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两艘战船速度一下子就上来了,原先被铁头船拉开的距离在迅速缩短。

“他们起了力把子(船桨),把操儿(划桨的人)劲儿挺大,好像数儿也不少,不见力乏,可能是几队子轮换着一个把呢。”

瓯子的眼力劲儿是绝对准确的,可是分析得却有偏差。海船上的桨,都是又长又大的,需要几个人同时用力才能划转起来。要是像瓯子说的那样,一个桨几个队,那么一条船二三十个大桨,单是划桨的人就需要四五百人,再加上其他扯帆把舵的人员,以及这些人必须配备的食物、水和各种用品,那是个很大的重量。而现在从那两艘战船吃水上看,它的载重很轻,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那么这些大桨都是些什么样的力士在划?

“不是,那都不是人在划。”鲁一弃轻声说了一句,这句话只有他自己和身边的老叉能听见。

“那会是什么?”老叉看来不止是好为人师,也很好学。但是谦逊的他低眉垂眼着,竟然没在意到鲁一弃此时正半闭着眼睛,脸是朝着没有战船的方向。

“两种情况,一种是木牛流马,另一种是鬼操船。”

第四卷 踏浪挥霂 第二章 鬼操船

没有别人的声音,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被吩咐到的人都清楚自己必须怎么做,他们已经无数次训练和实际操作过了,此时要再多问一个字都会被认为是蠢蛋。

主帆边翅展开了,就像鱼儿伸出一对腹鳍;副桅“吱呀”怪叫着往上升高了两尺。帆缆松开了三扣,帆页将风兜起,涨鼓鼓地硬撑着力。

鲁一弃感觉船头翘了翘,然后船体原来轻微的颠簸变成了跳动。他们也加速了,而且还快得像是贴着海面在航行。船头的水花开始溅上了甲板,船尾搅起的水浪让几只海鸥紧紧追逐。

但是即便达到这样的速度,背后的两艘古战船始终没有再被拉开。

这是因为铁头船是想用一个大弧线的拐弯甩掉两条古战船。不管弧线走得多大,最终总是拐弯了,掉头了。只要是拐弯,方向也就会改变,方向改变了,船帆所受的风向也会变。虽然步半寸巧妙地回旋帆页,尽量保证最大的受风面积,并且松帆页多兜风量,但风力方向的改变最终还是会影响帆的出力。

而那两只古战船不但同样巧妙地在控制着帆页,两边的桨子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并且划动的频率似乎还变快了,让人无法不为之惊叹。

同时铁头船上几个使船的好手还发现,那两只古战船在追赶航行中,之间还有一种非常巧妙的配合。应该是交叉双线型的轮换航线:一艘船直线追赶,一艘船弧线追赶。走直线的是对准弧线上某两个点之间,这样就距离短,冲劲大,速度快,能很快超过走弧线的同伴,迅速拉近和铁头船之间的距离。但是当铁头船从它前端弧线点上过去了后。直线船会马上改变航向,变成弧线追赶。而原先弧线追赶的那艘战船此时会瞄准下一个点直线赶上。这就像是两个鱼网要交替着兜捉住一条鱼。

这种配合他们都没见过,因为他们就算控船能力再强,也都只是个渔夫,而那两艘古战船使用的分明是一种战场才有的战术配合。鲁一弃不是操船的好手,但是战船的配合让他在脑海中搜索,搜索一切与之相类似的招式:奇门遁甲第十三局“斛下递锥”。这是鲁一弃搜索后最终下的定义。

此时铁头船基本上已经整个掉头了,航行状态已经和开始时大相径庭。船速变慢了,船头的浪头反倒变大了。这是逆波现象,与风有关,也与洋流有关。不管与什么有关,都对只是利用双桅帆页航行的铁头船不利。

“那是什么?”鸥子的惊叫声响起。

这句话让步半寸身形微微一抖,这是他带上鸥子后第一次听到他在船楼上说无法确定的话。

鸥子从小就跟着师傅在清兵营里混,他师傅是兵营中查看地形、测绘地势的专职。所以他自小也就练出一双望远定距的好眼力,十八九岁已经是兵营中不可缺的“神目号头”(冷兵器世代,军营中的侦查、了望、报警兵种的小头领)。后来没禁得住诱惑,把都统的老婆给睡了。大好的前程就这样让一个徐娘半老的娘们儿在床上用盏茶的辰光给毁了。那都统怕脸面有损,也没声张,只是借个缘头把他赶出了军营,然后出高额暗金在江湖上买他的脑袋。于是他四处逃亡奔命,直到在鸦头港被步家收留,帮他另编了个家世身份,请几个江湖大家出佐证,此后才得平安。

