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娘手里的梳子落地,黄杨木的梳子原本坚固,但掉在地上竟迅速变成两截。冬雪啊了一声上前捡起梳子,这还是三爷送的呢,原先掉了那么多回,怎么偏偏就这回断了?再想到来传旨的神色和原来不一样,难道说是三爷出了什么事,可三爷出事,也该是送回京城,而不是让曼娘带人去行宫啊?

曼娘努力呼吸,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才问冬雪:“去收拾几件衣衫,再去把**少爷叫来。”冬雪拿出包袱皮,飞速地收拾起来,曼娘竟忘了出去问问传旨的人到底是什么情形,只坐在梳妆桌前发愣。

不一时都准备好了,谨哥儿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念着先生出的题目。此时曼娘没有心情取笑儿子,只是带了他们就往外走。

、204相见

等走出好长一段路,曼娘才觉自己的魂回来,用手按下头:“我竟忘了,还没去和婆婆说一声。”冬雪也觉十分奇怪,今日的曼娘怎么和平常不大一样,不过再想到这奇怪的旨意,冬雪的心也忍不住往下沉,总不会是三爷出了什么事,才这样紧急召见吧?可三爷一向稳妥,此时听到曼娘问自己,冬雪忙道:“奶奶今儿是睡迷糊了,这么大的事,太太怎不知道呢?别说太太,连老太爷都已经晓得了。”

“是,是我睡迷糊了。”曼娘顺着冬雪的话应,冬雪的心不由一跳,跟在曼娘身边二十多年,曼娘这样是极少的,不由上前扶了下曼娘。曼娘回头看她一眼,正要说话就听到慎哥儿叫祖母,曼娘抬头看见陈大太太带了人走过来,忙快步上前相迎。

陈大太太猛地听到来了这么个旨意,心里也奇怪无比,定神后就命人出去问问那传旨的内侍,究竟是个什么情形?去问的人回来说那内侍没说什么,只是说这是陛下旨意,还说内侍一如既往的客气。

既然内侍态度十分客气,那代表皇帝并不是出于恼怒才命人来传召,心刚放下正准备去提醒曼娘带了孩子们去要注意些什么,突然想到陈铭远,会不会是儿子出了什么事,皇帝才急速命人来传,不然怎会只传陈铭远的妻儿?

这样一想陈大太太就心惊肉跳起来,巴不得自己也插上翅膀飞去行宫看个究竟,可毕竟没这个能力,也只得压下匆匆往曼娘这边来。

不等曼娘行礼下去,陈大太太就拉着她的手道:“旨意来的急,我们也不晓得内里如何,你带了孩子们去,千万要记得小心谨慎。”慎哥儿已经抬头:“祖母,你叫我和哥哥做什么?”

这话让陈大太太笑了:“这不是叫你和你哥哥,这是告诉你们,要小心些,宫里比不得家里,不能调皮。”慎哥儿点头:“祖母,我不调皮,调皮的明明是姐姐。”睐姐儿的腮帮子立即鼓起来:“只会告状,还是男孩子呢。”

说着睐姐儿抬头看陈大太太:“祖母,您放心,我会看好弟弟妹妹的。”对这个孙女陈大太太是一百个放心,况且此时也心急如焚,没再叮嘱什么就送他们出去。内侍已得了信在门口候着,见了陈大太太和曼娘就忙上前行礼:“太太和奶奶好,旨意来的急,这路上还要赶路,还请奶奶带了少爷小姐们急速上车,不然明儿傍晚赶不到行宫。”

行宫离此两百余里,平常也要三天左右,这一天半就要到,那可真是赶路。陈大太太在心里算着,想叮嘱几句又觉得话说的太多未免露了痕迹,只看着曼娘母子上了车,内侍把车帘放好,这才上马离去,陈家的下人也或骑马或乘车跟在后面。

陈大太太也不晓得站了多长时间,才听到赵氏声音:“婆婆,先进去吧。”陈大太太把手搭在赵氏手上:“你说,这行宫到底出了什么事,才召你三嫂她们去?”赵氏早料到陈大太太会问自己,话也准备好了:“婆婆您想的太多了,三伯是陛下近臣,不定是三伯和陛下说起家里几个孩子,陛下就想见见,这也是有的。”

但愿如此,陈大太太由赵氏扶了进去,赵氏想了想又道:“方才收到五爷送来的信,说大姐姐那边的事已经办好,现在启程回来,算着日子,差不多后日就到了。”陈铭眉这回回转京城就和上回回来时候不一样,是奉了曾家这支先祖的牌位真容来的。

