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芸站在远门,看着萧晗的身影融入夜色中,直到再也看不见,也迟迟没有挪一步,只觉心里似是空了一块,让人难受得快要喘不过气来。

拜祭

第八十五章 拜祭

徐灵芸一夜没合眼,怔怔地盯着门外,第二天一早春英看见的,便是她通红的双眼,不由忧心地问:“姑娘…”

“没事,”徐灵芸摇摇头,净了面后精神头好了不少。她心里陡然空空落落的,有些不习惯,却也明白,不过忍耐几个月,便能跟萧晗长长久久在一起,很快就释然了。

见徐灵芸的面色好了不少,春英才暗暗松了口气。

陈嬷嬷进来时,没忽略掉徐灵芸微微苍白的脸色,深知今日天还没亮萧大少爷就离开了。如今看来,两人的感情倒是极好的。

一般未出嫁的姑娘们,连夫君的相貌都不清楚,不过是听着夫人和嬷嬷们口述。徐灵芸倒是幸运,跟萧晗几年来在同一屋檐下,还没出门子,就得了夫君的心。以后的日子,只怕会越过越好。

没来得及安抚徐灵芸的离别之情,陈嬷嬷也没寒暄,直接道:“徐府送来了帖子,说要亲自送到姑娘手上。”

徐灵芸皱眉,接过帖子一看,不由一怔。

春英性子急,不由追问:“姑娘,徐家又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徐灵芸叹气,似是回答春英,其实也是对陈嬷嬷道:“徐府大爷的忌日要到了,邀我明日去拜祭。”

春英一听,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徐家大爷,不就是徐灵芸的生父?

闻言,她嘟嚷道:“这十年来,也没见徐府大爷的忌日叫上姑娘,这次分明没安好心。”

陈嬷嬷沉吟片刻,只问道:“徐家的邀请,姑娘打算去吗?”

“去,为什么不去?”徐灵芸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她苦笑道:“虽然已经没多少印象,毕竟是生父的忌日,哪里能不去?”

就算她有千百的理由,孝字为先,自己都不可能婉拒得了。要是真的不去,徐家就有借口拿这事说道,总是撇不开的麻烦,倒不如迎面而上,去看看徐府究竟想如何。

陈嬷嬷听了,只道:“姑娘说得对,若是不去,名声总是有碍。”

徐灵芸看着她,试探着问:“可否劳烦陈嬷嬷明日跟着我去徐家?”

“这是我的分内事,姑娘只管吩咐就是了。”陈嬷嬷笑着答完,又吩咐春英去准备祭祀的东西,对徐灵芸解释道:“徐家准备是一回事,姑娘准备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灵芸点头,她原本就打算自己准备好拜祭的东西,不可能真的两手空空便上门去拜祭。就算陈嬷嬷不说,她心里也过意不去。

春英听话得去准备了,徐灵芸心想徐家似是妥协了一步,没说要她回徐家的话,只是邀自己上门,肯定没好事。

她不喜欢一无所知,被动挨打的局面,便叫来端砚叮嘱一番,劳烦他去徐府附近打听一下。

陈嬷嬷看着徐灵芸的做派,不慌不忙,还明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个小姑娘,想得倒是周全,不由又高看了一分。

端砚不过跑了一下午,便匆匆回来。

春英赶紧端来一大碗水,端砚一口灌下,喘了口气就一股脑地把打听的事说了出来。

“徐姑娘,徐府确实要大办大爷的忌日,连平日少走动的亲友故交都叫来了,一大帮人在徐家住不下,还到附近的客栈打尖,吵吵闹闹的,很是惹人注目。”

说起这事,端砚心里便有些不满。

徐家的旁支不乏有些鱼龙混杂之徒,只想着过来拜祭,拿点好处,口中无德,丝毫没把徐大爷记挂在心上,琢磨着在死人身上发大财,也就那些人想得出来。

不过这些话,端砚没敢告诉徐灵芸,免得她伤心.

徐灵芸听着端砚的话,心里也明白,徐家叫这么多人来,摆明是想让所有人知道,她这个大房的独女就要嫁到萧家去。

她不肯回徐家,只怕徐家人便把此事张扬,叫自己以后推托不得。

瞧着这些人的做派,不像是来拜祭,倒像是来赏玩的,徐灵芸心里有气,脸色便有些不好了。

说是拜祭,何曾是真心祭拜她的生父,不过是想捞些好处罢了!

