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想起少年明朗快活的笑容,还有两条乌黑神气的眉毛,沉默了半晌道:"琉璃就是玻璃。"

方谦看了看她,没有再问。他们慢慢走到了老城墙,这里搭建了不少棚户。自1911年以来,大量的灾民不断涌入上海,形成了特有的棚户区:简陋的房屋、破旧的衣服、异域的方言……这里充满了努力求生的气氛。凤仪走着走着,渐渐觉出自己和这儿的不同,不少人好奇地打量她,还有人对她吐口水,或者视而不见--她显然不是这里的一员。

"凤仪,"方谦道:"我一直在外飘泊,把你托给外公,外公走了之后,又把你托给邵叔叔。你很埋怨爹爹吧。"

"没有,"听到爹爹温和的自责,凤仪心内一酸:"外公和爸爸对我都很好。"

"你知道爹爹的理想是什么吗?"方谦看着几个在棚户区里玩耍的孩子。凤仪摇摇头。"爹爹的理想,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过上凤仪一样的生活,至少,有饭吃有衣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个,很难吗?"

"很难,"方谦沉重地道:"至少在现在的中国,很难。但是,爹爹一直在努力。"

"爹爹,"凤仪忽然问:"雅贞姑姑的死也是一种努力吗?"

方谦思虑良久。她不是小孩子,需要更慎重的评价:"我不清楚雅贞小姐是出于努力还是出于放弃,但是爹爹不喜欢轻言就死。就像你今天看见的这些人,他们因为战乱或者灾害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上海,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更好,这就值得尊敬。"

凤仪全神贯注地听着。方谦说:"你记住,活着是人的根本,是人应该做好的第一件事。"

"不管遇到什么吗?"

"不管遇到什么!"

凤仪觉得一股气流在胸前翻涌,方谦看着她眼睛里闪出的光彩,欣慰地点了点头。她问:"爹爹,如果绝望了怎么办?"

"放弃,从头再来。"

凤仪想起刘雅贞等待邵元任的表情:"如果不能放弃呢?"

方谦隐约明白了凤仪的所指:"承受。"

"承受?"凤仪有些迷茫:"那不是很痛苦?"

"承受痛苦,并且承受时间,时间会让痛苦减淡,然后给予新的欢乐。"

"就像爸爸那样?"

"是的,"方谦说:"所以不必担心什么,他会好起来的。"

第四章

这场父女间的谈话对凤仪影响深远,她开始拼命绘画,画所有能看见的:叫卖的小贬、狭窄的里弄、路上奔跑的人力车夫、穿着西式洋装进出洋行的中国人……但个人全新的一页实在不算什么,这一年民国了,中国的最高首领不是皇帝,而是袁世凯大总统,诸多上海第一在这一年产生:第一家华商电车公司,第一家啤酒厂,第一家电池厂,第一家游乐场,第一台国产中文打字机,第一所私立大学……连空气里都胀满了百废待兴的味道。

小教堂仍是她的最爱,那儿光线斑驳,富于变化,那些彩色窗玻璃,一直停留在她的视线之内,每当她欣赏这些渐变的,相同或不同的色彩时,她就会听见那个声音:"琉璃就是玻璃。"

"琉璃就是玻璃。"她喃喃自语,悄悄重复这句话,这个十二岁的少女,还不明白男女之间的爱恋,但是一种朦胧好感在无意之间,拔动了她的心弦。她无法忘记那个约定,时常一个人去逛城隍庙、湖心亭。她希望有一天,突然之间就遇见了那个少年,他笑嘻嘻地站着,对她说:"琉璃就是玻璃。"她就一古脑儿地告诉他:为什么失约,为什么自己会难过,她想请他帮忙想想,雅贞姑姑为什么要死呢,她想告诉他自己在那一周,失去了比亲人还亲的亲人,可是每一次,她都是失望而归。

邵元任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凤仪起床时,他已经去公司了,凤仪睡下时,他还没有回来。方谦希望在民国后和女儿团聚的梦想,也因为时局变化没有实现。袁世凯当政之后,民国有名无实,众多革命党人遭到暗杀或追捕,方谦不得不逃回到广州,继续他的革命。幸而绘画使得凤仪不孤独,或者说,使她更加孤独,到了夏天,她考入了威德女中,在学校里,她交了两个好朋友:杨杏礼和金美莲。

