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乐意走,我有什么办法。”许建生不得不承认,他对老太太这样的闹腾一点办法也没有。那毕竟是他亲娘,他心里怨恨,也不能真的对她动手。所以他只能干脆不去见面,由着她闹。

听到许建生这话,李静更着急了,“要不咱就让玲子回去算了。咱一年到头的也没陪着老太太,让她回去照顾老太太也行。”老太太开始闹的时候,她就想说了。只要老太太太别再闹了,咋样她都同意。

“你说啥?”许建生猛的抬头看着她。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的瞪着。

李静支支吾吾道,“我,我说错啥了?”

“你让我同意把小玲送回村里去?这是你这个当妈的该说的话吗?”许建生忍无可忍的吼道。

“当初老太太来闹,你就让我同意把南南和小满送回去。我没用,还真的听你和妈的,结果呢,我两闺女再也不回来了。现在咱就小玲一个闺女了,你还让送回去。李静,你以后准备咋过日子啊。你老了,就真的不需要儿女陪着了?”

李静没想过这么多,她不是也没陪着她爹妈吗,谁说亲生闺女就一定能陪在爹妈身边。要是儿子才差不多。没看老太太这么风光,就是因为生了三个儿子吗。儿子孝顺,娶的媳妇回来还要伺候老太太。可她自己没那么好的命,生不出来儿子。难道还要为了闺女没了工作吗?这话她不敢直接和许建生说,辩解道,“又不是不管了,以后咱经常回去见见小玲不就成了吗?”

看到李静完全没有悔改之心的样子,许建生的心慢慢的凉了。他这个媳妇,真的是个没当母亲的自觉。

他就想不通,一个女人,咋就能做到这样呢。就是他那个妈,当初对他们哥儿几个也没这样不闻不问的。

他妈是偏心,这女人就是没心!

许建生看了李静片刻,站起来朝矿门口走去。

李静见状,以为许建生是被她说动了,赶紧的跟了上去。心里还琢磨着,现在家里的孩子少了,两个小子也不用她操心了,她和老许是不是能再怀上一胎,没准生个儿子呢。

两人一路往矿门口走,路上遇到的工人都对他们指指点点的,说着闲话。

被家里的老人闹矿上来了,这人品得有多差啊。

听着那些话,许建生的脸上面无表情,似乎已经麻木了一样。倒是李静气的牙痒痒,对着那些说闲话的人横眉冷对的。

终于到了矿门口,矿上看热闹的家属还在围着老太太。有几个年纪大的大娘还在说话劝老太太。

老太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了,她都要闹下去。自从那天老大说了不管三丫之后,老三家里就不管她了。连老二家里的态度都不如以往了。张翠琴那个憨货,现在也不替她扫厕所挑粪了。害的她把腿都给摔了。出了事情,全家没有一个人管她的,还是许根生这个生产大队长让人送她来了县医院治腿。让马婆子跟着看着她。趁着马婆子出去了,她这才有机会来矿上闹。

反正不管怎么闹,一定要带五丫回去。

“快别哭 ,许主任来了。”旁边一个大婶赶紧劝道。

许老太擦了擦眼泪,抬头一看,果然看着自己儿子杵在面前呢。

“儿啊,娘的命苦啊,你们那么小把你们拉扯大,现在要个人伺候,你也不管我了啊。我就是想孙女了,想她替你陪着我,你咋就这么狠的心呢?”

许建生吸了口气,“你这腿不能动了,小玲那么小,回去了也照顾不了你。”他伸手指了指旁边站着的李静,“让李静回去照顾你吧,”

“啥?”许老太和李静同时愣道。

“让李静回去照顾你。”许建生又重复一遍,“李静是长媳,回去照顾老人是应该的。还有磊子和龙龙,我这边顾不上了,就让他们住学校吧。以后粮食从老家那边拿,我这边不管了。”

“老许,咋,咋让我……”李静急的语无伦次。咋是让她回去呢?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

☆、第123章

“我不同意,”李静还没说话呢, 许老太先反对了。她可不傻, 这媳妇咋能和孩子比呢。老大媳妇这把年纪了,估摸着她儿子也不稀罕了。就算这大媳妇跟着回去了, 老大都能一年不会看一眼的。

李静听到老太太反对,松了口气, 看着许建生,眼袋恳求道, “老许, 我还得留下来照顾你呢。还有磊子和龙龙, 住学校哪里有住自己家里好啊?还是让小玲回去吧,她都已经快八岁了, 在村里这样的年纪也能干很多活了。”

