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瞪儿子一眼,曼娘走出去,见来的是刘婆子忙道:“要婆婆费心了,爹爹今日晚饭高兴,多喝了两口酒,还说给阿弟寻了房好媳妇,阿弟回了两句嘴,爹爹就有些不悦,父子俩就吵起来,我这会儿正在和三爷在劝呢。”曼娘说的有理,刘婆子笑着说了两句也就回去。

曼娘这才重新走进去,对徐明楠道:“你瞧,你不肯说,又惊动人了,阿弟你要晓得,凡做事总是会留痕迹,天下除了天衣,哪寻无缝的事?”徐启又瞪儿子一眼,对曼娘道:“你别劝他了,就让管家去柳树胡同把人叫到我们家好了。”

徐明楠忙上前扶着徐启的膝盖,有些为难地说:“爹爹,我说了,你们也只能当不知道,毕竟关系着姑娘家的名誉。”徐启鼻子里哼出一声:“你这时倒晓得姑娘家的名誉了?”

徐明楠为难地看一眼曼娘,曼娘忙安慰地拍拍父亲的肩,陈铭远为防万一,走到门口,让冬雪她们都退到院子里。徐明楠这才开口:“其实呢,这姑娘,是冯兄以前的未婚妻子。”

冯兄?陈铭远微一思索已道:“是和你一起在锦衣卫那个冯毅?”徐明楠点头,曼娘的眉微微皱起:“他不是娶了镇国公家的孙女,算起来,他娶的,还是大姐夫的侄女呢。”前未婚妻,曼娘在脑中搜索着这姑娘的出身,不由惊讶地道:“这姑娘是刘侍郎的女儿?”

徐启差点就把手里的茶杯往儿子头上砸了:“你别说了,我现在明白了,刘侍郎被祸,那姑娘被冯家退了亲,无处可去,于是去找冯毅,然后冯毅把她当外室安置,你这个傻孩子就帮人去照顾,是不是?怪不得呢,冯毅这些日子都在帝陵那边。”

徐明楠连连摇头:“只说对了一半,爹爹,要真是冯兄把她当外室安置,我也不会去帮忙照顾,是这样的,刘侍郎当日因帝陵进水被流放,家被抄没,她哥哥也被关进刑部大牢。刘姑娘就跟她娘回家乡了,可在家乡也无处安身,刘夫人受不得这苦,七月去世。刘姑娘葬了刘夫人,她族人就想把刘姑娘卖去做妾,刘姑娘带了人逃出,吃了千辛万苦才回到京城,想的是能去牢里探望哥哥也好,冯兄正好遇见,两人当初也是青梅竹马,冯兄虽别娶,看见故人之女也要照顾,这才安置下来,又说等有了时机,把她哥哥从牢里救出,到时刘姑娘也算有了依靠。冯兄家里情形,爹爹你也是晓得的,冯伯父要真知道了,说不定刘姑娘就没命了。这才托了我照顾,又为的姑娘的名声,才叮嘱我不能说出。”

刘侍郎虽在工部,徐启为官多年,总是同朝为官,听到他夫人竟贫病而逝,族人不肯照顾还趁机欺凌,不由生出一丝兔死狐悲之感,瞪儿子一眼:“这样的事,说起也是好事,同朝为官已多年,照顾一下遗孤也是该的,问你你竟支支吾吾不肯回答,算是什么?”

徐明楠被自己爹爹骂了,低头说:“我这不是怕…”曼娘忙劝道:“阿弟终究年纪小,况且又见冯家那样做派,害怕爹爹也似冯家那样不敢说出也是有的。”刘姑娘和冯毅订婚多年,刘侍郎虽被罪,讲义气的人家,继续婚约也是有的,但冯家急急退婚,随后又定镇国公府孙女,看在外人眼里,也不免要说几句太过。

徐启更气的胡子都飘起来:“我是什么样人,虽不敢说是高洁圣人,也不是那等趋炎附势的小人,同官之女落了难,伸把手也是平常事,他要坦坦荡荡说出,我不仅不会生气,还会赞他,现在藏头露尾,好事也变成坏事,可恼可恼。”

徐明楠摇着徐启的膝头,如同小时候撒娇一样:“是,是,爹爹,都是儿子想错了,以后遇到事,定会回来问爹爹。”徐启还只是哼了一声,曼娘却比徐明楠想的远些:“柳树胡同你以后还是别去了。”

徐明楠睁大眼:“为什么?”曼娘淡淡一笑:“你毕竟是男子,刘姑娘又是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你常来常往,虽问心无愧,却难逃瓜田李下之嫌,你放心,这事就交给我,我明儿就去柳树胡同,和刘姑娘说了,以后送银子这些事我就交给冬雪。至于你那个冯兄,他毕竟已经别娶,为彼此计,等他从帝陵回来,也别让他去了,要从牢里把人救出来这些事,他若能做,等把人救出来你再来告诉我就是。”

徐启点头:“你姐姐说的是,这种事,当然是女的出面最好,也是你没有亲娘,不然也不会…”郡主虽好,毕竟隔了些,曼娘见徐启面色有些黯然,拍拍他的手:“爹爹不要这么说,这些年,母亲待阿弟的好,是人都看在眼里,这事只是阿弟思虑不周。”

徐启嗯了声:“你说的是,他毕竟年纪小,还是要给他娶房媳妇,不然啊,就还是孩子。”徐明楠啊了一声:“爹爹,你怎么又说这话?”曼娘笑了:“成家成家,不成家怎么能是大人呢,你也收收心,等我出门应酬时候,帮你好好地寻一个,还有母亲请到家里做客的那些闺秀们,你也好好看看。”

徐明楠用手捂住脸,陈铭远也笑了:“你姐姐说的对,这事,该办了。”徐启既解了心中一个疙瘩,站起身说:“都晚了,我们回去吧,陆哥儿只怕都睡着了。”陈铭远走到外面让丫鬟进去里面把陆哥儿带出来,果然是睡眼惺忪,一见了徐明楠就张开手要叔叔抱,徐明楠把他背起,陆哥儿就沉沉睡去。