杏礼比她大两岁,高个浓眉,长得极为漂亮。她的爷爷是个老派的洋买办[20]。美莲的父亲是个珠宝商,她与凤仪同岁,有一张可爱的圆脸,和一双细长柔美的单眼皮。秋天的时候,凤仪跟着威廉神父去窦伯烈(德国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化验师)的府上做客,结识了窦伯烈的学生方液仙[21]。这是她第一个异性好友,这位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小伙子,刚满十九岁,却已经在一片创业热潮中,创建了自己的化工社,这也是上海第一家化学工业社。

凤仪很重视她的朋友,除了绘画与身世,她是什么都要拿去与朋友分享的。自从认识了方液仙,她便约杏礼和美莲去化工社玩耍,方液仙对这三位漂亮的小妹妹总是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偶尔周末有空,还会请她们喝点咖啡、吃点好吃的点心。他正在研制出雪花膏,经常把试用品送给她们。凤仪还不会用化妆品,美莲与杏礼都比较喜欢,其中以杏礼最为精通,她认为液仙研制的雪花膏是一级棒,不比她爷爷托人从法国带回来的差,可是这个一级棒的产品并不能解决它的销路,化工社的生意非常惨淡,幸而液仙天性乐观,又十分热爱化工行业,这才勉强维持着。凤仪对此很想不通,这天晚上,她特意等到很晚,询问邵元任:"爸爸,为什么好的东西却卖不出去呢?"

邵元任一愣。他很久没有女儿谈心了,却没想到她一开口却是生意上的问题。他微微一笑:"什么好东西?"

"化工社的雪花膏可好了,可就是销不出去。"

"哦,"邵元任道:"是你的朋友方液仙吗?"

凤仪点点头。邵元任打量了凤仪一眼,有些日子没有仔细看看她,她好像又长高了。看来,他必要有女儿深入地谈一谈"生意"了。自雅贞过世之后,他对凤仪的教育有了转变。一个女孩能否找到好夫婿显然不是人生重点,将一个人的命运寄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是一种虚妄。她是否坚强,能否承受打击,有本领独自生存,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父亲还是丈夫,都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护她,再说丈夫有时也靠不住,不要说其他人,自己不也是伤害了雅贞,还让她付出了生命。

邵元任在沙发上坐下来,语重心长地道:"自从上海开埠以来,很多洋人都来这儿做生意,他们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他们怎么做的?"

"雇用买办呀,"凤仪笑道:"像杏礼的爷爷,就是帮洋人做事的,可液仙是中国人。"

邵元任启发道:"你再想一想。"

凤仪想了想,茫然道:"我想不出来了。"

"你知道在中国做生意,最紧要的是什么?"

"人?"

邵元任摇摇头。

"银子?"

邵元任又摇了摇头。

"哎呀,"凤仪道:"爸爸,你就告诉我嘛。"

"有钱、有人不一定能做好生意,"邵元任道:"洋人为什么要用买办,因为通语言不代表能通文化,通文化不代表能通人情,通人情不代表能通世故,通世故不代表能通权谋,就算这些都通了,也不代表能关系。所以人和最难把握,而在中国做生意,没有人和,万事不成,"他看着凤仪:"现在的上海,哪些势力比较大?"

凤仪目瞪口呆,她还是第一次听父亲这样说话,结结巴巴地道:"嗯,洋人、商会、帮会……嗯……好多种吧。"

"方液仙和谁的关系好?"

"他?他都不错呀,"凤仪说:"他的老师是洋人,叔叔好像是商会的,帮会,我就不知道了。"

"他利用了洋人的关系?还是利用了商会的关系?人和不仅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利用。二者缺一不可。"

凤仪似懂非懂,觉得人生非常复杂。比起她掌握的色彩与线条,也复杂太多了。她不想多想这些问题,但是她很急于把爸爸见解告诉方液仙。第二天放学,她来到化工社,将邵元任的话源源本本地说了一往遍。方液仙大为意外,一方面很感动这个小姑娘真诚的为自己好,另一方面,他觉得"人和"这样的词从她嘴里说出来,实在有那么点不伦不类。

方液仙自从跟着窦伯烈学习化学之后,就萌生了要开创中国化工事业的念头。他认为中国化工之所以发展缓慢,关键是技术的学习与革命,所以他的化工社,从一开始就极为重视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而对这些所谓的"关系",他一向是不屑的。方液仙不忍冷了凤仪的意,一面感谢她的建议,一面表示自己会注意"中国式人和"的,二人聊着聊着,凤仪忽然发现方液仙的桌上有一只杏黄色的碗,她觉得非常眼熟,不禁走过去,拿了起。这只碗和当年在湖心亭见到的琉璃碗虽不一样,却也晶莹剔透,惹人喜爱。她把碗举起来,欣喜地看着光从碗的另一面折射过来,喃喃道:"真像!"

