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承宗的头颅像个锤子,只是像个锤子,像个不结实的锤子,这一砸,他的额头血花迸溅。因为刻刀是真正的刻刀,刻刀柄是真正的刻刀柄。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庆幸的,刻刀的三角锥头也是真正的三角锥头,它在那“杆子”脑门上撞击出要命的深度。所以鲁承宗的额头虽然淌着血,却保证了他能够自己走出了暗室的出口。

鲁承宗又拿出一把刻刀,这是一把尖楞槽口刻刀。刚才的那把三角锥头刻刀自己硬塞给了人家,就没有费力气再拿回来,只顾着急匆匆地走自己的路了。

出来后的光线并不是很耀眼,本来就是个阴霾的天气,刚才虽然在黑暗中摸索了一些时间,但自己从适应火绒,到煤油灯,直到现在出来,已经感觉不到光线的太大变化。所以他一眼就看出自己的立身之处是花荫小道旁的黄杨树丛里。

鲁承宗握着刻刀,想想又从木提箱里拿出一个“凤眼刨”,为什么叫凤眼刨,是因为这刨子的刃口就像个细细弯弯的丹凤眼。

一手一样武器,多少增加了他几分信心,他从桂花树丛中跨出,绕过两株宽大的芭蕉树,站在了花荫小道上。

这花荫小道和他刚才进入假山洞时的花荫小道有了很大的不一样,这是直通池塘边小楼边画舫过廊的,而他刚才走的花荫小道没几步就转进假山洞了。但这显而易见的怪异没有引起鲁承宗的注意,因为他的眼中看到一幅血腥残酷、惊魂诡异的场面……

鲁联面对如同闪电一般扑过来的黑衣人,他只有退。他退的速度也很快,因为他没有刀,因为他的右手不能动,因为他不知道这个黑衣人凭什么敢合身扑了过来。

说那黑衣人如同闪电,不止是因为他的速度快,而且他还真的发出一道闪电般白中带青的光芒。是因为他用力击出的手臂上的黑色衣料突然崩裂开来,现出一只金属光泽的小臂,这金属小臂上还有三道刃口,刃口在手臂上下侧还有外侧。

“十六锋刀人”,果然是“十六锋刀人”,鲁联心里不由一寒。他知道为什么黑衣人敢合身扑上了,因为他的身上都是刀,因为他整个人就是刀。

虽然鲁联曾经是铁血刀客,但是对武术技击界的事情知道得并不多,特别是其中较高深和较偏门的武技,因为他不是真正的武林中人,他的身份是个侍卫,是个兵卒。

由于使用的武器是刀,他却是对用刀的武技、门派特别关心,有空就千方百计找武林中人探讨刀技。就算是在鲁家,他也时常与以前的同行和江湖朋友有着联系,询问一些江湖中的奇事变故。

十多年前,那时他已经在鲁家多年不是铁血刀客,却有以前同行好友给他带来一封书信,告诉他两广有暴乱,两广总督遣人暗运一批古器珍玩入京,在黄河渡口被几个浑身是刀的人劫杀,所运物件被洗劫一空。这就是清末案卷中有名的“刀人血洗仓临渡”。后来,他们铁血队也几次遇到这样的刀人,都被对手杀得大败,据传闻说,这种刀人身上携有十六扇刀锋,所以都管他们叫“十六锋刀人”,让他以后遇到的话要多加小心。

刚才鲁联一见到这两个黑衣人就感觉他们刀气满身,那时就已经在猜测可能是“十六锋刀人”。他这才先下手为强,不惜使用飞刀斩杀的技法,灭了他们一个再说,要不然自己在他们夹攻之下绝对没有任何机会。

刀人此时已经前扑了两步,四肢上的黑衣都已经绽裂开来,四肢上果然各有三道刀锋。

鲁联的心再一寒,如同落入一个冰窟。他清楚,虽然面前只剩下一个刀人,自己也一样没有机会,不是因为手中没刀,不是因为右手无法动弹,也不是因为肩部受伤,就算这些原因全都没有,他也只能是多拖延一些时间,机会照样不会有。是因为刀人的动作快速得像闪电,是因为刀人一击之下像无数道闪电,是因为刀人连环劈斩后像不灭的闪电。而且那刀人才只露出十二道刀锋,还有四道未露,未露的才是真正厉害的后手杀着。

鲁联躲避得很狼狈,几乎是在满地打滚。并不是鲁联无法站立,是因为这样躲避有个好处,刀人面对这样无用的对手,他们就不会全力扑杀,更不会自己也满地打滚地去扑杀,因为他们知道杀死对手是迟早的事,也是肯定的事。他们是武林人,不是市井混混,就算杀人也要杀得漂亮,杀得有风度。

