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娘也便上了炕,看了看陪着自家闺女的这两位,感慨说:“多亏了有你们,不然梅子这边真凄冷。”

阿金和红枣见梅子娘眼圈儿又红起来,赶紧说笑着劝慰一番,随便又说起各家的闲话,总算把话题岔开了。

过了这个年,冬天也差不多就过去了,堪堪又是一个冬雪融化的时候了。梅子想着萧荆山当初说的少则一年便回,心里便有了期待,每日站在山坳处翘首远望。可是今天等啊明天等,等的柳枝儿发芽,等到喇叭花儿吹起来,依然没有萧荆山的踪迹。

梅子扳着手指头想,难道真要三年才能回吗?

正这么难受着,忽然传来消息,说是村里在外面打仗的几个小伙子回来了!

陈红雨的弟弟,叫陈红晓的也回来了,而且身上还带了封赏的,说是在军中干得不错,上面赏识,以后要留在行伍中了,这次回来只是探亲而已。

陈红晓,出去的时候还是个愣头青土包子,如今回来大不一样了,高大了结实了,人也威风多了,说话的时候无端端就透着一股子干练。陈家的二老自然是高兴的抹眼泪,拉着陈红晓东看西看,直说我的儿啊,你总算是回来了。其他村民也好奇新鲜,都跑到陈家问陈红晓这事那事。

陈红晓说,他们出去,开始不太顺利,后来到了去年开春,忽然好起来了,叛军节节失利,兵败如山倒,如今已经退居一隅,马上就不行了。

村民们个个点头夸赞,高兴坏了,拍着大腿说看来天下又要太平了。可是高兴过后,忽然想起村头萧荆山家里眼巴巴等着男人的梅子,于是便小心地问:“在外面可曾见到你荆山大哥吗?”

陈红晓一愣:“怎么,荆山大哥也出去了?”

村民们都叹了口气,看这境况是没见过了,陈红晓这小子也不知道荆山的去向了,于是大家面面相觑,颇有些无奈。

梅子听到陈红晓回来的消息,收拾了下便过来了,本打算问问情况的,谁知道刚过来便听到这番话,顿时悲上心来,一句话没说转过身落寞地离开了。

都是去外面入伍,人家已经回来了,你现在又在哪里呢?

后来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大家体谅梅子,尽量不在梅子面前说起陈红晓回来的事,但平时梅子和阿金在一起说个话,阿金总难免提到自家那个出息了的小叔子啊。每当这时,梅子也只能强笑着说几句,到了无人的时候,一个人坐在炕头做针线,那针就不经意扎进了手指头里。她怔怔地看着冒出鲜红血滴的手指头,想着要是萧荆山在,他如今该是担心自己,赶紧给自己上药包扎了吧?

可是他不在了,他不在,就没人在乎了,于是她也懒得管,呆呆地看着那血液渗出,然后眼泪慢慢地落下来。

又过了些日子,梅子的妹妹朱桃回娘家来了。朱桃怀里抱着一个大胖小子,身后是一个憨厚的青年,青年手里牵着一头驴,那头驴和梅子家的倒有些像。

憨厚的青年见了梅子,腼腆地叫了声姐姐,梅子赶紧应了,招待着小夫妻往屋里坐。

朱桃比起未嫁的时候越发圆润了,人也白嫩了,像一个发起的面团。怀里的大胖小子闹个没停,一会大哭一会踹脚的,朱桃好生哄着,完全没有当姑娘时候的脾气了。

梅子娘见了,欣慰极了,说这孩子总算长大了,看着懂事了。

朱桃见了梅子,淡淡地点了点头,叫了声姐姐,也没多说话。梅子没在意她的态度,直接过去抱这个小外甥,小外甥重得很,梅子抱在怀里只觉得胳膊沉甸甸的。梅子伸出手指头逗小外甥,小外甥挣着大眼睛看梅子,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可爱得紧。

朱桃使唤着她女婿,说你出去干着干那,那女婿倒也听话得很,二话没说出门了,看得小弟阿秋睁大了嘴巴。

梅子在一旁笑,心想朱桃真是福气,遇到个这样的憨厚男人,倒是能容忍朱桃的坏脾气。

朱桃瞥了眼梅子,没好气地说:“萧荆山这人太不像话了,怎么就这么离开了?等他回来好好地罚他!”

