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死出轨昏君:乱情小娘娘上一章:第 189 章
  • 玩死出轨昏君:乱情小娘娘下一章:第 191 章

当时还是黎明,许多人都还在梦乡里尚未醒来,一听到这剧烈奔腾的巨大轰响,几乎丧魂落魄。等大家奔到最高处张望的时候,顿见滔天白浪,滚滚而下,沿途的北延东池军队却没有任何的防备。根本来不及有任何的抵抗,无数的人马舟船就被席卷而空……

皇帝闻声奔出来站在朔风城的最高处往下看去,但见昔日漂满河水的北国军队的尸首,此时就如一片一片最最微不足道的树叶,顺着奔腾的河水流泻下去……

朔风城和北山的一草一木,逐渐地露出来了。

三十多万死去的人,居然剩下不到一千具尸体,可见这场人为大洪水的威力。下游之上,哭声震天,哀鸿遍野。北延东池的将士们也做梦都想不到,本是胜利在望,却忽然遭遇这样的天谴,被洪水冲走的人马,居然也多达三十几万。

双方尚未面对面厮杀,单单凭借这一场大洪水,就死掉六七十万了。

喜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皇帝却坐在中军主帅的位置上殊无半点喜色。战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昔日曾经令他热血沸腾的荣誉感和光荣的感觉,忽然丧失得无影无踪。男人们从小便被教导,好男儿当建功立业。可是,这建功立业的背后,是多少渺小得如尘埃一般微不足道生命的丧失??

他从未如此心灰意冷。

仿佛对自己的皇位,对御驾亲征,对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都变得无动于衷。

……

但是,敌大军尚未退去。

唐七郎连夜向二王爷求救,但信息已经无法传递。

二王爷当然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衡量南北势力,双方都号称有百万雄兵,但是,按照实际数量来说,都在五六十万之间。经过了这一场大洪水,彼此的伤亡几乎也是旗鼓相当。他计算一下,按照现在的生存实力较量,己方应该还有25万人左右,而北国,顶多只有20万人了。

第25卷第1287章:反攻倒算4

本质上,这不是一场国与国的较量,而是兄弟之间的较量。

从小,他就不如皇兄。

皇位是他的,皇宫是他的,所有好东西都是他的。

甚至战争!

纵然他二王爷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可是,北国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战役,都是皇兄亲自指挥的。

惟其如此,大战之前,他就决心打败皇兄,打败这个号称一百年难遇的青年才俊,唯有如此,自己才会青史留名。

这以后,醇儿的江山社稷才会坐稳。

换而言之,醇儿就算是扶不起的阿斗,他还可以生一个儿子出来继承王位。甚至自己取而代之,登上至尊。

只要大权在手,谁在乎天下悠悠之口???

本来,他几乎确定要成功了,却不料,水坝不坚固,反而让胜利一瞬之间,自动化为了泡影。

可不正是自作自受?

他谋朝篡位这根弦早就绷紧了,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所以,寻了机会告诫唐七郎,趁着洪水退去,立即厉兵秣马,再战皇帝。

彼时,北国军队在尸横遍野的洪水里泡了那么久,尸毒蔓延,那时候的消毒措施又做得不到位,所以,小规模的瘟疫不时地在军营里爆发,天天都有几十个士兵莫名其妙的死去。

整个军营,弥散着一种极其悲哀的气氛。

唯有二王爷觉得十分高兴。

大洪水的退却曾经令他觉得无限的愤怒和惊恐,居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给皇帝赢了。这算什么??他简直没有耗费一兵一卒,胜利就好像捡来似的。上天凭什么那么眷顾他???所幸,瘟疫一流传,唐七郎的军队立即得知,马上厉兵秣马,和皇帝准备一场真正的生死较量。

双方的几十万大军,看样子都要拼光为止。

唐七郎可以把北延东池的几十万人马拼光,反正他知道二王爷赌的是最后一把,孤注一掷。但是,皇帝却不敢。这剩下的20万人不到,其中一半是北国的精锐骑兵,也是整个帝国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如果轻率地就把这支人马拼光了,他回去后,如何交代??

