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下人此时也在柳定泽房门拍打,喊破了嗓子都不见他起来,还惹得他在里头委屈大喊,“天还没亮啊,干嘛喊我。”

一众仆人都哭笑不得,“四爷,您忘了今日是您成亲的大好日子吗?快起来梳洗,不然赶不上新娘子进门的吉时了。”

“不要。”柳定泽睡眼惺忪,眼睛也肿胀肿胀的,真是烦死他们了,“不要不要!我要睡觉。”

门在里头锁上了,仆人也没办法,总不能在四爷大喜的日子将人家新房的门给碎了吧?只好去请示老太太和其他两位爷。

李墨荷和殷氏都已经来伺候老太太起身,三人听见这事,又哪里有什么法子。想了好一会李墨荷才道,“晨起腹中空荡,请他出来吃饭试试。”

下人急忙跑了回去,在门口说做了满桌饭菜,开饭了。里屋片刻也没犹豫,大声道,“你们骗我,天都没亮!只有日头出了才是起床的时辰,我又不傻!”

众人面面相觑,嘿,这四爷竟聪明起来了!

一计不成,回去禀报,老太太简直头疼了。李墨荷拧眉,“四弟不是素来最听雁雁的话么,让雁雁去试试?”

老太条只想让儿子快些出来,免得误了时辰,“快去叫雁雁试试。”

柳雁被叫醒时也迷迷糊糊的,眼睛都揉不开,一听是四叔的事,才一骨碌起来,由着下人穿鞋换衣。胡乱洗了把脸,就被嬷嬷牵着去了那边。

下人早就束手无策,见了她,说道,“四爷怎么都不肯出来,说日头还没出,不是起床的时候,窗户也关得紧,哪都没法进去。”

柳雁揉揉有些肿的脸,想了想让下人去把自己的哥哥和齐褚阳叫来,又朝下人嘘了一声,摆手让他们后退。不一会两人就来了,柳雁这才让下人安静,等彻底静下来,才敲敲门,“四叔,你真的不出来吗?你不出来我们就自己去放炮仗了。”

屋里传来的腔调都是愤然,“娘说元宵了年就过完了,不许玩炮仗的。雁侄女连你也来诓我出去。”

“呀?四叔你不知道吗,除了除夕守岁,还有元宵守、守元宵啊,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半夜起来,还有,可以领压岁钱。”

“压岁钱?”柳定泽竖起耳朵,精神了些,想想还是不下床,抱紧被子,“我不信。”

柳雁将不明所以的哥哥和齐褚阳拉了过来,“四叔不信我,总该信我从不会说谎的哥哥和褚阳哥哥吧?”

说罢瞧着两人,柳长安和齐褚阳只好连声附和——拜雁雁所赐,本来是不会说谎的人,现在开始不是了。

屋里一直坚决否定的声音这会沉寂下来,管嬷嬷明白小主子的计策,也高声道,“四爷房里不是放了红色的衣裳么,除了过年那样喜庆的事,哪里会有第二回呀?”

好一会才听见里面有脚步声,柳雁探了探耳朵,忙从嬷嬷那掏了几个铜板出来,握在手中。不过片刻,门就打开了,柳定泽裹着棉被探头,瞧见柳雁,问道,“压岁钱呢?”

柳雁笑了笑,将六枚铜板放他手上,“元宵后的压岁钱是没红荷包裹着的。”

柳定泽已然高兴,除夕不得钱的遗憾顿时消失,欢喜收好,那些下人进来也不拦着了,乖顺地让他们伺候。

柳雁见他进去,低声道歉,“四叔不要怪我呀,为了四婶婶顺利变成四婶婶,就让我骗一回吧。”

柳长安看着妹妹如此,笑道,“妹妹就是鬼点子多。”

柳雁撇撇嘴,“哥哥,我这明明是聪明。”鬼点子满含贬义,听着实在不顺耳。再看齐褚阳,十几日的恢复,能看得见的地方都没留下痘印,又是那白白净净的少年了,否则她非得懊悔不可。

三人出了院子,各自回房补觉。不多时,公鸡鸣叫,又被叫起。

辰时刚到,正是吉时,迎亲队伍已经从方家出门出发,前头唢呐高鸣,后头脚夫挑着妆奁,中间便是金丝绣边的花轿。每个人都身带红色,一路楼房高木都悬挂红绸,染红八街九陌,恰似红海。