这总要择个良辰吉日才能请牌位真容入祠,这些牌位真容,就要先放在庙里供奉,等到了日子再大办酒席请亲友见证。陈铭眉往山东去时,那些搬家的事,就交给金姨娘料理。陈大太太不由叹道:“这回回来,你姐姐也要搬去那边宅子住了,虽说离的不远,可和原先住在这边,是两回事。”

赵氏笑眯眯地道:“婆婆想压见大姐姐,别人忙,我可是个闲人,到时我陪着婆婆,别说一日一见,就是一日三见,也没人会说个不字。”陈大太太不由瞅赵氏一眼:“就你这嘴甜,好了,我们还是商量商量晚饭吃什么菜吧。”

赵氏抿唇一笑,和陈大太太商量起来,其实赵氏心里,也极想知道行宫那边到底为了什么才会诏曼娘母子前去,不过当务之急,自然是要哄好陈大太太,至于别的事,总是会晓得的。

果然如内侍说的,第二日傍晚时分就到了行宫,此时正是日落,天边晚霞炫目,红日正缓缓往下落。睐姐儿掀起帘子看着外面的晚霞,嘴巴都不由长大:“娘,您看,这晚霞真美。”

总算到达目的地,内侍也松了口气,笑着道:“章台落日,本就是行宫十景之一。”章台?睐姐儿的脑袋一偏:“我听阿颜说,行宫中有一专门赏日落的高台,就叫章台。”内侍对睐姐儿也很恭敬:“陈小姐说的是,这景也是因赏景之处名唤章台才这样命名。”

说话间已到了宫门,内侍却没带他们往行宫进,而是从旁边沿着宫墙一直走,这一路上曼娘也把那些纷乱的思绪给理清楚,不管出了什么事,自己都会和丈夫在一起,永不分开,此时见内侍不带自己入行宫而是沿宫墙走,心不由重又扑通扑通跳起来。

曼娘不由掀起帘子看冬雪一眼,冬雪会意,开口问道:“按理不是该先去觐见陛下吗?”。

内侍已经道:“跟随陛下来的大臣们,陛下照了旧规,让他们住在这行宫外,这会儿是往陈大人住所去。”直接去往陈铭远的住处,那就证明是陈铭远出了事,曼娘的手不自觉握紧睐姐儿的手,睐姐儿正托着下巴瞧着这四边的景,可这宫墙旁又没有什么人家,只能看见这一溜红色的墙和不时经过巡逻的侍卫们,猛地手被曼娘握住,不由小声叫了声。

曼娘低头看着女儿,睐姐儿从没见过自己娘这样的眼神,这眼神多了很多东西,睐姐儿不由伸手抱住曼娘的腰,往她怀里依偎。此时马车已到了一座宅子前,内侍下马对曼娘道;“陈奶奶,陈大人就住在里面,这院子住的,不止陈大人一人,只能委屈奶奶从边门走了。”

曼娘此时哪还挑这些礼,心都飞到陈铭远身上,扶了冬雪的手下车,门里已有小厮出来迎接,看见这小厮是跟来伺候陈铭远的,再看这小厮眼有些红,似乎刚刚哭过,又似十分劳累,曼娘的心顿时直往下沉,觉得嗓子都是干的:“你三爷,他怎样了?”

这小厮看见主母来到,只觉得压在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忙对曼娘道:“三爷他…”只说了三个字,这小厮的泪就往下落,内侍忙道:“陈大人在里面,究竟如何还请陈奶奶往里面瞧瞧。”

虽说行宫周围也没什么人住,但站在门口也不大合适,曼娘不由自主地把睐姐儿和谨哥儿的手拉过来,紧紧攥在手心,慎哥儿能感觉到娘这一路上的忧心忡忡,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问东问西,只紧紧抓着谨哥儿的手进了宅子。

奶娘在后抱着绯姐儿,前呼后拥着曼娘进去。一进去是个小花园,转过假山才看见门,走进门内又走了一段青砖路,才到一座小院子,小厮已上前推开门,曼娘觉得自己的腿都快撑不住自己的身子了,睐姐儿已经伸手扶住曼娘,怎么也不能倒下去,曼娘暗自告诫自己走进院子。

一进院子既闻到一股药味,一个宫女打扮的正在檐下煎药,看见内侍带了曼娘他们进来,忙放下手里扇风的扇子上前给曼娘行礼:“见过奶奶。”这?见曼娘面色疑惑,内侍忙道:“陈大人高烧不退,这是陛下遣来服侍陈大人的。”

曼娘对宫女胡乱点一下头就掀起帘子进屋,屋内陈设简单,陈铭远正睡在床上,双目紧闭。曼娘也顾不得旁边还有人就来到陈铭远床边,伸手去摸陈铭远的额头,只摸到他额头发烫,再看他面色也是红的有些可怕,不用摸也晓得,此时身上定也红的可怕。

