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零之组织给我做媒上一章:第 22 章
  • 六零之组织给我做媒下一章:第 24 章

陈瑛把包好的包子放进蒸笼里,蒸熟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卫东院前院后转了几圈,不管是院子还是屋里,看得出主人布置的非常用心,干净、整洁,明明是普普通通的家具,但就是有种说不出的特别,他现在还不知道,这就叫“审美”。

今天不是周末,褚湘学校有课,等六月份过去就差不多要放暑假。

褚湘起床很吃力,醒来就闻见院子里香喷喷的包子味儿。

“妈,你可太厉害了,一大早起来包包子。”

“只要你想吃,妈就给你做。”

两口子吃完了早饭一块去上班,卫东主动请缨送天天去学校。

“瞿昱航,今天送你上学的是谁啊?”

天天骄傲的说,“是我舅舅。”

上午陈瑛在整院子里的菜地,秦兰珍过来找她说话。

“好久不见啦婶子。”

“兰珍呐,咱们是好久没见了。”

“昨天就知道婶子来了,没过来打搅你们说话。”

“嗐,那有什么,咱们这么熟,就跟一家人一样,没什么打不打搅的。”

“我看昨天还有个小伙子一块来,是你小儿子?”

“是,在部队当兵呢,年纪也不小了,已经二十多了。”

“是嘛,看着可真精神,我说跟湘妹子长得挺像呢。”

“他们两眉眼像我,不过卫东还是更像他爸。”

秦兰珍心想问卫东多大了,没好意思一上来直接问,跟陈瑛说起了旁的话。

她对卫东印象确实挺好,没听褚湘说过弟弟结婚的话,依稀记得跟大丫年龄差不多的。

大丫下半年要去读工农兵大学,但她也到了找对象的年纪,基地符合条件的小伙并不多,在找对象这一方面,女娃要比男娃更着紧。

秦兰珍跟陈瑛说了好一会儿话离开,在院门口碰到了骑自行车回来的卫东。

他送天天去学校后,顺路在基地转了圈,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这是他进入部队后养成的习惯。

兵法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是作战必须掌握的基本信息,第一次来西北,闲着也是闲着,多学习多思考永远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卫东见有人从自家院子出来,赶紧下车,冲对方笑笑。

“你好。”

秦兰珍也对他笑了,眼神还有些热切,不着痕迹的将卫东看了个仔细。

卫东觉得这位大姐眼神有些过于热情,但他没多想,点了点头就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妈,刚来的那位是谁啊?”

“你姐隔壁院的。”

陈瑛往院墙东面一指,卫东跟着看过去,刚好秦兰珍推门进自家院子,他个子高,又跟她对上眼儿了。

…………

陈瑛来了,褚湘从家务中彻底解脱,她妈不让她做任何家务,哪怕手里拿个洗脸盆都让她注意,别累着,让褚湘哭笑不得。

卫东来的第三天恰好是周末,他背着弹弓带着外甥一起出门,说是去打麻雀。

“你弟跟个孩子似的,还能跟天天玩到一起去。”

“男人心里一辈子都住着一个小孩儿,再说了,他那是迁就天天。”

甥舅两出去晃了几小时,吃饭前回来了,还真提了几只麻雀回来,也不知道他们是在哪逮的,倒是天天,对舅舅崇拜的不得了,彻底成了舅舅的粉丝。

“妈妈,舅舅可厉害了,他就趴在地上,看见麻雀飞过来,一个弹弓上去,麻雀就倒在了地上。”

舅舅也让他试,每次弹弓还没打出去,麻雀就已经飞走。

“你舅是军人,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跟他比你肯定一下子比不上,这些本领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获得。”

“是不是只要练习了就能变得跟舅舅一样厉害呢?”

“理论上是这样,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努力的重要性。”

“妈妈,爱迪生是谁?”

