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在他去世后的那几年,田园怎么会任她欺负呢。

这都是之前留下的底。

林想没想到,这么几天田园竟然查到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她可真没少跑,也没少求人吧。

林想这时,才真正对她有了几分敬意。

田园哭够了,这才抹了一把泪,“我找了街道办的主任,妇联的干部做见证,一次性给了老太太抚养费二千块钱,以后,和她再没有关系,她也再找不到我头上来。至于小凡。他长大了愿意孝敬是他的事,不愿意也不会有人说啥,反正我说了,她要以后再来闹我,我就报警抓她。”

林桂秀和林想很是唏嘘。没想到刘江的身世竟然是这样的,这可真是一波三折。

不过,这事对于田园的冲击还是很大了,她跟林想提出,想换个环境工作,林想看她犹犹豫豫的样。就问她是不是想辞职。

田园忙摇头,不好意思的看了眼林桂秀,“我听说你要在边境开店,想要找一个信得过的收款员,我。我就想,我毛遂自荐一把。”

她吞吞吐吐的说完,又赶紧跟林桂秀道歉:“我不是想跳槽,我就是想换个环境。”

林桂秀很理解,跟其它行业相比,这确实没啥大的发展前途。

林想倒是觉得她可以信任,可问题是:“那小凡怎么办?跟你一块去?那边教学质量可是不如这边。”

其它的都不是问题,田园没有丈夫。不存在两地分居,她也没有房子,反正都是租房子。在哪都一样,只有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大关键。

“我跟小凡商量过了,他同意跟我过去,在那边先上着,等初中实在不行,就回来让他住校。”田园既然决定了。那这些问题她都考虑过了。

林想同意了,把她安排过去一起参加培训。

她虽然主要是收款。但出纳员的工作也要担起来,而且店里的销售。也要跟着一块学习。

四月末,筹备的差不多了,林想带着几个培训过的员工拉着二十几件裘皮大衣去了边境。

林国平这回是和林国祥住在一起,他们租的楼房,知道田园领着孩子去,林国祥在自家楼下给她租了一户小面积的楼房,离的近些也相互有些照应。

林想他们摆完货,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正式开业。

销售出去第一件以后,店里迎来了几个俄罗斯的大客户,都是来商谈批发的。

林想跟对方商了合同,八月初会提供对方三家共四十件大衣,总价值四十二万元,她收取了对方三分之一的订金。

裘皮店的工作人员每销售出去一件都有可观的提成,这下子导购员们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昂。

再加上隔三岔五的零售,林想笑的更是见牙不见眼。

对于裘皮厂的利润,让叶天宇无比嫉妒,看着林想的目光幽幽的。

这才是快速积累钱财的最快方法啊,可惜当初林想不肯让他掺股。

林想觉得他要是愿意,可以也建厂生产,要知道,无论什么商品,都不可能垄断市场,她要做的就是抢占先机。

叶天宇当然不会跟她抢,即便林想一再强调,有一就会有二,也许不过两年,跟风的生产裘皮厂家就会上来,但叶天宇还是不愿意,“到那时候再说。”

林想也不多劝,谁想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掏出去呀!

暖和了以后,附近小广场晚上有老头老太太自发的在扭秧歌,早上也有锻炼的。

林想就撺掇着爷爷奶奶晚上也去跟着一块扭秧歌,就当锻炼身体了,还能多认识些老年人。

可林爷爷明显不感兴趣,倒是林奶奶去了几次也就不去了。

林想总感觉二老有些郁郁寡欢,她跟林桂秀问了好几次,老人也不肯说。

“我看你爷爷奶奶这些日子都瘦了,冬天长的那点肉就都下去了,也不知道这老头老太太心里装了啥事,问也不吱声。“林桂秀有些担心。

这些日子她忙的连轴转,就边高庆仁都办了辞职,跟她一起经营。她们将后院连同这原有的房子都买了下来,扩大了厂房,又新盖了一间买了些烤箱、面包机等,增加了各式面包,蛋糕等品种,往全市各商店送货。

又买了封口机等设备,加工的熟食也进入当地中间商场熟食专柜,形成了当地的知名品牌。

现在林记面食、林记熟食涵盖的品种已经很丰富了。

林想琢磨着老人是不是想家了,她把这想法跟小姑提了提,林桂秀却不以为然,“咱们都在这,这里就是家,想什么家呀。”

“我是说,爷爷奶奶是不是想回镇上了。毕竟。他们在那住了几十年,说是没有感情那是假的。”林想猜测道,“要不,咱们问一问?”