梅子一听这话,笑意收敛了:“没啥,又不是不回来了。”

朱桃叹了口气:“姐,你性子就是太好了,怎么就让他走了呢!”

阿秋冲朱桃没好气地说:“二姐你不能这么说,大姐夫这是为了平定天下才出去的,他是男子汉大丈夫,当然心怀天下!”

朱桃冲阿秋啐了一口:“去,哪凉快朝哪待着去,还平定天下呢,这事和咱有啥关系!”

阿秋很不服气,大声说:“二姐,我以后也要学大姐夫,走出大山,争取做一番大事!”

朱桃白了阿秋一眼,不以为意地说:“罢了,你还是想想赶紧长大了娶个媳妇是正经。”

到了晚上,娘三个窝在一个炕上睡。朱桃的这个小男娃不安生,半夜总是哭,朱桃只好起来给她喂奶。梅子娘年纪大了,被吵醒后躺倒又睡过去了,可是梅子睡不着,便半靠在那里看朱桃给孩子喂奶。

朱桃喂完奶,便柔声拍着孩子后背,哄着孩子睡。外面的月亮透过窗子照在朱桃脸上,她那样子看着很是温馨安详。梅子不由得叹了口气:“朱桃,你总算长大了。”

朱桃抬头看了眼梅子:“姐,我知道我以前不懂事,倒是让你受了委屈。后来我嫁人了,自己有了公公婆婆,也吃过苦头,明白自己以前实在不像话,你们都太宠着我了。”

梅子一听这话,安慰地笑了:“傻朱桃,其实我何曾在意那些,只要你高兴就好了。”

朱桃想想,自己也笑了:“是啊,以前我那么不懂事,你倒没怎么生我气呢。”

姐妹两个都有些睡不着,干脆靠在炕头上说起了知心话,无非就是日子的事啊男人的事。

提起萧荆山的事,朱桃也替梅子犯愁:“他这么一走,要是回来还好,万一回不来,你以后的日子怎么办?真要改嫁吗?”

梅子笑着道:“其实这事我都想好了,改嫁是不可能的了。他一天不回来,我便等他一天就是了,万一他一辈子不回来,我便找个没人要的孩子抱养了,跟着他的姓,算是为他传宗接代,也好歹能给我养老送终。”

朱桃见梅子说得以后养老送终的事,忽然便是一阵心酸,眼睛也有些红了,拉着梅子的手安慰说:“姐,不怕,别管怎么样,还有我,还有阿秋呢,再不济,还有你小外甥呢。”

梅子欣慰地回握住朱桃已经有些肥腻的手:“姐知道,没事的,他会回来的。”

朱桃抱着孩子骑在驴子上,她家男人牵着驴子沿着山路朝远处走去。驴子的尾巴摇呀摇,朱桃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拼命地冲他们摆手:“娘,姐,你们都回去吧,天还凉着呢,别冻坏了。”

梅子娘带着梅子和阿秋,口里应着,却还是站在山坳的石崖子上冲他们摆手。一直到他们的背影不见了,几个人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几个人快走到梅子家门口的时候,梅子忽然抬起头,对娘亲说:“娘,我想出去找他。”

梅子娘吃了一惊:“找他?你要去哪里找?这天大地大的,你又怎么找?”