“爱迪生是一位科学家,咱们家里用的灯泡就是爱迪生发明的,在他发明出灯泡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灯泡这个东西,人类的照明工具就是油灯、蜡烛、火把,记得妈妈跟你说过的原始社会吗?火是从哪里来?咱们的祖先通过钻木取火的方式获得火种……”

屋外,卫东跟陈瑛坐在一块褪麻雀毛,过油炸费油,他准备烤着吃。

姐姐跟外甥的对话他听了个全,说实在的,有些震惊。

“我的个天,教孩子这么费事?我以为给他吃给他穿带他出去晃晃就完事儿了。”

“你以为呢,不好好教育哪能成才?”

天天基因再好再聪明,那也离不开父母的培养,为什么有底蕴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教育?就是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可不是随随便便说的。

像咱们伟大的领袖M主席,曾经就是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但他求知若渴,善于学习思考,成了伟大的革命领袖。

说到学习,陈瑛不忘刺儿子几句。

“也怪我跟你爸,没有从小狠抓你的学习,要不你现在肯定更优秀。”

卫东已经习惯了他妈的这些话,压根不往心里去。

“妈,首先咱们得承认,你跟我爸的基因也没那么好,我为什么不是天才,因为我缺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啊,人家爱迪生说的不会错。”

陈瑛哭笑不得,扬起手来要打他,卫东端着整干净了麻雀一溜烟跑了。

烤麻雀肉特别香,褚湘还给卫东找了孜然粉洒上,六只麻雀,天天吃了一只,瞿瑾铖吃了一只,剩下的全被卫东解决了。

“天天,舅舅烤的香不香?”

“香!”

卫东揉着天天软乎的脑袋说,“那明天我还带你去。”

天天眼睛亮了,大声说好。

五几年的时候,麻雀被定为“四害”,要求在十二年之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

那时候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农民粮食不够,成群的麻雀去地里破坏稻谷,使得农作物减少。

卫东小时候经历过这一段,他抓麻雀的本事,除了参军后的射击训练,大部分还是靠少年时积累下的经验,他准备将这些经验传授了自己的外甥。

“你妈就知道让你学习,咱们男孩不能当书呆子,要懂得从生活中找乐子。”

比如他小时候,爬树掏鸟蛋,下河捞鱼虾,林子里摘果子,烤知了烤红薯这些事没少干,跟他的童年比起来,外甥就显得太可怜。

因为假期有限,回程还要两三天的时间,卫东在西北待了五天就走了,大家都很舍不得,特别是天天,捧着舅舅的脖子不愿意下来。

“天天,乖,等舅舅下次放假一定过来看你。”

他也想跟家人多待几天,但他是军人,要遵守纪律,牢记使命,以“大家”为先。

天天早就掉起了金豆子,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个舅舅。

“舅舅,你一定要来,可不能骗我。”

“舅舅说话算话,绝对不骗你。”

旁边,褚湘跟陈瑛也红了眼眶。

陈瑛关照道,“你在部队好好的,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些话她已经说了无数遍,每一次卫东都不嫌她唠叨。

“恩,放心吧,我会好好训练,多流汗就能少流血,这个道理我懂。”

说完,卫东抱了抱姐姐,“姐,你照顾好自己,你现在是特殊时期,要注意休息,旁的任何事都没有你的身体来的重要。”

“好,你倒是知道说我,自己也要做到。”

卫东笑了,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我答应你们的都记着,说到做到。”

最后,卫东跟姐夫说,“姐夫,你辛苦些,帮我多照顾我姐。”

瞿瑾铖拍着小舅子的肩,进行着男人间的对话,“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你姐,也会照顾好妈,你自己也是,你姐在家总惦记着你,有时间多通信,不管任何事都可以跟我们说,我跟你姐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卫东也拍了拍姐夫的肩膀,所有的话,尽在不言中。

“好了,我要出发了,你们回去吧。”

卫东挥手告别,跨步上了汽车,他不让家里去车站送,司机小李送他去火车站。

相聚时间太短,弟弟一走,褚湘心里很不是滋味,陈瑛更是,可他们还是要习惯离别,因为人生的无奈之处就是如此,生活要为理想和责任让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小红包继续,爱你哦,么么哒~