第25卷第1288章:反攻倒算5

但是,作为御驾亲征的皇帝,他不能退却逃跑。否则,北国的士气会一蹶不振。

他整夜整夜地呆在营帐里,愁眉苦脸,但觉这一年多以来,没有一件事情是顺利的。鬓边的白发,就更加的深浓了。

偏偏这一夜,天空忽然出现月全食。

那天晚上,晴空万里,一轮圆月当空,清辉洒满了整个大河沿岸。但是,到了深夜子时,那轮明镜似的圆月忽然出现了一片阴影,紧接着,阴影越来越大,到后来,整个月亮都变成了可怕的黑洞,只剩下外面一圈金色的光晕……

这种可怕的情景最先被巡逻的士兵发现,他们一嚷嚷,顿时惊醒了全部的人马。大家望风而出,都大肆嚷嚷起来。

“天啦……天狗把月亮吃了……天狗把月亮吃了……”

皇帝等人也闻风出来。

这种情况,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许多人窃窃私语。有的说,是不是战争杀戮太重,死伤过多,灵魂遭到了恶狗的侵袭,现在出来作乱了?

也有的人说,是不是预示着什么极大的灾难?

还有的大臣们更散发出一些古怪的灾难之说……

皇帝站在高处,并未注意这些议论。他心里一动,想起小时候太后给自己讲过的一件事情。那还是日全食,不是月全食。大白天的,好好的太阳居然残缺了。这种景象极少见到,皇帝和在场的许多人都没见过日全食。

但是,他在此时想起这件事情,知道那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是,底下的议论之声越来越响亮,虽然小事一桩,但是搞不好会严重地动摇军心,毕竟,现在正是人心最为浮躁的时候,军营上下都弥漫着一种悲观失望的气息。

他把众臣召集在一起商议。

这一次,众臣再一次旗帜鲜明地分成了两派。其中以二王爷为首的将领趁机进言,由朱成许率先发难,说此次战争死伤太重,是将士们的灵魂在上天愤怒了,建议陛下赶紧恢复醇亲王的王位,善待后宫妃嫔,方可消灾解难。

皇帝越听,面色阴沉得越是厉害。

第25卷第1289章:反攻倒算6

皇帝越听,面色阴沉得越是厉害。

他第一次抬起头,看着二王爷。

二王爷第一次从皇兄的目光里看到这种光芒,他心里一凛,垂下头去。

“二弟,你怎么一言不发??你怎么看?”

二王爷急忙道:“臣弟……臣弟也觉得这次死亡过重……”

皇帝笑起来。

这一次御驾亲征,虽然是他本人亲自做的决定,但是,当时二王爷等人可是极其坚决的主战派。曾几何时,风头就变得怎么快了??

他笑起来,不语。

这时候,江侍郎走了出来。他说:“月晕残缺,史书上早有记载,不过是一种很寻常的自然现象而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俗语说,‘月晕修德,月亏修刑’,也就是说,月晕的时候,那是上天告诉我们,德行修为不够,朝廷需要提倡节俭,T恤人民,减低赋税,停息干戈,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而如果是出现了月亏,那便是说,朝廷中出现了不少的冤案,需要谋反昭雪……”

二王爷等你看我,我看你,竟不料这人说出这样的话来。

可是,他们待要反驳,又苦于理屈词穷,没法和这江南来的才子辩论。

皇帝转向向无忌,问:“向无忌,你意见如何?”

向无忌朗声道:“我的看法和江侍郎一样。臣的父亲曾经讲起过一次日全食。当年日全食,也是朝野震动,人心惶惶,那天的情况比今天可怕何止一百倍??但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无需惊恐。果然,后来先皇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我们北国江山不但丝毫无损,反而日益强大,才奠定了后来全盛的基础……”

皇帝对这一番话非常满意。

他沉吟了一下。

这时候,江侍郎趁机道:“陛下,现在我们和北延东池相持不下,死伤惨重,不如撤兵。”

二王爷怒道:“我们北国岂能示弱撤军?”

江侍郎反问:“北国为何就不能撤军?”