陈铭远夫妻把徐启父子送走,陈铭远才摇头:“不知不觉,小舅都这么大了。”曼娘瞧他一眼:“你们头一回见面时候,他才一岁多,刚学会走路呢,那时成天跟着我。”陈铭远把曼娘的肩拢过来:“刘家的事,以后会有变数,毕竟刘侍郎做官一直勤谨,说起来,也有些运气不大好,刚要在地宫里面挖排水沟,就下起大雨,没法继续,才致地宫进水。”

不然这样的事,哪是流放下狱了事?曼娘明白地道:“我知道,不过是替爹爹尽一些心罢了。”能得到妻子这样明白自己话里意思的人,陈铭远觉得十分庆幸,其实冯家太急了,官场的事,哪是一次定输赢的?急急退亲,倒被众人在背后笑话。

曼娘第二日吃过午饭就带了秋霜冬雪往柳树胡同去,柳树胡同原来不叫柳树胡同,只是因胡同内有两棵上百年的柳树,约定俗成,都忘了本来名字叫什么。

曼娘已问明过刘姑娘住在什么地方,轿子到了门前,让秋霜上前叫门,应门的是个十五六的丫鬟,看见秋霜眼神不由有些畏缩,既是冯毅安置的,只怕这丫鬟以为自己是冯家来的,秋霜忙道:“还请进去通报一声,我家奶奶姓徐,夫家姓陈,特来拜访。”

既是夫家姓陈,那就不是冯奶奶来了,丫鬟用手拍拍胸口,请秋霜稍候,这才往里面去,刘姑娘听到姓徐,知道定是徐明楠的姐姐来了,忙到门口迎接,既迎出门,曼娘也就下轿。

彼此行礼后刘姑娘请曼娘进门,院子不大,却收拾的清幽,一条青砖小道通往上面三间屋子,两边植了些花木,竟还有一棵梅花,此时正含蕊。见曼娘往那棵梅花看去,刘姑娘忙道:“这还是上手住那家种的,因我闺名中有个梅字,才住了这里。”

屋子是冯毅寻的,还记得刘姑娘的闺名,给她寻带梅树的院子,不知道该说他是多情还是薄情,曼娘淡淡一笑:“梅好,自有一身傲骨。”刘姑娘不由有些慌乱,轻声道:“若有第二条路,我也不会寻这个负心人,可是爹爹那么远,哥哥在牢里,我已想过了,等哥哥一出来,安顿好,我就落发为尼。”

、174

曼娘听了刘姑娘这话,不由微微迟疑,刘姑娘双耳如火烧一样,原本也是闺中娇女,爹娘疼爱,亲事寻的也是合乎心意,可这一切在一夜之间就烟消云散,到此时还要在陌生人面前陈情。

丫鬟跟了刘姑娘也十多年了,怎么不明白自己主人心意,也能听出曼娘话中所指,不由双眼含泪,对曼娘道:“陈奶奶,我们家姑娘,虽则遭遇大变,可也还明白事理,并没有做那种无耻下|贱之事,和徐公子之间也是清白无垢。”

曼娘明白这丫鬟和刘姑娘都误会了,微微一笑就道:“先进去吧,我今日来此,并不是训人的。”刘姑娘面色赧然地道:“是我的不是,全…”曼娘抬手制止她往下的话,跟了她一起进屋,屋内布置也很清雅,丫鬟沏好茶,刘姑娘亲自捧给曼娘,曼娘接茶在手,环顾一下四周才笑道:“刘姑娘也是个玲珑剔透人。”

刘姑娘坐在下面,看着曼娘道:“陈奶奶这赞,有些不敢领,我若真是个玲珑剔透人,也不会今日这样六神无主。”说着双手不由自主紧紧抓住裙子。这样的紧张曼娘都看在眼里,曼娘把茶杯放下,慢慢地和刘姑娘叙几句家常。

渐渐地刘姑娘的紧张慢慢消失,拉住裙子的手这才渐渐松开。曼娘这才道:“我阿弟年纪小,做事不稳重,受了人的托付帮忙照顾你,本也是好事,却忘了他是个男子,人常说,瓜田不纳履,久而久之,总是对刘姑娘你的名声有碍。”

刘姑娘的脸又红了:“陈奶奶,我…”曼娘拍拍她的手:“我相信你,况且,就算不信你,我还要信我弟弟。这事我既已知道,阿弟也就不能再来,往后那些银子粮米,我让人送来。”说着曼娘指着冬雪:“她跟我许久,是个稳重的,以后每一旬过来探你,要有什么事你也直接和她说就是。”

冬雪已上前给刘姑娘行礼,刘姑娘忙起身还了一礼,又走到曼娘面前拜了几拜:“陈奶奶这恩,粉身碎骨也莫能报。”曼娘起身扶住她让她坐下才道:“还有一句话,刘姑娘莫嫌我交浅言深。”

刘姑娘自然说不敢,曼娘这才缓缓道:“你和冯公子虽有前盟,他已别娶,听说新妇甚得公婆欢心,以后姑娘还是别见冯公子的好。”刘姑娘一张脸又是通红,又要起身去拜,旁边冬雪看见,伸手把刘姑娘按在椅子上,刘姑娘这才道:“陈奶奶这话,是救我于水火之中,我也只是为了哥哥,进京之后,想法去刑部大牢见了他一面,何等憔悴。”

刘大爷只是受了牵连,进牢里吃上一年半载的苦头,到时请托了人,刘大爷也能被放出。说来,冯毅也不过是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罢了,再说此时皇帝病体时有反复,一旦驾崩,新皇登基,例有大赦,那时刘大爷也能出狱,而刘侍郎更能从流放之地归来。

曼娘轻轻一叹,那冯毅安置刘姑娘,背后存了的心未必只是念旧情,以后可要告诉弟弟,和冯毅交往可要注意。曼娘看向刘姑娘的,见自己提起冯毅时候,她眼里有柔情闪现,纵那个男子毁盟背约,却也是刘姑娘曾托以终身的未来夫君。这些曼娘不能讲出来,但为刘姑娘计,让他们离得越远越好。