林桂秀急性子,把老太太拉进屋子就问起来。老太太怔了下,半晌没说话,林桂秀和林想就知道是猜对了。

看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句话是对的。

林想当初一心想离开镇子,想让爷爷奶奶跟着一起过上好日子。可老人们,显然更适应农村的生活。

他们为了不让儿女操心,虽然跟着来了城里,可受骗的经历让他们并不喜欢城市。

他们怕提出回去,儿女们不同意。毕竟镇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当然,林铁柱的三弟一家现在已经不算是亲人了,那是比陌生人还不如。

可不回去,老人们过的又不痛快,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们的身体日渐消瘦。

知道老人的心愿后,林桂秀和林想就有些沉默。

让不让他们回去,这成了一个选择题。

林想叹了口气。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用回镇上了,看来这是个奢望。

“小姑,尊重我爷爷奶奶的意见吧。他们愿意回去就回去。大不了,以后咱们每个月回去看望一次,给他们安装个电话,有啥事通话也方便。”等过几年国道通了以后,二个多小时的车,可以每个星期都回一次。方便的很。

“这事,咱不能自己做了主。先跟你爸他们通个信再说。”林桂秀给大哥挂了电话,林国平听说。第二天就跑了回来,同来的还有老三林国祥。

“爹,娘,你们有啥想法就说呗,咱一家人,没啥不好说的。”林国祥先开口了。

林国平叹气道:“爹,娘,让你们来是让你们享福的,可要你们不高兴,我们反而更操心。你们有啥话就直说,想留下也好,想回镇上也行,反正你们岁数不大,可没到非得我们在跟前陪着的地步。”

他们是看出来了,说到回镇上时,老人眼里明显发出明亮的光芒,看来,二人是不喜欢城里。

“唉,我和你娘是享不了福的命。我们还不到六十呢,就这么闲着也呆不住啊。”在他们看来,帮着店里干那点活还真不叫活,只有伺候土地伺候菜园子那才是干活呢。

“就是的,我和你爹身体好着呢,啥都能干,在这就好像混吃等死似的,怪难受的。”老太太说的话不好听,可话糙理不糙。

“那你们想回去?回去也行,就别种地了,愿意动弹,咱家菜园子也不小,侍候那个就行了。”林国平觉的,与其让他们落落寡欢的,不如回去高高兴兴的。

“我就怕…”林铁柱还有些犹豫。

“怕啥?”林桂秀问。

“我怕邻居们说不好听的。”老人担心,邻居们再以为,是儿女不愿意养他们,才给送回去的。

“爷爷,这个不用担心,我们经常回去看你们,到时候有啥流言也就慢慢消失了。”成天往回捎东西,回去看人,老头老太太吃的好,穿的好,谁还天天盯着他们去讲究啊。

林铁柱看着林国平,跟他商量:“老大啊,我有个想法,你看看中不中?”

“你说吧爹,有啥事?”

“我想包个山林。”

林铁柱的话让众人都愣了下。

林想之前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她有一个同事,他的父亲在九十年代初这个同事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承包了一座荒山,每年都要投钱买树种种树,当时家里人都不理解。后来同事长大了,这山也开始产出了,他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每年赚的钱,他父亲都贴补给他,让林想他们这些同事都羡慕的够呛。

直羡慕人家父母咋那么有先见之明,给他留下这么大一笔财富。

“这是好事啊。”林想率先表态了,“可爷爷奶奶,你们年纪大了,承包可以,种树啥的得雇人做,可不能自己去干这个。”

第一百八十四章、承包

林国平知道承包山林是好事,可他还是有些犹豫。

原因无它,老爷子老太太都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身体再好,重活也不能让他们做了。这不是过去,家里缺衣少穿的时候,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让二老辛苦干活,他心里可不忍。

林桂秀和林国祥现在做生意,眼界也开阔很多,二人觉得承包山林是好事,因此一致同意。

林国平看老爷子有些紧张的望着他们,可见心里是很担心他们不同意的。

他慢慢开口,“爹,这事行倒是行,可就像想想说的,你们二老不能干,咱雇人,要不然我不同意。”

老爷子一听孩子们都支持,激动的哈哈大笑起来,他一拳砸到掌心里,“好,好,只要你们同意就行。雇人没问题,我和你娘岁数大了,干点轻快点的活,我们准备种树,然后在林子里养养鸡,在山上再养几头猪,到时候,你们吃的鸡啊猪啊的,都是咱自家的,省的花钱出去买了。”

最重要的是,以后的鸡都是饲料催生起来的,还有猪也是,想吃纯天然纯绿色,无公害的食物,太难太难了。而自家散养的鸡下的鸡蛋,蛋壳是又硬又厚的,蛋黄焦黄的,非常香。

猪肉也是,饲料催起的猪长的大,几个月就可以出栏,可味道真是跟自家喂的笨猪没法比。

林想想着将来家里吃的都可以从自家山林供应,不用吃那些有毒的食品,心里很是高兴。

“爷爷,反正都是雇人干活。我拿钱,你多承包一座山吧,不用你和奶奶动手,只要监督就行。”林想现在财大气粗,她说完林国平就弹了她一下。“说什么呢,爸在这呢,还用你拿钱。”

林想小嘴一嘟,“你的是你的,你的留给小峰吧。”

林桂秀一听噗嗤笑了,点了她一下。“哟,这就开始和你爸分心了?”