皇帝却一直不语。

朱成许也吼起来:“哈……他北延东池敢于血战到底,我们北国就不行了??江侍郎,你这是藐视北国,也是藐视陛下……”

第25卷第1290章:反攻倒算7

“对,你妖言惑众,动摇军心,你该当何罪?”

“是不是北延东池派你来做尖细的?”

……

皇帝一挥手,制止了众人的争论,淡淡道:“各位不必多说,朕心底自有主张。这一次,朕倒要看看,北延东池到底能够支撑多久!!!”

众臣不敢再议论,都纷纷退下去。

皇帝独坐大营中,此时,真是坐立不安。

从太祖到先帝,再到前二十年……北国,从来没有在对邻国的战争中吃过这么大的亏。尤其是先帝,几乎每一次对北延东池的战争都是百战百胜。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号称史上最为强大的北国,粮草充裕,战马齐全,却不料,一场就死了几十万人。

如此回去,怎么交代??

他不是不想撤军,而是撤军了,怎么办??

抱头鼠窜的回去之后,以后,怎么还敢做出战争动员令???

他彻夜无眠。

天气,也一天天冷起来。

按照惯例,秋冬季节一到,是北国的好机会,但是,这种悲观绝望的气氛一散播,加上瘟疫逐渐地扩大,每天死亡几十人搞得人心惶惶,实在是不宜再战下去了。

而对面,敌军摆出一副拼死决战的情况。

北延东池和他不同,反正已经孤注一掷,血战到底,赢回他一个人的性命也在所不惜。可是,皇帝岂敢陪着他砸出这么高的本钱??

皇帝心急如焚,嘴上都开始起血泡了,每天都吃睡不安。

这一夜,秋风皱起,风呼呼地从潮湿的地上刮过,秋风四起,飞沙走石,昏天黑地。大风把平地上的许多帐篷都连根拔起,席卷飞去。

士兵们从梦中惊醒,惊惶不安地四处张望,又冷又恐惧。

就在这混乱不安的时候,忽然听得有人大吼一声:“快跑啊……北国军队打来了……”

“快跑,再不跑,我们就死定了……”

“外面全被北国的军队包围了……”

“天啦……是北国的皇帝亲自带人来了……”

“几十万大军啊……”

”逃命吧,大伙儿赶紧逃命……“

这声音,分散在北延东池军营的四周,此起彼伏……

第25卷第1291章:反攻倒算8

彼时,唐七郎自己的阵营也是人心惶惶,大坝围堵敌人不成,反而被水冲垮,死了几十万人,眼看一场即将到手的胜利化为乌有不说,而且,随着天气转冷,敌我双方的优劣已经在开始转换了,再相持下去,已经冻得受不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半夜三更,忽然听到如此可怕的呐喊,仓促之间,不辨真伪。一人呐喊,十人传播,很快,便声势浩大地流传开去……

到处都是士兵们的惊惶逃跑。

等唐七郎麾下任命的两位主帅和大将军闻讯出来的时候,已经迟了,到处都是奔逃的士兵,一人呐喊,百人响应,几千人心散了,几万人就恐慌了,最后,几十万人的队伍,一片骚乱……

大将军大吼着一连斩杀了三个逃兵,可是,无济于事,黑暗中,几十万人丢盔弃甲,夺路奔逃……到最后,唐七郎根本没有办法,要组织人马继续作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北国的军队真的闻讯赶来了。

两军随时关注着彼此的动向,皇帝探测得敌人如此大乱,岂有不马上跟进的道理??一队精锐闻风杀出……

唐七郎慌不择路,被几十名亲兵护驾着,落荒而逃。

主帅一逃跑,情势更加换乱,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到天明的时候,昔日威风赫赫的敌军驻扎阵营,已经不复存在。尸横遍野,粮草辎重等不计其数……

北国的君臣捡了这么大的一个便宜,尤其是一些不知情的大臣,看到这样的一地鸡毛,一个个惊讶得下巴都掉下来了。

唯有皇帝策马阵地,面上露出了久违的一丝喜色。

这时候,尸体堆里,好几个人陆陆续续的爬出来。大家一看,正是以江侍郎为首的十几名便衣侍卫队。

崔真实奇怪道:“江侍郎,你们躺在这里干嘛?”