下章生娃,西北的生活很快就会结束。这章或许晚上会有修改,大体内容不会变化。

这种缺少矛盾纠纷的文实在太难写,每天绞尽脑汁,头秃了。

第66章

十月份, 预产期已经过了一周,褚湘还是没动静, 后期胎儿发育情况很好,受西瓜那么大的孕肚压迫, 褚湘耻骨分离症状加重, 常常疼的额头冒汗。

陈瑛跟瞿瑾铖两人既心疼又担忧, 去了两次医院, 医生说, 瓜熟蒂落,没动静就说明还没到时候,让他们放松心情, 不要焦虑。

“今天怎么样啊?肚子疼不疼?”

这已经成了陈瑛每天一早必问的问题。

“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栾医生说延迟一周两周都是正常的。”

“我知道正常, 可看你这么辛苦,不想让你再受罪了。”

褚湘毫不怀疑, 如果这个时代有剖腹产,她妈绝对热烈拥护,直接把自己拉去剖了了事。

十月六日, 褚湘见红,瞿瑾铖不在家, 陈瑛急的去卫生所借电话打到办公室去,瞿瑾铖有个重要的会议不能离开,让小李开车回来送她们去医院。

天天还没放学,怕他回来扑空, 只好先顺路去学校,把天天提前接走带上。

“妈妈,是小宝宝要出来了吗?”

“是啊,你期不期待?”

“我挺期待的,但我不想妈妈这么辛苦。”

褚湘揉着他的发顶微笑着说,“我们都很期待小宝宝的出生,因为这样的期待,所以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你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出生的,不光是你,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妈妈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所以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

产科的医生依然是栾医生,她跟褚湘算得上熟人,有时候来医院也会带着天天顺路跟栾医生打个招呼。

栾医生拿出听诊器,又伸手轻轻按在褚湘的孕肚上做了检查。

“已经入盆了,应该就是这两天的事。”

“那还是给她办住院,咱们在医院等着比回家踏实。”

陈瑛的观念一向如此。

“可以,在医院有任何情况随时反馈,这两天我都在。”

“太好了,你有你我问安心多了。”

军医院产科有几位医生,但栾医生是最有经验的医生,也是产科医院的招牌。

瞿瑾铖开完会后匆忙来到医院,褚湘在病房休息。

“情况还好吗?医生怎么说?”

“挺好的,就等着生了。”

生天天的时候挺顺利的,褚湘心情还算放松,没有过多的紧张感。

天天在做作业,陈瑛去食堂打饭,褚湘跟瞿瑾铖商量,不需要那么多人在医院。

“还是把天天带回去,我这用不着这么多人陪着,你那工作忙不忙?”

“我已经打过招呼,这两天以你这边为主,那我就让妈带着天天回去,我留下来陪你。”

“嗯,等妈来你给她说。”

半夜,褚湘是被疼醒的,肚子一阵阵的抽痛起来,她估摸着,睡觉的时候就已经发动了,但她睡的沉,没有一开始就察觉。

她在医院昏黄的壁灯中拿起手表看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六分。

她擦了擦额上沁出来的汗,转头看了看睡在陪护床上的丈夫,决定等等再说。

四点多钟,瞿瑾铖从睡梦中突然惊醒,他醒来后就是下床查看妻子的情况,看到妻子已经醒了。

“你怎么醒了?是孩子有动静了?”

“有点。”

瞿瑾铖坐到床边,皱着眉头,显然心里非常担心。

“你怎么不叫醒我,我去叫医生过来。”

值班医生迅速赶到,检查后直接说可以进产房了。

天光渐渐发白,瞿瑾铖沉默的坐在产房外,一如六年前的那个傍晚。

陈瑛在家也是早早起床,给女儿煮了红糖米粥,荷包蛋,带着天天赶到医院,一看病房空着,知道女儿肯定发动进产房了。

她把东西放下,又带着天天往产房赶,到产房外,已经喘的上气不接下气,女婿果然在产房门口坐着呢。

“瑾铖,湘湘什么时候进去的?”

