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道,“我不要你,你脚臭。”

大阳不乐意听这话,“脚不臭,那叫脚吗?”

大美这会儿说话很顺溜了,反问,“要按你这么说,我这就不是脚了?咱娘的脚也不是脚了?”

“爹的脚也很臭啊。”大阳觉着自己脚臭是有缘由的,遗传的老爹。

大美道,“但爹每天都洗脚,你有时还不洗脚哩。”

大阳也是要面子滴,撅嘴看他妹,“我还不跟你在一屋呢!哼,我其实不怕吵,我还跟爹娘一个屋!”

大美便不理会她哥了。

大阳不知是不是因为被妹妹拒绝俩人一屋的请求,对大美很是不满,还说他妹,“赶紧搬出去,自己一屋睡去吧!”

大美当真不是受气包的性子,她跟她娘道 ,“娘,等你出了月子就教我武功,等我练好武功…”说着,眯着眼睛向她哥晃了晃小肉拳头。大阳歪着个小肉脖子,一幅黑社会气派的问他妹,“你这是皮痒找揍么。”

秦凤仪在一畔鼓掌加油,“好!媳妇,我十两银子押大阳赢,你押谁?”媳妇险没把他给揍一顿。

秦凤仪只好调节一下儿女之间的矛盾,说大阳,“你做兄长的,得知道照顾妹妹。”又说大美,“你做妹妹的,得知道敬重哥哥。这叫什么,这叫兄友妹恭啊!”

大美严肃的纠正她爹,“是兄友弟恭。”

“活学活用,活学活用。”秦凤仪把俩孩子劝好,又许下明日亲自帮闺女挑屋子,大阳也要他爹帮他挑一个,秦凤仪道,“你不是还要跟爹娘一起吗?”

大阳扁扁嘴,醋兮兮道,“自从有了双胞胎,娘被窝一个,爹被窝一个,我都要自己一个被窝了。我明儿找安堂兄一起睡。”

“好主意好主意。”秦凤仪鼓掌。

大阳得意的晃晃大脑袋。

给俩孩子一搅活,秦凤仪第二日晚上睡前过去亲了亲儿子,又亲了亲闺女,同时还得跟闺女儿子分别保证:你们才是爹最喜欢的小宝宝。

然后,秦凤仪回屋方与妻子说了京城“活圣人”之事,李镜道,“几位在京的年长皇子,母族皆不显。六皇子年纪尚小,也不得与大皇子争,可不就让他一家独大了吗?”

秦凤仪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啊!”

李镜挑眉,“你是老虎?”

秦凤仪“嗷呜——”一声,做个老虎样,李镜给他逗笑,复道,“倘不是京城形势的确不大好,怕三皇子不会亲自过来,你也要留些心。”

“你放心吧,还早着哪,陛下身体好的很,就他那人品,还不得活个百八十岁啊。”秦凤仪道,“根本不必理大皇子,他现下就做个圣人样,以后还要如何?我得想想,再给咱们四宝弄块地盘儿。你说说,就是把交趾划归给咱们封地,现下四个娃,这地盘儿也不够分的啊。”

秦凤仪愁了一回儿女们以后的生计问题。

这事儿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愁成的,三皇子这大老远的来了,秦凤仪便想多陪三皇子,偏生又遇到一千载难逢的良机,罗朋打发人秘密送信回凤凰城,言说大理与吐蕃因马匹交易一事大为不快,大理势力最强的杨家主张出兵吐蕃,给吐蕃王一些厉害尝尝。结果,大理还没出兵,吐蕃先劫掠大理周边。这回,大理土司必要出兵的。

罗朋将这消息传回凤凰城,秦凤仪也没时间同三皇子玩儿了,干脆带着三皇子议政,秦凤仪召来心腹商议,“千载良机,千载良机,断不能错过。”

“殿下意思是。”

“加强大理那边的监视,让冯将军准备好兵马,随时准备出兵大理。”秦凤仪简直是要乐死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他媳妇刚给他生了一对大胖小子,他正发愁地盘儿不够分呢,大理就出事了。这可真是,瞌睡便有人送枕头,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冯将军那里准备好兵马,秦凤仪这里则立刻令李钊一应后勤供给送往桂地,同时,密令先行一步送到桂地与大理。必要让大理与吐蕃打一场狠的才行!