其他人听到李静这话,都开始议论纷纷。

这大的不回去伺候婆婆, 让闺女回去。这还是当亲娘的吗。

许玲背着书包从人群后挤进来,就听着李静说的那些话,一张小脸冷冰冰的。她走过去拉着许建生的手, 红着眼睛哭道,“爸,我回去了肯定活不了了。大姐和二姐在家里都活不下去了,才离开的家里。”

“你个丫头片子,瞎说啥呢。”许老太操起手边上的拐杖就要打。旁边看热闹的人都来不及拦着。还是许建生手疾眼快的将孩子给拉开了,自己的腿倒是挨了许老太抽的这一棍子。

腿上传来一阵疼痛。对于许建生来说,这点感觉是可以忽略的, 可要是打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孩子得多受罪啊。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都能对孩子下这个手。在家里的孩子过的都是啥日子?

不止旁边的人议论,许建生自己的心里也是一抽一抽的。低头看着许玲害怕的小脸蛋,他低头将孩子抱在怀里,“妈,是你自己说要人照顾的,我让李静回去照顾,你咋又不同意?”

许老太噎的说不出话。总不能说想弄个小的回去握在手里,以后好压制他吧。她咬了咬牙,看了眼不情不愿的李静,“这不是看着你媳妇不大愿意吗?”

“这事儿由不得她不愿意。她不是城里户口,本来就不该在城里过日子。让她回去照顾你是应该的。”

许建生脸上冷冰冰道,看也不看李静一眼。

“老许……”李静抓着他的袖子。

“咋了,不想回老家受苦?你不想回去,咋就让小玲回去?”

许建生面无表情的看着她。

被说破了心思,李静脸上心虚得泛红。

“照顾老人的事情,本来就该儿媳妇干的,谁家也没让小孙女去照顾,让媳妇在城里享福的。”和李静有过节的焦嫂子在旁边讽刺道。

有人起了开头,其他人也劝,“就是,咋能孩子照顾老人的。这么小的孩子,才上学呢。”

“谁家不是媳妇照顾婆婆,这么一把年纪了,懒成这个样子,以为娶回家里供着呢。”

“李静啊,你还是回去吧,别闹的你们家许主任被矿领导批评。”谁家聪明的媳妇这会子都应该这么做。难不成还让男人没了工作?败家玩意儿。

被这么多人指指点点的,李静的精神慢慢的紧绷起来。想到以后回村了,过上那样的日子,她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大伙正议论着这事儿呢。一个老婆子突然挤进了人群,看到坐在地上的许老太之后,一下子扑了过去,将许老太的胳膊给紧紧的抓着,“你还跑啊,你咋这能耐呢,腿都断了还跑。要不是乡里打电话给医院,我现在都还在外面到处找你呢。”

冯婆子一边住着许老太的胳膊,一边掐她。

她这次可真是气到了。在村里她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这次许根生给她分配了这么个任务,她还想好好干,不辜负村里的托付呢,结果就因为出去看看城里的大街上,见见世面,回来就发现这坏分子跑了。

这可吓到了。坏分子跑了,她咋交差啊。她火急火燎的在医院里到处找,还是医院这边接到乡里的电话了,她才知道人跑这里来了呢。

一物降一物,断了腿的许老太,面对冯婆子这样的泼辣人,也没辙。愣是被冯婆子掐的嗷嗷叫。

旁边的人见着了,赶紧帮着拦着。好几个人一起过来,才将冯婆子给拉开了。

“这是坏分子,趁着在医院里看病才跑出来的。”

冯婆子嚷嚷道。又将许老太在村里入室偷人家东西的事儿给说了。

矿上的人才知道这许主任的亲妈竟然还是个偷人东西的坏分子呢。

“难怪那个许红和人家搞破鞋,许梅子又勾搭男同志,合着这上梁不正下梁歪了。”有人又开始议论许红的事儿了。

冯婆子听的目瞪口呆。赶紧拉着人问许红和许梅子的事儿。

许建生看着这个情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本来这事儿没传到村里去,现在被老太太这么一闹……

他干脆找卫国兵弄了一块门板,让卫国兵帮忙,跟着他一起把老太太给抬走。再不弄走,以后老许家的祖宗十八代都抬不起头了。

许老太还要闹,抓着门板不放手,许建生忍无可忍,狠狠的瞪着她,“这下子你满意了,红红和梅子的名声都在村里坏了,等老二和老三知道这事儿之后,你看看你咋办?”