这样的话,鲁联就只需要应付刀手两腿的攻击,攻击力少了一半,可拖延的时间就长了一倍。

可是拖延时间对鲁联来说并没有太大用处,那只是意味着更多危险的来临。因为他没有后援,而那刀手却有帮手,就是准备从太湖石那面入坎面夹攻的人坎,而且那人坎已经转过了太湖石,正准备转动荷叶缸闯进这一半的坎面来夹击。本来荷叶缸的位置已经可以进入这半边坎面,但是由于那人坎转动了太湖石,所以坎面变化了,要将荷叶缸重新变个角度这才过得来。

刀人的动作变快了,看得出他是想在帮手到来之前解决鲁联。杀死这样一个不济的对手有可能是个不小的功劳,那为什么要将这功劳与别人分享。

刀人的攻击有招有式,动作是潇洒的,是有风度的,他不会滚爬着追杀鲁联。所以他要在短时间里解决鲁联,就必须加强身体下部的攻击力。

鲁联虽然在地面上滚爬着,但是他的眼睛却是一直盯着刀人的手脚,他在提防另四把刀。他知道,刀人突然加快攻击的节奏,有可能是要使自己手脚更加忙乱,使自己更疲于应付那十二道刀锋,然后他可以在某个出人意料地部位让他暗藏的刀杀出,一击而中。

刀人突然一脚踢出,这一脚让鲁联觉得有些怪异,因为他没有利用小腿前面和左右的刀锋进行斩杀,而且出脚的角度也不是太合适,鲁联几乎不用躲,那脚就已经擦着鲁联的身体过去了。

踢空的脚没有马上收回去,而是抬得挺高,并且膝盖绷直用力,脚跟无所顾忌地直落下来。

鲁联知道了,刀人的这一招是为了使类似北路腿法中的“倒磕”,可是这“倒磕”中怎么会有寒光四射的?

等到鲁联看清楚那寒光四射的是一道刀锋的时候,他的反应动作就明显慢了,虽然他侧身往一边躲过了半尺多,可是刀锋还是在他的背部到腋下勾勒出一道嫣红的线条,线条在瞬间变粗,沸涨,很快就渲染成一个大大的红团。

刀人的动作是持续的,是连环不息的。他右脚的“倒磕”刚落下,左脚就已经踢抬在空中。所以还没等鲁联对自己的第一道嫣红线条有一点疼痛的反应,他的身上已经出现了第二道,第三道。

刀人终于使出了他暗藏在鞋跟处的两道刀锋。

鲁联知道自己现在的躲避只是要让刀人多出的两道刀锋不刺入自己的要害,不一刀之下使自己身体某个部分完全失去功能。皮开肉绽、鲜血飞溅那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合围的人坎是个高大强壮的会家子,他的力量轻易就将荷叶缸移动过一个角度,合围的人坎与鲁联之间不再有任何阻挡,他的面前是一个两步多远的通道和鲁联完全没有招架的背部。他只需要走过去给上一刀或者一拳就解决所有问题了。

刀人也意识到这点,所以他猛然跃起在空中,他要双脚齐下,一招要了鲁联的命。因为再慢半拍,不仅仅是要与别人分享功劳了,恐怕全部的功劳要归在别人名下。

身体跃起,双脚都抬踢在空中,他要一起落下,双锋齐磕,这一招是要鲁联必死的一招,可是越是凶险的招式,也越有可能给别人机会。刀人的这一招使得急了一点,这就让满地滚爬的鲁联滚爬出了一条活路。

浑身是血的鲁联已经不知多少次经历这样的浴血场面,所以他虽然受伤、躲避,可是一双眼睛无时无刻不死死盯住刀人的动作。这就像在战场上一样,不管受了多少伤,不管场面多混乱,你一定要保持自己意志力的清醒,要不然,第一个死的就会是你。

“十六锋刀人”,全身都是刀,这样一个与杀人武器融为一体的杀手堵住你的出路,你能有什么办法将他驱开?你的每一个攻击都如同是将自己往刀人的刀口上在撞。除非是他给你让一条路。

刀人双脚齐跳,腾空跃起,却正好给鲁联让出了这样一条活路。这样一纵即失的机会也只有像鲁联这样,在战场上刀风血雨中闯荡过来的人才会抓住。

刀人的跃起并不太高,因为鲁联本身就在地上滚爬着,他不需要太高就可以将鲁联的身形完全罩住。刀人的下落也很快,因为速度才是必杀的前提。

鲁联的身体也纵出,虽然他的速度没有刀人快,但他的程序比刀人少,他只需要向前下方落下,所以当刀人脚跟双锋落下时,他的身体已经紧贴地面,从刀人臀部与地面之间不大的间隙里滑了过去。

