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人群便骚动起来,纷纷探头张望,还有人低声问:“哪个才是晋王爷呀?”

又有人说:“哟哟哟,果然是一表人材。”

有个衣着打扮不太正经的妇人低声说:“这阮五姑娘真是有眼无珠,生在福里不知福。这般伟岸男子,当妾又如何?我若是年轻十来岁,不要说当妾,便是当个丫鬟都心甘情愿。”

殿里一帮年岁尚轻定力不足的道姑,以及阮府的一干姑娘都偷偷地往外张望。一会儿,挤在殿外的人群分开,一列人走了进来。当先一人身材挺拔,身着暗紫色的亲王服饰,披着黑色轻裘,面色略显苍白,神色冷峻。他走到殿中间一站,顿时便有种渊亭岳峙的气势蔓延开来。一干年轻的道姑,姑娘,只觉得心跳砰砰,双颊耳朵莫名发热,忙垂下双眸。

紧随其后的捧旨太监上前一步,尖声说:“圣旨下。”

殿内殿外的人全都扑通跪下。

晋王往一旁伸手,太监把双手捧着的圣旨恭恭敬敬地放到他手里。他握住双轴徐徐展开,朗声说:“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女子自贞烈以外,其令德懿行,秀于闺房而湮灭无传者何可胜数。今有礼部侍郎阮弘之五女,出自名门,舍身为亲,至纯至孝,国恩宜彰,兹特赐丹书墨箓一册,金银玉帛一套,以示嘉奖,广传天下,以彰亲亲为大之根本。徽章载茂,永绥后禄。钦哉!”

“五姑娘”端端正正地磕三个头说,“谢陛下降恩圣盛,永志不忘。”

晋王默默看她一眼,招招手,另一个太监把捧着的丹书默箓,金银玉帛都送到“五姑娘”面前,她接过,转交给旁边的小道姑,又曲膝致谢。

紫英真人手捏三清诀说:“无量天尊,晋王爷,请随贫道进内殿品茗。”

晋王点点头,独自一人随紫英真人入了内殿,等小道姑送上茶掩门而去,他端着茶杯,用茶盖所拨弄着茶叶,语气疏淡地说:“我答应你的事,定然也不会出差次。”

“那就多谢王爷了。”

“不必谢我,你做了该做的事,我自然也护她周全。”

、 紫英真人略作沉忖,抿嘴一笑说:“前日与万妙居的天音真人喝茶论道,她问起了王爷。”

晋王拨弄茶叶的手一顿,长眉挑起,目露出杀气地说:“你别自作聪明,想跟我谈什么条件。我若是告诉母后你与皇后的关系,你这条小命还保得住吗?”

紫英真人顿时脸色惨白,不敢相信地看着他说:“你…你怎么知道?”

“为人最忌讳的便是自以为是,你虽然辗转数地,几次更换姓名,但都有蛛丝马迹留下。为你接生的,不就是兴平城柳月巷子的冯婆子吗?你若是想与她当面对质,我即刻叫人从兴平城带她过来。”晋王傲然地笑了笑说,“你也别以为我是有心查你,我只是查赵将军,顺便查到这桩事而已。你毕竟是我父王钦赐玉虚观主持,我敬你一尺,但你得知道自己的本份。”说罢,他把茶杯“啪”的一放,起身走了出去。

门外走廊里肃立的“五姑娘”见他出来,忙迎上付出,恭谨地说:“属下见过王爷。”

晋王摆摆手,低声说:“你留心着,若有谁生事…”手轻轻一挥,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五姑娘”恭谨地应了一声:“属下遵命。”

晋王微微颔首,大步走回无极殿。

“五姑娘”也即刻恢复了柔顺婉仪的模样,静静地立在门外,片刻,听得门吱呀一声,紫英真人出来了,她忙迎上去,恭顺地说:“见过师傅。”

紫英真人默默看她半晌,问“阮府…你祖母她们呢?”