吐蕃与大理的这场战事,一直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其间,吐蕃秘密派使臣绕道蒲甘、 暹罗,经交趾州,到达凤凰城,请求镇南王发兵,共分大理。

秦凤仪肃容道,“大理乃我朝疆域,你吐蕃不过是我附属小邦,我与你共分我朝疆域!?笑话!”遂逐了吐蕃使臣出城。

三皇子道,“这吐蕃派出使臣来咱们这里求援,可见还是大理兵更强些。”

“大理这些年,因着与咱们的贸易,越发的张狂。倘此战叫大理胜了,咱们这里怕要多事。”

秦凤仪这里义正严辞做好人,罗朋那里则没少着斥侯秘密的给吐蕃送消息,直待这场原本以大理胜数更大的战争折腾了个两败俱伤。尤其杨家,杨家土司及膝下年长子次子悉数在战争中战亡,杨土司第三子第四子欲继土司之位,段白两家却也有人说,按朝廷规矩,该是杨土司的长孙继承土司之位。为此,争执不休。最后没法,只得请知识渊博的邻居镇南王秦凤仪来给评评理。秦凤仪立场明确,“你们这说的都不对啊,杨土司虽则有长子,但,他的长子乃庶出。杨土司的正室生的是第三子,故,该由杨土司的第三子继位。此方为朝廷大典也。”

杨三郎得了镇南王的支持,一时声势大涨,结果,却是有命无运,骑马出门时,马惊跌落马背,叫惊马一脚踩在胸口,重伤不治,还未登上土司之位,便挂了。

秦凤仪得知消息,还在白使臣跟前哭了一回杨三郎。杨土司的第四子便成为存世的最年长的儿子,这位牛人也颇下得手去,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杨三郎家的几个儿子也干掉了。这回行了吧,嫡支灭绝,该轮到老子做土司了吧!可结果,他手忒黑,其他杨氏子孙吓死了,私下向罗朋寻求庇护,于是,罗朋命张瑶护送这些孩子们东去,逃到南夷,过来向镇南王求助。

镇南王终于等来了大义之名,他以镇南王之名,在杨家子孙的的请求下,派冯将军为帅,亲去大理,征讨大逆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不会说话的下场~

秦凤仪见媳妇喂奶,双胞胎一左一右,一人一个,闭着眼睛吃的正香,秦凤仪笑,“跟小猪崽似的。”

李镜大怒,儿子是小猪崽,那她是什么?遂一掌将秦凤仪拍飞~

第386章 三皇子

相对于去岁征讨交趾的磨刀霍霍, 此番大理出兵,秦凤仪是占尽了大义之名,完全是令冯将军打着仁义之师的名头, 去征讨弑兄杀侄的杨土司四子。但, 仁义之师也有仁义之师的缺点, 如去岁对交趾出兵, 完全就是去报仇,你交趾王派兵将假扮盗匪攻打我县,就秦凤仪的性子, 那绝对饶不了交趾王啊。如今, 他非要弄个仁名儿,结果,冯将军便叫段白两家拎着杨家四子挡在了大理城外。

段白两家委实不傻, 你不是来征讨杨四郎吗?成啊, 人我们帮你抓了, 免费送你, 也谢谢你们远道而来,你们这就回吧。这两家人是绝对不愿意见到南夷兵入驻大理的!

好在,此次随冯将军出征的是傅浩,这位秦凤仪当年送出几百里也要留下的大才子。傅浩实不愧他才子之名,冯将军是将领,他遇到这局面,当真有些懵。但,傅浩不一样, 这位长史兼桂地知府大人,通读史书,见识非凡,傅浩当下说服了杨土司庶长子的嫡长孙杨佑,杨佑年纪还小,不过十岁,他爹以前是公认的土司之位的第一继承人,他身为他爹的长子,是第一继承人的继承人。依傅浩的本事,说服杨佑并不难,杨佑只问一句,“以前,都是我杨家掌管大理之事。”

傅浩温柔而恭敬道,“以后,自当如此。”

然后,杨佑便以杨家第一继承人的名义,请冯将军护送他入大理城。

段白两家自然不愿,但,与吐蕃之战,两族兵马损耗亦是不小,豁出命去想挡住冯将军也并非做不到。但,一旦翻脸,若怒镇南王殿下,大理是万万招架不住的。不过,两家允冯将军入城前,还是与傅浩谈下了诸多条件,傅浩身为秦凤仪的心腹,自然一一答允。心说,真个蠢才,待我大军入城,以后难道还是你们说了算?

