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主任看了眼卫国兵,两人这下子可看出门道来了。得了,今天这可不是单纯吃顿饭呢,这是人家老两口给人下套子用的。

真是人老成精啊。

刚那些人估摸着都是盯着这房子的人,现在一顿饭的功夫,这目标也就转移了。可不是安静了吗?

于奶奶端着猪肉炖粉条出来。

肉还挺多。

“吃吃吃,可别客气啊。都不是外人。”于奶奶招呼大伙吃饭。

曾工也不客气,跟着于东来碰了碰杯子,笑着喝了一口。

又跟卫国兵碰杯子。卫国兵也顾不得多想,跟着一起喝小酒。

倒是于奶奶拉着朱主任和朱芳,一直说着感谢的话。说着之前两人对许南南照顾的挺多的,以后啊,这份情,老于家记住了。

朱主任笑的爽朗,“哎呀大娘,这两孩子可不光是你们喜欢,我们可也喜欢呢。要不是家里孩子多,早带回家里去了。帮她们也是自愿的,您老可千万别这么说呢。”

于奶奶笑,“听你这么说,我就觉得这世上还真是好人多啊。”

吃完饭,朱主任几人就要回矿上上了。这天也黑了,路灯不多,得趁早回去。

出了门,三人走在路上。朱主任想起这于家两老,对着卫国兵道,“南南过继到这家里,倒是好处比坏处多。”

之前他们还担心许南南以后要负担两个老人,是个拖累呢。现在看来也不一定了。

卫国兵若有所思的点头,“应该是有些能耐的,要不然两个孤寡老人,也守不住两套好房子。”

“对了,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来了。”朱主任突然一拍巴掌,吓得朱芳一哆嗦。“姑,你想起啥了,就直接说,别吓人啊。”

“你别插嘴。”朱主任现在可不管侄女了,眯着眼睛道,“这还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说是有一对夫妻为了保住房子,还惊动了部队和县政府这边。反正闹的还挺大的。不是说的这于家大爷大娘吧。”

卫国兵点头,“我倒是觉得挺有可能的。”

朱芳听的云里雾里,“姑,那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说呢?”朱主任笑了笑。

别看平时没咋样,真的到了遇上事儿了,有些关系比什么都好。

作者有话要说:六一儿童节快乐!

么么哒,似乎大家留言都说换时间不大好……那我暂时先这么更着,等我坚持不住的时候,咱再改……么么哒。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64章

许南南发现,她过继的这件事情突然没什么人说了, 倒是又有另外一件比较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在食堂里谈论。

许主任家的那个大侄女, 现在可了不得了,好像是和机关大院的人处对象呢。

许红已经快十八岁了, 在这个十八岁就能结婚的时代,十七岁处对象, 那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且找的对象似乎条件还不错。

这时候虽然说人人平等,可在老百姓心里, 这农村肯定不如城里, 老百姓肯定是不如当官的。要不然咋老百姓还一大家子人挤着小单间, 县长住着小洋房呢。

当然,也没有人会觉得不平衡。这社会比起过去那吃人的旧社会, 可强了不是一星半点了。

没人嫉妒那些机关干部们过得好,但是心生向往还是有的。

李静来食堂打菜回去, 听了这消息,回去放了碗筷,就去许梅子的宿舍找人。

其他人都在, 就是许梅子和许红不在。

许梅子宿舍的人对李静印象可不大好。这种想让侄女养着的人,最要不得了。李静问道,“同志,你们知道许梅子和许红去哪里了吗?”

一个小姑娘正在吃开水泡饭,听到这话,冷哼一声,“不知道。吃个饭都不放过人, 这还给人活路吗?”

她就是因为要养着家里的老人,平时吃顿饭都舍不得,最讨厌这种连累年轻人的长辈了。

李静闹了个没脸,又不好和人家吵,青着脸出了门。

过了一会儿,许梅子吃完饭回来,小姑娘道,“刚你那个大伯娘又来找你和你姐了。”

许梅子微微笑了一下,“是吗,没闹吧。”

“没呢,以为都像你一样好欺负呢。倒是你那个姐,你啥时候让她走啊。总这么养着也不行啊。”关键是寝室多住一个人,挤得慌。

许梅子面露无奈,“我昨天东西都收好了,她还是不走,我也没办法。毕竟是我姐,我也不能真的把她赶出去。红霞,你们就担待点儿,我肯定让她走。”

“你也太好欺负了。瞧瞧那个许南南,人家现在都成于南南了,以后可不用管家里了,而且还得了一套房子。瞧瞧人家这聪明劲儿。”张红霞满脸恨铁不成钢道。

许梅子垂头丧气。

张红霞吃了几口白饭,突然道,“对了梅子,你上次拿的那个咸菜还有不,瞧我这白饭吃的,嘴里都淡的没味道了。”