刀人脚后双锋失去了目标,这让他十分意外,于是立即变招。他是不会跌坐在地上的,他更不会让落下的双锋插入泥土之中。他的身体一侧,单手在地上一撑,双腿往回一收,便半蹲在了那里。

半蹲着的刀人只需要站直身体,然后双脚往后反踢,鲁联便依旧在他的攻击范围之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这种连续反应对于他来说都是下意识的。可是他再次意外了,不止是意外,他还感觉到负担。

他连续反踢出的两脚都落空了,他的身后好像根本就没有鲁联这样一个人。他站直时腰腿感觉到沉重的负担,就像负载着两个人一样。然后他感觉到身体其他部分的不适应。

从刀人臀部下滑过的鲁联,上半身刚过去,就抬起了双腿,这样他的小腿就正好挂住了刀人的腰部,鲁联马上夹紧,随后腰部用力,上半身顿时翻转过来,左臂手腕上鱼皮护套甩出,缠住刀人左臂根部,吊住自己身体,并尽量将左臂往后拉。他的身体扑在刀人的背上,右臂从刀人右腋下抄过去,死死地勾住刀人的右臂往后扳。而鲁联的脑袋则用力抵住刀人的后脑勺。

做完这一切,刀人也正好收回反踢出的双脚。

刀人的反应是果断的,他没等鲁联完全将他的后脑勺顶死,就用力扭转自己的头颅。

扭头!出刀!鲁联见到了第十五道刀锋!

第二卷 撕风裂冰 第二十一章 池水惊

荷叶缸,似鬼窟,水转淤翻枯叶乌。

园作牢,塘为砧,一旋暗流锁移茔。

无风也能作大浪,不做废人运筹局。

我辨潜龙为御驾,睚眦颔下取珠还。

第十五道刀锋,闪着瘆人的白光,正对着鲁联的眼角处扑闪而来。刀人这一刀是没有征兆的,是完全不按使刀规矩的,出刀的地方是鲁联想都不敢想的。

这一刀锋竟然是从刀人的口中而出。是的,第十五把刀竟然藏在刀人的嘴巴里。

刀锋直逼眼角,眼光只能在刀光中显示出怯弱、退缩。鲁联抬头后仰,既然不能阻止刀人的脑袋后转,既然不能阻止刀锋的斩切,那就只好躲。

刀人是不会只满意于鲁联的脑袋躲闪开,他也不会满意于鲁联的身体躲让开,他需要的是在刹那间取命,要不然他的局面就太难堪了。必杀的一招使出,反倒被垂死挣扎的对手缠在了身上。现在被逼使出第十五道刀锋,如果再不奏效,他不止是没面子的问题,恐怕以后的日子都会变得很难过了。

刀锋在鲁联的脸上停留了下来,因为鲁联不愿意从刀人的背上跳下来,这样的话,他就只好用自己的脸去阻挡对手的刀了。

其实这样做鲁联想得很清楚,他要是从背上下来,不要说已经是两面合击的局势,单单就是此时已经十分恼怒的刀人,就会不顾一切地要了自己的命。所以在脑袋已经到了让无可让的地步时,他索性将自己的脸迎了上去。

鲁联的最大优点就是会掌握时机。此时刀人的头差不多扭转倒了极限,刀人的头也差不多探伸到了极限。这样的角度位置,就类似强弩之末了,刀人出刀的速度不会十分迅捷,出刀的力度也不会十分强劲,再加上他出刀的同时要推开鲁联从后面抵住自己后脑勺的脑袋,这也大大阻碍了切斩的速度和能量。

但是这位置角度也是鲁联无法避让的,锋利如同纸片的刀刃可以够到他的脖子,可以毫无阻碍地轻轻切过他的脖子。于是,鲁联只好不避反进,利用这速度和力量不是太大的位置,一口咬住了那锋利的刀锋。

鲜血从鲁联的嘴中涌出,滴滴答答地溅满他的胸前和刀人的后背。刀锋还是割破了鲁联的嘴角和舌头,命却依旧还是鲁联自己的。

锋利的刀虽然让鲜血如同涌出,但让人感觉不到多少的疼痛,这就让无数次浴血的鲁联还保持着清醒,眩目的鲜血是不会让他产生丝毫慌乱的。

鲁联的一副钢牙将刀锋咬得紧紧的,刀人无法收刀再杀。他脑袋扭转的角度差不多到了极点,是个无法使出大力的角度。鲁联虽然咬的是刀刃,但他脑袋的角度可以利用颈背一起用力。

鲁联不能松,这一松他就没有第二次机会咬住刀锋了,那就又是一个必死之局。刀人也不敢松口,他知道刀要到了鲁联的口中,趴在他背上的鲁联同样可以给他致命一击。

局势突然之间变成了这样,刀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他开始认识到一个事实,面前这个快被杀死的人,其实是个很难杀死的人。他也认识到自己贪功是个极其错误的想法,他现在的局势必须依靠合击的同伴。

