只手,“容儿,我回来了。”

我微微一笑,坐在案几前。他坐在我身侧,看见案上的花灯,剑眉微动,“这盏花灯,你也带来了,不如点亮花灯吧。”

话落,他点亮花灯,忽然,他眼睛一亮,惊奇道:“容儿,为什么灯屏上的诗不一样?”

“我让六王子帮忙,重新做了灯屏,换成那曲《相思》。”。

“原来如此。”刘曜笑得开怀,白眉染了些许烛光的红影,“落花三千,相思漫长,谁惜流年。

似雾非雾,似烟非烟,心有相思弦。琴弦断了,苍天老了,谁曾记如霜明月。情如流云,爱如飞花,相思无断绝。对酒当歌,人几何;谁思念,朝朝暮暮,谁相伴到老。换成《相思》的曲词,更有意趣。”

第112章 以吻封缄

“将军为什么假称《相思》乃六王子所作?”

“我不擅锦绣文章,怕惹你笑话。”他有点窘迫。

“这曲词很好,唱出来更是一曲妙音,可绕梁三日。”我由衷赞道。

刘曜情不自禁地握住我的手,眸色渐浓,“你喜欢就好。”

我连忙问道:“将军可知,司马颖现今到蒲子了吗?”

他没有怀疑,昔日冷峻刚厉的容颜变得和颜悦色,“这两日匆匆回来,倒是没有留意,我明日帮你打听一下。”

我忽然发现,他的眼眸偶尔散发出赤光,是烛影所致,还是他天异相?

他被我瞧得不自在,狐疑地问:“为什么这么看着我?我的脸怎么了?”

“你的眼眸有点古怪”

“哦,我的眼睛偶尔会散发出赤光,近两三年才这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

“我看过大夫,大夫说我的眼睛完好无损,许是天异相吧。”刘曜一笑,转头看向琴案,“对了,那把古琴是六弟送给你的吧。”

我笑,“将军如何得知?”

他走过去,坐在琴案前,爱惜地抚触着琴身,“此乃金丝楠木古琴,是父王从世外高人手中购得,后来赏赐给六弟。六弟一向视为珍宝,没想到六弟这般敬重你,转赠给你。”

没想到这古琴大有来历,更没想到刘乂这般对我,真心视我为长辈。

刘曜懒拨冷弦,“容儿,弹一曲,可好?”

我含笑颔首,坐下来听音赏乐。

还是那曲《越人歌》,音律熟悉,此次听来的感觉却大不一样。

终于知道了母亲与武帝那段情的始末,也知道母亲与父亲那段孽缘的缘由,除了唏嘘、感慨,更多的是对母亲的追忆。

母亲,你宁愿守住最初的那份情一世不变,另嫁他人,究竟是对是错?

母亲,你在成婚后对武帝念念不忘,对父亲漠视、冷淡,究竟是对是错?

母亲,你在被族叔强暴后忍气吞声,选择了隐瞒真相,究竟是对是错?

母亲,我与司马颖的情,应该谨守,还是放弃?应该等待,还是结束?

一曲毕了,刘曜走来,蹲在我面前,拭去我眼角的泪滴,“每次我弹奏此曲,你总是这么悲伤。”

我勉强一笑,他伸臂揽我入怀,“想哭就哭吧。”

于此,我伏在他肩头,泣不成声。

刘聪、刘曜再次出征,汲桑、石勒、王弥、鲜卑陆逐延和氐酋大单于单征等几个手握兵马的大将相继归降刘渊,刘渊对他们任官封爵,汉国更是如虎添翼,兵强马壮。这些将领大多在冀州、徐州、青州等地征伐,如此一来,晋室国土便沦为汉国的属地。

刘渊又遣石勒等大将分兵攻邺城,永嘉二年十月甲戍日(公元308年),刘渊称帝,改元永凤。

这日,诸子俱在,我作为汉王的单夫人,也在堂上亲眼目睹他僭越称帝的帝者风采。

着帝王冠冕,他站在文臣武将前,俯瞰群臣,昂首挺胸,浓眉虎目,一身正气,属于帝皇的王者霸气从他的眼中、胸中迫出。

假若晋廷帝王也有这等气魄与王者霸气,也许就不会发多年内斗、天下大乱了。

汉帝下诏,封呼延王后为皇后,封嫡子刘和为大司马,加封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加封陈留王;拜刘聪为车骑大将军,拜刘曜为龙骧大将军。同姓以亲疏为等差,各封郡县王;异姓以勋谋为等差,各封郡县公侯。

刘聪豪迈地对我说:“父皇称帝,我便是皇子,待我军攻入洛阳、入主晋廷那日,就是我刘聪扬名立王、名垂青史之时。”

他要我静候佳音,要我等他娶我、册我为后的那日。

刘曜也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汉国兵多将广、兵强马壮,不日就能攻克洛阳,届时,晋廷天下便是汉国天下。容儿,我要你再次坐上洛阳宫城的中宫后位,我要让后世知道,只有我刘曜,才是你真正的夫君!”

他的眼眸赤光隐隐、红芒闪烁,仿佛浴血而立的统帅。

古来异相者皆为帝王之才,他将会成为一代帝王吗?

刘乂对我说,父皇称帝,两河大震,尤其是晋廷,派出多名大将在边防屯兵,防止汉军进攻。

刘渊怎会放过大晋江山这块肥肉?于是,他遣刘聪、刘曜、石勒等大将率众三万,进攻魏汲顿邱三郡,百姓望尘降附,多至五十余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