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鹂语记:话唠太子妃上一章:第 14 章
  • 鹂语记:话唠太子妃下一章:第 16 章

周宝璐想着,探身看看窗子外头,新下过雪的院子还没来得及扫雪,一地的雪白,正月已经快要过完了!

周继林的外室的事情也已经解决了,那个女子姓顾,小名白可,原来也是好人家出身,只是父亲牵涉进了去年的恩科案,家中十五岁以上男丁被斩首,家中资产抄没,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上吊自尽,这顾白可才十六,只带着十三岁的兄弟,流落街头。

一个原本的美貌官家女子,也不知道受了什么苦楚,去年十月的时候,阴错阳差遇到了周继林,竟就牢牢的攀上了,只是这顾白可是罪臣之女,周继林又是有爵之臣,不敢纳入后宅,便在铁树胡同买了个小宅子,做了外室,连她兄弟,也住在那里。

如今陈熙华补了吏部左侍郎的实职,这种事情要动一动手脚真是再容易不过了,只是周宝璐给舅母送了信,让她爹多急一阵子,显出办这事的不容易,于是这件事就办了二十多天,直到正月都快完了,曾氏才给她们送了信儿来,叫收拾了去接新姨娘。

周继林春风满面,连着陪了陈氏回了两次娘家,平日里说话动作也透着温存,陈氏也多了许多笑容。

唯一痛苦的就是王姨娘,那一日挨了周继林的打,这可比挨公主的打更叫她痛苦,公主打了她,她还能在周继林跟前哭诉撒娇,得些怜爱,可这一回,就不一样了。

王姨娘哭了两天,又打叠起精神去挽回,只是任她妆点得人比花娇,天天倚着门等着,周继林只是不来,好容易打听得周继林回来了,去了上房,她又连忙到上房去请安,给夫人送鞋送袜,要巧遇周继林,却只见了个面,就叫周继林皱着眉头打发回去了。

到得后来,书房送汤,月洞门等着请安等等招数,王姨娘一概都试过了,可惜周继林一心就在外宅的新姨娘身上,对她十分的不耐烦,总不见效。

王姨娘回去又哭了一场,然后再接再厉,打发人来请周继林,说是小儿子周安凡病了,周继林就皱眉,还是陈氏贤良的劝了他,才去了后院。

不过刚说了一句话,就有丫鬟来请周继林说:“那边舅太太打发了丫鬟来报信儿。”

周继林顿时大喜,别说顾不得王姨娘那一腔柔情,就是小儿子也登时抛在了脑后,抬脚就去了正房。

王姨娘免不得又大哭一场。

周继林却是欢喜的很,陈氏已经打发人把后院的西厢房收拾下来了,桌椅摆设一概齐全,又叫拿了新的红纱来重新糊了窗子,被褥帐子之类一概都是新的,虽说姨娘不能用大红,却也挑的银红色,看着喜庆。

陈氏还说:“咱们家从来没有苛待姨娘的例,虽说原是外头接进来的,那也是新人,好歹也要喜庆些,才是咱们家的体面。”

周继林自是觉得称心。

陈氏也觉得自己贤良,又得夫君敬重,竟然也是说不出的称心,对这件事倒是十分上心的。

叫周宝璐看着,只觉得哭笑不得。

这一大早,陈氏就带了轿子,亲自去铁树胡同接人去了。

周宝璐在自己房里坐着,她是不耐烦做针线的人,拿起个荷包来做了两针就丢下了,周安明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盒子,笑道:“妹妹在做什么?昨儿我得了两样点心,给妹妹尝尝。”

周宝璐忙让座:“大哥哥今儿放假呢?倒也难得。”

周安明做了宫里侍卫,就是正月里也是忙的,周宝璐也难得见他一回。

那点心显然是宫里赐的,碟子底下还有内务府的字样,样子口味都新鲜,大约是才想出来的品种,周宝璐笑着接了。

又问他宫里那位大爷好伺候不,周安明说:“也还罢了,架子并不大,我瞧着比二爷三爷还好打发些,只是不安分,成日里的花样多的了不得,咱们跟着的人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了什么事,人家到底是亲父子,关系不大,咱们就要挨板子。”