梅子迷茫地看向远处群山:“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但我要出去找他。”

她轻轻地说:“我真得要等他一辈子吗?不,我要出去找到他,哪怕他已经不在人世,我也要把他的骨灰带回来。”

梅子转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娘亲,轻缓而坚定地说:“无论天涯海角,我都要找到他。如果他不在了,我就回来守着他的墓碑,如果他在,我一定要把他带回来。”

梅子娘愣了片刻,看着梅子清亮而坚定的神色,最后她终于点头,喃喃地说:“也好,那你就出去找她吧。”

这个闺女,就算留在绿水村,心却早已不在这里了。

46、初次出门的小梅子

梅子说要出门寻夫,村里人有劝说不要去的,也有叹息着说是该出去找找。无论大家是什么看法,最后都对梅子孤身一人出去感到担忧。

梅子并不管这些,她觉得自己一定要出去看看。不光是为了找自己的男人,还因为她想看看那个外面的世界。

外面那个世界对于梅子来说就如同远处大山旁弥漫着的浓雾,看不清道不明,遥远而神秘。梅子以前也从来没想过去把那团迷雾弄明白看清楚,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她竟然开始好奇起来。

她好奇,萧荆山闯荡了十几年的那个天下是怎么样的;她好奇,大山的外面到底有什么吸引着他,让他不惜抛下自己重新走出去。

她的这个男人,和村里其他人都不一样。这个不一样的地方,梅子琢磨了很久,她觉得这是因为萧荆山身上带着太多大山外面的味道。

所以,她要走出去,去看看那个被萧荆山放弃,又被萧荆山重新拾起来的世界。

走出去的念头,也不是突然就有的,也许这个想法在梅子说要等萧荆山一辈子的时候就悄然冒出芽了。只不过那时候心里没底,也没积攒出足够的勇气说出来,甚至于也许自己也没意识到可以这样做的。如今站在那个吹着冷风的山口处,望着远处看不到尽头的山路,她终于说了出来。

梅子话已出口,就是心意已决,村里人见劝也白搭,于是便帮着出主意想办法。阿金家的陈红雨拿来一张纸,上面写着陈红晓所处军营的番号,说是万一出去有什么事,看看能不能找红晓这孩子帮忙。其他的人家,也有那些出过一两次远门的过来对梅子说些出门在外的经验。也有的甚至干脆送过点零碎银子来,说是自己也帮不了啥忙,如今也没什么花销,这点银子路上拿着用去吧。

梅子自然是该谢的谢了,该拒的拒了。梅子娘也拿出自己的积攒,叹着气说,这是攒着给阿秋娶媳妇的,如今顾不上这个了,你先拿着用吧。

梅子坚决没收,她知道娘亲这些年省吃俭用到了吝啬的境地,都是为了攒着银子给阿秋将来娶媳妇。梅子娘坚决要给,说万一在外面有个万一,多点银子傍身总是好的。梅子只好把萧荆山临走前留下的银子拿出来给自己娘看,说是这些应该足够一个来回了,梅子娘这才收回自己多年的积攒。

梅子给自己缝了一个布褡裢,里面放了各样路上用的东西;另外做了一个贴身的小包,将自己的银子都放到里面,然后揣到怀里的暗袋里。做好了这些后,她又给自己烙了几张大饼,最后拿了几件换洗衣服包到包袱里。

背起小包袱,牵出驴子放好了褡裢,小心地骑上驴子,和父老乡亲,和自己的娘亲弟弟告了别,挥挥手准备上路了。

清脆的铃声响起来,驴子走在山路上的蹄声哒哒哒,送别的亲人也渐渐看不到了,梅子的心仿佛被吊在树上摇啊摇,没着没落的。

她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什么样的地方,也不知道自己真得能够找到自家男人吗,但是她知道,自己必须朝着前面走去。

小半天的功夫,梅子骑着驴子已经到了山下集市。如今天下稍微太平些,集市上来往的人也眼看着多起来。梅子路过自己曾经吃过一次饭的那家饭庄,没来由的觉得心酸。

靠窗的位置上,有几个人在吃饭,自己和萧荆山也曾在那个座位吃饭的啊,可是如今曾经给自己夹菜的那个男人在哪里?