刀人是聪明,他转过自己的身体,将鲁联的后背再次暴露在自己同伴的面前。刀人也是愚蠢的,他转过身体后,就急切地朝后退步,想将鲁联尽快送到同伴的面前。

刀人能想到的,鲁联这个老江湖肯定也能想到,刀人后退了才一步,鲁联就已经放下反夹在刀人腰部的双腿,一起往后退走。退走的速度由于多出了两条腿而变得迅疾,再加上刀人背上一直挂着鲁联的体重,这一退几乎变成了两人后倾跌倒。

高大的人坎刚才被面前这两人怪异的格斗场面惊呆了,他一时搞不清楚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帮助到自己的同伴。一直到两人缠裹在一起朝着他跌撞过来,他依旧没反应过来。

其实高大的人坎也有他的道理,他不敢用手中的刀砍下或刺出,缠裹在一起的两人只要稍稍有点变动,就会误伤到自己人。他也不敢对鲁联一拳或一掌,那两人咬着一把刀锋,一震之下同样有可能是两败俱伤。

就在高大人坎打了这么一个磕愣时,两人已经跌撞到他的面前,他用左手抓住鲁联的左肩胛,不知是推好还是拉好,只能一起往后快速后退。

高大的人坎撞在了荷叶缸上,鲁联的后背撞在他的胸前,撞击一点也不重,因为高大人坎的左手撑住了他的身体。刀人的后背撞在鲁联的胸口,也不重,因为一道刀锋在两人的口中,谁都不敢用力,谁都在极力控制自己脚步下的跌撞。

鲁联感觉到疼痛,穿透骨髓的疼痛。高大人坎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解决鲁联,所以只好将全身力量都集中到左手上面,就好像溺水的人捞住一件东西就死命抓紧,他搭住对手身体的一部分也死命用劲儿。于是鲁联就感觉肩胛骨像被捏碎了一样。如果不是嘴里咬着刀刃,他肯定会惨叫出来。

鲁联无法对付背后的人坎,他只能下意识往后戳出两脚。这两脚,人坎是面带微笑躲过的。戳脚踢不中人坎,就只能踢在荷叶缸上,大大的荷叶缸被踢震得嗡嗡直响,缸里的水纹被踢得打起了旋儿。

荷叶缸里的水其实不多,因为里面有好大一部分都是淤泥,用来种荷花的淤泥。但那不多的水竟然打起了旋儿来,而且那旋儿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泥水的旋儿、淤泥的旋儿。这景象好多人都见到了,只要是在这园子里高处埋伏着的人坎都看到了,包括站在花荫小道上的鲁承宗也看到了,但是谁都没有出声。有人是惊讶得忘了出声,有人是根本没想出声。

淤泥的漩涡中伸出一只大手,脏兮兮、黑乎乎,长着鳞形角质的手。这手一把捏住高大人坎的脑袋,往一边一扭,骨头折断的清脆声响在这园子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听得很清楚。

高大的人坎连个闷声都没发出,便被这只毛茸大手拎着脑袋无声地拖进了荷叶缸中。

刀人口中出刀,回头刺杀,所以他看到了这一切,他好像也意识了这是什么东西。他突然松开了嘴里的刀锋,用尖细的声音大叫起来:“落水鬼上岸了!落水鬼上岸了!”

鲁联才不管什么落水鬼,他没吭一声,继续紧咬着刀刃不放松。然后他将整道刀锋狠狠朝前送去,他要阻止这个刀人继续喊叫,只有他停止了喊叫,自己才可以继续走路。

鲁联的嘴紧紧贴住了刀人的嘴,贴得那么紧密、那么用力。不知道刀锋的另一头是什么形状,其实不管什么形状,这样一道锋利如同纸片的刀刃深深插入到喉咙里面都不是什么好事。

刀人松弛了的身体和鲁联一起跌倒在地。刀人却再也爬不起来,就因为他看到了那么一只有鳞状表皮的大手。鲁联慢慢爬起,他能爬起是因为他到现在才看到这只手。

鲁联是在爬起的时候,扭头看到一只有鳞状表皮大手搭在荷叶缸的缸沿上,他虽然没有看到刚才的过程,但他清楚,自己背后那个高大壮实的人坎瞬间不见了踪影肯定和这只手有关。

这是一只诡异的手,落水鬼的手,是一只像人手却没有人味儿的手。鲁联的感觉是复杂的,就像那手污秽不堪的长长手指探到他喉咙里一样搔痒、恶心、恐怖。他再也忍耐不住,他跪在地上,边呕吐,边朝着远离荷叶缸的过廊那边爬行。