方青的视线被红盖头遮挡,只能在低头时看到自己的红鞋。本以为已经平静的心,又因这喜庆声急跳起来。连连吐纳好几口气,才渐归平静。

柳定泽被众人簇拥着到前堂,等在那说要接新娘子。他站得疲乏想找椅子坐,众人却不肯。想吃东西,还是不准。这哪里是他们口中说的大喜日子,分明是他的受难日,竟没一人肯顺他心意了。颇为可怜看向雁侄女,发现她只是冲自己笑,眉眼弯如明月,却也是不帮自己的。

长辈都等着吉时新娘子进门好忙活起来,小辈也聚在一旁,没事可做,便低声说话。

柳雁忽然想起柳翰和柳芳菲来,环视一圈,确定他们没来,心里倒舒服了些。末了想,女先生就要变婶婶了,可在她心里,还是将她当做先生那样护着。祖母说四叔成亲后就接他们两人入府,那婶婶不是也要做后娘了?

她总觉得,他们二人,尤其是柳芳菲,绝对不会像自己这样好好对继母。想到这,她又看了看母亲。

齐褚阳见她面色忧虑,问道,“怎么了?”

柳雁摇摇头,收了心思,“没什么。”

齐褚阳倒觉她因聪明想的事多,忧虑便也多了。他蓦地想起一件事,有个游历各国的谋士途经北城,曾听他说过,太过早慧者,忧思甚多,定不会长寿。不知为何想起这件事,着实让他心底惊跳。说实话,她这个年纪,哪里懂什么愁思,只会无忧无虑玩闹吧。可这几个月相处,她想得却未免太多,有孩童稚趣,却也有智者忧虑。

柳雁见他忽然走神,抬手在他面前摆了摆,“褚阳哥哥。”

齐褚阳回神看她,神情明朗真挚。柳家对他这样好,那他对柳雁也该很好才对。这事,也得找个机会跟柳伯伯说说。

“吉时已到。”

一声高赞,鞭炮声震天响起,柳雁赶紧捂住耳朵,看着满大堂、满院的人都激动起来,方才想的事都已被抛在脑后,跟着哥哥姐姐欢喜叫了起来“婶婶进门咯,婶婶进门咯”。

满院人争相要去看新娘子,连孩童也要去凑这个热闹。见了那凤冠霞帔的新娘子,笑得更是欢喜。

方青由出娇小娘领着出来,握着小小女童的手,手心都渗出汗来。走了几步又被交给喜娘,跨了火盆,继续领着往前。每走一步对她而言都十分艰难,这样多人,好在…不用露脸。

柳定泽被长辈推着上前,拿住红绸球,见另一头交给新娘,可看不见脸,俯身想去看,就被喜娘拉住了,低声哄他“四爷乖乖拜完堂,老太太就会给您许多许多糖了”,柳定泽这才不闹。

赞礼者见两人都已站定,朗声“一拜天地,一团和气”。

方青弯身拜了拜,盖头的金黄璎珞下,能看见他的黑色靴子。

“二拜高堂,金玉满堂。”

柳定泽耐着性子弯腰,要不是为了糖,他真不想做这样麻烦的事。刚在心里念叨完,又听见第三声——

“夫妻对拜。”

他立刻恼了,怎会这样麻烦!他不愿再拜,将那红绸丢了转身要走。还好喜娘特地是挑了个老道的,眼疾手快,在红绸刚丢出去时就抓住了,可让看的人惊了一身虚汗。喜娘忙扯了嘴角笑道,“四爷,这可不是绣球,莫认错了。”说罢塞回他手中。

柳定泽偏不接,拧眉,“不好玩,我要回去睡觉。”

喜娘陪着笑脸,“您等会再睡,睡个够,就差这最后一拜了。”

“不。”柳定泽的倔脾气上来,要回去,急得喜娘差点跪下求他。

方青越发觉得凤冠沉重,头也几乎抬不起来。没有怨恨,只有叹息。原本急跳的心,也平复了,静静等他,等他拜堂。

柳雁实在看不过去了,又离得近,冲他低音说道,“四叔,你怎么能欺负女先生。”

柳定泽顿了顿,眨眼,“我没有欺负她。”

“那你为什么要丢下先生在那吵着要走?”