少女心中的梦迟早都要醒,曼娘轻声道:“冯公子既应了你,难道还能为你不和他见面就不帮忙,如果真如此,也算不得君子。”刘姑娘怎不明白这些,可对冯毅还是有消不掉的指望,毕竟当日退亲,是冯家父母定下的事,离京之时,他也曾远远来见过自己,更到此时,若不是他肯伸出援手,又不知落到什么境地。

凡此种种,怎不在少女心中越发对他怨的少,爱的多?此时也只红了脸庞:“是,陈奶奶说的有理。”曼娘也有过少女时,身子前倾握住刘姑娘的手:“你休嫌我说话啰嗦,女子的名声至关紧要,有些事,过去了就过去了,再说令尊并不是没有回来之日,难道等他回来之日,晓得这些,是何等的伤心,到那时,你真入庙里,也不过是让令尊一生一世都伤心罢了。”

这话触动刘姑娘的心,她再忍不住,用帕子捂住脸哭起来,那丫鬟双眼的泪也直往下流:“陈奶奶,我以性命担保,我家小姐,确确实实和冯公子之间是清白的。”曼娘示意丫鬟端杯茶给刘姑娘润润才道:“我自然相信刘姑娘是清白的,可众口铄金,好在你们搬来日子不长,平日想必也是深居简出,从此后和原来一样,只要再不见冯公子,日子久了,那些话自然就没了。”

刘姑娘已收了泪,起身款步走到曼娘面前行礼下去:“陈奶奶这几句,如拨开青天有见日之感,从此后我就布衣素服,绝不踏出这大门一步就是。”面前如花似玉的姑娘说着这样心如死灰的话,曼娘心中不由恻然,扶起刘姑娘:“你还年轻,今年是十八还是十九,等你哥哥出来,带你回家乡,家乡那里,总还有些产业,到时寻一个老实人嫁了,这辈子,才敢开始呢。”

刘侍郎在家乡,也曾置下些产业,只是刘侍郎被流放、刘大爷入狱,刘夫人一个女流难以支撑,早被侵蚀干净,此时曼娘提起,刘姑娘神色有些凄凉地道:“有是有,不过都被族人分了干净,不知道哥哥回去,能要回来多少?”曼娘拍拍她的手:“等你哥哥回去,怎么说族人也要拿出来些,房屋总要还你们,还有那些有契的田地铺子,陛下当日也不过将令尊流放,并无抄没家产之意。”

刘姑娘再次谢过曼娘,曼娘拍拍她的手,又和她说了几句就要告辞,门口突然传来喧闹之声,还听到有人拍门,守在门口的秋霜已经走上前:“奶奶,是几个地痞样的。”刘姑娘神色有些黯然:“孤身带了一个丫鬟住在这里,总难免有几个泼皮来说些污言秽语,日子久了,就习惯了。”

丫鬟插嘴道:“徐公子来过几次,那些泼皮见徐公子是锦衣卫的,倒也吓得去了,徐公子有两日没来了,他们就又…”曼娘不由摇头,外面声音已经消失,秋霜走出门去,很快就又进来:“轿夫把他们喝走了,这虽然清静,可一个姑娘家,我觉着。”

送佛送上西,既已答应了徐明楠,曼娘沉吟一下就道:“我记得后街那边的宅子,还有空着的院子,不如刘姑娘你就搬过去,只是那里住的人多,刘姑娘可会觉得不方便。”刘姑娘是知道这样大族在京中都有合力买的宅子,听了曼娘这话就道:“奶奶如此盛情,吟梅无限感激。”

原来叫吟梅,曼娘拍拍刘吟梅的手:“你既不嫌弃,那我把冬雪留给你在这帮忙收拾,这些家伙想来也是房东的,也不用带走,那边都是齐的。”说着曼娘看着刘吟梅:“你姓刘,正好和我大姑婆的夫家同姓,就说你是她夫家同族的侄孙女,爹爹在外没有音信,娘又没了,未婚夫婿也急病没了,无了依靠,这才来投奔的。”

一个投奔来的姻亲,安排在后街那边的宅子,也是平常事。刘吟梅又要下拜,曼娘扶住她:“不过举手之劳罢了,我在家中还有事,你先收拾了,等我让秋霜带人来接你。记住,一定要秋霜带人来接,你才能走。”

刘吟梅明白曼娘这叮嘱是为什么,这些日子的深居简出,不就为的安全?曼娘又对冬雪秋霜各自叮嘱几句,也就上轿离去,顺路回了一趟徐家,把安排对徐启说了,徐启听了女儿安排点头:“这样才对,你弟弟啊,只想着做好事,可没想到要保全人家姑娘的名誉,这种事情,他又亲自去了,传来传去,那是不真也成真了。”

曼娘笑了:“阿弟毕竟年纪小,又没经过什么事,又为朋友义气上,这是难免的。只是那个冯毅,以后还是少来往。”徐启唔了一声:“你说的是,他这样安排,未必没有别的意思,到时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谁知道会发生点什么事?再说了,他要真什么皂丝麻线都没有,难道就寻不出一个可托的女长辈来?两家定亲那么久,他那边的长辈中喜欢刘姑娘不忍看她受苦的想必不少。”

父女两人这心,是真想到一块了,曼娘应是,进去里面见了新安郡主,也就回陈家,新安郡主见她匆匆来去,摇头道:“你和玫儿出嫁后,都是当家人,虽说能回来,可每回都匆匆来去,我啊,还真是没事做。”

曼娘了然一笑:“这不正赶上过年,母亲您别伤心,等初二时候,我一准带着你外孙们都回来,再让你外孙女跟你住几日,那时你准定烦她。”新安郡主哈哈一笑:“你这话说的不对,我怎会烦她,喜欢她还来不及,前儿我去宁国公府,宁国公夫人还向我打听睐姐儿来着,就她那个儿子,十三四了还只知道和一群姐姐妹妹们厮混,我怎看得上?曼娘,以后你要给睐姐儿寻婆家,可要来问过我,我别的不知道,那些人家家里底细,还是晓得些的。”曼娘笑吟吟应是,新安郡主也就放她回去。