荷叶缸里发出一声怪叫,声音不高却摄人魂魄。在这声音中,一个大手大脚的小东西一个长长的弧线从荷叶缸中直落到池塘的中央。

鲁承宗几乎是和这个小东西一起动作的,他迅速从惊怖和惶恐中恢复过来,迅速朝着画舫过廊奔了过去。

“封层,敞水。”这声音是那个甜腻声音的狸子面具女人发出了,这四个字是那怪叫刚刚入水,是那鲁承宗刚刚迈步的时候发出的。随着这四个字,发话的女人不见了,水边石头平台上的女人不见了,很快,池塘中荡起的涟漪也不见了。

鲁承宗和鲁联都不知道女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园子里其他的人却都知道。“封层”,护住小楼,不要让他们进去,“敞水”撤开池塘周围坎面,将他们逼入池塘。

鲁承宗比鲁联先一步到的过廊,所以他先一步被踹到池塘边上。他站起来后没有马上重新跃入过廊,因为过廊里已经有鲁联和踹他的人坎动手了,他只好紧张地看看他们的打斗,再不时紧张地看看背后的池塘,似乎觉得水里随时会有个落水鬼的怪异大手会将他拖下去塘去。

过廊里鲁联左手持刀,很快,那乌青砍刀脱手飞出,却不是他飞刀斩杀,而是被对手震飞,砍刀钉在过廊的廊柱上不停抖动着,乌青的刀刃像一汪溅动的水波。

鲁承宗往过廊那里走近了两步,却没有冲过去帮忙。

池塘的中央轻轻冒上几个气泡,浮上水面后久久没有爆裂。

往花房去的路径很短,没走几步就要拐弯了。拐过弯是一道青瓦波浪檐脊的月白院墙,墙上有个没有门扇的圆月门洞。可是从这没有门扇的门洞往里望去,却是雾蒙蒙一片。阴霾的下午,在这个小院子里起雾了。

鲁天柳在门洞前静立着,清明的三觉渐渐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最近她发现自己在三觉的功能上有了不可思议的提高。这情况她没告诉任何人,自己偷偷跑到秦先生房里偷了本《玄觉》来看,这书是她和秦先生一起去龙虎山时,白胡子掌教天师送给秦先生的,让他在合适的时候给柳儿讲讲。

而秦先生一直都没有再和柳儿提过这书,不知是时候不合适,还是他根本就已经忘了。

说实话,这书真的很深奥,就凭柳儿在道学与玄学上的造诣,是很难理解的。但是柳儿是聪明的,不同一般的聪明。她一页一页的翻书,并不仔细看所有的内容,因为需要的东西会下意识地落入眼中。

“异觉需心性驾驭,集精聚神理清明,无我无形可觉蚊翼风动土下蚁行。”这样玄学理论柳儿竟然一下全明白了,就好像许多年以前就已经知道,只是要这书本再印证一下而已。

弥漫的雾气里有阵阵清香,应该是新鲜枝叶的气味。并且,这清香随着簌簌的响动,变得渐渐浓郁。其实这一切只有鲁天柳能感受到,跟在她身后的五侯对这样的环境和变化没有丝毫的觉察。

鲁天柳不知道那簌簌的响声是什么发出的,但不管是声音还是气味,给她的感觉都是很好的,就如同是遇到朋友、亲戚一样温馨自然。于是她走进了迷雾之中。

郑五侯跟在她的后面,手中还拖着那女活尸。他一开始就想走到鲁天柳的前面,可是鲁天柳不让。这对于五侯来说也习惯了,因为哪一次都是这样,大家都不信任他。

现在鲁天柳走进了院子,不但没有让郑五侯走在前面,而且还回头示意他先不要跟着了。其实柳儿比五侯自己还要清楚,像他这样莽撞、懵懂的性格其实很不适合干坎子行的事情,几乎每次外出办事都要受伤,而且还都是这个傻小子额骨头高,要不然一准早就丢了性命。

五侯最大的优点是听话,而且根本不问为什么,让他停住便站在圆月门外没跟着进去。只是在鲁天柳走进迷雾的瞬间,他将手中刀杆一竖,开口说了句:“有事你叫唤一声。”

鲁天柳回头朝他吐吐舌头,做个怪脸,由于有迷雾的存在,五侯看得并不十分清晰。

四五步,只有四五步的距离,鲁天柳已经完全掩入了雾中。又是四五步的距离,柳儿止住了脚步不再前行。因为她身体外露的肌肤一起感觉到有东西在逼近,速度虽然不是特别快,但逼近的轨迹却是十分怪异的。她也迅速判断出那些东西在呼吸,在生长,在运动,那是个活的东西。