“太医已经给陈大人开了药,陈大人的烧已经退下了些,但…”跟进来的宫女还在继续说,“曼娘,”床上一直没动静的陈铭远突然无意识地吐出这么两个字,曼娘的眼里不觉有泪,上前握住丈夫的手:“我在这,阿远,我在这。”

似乎能听到妻子的声音,陈铭远的唇又动了动,唇边突然露出个笑来。“陈大人这两日,一直念着您的名字,原本是要送信进京的,陛下说这送信过去哪有宣召来的快,又怕您和太太他们担心,这才没说实话。”内侍见曼娘没有哭也没有说别的,忙在旁解释。

丈夫的手心滚烫,曼娘接过宫女送来的药小心地喂过去,陈铭远咽下药,突然睁开眼看向曼娘,曼娘看着丈夫和平时一般的眼,伸手摸向他的脸:“好好睡,我在你旁边。”陈铭远也不知道听到没有,眼又重新闭上。

曼娘这才对内侍道:“辛苦了,圣恩深重,容我在此先叩谢。”内侍见曼娘要行礼下去,忙伸手拦住:“陈奶奶的话,奴婢定会代为禀告陛下,陛下的意思,接陈奶奶来,本就为的照顾陈大人。况且陈大人高烧不退,也是因了二皇子,陛下深感不安。”

今上共有四子,年纪都还小,尚未分府出宫,皇帝来避暑,他们也跟了来。丈夫生病,怎会因二皇子引起?曼娘的眉不由微微皱起。

、205

不过此时不是问这些事的时候,曼娘让冬雪送内侍出去,自己又坐在床边看着丈夫。睐姐儿几个也眼巴瞧着陈铭远,只有绯姐儿已经困的很,在奶娘怀里打着哈欠。冬雪已经走进来,轻声对曼娘道:“奶奶自然是在旁边服侍三爷了,少爷和小姐?”

不等曼娘回答,睐姐儿就抬头对冬雪道:“宋妈妈,我当然是跟娘一起服侍爹爹。”谨哥儿慎哥儿也不甘落后,曼娘拍拍他们两个的头:“你们太小,还是先下去歇着,等娘和姐姐累了,你们再来蘀换好不好?”谨慎哥俩点头,曼娘让小厮把他们和奶娘都带到厢房那边安置。

小厮应是后才看向一边的宫女:“这位黄莺姑娘,要…”曼娘抬眼望去,见这黄莺生的甚美,此时低眉顺眼站在自己面前,不由淡淡一笑:“既是陛下遣来,那我们也不能慢待了。冬雪,带这位黄莺姑娘下去,要像待客一样。”

冬雪应是,上前请黄莺下去。黄莺听到曼娘后一句,唇微微张了张,但也晓得分寸,并不敢多说什么,只是跟着冬雪下去。等人都出去了,曼娘才看向丈夫,方才那个黄莺,眼可是没有离开丈夫的脸,陈铭远生的俊朗,又被天子重用,做他的妾室,对宫女来说,不算什么差的出路。可是自己不愿意呢,曼娘摸一下丈夫的脸,触手依旧滚烫,不过睡的比方才安静很多了,像是知道自己来了。

冬雪已经走进来,对曼娘悄声道:“奶奶,那位黄莺姑娘,瞧着,有些不安分呢。”天子遣来的宫女,和一般的侍女那是两回事,曼娘的眉微微一皱就道:“管她做什么,总要等你们姑爷病好。”

睐姐儿的眼瞪的大大的:“娘,什么叫不安分?是不是就是强要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还不择手段?”曼娘摸摸女儿的头:“是啊,所以遇到不安分的人,有时候就要先打消他们的念头,而不是让他们得寸进尺,然后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大。”睐姐儿乖乖点头,路途遥远,她年纪还小,虽说着要服侍陈铭远,可不一会儿就伏在曼娘膝上睡着。

曼娘让冬雪来把睐姐儿背到厢房去睡,丫鬟已经进来道:“奶奶,太医来了。”曼娘请他进来,因在外面诸事不便,曼娘并没像平日一样回避。这太医虽不是常在陈家走的,可也见过曼娘,先给曼娘见礼才给陈铭远诊脉。

等诊完了才对曼娘道:“陈大人的情形和午时下官来时差不多,不过还算平稳。这高烧起的太猛,若要退,也只能慢慢退。陈奶奶休要忧心。”曼娘怕的就是丈夫有性命之忧,此时听到太医这样说才道:“病去如抽丝的道理我是明白的,您费心了。”