满堂宾客见新郎官突然跟个小姑娘说话,也不知说什么,明知道是个傻子,又不敢多作议论。柳定义看着弟弟如此,要上前将他拉回。柳定泽却忽然回过身,又弯身往上看,要去看那红盖头下的那张脸。

老太太简直急死了,轻咳一声。喜娘忙将他拉正,塞了红绸,使了个眼神给赞礼者。赞礼者忙高声道,“夫妻对拜。”

这一回,两人稳稳拜下。像成为夫妻的一种约定,三叩首,不说走。

这三拜完成,才让老太太松了口气。哪里敢让儿子陪宾客喝酒,只让他敬了代圣上、皇太后、太后送礼来的公公,还有几位王爷酒,就让他回房去了。又千叮万嘱让福禄双全妇抱着男童去新被上滚一圈就好,不要闹洞房了,免得吓着他。

众人拥着他进去后,只是说些吉利话,也不敢闹,等男童滚了被褥,便让婢女拿着托盘喜秤来,让他挑盖头。

柳定泽不胜酒力,抓了两下没抓到那细杆子,干脆不抓了,往后一倒,卷了被子就睡。

众人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幸好有个婶婶上前,捉了他的手拿住喜秤,将那盖头掀上凤冠,这才算是完成了仪式,随后离开。走时无一不在心疼那新娘子,不说生得明艳,至少是端庄秀丽的,配那傻小子…略可惜呀。

方青好一会才有勇气看旁人,探头看去,柳定泽因醉酒,俊白的脸上泛着酒红,正酣睡,看着看着不知为何笑了笑。她想起柳定泽当初欺负她时,憋得脸红时,他便朗声笑着说她是煮红的螃蟹。

她轻轻推了推他,“你如今才像螃蟹。”

可是他听不见,也听不懂吧。明明是两人的事,却只有她一个人记得。

“别睡了好么?我给你腾腾被子,别冻着。”

柳定泽仍在呼呼大睡,霸占着被子动也不动。

方青叫不动他,只好去把屋里的炭火炉子挪前了些,怕他冷。将炭火拨开拨红,又回头看他,竟翻了个身,却依旧没醒。她有些担心她今晚要怎么睡,昨夜没睡,今天又各种规矩累了一日,早已困得不行了。

想起柜子应当备有新被子,她忙过去开柜,果然有,抱了过来给他盖上。又坐在床边看他,看着看着越发困,歪身在这窄小的床角蜷身躺下,将就着睡一晚吧。

柳定泽醉得快,酒意散得也快,隐隐觉得身下有什么东西在硌人,摸了摸确实有。昏昏沉沉捞了一把起身看,才发现是花生枣子。正好肚子饿了,便就地吃了起来。吃完再摸,又摸出百合来。随手一丢,不能吃,不要。

等摸完这边,又转身往另一去找,谁想在床上看见个大活人,吓得他抱着被子往后退。这一翻身,就从床上翻到了地上,痛得他叫了一声,把方青也吓醒了,恍惚看着地上人,也惊得噗通往下倒,上前就问,“你伤着没?”

柳定泽愕然看着她,长得像极了那个女先生,可眼前人艳妆浓抹,好看是好看,可总觉奇怪,伸手往她脸上抹了一把,“你把脂粉盒倒脸上了吗?”

方青哭笑不得,暖暖的手滑过脸,又烫了起来,稍稍偏头躲开,扶着他起来,“我去收拾好被褥,你等会再睡。”

她对柳定泽不惯用您,初为人妇,也不惯用妾身,你你我我,才是她习惯用的。

柳定泽欣然点头,“好呀好呀,要是找到花生枣子了,记得给我,饿了。”末了他想想,又问道,“你饿不饿?”