对于鸥子来说,距离太远无法判定的东西他是不会开口的,说出口的基本是已经确定了的和在距离上能够构成威胁的。而现在瓯子的话分明是在告诉大家,在一个可以构成威胁的距离中,有个东西他无法判断是什么东西。

“那是谁家的船?”瓯子紧接又是一句惊叫。

这句话让步半寸和另外两个水手很是诧异,鸥子这是怎么了?刚刚还看不清的东西,转眼就成了条船。他不会连条船都看不出来吧?

甲板上只有鲁一弃一个人没有表现惊讶,他似乎一早就知道来的是什么,只是面无表情地站在船头盯视着前方。

迎面果然是一艘渔船。这船虽然不能与步半寸的铁头船相比,却也不是普通的渔船,双翘头的造型,头尾豁口,底部尖削,这是鸦头港里才会有的独特船型。

“看看,谁家的。”其实就算步半寸不说吩咐,鸥子也已经在那船上踅摸特征辨认起来。老叉和鯊口也都扑到船头往那船望去。

渔船是直冲着铁头船而来的,距离越来越近。可是谁都看不出这是鸦头港里谁家的船,那船虽然船型是鸦头港的,可是从颜色和外表上看显得陈旧。步半寸是熟知鸦头港里每一条渔船的,可是现在他也看不出这艘船是谁家的,只是觉得似曾相识。

船上面看不到一个人,就连舵位上都看不到人,可是船还在快速地行驶接近着。这就显得十分的诡异,大白天都有些阴气森森。

只有一个看得见对面船上的“人”,那就是双目微闭,基本不在看的鲁一弃。其实出现在他感觉中的也不是人,而是一张人脸。人脸是在船帆上,很大,没有色彩也没有表情,也不十分明显,有些幽幽忽忽的。而船上虽然没有人,却是鬼气弥漫,鬼气之中隐约有透明的人形气相。

“是鬼操船,真的是鬼操船。”鲁一弃这次说的话声音依旧不高,但是贴近他身边的老叉和鯊口听到了,船楼上的鸥子听到了,就连船尾舵位上的步半寸也清楚地听见了。

鬼操船!他们曾经在海上的传说中听到过,当时也只是当故事笑谈而已,没想到现在一个非常可靠的、有特殊能耐的人在告诉他们,面前的就是一条鬼操船,而且那鬼操船正向着他们直直地冲撞过来。

“左帆缆放三寸,人都往右舷靠!右缆收三把,当心了!转!走!”虽然明知道那样结构的渔船在撞击之下决不会是铁头船的对手,但是步半寸还是果断地发出命令,同时手中舵把坚决地一转。也难怪,是个人就不愿意撞鬼。就算那船不是鬼操船,也不能撞,这要一撞,速度一个停滞,再要提速走起来就要花好大一阵工夫,而背后还有两条船正紧追不舍,逐渐靠近呢。

甲板上的老叉、鲨口连同鲁一弃一同扑向右侧船舷,船楼上的鸥子一步纵出楼栏,然后挂在右侧楼栏外,身体尽量往外伸。铁头船在“吱呀”发出一声怪叫,然后船体整个大幅度侧转过来,就像是在用一半船底航行。桅杆却偏斜得不多,不过只有半边帆着风力,副帆更是软塌塌地垂挂着。

鲁一弃趴在右侧船舷上,左手紧紧抓住一根舷缆,心里暗暗庆幸。他不是主动扑出到右侧的,他是突然间从一个自然的状态中惊醒过来,把他惊醒的是对面船帆上的脸,那脸分明是动的、是活的,还朝着他笑了笑,眨眨眼。也就在他由于惊吓而失去自然状态的瞬间,船体突然倾斜了,他身不由己地往右舷跌出,要不是一把抓住舷缆,他恐怕就要翻出舷帮,掉入海中。