徐灵芸原本也不想把关系弄僵,好歹是有半边血缘的亲人,以后见面点个头,又或是老死不相来往便算了。如今瞧着,她一味避让,却叫徐家人越发得寸进尺,想拿自己说事了。

“既然徐家人如此过分,我也不必给面子了…”

她说罢,眼底流露出一抹坚毅来。

第二天一早,徐灵芸便起身沐浴净身,换上一套素净的衣裙,首饰一件没戴,只在发髻上别了一支简单大方的白玉簪。

端详片刻,她觉得妥当了,这才叫上春英拎着准备好的香烛纸钱,后头跟着陈嬷嬷,以及随着马车走的端砚,直奔徐家。

徐家人早就等待已久,在大门口张望着。

徐二夫人精心打扮过的,虽说身上的衣裙素净,没有大红大紫的,可是手腕上戴着压箱底的一对翡翠镯子,脚上的绣花鞋镶着一颗指甲大的珍珠,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上了头油,光滑透亮,发髻还戴着一支碧绿的簪子,脸上擦了粉,显得年轻了几岁。

徐小宝也是装扮过的,一身滚边蓝衣小褂,脚上一双羊皮小靴,头发梳起一小簇,含着指头在徐二夫人身边昏昏欲睡。

徐二爷自恃长辈的身份,没在大门口,而是跟徐老太爷在花厅里喝茶等着,看着日头渐渐起来了,也变得有些不耐烦。灌了一肚子的茶水,只用了一碟点心,眉头慢慢皱起。

好不容易瞅见萧家的马车,徐二夫人精神一震,摇醒身边的徐小宝,在小宝迷迷糊糊中叮嘱:“待会堂姐来了,记得跟她好好相处。”

“漂亮姐姐要来了?小宝一定带她在家里好好玩。”徐小宝含住指头,笑眯眯的,头上的一小簇头发一甩一甩的。

徐灵芸下车,瞅见徐二夫人双眼发亮,不由目光一扫,微微蹙眉。徐二夫人的装扮,真不像是拜祭,若是衣裙的颜色再艳丽一些,倒是像去参加宴席的。

“见过徐二夫人。”

她冷淡地点了下头,徐二夫人面色一僵,强笑道:“侄女儿哪用这般生疏客气,叫我二婶便好。”

徐灵芸没答话,徐二夫人正要上前,被神色冷淡的陈嬷嬷和春英拦住了。

徐二夫人脸色有些不好,眼瞅着门口不少人张望,她只觉没脸,心里暗恨,也只得赔笑请徐灵芸进了门。

徐小宝原本想要扑过来,找徐灵芸玩耍的,瞧见面色冷淡的徐灵芸,踌躇了一下没敢迈步,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从自己跟前走过。

徐灵芸不是没瞧见徐小宝失望的眼神,只是这次不能心软,也没去安抚他,大步她进徐家,这个自己出生却完全没有印象的地方。

院子里人来人往,她目不斜视,直奔前厅。

端砚跟在最后头,给门房递上帖子,扬声道:“韩家徐姑娘向徐府问好!”

话音刚落,不止外头围观的路人,院子里的徐家亲属故交更是面色古怪。前厅的徐老太爷一听,险些没岔了气,徐二爷闻言摔了手上的茶碗,恨不得撕了门口那萧家小厮的嘴巴!

真该死,没想到徐灵芸居然来这一手。

偏偏韩夫人已经发话,徐灵芸是韩家的义女,又是韩大家的义妹,她代替韩府前来也没什么。

徐二爷心里怄得要命,面皮发青,倒没想到一个小姑娘如此难缠,这般不给徐家面子!

徐老太爷原想一个小姑娘而已,要出嫁总少不得依靠娘家。他给个下马威,再摆摆架子,最后送点甜头,不信收服不了一个小姑娘。

没想到被摆了一道,徐家那些亲戚看在眼内,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笑话自己呢!

光是想想,徐老太爷就觉得心肝疼,从来不曾试过这般丢了脸面,涨红着脸道:“韩家徐姑娘?她究竟姓韩,还是姓徐?”

徐二爷连忙安抚他道:“不知道是谁在侄女耳边嚼舌根,听说韩府派了个嬷嬷到侄女身边去…”

徐老太爷也觉得,一个无依无靠又寄人篱下的小姑娘,能硬气到哪里去?

春英在府里听着端砚在大门的喊话,险些没笑出声来。

进门前,徐灵芸小声叮嘱端砚的话,春英没听清,居然是这么一回事!

眼瞅着徐二夫人气得面皮都发青,春英心里大为痛快。

徐灵芸环顾着徐府里陌生的景色,想到当年生父为徐家着想,刚死还没到头七,就连妻女都没能保住,立刻被赶出府。

这些年寄人篱下的苦楚,她没有刻意记住,却也不敢忘。这些像菟丝花一样的亲属,榨干了徐大爷这棵大树的精气后,就能马上翻脸。如今找上自己,不过是另寻别的大树好攀附,再加以利用罢了。

这样的亲戚,徐灵芸宁可不要,也省得以后给萧家带来甩不掉的麻烦!