指着那点心说:“待下臣是好的,吃个点心也想着赏咱们,还特意说,叫给家中姐姐妹妹们带一点儿,让小姐们都尝个新鲜。”

周宝璐就笑道:“那替我多谢大殿下了。”

周安明笑一笑,又道:“眼看要出正月了,妹妹这房里的花也要换一换了,我新得了几盆好的,比咱们家暖房里的还强些,回头叫人抬两盆给你。”

周宝璐也应了。见他还在没话找话说,便笑道:“大哥哥到底有什么事只管说,咱们自家兄妹,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周安明天生不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这个时候也不脸红,只是笑道:“我说出来,大妹妹别骂我,也别给我婶子说。”

周宝璐多精灵的人,顿时听出不对味儿来,一双大眼睛只是打量他,她这哥哥也才十五,这过了年进了正月,才往十六上靠,就敢出头儿办这事?

周安明见了妹子的目光,就知道这妹子心里头灵透了,便只是嘿嘿的笑,讨好的亲自倒了一杯茶过来:“大妹妹你那茶也凉了,换这杯热的喝。”

周宝璐接了茶,打发丫鬟们:“都到外头去等着,别叫人进来。”

小樱朱棠就领着人出去了。

周宝璐才说:“怎么回事?你的主意?”

周安明笑道:“你们院子里的事,也不是这两天了,我瞧着,以前妹妹小,不理事,婶子也不管,大家就那么混着呗。如今妹妹大了,要理起来这是正理,只是婶子的身子一直是那样子,眼看在家里留不长的,妹妹又爱在那边府里去,不常在家里,屋里怎么着也要有个管事的,若还是那些人,难不成妹妹每次回一次家就收拾一回?这也不像个过日子的道理,就是父女情分上也不好。”

这话说中了周宝璐的心病,她一心还是爱在武安侯府住的,可这个院子,她又不想依然交给王姨娘,那个女人眼皮子太浅,不懂事,放任不得。

可是这院子里,柳姨娘无出,撑不起来,锦姨娘又老实,门都不大出,也指望不上,幸而如今眼看有个新姨娘进门,官家小姐出身,又是周继林心坎上的人,兄弟又捏在舅母手里,倒是正合适!

只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是周安明在暗中推动的。

周宝璐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自己父母若是琴瑟和谐,周安明干这种事,周宝璐定然追着他打,可自己家院子里是这个样子,这位新姨娘的出现,对陈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单看这个正月陈氏的精神和笑容,周宝璐也心中有数。

周宝璐便点点头,周安明才接着说:“咱们家是有规矩的人家,一年到头的闹着也不成个样子,姨娘也还罢了,妹妹是何等身份,又是没出阁的小姐,若是多闹两回,便是再明白的人,也难免疑惑怎么小姐总跟父亲的姨娘不对付,有理的也变没理了,略传一两句出去,也了不得,且也伤了妹妹与二叔父的父女情分。咱们横不能为打老鼠倒伤了玉瓶儿,姨娘要多少有多少,妹妹就不一样了。我才想着,要有个釜底抽薪的法子,把这事改一改,姨娘让姨娘去辖制,才是正理。”

这话说的明白,说的光明正大,透着一个十五岁少年对妹妹的关怀爱护,也透出镇国公府未来掌门人的本事能耐,不过也因为周宝璐是心中明白的人,是以周安明才敢说出来。

叫妹妹知道了,今后有点什么也好转圜。

不过周安明还真挺佩服自己这个小妹妹的,他们明明没有串通好的,妹妹却硬是能把事情办的比他们串通好了效果更好!

瞧这两日二叔父的温存,二婶娘的欢喜,不得不说,妹妹有了机会还真是抓得住。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各位支持正版,鞠躬感谢!