“已经回府了。”

“哦,那咱们也回精舍吧。”紫英真人说罢,当先往扶疏精舍走去,“五姑娘”落后一步跟着,神情举止恭谨到极点,紫英真人冷眼看着,只觉得假的不行,忽然怀念起那个从来没有恭谨过,,一直神采飞扬的真徒弟。

第三章 藏身之处

紫英真人回到精舍里,盘腿坐在薄团上,捏着手诀闭上双眸,片刻,颓然地睁开眼睛,看着墙上挂着“离境忘尘”幽幽叹口气。

她是西北边陲人士,出生于一个普通士族,家境富庶,只办父母膝下无子,自幼便被充作男儿教养,娴读诗书,略通黄老,二十多年前,她正当豆蔻年华,北戎军队攻破边境,烧杀掳掠,民生涂炭,百业凋零。她的父母于逃难途中过世,仆人欺她孤女一个,抢走宯财作鸟兽散。她辗转流落到延州城,经弹琵琶为生。

一日知州府盛宴,见席中男儿几十人,胡吹海侃,粗俗不堪。独有一人相貌儒雅,卓尔不群,一打的知道是赵将军。情愫萌动,琵琶便带了情意,赵将军出生世家名门,与席中一干粗俗同僚不同,自小练习琴棋书画,耳朵灵敏,自然听了出来,便多看她几眼,一来二去,两便互相喜欢上了。

那还是她头回喜欢一个男子,每日里浑浑噩噩,只想着与他长相厮守,不再作第二念,情意浓浓时,该发生的都自然而然发生了,不久以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此时赵将军还不是西路军的元帅,只是他父亲麾下一员先锋。赵老将军听说他喜欢上一个勾栏瓦肆的女伎,倒也没有太在意,男人逢场作戏,不算什么。后来听说她怀了孩子,顿时就不高兴了,责令她打掉孩子。她自然不肯,希望他能说服赵老将军,不想他反而劝她:“不过是一团暧昧不明的肉,便是打掉又何妨?”

她当时只觉得五雷轰顶。

她在随即北戎连日攻城赵老将军与赵将军都无暇顾她,她乔装打扮逃到兴平城,躲在柳月巷里。一晃半年,战事稍平,赵将军找来时,她刚刚生下女儿。她生恐赵府容不下这个孩子,便重金收买一个道士说她贵不可言,将来指定母仪天下。赵老将军知道后,示意赵将军将她带回京城交给赵夫人抚养,说来也巧,送到那日,正好赵夫人亲生的两个月大的女儿没了,于是顺理成章地顶了缺,只因这事辗转数地,又加上时局动荡,人心惶惶,知道的人甚少,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赵皇后是赵夫人嫡出的女儿。

她见识赵家人的嘴脸,知道自己烟花柳巷出身,入了赵府也没有好结果,彻底死了心。隐姓埋名,辗转数地,在一个小道观里修行数年。她从小熟读黄老,见多世事艰难,人情苦厄,渐渐悟出世事本无常,唯大道不变,而后,她到京城玉虚观挂单,与人论道,声名鹊起,令宣宗皇帝另眼相看,又有了赵皇后入宫这番因果,

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又辗转这么多地方,光列换名字都十来回,她原本以为再无人知道这桩陈年旧事,不想今日却被晋王揭了个地儿朝天。好象光天化日之下被剥了皮,她只觉得说不出的震骇。

正思绪起伏,忽然听到小道姑在外面说:“真人,惠文长公主来了。”

紫英真人微微一愣,连忙摄心神,站起来打开门,一脸风清云淡地看着惠文长公主走进来,单掌行礼说:“无量天尊,长公主大驾光临,怎么不事先派人知会一声?”