梅子拉紧了头巾,不去看集市上的热闹,径自骑着驴子往前走。穿过小镇,人烟又稀少起来,小路的两旁是茂盛的野草,梅子要去往前面更大的镇子。

梅子听村人里讲过了,穿过前面那个大镇子后,就离开了他们青山县了。出了青山县,梅子就可以去更远的县打听消息了。

驴子没出过远门,它好像也很兴奋,在这条有些崎岖的小路上走得欢腾。天还没黑,梅子就到了那个传说中更大的镇子。梅子惊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雄伟的朱漆大门,心想原来有这么高这么大的门。

梅子看周围的人从那么高的门洞下走进镇子里,她也赶紧牵着驴子进去。

进了镇子,这才发现里面有河,有街道,有铺子,甚至还有马车呢。那马车是带篷子的,篷子用布围着,那做篷子的用料都比他们做衣裳的料子强呢。

梅子好奇地东看西看,看了一番才忽然想起自己应该找个店住下。她听村里的人说,镇子里有那种住店,在里面住一晚上就要不少银子的。不过出门在外,一个女人家是不能随便找个墙根蹲一夜的,于是这个银子真不能省。

梅子不知道客栈在什么地方,她下了驴子,看着周围来往的人群,半响终于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家走过,于是鼓起勇气上前向人家打听客栈。

慈眉善目的老人家爽快地向梅子说了客栈怎么走,后来看她怯生生的样子,忍不住好心地带着她走了一段路。

梅子谢过老人家,小心地进了客栈。进了客栈才发现,里面的人都在忙碌,没有人注意到静悄悄走进来的梅子。

梅子看了看四周,走到那个柜台前,小声说:“掌柜,我想住店。”

掌柜生得满脸皱纹,还有一对小眼睛。掌柜的小眼睛抬起来瞄了梅子一眼,不在意地说:“这位小娘子,下等房已经住满了。”

梅子听了一愣:“既然有下等房一说,那就是还有其他房了?”

掌柜漫不经心地解释说:“还有上等房中等房,不过这些都贵得很。”掌柜看梅子的衣着,就知道她肯定住不起上等房中等房。

梅子想了想问:“敢问掌柜,中等房多少银子一晚?”

掌柜低头打算盘,随口说:“八十文。”

梅子听了,颇有些吃惊,要知道家里的炕头平时随便睡,从来不要钱,如今在外面不过睡一晚,竟然要八十文?

掌柜见梅子这般神情,便露出一个笑来,那笑里多少有些不屑。

梅子没看到掌柜的那个不屑的笑,她正低头想心事,想了一番后,她终于抬起头问掌柜:“敢问掌柜的,这镇子里除了这家客栈,还有其他的吗?”

掌柜摇了摇头:“这青山城里,就咱们元丰客栈这么一家,要不然下等房怎么会这时候就住满了呢!”

梅子听他这么说,只好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住中等房吧。”

梅子把那百八十的纹银都放到了贴身的兜里,外面的包袱里放了些碎银子和铜钱。说着这话的时候,她就从外面的包袱里掏出袋子,从那些零碎银子和铜板儿中数出八十文放到柜台上:“这些铜子儿够了吧?”

掌柜倒没想到梅子这样土里土气的人竟然舍得花八十文住店,当下赶紧露出笑来:“小娘子,这铜钱你暂且收起来,客栈的规矩是离开的时候结账。”说着他对旁边的一个伙计吆喝说:“快招呼这位小娘子去房里,要记得找间干净舒适的中等房。”

梅子被一个脸孔稚嫩的伙计引领着到了后院,只见后院的树旁拴着几匹马。梅子赶紧问伙计:“我的驴在外面的,这怎么办呢?”