半边着水面,半边着风力,让这艘不算小的船一下子掉过头来,变成与鬼操船同方向,只是比鬼操船超前大半个船身。

“松右缆,收左缆,平桅摆右。”随着步半寸的号令,几个人在甲板上快速动作起来,随着他们准确的动作,正、副帆顿时再次被风兜满,帆面涨得鼓鼓的。只是刚兜上风只是个加速阶段,要想提速到最高还需要一点时间。也就在这一点时间里,鬼操船赶了上来,与铁头船齐头并进了。

步半寸让将平桅摆右,是让船头往偏右航行,这样就算鬼操船赶上来也不会相互贴靠在一起。但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让他知道自己错了。

那是艘鬼操船,既然是鬼操的船就不会和人想象中一样。这艘鬼操船不但能快速往前行驶,赶上铁头船,而且在前行的过程中它还在一抖一抖地往右侧平移,不用侧转方向地平移。

步半寸傻眼了,操驾过无数船种的他从没见过这样的船。这是用的什么动力在驱动那条船,难道真是鲁家那个年轻门长说的是“鬼”的力量。

两艘船是在往同一个方向并排极速航行,水的排流吸合作用力是会让两艘船往一处靠的。而且鬼操船还在航行中不断平移。在这种情况下,步半寸心里十分很清楚,自己的船无可避免地要被鬼操船贴靠过来。

鲁一弃手上用劲,在船舷上推了一把,让自己爬着的身体站立起来。随之,他聚气凝神,放松身体,让自己进入一个自然的状态,随附着船体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这一切都在瞬间完成,最近以来,鲁一弃控制自己进入自然状态的能力更强了。

“能不能再加点速,撞右侧那条战船!”鲁一弃只看了周边局势一眼,就大声向步半寸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一个听起来像是要自杀的建议。

在步半寸听来,这年轻人的话更像是命令,于是步半寸也发出的指令。他也不清楚自己一个航海的老把式,怎么会很自然地听从这个看来很外行的年轻人的。

“鸥子、鲨口下舱踩翻轮,老叉撑住船头,别让它贴。”

也没看清鸥子和鲨口两个是怎么滑进舱门的,倒是他们到了舱底后一番动作带来的响动让人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好像是在用力地扳动什么机括,让某个大型的部件就位。

轻轻地一震,应该是个挺大的物件入槽了。随着铁头船船底发出的“轰隆隆”的水花声,船速立马提了上来。

鲁一弃往船舷下探头看了一眼,他看到探头船双尾叉的下方外侧多出了两道喷涌的水道,其他却看不清。此时如果他只要继续往船尾走,就可以看见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没有过多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不允许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船速刚刚一快,还没来得及将鬼操船甩开三个凳长(鲁家估量距离的尺度,一凳长大约在两尺五左右),因速度加快而导致排流吸合力的加大,鬼操船轻巧的船头一下子就往铁头船偏撞过来。

一支钉头带镰钩的长篙重重地撞在鬼操船的船头上,持篙的是老叉。他一双并不粗壮的胳膊有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又长又粗的竹篙在他手中撑作了一张巨大的弯弓一般。

竹篙变作了一张弯弓,也就意味着对面的船没有被推开,自己的船也没有被撑开。

老叉的脸刹那间涨得通红通红。这不是因为一招没成功感到羞涩而脸红,而是因为他一下子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气息一时回转不畅把脸都给憋红了。

本来一篙撞出,或者竹篙微微一弯再往外一弹,这样的力道足以让对方船头的偏移打个顿,反力也能让老叉脚下撑住的船身在行进的过程中偏移一点点。然后一切都会在步半寸和老叉两个的配合和算计下一步步进行下去,直到两船彻底拉开距离。

可是一篙之力非但没有预想的效果,两船还在竹篙撞出的瞬间突然再次贴近。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竹篙子刚触到那边的船头,那鬼操船突然大幅度地往这边平移了一下。正是这股力量与老叉之间互相抗衡,把竹篙抵住。而且鬼操船在平移的同时船体还上下一颠,这就让两面抵死的力道改变了方向,把个粗大的竹篙弯做了巨弓模样。