这便是秦凤仪控制大理的整个过程。

大理驻军之后,秦凤仪得写封折子跟朝廷知会这事一声。三皇子道,“先时好奇与大理的战事,我一住就是半年,我这也该回京过年了。你这里的事,有什么要我回禀父皇的没?”

秦凤仪坦荡无比,“照实说就是。”

三皇子踟蹰半晌,与秦凤仪商量,“你说,我也跟父皇要块封地,出来就藩如何?”

秦凤仪道,“比在京城憋屈着强。京城的人,太过机变,今儿朝东,明儿朝西的,全都盯着富贵权势。男子汉大丈夫,当做些实事才算不负一世。”

三皇子点头,“那这事我回京便说。”

秦凤仪道,“我送傅安抚使与你一道,一路走也有个伴。”

三皇子七月底过来,原本想着九月便回京的。结果,遇着大理这事儿,他觉着,这事儿比朝中那些个烂事有趣多了,遂给京里写了封奏章,说要多留些日子,大理与吐蕃打仗,不知道会不会波及南夷,他不放心兄弟,要等战事结束再加京城。

反正,随便找个理由吧,三皇子就带着儿子留了下来。

安哥儿干脆就跟着大阳他们一并上学,每天睡都是同大阳睡在一处。如今说要走,安哥儿很舍不得大阳几个,大阳几个也舍不得他,大阳还抽嗒了两声,把自己心爱的布虎头送给安哥儿,拉着安哥儿的手说,“安堂兄,以后,你见着这老虎头,就当是见着我啦。”

安哥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戏具送给了大阳弟弟,还有寿哥儿、阿泰、大妞、大美几人,均与安哥儿有礼物相赠。安哥儿很不愿意走,他在京里也有许多堂兄弟一起在宫里念书,但,大家最喜欢的是永堂兄,安哥儿就要靠后站。但在凤凰城,大阳几个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在一起疯玩儿,大阳弟弟对他也很好,他俩还睡一个被窝,晚上说悄悄话哩。

秦凤仪说,“干脆叫安哥儿在南夷过年吧。”

安哥儿很愿意啦,他爹不同意,“不成,家里他娘肯定记挂着哪。”安哥儿一想也是,好些日子没见娘和弟妹们了,也就没闹着不走,最终是依依不舍的跟他爹走了。

傅浩与三皇子走后,秦凤仪颇有些担忧 ,与媳妇道,“你说,陛下能将云贵之地再划给我不?”

李镜头都没抬,“你这是发哪门子梦哪?”

秦凤仪扳过媳妇的脸,“别看儿子了,你倒是看我一眼。”

李镜心下好笑,抬头看向自家男人,“最好的结果就是现下这般,由咱们的兵马驻守大理。待过了年,贵地的土司若是明智,也该拿出些诚意来。”

“其实,云贵都是穷地界儿。有什么呀,就是马匹、茶叶、药材之类,其实,茶叶咱们这里也不缺。”秦凤仪道,“可我总得为三郎四郎想一想啊,咱家四个孩儿,大阳是世子,最大的地盘儿自然是大阳的。周边这三个,云南、贵地、交趾,大美双胞胎,一人一个,省得打架。”

“你就别叨叨了。”李镜道,“有这空不如去大阳的亲卫军里瞧一瞧,再者,大理如今归顺朝廷,咱们倒不稀罕他那里的金银,但也总该有些表示才对。”

秦凤仪看向妻子,李镜凤眼一瞥,“你怎么倒笨了,段白杨三家久居大理,眼下他们也多是面服心不服。让他们三家出几个家族嫡系子弟,过来凤凰城学习一下汉家礼法。”

