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轻咳一声,板着面孔:“小东西,你真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男人的相貌有什么好评价的?”

“男人的相貌有什么不能评价的?那个谁谁?潘安掷果盈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潘安长得帅,每次出门,那些女人都会围观他,往他的车子里丢瓜果鲜花,可见,欣赏男人的相貌,古已有之……陛下,说不定你去了南朝,那些美女们也会围着你的马车,一个劲地向你扔瓜果鲜花,都不要钱的耶,天天大丰收,多出去赚赚,就发财了……”

芳菲的身世10

他伸手,一把揪住她的面颊。

“嗳,陛下,你干嘛?”

她的脸皮被牵起来,滑不留丢的,丰盈而润滑。

“朕要看看,你这个小东西,脸皮到底有多厚。”

她龇牙咧嘴,却嘻嘻地笑起来。又瞪他一眼,自己这是在称赞他耶,他还不知好歹。真是的,以后叫他丑八怪好了。

罗迦也笑起来,这是跟她在一起的另外的一种感觉:轻松!彼此十分了解,无话不谈,看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下一步要干嘛。

天长日久,已经培养出了一种深厚的默契。

无论遭遇了什么事情,都能很快感到轻松愉快。她似乎生而具有一种乐天的本性,天大的事情,袖手化解。三言两语,便能让人从压抑里释放出来。

人,之所以爱恋另一个人,相处的愉快与否,其实,才是长久之道。

这在以前,他是从任何人身上都没有体会到过的。

…………………………………………………………………………………………………………………………………………………………………………………………………………………………………………………………………………………………………………

^^^^^^^^^^^^^^^^^^^^^^^^^^^^^666666……………………………………………………………………

………………………………………………………………………………………………………………………………

………………………………………………………………………………………………………………………………………………………………………………………………………………

PS:老说含有敏感字符,章节怎么也提交不出去,我只好逐步排出,看敏感字符究竟是哪个!!MMD;我根本没写任何敏感字符,气死了

皇后的身世11

可是,要找那样一个聪明智慧,两心如一的人儿——除了缘分,这天下哪里还能找到?

他凝视着她,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是上天的赐予!

从第一次见她的时候,上天就注定了要将这样的人儿赐给自己,陪伴自己?

“陛下,我好饿啊……我们回去吃饭了,好不好?”

他看着她色迷迷的眼神,听着她娇嗲嗲的声音,神情激动,某一方面也跟着激动。尤其是捏着她面颊的那种丰盈,那种娇滴滴的样子,真真是一半女儿,一半情人。

这样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语的美妙绝伦。

他的声音沙哑起来:“朕也饿了……”

“啊?”

这眼神怎么那么奇怪呢?那么幽暗。

她发现不妙,立即就要逃跑,这可不好,大灰狼乖乖,要吃小羊羔了。

可是,她身形一动,已经落入了一只魔掌,他大手一带,她的淡红色的裙裳,娇小的身子,已经整个落入了他的掌控里,一把就抱了起来。

“陛下……”她惊呼,“这是书房耶……”

“又不是没在书房过……”

某人言简意赅!

话说,某一次,她为了给自己治病,驱寒,还那么大胆,那么放纵呢!

她咬着嘴唇,红着脸,那是情非得已,此一时彼一时也,权衡之计,能和现在相比么?

可是,陛下大人哪里管她那么多?抱着她,就走向了御塌……

某人还在挣扎,他的声音那么低沉,带着致命的诱惑:“小东西……等生下了孩子,你不就是多一个亲人哪?朕第一,它第二,你看,多一个人对你好,那多好呀……”

“!!!!”

凭什么他第一,孩子第二呢?难道不是孩子第一亲,他第二么?

可是,话说不出来,嘴唇已经被封住了。

心灵交汇,身心愉悦,那才是真正的夫妻和谐之道!

陛下,已经越来越沉浸在这种愉悦里,乐不思蜀啦!

皇后的身世12

斜阳古道。

这是一片宽阔的,完全由大理石铺就的阔道,能同时供四辆马车并排而驰。这条大道,将平城整整齐齐地分为两半,左边是工商业的集市,右边是河流,前面是皇宫,对面是神殿。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中央广场,上面几根巨大的柱子,要要对着神殿。

而神殿的祭祀广场,则更为巨大。

那里,也挺立着四根巨大的柱子,其中的一根柱子上,镶嵌着一块粗瓷大碗碗口般大小的蓝宝石,蓝色光芒,直刺苍穹。

这样的巨石建筑,在当时的水平下,是造不出来的。当地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传说中,是大神大手一挥,建造好了,就飘然离去了。

人们都相信,除了神,没有任何人能做到这一点。

黑衣人也相信,除了神,谁也修造不出这样巨大的巨石建筑。

此时,他已经换了装,扮成一个极其普通的老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看着北国人民的忙忙碌碌。

春暖花开,万物竞发。

市场开始活跃起来。

集市上琳琅满目,小贩们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山野小菜,卖花的姑娘,这些年大量南朝人移居北国,带来的瓷器,丝织品,各种染色的花衣服,头钗,装饰品,胭脂水粉……甚至笔墨纸砚!