本是玩笑话,林奶奶却上了心,拉着林国平的手劝道:“老大呀,你现在有本事了。钱也挣的多了,可你的亲事得抓紧了,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这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哪能行啊。听娘的话,抓紧找一个,哪怕带着孩子也行,咱对人家的孩子好一些,将心换心。她也能对咱家这几个上点心…”

林国平打断她的话,“娘,说这些干啥。孩子们还在呢。”

林奶奶瞪了他一眼,“就想想一个人呗,她那一肚子心眼,鬼精鬼精的,啥不知道,背着她干啥?她要不同意。能给你搅和黄了。”

大家听了都笑起来,林想无语。老太太这是夸她还是损她呢。

“奶奶,我爸现在可是钻石王老五。那想要跟他的女孩排成排,你不用担心他找不着媳妇就是了。”林想对于林国平再婚并不反对,他还年轻,总不能这么过一辈子吧!

林国平气的照着她后脑勺来了一下,“小姑娘家家的,胡说八道些什么?”

林奶奶叹了口气,“想啊,你爸说的对,你个小姑娘孩,在外面可不能这么口无遮拦的,让人家笑话。”

林想伸伸舌头,老老实实的答应了。

林奶奶接着又道:“老大啊,我记的以前你跟老富家那个姑娘关系挺好的,不行,娘给你问问?”

林桂秀嘟呶道:“娘你不是说嫌人家有两个儿子吗,怎么这会又提这事?”

老太太讪讪的道:“那原来咱家条件不是不好吗,现在你哥能挣钱了,多养两个也不是问题,只要老富家姑娘对你哥好就行了。”

林国平哭笑不得,“娘,这事你别提了,我现在不想找,以后再说吧!”

他和富玉梅只不过是初中同学,这都多少年没来往了,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起她的。

林铁柱敲了敲桌子,不悦的道:“说正事呢,提这干啥?孩子们的事他们自己有数,你就别管了。”

林奶奶听他这样说,好像想起了不愉快的事,有些尴尬的不说话了。

林国平怕老太太心里不舒服,忙保证道:“娘,这事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事越急越找不着好的,你老等着,迟早我给你找一个合心的回来。”

这话老太太爱听,她自动忽略了“迟早”那两字,心里盘算着到时候儿媳妇再给她生个孙子,她得跟老头子挣两年钱,不能到时候给孙子的钱还得让儿子出吧!

林铁柱看着心绪明显飞远的老伴,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道:“你们都有啥想法说说看。”

林国平想了想,“爹,我同意想想说的,不如一块雇人打理,你和我娘看着点就行,那就承包两座吧,一座将来就留给小峰,另一座你看着办。”

林国平知道林想现在比他有钱,所以没提她。他也想置办些能增值的产业给林想和林峰留下,特别林峰,这可是真正的孩子,不像他和林想是重生的。

他买下的那栋楼,前些日子已经正式开工,楼下三层是商场,四楼以上是住宅。当初建楼的时候,立项商场是专门卖鞋的,林男平给自家人留了几个摊位,是卖是租都行。这栋楼,他也跟林想说好了,那三层都留给林峰。

林国平又以贷养贷,买了一栋好位置的老楼,一楼改造了一下租了出去,准备过几年房价上来以后再拆了重新建楼。这楼他想好了,将来给林想一半林峰一半。

至于武文静,他准备给她几个铺面,别小看这些门市,每个门市每年可以收益十几二十万。

“爹,我现在手里也有几个钱,我也算一股吧!”林桂秀现在很有商业头脑,再说就算她不懂,她觉得跟着林想也没错。

林铁柱抽了一根烟,才道:“这样吧,问问老二和小华,他们要是愿意,就一家出点钱,我给打理着,将来卖了木头按投资分成。”

他的意思是,各家只分木头,若是老爷子养鸡养猪,相关的产业挣的钱,就不分给各家了。

林国平不同意,如果挣的少,大家不会有异议,可一旦挣的多些,恐怕就会有眼红的。

到时候因为这个弄的鸡犬不宁的不值当。

“爹,我不同意集资。我出钱你们就承包两座山吧,秀儿你们要想承包,就单独自己再包,到时候一块雇人打理就行了。”

“小姑,你若有钱,不如在省城或京都买房子,这升值多快呀,楼房可以出租出去,门市年年能往回收钱。几年就能回本,将来原原考学出去,若愿意留在那工作,还有房子住,多划算啊!”林想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还有小叔,若手里有闲钱,存银行也没啥意思,就在京都买套房留着吧!”