徐二夫人被端砚那一喊,愣是说不出话来,僵硬着面皮请徐灵芸进了花厅,她便再也忍不住,整张脸沉了下来,吓得怀里的徐小宝哆嗦着捂住眼不敢多看。

这臭丫头,以为攀上萧家,真能无法无天了!

也不想想她姓徐,不姓韩,韩家真能当娘家人来看待?

徐二夫人迫不及待等着徐灵芸嫁进萧家,不得宠就罢了,最后也得不了韩家的帮忙!

到头来,还不是得找徐家人出手?

杜鹃

第八十六章杜鹃

徐灵芸进了花厅,看见的便是上首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子,以及他手边摸样清俊的中年男子。

她看过徐大爷的画像,徐二爷与他只得三四分相像。容貌白净如文人,可惜一双眼阴沉沉的,一下子就让人印象极为不好。

不用说,这便是徐老太爷和徐二爷了。

徐灵芸规规矩矩问了好,便在下首默默坐下。

徐二爷皱了皱眉,还是压下火气问道:“侄女儿来拜祭,怎的借着韩家的由头?你是徐家的姑娘,又是大哥的独生女,来拜祭是天经地义的,冠上萧家的名义还是婆家,带上韩家算什么?”

徐老太爷干咳一声,也开口道:“当初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时急怒攻心也是难免。这么多年,我知道你受了委屈,可也不必赌气不认自家人…”

徐灵芸听着,面色冷淡,心里忍不住嗤笑。

徐老太爷说得轻巧,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了就能迁怒到她们母女二人身上,硬生生赶出去不闻不问?

徐二爷扯上萧家,不过是想让自己明白,萧家还勉强算是婆家,她却还没出嫁,跟韩家只是带上一个“义”字,终究不是本家人,更是一点干系都没有。到头来,还是她不对了?

这两人句句似是替她着想,在徐灵芸听来,不过是场面话罢了。

她轻轻一笑,抬头道:“徐老太爷言重了,委屈算不上。托老爷子的福,在府外没饿死冻死,好歹如今还能活生生坐在这头。要是老爷子这话在几年前,我还在华家的时候,必定感恩戴德,二话不说就跟着回徐家。可惜,时过境迁,我在徐家生活的年岁太短,早就忘记自己曾经是徐家人了。”

徐灵芸一句“曾经”,没明晃晃地指责徐老太爷当年的作为,却也有些不中听了。她有着徐家血缘也就罢了,华月喜又有什么错?

刚刚丧夫,还在伤痛中,就被赶回娘家,还落不得好。

要不是后来遇上萧老爷,只怕华月喜早就受到非人的对待,落不得好下场了。

这些年的遭遇,一时半会说不清,却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委屈能略过的。

徐老太爷面色不悦,一个晚辈说话如此咄咄逼人,要不是还有些用处,早就被他打出去了!

果然是那个狐媚子养出来的姑娘,瞧着漂亮柔弱,其实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

徐二爷感觉气氛僵了下来,不想费心把徐灵芸请来就气走了,只等解围道:“不忙叙旧,侄女儿先去大堂拜祭大哥吧。”

“不了,”徐灵芸摇头,缓缓起身道:“我就去父亲以前住的院子烧点纸钱,上两柱香就好。”

闻言,徐二爷的笑脸有些绷不住了:“侄女儿来一趟,怎能不好好拜祭一番?”

徐灵芸似笑非笑地瞅着两人,再次摇头道:“娘亲说父亲喜静,吵闹的地方只怕要呆不住,还是去院子里清净些,我也能跟父亲说说话。这么些年来,要说的话多着,没得耽误了其他人拜祭就不好了。”

这话听得徐二爷毛骨悚然,仿佛徐大爷真的留在徐家,眼睁睁看着他们对待华月喜和徐灵芸两母子不好,后背发毛,他悄悄左右看了一番,强笑道:“侄女儿,祭堂上好些长辈正等着你呢!”

徐灵芸闻言,轻轻笑了:“我一个晚辈,哪里有资格让长辈等?理应二爷去主持才是。”

徐二爷听得心里妥帖,他是徐家唯一的男丁,毫无悬念,以后必定继承徐家。可惜徐老太爷年纪不小,却不肯交出徐家,让他颇为不痛快,索性吃喝玩乐,也乐得逍遥。

徐老太爷更不高兴了,沉声道:“那么多的长辈,你居然不去打声招呼,这么多年在萧家难道连规矩都没学会吗?”