鲁天柳是悄无声息地将“飞絮帕”滑出自己的袖口,两根蛇一样地溜了出来,她知道马上就会有事情会发生,但这事情似乎和自己毫不搭界,自己就像是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走进了一个不合适的地点一样。而且她还发现,那些渐渐将自己围拥起来的东西,给她一种遇到朋友、亲戚般温馨自然的感觉,但是这感觉是有致命可能的,这感觉里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有无可奈何、无望挣脱、无法呼吸、无处可逃。

一根细丝软软柔柔地搭在柳儿的手臂上,并且抖动着、颤栗着、蜷曲着、舒展着继续前行,另一根同样的细丝搭上了柳儿的裤口,还有一根更为粗大的,带着一前一后两张叶片,如同不对称的一对翅膀,轻轻柔柔地压在柳儿的脚背上。

“飞絮帕”脱手飞了出去,是左手那根,右手那根甩了出去,帕子头直追飞出去那根的链子把,并魔术般地缠绕在一起。

“拉个!”鲁天柳发出的声音并不尖利,也没有太多慌乱。但她的心里已经已经紧张得如同要窒息了一般。

“飞絮帕”的球头缠在五侯的刀杆上面,五侯紧握住刀杆,同时也抓住了帕子的链条,他早就丢开了女活尸,闲着右手在等着呢。

鲁天柳像是个人形的风筝被拉着放飞了,她几乎是脚不沾地地被郑五侯拉出了院子,这个瞬间的过程,柳儿听到了断裂声、惊叫声、惨呼声。

这样的招式是鲁天柳和五侯私下练的,他们已经不止一次用到,最惊险的一次是在金陵城外紫金山,郑五侯将柳儿拉出白玉蛇窑。

鲁天柳心里比郑五侯要清楚得多,眼前逃过的这一劫比当年的白玉蛇窑要凶险得多。

院子里的雾气越来越浓,鲁天柳耳中的簌簌声已经变成了干涩的鬼泣一般,而且是一群鬼的哭泣。

声音大了,就连五侯也听到了,那声音在他听来就好像是几万只蝎子甲虫在翻腾滚动。

“是魔龙抖甲吗?”五侯傻楞了半天,终于想到一个有点类似的鬼怪故事。

第二卷 撕风裂冰 第二十二章 阴气升

“勿对格,肯定勿对格。”鲁天柳虽然是软软的吴语腔调,语气却是十分坚定的。“是个长得交关(非常)快格物事哉。”

簌簌声始终没有越过院墙和圆月花门,就好像是有一道透明的障碍将它们阻隔住了。

浓雾来得快,散得也快,鲁天柳很快就看清了院子里的情景。

院子里是铺天盖地的蔓藤枝叶,可是那些藤条已经开始在干枯,藤叶也泛起了焦边。

鲁天柳的耳朵里仿佛听到枝叶为衰老在叹息,为垂死而感慨。不知道为什么,鲁天柳自小就和花花草草特别投缘,在她感觉里,那些植物和动物一样是活的,是一样有惊、有悲、有乐、有惧的。她经常会觉得那些植物在和她交流。她曾经将这种感觉告诉过秦先生,秦先生却笑她,说她是个柳树精,被老爸给捡回来了。

鲁天柳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植物,但是她听说过,那是在龙虎山的那几天里,几个老道士像是一百年没有人说过话一样,拉着她喋喋不休地说了好几天,说的都是些显摆自己能耐、见识和险遇的事情。就连已经闭关几年的掌教天师和几位祖天师、太祖天师都把她叫了去唠了好一阵子。最后走的那天掌教叫人送来一帖,上书:“且把闲言记心中,他日用时应天数。”帖子写得十分浅白,似乎是害怕鲁天柳看不懂。其实柳儿跟着秦先生这么些年,对那些禅语道义还是能看懂许多的,而且有的时候,有些别人无法理解的玄奥禅道,她却能一语道破,好像她生来就懂一般。

记得当时,道清殿的吴天师就跟她讲过“一刻生死,阴魂菟丝”的事情。坟头菟丝,不是草,而是藤。不知为什么,只生长在阴气极盛的坟头之上。有人说这是怨气所结,有人说这是坟中鬼魂的头发,还有人说这是妖魔扑食的触角。这藤能缠倒墓碑,缠死坟边树木。

吴老道说的菟丝藤却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他曾经在洪泽湖边芦苇泥沼滩中收红鳞骷髅尸的时候,遇到了一种从生到死只有一刻时辰的菟丝藤。这菟丝藤从红鳞骷髅尸的坟头长出,长出时坟头周围阴寒的迷雾一片,因为泥沼滩里坟头的位置、方向容易搞错,所以首当其冲的吴老道走过了这片区域,等他回头赶来,迷雾已经散去,他见到的是血红一片的藤枝藤叶。随他同去的一个师弟、两个师侄、一个向导,还有一个船夫,都被裹在这片菟丝藤中,成了五具干瘪的尸体。菟丝藤吸干了他们的鲜血和体液。但吸干了五个人的菟丝藤也没多活多少时间,很快就干枯而死。