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布告栏,叽叽喳喳:“开太学了,新开太学了……”

“真的?朝廷扩大太学……”

“哇,真好,不论门第,只论才学,凡是有真才实学的,都会被朝廷录用……”

“走,赶紧去报名……”

……

黑衣人一惊,这样的布告,在东南西北四城都有张贴。

这时,他才意识到,平城已经有了许多汉人,都是这几十年南朝陆续过来的人。以前,是绝对的老北国人鲜卑族为主体;

诅咒出鞘1

以前,是绝对的老北国人鲜卑族为主体;现在,几乎南人和鲜卑族的比例各占一半了。每天走在路上,都会听到那些汉人的口音。

身边的人也都开始说汉话了。

长此以往下去,汉人岂不是要比北人多了?

他悄然握着拳头,狠狠地盯着那群叽叽喳喳的南人。这些卑贱的东西,本来只配做奴隶的,凭什么这么嚣张?

陛下,凭什么要扩大太学?

这完全是表明了跟鲜卑人作对,因为他们都是马上打天下,根本不识字,怎么入得了太学?陛下,真的要一意孤行了?

他黑瘦的脸上,露出一丝充满担忧的深思和焦虑。

然后,绕着城走了一圈。

最后,他在一处小摊上停下。

摊主已经快收摊了,这时,三五几个年轻人走过来,在店铺前停下。

“掌柜的,来一套纸笔。”

“好咧,谢谢惠顾,一百文。”

“一百文?这么贵?”

“也有便宜的啊,客官,您看这种,这种就只要20文。”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客官,您有所不知,这纸可好了,是南朝来的,叫蔡伦纸;毛笔也很好,所以价格要贵一些……”

“毛笔又有什么典故?”

“这叫蒙恬笔,是秦代蒙恬选用兔毫、竹管制作的,你看,这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又漂亮又风雅……你看这两支,这叫‘白马作’和‘史虎作’,来头更大了,它们可是东汉蔡邕着《笔赋》时使用的亲笔,是神来之笔哪……”

这堆年轻人笑起来:“多少钱?”

“既然是神笔,价格肯定更高,要5两银子。”

“五两?老儿,你要抢人哪?一支毛笔而已……”

“这可不是普通毛笔,是文物,是古董,懂不懂?”

……

诅咒出鞘2

……

年轻人们嘻嘻哈哈的,其中一位服饰不错的年轻人,看样子,出自富裕商贾之家,便真的用5两银子买下了这对白马作和史虎作。

然后,嘻嘻哈哈地结伴远去了。

一路走一路还在议论:“开太学了,我们有机会了……”

“是啊,凭什么只能是贵族们掌权,应该有学识者治理国家……”

“我们的机会来了……”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自古如此。

黑衣人听着,心里顿不是滋味。

广开太学,南朝的妖魔邪说一来,尤其是儒家思想——他早就略知一二,那是一种强大的妖魔化邪说,具有巨大的统治力量!

只要入侵,无孔不入。

这是神教最大的敌人!

甚至比一场兵变更加可怕。

陛下,这是铁了心,要彻底废黜神教了。

伟大的纵目神,将要遭到彻底的抛弃了。

他握着拳头,咬牙切齿,愤怒得几乎立即就要摸出怀里的尖刀。

小贩好奇地看着这个徘徊不前的人,热情道:“客官,您要点什么?”

黑衣人这时才慢慢地上前:“老儿,你为何卖这些东西?”

小贩点头哈腰,十分热情:“客官,您也想给儿孙们买些文房四宝?现在陛下公告天下,要扩大太学,公开向寒门取士,向南朝那样,读书人也有门路了。南朝有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客官,您也买一套吧,很便宜的……”

“你是南朝人?”

“小老儿祖上是,但自父辈开始,已经来到北国了,小老儿算是正宗北国人了……”

“可是,就是你们这些北迁的南蛮,扰乱了我北国的传统……”

小贩听他如此,心里一寒,再看他的目光,竟然不寒而栗!