第31章 赏宫女

周安明这才把新姨娘的境况告诉妹妹,原来这位顾姨娘还有一位兄长,与周安明是认识的,只是不大熟识,这位兄长已经随父亲被斩首,原本有个小厮,也算是个忠仆了,这种境况下还想法子照看着小姐和小少爷。

罪臣之后的日子是十分难过的,亲戚都避的远远的,两姐弟都是从大牢里出来的,个个光身子,都一身原本的衣服,一应事物都无,还是那小厮拿了自己的财物,在城门洞儿附近租了个木头棚子,安顿两姐弟住了,又照应饭食,虽说饥一顿饱一顿,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虽说什么也不会,平日里出城捡柴火,遇到有人家办红白喜事,因小少爷会写字,去替人写礼单档子事物单子之类,也能得一顿吃。

就这么着,在城墙根儿混了一年。

那小厮原是官宦人家伺候的熟手,又机灵懂事,也有人见他仗义,存心帮他一把,把他荐到了魏国公张家的四房的门上做小厮,旧年里头周安明有了造化,张氏欢喜的了不得,带着周安明回了几趟娘家,那小厮在二门上碰见了,认得周安明,就上前请安磕头。

周安明算是无意中知道了这事儿,知道了境况,心中就有了打算。

他对周宝璐说:“人我也见过,模样儿算不得顶好,可胜在大家子养出来的小姐,举动都不同,不是一般姨娘比得上的,又在那样的地方混了一年,还能保住身子,自然有她的聪明刚强处,跟我说过了,只要能养活弟弟,今后能娶上媳妇,生出儿子来,给地下的父母兄长延了香火,就足够了,我才定了这个主意。”

周宝璐点头:“有孝心总是好的,必有些可取之处。”

这位顾小姐这样的身份境况,一分钱嫁妆也没有,还有兄弟要养,要嫁出去做平头正脸的夫妻是难了,除非在村里寻,可她又哪里能做农活呢?只怕连伺候农村的婆婆也不行的。农村的婆婆搓揉起媳妇来,从不遮掩,动辄打骂,略娇气些都不行。

给周继林做姨娘,好处是有的,主母贤良不拿捏人,这一条就比许多人家好的多了,主母又无嫡子,周继林也不过三十多岁,连模样都是好的,顾小姐若是有手腕能笼络住周继林,只怕比在外头嫁个普通人家做平头正脸的夫妻还强。

就看她如今有没有手段收拾住王姨娘了。

不过看她如今还没进门,就能叫周继林把王姨娘忘的干干净净,只怕这手段是不缺的,想来做小姐的时候学到的治家手段,加上出来后学到的市井手段,这王姨娘是招架不住的。

大哥哥这人选还真选的好。

周宝璐笑道:“还真要多谢大哥哥了。这样为我们打算。”

周安明知道这个妹妹是明白人,只是笑着说:“一家子说什么谢,只是怕二婶娘知道了怪我。”

“大哥哥放心。”周宝璐说:“有我在呢。”

周宝璐心中也明白,周安明赶着这个时候来跟她说这件事,无非就是为着善后,侄儿为叔父谋外室,说起来并不好听,先说清楚了,今后万一有事了,也有知情人能够转圜,是以周安明听她这样一说,果然就放心了。

到近晌午的时候,陈氏已经接了顾姨娘进门,除了接人的轿子,另外还跟了一辆车,大概是周继林给她置的箱笼,进门来先给陈氏和周继林磕头,待得午饭后,打听得静和大长公主歇了午觉,起来喝完一杯茶,陈氏就要带了顾姨娘去给静和大长公主磕头。

周宝璐就笑道:“我先去瞧瞧祖母,把祖母哄喜欢了娘再来。”

说着一径去了宁德院,张氏也正在静和大长公主房里伺候,周宝璐见了礼,坐到静和大长公主身边,说些闲话,张氏笑问:“大姑娘我瞧你的项圈儿,那璎珞好像不是原来那个?”

周宝璐就笑道:“伯娘记的清爽,我前儿才换的,爹爹也不知怎么这么高兴,回来就给我个盒子,说是大姑娘了,穿戴要多经心些,我打开瞧了,一匣子红宝石,我就串了个璎珞,老祖宗您瞧好看吧?”