李镜又淡淡道,“这凡事啊,都得讲一个礼字。就拿那杨土司来说,他身死,三子四子争位,当初咱们凭什么支持杨三郎,就因为杨三郎是嫡出,其他都是庶出。嫡脉断绝,遂取庶长一支,也是无可耐何之举。以后段白两家的土司继承,自然也要依咱们汉家礼法。我看他们以往不大懂这些,叫他们过来学习一二,总无害处。”

“你说的是。”礼法不礼法的,秦凤仪觉着,过来几个人质很不错啊。

李镜与丈夫道,“咱们这几年在南夷,叫些不知底理的人瞧着,得说咱们顺风顺水,只是,咱们也不容易呀。穷还是小事,就看这几年打的仗,信王桂王交趾王杨土司,哪个不是曾称霸一方的人物,可一旦战败,不是人死身灭,就是为虏为俘。咱们虽是胜者,我却时时惊心,若非咱们兵强马壮,哪里有如今的太平日子。可见,想过太平日子,就得有人马,是不是?”

秦凤仪叫他媳妇给念叨的,起身道,“我这就去兵营瞧一瞧。”

“先等一等。”李镜唤住丈夫,与他道,“你刚也说了,大理有什么,无非就是马匹药材罢了。这两样,还多是把持在段白杨三姓之手。可要我说,不论大理还是交趾,最值钱还不是这些外物,最值钱的,当是人口。这两地,多是各族混居,倘有那真心归顺的,不妨收拢了他们来,再练一支兵,只要教导得宜,让他们忠于咱们,便是了。”

秦凤仪想了想,正色道,“你这话也在理,这两年,我是有些懈怠了。”

李镜笑,“劳逸结合嘛,有忙的时候,就得有休息的时候。”见丈夫一劝就听,比往时听话的多,李镜心说,待过两三年,身子调理好,再生一个才好。

这年头,并没有太好的避孕方法。

当然,有避子汤。

但,是药三分毒,避子汤一般都是当家主母给自家侍妾喝的,有哪个主母会自己左一碗右一碗的喝避子汤啊。

没人这么干,所以,如李镜这等恩爱夫妻,现下孩子生的也不算多。

李镜这刚生产完,大公主就怀上了第三胎,大公主这几年与崔氏不晓得怎么了,一个接一个的生儿子。大公主这回有了身孕,就跟李镜念叨,“我这胎非生个闺女不可。”

李镜自己是有闺女的人,在大公主跟前便很有优越感啦,李镜笑眯眯地,“我嫂子生他家三郎前也是这么说的。”

大公主想想,也是好笑,又说李镜与骆氏,“还是你家有福气,都是有闺女的人家。”

骆氏这会儿也正大着肚子,道,“儿子闺女还不一样。”

“刚开始怀阿泰时,我是盼儿子的,驸马家里就他一个独子。可如今都生两个小子了,我就特稀罕闺女。”大公主道。

大家都是有儿子的人,故而,说到儿女上就没太多顾忌。大公主这话,崔氏特有共鸣,崔氏刚生下家里三郎不久,道,“就是殿下这话,我有了三郎,时常叫大妞大美过去,想着多瞅瞅她们,是不是就能生个闺女,还有稳婆说,看我怀相是个闺女,结果,生下来还是个小子。”可见稳婆也不灵。

南夷这里,男人们忙着练兵、处理政务,女人们则是围在一起闲聊,京城里却是因大理之事掀起了新一轮的论战。

大家关心的是,究竟该不该由南夷出兵镇守大理。

当然,还有些狗屁倒灶的话,说什么镇南王发兵大理不过举手之劳,不值一提。目的不过是要削镇南王之功罢了,三皇子实在听不得这些无耻之语,讥诮道,“镇南王打交趾,你们说他穷兵黩武,如今兵不血刃令大理归顺,诸土司来朝,你们又说没什么大不了。我看你们当真是生错了时间,你们当生在前朝方是正经。”

景安帝道,“三皇子这话虽直接,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啊。”直接令人将那颠倒黑白的官员撵出大殿,夺职,永不叙用,朝中风气顿时大好。

三皇子此次回朝,非但他所知道的大理之事,连连赞道,“镇南王真是有勇有谋,若非大理吐蕃两败俱伤,怕大理没这么容易驯服。”

景安帝还是头一遭见三儿子在自己跟前喋喋不休,眼中闪过一抹暖意,笑,“怎么,觉着长见识了?”