老叉不能松手,他只要稍一松劲,竹篙伸展到一个弹劲最大的弧度,就会将他远远击飞出去。当年在浙江桉目江“漂子帮”(一个专门利用水路漂流运送木材、竹子的民间帮会)中做“头漂引子”(连接成串的漂流筏子,在最前面一个筏子上控制方向、水道,避让漩涡和其他撞击物的人)时,他就见过有人被弯曲的竹篙把内脏弹击得粉碎。现在他只能这样死死撑着,等待船体能缓缓分开,或者有人来帮忙,把篙子慢慢释放。

弯曲了的竹篙开始有点颤动,那是因为老叉的身体微微在颤动,特别是他的双腿,不止是颤抖,连膝盖处都绷不直。是的,他快撑不住了。

鲁一弃快步走到老叉背后,单手推住老叉的背部,双脚一前一后,前面的左脚抵住老叉的脚后跟,给他下盘增加了个支撑点。鲁一弃在洋学堂学过力学方面的知识,他知道人体在没有其他支撑物时,这样前后脚加手的三角形状支撑是最稳固的。

老叉明显地喘了口气,因为有鲁一弃助力,那竹篙弯得更厉害了。这也就使竹篙释放能量的弧度发生了变化。

竹篙的最大弹力是建立弧度与纵向的转换上,这和竹篙弧度上的承力点有关。承力点越多,承受力量越大,但弹性变形却变小,直的竹篙从头到位都是承力点,但这样的话它具备的只有纵向的支撑力而缺少弹力。弯曲后的竹篙承力点会变少,这样弹性变形就会增大,而承受的力却会变得很小,也就是说有足够的弹力,而纵向支撑力却不足。只有在一个最佳弧度范围内,两种力量才会协调作用,释放最大能量。

眼下的情形是竹篙弯曲已经超过了最佳弧度范围,弧线上的承力点已经很少了,竹篙上的力量也就变小了。

“迈一步,折了篙子!”步半寸也许不是非常清楚篙子的受力关系,但是他知道篙子在弯过一定程度后,只需要再加上不大的力就能把篙子折断。这其实是将弧线上的弯曲受力最终集中到一个点上,当这个点承受不住两边加压的力时就会发生折断。

想法是正确的,动作却远不如对面的船迅捷。鬼操船船头微微一跳,竹篙弯曲的弧度变小了,力量变大了。老叉只急促短暂地发出一声“啊!”,便再次咬紧了牙关涨红了脸。也不清楚这声“啊!”是惊吓的反应还是发力的反应。

鲁一弃的脚下滑动起来,他不是个练家子,他的下盘极不稳固。他脚下这一滑,老叉的脚下也开始后滑。

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后滑让积蓄极大能量的竹篙在缓缓释放也让鬼操船的船头渐渐贴近。

一只枯瘦的手抓住了竹篙,同时一根尖细的盲杖撑在甲板上。瞎子出来,其实他一早就站在了舱门口,只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状况,一时上不了手,帮不上忙。此时他听出些端倪,特别是听到鲁一弃被一根什么篙子推抵得撑不住了,于是想都没想,出手帮着一起撑住竹篙。

三个人的力量可以让竹篙始终保持在一个弯曲弧度,却无法阻止鬼操船的贴近。

竹篙再次颤抖起来,却不是因为鲁一弃他们三个支持不住而颤抖,而是由于鬼操船的跳动而抖动起来。

鬼操船有规律的跳动,让弯曲的竹篙变成了一个传送带。一个接一个的力波随着抖动从鬼操船那边向鲁一弃他们三个传来。这样,力波通过竹篙在另一端演变成大力冲击,连续的大力冲击。

抖动才开始,第一个力波刚到,鲁一弃就被震跌出去,幸亏他超常的感觉让他顺势退出三步,卸掉冲劲,在甲板上站稳。

老叉此时的身形已经变成前倾,整个身体几乎是趴伏在竹篙上。紧握住竹篙的双手骨节暴凸、青筋蠕动,虎口处已经出现了一丝血线。他的整个上半部身体目前还能拼全力与竹篙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他站成捣步的双脚已经开始在光滑的甲板上渐渐往后移动了。

瞎子的脚步倒是没有一丝移动,他移动的是抓住竹篙的手掌,枯瘦的手因为用力而失去血色变得苍白,竹篙一点点滑过手掌发出“毕剥剥”的响声。撑在身后的盲杖也已经受力弯曲,身体随着竹篙的抖动不住摇晃,脑袋摆甩得就像个拨浪鼓。