静和大长公主就拿了眼镜细看,笑道:“我们家璐儿的手也巧了。”

周宝璐抿嘴笑:“我瞧着我爹爹这阵子高兴,进出都带风,就哄着我爹爹,再给我一匣子好珠子,爹爹已经答应了,回头我串朵花儿给祖母带。祖母一带上,保准年轻十岁!”

又转头对张氏笑道:“伯娘也有。”

静和大长公主笑着说:“璐儿这嘴就跟抹了蜜似的,最会哄人,也就你在我跟前,我就能多笑笑。”

张氏笑道:“这就是璐姐儿的孝心了。”

正说着话,陈氏便进来了,先给静和大长公主请安,静和大长公主说:“你身子不好,只管在屋里歇着就是了,不必讲这些礼。”

陈氏笑道:“两三天没过来,也要过来问问母亲安好,另外还有一件事。”

静和大长公主就叫她坐了,陈氏才说:“我这身子不争气,平日里不能伺候母亲,也不能服侍世子爷,我一想起来,心里头就不好过。母亲有大嫂有弟妹服侍,都是比我能干百倍的,我好歹还能放心,只是世子爷那里,身边也没个像样儿的人,都是些着三不着两的,任事不懂,我瞧着实在不成个体统,这两月趁我在这里,就留了心,寻了个好人家的女儿,才十七岁,原是身家清白的,因家里遭了难,吃不起饭了,又要养兄弟,愿意卖身进府来服侍世子爷。我瞧着模样儿是好的,又懂事,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且身子骨儿也好,是个好生养的,就想着抬进府里来,服侍世子爷,母亲说可好?这会子人已经带了来,母亲瞧瞧,若是果然好,这就给母亲磕头,若是不好,就依然送出去。”

静和大长公主听了就笑道:“你看中的人,自然是好的,就叫她进来我瞧瞧。”

立刻就有丫鬟带着顾姨娘进来了,周宝璐这才见到这位顾姨娘,果然模样儿算不得顶好,放在屋里也不过中等,只是身若弱柳扶风,娇娇怯怯,叫人怜爱。

顾姨娘跪下给静和大长公主磕头,静和大长公主问了几句话,无非是家中长短,顾姨娘早按商量好的话一一回了,周宝璐听她言语文雅,举止温柔,觉得这人选果然不错,静和大长公主也已经点了头,对陈氏道:“倒是个好孩子,你就带去你屋里,赶明儿挑个好日子,摆几桌酒,也明公正道的收了做二房吧。”

陈氏忙笑应了,顾姨娘也磕头谢恩,静和大长公主又说:“你们屋里的事,我也不愿意多管,只要你们夫妻好了,我就欢喜了。”

陈氏还没听懂,周宝璐却是明白了,静和大长公主心中明镜似的,只是在装糊涂罢了。

她就吐吐舌头,轻轻笑一笑。

又说了几句话,周宝璐就扶着陈氏,领着顾姨娘回芝兰院去,静和大长公主才笑骂道:“这丫头,花样倒是不少。”

张氏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不敢多话,静和大长公主才问她:“明哥儿如今当值可累不累?我跟他祖父,他三叔父都说了,多看顾着点儿明哥儿,你也多嘱咐他,这么大了,少淘气些。”

张氏笑答道:“是,我平日里也常说他,如今我瞧着他还好,大殿下随武安侯世子学着理事,常去武安侯府与世子商量事情,我跟他说了,都是一家子,去了武安侯府多去给世子并世子夫人请安。”

静和大长公主满意的点头,这个儿媳妇虽然言语不多,眼里是明白的,武安侯府值得结交的也就是世子一系了,其他的,就是侯爷也要靠边站,当个菩萨供起来罢了。

如今府里的大盘子已经定了下来,而几位皇子之间也已经选定了要辅佐的那一位,静和大长公主明白,已经到了心无旁骛的挣这个拥立之功的时候了,而这个时候,她的政治嗅觉已经敏锐的隐隐意识到,除了周安明的培养是镇国公府的未来之外,十三岁的周宝璐或许还更重要些。