方青点点头,“桌上有饭菜的。”

柳定泽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屋中间有一桌子菜,整整一桌!他立即拉了她的手往那走,“吃吃吃。”

方青下意识要挣脱,半会已反应过来——如今已经不怕了,哪怕是被人瞧见,这手,也是能牵在一块的。他们已是夫妻,她再不用躲着他,再不用掩人耳目,偷偷留心他。

菜已经完全冷了,下人心细,在中间置放了热菜的小暖炉。方青将那盛着锅烧肉的碟子放在炉子上面,柳定泽已觉神奇,“你也喜欢吃锅烧肉么?我最喜欢吃这道菜了。”

方青轻轻应声,她并不爱吃,只是他也忘了,以前他总爱在她耳边念叨各种事。他的喜好,她听了不下十遍。那时就想,怎会有这样爱唠叨的男子,定是个轻佻人。如今想想,不过是想多同她说话吧,她不爱说,他也不说的话,只怕会尴尬的。

越想,就越觉得他是个暖心人。

菜一碟碟热好,都是大鱼大肉,吃一些就饱了。柳定泽十分满足,也乏累了,又往床上趴。

方青在旁说道,“得…脱衣睡…”

柳定泽“嗯”着应了一声,将外衣褪下时,听见叮当叮当的沉闷碰撞声,这才想起来,从身上掏出半夜雁侄女给他的铜板,想了想将三枚放在她手心上,认真道,“呐,压岁用的,你一半,我一半。”

方青不由笑笑,年都过了,给什么压岁钱,而且…哪有夫妻间给这钱的。

柳定泽见她展颜,更是明艳,像盛夏荷花,含着清晨露珠,迎着朝阳桀骜绽放。点点水珠在日头下,散着七彩色泽。

可这还是冬日,为何…他会想起盛夏?难道…他在某个盛夏,见过这种笑颜么…

第48章 韬略

第四十八章韬略

天刚亮,嬷嬷就敲了四房的门,一会方青出来开门,嬷嬷见她气色不错,昨晚睡得倒还好吧,轻声,“四太太,该和四爷去奉茶了。”

方青了然,进门后的儿媳茶,看看时辰已觉晚了,边让她们进来边说道,“怎么不早些敲门。”

嬷嬷笑道,“老太太特地嘱咐的,四爷素来贪睡,早叫了要生气扔东西的,所以才这个点来。”

柳定泽的确还在睡,夜里睡得还不老实,方青差点被他踹下床去,简直恨不得拿绳子绑了他。不过白昼时太累,恍惚着也睡得香。而且不得不说,旁边有个人,睡得十分暖和,就是尴尬了些。

嬷嬷上前轻拍被褥,“四爷,该起身了。”

被窝下藏得脑袋不见的人哼也没哼声只是缩了缩身。

嬷嬷为难道,“四爷,四爷?”

“不要,我要睡觉。”

嬷嬷苦笑,方青走了过来,摆摆手让她退下,探身,“四爷,起来吧,等会给老太…给娘敬茶后,你再睡回笼觉可好?”

“不要。”柳定泽最不喜没睡够就被迫起身,况且还是这大冷天的,一会从被褥下探头,“女先生,你起这么早做什么?”

方青还没答,旁边的下人已是噗嗤笑出声,“四爷,您不能再叫‘女先生’了,得叫别的。四太太的名字呀,或者直接叫‘媳妇’也成。”

“为什么啊?”

嬷嬷转了转眼,“您起来去叩头奉茶了,奴婢就告诉您。”

柳定泽衡量一番,到底还是起来了,反正他不起身她们就会一直在旁边唧唧喳喳,比那知了还知了。坐在床边看她们穿鞋,又低声同方青说道,“明早不要开门让她们进来,把门和窗户关得死死的,就吵不着我们了。”

方青抬眼看他,见他说的真挚,不由笑笑,“今日不同,以后没事不会常常早来的。”

柳定泽本是睡眼惺忪,听见这话可算是安心了。

下人服侍两人起身时,嬷嬷去床上找了找,在角落找到那白喜帕,看看上头,仍是洁净如初,未染处子之红。再看被褥,半点元阳不见,干干净净。心中了然,两人昨夜不曾行房。

先行出去捧了白喜帕前去见老太太,老太太一见上头干净,在意料之中,又不自觉叹气。一会说道,“用过午饭后,就让人接两个孩子回家吧。”

钟嬷嬷稍有迟疑,说道,“可四太太刚进门,这事您当真不考虑缓缓么?”

老太太说道,“你可是以为我糊涂了?”

钟嬷嬷伺候她数十年,听了这话微微弯身,笑笑,“奴婢怎敢。”

老太太叹道,“明心的字是他在弱冠之年时我给他取的,就是想让他心智重新开窍。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也是没得盼了。而今娶了媳妇,却又不懂行房的事,方青又是个端庄人,做不来那些主动伺候的事吧,两人想要个孩子,我瞧着难。早点把柳翰芳菲接回家,同方青感情好些,孩子还小,养着养着就会忘了亲娘。日后对老四和四儿媳都好,可是这道理?”

