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表弟把她藏在柜子里的韶皮帽子给翻出来了,顶在头上在屋子里面横逛了两步,问大人们:“看我像土匪不?”

南一看了,面无表情地走上前去,把帽子从表弟头上取下来,把手里攥着的瓜子皮全摁在表弟头上。

刘太太一边擀饺子皮一边跟弟媳妇解释:“别怪她,别怪她哈。孩子上次生了病没好利索,直到现在都有点疯。”回头又去叫侄子,“来,别搭理南一姐,姑姑给口香肠吃。”

南一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嗑瓜子。

十二点的饺子好了之后,好久没有正经吃饭的南一上了桌一口气吃了好多,撑得够呛。姥姥给孩子们挨个派红包的时候,朝着南一眨眨眼睛,那个意思是说:给你的比别人的多。南一手里拿着红包一心想:姥姥,你能把那个人装到红包里面给我吗?

初一早上,一家老小去般若寺拜佛,南一头一次心悦诚服地上了两柱香,并给菩萨行了三叩九拜之礼。她又趁大人烧香许愿的时机,自己在寺庙门口卜卦算命的档子求了个签。算命的老头儿打开红纸,但见上面是三个字:一心解。

老头儿问南一:“姑娘要问什么啊?”

“姻缘。”

“姻缘啊……”老头拖了长声,,心里面算计着,大过年的,这姑娘想要听什么吉利话昵?计上心头,他抄起毛笔,在纸上先写了一横,这便是那个“一”字。“心”被他写成了树心“忄”,加上上面那个“一”,成了一个“不”字。老头子道,“若问姻缘,这是个上签啊,一心就是‘不’,这是不解之缘啊!两厢长相厮守,哪怕眼下分离,山不转水转,以后也必然再会。姑娘但请放心。”

南一听了,整个灰暗的心情都亮堂起来,又加了些钞票给老头:“谢谢您啦。谢谢您啦。”

可惜老头儿不知道姑娘的名字,否则他也许会告诉这个名字里面带有“一”字的孩子,请她放掉心事,知难而退,再别奢望。

同一时间里,东修治被关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面,与外界完全隔绝。房间里面有一张床,一个书桌,一把椅子,独立的洗手间和淋浴。他并没有被太过亏待,三餐准时干净,甚至可以说丰盛。

修治被关押的第三天,姓马的军警来见了他一回。

修治说:“扣押我,是怕我通风报信?”

马给了他一支烟,修治摆手谢绝。

“案件太大,我们布了网,不能走漏风声。”

“要到什么时候?”

“到你把那人指认出来为止。”

“如果你们永远抓不到呢?”

“好问题。如果我们抓不到,你猜猜看,会怎么办?”

“那就是我们做的。对不对?”

马听了伸手刷刷自己的头发:“你们从这里抢的钱少吗?”

第三十七章

年和五刘家请客,来了不少亲朋好友,客厅都满了。南一在厨房里帮着女佣准备饮料和点心,不一会儿刘太太过来找她,带她去见跟人打招呼。来宾是一家三口,父母带着儿子,风格气质就像刘家一样。刘太太问南一,你还记得董叔叔和婶婶吧?南一根本不记得,但还是笑着点头施礼:董叔叔,董婶婶。绍琪呢?你记得绍琪吗?南一还是笑呵呵的:你好,绍琪。

董绍琪二十四岁,瘦瘦高高的,戴上眼镜斯文,摘下眼镜面相有点过于精明。刘太太反复提醒,南一终于有了点点记忆:董绍琪这人爱思考,小时候就这样,孩子们玩追跑逮人的游戏,所有别的小孩都追着南一屁股后,南一跑得太快谁都逮不到她,只有绍琪,很会包抄,永远都是绕个远,朝着南一迎面跑来,一下子把她堵住。后来绍琪的父亲,董先生去南方教书,他们一家就搬走了。时过境迁,董先生回乡任文化局局长,董家搬回奉天,绍琪和南一就此又见面了。

南一是主人,俩人单独聊天的时候,难免要找些话题:“绍琪你现在在哪里做事啊?”

“教育局。”

“忙吗?”

“混呗。”

“你也觉得工作没意思?”