“四点五十进的。”

陈瑛喘着气坐下,天天也乖巧的坐在了爸爸身边。

“我带了早饭,放病房了,你先去吃点儿。”

瞿瑾铖摇头,他这会儿真的什么也吃不下。

“等有医生护士出来问问,能不能送饭进去,湘湘肯定饿了。”

此时的产房中,褚湘正经历着比第一次更加疼痛的产程,一分一秒对她而言都是煎熬。

“你这是第二胎了,生产时间会比第一胎快,但阵痛会加剧,如果太疼你也别忍着,怎么舒服怎么来。”

很多人会说,生的越多越轻松,这其实也是因人而异。但从科学上来说,第二胎由于之前生产过一次,对于子宫的肌肉纤维已经造成破坏让它的弹性变差,周围的肌肉也变得松弛,所以在生产收缩时女性需要更大的力气,感受到的痛苦也会更多,生产阵痛也会比较密集。

现在褚湘能做的就是配合医生,忍耐过去,祈祷着一切尽快结束。

所以当护士拿着饭盒进来,让她吃点东西时,她真的是一口也吃不下。

十一点十八分,褚湘顺利产下女儿珊珊,天天看着那皮肤红红,脸还没自己拳头大的妹妹,感觉太神奇了。

“妹妹好小。”

“你刚出生时也这样,现在长大了长高了。”

刚出生的孩子进育婴室,陈瑛带着天天过来看,瞿瑾铖留在产房外等褚湘出来。

天天一眼不错的盯着妹妹,觉得怎么看都看不腻,他对外婆说,“我以后会好好照顾妹妹的,会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给她。”

陈瑛笑道,“她还小,现在只能喝奶,其他都吃不了。”

“那我留着,等她长大了再给她。”

陈瑛乐不可支,“不用,我的傻外孙,你不吃可就放坏了。”

褚湘观察结束后回到产房,她看上去非常虚弱,人也显得没什么精神。

“你想吃什么?妈炖了鸡汤,还有小米粥。”

瞿瑾铖的心跟着她疼痛着,从褚湘出产房,他的眼睛就没从她身上移开过。

“我不饿……”

褚湘本来不想吃的,但她对上丈夫担忧的眼神后,又改口说,“喝点粥吧。”

瞿瑾铖这才松了口气,转身给褚湘盛米粥。

“妈呢?”

“她带天天去看孩子了。”

“你看孩子了吗?”

“医生抱出来时看了,比天天出生时秀气。”

褚湘点头,“嗯,到底是女孩子。”

孩子出生前两人就想了名字,如果是男孩,小名就叫乐乐,女孩叫珊珊。

褚湘心里盼着是个女孩儿,这样一儿一女,没有遗憾,没想到梦想成真了。

“是个女儿,你高兴吗?”

“高兴,只要是你生的我都高兴。”

他把褚湘扶起来,把枕头位置抬高让她靠的舒服些,用汤勺一口口喂她。

“有两个孩子说我已经很满意了,咱们以后不生了。”

她每一次生产,对他而言都是煎熬,甚至怪自己为什么让她怀孕。

褚湘知道他的心思,虽然生产痛苦,但已经过去了,收获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那些苦也不算白受。

“你别多想,女人生孩子都是这么过来,我也没什么特别,以后咱们一起把孩子培养好,这辈子都开开心心的过。”

“好,都听你的。”瞿瑾铖笑了,手里的动作没停,依旧一口一口喂着加了红糖的小米粥。

…………

M国,杜韵芝披着羊毛披肩看着窗外,夜里下了雨,地上落了一片叶子,渐渐有了秋天的气氛。

“不知道湘湘生了没有。”

杜韵芝心焦的很,瞿家到现在为止,除了两个孙子孙女,一直没有添过丁,作为长辈,他们还是希望家里人丁兴旺,毕竟家里有这个条件,生再多也养的起。

老二两口子感情疏离,她冷眼看着,是真的没什么感情,至于有没有夫妻生活,她倒是不确定,好几次想问问儿媳,看到儿子总往外跑也不想开口了。

她以前就说儿孙自有儿孙福,除非必要,很少干涉孩子们的生活,管多了别人不定领情,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跟儿媳不好开口,她倒是私下问过儿子瑾逸,他一副不大愿意提的模样,只说他已经做了一切能做的。

“我没觉得对不起她,我跟她之间不存在谁伤害谁,男欢女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初在一起难不成是我强迫的她?”