钟嬷嬷也是轻轻叹息一声,“还是老太太想得周到。”

“你以为我愿意多想,不过是因为身为母亲,必须得多思虑三分罢了。”老太太什么都不愁了,只愁这个儿子。如今四儿媳进门,这高悬多年的心,总算放下一半,“可吩咐好府里的人,不许提什么瘸啊跛啊之类的?”

“提了,若敢议论四太太半个字,便立刻赶走。”

老太太点点头,一会下人来报,四爷和四太太已经到了大堂,等着奉茶。老太太满心愉悦,这杯茶,定是会喝得最高兴的那一杯。

大堂上二房三房的人都齐了,四房两人来得最晚,也没人责怪,都是面上带笑看着两人,瞧得方青脸上发烫,看得柳定泽好奇满满。怎的又这样看他,昨日如此,今日又如此,明儿莫不是也要如此?他摸了摸脸,真的没沾上奇怪东西吧?

等老太太坐定,方青上前敬茶,见柳定泽不动,捏住他的衣袖带着走。柳定泽随同往前。见她跪下,他也跟着跪。钟嬷嬷拿了茶来给他拿好方青也接过一杯,恭恭敬敬又带着羞赧,“娘,请喝茶。”

柳定泽也复声一遍,可喊得老太太欢喜,茶水也显得特别甘甜清冽,浅含一口吞下,拿了对沉甸甸的龙凤金手镯给她,“快些为我们柳家开枝散叶吧。”

方青接过,这儿媳茶就算敬过了。柳定泽不知这是要做什么,不过娘亲很高兴就对了。

元宵一过,柳雁就得准备去学院了。去的自然是年前就打点好、全京城最好的万卷书院。

万卷书院共二十四班,皆以节气命名。最年幼刚进学入立春班,立春为一年伊始,颇为贴切。齐褚阳长柳雁四岁,按节气来算在清明,只是二字虽含草木繁茂之意,到底有些忌讳,因此更名为踏青。

一同进学的还有柳翰和柳芳菲,长柳雁一岁,但因初入学,又不曾认字念书,也在立春班。

柳雁一听,心气颇不顺,随同母亲去购置新的文房四宝时,也是扁嘴不言。李墨荷见齐褚阳已去挑选笔墨,她却不知在生什么闷气,弯身问道,“雁雁怎么了?”

“娘。”柳雁拧眉,“为什么我也在立春班呀?若论学识,我至少应当去小满班。为什么还跟那些豆子大的人一块读书认字,会闷坏的。”

李墨荷笑道,“又锋芒毕露了不是。你年纪尚小,应当同年纪相仿的人一块玩,总说别人是豆子,你不也是么。”

“雁雁才不是。”柳雁还是觉得委屈,“宋宋都去惊蛰班了,这样我就不能每日跟她见面,不能一块玩了。”

李墨荷这才明白女儿斗气的缘故,“原来是因为好友不在身旁。”

“宋宋那样胆小,万一有人欺负她怎么办?”

李墨荷微微眨眼,明知故问好奇着,“那你能怎么办?”

柳雁朗声道,“帮她欺负回去呀,可我不在一旁就瞧不见,宋宋也定不会和我说的。”

见她说得有理有据,李墨荷忍了忍笑,轻声,“回去我跟你爹爹说,看看能不能让院士考考你,到底适合去哪。”

柳雁这才露了笑颜,抱了她便软声,“还是娘最好了。”

“那快些挑笔墨吧。”

“嗯!”

回到家中,李墨荷将这事跟柳定义一说,柳定义笑道,“小满可是十多岁的孩子去的,雁雁倒是自负了。”

这么一说李墨荷可不乐意了,“自负也得有自负的胆量不是,妾身瞧着挺好的,而且雁雁当真聪明,让院士考考也好,去不了小满,跟安宜一块也好,省得她在书院闷。”

柳定义笔上沾着墨又顿下,“她当是去玩么?”

李墨荷轻声,“真不让她试试,只怕要闹脾气的,雁雁还小…”

“总不能什么都惯着她,否则日后会养得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