“再撑会儿,十抛网(过去渔家有用抛网的长度来表示距离,一抛网大概在二十五到三十米之间)后碰斗(撞船)!”步半寸其实并不知道撞船后会有什么后果,只是按着鲁一弃的吩咐在做。他知道的是眼下的情况已经很不妙,却又没法过去帮手,要是没人稳住舵把,鬼操船立马就会贴上来,到那时再要想脱身就难了。

鬼操船似乎也意识到铁头船有什么意图,这点只要有脑子的人都应该看出来。在铁头船的引导下,两艘船并驾齐驱地往离得非常近的古战船直冲而去,这不是正常的行船路数,操船的高手这样做,要么是有巧妙的招术对付自己,要么就是要做个同归于尽的局。所以鬼操船的打算是在撞船之前靠上铁头船,控制住铁头船。

鬼操船的甲板上有一股阴风旋起,而在鲁一弃的感觉中那股阴风就更加直观了。感觉告诉他那股风是黑色的,感觉告诉他那风是几个模糊的人形旋转而成,感觉还告诉他,人形虽然是模糊透明的,几张脸却是清楚真切的。

几张脸和北平院中院中见到的鬼脸差不多,只是相比之下这里的脸惨白中还带着青绿,木然中还透着凶狠。

旋风直扑鲁一弃他们三个。也是,只要他们三个被施加一下压力,将篙子这端一松,鬼操船往铁头船上一靠,什么都解决了。到那时,鬼气入心,把心窍迷住,要怎么着就怎么着,你再有翻江倒海的本领也是枉然。当然,不知道鲁一弃会不会有所例外。但就算例外,他又能有何作为?手枪奈何不了鬼,而他又根本不懂驱鬼定魂的什么招法。

“尸气!哦不!鬼气!……”现在这船上能懂点尸鬼之道的只有瞎子了,但是他也就在刚闻着点味儿,吼出几个字儿的当口,被那旋风裹住,再也憋不出半个字。

老叉什么声响都没有发出,只是涨红的脸转瞬间变作发紫、发黑。

旋风没裹到鲁一弃,他刚才被竹篙的抖动力道撞出,离着那两人有着三步的距离。

鲁一弃没有动,他站在原地放松,尽量放松,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更加自然的不着力状态;他在等待,等待旋风的到来,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如何从容迈入那旋风,更不知道如何破解,他只能等待……

“咋了?”一个女人的声音从船舱口传来,与声音一同出现的还有一张披头散发的女人脸。

刹那间,那鬼力旋成的旋风猛然一滞,紧接着,旋风变成直风,一声响如同哨声,直直退回到鬼操船上,并且再也不见。

在鲁一弃的感觉中,旋风中的几张脸突然间显得无比惊恐,一团黑气变作一线黑气,射回鬼操船便隐匿起来。并且鬼操船帆上的那张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不见,鼓起的帆页一下变得平服。

“嗨诶!”老叉终于吐出一声发力的喊叫,鬼操船的船头被推开。

“啊!大船!要撞!”舱口的女人没注意到一侧的鬼操船,更不知道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事情。她站立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船头的方向,可以看到古战船巍峨高耸的船头像山一样迎面向他们压过来。