伙计一听,爽快地点头说:“这些大姐,你且放心,我这就给你牵进来栓在这里,晚上的时候自然好草好料给你喂着。”

梅子还是有些不放心,那伙计看着好笑,便放下梅子先去牵驴。梅子摸了摸自家驴子的耳朵,从它背上拿下布褡裢,这才让伙计将驴子拴到树上去。

梅子跟着伙计走上二楼。梅子以前只见过镇子上的楼房,却从未上去过,如今走到楼梯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小伙计走在前面,回头看了眼梅子,笑着摇了摇头。

上了二楼,跟着伙计左拐后,就这么进了一间客房。梅子打量了下,只见客房里还算干净,简单的木桌木椅,炕上铺着土蓝色的褥子和被子。

伙计从外面端进来一壶热茶放下:“这位大姐,有什么事儿你随时使唤,我先下去忙了。”

梅子连忙应了声,就看到那伙计给自己关上门出去了。

梅子环顾了下四周,打开了这客房的窗户,透过窗户看下面院子。院子里自家的驴正和其他几匹马拴在一起,驴子和马儿互相嗅着对方的鼻子。

梅子笑了下,她看到自家的驴子在下面,多少心安了,于是坐下来,解开包袱从里面取出些干粮,就着桌子上的热茶吃了起来。

吃过了晚饭,梅子这才觉得自己实在累了。骑了一天的驴,身子骨好像要散开了一样,梅子赶紧上炕准备睡觉。

被子虽然不如自家的柔软,但还算舒适。梅子想起这是八十文的炕和被子,忽然觉得身下的被子烫人。

不过她想到明日个还要赶路,于是拼命闭上眼睛,让自己睡去。

这一夜,梅子很快睡着了,可是她一直在做梦,各种各样的梦,有山,有云,有山路,有自家男人,也有撒欢的驴子。

睡梦中的梅子并不知道,她的八十文钱包括了临睡前一盆热乎乎的洗脚水;她更不知道的是,伙计偷懒,后来再没给她的驴子喂草。

梅子第二日醒来的时候,外面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了。梅子一看时候不早,赶紧爬了起来,边匆忙穿着衣服,边想外面的人这日子真是不顺心,连个鸡叫都没有的。

梅子穿好衣服,又仔细检查了自己贴身藏着的纹银,这才收拾了包袱往外走。到了柜台前,小眼睛掌柜依然在那里眯着眼睛,梅子数出八十文来放在柜台上,掌柜数过后收起来,笑眯眯地问:“小娘子,不用了早点再走?”

梅子扭过看了看堂上用着早点的客人,早点看起来精致,她觉得这肯定要不少铜钱,自己还是吃饼子吧,自家做的,不要银子又管饱。

结完了帐,掌柜的已经吩咐伙计把梅子的驴子牵出来。梅子接过缰绳,却看到驴子有点无精打采。梅子心疼地摸了摸它带了白毛的灰耳朵,喃喃地说:“你也想家了是吗?其实我也有点想的。不过没办法,咱们得出去找他,找到他咱们就回家,好不好?”

驴子喷了喷湿润的鼻子,摇了摇驴尾巴,没有说话。

梅子怜惜地摸了摸它脖子上的鬓毛:“没事的,很快就能找到他了。”

梅子将布褡裢搭到驴背上,又拍了拍毛驴的脖子,驴子听话地低下了身子来,梅子翻身上去。

“乖驴子,咱们继续往前走吧。”

47、还我驴子来!

出了青山县后,梅子一路打听一路走,沿着官道通往上京方向走去。

她是这么打算的,那个鲁景安是认识荆山的,而荆山出去显然和那个鲁景安脱不了关系,于是梅子只需要去找鲁景安就行了。至于鲁景安怎么找呢,她问过周围的人,周围的人都不知道鲁景安是谁的,于是她觉得自己应该先去找皇上。鲁景安曾经在谈话间提到皇上的,如今自己如果能找到皇上问一问,自然就知道鲁景安的下落了。

梅子有了这一番思量,自然觉得信心十足。天大地大,皇上只有一个,他就住在上京的皇宫里,无论怎么着也跑不了他的。找到皇上问一问,自家男人是生是死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梅子信心十足地望着前方可以称作崎岖的官道,轻声吆喝了下驴子,继续往前赶路。