“长见识了。”三皇子并不否认,道,“父皇,儿臣也比镇南王小不了多少,儿臣想着,也向父皇讨块封地,做一番事业,也为百姓做些实事,不枉这一世。”

景安帝微微皱眉,“当年打发镇南王就藩,是有原因的。朕渐上了年纪,就愿意儿孙绕膝,你何苦离朕而去?”

三皇子道,“镇南王时常说,父皇龙体康健,定能长命百岁。儿子是想着,到外头去瞧瞧。”

景安帝笑,“看来,你是拿定了主意啊。”

三皇子起身行一大礼,“请父皇成全。”

景安帝问,“你看中哪里封地了?”

三皇子没跟他爹客气,“儿子看,江西就很不错。”

倒不是什么好地方,景安帝却是另有打算,“云贵封你如何?”

三皇子道,“云贵多为土司掌权,与先时南夷的形势还不大一样。而且,现下大理刚刚归顺,父皇便派我去就藩,怕要引起当地土族的反弹。毕竟,他们在大理还颇有势力。不如令镇南王渐次削弱土司之势,再令藩王就藩不迟。”

景安帝想到朝中人对镇南王的诋毁,笑道,“你这话也在理,你既看中江西,便将豫章封你。”直接允了三皇子。

三皇子起身谢恩。

三皇子封藩之事,大皇子是且喜且忧,喜的是,讨厌鬼又走了一个,待这些讨厌鬼们走光了,储位自然非他莫属。忧的是,三皇子竟封到了豫章,这岂不是正与南夷相邻,如今,与镇南王狼狈为奸便更容易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大阳的脚丫子有多臭~

一次,双胞胎刚吃过晚饭——母乳,正被爹娘一人抱一个的玩儿,大阳跑进来,满头大汗,刚刚蹴鞠回来。大阳刚甩掉靴子,双胞胎哇的吐了奶,还干呕好几声~

大阳还说呢:双胞胎是不是肚子里有小娃娃了~

双胞胎气的:给你熏的!

第387章 云贵

这里要说一下封藩制度, 如景安帝说把豫章封给三皇子,所封者,不过一城而已, 并不是把整个江西都封给三皇子。至于景安帝当年将整个南夷封给秦凤仪, 主要原因是, 南夷贫瘠, 而且,土人、山蛮横行,基本上当时说将南夷封给秦凤仪, 也主要是指被汉人探制的南夷地区。但秦凤仪收复土人、靖平信桂, 收抚了整个南夷,由此,秦凤仪的封地一跃为天下藩王之首。所以, 秦凤仪的封地, 真的是有原因的。现下朝中不少与秦凤仪不睦的大臣想到秦凤仪的封地, 都觉肉疼, 想着当年怎么陛下将南夷封给镇南王时咱们没拦一拦啊!结果,倒叫镇南王赚得如此大块封地,真是占足了便宜。

可这些人也不想一想,人家秦凤仪的封地大,是因为,这是人家凭本事收复的。以往,南夷虽说是属于朝廷的,也不过名义上罢了。土人们还每年去朝廷打秋风, 做出个顺服的模样,山蛮完全就是鸟都不鸟朝廷的啊。

但,相对于秦凤仪,三皇子的封地明显就小的多了。

不过,即便是小些,三皇子也宁可就藩,不在京城里看大皇子那些装模作样的脸。

三皇子便得封豫章王,但,安哥儿身为嫡长子,未能得封世子,由此亦可见三皇子在京城政治势力之微弱了。不过,安哥儿毕竟是嫡长,只要无甚错处,以后封世子也必是安哥儿无疑了。