“嗯。不过这世界上什么东西拿来当工作去做,都没意思了。”

“我同意,”南一说,“平时有什么爱好?”

“让我想想。看书,运动。我打网球。”

“打网球啊……打得好吗?”

“不好。但是总比没有事情做闲下来好。”

“嗯,确实。”

南一觉得绍琪这人说话有种不在乎的落拓劲儿,就是说,他不端庄,但说的都是实话。南一不讨厌这样的人,她自己就这样。她在心里对绍琪进行了一番快速的判断,回头看看身边那么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然后决定借他遁走。

“这里面太热了。绍琪啊,你想不想出去走走?”

“去哪里?”

南一道:“破五了,街上有的是热闹的,中街老皇宫那边肯定有人踩高跷扭秧歌,比这里好玩多了,你回来不久,肯定不认得地万,我带你去吧。啊?”

绍琪略迟疑,南一笑笑:“你是不是还得跟爸妈请示一下啊?”

绍琪知道她在激将,也笑了笑:“刚来就走,有点失礼。”

“你不想走?”

“想。”

绍琪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就跟南一去玄关拿大衣去了。南一隔看屋子里面的很多人对一直以来都不让她出门的妈妈比划:我带绍琪出去转转。刘太太迟疑着点了点头。

出了巷于口,南一就拦了两辆人力车。给绍琪一辆,自己上了另一辆。她吩咐拉载绍琪的师傅:“带先生先去东中街逛逛。哪里有热闹,您别嫌麻烦,给停一停哈。要不直接去会兰亭吧,带他去泡个大澡。”

绍琪道:“你干什么去?”

南一认真地看着他,一副“你要懂事”的表情:“我好不容易出来了,机会难得。咱们时间有限,各玩各的,可别耽误啊。”说罢催促给自己拉车的师傅,“走,师傅,去太清宫西面。您快点,我给您加钱。”

寒风正冷,可南一想到初一那天抽到的“不解之缘”的姻缘签,心里就像孵着一只春天的小燕子一般,温暖又生机勃勃。

到了地方,山货店的门是关看的,根本没人。南一心想谭芳可能也回山上过年去了,可眼下已经到了初五,商店铺子都开了门,他也该回来了啊。她在门口转了两圈,犹豫着是要走还是去后门看看,正在这时,有人上来说话了。

“姑娘,等人啊?”

来人个子不高,三十来岁,面包青黑,一脸褶子,左手垂着,右手插在棉袄的衣兜里面,南一想了想:“不等人。来买榛子的。”

“这家不开门,你怎么不去别家啊?”

“嗯,这就去别家买。”南一要走。

“等会儿。”那人给地叫住了,“看你坐人力车来的,家住得不近吧?是不是熟客?”

“不熟。”

问话的胳膊一抖,把一张画像展在她面前:“看看这个人,认不认识?”

“不认识。”

“不认识?不认识你眼神怎么发直啊?”

南一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只觉得害怕,手脚凉,撒腿要跑,被人从后面给拧住了脖子,一辆车子嚓地一声停下来,南一被推了进去。

董绍琪在马路的另一边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幕,立即催促车夫,马上赶回刘家。

南一被带到警局,被人推搡着进了个阴暗暗的大屋,只见横七竖八地站着好几个大老爷们,个个腰上别枪,为首的一个看了看南一,跟旁边的人吩咐句话,没一会儿,另一个人被带了上来,南一一看:山东口音的面馆老板。

面馆老板形容猥琐,满脸污垢,手脚都被捆着,他对着南一的脸伸了伸手指,对军警说:“就是南一跳过去,惊声尖叫:“什么是我?什么就是我?!”

“就是她。”面馆老板退了几步,也不去理她,只跟军警说话,“就是她,逮住她,就能把山货店的土匪给调出来。准能!”

满屋子的军警都大笑起来,把她拽到一边:“姑娘,咱不难为你,留你几天,好吧?只要把另一人请出来就把你放了!来来来,兄弟们辛苦好几天了,再给小丫头照张相,把这个消息放出去,咱就回家吃饺子啦!”

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南一瞬间回想起几天前,谭芳忽然对她说再不要见面的话,心里隐约明白了他定是办了大案子逃走,军警掌握了线索,守株待免……南一死死地看着面馆老板,只恨得咬牙切齿,目眦尽裂!