“那你买不?”林桂秀可不懂这些,可她知道问啊。

“买,我跟叶天宇说了,让他托他二哥帮我们留意着,有合适的就买下来。”

林想当初和叶天宇说这事的时候,叶天宇眼睛一亮,拍着桌子说这主意好。

他们租的房子不过半年,周边房价就涨了一千块租金,这让他从中看到了商机。

林桂秀一听买房子可以升值,痛快的道:“行,回头你买的时候带我一个,那钱放着也是放着,留手里够用就行了。”

林奶奶听的有些发呆,以前在她眼里,开阳就是个了不得的城市,她这一辈子也没想过,会来这里生活,可现在,听着孩子们说要去京都买房,她才觉得,自己真是老了,跟不上孩子们的思维了。

也因此,林奶奶觉得和老伴做出的回镇上承包荒山的决定是对的。

既然跟不上,就不要强跟,只要不给他们增加负担就行了。

林国平看女儿和妹妹讨论的热火朝天的,不由好笑,“行了,这事以后再说。现在说的是承包山林的事,看你们把话题拐哪去了。”

林想和林桂秀嘿嘿的笑。

“爹,这事,就这么定了,他们要有谁愿意也包山的,就自己拿钱去包,大不了干活时,咱们帮着一块干就行了。这样省的将来有箩烂。”林国平替老爷子做了决定。

自家弟媳妇和大姐是个么样的人,他很清楚,与其日后发生不快,不如掐死在萌芽。

其实他们也是多余,因为林桂华和林国安一听老爷子说要承包山林,就以为是想要钱,林桂华跟老爷子老太太苦穷,“挣的虽然不少,可费用也大,累的要死也不剩啥,还的攒着给志同上大学,将来娶媳妇呢。”

老头老太太听了大姑娘的话心里暗自叹气。

前些日子秀儿和他们说起大姐变了,他们还不爱听,可后来发现,大女儿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一说话就是谁谁买了个金项链,她也要去买一条,谁谁穿的衣服值多少钱,她也要去买一件。

以前那个纯朴的的女儿不见了,变的市侩,变的虚荣起来。

至于林国安那,夏晓秋说要买房子,手头的钱不够,还想问林国平借点呢。

老头和老太太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丝无奈。

天知道,他们可不是想要钱,这本来是为他们着想的好事,可谁知道被误解成要钱了。

不过这样也好,人多了事多,就都让老大掏钱,将来这山这林子也都是老大的,谁也说不出啥来。

第一百八十五章、纪海蓝

既然做出了决定,他们也不磨蹭,林国平和林想陪着老人第二天就回了镇上,林国祥直接回了边境市。

果然如林铁柱所料,当初他们搬家,认识的人都各种羡慕嫉妒恨,可不过半年多,老两口就又回来了,来看热闹的人就一帮接着一帮。

有熟悉的就进屋,话里话外的探询老人为什么回来,那眼神还直往林想和林国平身上睃,那意思很明显,是不是儿子不孝顺,才把他们送回来的。

不熟悉的就抱着膀在院子外道边看热闹,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林铁柱夫妻俩也不恼,要有问的,就说在城里住不惯,人多闹的慌。

若不问,只是表示关心的,老两口就跟人家客气几句,唠几句家常,把人送出去。

林国平每天都出去,他要去打听打听那片的山好,林想说最好环境、交通都好一些的地方,将来可以建个休闲山庄招待游客。

最后林国平选中了一处离镇上有十几里地的一个农场村,符合林想的要求,村子大,交通方便,离的不远有山有水,水流湍急,怪石嶙峋,是处天然好景致。

林国平回家一说,林铁柱就动了心,林想记起前世那个地方开发成旅游景点,还在河上面两山之间建起了吊桥,她还曾去玩过。

没想到,这一世自家倒是先买下了这山。

第二天,林国平找了辆小货车,拉着一家人去看地方,到那一看。林想就喜欢上了,林爷爷林奶奶也看了说好,“这地方住着心里也舒服。”

林国平现在也知道找人好办事,他直接找了当初方管城介绍的那位副镇长帮忙,很快就从村里承包了相邻的两座荒山。并附带着山下两亩地。

林国平找了工人,买木料,石头,沙子红砖水泥等等,准备在山下盖房子。

这边没通电,他又花钱找了电业局。求爷爷告奶奶的让他们帮忙从附近村子里接了电。

这地方离镇上可不近,林国平又花了两千块钱接了电话线,就等着房子一盖好,接上电话。

他又找以前的朋友帮忙,找到一户可靠的人家。夫妻两个带着两个儿子,愿意跟他们上山干活。

房子盖好后,是独门独院的两户红砖大瓦房,二老住一栋,另一户给雇来的工人住。林国平和林想又去镇上买家俱,电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