他这话,只差没直接说华月喜没教导好徐灵芸,听得徐灵芸一肚子火气,要笑不笑道:“不劳徐老爷子担心,我一个外人,很不必去叨扰徐家的长辈们。”

说完,她转向徐二爷道:“大爷的院子可是在这附近?二爷要不要一起过去瞧瞧?”

看着徐灵芸似笑非笑的表情,那双眼睛像足了徐大爷,徐二爷一个激灵,连忙摇头,小心翼翼地推托道:“大哥的院子早年就封存起来了,许久无人进去过,还是先让婆子打扫一番,免得侄女儿进去沾上一身灰。”

徐灵芸摇头,无所谓道:“不碍事,大爷的院子还是原来那样,我也能好好看上一看。”

徐二爷无法,只好叫来一个婆子,把徐灵芸送去早就封起来的徐大爷曾住过的小院子。

徐二夫人让奶娘抱走徐小宝,独自躲在后面听着,见徐灵芸一走,她忍不住跳出来,皱眉道:“这丫头够嚣张的,可是二爷你怎么让她去大爷的院子?”

徐大爷一死,那院子就封起来了。徐二夫人不是没想过去拿徐大爷书房里值钱的书画和文房四宝出去卖些银钱,好贴补家用。只是那院子邪门得很,阴风阵阵,她不过靠近一点,就觉得胆颤心惊。

好歹徐家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徐二夫人索性没敢动徐大爷的书房,只是把周边寝居的零散东西陆陆续续当掉了。

徐二爷没好气地看向她,冷哼道:“有本事,你跟着她去啊。”

徐二夫人顿时没了声,那地方着实吓人,听闻徐大爷还是死在书房里的,哪里敢去,只能哆嗦着退了下去。

徐二爷转向徐老太爷,愁眉苦脸道:“爹,这丫头太难缠了。小小年纪的,一张嘴够尖,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还能是谁,不外乎是她那娘,或者萧家人。”徐老太爷咳嗽了几声,想起死去的徐大爷,心里不是不难过和愧疚。他原本看好徐大爷,这个大儿子什么都好,打小就聪慧听话,谁想在亲事上一意孤行,娶了个狐媚子回来。

到头来,大儿子死了,徐家只得一个庶出的二子。

从小徐二爷就被徐大爷压上一头,所有人都寄望在徐大爷身上,徐老太爷也就没怎么教导徐二爷。谁想徐大爷年纪轻轻去了,留下这么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小儿子,着实让徐老太爷头疼。

如今他还在,仍能镇住徐二爷。娶来的媳妇是个懂事的,把徐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就是有些小心眼,不过只要向着徐家便好。就是徐二爷花钱如流水,徐家只剩下一空架子,徐老太爷可不能让徐家在自己手里没落,怎么也得在死前给徐二爷找一个妥当的依靠。

等徐小宝长大了,懂事了,徐老太爷这才能安心,要不然必定死不瞑目。

领着徐灵芸的婆子走到院子外头,就面色发白,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徐灵芸也没勉强她,带着春英进了这个破旧的院子。

年久失修,这院子荒废了许多年,杂草丛生。

外围的寝居还好,稍微有人整理过,只是角落的书房,被简陋的泥墙隔开,有种被孤立遗弃的感觉。

徐灵芸轻声叹气,她听闻徐大爷是在书房断了气的,难免受人忌讳。只是这院子,徐家人大张旗鼓地祭奠徐大爷,却连徐大爷生前住过的院子都没找人细心打理,分明心里也不当徐大爷是一回事。

果真是一个引她上门来的由头罢了,偏偏这理由让人无法反驳,却又在亲眼所见后,徐灵芸原本对徐家余下的那么一丁点期望,彻底被打碎了。

她缓步穿过杂草,来到书房前,留下春英在外头,亲手挎着篮子踏了进去。

刚打开门,一阵灰尘扑面而来,徐灵芸用帕子掩着鼻子干咳了几声才勉强止住,双眼被灰尘刺得生疼,险些落下泪来。

书房的一切确实如同原来一样,没有人动过一丝一毫,可能是害怕,也可能是忌讳死人。不管是哪一种,徐灵芸心里都不免庆幸。

她放下篮子,环顾一周,书房不大,却整理得干净利落。三个大书架上满是书,从四书五经到各地游记,还有不少字帖。

徐灵芸随意拿出一本翻了翻,书页的外侧,还有几个小字评点。龙飞凤舞的字,笔锋锐利却又不失风韵。

这便是徐大爷的字迹吗?果真颇有风范,难怪当年韩先生会将他引为知己。即使在过世这么多年后,还会愿意将出嫁前的自己收为义妹,想必也是看在徐大爷的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