回到陈家,秋霜就来回,说空院子已经打扫出来了,曼娘也就让她带了人去接刘吟梅,这才觉得累的不行,可瞧瞧时候,也该预备晚饭,叫进管家娘子吩咐下去,也就偷空儿闭会眼。

这一闭眼也没多久,只有两刻左右,总好过没闭眼时,曼娘随便拢一下发,就见睐姐儿飞奔进来:“娘,您瞧,我作的诗。”

、175

曼娘接住女儿,把她的小手拢在自己手心:“这手冰凉凉的,连披风都没穿就跑进来,难道不怕着凉了?”虽是冬日,屋内烧了火盆,只穿厚衣服也不冷,睐姐儿虽跑的小脸红扑扑的,身上的衣衫不过是件薄棉袄,脚上的鞋也不厚,听曼娘埋怨了几句就笑着说:“娘,我不冷,您快瞧我作的诗,其实之前我就作了好几首,可表姐说韵和典都没用好,现在还算能用上。”

说弦歌,弦歌就走进来,她穿的整整齐齐,先把暖手筒和外面斗篷脱掉才上前给曼娘行礼,笑着道:“表妹就是个急性子,我刚说她诗作的可以见人了,她就拿着跑过来给舅母您瞧。”曼娘让弦歌坐下,又把手炉拿过去给她暖着,睐姐儿已经把手从曼娘手里抽出:“娘,快瞧快瞧,我作的,是不是比以前好?”

看着女儿殷切目光,曼娘笑着点她额头一下,这才往纸上看去,小儿初作诗,吟诵的都是常见事物,睐姐儿也不例外,写的是梅花,曼娘看过,点评了两句才笑着说:“还不是你表姐教的好,你们表姐妹这些日子在一块玩着,你也要学学你表姐的沉稳。”睐姐儿点头:“嗯,是表姐教的好,娘,我还记得表姐作的那首呢。”

说着睐姐儿就把弦歌作的诗念出来,睐姐儿记性好,念的是一点没错,念完了还看着曼娘:“娘,表姐写的好不好?”曼娘摸摸女儿的头:“好,比你写的好多了。你们姐妹渐渐也都大了,要玩,还能起个诗社呢,你十六姨母没出阁前就起过一个诗社,还拉了好些人呢。”

弦歌听到自己被曼娘赞扬,面上笑容有几分羞涩:“我娘也是这样说的,还说若舅母方便的话,就帮忙瞧着。”曼娘心里一动,若真起个诗社,家里就睐姐儿和弦歌是不够的,定还要从外面请人来,这守孝时候不能出去应酬,但要起诗社、交朋友,这些事是可以做的,到时弦歌的名声传出去,说亲都好说些。

这些念头在曼娘心里转悠,睐姐儿已经拍手:“起诗社好,我还要约阿颜、还有阿昭、还有歆姐姐,还有…”曼娘见女儿在那冥思苦想,摸摸她的发:“阿颜、阿昭,还有阿歆,都是才学写诗不久,你拉进来,难道是嫌诗社扫地沏茶的丫鬟不够?”

睐姐儿眼瞪的大些:“为什么啊?”曼娘忍住笑:“起诗社,总要品评出好坏,定出作诗的高低,作的不好的就要罚了,你们这几个初学写诗的去了,那不就次次被罚?你们年纪小,没有别的可做,那不就只有去扫地沏茶?”睐姐儿啊了一声就转头去看弦歌:“表姐表姐,你不会让我去扫地沏茶吧?”

感激之情在弦歌心里满溢,笑着道:“我不会让你去扫地沏茶,不过呢,若真作的不好,那就去给我折花。”睐姐儿不依了,伸出双手抱住弦歌的脖子开始撒娇,曼娘又取笑她几句,玩了一会儿,丫鬟来报晚饭已经好了,曼娘让人传进晚饭来,弦歌在这用了晚饭,也就一起去给陈大太太问安。

冬日天黑的早,地上有些不好走,睐姐儿穿了木屐,在青砖地上蹦蹦跳跳地走,踩的咯吱咯吱,珍儿和柳条生怕她摔了,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曼娘扶了弦歌的手,和弦歌说些家常,快走到陈大太太上房时候,睐姐儿还是摔地上了,珍儿忙把她扶起来,曼娘见女儿要哭,摇头:“走路就安安生生走路,现在是真摔了?珍儿,你别哄她,不疼她才不会得教训呢。”

睐姐儿也晓得自己理亏,用手拍拍泥,接了珍儿递过来的帕子擦着手:“不是我走路不安生,是这地上有冰。”曼娘顺着女儿的手指看去,见地上果然有层薄冰,这滴水成冰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倒了水忘记扫,曼娘拉过女儿仔细看了看才说:“雨雪天气,难免会有下人不及时扫的,你不说走路小心些,还这样,是不是该骂。”睐姐儿看看娘点头,接着把手交给曼娘牵着,乖乖地跟曼娘进去,那些冰自有珍儿去寻洒扫的婆子去扫掉。

曼娘走进院子,秋霜已经追上来在曼娘耳边悄声道:“刘姑娘已经安置好了,刘姑娘还说,本该来拜见太太的,可此时不同往日,还请奶奶见谅。”曼娘点头表示知道了,低头走进屋里,陈铭眉、陈二奶奶、赵氏都已在陈大太太屋里,见曼娘她们进来,各自又行礼问安,说笑一会儿。

赵氏新得的那个儿子已经三个多月大,被人抱在手上,一逗就笑。曼娘见众人都在逗着孩子,这才悄悄把刘吟梅这事回了,瞒下刘吟梅被冯毅帮忙安置这一段,只说是徐明楠遇到,不知怎么处理,这才让曼娘帮忙安置。

陈大太太听说刘夫人已经去世,倒很叹了几口气:“当初也是有过来往的,刘夫人也是个不妆模作样的人,谁知竟这么快去了。故人之女,帮忙安置本是常理,你方才说刘姑娘是为见她兄长才来的京城,这朝政的事我不大懂,若能帮忙让他们兄妹见一面就帮吧。”