鲁天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这样肯定面前的就是阴魂菟丝藤。虽然这里没有坟头,虽然这样的秀丽园子中不会埋有死尸,虽然她的鼻子没有闻到一点污秽的气息,但她在意识里无比坚定地认为这就是菟丝藤。因为菟丝藤给她的感觉就像是亲戚老友一样,也仿佛是前世宿敌。但不管是什么,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刚才要不是见机快,让五侯迅速将自己拉出,她现在也是这片枯藤中的一具干尸。

老友死了,或许说成去再次酝酿重生更合适,因为他们的根,他们的种子肯定没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卷土重来。

柳儿和五侯快速通过这个满是枯藤枝叶的小院子,从对面院墙上同样一个圆月门洞出去,五侯依旧拖着女活尸没丢掉,因为柳儿说了,这东西可能要派用场。出去后,面前的路又做丁字分岔,他们两人在岔口的地方再次驻足不前。

五侯安静地看着鲁天柳,他是没有决策的人,所以他在等柳儿做出决定。

鲁天柳抬头看看周围房子的构造,然后又往左右道上各走出五步,清明的三觉对小道过去的方向好好做了一番搜寻。搜寻的结果让她茫然,也让她恐惧。

一股阴寒的气息通过她温热的鼻翼直冲脑顶,让她脑顶骨如被寒针刺中,外露皮肤上的汗毛孔猛一收,外露皮肤上的汗毛尖在颤抖,她感觉到那两个方向弥漫着茫茫然的阴寒气,并朝这里包绕过来。这样浓重阴气一般只有数百年以上的坟地才会有,而数百年的坟地肯定有浓重的污秽气夹杂在阴寒气中,可这阴气中竟然没有一点污秽、霉涩的味道,是一种清灵爽洁的阴寒之气。也正是这样清灵爽洁的阴气让她感到恐惧,如果真的有些不干净的味道,就她从江湖上和秦先生那里学到的些方术方法那倒也可以对付两把。看来现在在他们面前的气息已经超出了人与鬼的概念,那是一种天地自成的或者是仙道修成的气息。

让鲁天柳恐惧的还不止于此,从往左去的那个方向的阴气中有好多处发出异响,像是磨牙声,也像是抓挠声,还像是咕咕的呼噜声。往右的那个方向出来的是长久不息的嘶嘶声,像是气体喷出的声音。鲁天柳能从这声音里明显听出怨毒和晦涩,这些东西肯定是诡异和阴毒的,可是自己的鼻子却没闻出来,这是否又和戏楼里一样,两种感觉都正确,两种现象都存在。

鲁天柳知道自己必须马上做出决断,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因为自己刚刚闯过的院子里,随着菟丝藤的枯萎收缩,那方地块也慢慢升腾起一团同样的阴气,并越出院门向她这里包绕过来。

鲁天柳的心里很紧张,但她的面目表情没有显露出一点点。郑五侯当然不知道现在自己是怎样一个处境,不要说他了,这整个院子里可能没有一个人能有鲁天柳这样的感受。

“那边应该是正堂天井,瘦老头说的‘尸茧蠨蛸’就在那里。”郑五侯难得说话,但是对于房子的构造和布置他却不比鲁家的任何一个人差,这是他下了一番苦功才有的收获。他忽然多嘴是因为他觉得鲁天柳肯定不会往正门去,柳儿这样聪明,刚才也问了那个又枯又瘦的老头,知道正门那里有可怕坎面,绝不会自己往那坎面上送的。五侯说这样的话只是找机会让柳儿知道自己也不是很傻,让她也有个夸奖自己的机会。

“对,那里是正堂天井,我们往那里去。”柳儿说完这话,五侯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他还甚至以为柳儿又是在说反话捉弄自己。但他只是嘴角半开了一下,马上义无反顾地往右边小道走去。

其实鲁天柳心里真的很感激五侯提醒了她,帮她做了决定。虽然正堂天井那里有“尸茧蠨蛸”,但自己不是带着女活尸吗,那枯尸太监不是说这女活尸可以收“尸茧蠨蛸”吗?还有自己听到那阴气里的嘶嘶声,保不准就是这些“尸茧蠨蛸”发出的。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自家进来的几个人被分割几处,现在他们都不知在哪里,显然是对家早有准备,设好套子给自家钻。那么后门那地方肯定会被封口,所以自己应该先给他们备下一个退路,既然这里是坎子家的园子,既然已经知道没了后门的退路,就只好看看能否占据正门了。