她晚间住店,白日赶路,饿了就停下来吃几口,看到路边青草就下来喂喂驴,自己带的大饼吃完了就在人家铺子里买干粮。如此几日,梅子对外面的世道也有些明白了,知道晚间不能错过宿头,白日不能招惹是非,平时用银子要省着,买个东西要记得货比三家。

中间经过几个繁华的镇子时,街上或铺子里也有人看梅子年纪轻轻一个小娘子独自牵着一头驴,觉得好奇,过来打听。遇到这种事,梅子自然是能躲则躲,尽量不去看那些多少让人不安的打量眼神。

再后来,梅子又明白了一样事,年轻女子一个人在路上本身就容易惹是非。梅子骑在驴背上,慢悠悠地往前走,边走边想明白了,自己好歹得装扮一番。

她赶紧勒住缰绳,翻下驴背,走到路旁边随便抓了一把灰,拿起来打量了下,便狠狠心抹在自己脸上。她心细,抹了脸还不够,连脖子带手腕都抹黑了,这才罢休。

抹完了,找了旁边一处水洼,蹲下来照了照,自己一下子笑出来了,哎呦,这是哪个山洞里冒出来的黑猴子啊!

这时她看到水洼里自己的衣袖,忽然觉得衣服是不是也该换换呢?虽说自己现在身上穿着的比起人家城里人来土了很多,可到底看得出是年轻女人家穿的呢。

有了这个计较,她下次到了落脚地,便留意看人家身上穿的衣服,想着怎么也弄套男孩子穿的衣服来。也是她运气,就有这么一次,她在路边一个包子铺里买包子的时候,看到店里打下手的是个半大的伙计。

她灵机一动,跑上去对那个给自己拿包子的老太太说:“老人家,我出门在外,没有换洗的衣服了,可否卖我一件?”

老太太一听很是诧异,上下打量了下这个灰头土脸的女人一眼:“我这里是卖包子的,那里有什么衣服卖呢。”

梅子笑指着旁边帮忙揭开锅盖的半大伙计说:“旧的没关系的,他的身量和我差不多,我应该能穿的。”

那位老太太听到这话更为不解:“他是个小子,你怎么能穿他的衣服?”

梅子袖子里摸出一摞铜板放到老太太手心,好声好气地说:“老人家,行个方便吧。”

那老太太摸了摸手心里沉甸甸的铜板,疑惑地看了眼梅子,可还是说:“行,你先等着,我给你拿去。”

老太太擦了擦手去后院了,片刻之后,她手里拎着几件半旧的衣服,都是那个小子说的。老太太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找了找,也就这几件看着新些。你也知道,我们平时都忙着灶台上那点子事,衣服哪里有不脏的道理啊。”

梅子接过那几件衣服,抖擞开照着自己比了一番,发现衣服比自己的要大一些,估计穿在身上宽宽松松的,正好可以把该遮的都遮住。当下梅子喜笑颜开,对老太太点头说:“这样正好,不旧的。”

梅子将那几件衣服收在包袱里,又摸出几个铜板给了老太太,老太太倒有些过意不去,但还是收下了。

梅子卖了这几件衣服后,又寻觅着去集市买了个旧帽子,就是那种天冷的时候男人家会戴的帽子。有了这些,她就开始装扮自己了。

穿上半大小子的衣服,将头发盘在头顶,然后戴上帽子,脸上再随便抹上一些黑灰,这下子别人应该很难认出自己是个青春正年少的小娘子了吧?