江侍郎神秘一笑。

皇帝也笑起来:“这次胜利,多亏了江侍郎和向无忌。他们二人想出了这个计策,江侍郎到敌军里呐喊引起骚动,向无忌率兵恐吓……果然,没有多牺牲一兵一卒,就把敌人吓退了……”

第25卷第1292章:反攻倒算9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

饶是他们平素能征善战,可是,看到如此“投机取巧”的一次胜利,一个个也哑口无言。

二王爷几乎晕过去。

内心里,恨不得立即就把这两个多事的家伙给宰杀了。可是,他很快稳住了心神:在这之前,皇兄半点口风都没透露,以养伤为由将他安顿在营帐里面,若是他得知一二,岂会让江侍郎等人的计策成功???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一清点,估摸着唐七郎还剩下三万人。

但是,他还没绝望。

也所幸他对皇兄没有低估北延东池真正的精锐还有三万骑兵等在下一个关口。就像游戏的第一局,皇兄这才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就没那么容易了。

大军开始撤退。

前行到方山时,皇帝病倒了。

二王爷等见陛下忽然停下来不走了,纷纷打探情况。尤其是二王爷,他心底存了疑惑,但觉皇兄这一次行事恁地古怪,怎会忽然病倒了?

崔真实小声说:“我派人去打听过了,陛下的确是病倒了,估计是前些日子他吃睡不好,而且这一次虽然胜利了,却胜利得很窝囊,他年少气盛,所以难受……”

朱成许也皱起眉头。

二王爷却面上一喜,计上心头。皇帝大人早不病迟不病,却在这里病倒,难道不是天赐的机遇?

“陛下病情如何?”

崔真实低声道:“你别高兴得太早,陛下只是因为心绪不佳得了心病,他年轻,要不了几日,心情平静了,病自然就好了。你这时候去拿废掉的醇亲王做文章,怕只怕……”

“怕就不用做这件事情了……”朱成许恨恨的,“你们看看,现在江侍郎、向无忌等人又立下战功,受到陛下的信任,继续下去,根本就没有我们这些人的立足之处了……”

二王爷眼里露出毒汁来,沉声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必须马上动手。不能等待别人来宰杀我们。”

“王爷说得是。醇亲王一旦登基,有我们几个辅佐,他必然会彻底维护我们的利益,既然如此,我们就拼着一把,也要把他送上皇帝的宝座……”

第25卷第1293章:反攻倒算10

“可是,如何动手?”

崔真实问出了难题。

这是行军的途上,皇帝身边那么多侍卫,如何动手?

二王爷阴阴一笑:“你们也许还不知道,昨晚,陛下已经下令,让大军先行撤离。他只率领一小部分人留下来暂时养病……”

朱成许眼前一亮:“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陛下此人最是标榜仁义简朴。大军停留,必定耗费军费粮饷,他为了减轻费用,势必只留下最小量的兵马……”

二王爷接口道:“而你朱成许掌管了天下的兵马,到时候,只要调动大军,何愁大事不成?”

三个人十分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

朱成许问“王爷,你可有周全部署?”

“我已经想到了一个极好的计策。你们只管配合就成了。”

二王爷说出一番话来,众人互相对视,崔真实十分紧张:“万一失败了,他们会不会把我们供出来?”

二王爷冷笑一声:“这一点,崔真实就不必怀疑了,这些刺客,都是万里挑一的人选。就算万一失败了,他们也势必刎颈自杀,绝不会把我们招供出来。”

二人都松了一口气。

三日后,江侍郎,向无忌等人忽然受邀去方山上的梅林赏花。

刚刚才入冬,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众人听得梅花居然开了,立即欣然赴约。

二王爷和几名大臣正热情迎客,有人说:“前天听说朱成许买下了这一片梅林,我们还觉得奇怪,花这么多钱,买梅林干什么?原来却是有这样的妙处,果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