第四卷 踏浪挥霂 第三章 浪峰行

一力难挺千钧,单舟不赴四海。

蓦然平起千层浪,面未改心也惧。

未待水静胸气宁,月已朗,情也明。

只管提得英雄胆,多难仍我行。

“站稳!转!”步半寸大吼一声。鬼操船的船头被往外一推,他就有种骏马拉断了缰绳的感觉。舵把往左一推,铁头船再度往右一个倾斜,随即就真的像骏马纵出一般。

刚好,古战船如同一只巨大的耕犁,从铁头船和鬼操船中间划浪而过。

刚好,另一艘古战船与这艘战船正进行直线航行和弧线航行的交叉换位,它斜侧着从这艘战船船尾驶出,正好挡住了鬼操船的前行路线。

也刚好,铁头船借助了古战船犁出的波浪,四十五度角极速纵出,绕过了战船上探出的巨大桨叶。像匹脱缰的野马往百变鬼礁的方向冲过去。

鲁一弃先将刚从船舱里出来的若冰花扶稳,让这个被海浪折磨得披头散发的女人在船舱口坐下。然后才跑到步半寸旁边,站在船尾远远地望向那纠绊在一起的三条船。

两艘大船很明显地主动转向避开,给鬼操船让出航道。但是鬼操船却没有继续追赶铁头船,只是缓缓地继续着极速航行结束后的惯性滑行,没有任何的方向和目的。

鬼操船此时不再显得幽幽忽忽,船上也没有了飘忽的鬼脸和人形。陈旧的船体飘在海面上如同水中的一片枯叶,给鲁一弃一种悲伤孤寂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到鬼船上出现了两个人都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灼烈些。

甲板上的两个人,是两个真正的人,只是她们身上的鬼气远比她们拥有的人气要浓重得多。

两个美丽的女子,她们目光却是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和目的。绿色衣着的恶狠狠地望着鲁一弃这边,目光中的寒意让人很清楚她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白色衣着的则背朝着鲁一弃这边,肩背间有些耸动,似乎是在哭泣。

绿衣女人鲁一弃看得很清楚,是双膝山峡谷中遭遇过的养鬼娘。至于那白衣的女子,虽然看不见面目,但鲁一弃意识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养鬼婢。只是她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又为何而哭泣?最难解的是她为什么不朝自己看一眼?

鲁一弃自己肯定没有能够意识到,他自始自终只是关心养鬼婢怎么了,却根本没想过养鬼婢所在的鬼操船为什么要拦截他们。

就在鲁一弃疑惑难解的这段时间里,铁头船转进了百变鬼礁,一个礁石如同鬼怪一般的礁石群。

“鲁大少,你真行,竟然能看出那俩儿大船的绕花子(船航行的路线和配合规律),利用他们的道儿自己拦住自己。还有你让我们索性也眯到(躲到)这鬼礁中来,其实这点我也该想到的。我们的船小,功能方面又灵活,适合于这样的水域和他们纠缠。”一驶入鬼礁,步半寸便迫不及待地表示出自己对鲁一弃的钦佩。

鲁一弃没有作声,他心里不止是对养鬼婢的事情疑惑,才进到鬼礁之中,一个不妥的感觉像个湿凉的粘虫在他脊背间爬行。

步半寸脚在船板上跺了两下,同时对老叉喊道:“落副帆,主帆降半。”随着他跺脚的咚咚声,船尾多出的两道水花变成水流。老叉拉开绳扣,用一块鹿皮布抓住经滑轮减速了的绳索,让绳索缓缓滑过,副帆慢慢落下。接着他同样放下了一半的主帆。随着水花的变成水流,随着帆页的落下,船速一下子慢了下来。

船速虽然慢了,步半寸反倒比刚才更加谨慎小心起来。礁群中水流多变,礁石间风向怪异,所以他只用半帆,船的动力主要由下面的机械提供,而且还是给的缓劲儿。

“老叉,探左右水深。”

老叉其实没有等步半寸说完,就已经提着一圈浸漆绞绳走向船舷,绳头上拴着一只二斤八的铅砣。这是测水深的挂砣绳,也起抛绳的作用,船靠不上岸或者两艘船要拢在一起时,可以用这绳子抛到岸上,也可以把铅砣抛到另一艘船张开的网里,然后进行牵拉。

老叉试水深不用把绳子放到底,铅砣落水的声响他就能听出大概水深。这是他以前做“头漂引子”练出的功夫,那时他往头漂上一站,手中篙子往水面上一戳,听声儿就知道水深多少。

平常的礁群中,水深是要比外面海面子的要浅的,因为这里毕竟是长海石子的地方,而且搞不好有些石子尖儿就在水面下一点,稍不小心就会触礁。但是这里却不同,越往礁群中间,水深非但没变浅,反倒越来越深,更没有快穿面儿(离水面很近)的海石子,就像是被谁清理过一样。加上巨大礁石的遮掩,这里简直就是个极好的深水港湾,难怪能藏下那样大的两艘古战船。

魏晋时期,风水堪舆的鼻祖青乌子收有三大弟子,其中一人为东方海国子民,名许钧文,其著有《捏脉寻首全典》,其中有章“水脉篇”讲到:“浅为滩,深为港;窄为潭,宽为港;受风为洋,掩风为港。”是为古时渔民、海植者选定居息处所的要诀。