"像什么?"方液仙见痴痴地看着一只碗,不禁笑了起来。

"像我以前见过这只碗,"凤仪笑道:"这是玻璃做的吗?"

"是,"方液仙道:"是我一个师弟做的。"

"师弟?!"凤仪好奇地道:"他是谁呀?在哪儿?"

"他叫袁子欣,早就出国留学了,"方液仙道:"这是他走之前做的。"

"哦。"凤仪失望地撇了撇嘴。方液仙呵呵一笑道:"你这么喜欢,送给你吧,我这个师弟手很巧的,等他学成归国,我让他再做一个。"

"是吗?"凤仪开心地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他什么时候回来我还真不知道,等他回来我介绍给你认识。"

"好啊,"凤仪乐道:"那谢谢方先生。"

方液仙扯过两张新闻纸,把碗包好,递在她。凤仪得了这碗,欢喜得像什么的,也不想和液仙聊天了,急忙忙地告辞了,捧着碗回到了家。从此,这只玻璃碗便放在了她的书桌上。她每天回到房间,都要抚摸它、看它,对着它说话。有开心的事情也说一番,有不开心的事情也说一番。有一次阿金好心,把碗收了起来,她一时找不见,大发了一次脾气,把阿金吓了一跳,以后再也不敢碰它了。

凤仪偶尔还是会在周末去湖心亭小坐,喝喝茶,听茶客们东南西北的聊天。这渐渐的变成了她一种休息的方式。她羡慕别的孩子有父母在身边,常常想念外公汪静生、雅贞姑姑,更想念已经很久没有消息的父亲方谦。南方正乱。但是她相信有哥哥保护,父亲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她暗自伤感,可她每次自怜的时候又觉得对不起养父邵元任,更对不起为了中国所有孩子在努力的父亲访谦。她一天一天地长大,就像一条深深的小溪,表面上只是平静地流淌,心底却是暗流激荡。

幸而有绘画可以让她忘却烦恼,每当她叹着气,无法排遣内心情绪的时候,她就回到画架旁,开始不停地绘画。那是她可以掌控的世界,是她熟悉得几乎可以不动脑子就知道对错、是非、以及微妙之义的地方。她对绘画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觉得得心应手,而另一方面,她就越来越为自己面对现实世界时的无能感到苦恼、感到自卑。但是她能怎么办呢?她只有这样,一天接一天的画下去。邵元任虽然也想和她多谈谈心,怎奈工作繁忙,偶尔父女二人坐下来,又觉得找不到什么特别的话题,谈来谈去,还是学习怎么样,画画怎么样。邵元任觉得她喜爱画画是件好事,如果将来能成为一位画家,也是不错的选择,就算不能成名成家,也是一门手艺。所谓家有万亩良田,不如薄技在身,所以对此十分鼓励,希望她能在这绘画有所作为。

1913年注定是民国的多事之年。这一年的春天,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 夏天爆发了二次革命,秋天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民国形势急转之下。由于上海的特殊性,袁世凯的势力无法进入租界捉拿革命党人,为了打开租界的方便之门,袁世凯政府允许上海法租界向外扩大了近一千亩的面积,由此换取进入租界的权利。如此一来,上海的形势也分外严峻起来。方谦为了保护女儿,切断了与凤仪的一切联系,连邵元任也联络不到他。凤仪至此,完全失去了父亲与哥哥的消息。

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两年。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了令中国人震惊的二十一条,猛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反日活动的高潮。凤仪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了这样的活动中,美莲更是当中的积极分子,凤仪却似乎沉静在绘画世界里,对此不闻不问。美莲指责她是象牙塔里的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国家与民族,而杏礼觉得女人议政是十分荒唐的事情,女人就应该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找个好男人嫁了,一辈子过得舒舒服服的。她对凤仪的行为也看不惯,嘲笑她除了画画什么都不懂,打扮的像个穷学生。