“知你今日事多,原不想来打扰,方才听那些村妇说,晋王亲自来颁旨,可是真的?”长公主边说边走到北窗下的坑上坐着,窗了半掩,外面一丛藤萝刚冒了新叶。

提到晋王两字,紫英真人身子微微一颤,在她对面坐下说:“没错,是晋王亲自颁旨。”

“荒唐。”长公主重重一拍坑上小几,震得铜香炉都跳了跳,恨恨地说,“这孩子真是入了魔障,把自己的清白名声一股脑儿全丢了。如今,满京城的百姓都在笑话他痴恋阮五姑娘,求而不得,他居然一点都不知道避讳。”

“依贫道看,他倒是不怕毁了自己名声,也要成全她的名声。”紫英真人说着,不免想起二十年前赵将军的所作所为,两两相比,高下立判,虽然早已事过境迁,虽然她也早就放下,一念思及,心里还是一声喟叹。

惠文长公主垂眸黯然片刻,说:“-实在是太不象话了。”

“前杜尚书夫人来祈福时,说是沈老相爷气得都生病了?可是真的。”

“能不气病吗?”长公主说,“好好一桩显亲扬名的婚事,闹成了大笑话。如今嫁也不是,不嫁也不是,又因为阮五姑娘跟他家的源渊,被一干平头百姓指指点点。朱雀大街第一家,倒成了朱雀大街第一笑话,当真是灰头土脸。”

紫英真人微微一笑,说:“这下子阮老夫人应该解恨了。”

“解恨固然是解恨,她如今的心也提着呢。这回是彻底得罪太后了。正月时,命妇们进宫,她被太后多留了一个时辰,就跪在殿门外吃西北风,听说后来还是官家求的情,才作罢。”

“官家求情?”紫英真人诧异地睁大眼睛。

“他不是新纳了一个修仪,也是阮家的丫头嘛,好象行四,想来是她向他求情。”惠文长公主顿了顿说,“说起来,那丫头原是去过我府里,虽然长得好,看着有点木木呆呆的。不想进宫以后,倒忽然伶俐起来,颇有谢贵妃当年几分模样,把官家迷得五迷三道的,如今夜夜翻她牌子,气得谢贵妃都动了胎气。”

听到谢贵妃动了胎气,紫英真人心里快意,感叹地说:“许久没有进宫,都不知道宫里发生这么多事。”

惠文长公主说:“你还是别进宫了,只怕太后一见你,就要想起阮五姑娘,连带厌恶起你了。”

紫英真人苦笑着说:“只怕她早就厌恶了,今年正月大祭祀都没有召我。”

“你这徒弟收的真真是不值得。”

紫英真人默然不语,她对阮碧的感情是很复杂,虽然有责怪,却也有佩服。她自从家破人亡后,有十多年四处流浪,深知一个女子在外行走的不便。而阮碧抛弃了世家名门的出身,抛弃了亲王府金玉满堂的生活,孤身去了天涯,这份勇气,这份胆略,有几个闺阁女子可以媲美?

她们的师徒关系原本就是一场交易,她既然把阮五姑娘送进宫里,这场交易算是结束了,她倒希望,从此之后,阮碧能够海阔天空地活出她没有的精彩。想到这里,她感叹地说:“也不知道那丫头跑到哪里了?”

“那丫头颇有点能耐,我私下派人找过,找到涿州线索便断了。”惠文长公说,“不过,如今我倒是知道她在哪里了。”

紫英真人怔了怔,问:“在哪里?”

“濠州。”惠文长公主目视着南方说,“匪阳手下有个侍卫长,叫余庆的,自小跟着他。前些日子匪阳忽然给他谋了一个差使,出任濠州都总管,下辖一万兵马。可想而知,她定然是在濠州。”

紫英真人皱眉说:“如此一来,很多人都不是知道了吗?”

“他便是有心让所有人知道。虽然那丫头聪明,知道伪装行踪,但她到底只是一个弱女子,真有心要追查她,她能跑得到哪里去?她隐于暗处,反而容易被人杀人灭口。所以他索性亮明她的藏身之处,并把自己亲信派到濠州做了地方官,如此一来,任何人都要掂量清楚…”

与此同时,朱雀大街第一家的沈相内书房里,柔真郡主把地图铺开,手指轻轻点着濠州,正蹙眉思忖,忽然听到开门声,回头一看,是沈相回来了,忙迎上去,帮他解开外衣,说:“今日老爷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忽然觉得累,便提前回来了。”沈相说着,走到桌子边坐下,看着铺开的地图,心里一跳,“夫人在找什么地方?”