曼娘应是,陈大太太转一下手上的佛珠:“我活了快六十年,这些事,见的真是不少,所以一直告诉你们要积福,有些事,千万不能做,可真能听进去的也没几个。今日还轰轰烈烈的人家,明日就没了饭吃的,太多了。都是平日一些小事积起来,久了,就什么都没有。”曼娘听完才道:“婆婆的心我做媳妇的明白,那些下人们,这些日子也十分约束,还有孩子们,也要个个管教好。”

陈大太太拍拍曼娘的手:“你说的是,刘姑娘那边,缺了什么,你就照管一下,也不晓得她以后有什么打算?”曼娘又把刘吟梅的安排说出,听说明年春天刘大爷就能从牢里放出,到时兄妹一起还乡,陈大太太点头:“这样也好,毕竟有个依靠,刘家的时运也真有些不济,我记得刘家娶的,还是汪首辅的侄孙女,过门不到一年就没了,若是她还在,汪首辅瞧在侄孙女面子上,刘大爷的牢狱之苦也不会受。”

有了儿子做依靠,刘夫人就算还乡也能整顿家业,不会被那些族人所欺,说不定冯家也不会退亲,这些事,都是一环扣一环的,陈大太太又在说等刘吟梅离京时候,让曼娘给她备些东西,就听到曼娘干呕出来。曼娘仪态,历来端庄,此时干呕,陈大太太不由看向儿媳:“你是不是有喜了?”

这些日子十分忙碌,曼娘没想过这事,陈大太太已经让人叫冬雪进来,笑着问她:“你们奶奶的月事,这些日子准不准?”冬雪算了算才笑着道:“我们奶奶这个月果然还没来呢,这样瞧,八成是有了。”

陈大太太笑出来:“这好,明儿啊,请个太医来瞧瞧,这些日子过年,你也别那么太忙,免得累到了。”说着陈大太太就叫二奶奶,陈二奶奶忙走过来,陈大太太笑着说:“你是个稳重性子,曼娘可能又有喜了,你就来帮着她些。”陈二奶奶闻言也对曼娘说恭喜,睐姐儿已经跑过来,瞧着曼娘:“娘,您这回,可要给我生个妹妹,不要弟弟,弟弟太皮。”

这话让众人都笑起来,赵氏忍笑问道:“睐姐儿,是谨哥儿皮呢,还是慎哥儿皮?”睐姐儿一本正经地说:“都皮。”曼娘把女儿拉过来:“最调皮就是你,还好意思说你弟弟们,我可和你说,真生个妹妹出来,很乖的话,娘就要照顾她,不照顾你了。”

睐姐儿的大眼一闪一闪:“那我也可以帮忙娘照顾妹妹,还可以给妹妹做鞋袜,还可以…”见睐姐儿掰指头数,陈大太太把孙女拉过来在脸上亲亲:“我们睐姐儿是个乖乖大姐姐,谁不喜欢呢?等你娘给你生个妹妹出来,那时把你们姐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一起带出去应酬,那时谁不夸我家的孙女长的好?”

一向不爱说话的陈铭眉都笑了:“娘,您是想什么呢?睐姐儿比这侄女大九岁呢,您怎么一起带出去应酬?”陈大太太算算,也皱了眉:“哎,老了,连这个都给忘了,我们睐姐儿,也长这么大了。”

曼娘伸手悄悄地摸下肚子,也不知道这个是男还是女,但愿是个女儿,也能了了陈铭远的心愿,想到丈夫,曼娘的唇微微弯起,他要知道了,还不知道有多欢喜。

应酬越来越多的陈铭远回来的也越来越晚,今天更是快到二更时候才回家,满身疲惫的他一走进屋就被久等着的睐姐儿报告了喜讯,陈铭远那个哈欠都只打了半截就看向妻子:“真的?”

看见曼娘点头,陈铭远越发欢喜,把女儿抱起来在屋子里转了个圈:“我闺女,又要当姐姐了。”睐姐儿点头:“爹爹,一定要是妹妹。”陈铭远握起拳头,一定一定。

这对父女,曼娘用手拍拍额头:“你们两个,当是去买泥娃娃,想要什么是什么,等生出来再说,我可和你们说,万一是男孩,你们可不许嫌弃,谁要嫌弃,我不许他吃饭。”一大一小两个人都露出一口白牙笑了,曼娘把睐姐儿接下来:“这么大了还要你爹抱,羞不羞,快去睡觉吧,方才就困了,不肯去睡,说好几日都没见到你,要给你报喜。”

陈铭远捏下女儿的脸:“果然还是我闺女惦记我,那两小子不也好几天都没见到了?”被太子倚重,所要面对的更多,曼娘可以想象到以后太子作者有话要说:我家小陈越来越忙了,哎。

、176

想到此,曼娘有些微微失神,原本还要拿衣衫给陈铭远换的,可竟站在那不知该做什么。睐姐儿得了爹的赞扬,想起自己今儿作的诗,哎呀一声就说:“爹,你等着,我去把今儿作的诗拿来,娘也赞了我呢。”

说完睐姐儿就飞跑出去,陈铭远忙让女儿跑慢些,回头却见妻子站在那,柳眉微皱似在想什么,陈铭远上前接过妻子手里拿的衣衫自己换着:“在想什么呢?难道说怕再生个像睐姐儿似的,你招架不住?这有什么好担心的,睐姐儿这样的,多好。”

曼娘回神过来,给丈夫倒碗茶:“这还不到两个月呢,谁知道是男的女的?我就在想,等这个出来,你这个当爹的,可没多少时候陪他。”前面三个陈铭远没这么忙,龙岩时候下人也不足够多,谨慎哥俩陈铭远都亲自给他们换过尿布、洗过澡。

听到妻子提起旧事,陈铭远了然一笑:“你放心,你现在怀了孩子,出外应酬时候我就可以说,家里妻子有孕,还要回来陪你。”曼娘眼波一转:“非要等我有孕你才来陪我,难道我没孕,你就不陪了?”