三个人的友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凤仪感到十分痛苦,她一方面痛恨日本的侵略,一方面却觉得是革命夺去了自己的父亲,夺去了自己的哥哥,让她生下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不知道一家人亲亲热热的团圆是什么感受。从道理上说,她支持革命,从情感上说,她不仅不能接受,甚至有些厌恶。但是她不能把这种复杂的情感向杏礼和美莲倾诉,她们只知道,她的父亲一直在国外游学,所以把她寄养在邵府。她唯有躲在绘画世界里,让自己忘记现实的烦恼。

这天,全校举行反日货大会,美莲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把杏礼和凤仪的日本文具扔掉进了垃圾堆。为此,杏礼和美莲大吵了一架,杏礼指责美莲反日就反日,凭什么不打声招呼就扔自己的东西?美莲则痛斥杏礼只知道爱美,不爱国家与民族。凤仪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杏礼和美莲吵到最后,双双把她拉下了水,她们嘲讽她是"象牙塔里的艺术家"。

三个人全部恼了,放学后各走各的,谁也没有理谁。凤仪背着包,无聊地在街上闲逛,因为邵府和金家靠得很近,金家专门有一辆接送美莲姐弟们上下学,她就经常搭金家的车与美莲同进同出,渐渐的,邵府汽车就不怎么接送她了。今天美莲负气走了,杏礼也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她百无聊赖,既没有地方可去但也不想回家。回到家还是她一个人,去年阿金和小卫结婚了,两人仍住在邵府。凤仪有时觉得,邵府更像是他们两个人的家,不是自己的,更不是爸爸的。她漫无目的坐上一辆人力车,半晌才想起去哪儿,一个至少称得上有"亲人"的地方,她打起精神道:"八仙桥凤凰阁。"

人力车夫打量了她一眼,迈开脚板跑了起来。凤凰阁开业已经四年了,她还没有去过,李威叔叔自从当了茶馆老板就不开车了,每个星期回邵府一次。她曾经提出去茶馆玩耍,但是爸爸不同意,李威叔叔也暗示她,那不是好小囡去的地方。

只去一次又有什么打紧呢,她想着,再说要真是不太好的地方,怎么还能在闹市中做生意。她来到门口,下了车,感到这里热闹非凡,街上的招牌旗帜迎风招展,形形色色的人在旗帜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她走到茶馆门口,见这是一座三层高的大楼,从外面看,就觉得十分气派,门头上挂上描金的四个大字:凤凰阁。

凤仪正要往里进,突然从里面走出几个短打模样的男人。他们看见了凤仪,就像恶狼看见了一块嫩肉,肆无忌惮地打量着她,似乎用眼神就剥光了她的衣服。凤仪又惊又怒,霎时愣住了,她一下子明白了李威和爸爸为什么不让她来。她转身就要走,被一个小伙计喊住了,他轻佻地道:"姐儿,你找谁?"

凤仪的脸顿时沉下来,她慢慢转过身,盯住他:"我找李威。"

伙计微微一愣:"你是?"

"我是邵凤仪!"

"邵?哎呀,原来是邵家大小姐呀,"伙计立即满脸堆笑:"您等着,我这就去请老板。"他走了两步又折了回来:"大小姐,您这样站在门口可不成,跟我到楼上等吧。"

他领着她悄悄来到二楼的一间雅室,又给她泡了杯茶,这才退了出去。凤仪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地方,这儿的布置很淡雅,只有一张书桌和一张烟塌,没过多久,李威猛地推门而入,他一进门就仔细地打量着她,确定她没有受伤也不像被人威胁过的模样,这才放松了一点,坐下来问道:"你一个人来的?"

凤仪点点头。李威笑道:"放了学干嘛不回家,上我这儿来了?"

"我和同学吵架了。"

"吵架?"李威长出一口气,这彻底放下心,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刚才听伙计说邵家大小姐来了,差点没把他吓死,他以为凤仪被人欺负了送到了这里,万万没想到她自己跑来的。他活动活动了脖子:"他们欺负你了?"

"没有,没欺负,我就是不太高兴。"

"那为什么不回家呢?"

"回家还不是我一个人,"凤仪叹了口气:"我不想一个人呆着。"

李威没有吱声。再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凤仪的处境了,偌大的邵府每天都是她一个人呆着。邵元任早出晚归,阿金小卫毕竟是下人,能老老实实地做活就不错了,现在她的亲生父亲也下落不明,这孩子,说她命好也真好,说她命不济也真是不济。李威想了想,吩咐伙计送来一套工作服:"你穿上,我带你到处走走。"

凤仪愣了:"行吗?"