三皇子年后便收拾收拾带着自家儿女、还有他爹派给他的属官往豫章就藩去了。

朝中此时有人提议在云贵设总督之位,景安帝未允。

大皇子有些不解,景安帝与他道,“大理那里,到底如何,怕是镇南王一时都不能掌控全局。说到底,杨家虽势微,可段白两家势力犹有大部分保留。既然大理已然驻兵,此时再派总督,镇南王的人马必然要退出大理的,如此,便要调用他处兵马。西南之地,多有瘴毒不说,将士们适不适应得了西南的饮食气侯还得两说。当年,太祖皇帝着大将谢敏征南夷,便损耗颇重。”

大皇子道,“父皇,难道不能直接征调南夷兵马吗?镇南王一向忠心,为人亦识大体。”

景安帝摇头笑道,“忠心倒是不假,可识大体就算了,他可不是识大体之人。何况,他麾下兵源亦是复杂,土兵、山民,还有交趾人,其中,这里头再分各族子弟,据说南夷共有三四十个族群。镇南王能整治得起这一摊,可换一个人,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而云贵,亦多是这种情形。所以,纵以后派官,亦要万分斟酌。当地各部族,人虽少,他们却是土生土长的,一旦不能收服,他们便跑到深山,倘他们肯在深山安生度日,也是福分。可山里的生活,如何能与城里相比,终是生出各种是非来。再者,就算打得他们不敢出来,云贵之地,多大的地盘儿啊,没人怎么行呢?赶走了当地土人,又要迁民。如今承平日久,你瞧瞧,先前徽地受了雪灾,镇南王带着大米迁了些百姓到南夷,徽州巡抚犹是急了眼。各地大员,没人愿意迁自己当地的百姓。再退一步讲,就是迁过去,云贵之人一向贫瘠,百姓们有手有脚,倘日子不好,终是要逃的。”

“朝廷虽有银钱,难不成,全撒到云贵去?何况,贵地土司现下还没动静呢?现在派云贵总督,此旨一发,镇南王必然令军队退出大理。他的兵一退,新调去的兵水土不服,亦不知当地风土人情,岂不叫大理缓过这一口气。倘他们缓过这口气,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还有,贵地土司尚未臣服,谈什么云贵土司?他们哪,不过是看着镇南王这几年东征西讨,只怕镇南王得了实惠。”景安帝语重心长的拍拍长子的手,“可你想想,镇南王到底是咱们皇家的人,倘因咱们皇家之争,叫云贵土司得了便宜,这成什么了?何妨就叫他暂且驻兵大理,镇南王的性子,他必是要贵地臣服的。再者,云贵的大头是茶马贸易,这里头的分寸,镇南王与云贵素有商事往来,他对此事能拿捏得好。可换一个人,不一定有此间分寸。兴许会有朝臣说,让镇南王辅助新总督治理云贵便可。这样的话,更是混账之极!你要记住,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到地方上,仍是如此。一件事,必然有主有从。现下一地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正三品,尚有督抚之争,何况,令谁谁谁辅助谁谁谁,这样的话,听起来没错。可一旦施行,必致地方大乱。何况,镇南王乃亲王之尊,你让他去辅助一地总督,岂不是尊卑不分?”

景安帝细将云贵的形势间的利害说与长子知晓,大皇子虽觉父亲的话在理,可心下却是觉着,长此以往,镇南王势力膨胀至整个西南,这也委实优容太过。

只是,这样的话,如何能与父亲说呢。

大皇子私下请四舅平琳向外公平郡王请教,平琳的话就是,“陛下偏心太过。”

平郡王所忧虑着,还不只是陛下的偏心。何况,这算什么偏心呢。平郡王知道是大皇子特意令平琳与他请教此事,只得细细的说与这个四儿子道,“不论云贵还是南夷之地,先时对朝中向来无所供奉,如南夷,但有天年不收,年景不好时,朝廷还要赈济一二。如今,南夷好了,所以,大家的眼睛便都盯着南夷去了。”

平琳道,“爹,朝廷好地方多了,北有京师、南有苏杭,哪个不是一等一的好地方,谁还眼馋南夷不成?我是觉着,镇南王封地本就极大,交趾又划给了他,如今,云贵也叫他的兵驻着,西南半壁,都是他的地盘儿了。”

虽则平琳一向有些欠缺智谋,但不得不说,这句话却是正中平郡王心坎儿。平郡王心下亦觉着,景安帝对镇南王优容太过。不过,平郡王到底不是寻常人。他平家外姓封王,当年,一样有人说陛下对他平家优容太过。想通这一点,平郡王愈发沉静,与四子道,“阿琳,眼下西南看着形势虽是一片大好,可西南之地,不比中原,多是汉人聚居,西南是百越混居,那地方,换个人,谁能收拾的了?”