没走出两步,他们发现斜前方的正堂天井里起风了,风中还裹着大得出奇的雨滴。鲁天柳认识这雨滴,这雨滴是尸茧,她在龙虎山的时候,掌门天师给她看过两只养在罐子里的尸茧。她看到尸茧,就想到“尸茧蠨蛸”,想到“尸茧蠨蛸”就知道坎面动了,困住的肯定是自家什么人。

于是柳儿脚下几个飞纵,抢到五侯的前面,转过一个拐道,看到了扇形侧门,看到了“水晶帘子”,看到了正要合身扑上去的一个浑身破烂的血人。

她的鼻子闻到了更为浓重的阴气,但也稍稍闻到一点尸气,她知道这是尸茧发出的。

嘶嘶的响动在她的耳中已经变成细雨洒叶一般,那个破烂血人发出的喘息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反倒是人为弄成的飙劲狂风的吼声没能在她的耳中产生太大反应。她的三觉就是这样,只对有灵性的东西有很大反应,于是从嘶嘶声她知道那雨滴就是“尸茧蠨蛸”,从雷鸣般的喘息,她知道这个血人就是秦先生。

柳儿发出的那声吴语腔调的娇喝,不但制止了秦先生的拼死一扑,而且还让这院子里的暗藏的一些高手心头一滞。狂风猛地一停,正厅的几扇花格门叶骤然打开,空中随着狂风飞旋的雨滴瞬间落下,在青石地面上不断的弹跳蹦跃。

秦先生知道来了援手,不用再着急拼死扑击了,所以也就不能让这些雨点落在自己身上。他左避右躲,跌跌撞撞,非常狼狈,一则是因为他本就不是真正的会家子,他原本是个不懂打架的人,再则他浑身的伤痛也让他的行动难以自如,而且他为防止有其他意外,躲避时坚持按“六分秤点”的延伸线在走。

终于雨点都躲过了,秦先生则跌跪在正厅的门槛外面。这一跌,让他浑身像被撕碎了一样疼痛,浓稠的血,涌出了伤口,透过了棉服,滴挂下来。

他将被痛苦扭曲了的、被血污和火焰涂抹了的脸艰难地抬起。瞬间,他脸上所有的表情和特征都被单一的惊愕所代替。那是因为他看到正堂中央挂着的一幅画。

鲁天柳一直冲进扇形侧门的门口才止住了脚步,她想离得近一点,以便看清这“尸茧蠨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因为她虽然从枯尸太监口中知道女活尸可以对付“尸茧蠨蛸”,可是怎么对付,她却不懂。

就在这一刻,院子里的狂风突然又起,但不再盘旋,可能鼓风的高手顷刻间还没调整一致。但那风却吹着“水晶帘子”晃悠悠往柳儿身上罩盖下来。

女活尸越墙而过,摔在正要罩盖下来的“水晶帘子”上面。帘子没有散,一个翻转反将女活尸裹在了其中。那是郑五侯眼见着帘子要罩盖柳儿,自己又在柳儿的身后,赶不到前面急切之间只好将女活尸从墙头上扔了过去。

女活尸被帘子裹得满满登登,地上的那些雨点也围聚过来,一同附着在女活尸的身上。就连斜下铺设的排水暗槽里也有雨点倒流而出,快速地往女活尸的身上聚拢过去。飙劲的狂风竟然不能阻止它们往那边靠拢,似乎有什么东西将它们与女活尸连在一起。

鲁天柳与那女活尸离得很近,她能看到那些透明的尸茧中有蓝色的虫影,她能看到尸茧里有一根黑色尖刺穿出,插进女活尸的身体。女活尸的身体在迅速变大,就如同充气的气球一般。鲁天柳忙往后退出几步,她生怕这女活尸随时会爆裂炸开。

那些晶莹软滑的尸茧都干瘪了,都变成两张薄膜套住一只虫子,一只发出蓝幽幽光泽的虫子。这虫子就是蠨蛸。

《越绝书》:蠨蛸吐丝极韧,不惧风劲雨暴。

元《异虫点谱》:有蠨蛸喜毒秽,入尸茧,吸油吐液,滤尸毒中杂质,其伏尸茧明净如珠……遇死活物,附身尽吐茧液,随后复吸,茧大如轮。

这“尸茧蠨蛸”,其实是喜欢吸食人油的一种蜘蛛,它并不会织网,只是会单根吐丝,但吐的丝能飞射很远,且极具韧劲,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粘结成的帘子风吹不散,也是劲风不能阻挡它们向女活尸靠拢的原因。而且这“尸茧蠨蛸”有毒,还喜欢吸食毒质。它们一般的吸食方法是先将自己茧子里的毒油注入猎物身体,让猎物麻醉、死亡,等猎物的体液也都变作毒液时,它们再吸入身体注满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