“不卖了,天色晚了,老儿要回家了。”

小贩急忙收了东西就走。

走出老远,才敢回头。但见身后之人,依旧目露凶光。他吓得赶紧跑了。

第二日,小贩突然暴毙,谁也不知道死因,家人只能哭哭啼啼将其掩埋。

与此同时,平城里,好几个卖纸墨笔砚的小贩,都陆陆续续无疾而终。谁也不知道原因,一时之间,天下之人,莫敢再有贩卖南朝纸笔书籍的。

人心惶惶1

这一日,罗迦上朝。

一堆奏折,都是报告平城内外的凶信。

官员奏对:“陛下,最近城内屡有小贩暴死,死者都没有什么显着的伤痕,怀疑是被诅咒而死,城里人心惶惶,许多小贩都不做生意了,尤其是南朝过来的那些小贩,更是惊惶……”

“城北一例,城东三例,城南四家……”

“全城共有11名小贩在三天之内暴亡……”

“这些小贩有一个共同特点,全是贩卖南朝纸墨笔砚或者南朝书籍的……”

……

罗迦从奏折里抬起头,看着奏对的官员:“凶手可有线索?”

官员跪下去:“臣正在调查。”

“好,朕着你调查,限期破案,一定要彻底捉拿这些凶徒。”

这时,东阳王上前:“陛下,老臣有事奏对……”

“说。”

“这些小贩身上既然没有明显伤痕,可能都是受了诅咒而死。他们的家人也都证明,他们都是无疾而终,比如城北的那个小贩,走在路上,还在跟人说笑,突然就死了。现在平城上下,人心惶惶,都说他们违背祖训,说南朝的一些妖孽来到北国作乱,受到了大神的诅咒……只怕,捉拿凶手没那么容易,他们不是死于凶手,而是……而是……”

罗迦冷笑一声。

大神的诅咒?!

要在昔日,他也许也会相信一二。但是现在,这么明显了,大神的诅咒!

是大祭司的诅咒还是大神的诅咒?

“现在闹得人心惶惶,长此以往,平城的小贩都要跑光。你们以后要买东西,找谁?”

“回陛下,死的都是南朝小贩,我鲜卑北人则安然无恙……”

“南朝小贩?他们在平城做生意,也是向国家缴纳了赋税的……”

“陛下,依照老臣看,此事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是区区几个南人小贩而已,死不足惜……”

人心惶惶2

“陛下,依照老臣看,此事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是区区几个南人小贩……”

一部分重臣也纷纷上前,面露惊恐之色:“陛下,前晚,城北莫名失火,都说是天火……陛下,也许是大神发怒了……再追查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

罗迦一挥手,阻止了众人,心里益发的愤怒。这些老家伙,只知道妖言惑众,这么明显的行凶意图,岂能是天神诅咒?

“你们认为,诅咒就能咒死人么?”

“!!!!”

“好!如果诅咒就能咒死人,那你们不放回去后,马上就把你们愤恨的人做成人偶加以诅咒,看能不能咒死他?”

众人面面相觑。

“这么明显的人为行凶杀人,你们也能说成是大神的惩罚。大神会降罪小贩?他们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众人完全回答不上来。

太子立在一边,担忧地看着众人,又看看父皇。

乙浑上前:“陛下,人家都说是这些小贩触怒了神灵,让南朝的妖孽,污染了神灵……”

“乙浑,你倒说说,是如何个污染法?”

“回陛下,恕老臣直言。陛下最近提倡扩大太学。众所周知,我们北国信奉神教,不信南朝腐儒那一套……”

“太学只是一个小规模,引进一些南人,不过是一个点缀而已,大权,还是完全掌控在鲜卑人手里……”罗迦冷笑一声,“这区区小事,大神会察觉会愤怒?朕看,倒是有人居心叵测,别有用心,煽动闹事,引起全城恐惧才是真!”

乙浑战战兢兢地退下,不敢再言。

罗迦看向负责的官员,冷声道:“朕限你十日之内破案,到底是谁在装神弄鬼,务必给朕揪出来!”

“是!臣遵旨。”

众人退下,罗迦依然怒气冲冲。

这些人,简直越来越不像话了。

人心惶惶3

立正殿。

芳菲见陛下怒气冲冲地回来,赶紧迎上去,柔声道:“陛下,这是怎么了?”