听到许建生说带着情况,许老太吓得眼睛发直。也顾不得被人送回医院这事儿了。

等冯婆子问完了情况,回过神来的时候,许老太已经被卫国兵和许建生抬得走的老远了。她赶紧跟上,一边走,一边想着刚刚听着的那些消息,连连唾了几口。

人虽然弄走了,可矿上关于老许家的事情倒是传的沸沸扬扬的。

李静木呆呆的站在矿门口。想着刚刚许建生让她回去的事儿。她知道,许建生那样子应该不是说的假话。她该咋办?

回头看了看,没一个能帮着自己的人。

她想到什么愣了一下,然后赶紧的往办公室那边跑。

许南南正在学习思想资料,知道未来的走向,所以她学这东西比谁都认真。别人光学,她还背。除了这些东西,她还背语录。反正力求自己以后尽量的多一点底气。

正看着资料,眼角就扫到有人冲了进来,然后直接趴在她的办公桌上,“南南,你这次可不能不管我啊南南,你要是不帮我,我就死!”

李静趴在桌上哭的撕心裂肺的。

采购科其他人看到这一幕,看着李静就像看神经病一样。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许南南也无语的盯着李静。然后直接板着脸从椅子上站起来,站到一边。以免李静精神病发,到时候误伤了。

李静见她走开了,更慌了,直接扑许南南脚边上,要抱许南南的大腿。结果许南南退后一步,“你这是干什么,这里是矿上的办公室,不是老许家,你闹腾啥?”

“南南,只能你救我了。你爸要让我回乡下去照顾你奶啊。南南,你可要劝你爸啊。他现在觉得亏欠你了,你要是不让,他肯定听你的。”

许南南听到这话,微微惊讶,没想到许建生还能做到这一步。

“姐,你别管她。”许玲也从外面跑了进来,指着李静,“她还让爸把我送回乡下去照顾奶呢。”

就算没许玲这话,许南南也是不准备管这事情的。听到许玲说的这话,她看着李静,就像看着个死人一样。

这人活着,到底有啥用?她怎么有脸活着?

整个老许家,许南南最反感,最讨厌的就是这位了。其他人对孩子不好,那是外人。可这李静是谁啊,是孩子的亲妈啊,那是比许建生这个当爸的还亲的。结果呢,对孩子最狠心的就是她了。

柳大姐也板着脸站起来,“南南,我去保卫科找人去。”然后直接往外走,连眼神都没给李静一个。

李静见许南南半天没说话,也没答应,更着急了,“南南,你别听她瞎说,我这是没办法。是你奶点名要她回去的啊。”

许南南嗤笑了一下,“回去咋了?我和小满在那地方生活十几年,这不好好的吗。怎么你一个大人还不能回去了?既然你知道不好,当初咋就把我们扔到那里去?你当年能狠心这么干,这会子咋就觉得我对你会不忍心?”

“我不回去,南南,我错了,妈知道错了……”李静急的大哭大叫的。

肖科长跺了跺脚,“保卫科的人都吃干饭的啊,咋还不来。”

正说着,门外走进来两个年轻人,见李静在这边闹,二话不说就将人往外面拉。

“南南,妈错了……你就帮帮我吧,南南啊……”

“你这个狠心的死丫头,你的心咋这么狠啊,你以后天打雷劈!”

叫骂声越来越远,终于听不见了。

采购科的人看着许南南,都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肖科长长叹一声,“咳咳,南南啊,有些事儿吧,咱不能强求。这母女缘分也是。想开点。”

许南南笑道,“没事,你们别担心,我早习惯了。”她真是习以为常了。只是听到李静认错的时候,觉得特讽刺。

早习惯了,这话听着咋这么让人心酸的。

后面李静就一直没过来闹了。下午下工的时候,许南南才听朱主任说,说是许建生一回来就知道李静来采购科闹事,被矿领导批评,许建生二话没说就和矿上领导请了假,将李静送到医院里去伺候许老太。李静不乐意去,许建生就直接说不去就离婚。总算是将人给弄走了。

许南南可没精力管李静的事儿,路上老古董又给她发消息了。她在路上不方便回,让老古董晚点儿发。

结果她才到家里,老古董就发消息过来了。

【老古董】:“老二把从你这里买的东西送给了家里的长辈。老人家挺高兴的。”

许南南看到这消息,还挺诧异。她之前一直以为老二是拿去投资什么的。没想到是送给老人的,还真是够孝顺的。她发了个笑脸过去,“喜欢就好。”

【老古董】:“您……你上次的那些资料,还需要吗?”