柔真郡主温婉地笑了笑说:“随便看看。”

沈相拉过她的手,和气地说:“夫人,有些地方便是知道了,最好也不要去想。”

柔真郡主略作沉吟,说:“老爷,婳儿这阵子瘦了很多,昨天还跟我哭着说,想要退亲。”

“胡闹。”沈相沉下脸说,“媒姻一事,非同儿戏,她与晋王是合过八字的,天造地设的一对,再说,这是太后赐婚张榜天下的,岂能说退就退?”

“可如今天造地设倒让人指指点点呢?那偷鸡摸狗的倒得了嘉赏?”

“那喜赏不过是为了堵全天下百姓之口,并无实惠。”沈相摆摆手,不以为然说,“再说,今日圣旨一下,于我们也是好事,天下百姓皆知她忠义贞节,为母亲在玉虚观修行三年,她与晋王之间也是尘埃落定,你就不再多想了,好好准备婳儿的嫁妆才是正事。”

柔真郡主说:“我心里终究是有根刺。”

“夫人。”沈相不悦地说,“她到底也是我的女儿。”

柔真郡主脸色微白,说,“是,老爷,我只是一时替婳儿难过,往后我会注意的。”说罢,她微微曲膝,转身出了书房。

沈相目送她消失在门后,收回视线看着地图上的濠州,怔怔出神。

【本章完】

下一章女主要出场了。静待.......

第4章 暂居濠州

巷尾四合院的东厢房里,阮碧正坐在窗前练字。

冬雪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水进来,说:“姑娘,刘嬷嬷方才出去买了一包艾草回来。我煮了艾草水,你赶紧泡泡脚,可以治冻疮的。”

阮碧“嗯”了一声,放下笔,脱掉鞋子,抽掉布袜,把脚伸进木盆里,顿时觉得每一个毛孔都温暖起来,特别是长着冻疮的地方,一下子就不痒了,反而酥酥麻麻,特别舒泰。

京城到濠州,水路不过三四天,陆路也就七八天。只因为她先绕到涿州,再返回京城,而后西行从昌颖绕过来,这一路风霜雪雨,足足走了一个多月,脚上长满冻疮,苦不堪言。

路上遇到好几伙出来找她的,有阮府的,有韩王府的,还有几伙她不知道是谁派来的。阮府那伙最少人,不声不响,只说府里走失了一个丫鬟。韩王府的最为跋扈,说是追查韩王的逃妾,拦下路边的马车就搜,闹得鸡飞狗跳。至于其他几伙人,相对比较低调。不过他们都没有想到,出生世家名门的阮五姑娘会穿着一身破旧的皮袄子,抹着一脸锅底灰,坐在四处漏风的牛车上,而且牛车上不有几头羊羔。曾经有伙人拦下牛车,但是揭开毡子,闻到一股羊骚儿味,连忙嫌恶的退避三舍了。

过了昌颖后,找她的人就少了。但是因为天寒地冻,走得异常辛苦。到蔡州时天降大雪,她和冬雪抱在一块儿簌簌发抖,人都快迷糊了……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窗外如今也是艳阳满天。

冬雪倚着桌子,手指绕着发梢,看着墙壁上录鼻的墙纸,说:“姑娘,明日把你房间的墙壁重新禧一下吧。”“不用了,还不知道能住多久呢?”

"“那也得糊一下,看着舒服一点。这地方实在是太寒碜了,委曲了姑娘。”

“不过是住几天,说什么委曲,等咱们到了妙香国,再张罗个好住处。”阮碧兴致勃勃地说。从前她去大理旅游过,很喜欢叶榆古城,那里民风淳朴,百姓热情好客,而且女子的地位比较高。

冬雪动作一顿,纳闷地问:“姑娘,那个妙香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每回姑娘提起,都象是神仙住着的地方,而且姑娘又没有去过,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呀?”

这几句话问住了阮碧,正斟酌言词,听到门外传来啪啪的打门声。

冬雪一喜说:“是周柱子回来了,扭头就往外走。

阮碧一把抓着她说:”周柱子前才去泗州,即使今日能赶过来,肯定屯是响午以后。冬雪脸色一白:“ 哪会是谁?”