谁乐意每天面对一张苦大仇深的脸呢,仿佛一直提醒他是个人渣。

他有自己的骄傲,也有骄傲的本钱。

杜韵芝无奈了,“那你们就这样不咸不淡的拖着?这样过日子不累吗?我看着都替你们累的慌。”

瞿瑾逸试探的说,“那……你跟爸要是同意我们离婚,那就再好不过了。”

婚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束缚,他没有从中获得过任何快乐。他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当初没有跟她结婚会如何,但他已经做了父亲,对于女儿妮妮,他还是希望自己负起应有的责任。

“瞎说什么呢,你爸要是听到了肯定要好好教训你。”

杜韵芝不是什么古板的人,从理智上来说,她希望儿子儿媳婚姻幸福,从情感上来说,她还是会站在儿子一边,因为儿媳季珍妮婚后的表现,有些不尽如她意。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个巴掌拍不响,瞿瑾逸纵然错,季珍妮也不是全然无辜,起码在挽回丈夫上,她不够努力。

聪明女人该知道,幸福不是别人捧着送给你,她也曾提点过珍妮几次,她显然并没有听进去,说不定心里还在怪自己这个做婆婆的管的太多太宽。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小红包继续,爱你们,么么哒~

第67章

再坐一遍月子就是再吃一趟苦, 但不管身体上如何不适与疲惫,看着软糯可爱的女儿, 褚湘还是觉得什么样的苦都值得了。

住院三天,褚湘从医院回来, 十月初秋, 是适合坐月子的季节。每天鸡汤、排骨汤、羊汤、红枣汤等喝下去, 褚湘身体恢复的挺好, 整个人白皙丰腴, 在母爱下显得越发光彩动人,瞿瑾铖常常看的移不开眼。

“鲤鱼汤下N,可惜这里买不着鱼。”

上次生天天是夏季, 是一年水量最足的时候,时不时有人打了鱼来卖, 现在夏汛过去,河水越来越干涸, 水都没了自然也不会有鱼。

“没关系,我N挺足的,喂珊珊足够了。”

到底是女孩跟男孩不同, 珊珊的饭量明显没有当初天天饭量大。

“妹妹怎么那天都在睡觉?”

珊珊出生后,最高兴的莫过于天天了, 他以前就羡慕别人家兄弟姐妹好几个,现在自己当了哥哥,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妈妈房间看妹妹。

“刚出生的小婴儿都是这样,得睡一个月才有力气。”

“那妹妹睡一个月就能陪我玩了吗?”

“不能哦, 你想要妹妹陪你玩,起码等妹妹周岁后会走路了才行。”

“那么久吗?我有点等不急了。”

“傻孩子,虽然现在妹妹不能陪你一起玩,但你可以陪她玩啊,享受陪伴的过程也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正说着话,珊珊扭动着小小的身体醒来了,刚出生几天的婴儿视力很弱,眼睛也没有全部睁开,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

褚湘习惯先换尿布再喂N,把天天支出去。

“你去看外婆在忙什么。”

天天听话的应了,又看了两眼妹妹,恋恋不舍的出了房间。

这天瞿瑾铖回来时带了一筐苹果,红彤彤的散发着浓郁的果香。

“哪儿的苹果啊?”