陈铭远急忙给妻子连连作揖:“夫人,小可一时说错话了,夫人原谅则个。”曼娘故意把脸板的更紧,陈铭远还待再说,就听到睐姐儿的声音:“咦,爹爹,你是怎么惹娘生气了?”原谅睐姐儿已经拿了写的诗回来,陈铭远忙转身对上女儿:“你娘是生你的气呢,说你又要做姐姐了,以后你妹妹出来,可不能像你一样。”

睐姐儿脸上明明白白写着不信,连自己女儿都骗不了了,陈铭远摸摸鼻子接过女儿的诗看起来,自然是连声赞好,又听女儿说要起诗社,也是一百个赞成。曼娘见睐姐儿脸上得意洋洋,把她额头点一下:“你爹啊,疼你这个女儿都没法了,别说是起诗社,你就算说,爹爹,我要去宫里请公主们一起来参加这个诗社,只怕你爹爹都立即去想法子替你去请。”

真是这样吗?睐姐儿看着自己的爹,陈铭远还真思索了下:“真要扬名的话,不是不可以。”曼娘捶他背一下:“小孩子在一起,闹着玩起个诗社罢了,哪是要去扬名?难道我还指望我闺女成个才女,博得大才名,你啊,别跟着瞎搀和,都什么时辰了,她早该去睡了。”

睐姐儿吐下小舌头,乖乖地给爹娘行礼后这才出去。曼娘见丈夫一脸疲惫,叫进丫鬟把床铺整理,自己卸了钗环收拾睡觉,等只剩下两夫妻才把今儿对刘吟梅的安排说了:“我见那刘姑娘,似乎对冯家那人还有指望,也怨不得她,毕竟是从小定亲的,现在又这样待她。横竖呢我把人放在我们眼前,冯家那人再有别的法子,也进不到她跟前来。”

说了半日,没有得到丈夫回应,曼娘转头一瞧,见丈夫已经躺在床上双眼紧闭,他在外面一日也累了,曼娘端起蜡烛把烛放到床边烛台上,也准备宽衣睡觉,陈铭远就已睁开眼:“你刚才还没说完呢。”

曼娘摸下丈夫的脸:“你也累了,说什么说?睡吧。这诗社要好了,也能给弦歌扬扬名。”陈铭远感到妻子躺到身边,伸手把被子给她搭上肩:“弦歌的家世,还是淡薄了些,有了名就好了,这事,还要你多费心。”曼娘也觉困倦,打个哈欠往丈夫肩窝下偎去:“你我是夫妻,有什么多费心的,再说,让睐姐儿瞧瞧,什么是天外有天,也是件好事。”

后面的话已经很含糊,再一细听,已传来鼾声,陈铭远把妻子的肩拢紧一些,在外那么辛苦,为的不就是回家时候能看到妻儿笑脸,一家平安吗?

次日请了太医来,证明曼娘果真又有两个月的喜了,曼娘已是第四胎了,胎像稳固,只要不太劳累就好。添丁进口总是好事,陈大太太满面春风,叫来曼娘贴身服侍的人,要她们好好照顾曼娘,家务事也交出一些给陈二奶奶,曼娘一下就闲下来。

曼娘虽觉得回来这一年多比在龙岩时候要忙碌,可这闲下来又有些不大习惯。睐姐儿此时全心都在起诗社上,她们年纪不大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寻了阿颜、阿昭,拉了汪首辅家的歆姐儿,又约了镇国公府的敏姐儿、琦玉家的裕姐儿、九爷的女儿琦姐儿,连上弦歌,恰好八个,兴兴头头,约了腊月二十六,在长宁公主府起诗社呢。

序齿起来,弦歌最大,可心里最忐忑的也是她,原本以为起诗社这种不过是小孩子间的玩闹,虽有借此扬名交朋友的意思,可没想到睐姐儿一约,竟约来这么些人,阿颜也就罢了,虽是县主,弦歌自小就晓得自家和齐王府是有亲的,可是别人,公主女儿、首辅孙女,国公府千金,这些随便拿一个出去,都能镇的族内那些耀武扬威的长辈们一个个说不出话来。

起诗社的头一晚,弦歌都还没想好要穿什么样的衣衫,还在孝期,穿浓烈是不行的,可要穿的太过素淡,会不会被人笑话?来京城这些日子,虽然也有娘的旧友来访,但这和那时候不一样。

弦歌拿出衣衫首饰在比划,竟没发觉陈铭眉走进来,看见母亲,弦歌忙把衣衫放下,面色有些赧然地道:“娘,女儿只是…”陈铭眉经过这么两个月的调理,又无需担心要去应付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气色比起初来时已经好了许多,坐下时招呼女儿:“过来娘帮你寻,哎,也是娘的不是,不曾告诉过你,你外祖家是何等样的人家。”

弦歌乖乖地走到旁边坐下,终于问了出来:“三老祖的脾气,最是趋炎附势仗势欺人,若他晓得陈家是这样的人家,定不会欺爹爹的。”没来京城之前,弦歌虽知道自己娘和齐王府有亲,但一直以为,不过是娘族内和齐王府有亲,并不知道齐王就是自己表舅。

提到那位三叔公,陈铭眉的眉微微皱起:“一来呢,你爹的脾气有些迂,不愿被人说,是靠了岳父家的势力。二来呢,在那族内越久,就越明白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撇清关系还来不及,哪里还要巴巴地说,我们陈家是何等显赫的人家,别说一个举人,就算是进士,陈家也出的不少。到时他家缠上,那才叫给你外祖他们惹麻烦。”

所以只是逢年过节时,才去一封信,让曾家以为,虽是陈阁老和陈太妃一族,却隔了很远,保不齐还是出了五服的。弦歌虽明白了,可还是不由觉得有些委屈:“可是娘要说出来,就不会受那么多苦,还有,娘就不怕…”陈铭眉拍拍女儿的手:“我这辈子,嫁了人没有让爹娘放心,反而让他们操心,本就不该。再说了,我也不是那么迂,遇到大事我还不是会向你外祖他们求援?除了你们姐妹,我再没别的大事了。”

弦歌的泪落下,陈铭眉看着女儿,心里愧疚生起:“是娘不好,若娘早日说出,你也不会这样忧心忡忡。可我看着你爹,又觉得,多知道些人心险恶也是好的,免得万一我去的早,你们姐弟不晓得人心险恶,失了应对。”说着陈铭眉又叹气,生下世杰之后,身子骨就不够好,万一自己先去,曾家那边主张续娶,哪会娶个什么好的回来?谁知先去的竟是丈夫而不是自己。