"当然行,"李威笑道:"不过你要答应我两件事情。"

"好啊,我答应。"

"第一,你不许告诉邵先生,他知道了会生气的;第二,这里和学校不一样,你就当看西洋景,随意散散心,回家已经就都忘记了,明白吗?"

"明白。"

"你换衣服吧,"李威道:"我在外面等你。"他转身走了出去。凤仪连忙把那件短衫套在自己的身上,又把那条长裤穿在外面,裤子偏长,她努力提上去用裤带扎紧。穿载完毕后她走出门,李威一见她就乐了,恰好一个小伙计端着盘子经过,李威伸手将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到凤仪的头上。凤仪朝李威做了个鬼脸,两个人都笑起来,李威道:"走,咱们先上三楼。"

两个人先上到三楼,这里有上千位客人,有的喝茶有的吃饭,还有的躺在烟塌上吞云吐雾。见仪每个桌边都坐着一个或几个女人,开始她还以为是女客,走了大半圈之后她忽然明白过来,顿时红了脸。

她低着头,跟着李威往楼下走,一个极为娇娆的女人和一个龟奴走上来。李威示意他们停下,打量着女人问:"你叫什么名字?"

女人将头低下去,似乎不好意思,又似乎很高傲。龟奴识得李威,忙笑嘻嘻地答道:"这是我们书寓新进的先生,叫如玉。"

如玉!凤仪惊呆了,盯着楼梯上方女人的脸。她袅袅婷婷地站着,一只洁白如玉的手拈着一条绣帕,略略挡在脸前,一双乌黑的眸子斜斜地向下勾着李威。李威示意他们离开,她朝李威嫣然一笑,转身上了楼。凤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是像小时候那样,这么漂亮可爱,一双眼睛黑得发亮。凤仪想起她美丽外表之下的狠毒,不禁打了个冷颤,不自觉地朝李威身边靠了靠。李威看了她一眼,等如玉走远后问:"你认得她?"

"她是小时候拐我的童拐。"

李威眉头一皱,他记得这件事:"她没认出你?"

"我不晓得。"

李威没有再说话,带着她来到二楼。这里最初的设计是弹子房,后因为生意不好,改成了回力球场。这是一种变相的赌博,分为单打和双打,球员背上编有号码,供赌客选择。赌客购票与茶馆赌输赢,票分为"独赢"、"双独赢"、"座位"、"联号"数种。李威低下头,靠近凤仪的耳朵,详细解释各张票的含义。"独赢"指某一球员得五分;"双独赢"指两场球赛某一球员均得第一名;"座位"是赌第一、第二名队员 ;"联号"则是赌每场的第一、第二员……凤仪忍不住央求说:"李威叔叔,给我也买一张票吧。"

"买票?"李威吃惊地看了她一眼:"不了,邵先生晓得了会不开心的。"

凤仪只得作罢。李威见天色不早,便派了一辆车,又吩咐两个得力手下,悄悄地将她送回了邵府。这天晚上,凤仪失眠了。凤凰阁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突然打开了社会的另一扇门,它超出了她现在的理解范畴,觉得既新鲜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她觉得杏礼和美莲的争执在现实面前实在不值一提。就在这座城市,就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有人抽大烟、赌博、嫖娼,而从凤凰阁来看,他们绝对是大多数……

这就是象牙塔外的世界吗?父亲奋斗一世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改造这样的一个世界吗?

她久久不能平静,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她有了了解绘画之外的世界的欲望。学校的教室、从学校到邵府的沿途风景不能再吸引她的目光,甚至连画架与画笔也不能。每天放学后,她在租界、南市、闸北各处流连,幸而没人制约她的时间,而交通费用也是不缺的。

再有一年,她就要中学毕业了。毕业是关键时期,杏礼和名门子弟顾家安订了婚,婚期就在明年。她整天忙着置办嫁妆,顾不上其他。美莲则加入了学生会,成为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而凤仪不是绘画就是在街上流连,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这天,她又独自背着书包离开教室,却被美莲叫住了:"你去哪儿?为什么放学也不叫我同路?"

"我四处逛逛。"凤仪无精打彩。

"去哪儿?"

"四马路[22]。"

"四马路?!"美莲睁大了眼睛:"去哪儿干什么?"