“当然需要,等过几天我再和你说需要哪些资料。”现在国内差的东西太多了,她没法子一下子都弄来,只能先弄一些迫在眉睫的东西。可惜她对这方便并不是很了解,她得先和林青柏商量一下。看看先弄哪些资料。

【老古董】:“行,那还是约定好时间再商量。”

下线之后,戴眼镜的眼镜人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想起和老太太说起这事儿的时候,老太太笑着道,“是吗,那是挺奇怪的。不过搭把手的事,能帮就帮吧。”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

☆、第124章

许南南觉得老古董这人挺仗义的,想着下次老二买东西的时候就不坑他了。结果第二天下午下工回家, 老二又冒出来了。要再在许南南这边挑几样东西。他现在手里有钱了, 财大气粗。说起话来也十分的有底气。

“把你这店里最好的东西给我捡几样,我不差钱。”

许南南看着他这副狗大户的样子, 之前那点怜悯心烟消云散。差点呵呵他一脸。不过想到他手里的钱,还是忍住了。“都是好东西, 你自己挑,喜欢什么就买什么。”

【我是老二】:“你上次上的那些新货, 我都要了。”那些首饰给老太太和他妈买回去, 参加宴会的时候戴着还是挺合适的。这次老太太给他这么多钱, 当然要好好的报答她老人家。想起老太太,老二就是一脸的崇拜。在他们这个庞大的家族里面, 老太太那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连在外面风光无限的老爷子, 回来了都得听老太太的。

带着对自家神奇老太太的崇拜,老二愣是一股气将许南南上次上的那些新货都扫走了,只余下一些金饰。

账户里面又多了九百多万。

有钱人啊, 谁家养的儿子哟,这么招人喜欢。

许南南发了个笑脸过去。这才下了线。

晚上吃饭的时候,许南南脸上还乐不可支的。于奶奶还问道,“今天咋这么高兴?”

“没啥。”许南南笑眯眯的吃饭。

于爷爷叹气,“小林啥时候回来呢,这两天没人陪我下棋,我这浑身不舒服了。”

听到于爷爷这话, 于奶奶不高兴道,“别整天就想着下棋,小林是年轻人,得有自己的追求,哪像你这样的,天天在家里闲着。你厂里那边不是有老朋友吗,咋不和他们一块?”

于东来以前是厂里的副厂长,跟那些干部们熟悉,以前有事没事时候,也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下棋聊天什么的。

“唉,现在找他们可难了,整天忙的的不得了,说是厂里最近忙着搞学习,还让我也去听课。你说我这一把年纪了,还学啥啊?”

许南南听了这话,问道,“爷爷,是不是学那些政治思想方面的?”

“好像是的,说是省城那边来的文件。”于爷爷也不是很清楚,他现在对厂里的事情没那么上心。一代管一代,他要是总往厂里跑,那厂领导们估摸着心里就有意见了。他也乐得个清净,不去管那些闲事。

“我们最近也在学。”小满突然道,“我们学习专门设置了课程,我们周老师还说我们年纪小,应该多学点文化课程。为这事情还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争论过了。”

许南南心里咯噔了一下。嘱咐道,“小满,这样的事情你别掺和,知道吗?”

小满点头,她哪里敢掺和啊。倒是有些同学说周老师做的不对。

于奶奶整天在家里,接触的人最少,这会子听着家里人说这些事情,就道,“甭管外面咋样,咱家自己关门过日子。都平平安安的就好。”

许南南和小满都乖乖的应了一声。

睡觉的时候,许南南就和小满商量,等这学期读完了,就去纺织厂上班去。

小满诧异的看着她,又犹豫道,“姐……我还想读初中。我这学期读完了,马上就能升初中了。”她不奢求读中专高中,更不敢奢求读大学。她就想读个初中出来。

她喜欢学习,爱读书。班上的同学都没她成绩好。老师也说她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还说她和姐一样,都聪明,以后能有出息。可她知道,姐要结婚了,以后家里就靠爷奶了。所以她不能一直往上读了。得早点参加工作,可以负担家里,也能照顾爷奶。

许南南听她说想读书,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小满的成绩她知道,要是遇到好时候,大学肯定是没问题的。可现在不是好时候啊。她不希望小满到时候成为那些闹事的其中一员。而且以后赶上上山下乡的时候,进厂的年轻人肯定很多,到时候小满进去就难了。她不希望小满以后成为上山下乡的一员。至于以后找关系让小满留下来……许南南觉得难度有点儿大。以前那些下乡的人里面,不乏一些官宦子弟,可还不是下乡了。