听着自己娘的叹息,弦歌急忙摇头:“娘,是我不好,我不该抱怨您。”陈铭眉拍拍女儿的手:“我的弦歌,果然是最乖的,其实明儿去起诗社,你也不用担心,虽说她们身份显赫,可细算起来,个个都不是沾亲就是带故,你是去起诗社,是要看诗作的好坏,二不是谁身份高,谁的诗就一定能作的好。还有,娘要叮嘱你一句,千万别学你那几个堂姐,只会动小心机小算盘。这些去的人,哪个带的人不是那种眼尖如刀的,那些市井里的小心机小算盘,看在人家眼里,不过是贻笑大方。要作,就大大方方把你的才华发挥出来。技不如人也没关系,最要紧的是要去见识。”

弦歌偎依到娘怀里:“娘,我知道了。”陈铭眉拍着女儿的背,这些事,本来该是从小就会的,而不是现在才来教。看着女儿面容,陈铭眉又笑了,女儿聪明,也不算辜负了自己的期望,现在已经不是在曾家时候,要处处小心了。

叮嘱完了女儿,陈铭眉和她挑了件合适的衣衫,又选好首饰,让她早些去睡,这才起身出去。等在外面的金姨娘见陈铭眉出来,忙上前去扶住她:“奶奶,其实…”陈铭眉已经摇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年少时吃点亏,总好过长大后遇到挫折,不知所措。你姑爷,不就是这样?”

听着陈铭眉的叹息,金姨娘只有应是,当日生下世杰后,陈铭眉很长时间都卧床不起,是曾把金姨娘叫过来,形同托孤,还说若新娶进的人不好,就要带信去给陈家,让他们来把孩子接走。陈铭眉所思所想,不过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好一些,更好一些。

陈铭眉没有得到金姨娘的回答,笑了笑道:“我想起了,你只有一个侄女,原本在祖父身边服侍,触怒了祖父,被配给喂马的老张,现在还在马圈那边,我知道你有这个心病,明儿我就去求祖父,让他把老张夫妇都送到这边来,做些洒扫之活。”

金姨娘没料到陈铭眉记得这事,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多谢奶奶了,说起来,虽说是我嫂子自己不谨慎,可从小放在手心上长大的孩子,现在做着粗活,还是不忍心。”陈铭眉了然一笑:“这是两回事,当初她触怒了祖父,得了惩罚是应当的,现在你做的好,是赏你不是赏她。”作者有话要说:教孩子真是个麻烦事,文写多了,深刻感觉真有个孩子的话,我教不好

、177

说完这句,陈铭眉突然止住口长叹一声,金姨娘明白陪她这么些年,明白她的心事,轻声劝说:“奶奶,太医不是说了吗?您要什么都不想,就能更好一些。”陈铭眉摇头:“怎么能什么都不想?依云,说起来也是我对你不起,当初你要似伴月一样外嫁,也不至于现在陪我一起守着。”

曾姑爷在女色上很平常,既要了金姨娘,也不过就指望她能生出个什么来,可金姨娘也迟迟无孕,再加上回转曾家之后,族内各种事层出不穷,倒让夫妻之间更是同心协力,合力对外。金姨娘屋里曾姑爷更去的少了。

金姨娘眼里有泪花闪现,转头悄悄把泪擦掉才道:“我是奶奶的人,奶奶愿意让我去服侍姑爷,那是我的福气,外嫁的话,谁知道是好是坏,倒不如在奶奶身边,清清静静过了这辈子。”陈铭眉看着金姨娘,又叹一口气也就什么都没说,窗外呼啦啦吹过一阵风,吹的窗棂都在响,守寡之人的日子,大抵就是这样过了。

次日睐姐儿起的极早,叫起珍儿给自己梳妆打扮时候,天才刚蒙蒙亮,珍儿打着哈欠给睐姐儿穿衣裳:“小姐,那边说的是巳时见,这会儿才敢卯正。您还是再睡会儿。”睐姐儿摇头:“不要,我作诗没有姐姐们好,要先起来再默念默念,这样才不会被罚去扫地沏茶。”

这话正巧被端着水进来的柳条听到了,抿唇一笑:“小姐,您放心,我瞧啊,您定不会被罚的。”睐姐儿的手撑住下巴,眉头紧皱:“阿颜比我小,比我作的差才对,可我不能瞧着比我小的人去扫地沏茶,再说,年纪不一样,胜了也叫胜之不武。”

珍儿柳条都笑了,两人服侍睐姐儿梳洗,刚梳洗好春雨就走进来,瞧见睐姐儿已梳洗好倒愣了下:“昨晚临睡前,奶奶特地叮嘱我,说小姐你今日有事,要我早些来叫你,这会儿,就已梳洗好了?”

珍儿笑着道:“赵嫂子,你不晓得,小姐说要早起先温习温习。”睐姐儿跳下椅子:“赵妈妈,爹爹起了没有?”衙门已经封了印,陈铭远也不必像原先那样早起,春雨看着睐姐儿:“小姐是想让三爷再指点指点?”睐姐儿点头:“我听小舅舅说,爹爹年轻时候,作诗可好了”

门帘又被掀起,这回进来的秋霜,看见屋里的热闹就笑着说:“奶奶还说叫我来瞧瞧小姐起了没有,没想到小姐都收拾好了。”那就是自己的爹已经起了,睐姐儿往门外蹦:“那我去寻爹爹。”

屋内的人对看一眼,珍儿拿着外衫跟过去:“小姐,你先把外衫穿好。”等珍儿追上睐姐儿,睐姐儿已经跑进曼娘她们屋里,曼娘刚起床,正在梳妆桌前梳妆,陈铭远在一边洗脸,见女儿跑进来,把手上的水擦一擦:“就晓得你会来找我要我指点指点,来,来,爹爹先帮你猜一猜,今儿会出个什么题目,然后作两首诗给你参考。”

“作弊。”曼娘从妆台前回头:“不过是小玩意罢了,还这么好胜,你还纵着她,这可不好。”陈铭远想想,的确有些不好,又对女儿说:“不如,你先写两首,爹爹给你瞧瞧好不好。”睐姐儿这才点头:“嗯,娘说的对,我不作弊。”陈铭远摊手对着自己妻子:“这样可以了吧?”