许梅子知道,她说的是上次她妈刘巧拿过来的小罐子咸菜,拿回来的时候,给寝室的人尝了尝,平时她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许梅子笑了笑,“有呢,我去拿。”说着去箱子里拿出罐头瓶子装的咸菜。然后笑眯眯的递给张红霞。

张红霞眼睛一亮,赶紧伸手接着,刚要拿到手,那罐子突然从手里一滑,落在地上摔两个粉碎。

咸菜全从罐子里跑了出来。

张红霞懵了。

“我,我刚没拿稳?”

许梅子叹气,“算了,我去拿扫把扫一下。”

看到许梅子不计较,张红霞松了口气,这要是让她赔,她可没东西赔。

只是可惜了那咸菜,还没吃到嘴呢。

只能认命的扒拉自己碗里的白水泡饭。这下子吃饭的速度就快多了,没几口就吃完了。

许梅子边扫地,边看着她吃饭,嘴角微微挑了挑,眼中带着几分冷意,自己的便宜,可不是谁都能占的。

李静吃了饭,又来找了许梅子两次,没找到人,准备着晚上来找。路过食堂,发现许南南正和朱芳说说笑笑的,心里有些气不过。这死丫头,以后早晚要遭报应的。

瞧瞧红红,现在都找到好对象了。她当初可没做错。别以为认了有钱人做爷奶就能过好日子了,这再有钱,那也是老百姓。

“你看那人又想干嘛呢。”朱芳发现李静瞪他们这边,然后走了,忍不住撇嘴道。

许南南顺着看了一眼,“管她呢,人家现在风光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拉倒吧,不就是一辆破自行车吗,有本事哪天坐着县长的小汽车过来。南南,你哪天就找个坐小汽车的过来,气死他们。”

“咱还是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吧。”这个年代,她可不敢找什么高官,甭管是哪一边的,以后都要没好日子过,要么是那十年不好过,要么是十年之后不好过。

还是找个本分的老百姓,好好的过日子。她也没啥大心愿,以后就用这淘宝店慢慢的积累财富,再顺便给孩子们搜罗点财富,以后总不会过的太差。

对了,还得去找古董呢。这回真的要出差了。

回到采购科这边,许南南忍着没去看李伟明颓唐模样,赶紧去找肖科长主动请缨,想去出差。

手下的人这么勤快上进,肖科长老怀欣慰,“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可这次出差任务都安排好了,倒是有一样,有些远,咱还真是不放心。”

许南南正色道,“肖科长,现在国家太平,路不拾遗,社会一片和谐,我觉得出远门也没什么不方便的。再说了,咱现在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咱可不能让外人笑咱采购科养闲人。您就尽管安排吧,什么任务都能接。保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行行行,你这都这么说了,我还能不让你去?”肖科长好笑道。还想照顾一下这年轻孩子呢,人家还偏不乐意了。

将手里的一个采购申请单给许南南,许南南看了看,上面是采购一些机械零件。这些都是采矿机械上要用的东西,只是现在国内这方面水平实在有限,所以不好买。“这采购单我也压了一段时间了,每次他们出差时候,我也让他们顺便去打听这东西,不过都没消息。你现在要出差,我也不给你另外安排任务了,你就去碰碰运气。能买到,是大功一件,以后咱在那矿上的工人面前也有脸面,买不到也不碍事,这些困难都是明面上的。”

许南南听了这些话,心里有些心酸。

这些东西,在未来,那是随便找个五金厂都能配到的。现在南江铁矿这种省内大矿单位,都为了这些零件发愁呢。

此时的国内工业发展水瓶确实太低了。

“您放心,我这次出去一定好好打听,”

因为要出差,下午许南南就提前下工回家准备。

临走的时候,和朱芳打了招呼。问她有没有啥要带的。一听许南南是要去上海出差,朱芳立马激动了,“要的要的,这不马上要热起来啦,听说上海的布拉吉做的好看,给我买一条呗,要一条蓝格子的。还有皮鞋。拿头层皮的。”

说着立马回办公室找矿委其他同志借工业劵和布票。

出来的时候,身后又跟着两个女同志,一水儿的都是要买布拉吉。没法子,办公室有个爱漂亮的,对其他同志造成直接影响了。

许南南二话没说,直接拿了布票。心里想着,自己也顺便买几双皮鞋穿穿。这会子的皮鞋那可是真皮,不像后来仿造品一大堆。没办法,现在仿造技术还没达到后来那种程度,作假成本太高,还不如卖真皮。