虽然这些年渐渐的在权力圈顶端边缘化了,可是这一辈子在这些事中打滚的经历却是抹不掉的,那一日圣上对她的态度,尤其是对周宝璐的态度,以及随即而来对周安明的旨意,都意味着,皇帝并没有等着他们家的表态,就已经给他们家定下了今后要走的路。

这是非常罕见,非常不合常理的。

这种不合常理往往指向着一个更大的不寻常,意味着一个更加强硬的理由,而这答案呼之欲出,便是老道镇静如静和大长公主,也不由的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很快,宫中再出旨意,朝廷念静和大长公主年高,在公主的仪制外,再赐四名宫女,均是由尚膳局调理出来的,通医理,擅调养的高手,赐予静和大长公主颐养天年。

那一日,皇长子萧弘澄亲自领着勤政殿掌宫太监秦小年送宫女前来,一身蓝色的常服,披着黑色锦缎雪白狐狸毛的披风,只有腰间一根巴掌宽的黄带子昭示着他皇子的身份,萧弘澄嘴角含笑,温和的神情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高傲,配着那样的俊美容颜,少年的勃勃生气,走在雪地里,真是众星拱月般的耀眼。

公主府开中门,驸马周超亲自迎出大门口,静和大长公主也迎出了宁德院,萧弘澄见了,忙抢上一步,亲自扶了静和大长公主上阶,笑道:“我原是来给姑祖母请安的,倒劳动了姑祖母,岂不是辜负了父皇的一番美意?”

一时众人进正房坐了,萧弘澄宣了圣上的口谕,又四个宫女都上前磕头,静和大长公主忙命扶起来,每人都赏了二十两银子,四个尺头,到耳房喝茶,这才算正事完了,说些家常,过了一会儿,萧弘澄才状似无意的笑道:“怎么没见明弟?”

平日里在宫中当值,自然都叫名字,也就是在这里,为表亲热,才如此称呼。

静和大长公主笑道:“他说今日难得有闲,就带着他几个妹妹去大安寺上香去了,要吃了晚斋才回来呢。”

“哦。”萧弘澄垂了眼,敛了眼中那失望的神情。

静和大长公主又笑道:“说起来,我们家世子夫人向来身子不好,皇上赏的人,听说是极擅药膳调养的,不知道拨一位去我们世子院子里暂当着差,也调理调理世子夫人身边的丫鬟,学着调养,妥当不妥当?”

萧弘澄轻笑,秦小年忙上前躬身笑道:“公主也太小心了,这样谨慎,既然圣上打发了来,就是公主府的人了,公主要调她们去哪里,自是公主做主,谁敢说一个不字呢?”

静和大长公主便笑着应了。

少顷,宾主尽欢,萧弘澄坐了有近半个时辰,才告辞出来,静和大长公主亲自送到二门,看他上了轿子。

在这位皇长子跟前,秦小年这样有身份的内监也不敢拿大,骑着马老实的跟在轿子后头,听轿子里头萧弘澄说:“小年,你说咱们家姑祖母这是明白了还是不明白呢?”

秦小年弯身对着那窗子说:“奴才没伺候过静和大长公主,不过奴才想,公主们都是最明白的,想来自然是明白的。”

萧弘澄就笑了一声,静和大长公主这样主动配合,倒真是比他预料的还要急迫些呢。

第32章 说亲

周宝璐还不清楚这些事,十三岁的日子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院子里多了个会做一手好药膳、会往洗澡水或者泡脚水里加药袋的丫头,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了。

已经出了正月,天气还冷,她却已经脱下了长袄儿,换上了短袄,元宝领上一圈风毛,衬着那雪白粉嫩的小脸,十分体面尊贵。

周宝璐正在合香,这是闺中女儿的惯例,香料照着不同方子合出不同的香来,各种季节用的都不同,她这会儿在合的是春天用的香,清朗明媚,带着草木气息。

合出来的香,闺中密友常会相互赠送,周宝璐就分了七八份,每份都用个小小的描金红梅白地瓷瓶装着,打发丫鬟给几位交好的小姐送去。

然后又找出来个鎏金八宝莲花的黑漆木盒,装了一盒香,笑眯眯的搁在窗台上。

那也是个好朋友呢!