不过数个小时之后,警局发布的印着南一相片的告示几乎张贴在了奉天城里所有热闹路段,四处打听南一消息的刘先生和刘太太看到了女儿涉嫌与土匪策应打劫银行的消息,刘太太两眼一黑,当即昏死过去。南一的舅舅在刘太太额头和胸口扎了几针,推血按摩良久,刘太太才回过神来,睁开眼睛就嚎啕大哭:“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啊!她不作得要了我的命,是不会罢休的啊!我才一眼没看到,她怎么就卷到这么个案子里去了啊!”

话虽如此,那姑娘仍是家中的魔王和宝贝。上下老小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刘先生焦头烂额,心急如焚,四处找关系人脉去警局打听消息。直折腾到第二天清晨,仍是毫无头绪。刘太太忽然计上心头,抓住丈夫:“去,去找找那个汪明月,南一是她好朋友,看看她能不能有什么办法!”

刘先生和刘太太提了水果糕点来到雨露街二十八号朱红色的大门前,他们轻轻叩门,不一会儿侧门开了,穿着长褂子带着瓜皮帽的门房拱拱手:“过年好!二位找谁?”

刘先生道:“汪明月小姐。”

“……没这人啊。”

刘太太一步窜过来,看定那人:“我女儿是汪小姐朋友,现在遭了难,汪小姐若不出手相救,她就没命了。今天您放,我得进去。您不放,我也得进去!”

门房看了看她:“您且等等。”之后关了大门。刘太太只觉得时间仿佛过了三年五载,那大门才开,门房道:“二位请进来。”

刘先生刘太太进了门,见里面有位丫鬟等着,早上刚醒还有点床气的样子,自己呵呵手,也不问话,只说到:“跟我来吧。”

他二人跟随那小丫鬟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两层小楼前面,明月头发扎起来,挂着一件大衣正等在那里,见是他们马上迎上来:“叔叔,阿姨……南一呢?”

刘太大一把抓住她,几乎扑跪下来:“明月,明月,你不救她,就没人救她啦!”

第三十八章

土匪谭芳带着一班兄弟办了大案之后,并没有走远。南边有战事,军阀把道路关口守得很严,他们劫到的黄金银元并不好偷运出城,根据以往经验,不可顶风做事,否则容易出马脚,于是把黄货白货妥善藏好,兄弟们就在城中四散开来,谭芳自己寻了一个小店住下,每日吃馆子泡澡堂于,等着好时机再出城上山。

那一日他洗舒服了从浴池里面出来,看见一群老儿手里拿着个招贴在研究议论,谭芳凑过去看看,只一眼,便一把夺过来,他见刘南一的照片贴在上面,将行文速速通读三遍,还道自己是不是看错了,闷声问旁人:这,这说的是什么啊?”

“女贼啊,伙同土匪打劫银行。证据确凿,年后问斩。”

谭芳只觉得一股子凉意从脚后跟顺着后脊梁直通头顶,一双拿惯了砍刀*****,杀人头,摘人心都镇定自若的手寒战发抖。他匆匆穿了袍子,夺门出去,回到旅馆,开门进了自己房间,却见一人坐在那里:是扎着麻花辫子的小凤。

小凤道:“你得走。”

谭芳坐下来:“去哪里?”

“回山上。”

“为什么?”

“留在这里,怕你乱动。”

谭芳低头不语。

小凤走过来,手里也拿着印有南一头像的告示:“连我都看得明白:这是在钓鱼呢。”

“钓鱼我也得去!”

“去了就是送死!”

“那是我的事儿!”