嗯,最好自己再收购一些真皮回来,不说换钱,自己以后也能用得上。

从矿委离开,又去了大食堂。这算是自己的娘家了,必须得照顾。

听到许南南要出差,大杜师傅又去拿全国粮票来啦。有多少换多少。

许南南也不差这点全国粮票,上次她换了都没用完呢。不过这是食堂的一片心意,有来有往,这些关系才能不断。

这边换了粮票,那边焦嫂子也把食堂要统计的东西都拿好了。

知道许南南这次走的远,那些大件东西,廖嫂子都不让写。要不然人家一个姑娘,从那么远拿回来多困难啊。

把单子给了许南南,廖嫂子又拉着她咬耳朵,“蒋丽丽和她那对象要闹掰了。”

许南南一听,纳闷道,“不是好好的吗?”这年代,处对象一般都能成。闹掰的少之又少。

“听说是小姑子闹的,非得让小姑子出来工作,小姑子不乐意,那婆婆肯定护着小姑子呗。这不,今天又去人家家里闹了,多半要掰。”

廖嫂子满脸感慨,“这嫁人了,哪能容不下小姑子的,没道理媳妇进门,就让人家闺女出门。谁家不是三代同堂的住着,结婚能有张床就不错了。有些人家,连张床都摆不下。有些人办事还要找兄弟借床呢。”

许南南对蒋丽丽这事儿倒是没兴趣,只是听着廖嫂子说的这个情况,不禁有些哆嗦。她这要是没有淘宝,估摸着也要过上这样随主流的日子。这时代的老百姓,比她想象的过的还要苦。

回到家里,于奶奶正在院子里捣鼓她的窗帘。

因为已经露了口风要搬家了。所以他们两口子上午就搬过来了。也不用许南南操心,帮忙的人还挺多的。这不,才过来,老太太就觉得要把家里好好的收拾一下。许南南买的格子窗帘,她还不满意,得在上面绣上两朵花,说是看起来精致。

于东来由着她捣鼓。前些年这老太太完全是万念俱灰,啥盼头都没有,别说是绣花了,就是给他缝袜子都嫌麻烦。有心情弄这些,总比整天胡思乱想的好。

“南南回来啦。”于奶奶见到大孙女这么早回来了,又高兴又惊讶。

于东来正在院子里给自己种的花草浇水,听到是许南南回来了,回头道,“今天咋回来这么早?”

许南南笑着挨着于奶奶坐下,“回来收拾东西的,要出差呢。待会就坐车去省城,晚上的火车。”

“又要出远门啊。”于奶奶眉头就皱起来啦。

“矿上要采购,咱就是干这个的,得把事情办好。”许南南笑道,倒是没说是自己主动请缨的,要不然老太太得对着她抹眼泪。

听到是矿上的任务,于奶奶可没啥好说的,起身要去给她收拾东西。

“奶,你就安心坐着吧,我自己去收拾,就收拾两件换洗的。”

说着自己起身去收拾东西。

虽然不让老太太帮忙收拾,等收拾好了出门的时候,老太太已经煮了七八个鸡蛋,让她放兜里,路上饿了吃。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今天耽误了一下,不好意思啊亲们。

☆、第65章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老太太这当奶奶的也一样。

许南南拿着煮鸡蛋, 往包里塞, 心里更泡热水一样,热乎乎的。趁着现在两老身体好, 多出去跑跑。以后两老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还是尽量少出门吧。

晚上坐火车, 有了煮鸡蛋,再买两个不用粮票的黑面馒头, 算是对付了一餐。

灌了大杯的开水, 吃饱喝足了, 许南南躺在卧铺里,浑身舒坦的不得了, 看着窗外,想着六十年代的大上海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子的。

叮咚一声, 淘宝店里又来消息啦。

许南南精神一振,立马躺好了装睡,开始查看对话框。

是上次那个买了铜器的人。

许南南一惊, 不是买了假货要退吧。再一看,还真不是,人家这是让她帮着再留意一下这样的铜器。

不管什么年代的,反正只要铜器。

这个不难。这年代,把家里铜器拿出来卖的也不少,毕竟铜器卖的比书籍多。在这个缺粮的时代,吃不饱饭的时候, 能把这些‘破铜烂铁’变成吃的,就没有不乐意的。

这种长期买卖,许南南自然不会放过。正要回复消息,突然脑袋一灵光,立马回了消息,“这个没问题,我这边经常要收这种古董的。不过你能帮我一个忙不?我这边帮你收集古董,你也帮我收集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

“现在也不确定,我这边联系你可能有些不方便。要不咱们约个时间,每个星期联系一次。”

一个星期联系一次,也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对方没怎么想就同意了。

许南南一乐,又发了个窘迫的表情,“你能不能注册一个淘宝店啊,到时候需要什么,我在你的淘宝店里下单。”

对面那人眉头一皱,这什么要求?