“不知道,你别去开门,让刘嬷嬷去开。”阮碧说着,把腿从水盆里抽出来,抹干净重新穿上鞋子,刚穿好,刘嬷嬷从正房里出来,快步走到窗边,紧张地问:“姑娘,会是谁呢?”

阮碧镇定自若地说:“嬷嬷,你不要紧张,许是邻居也说不定。”

刘嬷嬷点点头,往大门走去。

阮碧把窗子关上,立在窗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听得门“吱呀”一声,跟着响起一个吱吱喳喳的女子声音:“哎唷,刘婶子,你怎么自京城回来后,这大半月日日关着门呢?也不来走动走动,是不是发财了,把我们这些领里邻居都忘记了。”

冬雪按着胸口松了口气。

“是罗二嫂子呀,我还以为是谁呢。”刘嬷嬷笑呵呵地说,“没有发财,便是发财了,也不可能忘记老邻居吗?只因为在路上受了点风寒,身子不太爽利,我儿子又出门了,便窝在家里偷个懒儿,打算过两天再走动走动。”

“我就说嘛,刘婶子怎么可能是这种势利眼呢?婶子,这是我家过年时候做的年糕,给我家冬哥儿尝尝,不是好东西,你可别嫌弃。”“真是巧了,冬哥儿方才还叫着想吃年糕,没想到多二嫂子就你送过来了,那我就不客气了。”“甭客气,都是邻居,有什么好客气的。”顿了顿,罗二嫂声音变得有点扭捏,“刘婶子,有桩事真是不好意思开口。方才我在家里炒菜的时候才发现没盐了,能不能跟你先借一匙子呢?明日买了盐就还你。”“不就是一匙子盐,那里还用得着还?你稍等会儿,我这就给你取来。”刘嬷嬷说着,进倒座最西边的厨房里取盐。罗二嫂大声地说:“婶子,你媳妇呢?怎么没见好呢?”

阮碧听到细微的脚步声渐渐往东厢房靠近,忙拉着冬雪闪到墙后。

一会儿,就见窗子被推开一缝,一只三角眼骨碌碌的转动着,透出三分精明七分好奇。

刘嬷嬷从厨房里取了盐出来,见罗二嫂扒着窗子往里看,顿时有点不高兴了,沉着脸咳了一声。罗二嫂飞快地转过身,尴尬地笑着,信口胡谄:“方才见东厢房里有人影儿,以为是你媳妇,想着打声招呼。不过你媳妇儿有些怕生,躲起来了。”

“罗二嫂子,你眼花看错了吧。”刘嬷嬷板着脸说,“我媳妇在正房里陪着冬哥儿呢,东厢房里没有人。”

“是吗?那可能是我看错了。哎呀,刘婶子,我得回去了,一大家子都在等我烧好菜吃饭呢,改日再来找您说说话。”罗二嫂说着,动作麻利地上前一步,拿过刘嬷嬷手里的盐,走出大门,后脚刚迈出门,就听门啪的一声关上了,她顿住脚,收起笑意,狠狠地啐了一口:“不就是侍候人的老太婆吗?神气什么!”啐完还不痛快,又吐了口水到门上,这才解了气。

刘嬷嬷贴着木门,听她脚步吧哒吧哒远去,这才吐出一口气。

赶紧到东厢房,一脸担忧地问阮碧:“姑娘,这可怎么办?”

阮碧重新把窗子打开,轻描淡写地说:“没事,估摸着她就是看咱们成天关着门,心里好奇,找个借口过来看一眼。”

冬雪与刘嬷嬷相视一眼,问:“真不是别人找上门了?”