鲁一弃的脑海中当然能找到这样的典籍文字,也正因为对所处境地的了解,那不妥的感觉变得更加浓重,一团烦躁始终堵塞在胸口。

莫非一切都在别人算计之中?莫非又钻入了别人设好的坎面?最好还是赶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之前离开这里。

“见礁三层浪,近礁五分漩”这也是渔民和操船人都知道的理儿,步半寸当然对这个道理理解得更加透彻。所以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会出现如此一片平静的港子水面。错愕间也就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任由那铁头船便轻飘地滑入这片平静之中。

铁头船虽然滑入平静水面,却没有滑到平静水面的中间。如果真要这样,那步半寸这些年的船也就白操了,江湖也白走了。他是将船控制在礁石与水面中心三分之一处,然后绕着大圈儿缓慢行驶。这样就算突然出现什么意外,既可以迅速地钻进礁石间与之周旋,也可以迅速摆脱暗藏在礁石间的突袭。

步半寸一进入这样的港面子立刻就知道自己应该注意点什么。他的眼睛几乎是有些呆滞地盯视着礁石错落间一个最宽的水道,因为只有这样宽度的水道中才可能通过体积较大的古战船。而眼角的余光却不时敏锐地扫过那些狭小的水道,说不定什么时候,有些地方会鬼影般地飘出鬼操船那样的船只出来。

的确是平静,就是鲁一弃超常的感觉都不曾扑捉到丝毫跌宕之机。这一点让他很是疑惑,两艘古战船和那只鬼船与自己也就相隔着几块礁石而已,怎么一点威胁的信息都感受不到?疑惑和忐忑让他的思想在往后延伸梳寻,脑海里开始重新审度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追逐。

没有危险!的确没有危险的感觉。鲁一弃猛然惊觉,但是疑惑变得越发疑惑。

刚才那场追逐的确很是突兀惊险,但是自始至终不曾有危险的讯号出现。也就是说那两艘战船以及那艘鬼渔船并不是要发起攻击,他们是有其他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判断鲁一弃很是自信,对家目前没有理由捉住自己或者毁掉自己,要不然在金宝定凶穴之后,自己就已然没有生机。剩下的几件宝贝诱惑是极大的,而自己在对家眼中也许是启出这些宝贝的关键,所以他们对自己肯定只是逼迫和驱赶。

鸥子和鯊口也都从船舱中钻了出来,出来后看到是在一个平静的湾子里,而且不再有船只追赶,不由地满脸兴奋。

“刚才那两只大舟子幸好没吐火弹子(放炮),要不然离得那么近,怎么都得让我们碎点壳(船体受伤)。”鸥子到底是兵营里出来的神目号子,对于战场上的一套还是很有见解的。

“那只鬼船真是怪异,看着还眼熟,样子应该是我们港子里的。到底是谁家的,怎么被群晦气鬼给霸了。”老叉看来对鬼船心有余悸,说这话时,手指间将测深绳捏磋不停,明显是个慌乱无措的小动作。

鲁一弃感觉到船尾舵位上有双锐利的目光瞟视了自己一下,那是步半寸。他在监视周围情况的同时突然给自己这样一个目光,肯定是想知道自己的一些见解。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那两艘古战船应该是想把我们逼得远离百变鬼礁,而不是要捉住我们或者灭了我们。至于那艘鬼船,我也搞不明白。但那船我看仔细了,通体木质呈深水色,纹缝间有苔青痕,帆页折迹处有盐斑渍,整条船像是泡在海水中好久了似的。”鲁一弃说。

“你是说沉船出水?!”老叉问话的语气惶惶地。

瓯子瞪大了眼,鯊口张大了嘴,步半寸在微微点头。

“应该是这样的吧,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鲁一弃说着把目光落在步半寸的身上。

步半寸轻咳了一声,这是他的习惯,每次他极力要把什么事情说得清楚时都会这样。

“两艘大舟子没有前挡后锁,而是兜底围,这应该和鲁门长说的一样,那是要赶我们。而且方向是想把我们往深海中赶。而那只鬼船逼迫的方向倒是要我们往岸上靠。这有些怪,要么他们本来就不是挂串儿(一起的),怎么起着叉儿呢。”

“那艘鬼船看着的确是我们港子里的,三年前左码子金家才合出(造出)艘新舟子,就应承别人捕对海桌子(巨型海龟),兄弟父子四个独舟奔深海洋道,从此没再拔舵(回来)。我们港子中这些年来都是群捕,相互照应,不会出什么大事,只有那年短了蒋家这艘船。鬼船要是自家港子的话只有可能是那艘舟子,就是不知道是当年就让人抄(强占)了,还是没海子(沉船)后新近又被别家起水了?”