罗迦重重地把一堆奏折扔在案几上:“反了,这些人真要反了……”

芳菲拿起一看,面色突变。这半个月里,平城连续发生暴亡事件,而且全部是针对南朝人,显然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谋杀,故意制造全城恐怖。

她把所有奏折全部看了一遍,这才放下来,走过去,站在罗迦身后,微微一笑:“陛下,我先给你针灸……”

“朕现在没有心思。”

“呵,陛下,很舒服的啦。躺下,闭上眼睛。”

她的软软的手放在他的腰间,整个人搂住他的腰,脸贴在他的肩上:“陛下,去嘛,你听我的……”

罗迦没法,只好在御塌上躺下。

针灸后,又按摩一番,罗迦逐渐沉浸在艾草的熟悉的味道里,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芳菲摸了摸他的肩头,发现他的身子柔软而放松下来,这才缓缓道:“陛下,也许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更会大规模地行动。”

“芳菲,你怎么看?”

“这些人显然是为了制造恐怖,针对新颁发的扩大太学令。我认为,这一定是神殿,或者一些老贵族干的。他们做这样的事情,就是生怕有朝一日,南人掌握了权利,要防微杜渐。这是从好的方面说;从不好的方面说,也许跟神殿有关……”她的脸色严肃起来,忧心忡忡的,“如果是神殿动手的话,大祭司也许会有大动作。而且,最重要的是,陛下刚开了南朝人晋升之门,给他们带来了希望,现在就受到这样的打击,这不仅是给陛下一个下马威,更会严重打击南朝人的希望。本来,最近的奴隶叛乱就已经减少了许多。如果把他们的希望都绝了,他们可不管什么神灵诅咒不诅咒,吃不饱,穿不暖,食不果腹的时候,照样会造反的……”

人心惶惶4

罗迦担心的也正是如此。如果大祭司借此大肆搞恐怖活动,人心一动摇,他再弄一个什么天灾人祸之类的妖言惑众,就更加不得了。太学一推出,就受到这样的阻挠。那辩经会呢?

大祭司的准备,显然比己方料想的更加强大。

主要是,暗处到底有多少人在附会?

“朕已经限令刑部10日内破案。”

芳菲摇摇头,不置可否,这些人死状如此蹊跷,要十日内破案,谈何容易?

大祭司此举,显然是冲着自己来的——难道他对自己的身份有了确切的把握?心里的隐忧慢慢地扩大,如果此劫过不了,肯定会逐步地扩大。到时,北国风起云涌,内乱不堪,自己如何担当得起这个责任?

现在,陛下是拼命护着自己,如果到护不住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最主要的是,就连她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个借口,大祭司,完全是要通过自己,和陛下一番较量。

罗迦沉思一会儿,忽然说:“朕倒是有个想法……”

“陛下,你有什么想法?”

“不妨顺应时势,暂停太学。”

芳菲一怔。

“这样,很多老贵族就没有反对的借口了。我们总得先应付过去,等神殿问题解决了再说。”

“陛下,此言差矣!”

“为什么?”

“大祭司一出手,你现在就让一步。再出手呢?而且,别忘了,南人的人数,现在几乎是北国的一倍多了。他们如此大的数量,归依于北国,可以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已经远远在大祭司之上了。依我看来,陛下此时,更应该扩大太学,但是,并不给予他们实权,稳住北国老贵族们,然后,暗中培养人才。否则,没有后续的人才,陛下便会永远受到他们的掣肘,等以后,更是艰难……”

罗迦点点头,深以为然。

现在的问题,便是如何解决大祭司的问题了。

人心惶惶5

日暮。

太子刚刚出门,门口,两个人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他定睛一看,正是东阳王和陆泰。

“二位,快快请起,何故行此大礼?”

“老臣有要事求见太子,希望太子应允。”

“何事?”

“希望太子殿下答应。”

“二位先起来说话。来人,请东阳王和陆泰大人。”

二人跟在他身后,进了密室。

门一关,太子细看,二人面色都十分惊惶。

“东阳王,你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是。老臣就直说了。”

东阳王从袖子里摸出一封奏折递过去:“殿下,这是我们几位老臣的联名上书,殿下请过目……”

太子接过一看,正是几位大臣联名反对扩大太学的。

他仔细地看了,慢慢坐下去,陷入了沉思里。

自从高太傅死后,李奕也走了。他的身边,全部变成鲜卑众臣围绕。尤其是罗迦去御驾亲征,去北武当,他监国的大半年时间,朝夕奏对,耳濡目染的,全是北国的重臣。不可否认,这些老贵族顽固的思想,潜移默化,让他不知不觉也有些倾向于他们的观点了。

兴办太学,这是南朝盛行的,在寒门里选拨人才。可是,北国的江山是鲜卑贵族马上流血流汗打下来的。

也难怪大臣们反对。

陆泰愤愤不平:“殿下,这江山是我们北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现在倒好,那些书生,耍耍嘴皮子,难道就能当官?你说,这还有公平可言么?还怎么叫将士们流血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