阮碧笑着摇摇头说:“那些人找上门,直接就破门而入了,还需要派个人过来试探一番吗?不过,这巷子里人家太多,又能这管闲事,不合适咱们住。等周柱子回来,咱们早点南下吧。”见冬雪和刘嬷嬷依然担忧,她又说,“当然,你们也可以留在这里生活。”

冬雪顿时不悦地皱眉,气呼呼地说:“姑娘,你说的什么话!这往后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你可别想丢了我。”

说完笑了笑,又看着刘嬷嬷。

刘嬷嬷自然没有冬雪干脆,颇有犹豫了一会儿,说:“我跟冬哥儿自然也要跟着姑娘。”

她心里有顾虑,阮碧自然明白。“等周柱子回来再说吧。”

到了申时,周柱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直接进东厢,说:“五姑娘,我在泗州打探过了,南下到广州的船只随时可以雇到,不过我听码头一些跑广州的船主说,交趾国内乱,天天打仗,广州沿海有交趾国的海盗出没,不太安全。”

阮碧皱眉。

交趾国是古越南,临着广西云南一带,去妙香国正好要经过广州广西。如果交趾国在打仗,那妙香国就暂时不能去了,这可如何是好?

“姑娘,我还听说一桩事。”

“什么事?”

周柱子犹豫了一会儿说:“我听说前两天,官家下旨嘉奖你。”

阮碧不解地问:“我?”

“是,就是姑娘。”

冬雪一头雾水,跺跺脚说:“周柱子,你把话说明白呀。”

“我也没弄明白,就是在泗州客栈,听几个京城南下的商人说,阮五姑娘为母祈福,入玉虚观修行三年。官家认为她孝感天地,特别下旨嘉奖,还说是晋王爷亲自到玉虚观颁旨的。如今京城的人都称赞阮五姑娘是个大孝女。”

冬雪依然云里雾里,眨巴着眼睛看着阮碧。

阮碧却听明白了,心里百感交集,一时间说不出话来。除了他,别人不会这么做的,也没有能力这么做。

他在玉虚观里安排了一个阮五姑娘,是不是意味自己可以以另一种身份生活下去呢?默然半晌,她抬头看着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三个人说:“我们暂时就留在濠州吧。”

第五章 自立门户

“姑娘,这是照你吩咐让牙行绘的地图。”周柱子从怀里掏出折叠整齐的图纸,细心展开,放在桌上,又轻手轻脚地抹平褶痕。

阮碧冷眼看着,越发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周柱子为人灵活不说,做事还不象一般的男子大大咧咧,细心周到,远胜于常人,只可惜他生为奴役,若是生在商贾之家,大概会是个长袖善舞的人才。

“牙人说,这一块紧临着河的是上田,灌溉方便,总共有四十亩,二两银子一亩,总共八十两…”

一旁绣衣服的冬雪抬起头,惊愕地瞪大眼睛说:“二两银子一亩,这么贵?”

“冬雪姑娘,你不知道,这块田可以种水稻,牙人说亩产一石二斗,如今的米价一石五百文,四十亩水稻一季收成…”周柱子掐着手指算着。

看他半天也没有算出来,阮碧忍不住出声:“四十八石。”

周柱子想了想,惊叹地说“姑娘真厉害,这么快就算出来了。”

冬雪得意洋洋地说“那当然,咱们姑娘是谁呀。”

阮碧笑了笑,继续说:“一季水稻可收四十八石,一年两季水稻,一共可以收九十六石,租给佃户,如果每亩收八斗的租金,每年共收六十四石,一石五百文,一年租金收入三十二两,周柱子,我算的对不对?”

“对对对,姑娘算的没错。”周柱子迭声说,眼神顿时变得恭谨起来。

阮碧是有意在他面前卖弄的,冬雪她是绝对放心,刘嬷嬷跟着她也有一段时间,知道她的手段,周柱子却一直在外院,与她没有接触过,他上有听命于她,是因为她手里握着他的卖身契。

“那另外两块地呢?”

“这第二块田是淤田…”

“淤田。”冬雪好奇地问。

周柱子正想开口,阮碧已经抢着说了:“所谓淤田便是原来的咸卤之地经过灌溉改造后的田地。”一说完,便感觉到周柱子看着自己的眼神已经不是恭谨,而是敬佩了。“姑娘当真厉害,连这个都知道。”

“不是我厉害,是书上都写着。”阮碧轻描淡写地说。即使离开阮府,她还是不能抛头露脸,往后跑进跑出的都是周柱子,必须要先镇住他,让他明白,她心如明镜,别想有所隐瞒有所欺骗。“这块淤田的亩产没有那块上田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