步半寸每句话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以至于他都疏忽了对周围礁石水道的监视。

船上的人也听得很认真,特别是鯊口,他笑眯眯的,张着大嘴,样子像是要说话却又插不上嘴。

“那!看那!”鯊口终于插上了句话头,只是嘴巴虽大字不多,而且充满了惶恐和紧张。

百变鬼礁就是百变鬼礁,不但是礁石本身,就是礁石间的水道也不是你可以一眼就看清的。就好比步半寸看着的那个可以通过战船的大水道,其实转过个弯后,就可以看出其中水道并不宽。而这边一个巨礁背后,眼见着没有水道,这一绕过,一条豁然宽敞的水道就出现在眼前。

让鯊口惶恐的不是水道,而是水道连接着又一个宽敞平静的水面,在那里停泊着两艘船,两艘明式战船。两艘船就像两只怪兽,正虎视眈眈地盯着鲁一弃他们的铁头船。

“快逃!”鸥子下意识地喊了一句,但是船上却几乎没有一个人动。

如果说有人动了的话,也只有步半寸,他握住舵把的手臂的确是微微颤了颤。这样一个微小的动作让铁头船船头不经意间转过,缓缓朝着平静水面的中间移动过去。

“这不是刚才追赶我们的那两艘。”老叉低声说道,那紧张的语气似乎是无意间站在睡着的鬼怪旁边了,害怕稍一大声就要将鬼怪惊醒。

“是的!”鲁一弃平静地说,他依旧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危险。而事实上他也的确没有感觉到危险。

战船还在缓缓地移动,却不是往那边驶过来,而是轻飘飘地原地绕着圈儿,像是要往其他什么地方驶出,又像是在等待着些什么。

铁头船的圈子没有移划到水面的中间,就已经在另一个方向的水道中看到了鬼船。这次是鲁一弃最先发现的,他感觉到一股凝重的鬼气从那边个狭窄礁石间隙中传出,像一缕淡淡的雾气。

鬼船停在那个狭窄水道中没有继续往里来。船上也不见一个人影或者鬼影,只有一挂长长的招魂幡悄然飘拂着,阴森森地透着股寒。

铁头船的圈子也嘎然而止,停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就像是水面将它冻结了一般。

其实在海面上,就算再平静,要想让船停得一动不动是不大可能的,更何况他们所在之处是怪礁群中,多少总会有暗流的。这时铁头船之所以能保持这样一个状态,全凭着步半寸把舵的能力。那船其实还是动的,不停地在动,只是步半寸握住舵把的手臂也在不断地颤抖,通过这样细微的调整,让船看上去像静止了一般。

船上的人也静止了一般,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局势的变化,只有知道了下一步如何变化,他们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

礁石群中要比外面海面黑得快,落日的余辉早早地就被诡异耸立的礁石挡住了。海水变得黑幽幽的,让人怀疑那到底是水面还是石面;天空灰沉沉的,仿佛随时会沉重得掉落下。

一道火光闪过,是在鬼船那边。

大家不约而同地往鬼船那里扭过脸去,除了鲁一弃,因为鲁一弃从鬼船出现后,眼睛就没再离开过鬼船。他知道自己最想在那里看到什么,可是期盼越强烈,就越发感觉到等待是种煎熬。

火光让阴森的鬼船亮堂起来,也让鲁一弃的一双瞳子燃烧起来。火光照映中,出现了绿衣养鬼娘俏丽的背影,也出现了养鬼婢秀美的脸庞。虽然离得远远的,但鲁一弃还是能感觉到,养鬼婢的脸庞已经不像北平时那样苍白,那上面多了日晒风吹的痕迹,也多了正常人才有的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