也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样了。

正在发呆的时候,小樱跑进来:“小姐,舅老爷府上的老夫人来了,还有七姨太太,这会儿刚进夫人的房里。”

周宝璐可烦那老夫人了,别人家虽说也事多,多少还没撕破脸,她们家早就名扬帝都了,谁还不知道呢?她们一贯就看不上陈氏,这怎么不年不节的居然上门来了?

定是有点什么!

周宝璐很不放心陈氏,下了炕来穿了鞋子便要赶着去正房给她娘撑腰,小樱说:“小姐这样就去?先换件衣裳吧。”

周宝璐道:“换什么换,那些人还值得我换衣服呢?咱们快些去,别让她们把我娘给吃了。”

小樱扑哧一声笑,换来周宝璐一个白眼,忙敛了笑,跟着周宝璐去了上房。

上房里坐着武安侯夫人杨氏和她的亲生闺女,陈家七姑太太,嫁进东望侯府长房,也是家大业大的一家人。

陈氏原是最要礼数脸面的人,就算明知道杨夫人和她那一系人都和自己的亲兄弟、武安侯世子陈熙华不对付,她也忍不住常要劝陈熙华,为着体面名声,为着一家子的脸面,忍忍气,搁开手才是。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来,外头一说,都是陈家,谁赢谁输都不是什么有脸面的事。

这些,杨夫人是深知的,陈熙华一系别的人都不大买她的账,不过是面子上敷衍两句,只有陈氏好拿捏,是以有点什么事,就常来寻陈氏,回回那话里的意思,好歹陈氏是家里的大姑太太,兄弟妹妹们原该她多照看照看,有事了,也要她说话才是,便是父母跟前,自然也指望长子长女分忧的。

当然,若是有好处的事,就轮不到陈氏了。

陈氏正在与顾姨娘打点做给周继林的针线,见继母和妹妹上门来了,便迎进来坐了,吩咐丫鬟:“打发人去回公主,我娘家母亲和妹妹来了,公主若是有空,我便陪着过去给公主请安。”

杨夫人听了便道:“不用这样兴师动众了,我们不过是一时闲了,白过来瞧瞧你,也坐不了多久,惊动了公主,反是不好。”

陈氏本来是没什么主意的人,正要点头,一旁站着的顾姨娘对她笑道:“老夫人好容易来一回,这样客气,夫人越发要礼数周到才是,自己一家子自然随便,可公主是最讲究礼数的,若是后头才知道老夫人来了,竟没见见,只怕要不喜欢。”

说着就吩咐那丫鬟:“赶紧去,站着做什么。”

陈七就皱眉道:“大姐姐这里怎么一回事,咱们说话,一个姨娘也来插嘴,这里有你说话的地儿?半点儿规矩都不懂,就该打嘴巴,还不快出去!”

顾姨娘脾气好,一声儿不吭,只是笑,站在炕前动也不动,陈七疾言厉色的说了这几句,统共就像打在一团棉花上似的,半点儿动静也没有。

陈氏原本就菩萨似的,自然也不开口,陈七还真是没办法。

杨夫人给陈七使了个眼色,示意不要再在这个事儿上纠缠了,回头公主宣召,就不方便说话了,杨夫人便道:“璐姐儿呢?没在家?”

陈七就笑道:“看起来不在吧,要在,听说娘跟我来了,怎么着也要来请安不是,大姐姐,不是我说,璐姐儿也真是野惯了,大姐姐竟也管不住?”

对这样突然的问话,陈氏有点茫然,杨夫人接着说:“唉,璐姐儿这样大了,这样下去可如何得了,我统共这些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就璐姐儿最叫人操心,虽说孩子淘气是有的,可到底是哥儿多,姑娘家这样的少见啊,可真叫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