“那可不是你自己的事儿。”几个兄弟闻声推门进来,各自手里拿着家伙。

谭芳反而镇定了,心里面盘算着自己已经死了几回了?他打架斗很,用锄头卸掉了地主儿子的膝盖骨,逃生上山当了土匪。个子都没长齐全呢,就跟一班大哥下山劫道,被镖头把刀架在脖子上都不肯放开手里装着财宝的袋子。蹲在雪窟窿里面守夜,差点没被冻死。他老爹被地主欺负,他下山去摆平,小肚子上被人戳了刀子,硬扛着走了好远,一头倒在雪地里面,结果被那个女孩扒出来,背回家,救活了。

这个女孩怪好看的,但有点愣头愣脑,待他好,喜欢他,用各种借口跑到山货店去偷偷看他。扑到他怀里又叫又哭。他告诉她不要再来找他了,她一准儿是不甘心,又去山货店门口转悠,被拿到线索守在那里的军警捕到。他得救她出来。不是他,人家平平安安的没事儿。救不出来就把她换出来,反正这条命要不是她出手相

救,两年前的冬天也就交代在雪堆里了。他赚了两年呢。

想到这里,谭芳已经拿定了主意,看看围上来的几个兄弟:“我必须走。但那是我自己的事儿。兄弟们信得过就放我走,舌头我吞到肚子里面都不会吐露一个字儿。兄弟们信不过我,刀就朝着脖子上砍,我还是得走。头没掉腿就还能动。”

他心意已决,不惜赴死。为首的秃头虎视眈眈地相模半天,收了架势,啐了一口,带着小凤和众兄弟离开之前恨恨道:“你啊!你是败在女人身上了你!”

谭芳回了山货行,打开门,拆挡板,把贮藏的板栗榛子各色山货晾好摆好,又给自己沏了一壶茶,没一会儿他等的一伙人到了。谭芳笑笑:“爷们要什么山货啊?”

“山货不要,你跟我们走一趟。”

显瑒放下电话,沉吟良久。

明月道:“王爷…”

显瑒看看她,又看了看坐在那里焦急无比的刘氏夫妇,两天过去了,终于得到些消息,只是情况是如此棘手,他也觉得为难了。

“王爷打听到什么,但说无妨。”明月说。

他点点头:“还好。也没被难为。他们要的不是南一。”

刘先生道:“您请,您知道什么,就请都告诉我们吧。”

“年前腊月二十七,奉天银行的劫案,您是知道的?”

“南一跟这事儿有关?”

“有关。”显瑒干脆地回答,“军警们说有关那就是有关。借着她逮住一人,被怀疑是作案的劫匪。现在牢里面逼供。”

“南一怎么会认识劫匪?”刘先生噌地站起来。

“他们认识,是朋友。”显瑒回答。

明月忽然想起去看望南一的时候,看见摆在她床边的锦雕皮帽子,赶快喝了一口水,慢慢地说:“不认,不认不就行了吗?”

显瑒看着她的眼睛:“哪里那么容易抵赖?军警是有证人的。有人见过那个土匪。指正出来,他不认也得。”

刘太太从座上起来就要给显瑒跪下去,被他一把架住:“您这是干什么啊?”

刘太太道:“南一跟明月是生死之交。当年要不是她通风报信找您营救,明月能不能逃过一劫也说不准。官司弄得这么大,家里不认识别人,只您得空打听到了消息,您就念在明月的份上,救救我孩子,大恩大德,我拿自己的命报答给您!”

明月扑通跪了下去,抱着显瑒的衣袖:“王爷,王爷,想想办法,想想办法…”

显瑒拽她,她不起,陪着刘太太一起哭诉哀求。

显瑒只好对刘太太说道:“您不提,我也记得南一给明月的恩。这事情我倒有个办法。我们且尽力而为,但是终归人算不如天算,能不能把南一给救出来,还得看她自己有没有那个造化!”

一下子仿佛有了希望,刘先生激动得声音发颤:“您请说。您请说。”

“首先这事情得闹大。世道就是那样,军警办案子早就习惯浑水摸鱼了,没有动静,没有人追问,人被害死在牢里面了,谁都不知道。冤假错案,死无对证,这事情可不少。不过这是银行劫案,有的是人等后续看热闹,您不是在报社工作吗?把消息放出去,让全城的人都知道军警逮住了个小姑娘,硬说是跟土匪串通,拿不出来证据,还不放人回家。天理难容。”

刘先生连忙点头。

显瑒喝了一口茶:“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那个目击证人。如果他指证了土匪和南一,那么军警怎么做都名正言顺了。所以……”他看看刘氏夫妇,又看看明月,“必须要这个人认定,不是他们。”

“那要怎么办呢?”明月接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