曼娘已经梳妆好,把簪子插稳才转头对陈铭远说:“你啊,太宠她了。睐姐儿,你祖母昨说了,你今日有事,就不用去给她问安了,马车和跟的人我都已经安排好了,等差不多了你就去约你表姐一起去,到了公主府别淘气。”

睐姐儿连连点头,见女儿小脑袋点的啄米似的,曼娘伸手摸摸她的头:“这是你头一回自己一个人出去,可不能乱跑,知道吗?”陈铭远已经在旁边说:“睐姐儿正经场合是很乖的。”

正经场合?睐姐儿的眼瞪大一些:“爹爹是说我平常都很淘气。”这个,不是,陈铭远咳嗽一声,曼娘拍自己丈夫一下:“好了,我去给婆婆问安,你既没有事,等送走你闺女,再督着你两个儿子练大字。”

陈铭远对睐姐儿悄悄做个鬼脸,睐姐儿也回他一个,曼娘恰好回头瞧见,白这父女俩一眼也就忙去。

去陈大太太那边问安过,又处理了几样家事,秋霜就来报睐姐儿和弦歌已经往公主府去了,曼娘点头示意知道了。秋霜迟疑一下道:“表小姐也罢了,都十三了,可是小姐怎么说也才九岁,独自去…”

曼娘抬头看秋霜:“孩子总不能一直让她在翅膀下面,这些事情,迟早要接触到。再说弦歌那孩子,比睐姐儿细心沉稳。况且去的虽是公主府,规矩森严,可是是去做客又不是去做别的,你也不用太担心。”

秋霜应是才道:“小姐的性情,活泼跳脱,我是怕,公主府和齐王府始终不同。”公主府虽因齐王的关系,和陈家勉强能扯得上姻亲,可这姻亲也太远了,曼娘瞧着秋霜这忧心忡忡的神色,突然笑出来:“刚回来时候,你还叫我小姐呢,这会儿就改叫睐姐儿了。你放心,林妹妹用过午饭也会去公主府一趟的。”

听到林琉玫要去,秋霜这才放心下来:“寿阳县主也去就太好了。”曼娘摇一下头,毕竟舍不得真让女儿去吃个小亏,再说陈铭远身为太子重臣,长宁公主府的人,也不会对女儿怎样。这个孩子,不会真的会长成那种跋扈的人吧?曼娘想了一会儿想的头都有些疼了,用手揉下两太阳,让自己别再想了,忧思太过,可是一点也不好。

睐姐儿要知道自己的娘觉得自己会长成那种跋扈的人,大概会去找陈铭远再告一状。不过现在她毫无所知,进了公主府,公主府的侍女就迎着她和弦歌到了后花园,阿昭阿颜和琦姐儿都已在那,见到她们表姐妹到来,各自先打招呼。

算起来阿昭还要唤阿颜她们一声表姑,打过招呼阿昭就叹气:“哎,算来算去,是我最吃亏,班辈最小,弦歌姐姐和琦姐姐倒罢了,可是阿颜和阿睐,比我还小,我要叫表姑。”阿颜听了这话就笑嘻嘻地说:“你这一说我就忘了,竟还没去给皇姐问安呢。”

阿昭这时候也不管辈分不辈分的事了,伸手打阿颜一下:“你瞧,又来怄我,仙游表姑,您辈分最高,大人有大量,别挑我的刺了。”阿颜嘻嘻一笑,侍女们已端上茶水点心,还把作诗要用的那些东西都备好。

不一刻镇国公府的敏姐儿也来了,除弦歌外,她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今年十二,个子比弦歌还要高些,披了件貂裘,那件貂裘连一根杂毛都没有。一走进屋,敏姐儿就把貂裘脱掉,走到火炉前伸手去烤火:“哎呀,昨儿那么大风,我还以为今早要下雪,想着咏雪最好,哪晓得只听见刮了一夜的风,起来连雪点子都看不到一点,偏偏还这么冷,真是扫兴。”

睐姐儿伸手捅敏姐儿一下:“难怪你穿这么厚,我本来也想穿的,可见没下雪,就不好意思穿。”敏姐儿笑了:“穿来才好,我们才像两姐妹。”睐姐儿歪一下头:“我怎么觉得,敏表姐你和弦歌表姐,更像两姐妹?”

众人往她们身上看去,可不是,弦歌今儿是因在孝期,穿的月白色袄白绫水波纹裙子,那袄上面还绣了梅花。敏姐儿是为了配那件白貂裘,穿了湖蓝色袄,上面也绣了梅花。敏姐儿仔细瞧了就笑了:“还是睐表妹眼尖,说起来,家母和弦歌姐姐的娘,当年也是闺中密友,还一直说,曾伯母嫁到外面去,通信多有不便,现在我们也在一起起诗社,家母十分欣慰。”

弦歌本是聪明灵秀的女子,不过平日心事太重而已,初时的拘谨已经慢慢消失,做陈家的外孙女,也不能给陈家丢脸才是,笑着道:“家母也曾说过,还说不方便出门,等再过些日子,要请你们母女过来坐坐呢。”

两人说的文绉绉的,琦姐儿已经笑了:“两位表姐,你们说的这么文绉绉的,是不是欺负睐妹妹?”睐姐儿正和阿颜说话,听到这话就拿起一个梅子往琦姐儿那边打去:“叫你笑话我。”琦姐儿抿唇一笑:“得,你们大姑子弟媳妇合伙欺负人。”

阿颜的脸顿时红起来,阿昭笑着打圆场:“怎么不见阿歆?平日她来的最早。”话音刚落侍女就来报,歆姐儿来了,接着走进来的却不是一人,而是三人,除了歆姐儿,还有和歆姐儿年纪相近的一对男女。

看见那对陌生男女,座中姑娘们都惊讶,歆姐儿已经上前对她们道:“各位姐妹我来迟了,这是我姨母家的表姐和表哥,昨儿我哥哥说起起诗社的事,表姐就说在家时候也是喜欢作诗的,想带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