许南南发了一个哀求的表情,“亲,我这边马上又要到一批货了,成色非常好。咱交个朋友,我送你一个最好的行不?”空头支票先好好的开着。

“……”

“亲,行不?”许南南发了一个讨好的要求。

对方似乎有些受不了了,发了个傲娇的表情,“行~”

许南南立马发了个大大的拥抱过去了。

约好了七天之后的这个时间再联系,双方才挂了消息。虽然许南南很想问问对方那边是什么情况,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涉及到这方面的信息,都发不过去,似乎是受到了某种规律的制约。

算了,反正知道了也没用。

许南南翻了个身,心情好的不得了。

大淘宝里面的东西虽然多,可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留着这根线,好歹多了一层保障。

在火车上愣是度过了三天,终于到了上海站。

出了火车站,许南南才发现,她之前也特低调了。

瞧瞧人家这些上海女同志,要么就是穿着列宁装,要么针织的小开衫穿着,有些里面穿着布拉吉,外面穿着毛衣外套,还有些女同志烫了头发,上面别个小发夹,脚上穿着小皮鞋,人家这是走在时代前沿呢。

许南南想着南江那边,一水儿的麻花辫,马尾辫,齐耳短发,谁敢烫头发啊。抓倒是没人抓,还没到那程度,只是人家自己不好意思去烫。谁家年轻姑娘媳妇烫了头发,漂亮是漂亮,背后被人说的都要抬不起头了。

现在看着自己身上的蓝色直筒裤,军装外套,在南江那也算是挺齐整的,在人家这地界儿,就显得有点儿土了。

还是入乡随俗一次吧。

许南南心动的想。

不能众人皆美,我独丑,那样太招人眼了。咱得随大流。

自我安慰一番,许南南兴匆匆的找了招待所,要了单间。

然后从淘宝里面找了一间蓝色开衫,白色连衣长裙,头发……还是麻花辫吧。

换了一身装备,许南南又买了个穿衣镜出来,使劲儿的瞧。

觉得浑身上下没有哪里不好了,将穿衣镜往淘宝里一扔,挎着包出门,走到门口,又想起啥,转身进来关了门,从淘宝里面找了一圈,终于找到了重要装备——毛~主~席像章。

往自己胸前一别,这下子是像模像样了。

咱绝对是爱党爱国的十佳青年。

此时才刚到中午,摸了摸自己有些饿了的肚子,干脆也不急着去找古董了,找人打听了一下附近的饭店,直奔附近最好的国营饭店。

和县城的国营饭店也不一样。大厅里摆着圆桌,桌上还有菜单,除了需要自己去窗口点菜之外,和未来的饭店模式还挺像。

开洋葱油拌面、南翔小笼、三鲜馄饨、鸡鸭血汤……

光是看着上面的菜名,都流口水。在县城,最好吃的就是红烧肉……国际大都市果然名不虚传,甭管什么时候,都是走在前沿啊。连吃的供应都这么丰富。

嗯,还要在这里待几天,今天吃小笼,明天吃拌面……

花了两张三两的全国邮票,终于吃饱喝足出门。

这一趟来对了。

许南南摸着肚子感慨。

走了一段路,感觉肚子没那么撑着了,许南南才拿出采购单,去附近的一些百货公司里面打听零件的事儿。意料之中的,没有。

许南南干脆也不急了,这些东西淘宝里面也能找到,只是有几个特别点的配件似乎找不到。不过能带一部分回去,应该也算交差了。

看了看手表,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找了辆的士,直接去了回收站。

大上海的回收站比起上次在临省省会城市出差的时候,去的那个回收站还大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的,要不说清楚,都不敢相信这是废品回收站。

那种饮料塑料瓶、罐头瓶。工业材料,在这里——没看见。这时候工业制品都是稀罕物资,都是循环利用,坏的不能再坏了,才会考虑回收。

门口站着站着一个穿蓝色连体工装的中年女同志。

许南南一走进来,给人家抓了一捧瓜子,“大姐,我想给家里的弟弟妹妹找点儿学习用的书,可以吗?”

一听买旧书的,蓝衣大姐倒是没怀疑,这时候多的是买不起新课本的,来这儿淘弄旧书。笑着点头,“去吧,自己找,别翻乱了就行啦。”然后将瓜子塞裤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