对于这个装束梅子开始心里还没底,后来晚上住客栈的时候,那个掌柜随手说了声那个“黑小子”如何如何,梅子开始还没听明白,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是喊自己的,不禁满意地笑了。

从这之后,梅子赶在路上再也不怕了,周围的人看着这个黑乎乎的小子骑着一头小毛驴,挺多以为这是哪个乡下过来赶集的。

而这时候的梅子会小心地低头,闻闻自己身上开始透出的酸味,心里安慰自己说这样也好,这样的话别人见了自己都会躲着,再不会有人打什么坏主意。不过同时梅子也开始担忧起来,如今春日过去,天气转暖起来,自己如果总是不敢洗澡,味道会越来越难闻,到时候就怕自家男人都不敢与自己相认了。

这一日,梅子在一条马车来往的官道上赶路,此地已经接近上京城了。按照之前客栈一位伙计的说法,再有七八天的路程就到了上京了。

梅子心里有些激动,激动之余又担心起洗澡的事来。她低头一心琢磨这个了,等到抬起头来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后面跟着几个鬼鬼祟祟的男人。

梅子小心地往后面看,越看越心惊。那几个人紧跟着自己,自己慢他们慢,自己快他们快,分明是来者不善!

梅子纳闷又担心,摸摸自己黑乎乎的脸蛋,又抬手摸摸头上的破帽子,心想我都这副装扮了,他们干嘛要跟着我?她小心弯下腰,掩饰着自己的手摸了摸贴身揣着的银子,心里嘀咕:难道他们看中了我的银子,可是我从没有在白天拿出来给别人看啊。

梅子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最后目光落到自己骑着的小毛驴上,恍然大悟:难道他们想抢我的驴?

梅子捏着缰绳,看着小毛驴晃动着的一对带白毛的耳朵,越想越觉得人家看中了自家的驴子。她左右张望了一番,再小心回头看,只见那些人赶紧把目光移向它处了。

梅子拍了拍毛驴屁股,让它走快点,脑袋里开始拼命转,想着怎么甩掉这群人。正走着呢,忽然看到前面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明显宽敞,这是官道,另一条却窄了许多。

梅子脑袋一转,死马当活马医,催促毛驴快跑,趁着后面那群人还没跟上来,赶紧往那条小道上跑。

毛驴也没让梅子失望,四只蹄子哒哒哒,在那条小道上跑了起来。这条路实在不平,梅子被颠得难受,也只能忍着。就这么跑了半响,再回头看的时候,果然没看到后面有人跟上来。

梅子大喜,想着找个人再问问路,回头再拐回官道上。谁知道往前又走了半响,忽然听到后面马蹄声,梅子慌忙回头一看,那群人又追上来了!

梅子一惊,赶紧扯动缰绳,拍着驴屁股让它快点跑。可是毛驴跑了半日,实在累了,这次是怎么也不听话了。梅子眼看着后面的人就要追上来,又急又怕,恰好这时看到路旁的树林,于是赶紧下来,硬牵着驴子躲进树林去。

这毛驴发起倔来可真受不了,梅子使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总算拽着毛驴躲好了,这时候后面的人也追上来了。那群人跑到这里,左右张望不见人影,又往前跑去了。

梅子眼瞅着那群人的马蹄扬起的灰尘慢慢消停了,这才松了一口气,想着你们往前追,那我就往后走,重新回到官道上。

梅子这么一折腾,出了些汗,再摸摸毛驴的脖子,也是汗湿湿的。梅子心疼自家毛驴,知道它跟着自己出来也吃了不少苦头,于是便牵着驴子慢腾腾往回走。

谁知道如此一去一回,重新回到官道上的时候天都黑了,而此时距离下一个能够住宿的小城还有半日的路程呢。梅子垂头丧气地想,就算现在赶到那里,估计也是进不了城了。她如今出来的久了,知道城里那个大门叫城门,那个城门是白天开晚上关的。

梅子正愁着今晚该怎么办的时候,忽然又听到后面传来马蹄声,那蹄声滴答答,真是分外耳熟!梅子如今简直是如同惊弓之鸟,听到那声音顿时吓得一哆嗦,心想这真是阴魂不散。

她左右一看,旁边到处都是树,不如就再躲进树林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