褚湘也是到了这个年代才知道水果是很难得的东西,刚来时在老家,除了自家长的,或者山里的野果,想从街上买很难,因为运输困难,后来去首都好多了,毕竟首都是全国的中心城市,全国的物质都会回去到那里。

到西北后吃水果比在老家还困难,受气候影响,几乎长不了水果。

“石主任送的。”

石主任就是基地后勤部负责人石铭,负责基地所有物资调配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肯定比别人容易。

“难怪,不过他送了这么多,咱们还是得找个机会谢谢他。”

“嗯,过两天我带两瓶酒过去,他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两杯。”

瞿瑾铖数了数,一筐共二十五个苹果。

“现在想吃吗?我给你削一个?”

“嗯,你削吧,分几瓣,给妈跟天天也尝尝。”

瞿瑾铖削完了实诚的分了三瓣,褚湘嗔道,“我没提你你就不知道给自己也切一块啊。”

说完,她拿起苹果放在瞿瑾铖嘴边,非让他尝,他笑着咬了一小口,笑道,“好吃,很甜。”

褚湘这才自己尝了,味道确实不错,脆脆的,又水又甜,甜到心里的那种。

她又递过去让他吃,这次他拒绝了,“你吃吧。”

“一起吃才好吃呢。”

瞿瑾铖笑着在她唇上亲了一口,“我这样尝就好。”

褚湘瞪了他一眼,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也太会了吧。

…………

珊珊的满月跟天天当初一样,挺热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完全变了样,从刚出生时的小猴儿变成了白嫩嫩的小包子,还是甜甜的豆沙馅儿,让人见了忍不住就想抱抱亲亲。

大人们看孩子,孩子们也跟过来凑热闹。

“这是我妹妹。”

“我不喜欢弟弟妹妹,他们总爱哭。”

“珊珊很听话,她不会无理取闹的哭,只有饿了或者尿了才会哭。”

“那我也不喜欢,爱哭的孩子我都不喜欢。”

“那你肯定也不喜欢自己。”

“为什么?”

“没有小孩出生不哭的。”

“才不会,我小时候就不哭。”

“不可能,医生说了,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除非你是哑巴。”

对方说不过天天,哼了一声,约着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了,天天也不高兴,谁让他不喜欢妹妹的,珊珊多可爱啊,眼睛像黑葡萄一样又黑又圆,嘴巴像樱桃一样红,皮肤可白了,头发也长的好,别人都说,没见过珊珊这么好看的女孩儿。

在天天看来,只要对妹妹不好的,绝对不会成为他的朋友,这也成为了他日后的人生态度,贯彻的非常彻底。

杜韵芝跟瞿长儒是十一月份收到的消息,知道大儿媳生了一个女孩儿,小名叫珊珊。

“太好了,其实不管男女,平安就好,湘湘这次啊,跟咱们瞿家凑了个‘好’字。”

“是,挺高兴,瑾铖在信里说,让我们给小孙女取名。”

“肯定是上次昱航的名字没让你取,怕你不高兴。”

瞿长儒不愿意承认,“我怎么会因为这么点小事不高兴,你可真会说笑。”

杜韵芝才不信呢,嘴上这么说,也不知道翻书查字典的人是谁。

瞿长儒想了两天,给小孙女取名“瞿钰萤”,萤字出自古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指的是飞行的萤火,萤火能够发光,象征着突破黑暗的束缚,饱含他对小孙女的祝福,希望她奋发向上,前途光明,光辉灿烂,能够冲破黑暗,照亮自己的人生。

杜韵芝对这个名字也很满意,“钰莹,读起来好听。”

大孙女的大名是瞿钰彤,相比而言,杜韵芝更加喜欢“萤”字。

知道是个孙女,杜韵芝可这劲儿的买了好些女孩穿的漂亮衣服、裙子,镶着花边儿的可爱帽子。

“你买这么些,孩子得穿到什么时候?”

“这你就不懂了,女孩子就得可劲的打扮,这些都是国内买不到的。”

瞿长儒提醒道,“国内现在什么情况你该知道,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合适。”

杜韵芝的好心情一下子没了,她知道丈夫说的有道理,瑾铖以前写信也提过,不用给昱航寄太多东西,他们什么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