"就是去看看嘛。"

美莲转了转眼珠:"你不要骗人了,你要去我们一起去。"

凤仪没有吱声,两个人坐上金家的小汽车,来到四马路。四马路是一条吃喝玩乐俱全的马路,沿街的小楼密密地连成一排,楼上各色书场、茶室、烟馆、妓院的招牌旗帜等连成了一片,在街道上方迎风招展。凤仪与美莲下了车,美莲跟着她逛了半天,见她一家店铺也不进,就是这样懒洋洋地在街上游荡着,不禁道:"你在找什么?"

"不找什么。"

"那你走来走去东张西望看什么?"

"随便看看。"

"总要看个什么吧?"

"喏,"凤仪指了指不远处,美莲顺着望去,见一个年轻的女学生正和一个男人站在街角嘀嘀咕咕地说话。过了一会儿,女学生亲热地挽着男人的膀子,双双上了一辆马车。

美莲不明所以:"他们认识?他是她男朋友?"

"她不是女学生。"凤仪道。

"那是什么?"美莲不解地问。凤仪没有说话,微皱着眉头,美莲一下子领悟了:"她不会……"她尖叫起来,打量了一眼凤仪和自己,她们也穿着女学生的衣服:"我们会不会也被人误会……"

"不会,"凤仪拉住她:"你小声一点。"

"我要回家!"美莲恶心地道。凤仪跟着她匆匆往回走,行不多远,她发觉有人在跟踪她们。她们快他也快,她们慢他也慢。这时美莲也察觉到了,她有些慌乱,紧紧地握着凤仪的手。两个女孩子挨在一起,几乎要小跑起来。凤仪瞄见拐角处站着一个印度警察,等她们路到警察身边时,她猛地停下来,转过身大吼道:"你跟着我们干什么?!"

美莲被凤仪拖得一个趔趄,险些摔倒。等她站稳身体,抬起头,却见暖暖的夕阳光中,站着一个眉清目秀男子,他穿着灰色的西服,里面衬着雪白的衬衫,脚下是一双雪白的皮鞋,浑身上下,找不出一点不美的地方。他温柔柔地看着她们,温柔柔地微笑着。美莲感觉像有一盆雪水浇下来,一腔怒火顿时烟消云散,又有一盆炭火在后背烤着,不自觉地羞涩地笑了起来。她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又猛又烈,像要跳出来了。男人递过来一样物品:"你们丢了东西。"

凤仪迅速接过,又还给了他:"我们没有这样的东西。"

男人的脸红了,面颊上浮起淡淡的红晕:"是我弄错了,不好意思,惊扰了两位小姐。"

"谢谢你。"凤仪拉住美莲,转身便走,美莲依依不舍地跟着凤仪,回过头看了一眼,那个男子恰好也在看她,两个人眼波流转,顿时纠在了一处,美莲觉得自己双腿发软,几乎要失去力气了,这时,那个男子追了上来:"两位小姐,我车子就在附近,要不要送送你们?"

"不!""好啊!"凤仪与美莲同时叫了出来,凤仪恼怒地看了美莲一眼,美莲也不高兴地翻了她一眼。两个人站定下来。男人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取出两张名片,恭恭敬敬地递给她们:"我叫纪今明,是圣约翰大学的老师,两位小姐不用担心,我不是坏人。"

凤仪接过来仔细地看了一眼,片子上有姓名和电话。美莲心中更崇拜了,想不到他这么年轻,就是大学老师了。纪今明道:"不知两位小姐在哪里读书?"

"我们是威德女中的学生,我叫金美莲,她叫邵凤仪。"美莲连忙回答,凤仪来不急阻止,只得轻轻碰了她一下。

"这是所好学校呀,"纪今明微微一笑:"你姓金,金伯达先生你认识吗?"

"那是家父。"美莲有些诧异:"你……"

"他为了救助北方灾民,一次性捐了两万块的衣服棉被,很多新闻纸都有报导,我对他是很敬仰的。"

美莲心中又自豪又羞怯,低着头微笑着,不知该说什么。凤仪又碰碰她:"我们回家吧。"

"纪先生再见。"美莲见她一再催促,也不好和纪今明再聊下去,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

"再见,"纪今明温存地道:"你们以后最好不要单独来这里,如果你们想逛街,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陪你们去逛。"

美莲点头称好,纪今明又望了她一眼,转身走了。美莲见他清秀的背景渐行渐远,不禁悲伤起来,她想都是凤仪从中阻挠,不然这人现在还和她们在一起。她恨恨地道:"你为什么不让纪先生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