平琳道,“我就不信,朝中就没有能人了?”

“朝中的确不缺能人,但,这时候谁接掌云贵都不如叫镇南王合适。何况,贵地土司未有臣服之意,这可急什么呢。”平郡王道,“现在急吼吼的去夺云贵之权,惹恼了镇南王,倘云贵之地鸡飞蛋打,这个责任,谁来负?”

平琳嘀咕道,“就是鸡飞蛋打,也比叫镇南王得利的好吧。”

平郡王一掌拍在桌间,怒斥,“你放肆!”

平琳吓的连忙道,“爹,我就随口一说。”

平郡王怒瞋长子,冷声道,“你若想成为一流的人物,必然要有一流的眼光。不要陛下令镇南王驻兵大理,就这样沉不住气!镇南王乃国朝藩王,陛下爱子,倘不是镇南王抓住时机,焉有今日大理臣服!难道,大理在镇南王手里,于我朝,还有什么害处不成?陛下圣明,方会令镇南王驻兵大理,因为,大理的形势,只有镇南王最清楚。陛下的眼界,是着眼于全局大势,而不是朝中区区权势之争。”

平郡王最后道,“想跟着陛下的步子,必要跟上陛下的眼光。”想着大皇子到底年轻,还是沉不住气啊。

而接下来,云贵土司的行为,也证明了景安帝令镇南王兵驻大理的英明。

秦凤仪要求大理嫡系子弟来凤凰城学习汉家礼典,以免他们不懂继承制,再酿出什么血案之类的事。在大理段白杨三家分别贡献出数名嫡系子弟到凤凰城时,贵地土司终于表示出对朝廷的臣服,分别向镇南王与朝廷上了恭顺的奏表,同时,也派出自家子弟到凤凰城念书。

但,云贵土司同时又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他们派去凤凰城的不过是嫡脉子弟,而有继承权的嫡长子弟,则是都派到了京城,到京城国子监念书去了。

这些土司精明的很,他们的子弟一到京城,便展示出了对皇帝陛下的恭顺与臣服。大皇子自是不会放过这等机会,对这几家子弟颇为照顾。

对于此事,秦凤仪便是心下不爽,可能说什么呢?他也不能不叫这些人过去京城念书!而大皇子,自然要拉拢这些有继承权的土司家的子弟,以准备日后收回云贵之权。秦凤仪这口气难咽,立刻叫云贵土司明白了一句话,那就是:现官不如现管!

秦凤仪先对土司的继承制进行了改革,除了嫡长继承制外,其余土司诸子想要获得官位,必要先经朝廷考核。其次,秦凤仪要求,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征收赋税,修建城池!

同时,统一信仰,祭凤凰大神!

作者有话要说:

诸土司:尼玛这也忒狠啦~

第388章 罗朋

秦凤仪手段繁多, 简直令大理诸土司应接不暇,如今,大家都埋怨段土司, 非得出这馊主意, 把嫡长子弟送去京城, 惹得镇南王殿下不悦。可现下, 埋怨已是无用。

秦凤仪率先做的,便是组织大家伙来凤凰城祭凤凰大神。

这倒不是秦凤仪突然想出来的,让大家伙一起祭祀凤凰大神。这说来, 还是山蛮给秦凤仪的灵感。汉人的礼仪是每年冬至秦凤仪身为藩王, 要带着麾下臣属在封地举行祭天大典。为了收拢土人与山民,秦凤仪也时常带着他们一道进行祭祀。后来,不知道这些山民土人怎么想的, 大概是因为他们族中并不流行祭天, 倒是时常祭祀凤凰大神。方壶出的主意, 请秦凤仪带领他们祭祀凤凰大神。如今秦凤仪收服土人与山民, 而且,待他们与汉人一视同仁,他们想着,不能总去参加汉人的祭祀,咱们也是有祭祀的啊,咱们当祭凤凰大神。只是,只他们自己去祭凤凰大神,不大威风。正好, 因为秦凤仪先时时常宣称自己是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分身,而且,他们已归顺亲王殿下,亲王殿下做一做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分身也没什么。