这些事情她都考虑了,可又不能和小满说。

沉默了半响,她道,“算了,我就提提。想读书就继续读吧。”能读到什么时候,就读到什么时候。也是该好好的珍惜学习的机会。

小满睡在她边上,慢慢的眯着眼睛睡着了。只是眉头皱着,显然心事重重的。

林青柏出发的第四天,许南南终于接到了林青柏打来的电话。

电话是直接打到矿委那边的,整个矿上也就这么一部电话。许南南听到朱芳报信的时候,一刻也没耽搁的就起身往矿委跑。

“林哥,你到了?”许南南小声道。

“嗯,昨晚上到的。你不用担心。事情还在办,我在这边不方便和你经常联系,你不要惦记,下个星期我就回来了。”电话那边林青柏的声音倒是很正常。

许南南松了口气。也知道现在电话转接比较多,不能说太多,也就没在电话里问资料的事情。“我知道了。”

正准备挂电话,又听林青柏道,“对了,孙喜梅是不是找过你?”

“嗯,碰到过。”她含糊道。

“不管她说什么,你不用理她。如果遇到难事,就找章磊。电话我之前也给过你了。”

“我知道,你放心吧。”许南南赶紧道。她在南江这边倒是不怎么担心。南江这边都是熟人,而且还是她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的,也很难遇到什么突发状况。倒是林青柏那边,她有些担心,“你好好办事,不用担心我。”

林青柏笑了一下,“好,我还要去忙,挂了。”

许南南应了一声,等那边挂了,她也放下电话。想着刚刚林青柏问起孙喜梅的事情,又暗自嘀咕,林哥是怎么知道的,难不成孙喜梅又找上他了?这也太执着了。

朱芳在边上见她魂不守舍的,笑道,“咋了,这才几天不见,就开始念叨了?”

“我才没呢。”许南南脸红道。看了看她的肚子,“你最近挺吃力的吧。”

“有些。而且最近要和工会那边一起组织大伙学习,都有些吃不消了。高矿长还打算从别的部门调人过来和我一起办这事情呢。只是没遇上合适的。“

许南南听了这话,心里动了心思。她现在要负责资料的事儿,以后也不能随便跑了。做采购就有些不合适了。只是采购科那边,大家都对她挺好的。说实在的,她还真是有些舍不得大家。而且肖科长一直挺栽培她的,她就这么走了,肖科长肯定很失望。理智上是想离开,感情上又有些纠结。许南南觉得这事儿要找个合适机会和肖科长提。

京城林家书房。

林青柏挂了电话之后,脸上也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意。几天没联系,他心里也惦记着慌,担心家里那边出问题,他不在身边没人护着。

林长征一直安安静静的抽烟,见到儿子这样子,有些欣慰。“南南没受委屈吧。”

“没有。”林青柏挂了电话,“她一向是不吃亏的。”只要孙喜梅不要利用关系作出一些事情,他相信南南是不会因为孙喜梅的话而不高兴的。

“这就好,只是喜梅说的这事情,以后得注意一些。那些以前的东西,不碰最好。”

林青柏靠在书桌的桌沿边上,“她都是为了国家才做的。要不是她做了这些,怎么会换了这些资料。昨晚上我直接去找的老首长,老首长连夜送上去了。今天早上就通知我,几个这方面的专家看了资料非常的激动,说是这些资料已经是完整的了,可以直接投入生产。而且之前从北方老大哥那边弄来的资料,和这些技术差了整整十几年的距离。如果这项技术正式投入使用,国内的很多领域都能摆脱落后的局面。现在这些资料已经被列为绝密,看过这资料的专家已经被安排到了秘密基地,对这些技术正式投入进行指导。”

林长征夹着烟没说话,听完后,严肃道,“我们是一家人,你就别在我面前藏着掖着了,这些东西,真的是她无意中换来的?”

“真的。”林青柏笃定道。

“上面没别的想法?”林长征有些不信。

林青柏道,“有想法又怎么样?现在国内最差的是什么?就是技术!现在西方各国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北方老大哥提出的条件又苛刻。现在白拿出这样的好东西,上面除非是真的蒙了心瞎了眼,否则是不会轻易动这条线的。”

林长征抽了一口烟。他心里自然清楚,上面心眼都透亮着呢。一面是付出大量的财力物力,才能换取那些过时的技术,一面是只需要付出点古董,就能换来超前的技术,谁都不会冒险动这条线。不止不会动,反而还要尽力的保存。否则让某位华侨误解了国内的态度,以后不给国内输送这些技术了。岂不是自断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