于是,山民土人一合计,便请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分身凤王殿下带他们去正式祭祀凤凰大神。有了共同的祭祀,大家才能团结在一起啊。

其实,云贵那边的土人也有祭祀凤凰大神的习惯,只是,现在也有许多人开始信佛了。秦凤仪决定,大家还是一起信奉凤凰大神吧。

此事,得到了清风道长的大力支持。难得的是,了缘禅师也很合作。了缘禅师对清风道长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很不以为然啦,有什么得意的,反正他们佛家已经把凤凰大神收归到凤凰大菩萨类去了。至于道佛两宗,都是朝廷认可的正宗的有传承有历史的宗教。

待给凤凰大神举行过祭祀,了缘与清风二位宗教界大能还人宗教上向大家普及了一下亲王殿下就是天下菩萨(神仙)下凡,过来普度众生云云。

这种给当权者当个神仙身份的事,从来也不罕见。

同时,秦凤仪还规定了每年官方正式祭祀凤凰大神的时间,仪式,每年凤凰大神的祭祀,各土司、山民、土人,还有交趾土人中有身份的、受邀请的,都要过来一并祭祀凤凰大神。同时,各地,主要是指云贵与交趾,秦凤仪还很和气的问他们,有没有银子建凤凰大神的观宇祭祀啊?要不要帮忙啊?

交趾吴知府立刻保证会自筹款项给凤凰大神建观宇,吴知府是秦凤仪一等一的心腹,乃秦凤仪提携起来的,他祖父原是江浙总督,刚转调直隶总督,说来,小吴也跟着秦凤仪许多年了。先时与薛重在榷场,后来,收复交趾后,秦凤仪点让他做了交趾知府。吴知府这么一表态,云贵土司也不能说没钱啊。

秦凤仪还一幅很善解人意的模样,“知道你们不富裕,不过,你们这样的心虔,凤凰大神会保佑你们的。以后跟着本王,包管你们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哪。”

秦凤仪少时在民间长大,很有些江湖气,说话也直接,先问过李邕、方壶还有桂地李长安,各地方官道的修建情况。三人说的那是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啊,主要是,亲王殿下简直忒是仁慈,修官道都不用他们出钱,征用他们山民的时候,给的工钱也很是不少,从不令他们出白工。这一二年,普通山民的日子都能过得的,许多聪明的姑娘和小伙子,还学了一二技术。正因得了实惠,方壶才会带头把秦凤仪供奉为凤凰大神要人世间的分身啊。

不然,谁会傻乎乎的这会奉承你啊。

而且,官道修好,他们各地买卖货物,生意往来,便宜很多。再有大理来的马匹,眼下,他们大多数山民都不再是肩背手抗,他们当地,也有了运送货物的车马行,就是出门也便宜了许多。还有许多躺在山里的山民,也在他们的劝说下,下得山来,分予田地,过起了日子。

各州府之间的官道修好后,他们又说了县州之间的官道的事,秦凤仪笑,“先缓一缓,就是州县之间,也得有个先生,甭到时,先修你们州的,另则他们府的就开始吃醋。”

秦凤仪一笑,便笑的李邕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至于方壶、李长安,俩人都是脸皮厚的,只恭敬笑道,“我们都听殿下的。”

李邕则悄悄的同秦凤仪眨巴下眼,意思是私下有事同亲王殿下说。便是方壶身为李邕的大舅子也很看不上妹夫这种小意手段,不知为啥,特别的喜欢跟亲王殿下说私房话,简直是叫方壶…还小小的有些嫉妒哩。他就没有妹夫这样不要脸~

吴知府说起自交趾到上思的道路来,吴知府道,“这条路必要先修起来,不然,运东西太不便宜了。便是有马,路也实在难走。”

秦凤仪道,“测量出多少里程,道路状况没?”

吴知府道,“都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