太医连道不敢:“别说有陛下旨意,就算没有陛下旨意,下官和贵府也一向交好,哪能不尽心?”曼娘又谢过太医,这才让人送太医出去。

太医走后,冬雪端来一些饭食:“奶奶,您先垫一垫。”曼娘着实是没有胃口,但照顾陈铭远总是要体力的,舀起筷子勉强吃了几口。冬雪又道:“这院子虽小,里面倒齐,还有个厨房,只是采买没那么方便,我问过了,要采买的话要去两里之外才有集市,而且这里虽不在行宫内,也是有侍卫会来巡视的,出入还要凭腰牌。不过我们还是有出入腰牌的。”

曼娘勉强打起精神问:“那这些饭菜是哪里来的?”冬雪说是同住一个宅子的姜侍郎听说陈铭远的妻小来了,特地命人送来的。

听到姜侍郎的夫人也跟着来,曼娘不由皱眉:“不是说那位姜夫人怀了身孕,怎么还跟了来?”冬雪小声道:“听说是姜侍郎说的,京城太热,才特地秉明陛下,带了这位夫人来,而且还听说…”

曼娘已经让冬雪不用往下说了,姜夫人怀了身孕,姜大奶奶管家日子久了,想要下个绊子让这个孩子没了还是可以的,姜侍郎也是人老成精的人,担心自己不在家中,护不住少妻肚子里的孩子,那时纵把那些服侍的人个个问罪也是无益,倒不如随身带着。曼娘不由摇头一叹,对冬雪道:“既收了人家的东西,你也捡几样吃食给那位姜夫人送去。还有,遣人回京报信,就说你三爷偶感风寒,陛下开恩才让我们一家子过来。别的千万别多讲。”

冬雪应是端着那些剩下的饭菜出去,曼娘看着床上的丈夫,握住他的手,但愿明日自己醒来,丈夫就已退掉一些烧。

蜡烛燃了一夜,窗外又开始亮起来,这里比京城要凉快多了,曼娘拢一下肩上披着的外衫,伸了个懒腰,夜里只打了几个吨,一颗心全系在丈夫身上。伸手过去摸了摸陈铭远的额头,没那么热了。

手还没离开额头,陈铭远的眼已经睁开,看着妻子眨也不眨:“原来真是你来了。”丈夫的声音十分干涩嘶哑,曼娘倒杯水喂给他:“先润润嗓子,别说话。”陈铭远的眼还是一瞬不瞬地看着妻子:“不是你喂的药,别人喂的,我不喝。”

曼娘笑了,点丈夫额头一下:“你这个傻瓜,不喝药,病怎么会好。”陈铭远哦了一声才说:“别的女人喂的。”门被推开,睐姐儿走进来,见陈铭远已经睁开眼睛,啊了一声就对陈铭远鼓起腮帮子:“那我喂的呢?”

看见心爱的女儿,陈铭远越发欢喜:“睐姐儿喂的,也喝。”争取到和自己娘一样待遇,睐姐儿笑眯眯地趴到陈铭远床边:“爹爹,那我来服侍您,服侍您吃药,服侍您喝水,服侍您…”睐姐儿还要继续往下数,曼娘已经扯她耳朵一下:“还说你服侍呢,昨晚是谁呼呼大睡,睡到现在才起?”

睐姐儿的脸顿时红了,但很快就说:“可我比阿弟他们还要强些,他们现在还在睡。”陈铭远笑了:“嗯,我闺女起的早,心里更有爹。”这一醒过来就要护着女儿的架势,曼娘无奈摇头,丫鬟已经端来了药,睐姐儿小心翼翼服侍了陈铭远把药喝下去,陈铭远又继续睡。谨慎哥俩这会儿倒是真起了,听到睐姐儿说已经服侍了陈铭远喝药,弟兄俩大为失望,慎哥儿已经点着小脑袋:“嗯,我午饭也不吃了,就等爹爹醒了。”

这群孩子,曼娘用手拍下额头,奶娘也带了绯姐儿过来,抱过女儿逗了会儿,曼娘也让这几个孩子去写大字,别在这屋里挤着。谨慎哥俩不放心,叮嘱冬雪,爹爹醒来一定要告诉他们,冬雪点头称是他们才放心离去。

孩子们刚走,小厮就进来道:“奶奶,陛下和娘娘都遣人赏赐药材点心吃食。”曼娘忙出门迎接,来的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内侍,看见曼娘比平日还要恭敬三分,指着那些东西道:“药材是陛下赏的,那些点心瓜果都是娘娘听说奶奶您带了孩子们来了,特地吩咐送来,并让奴带一声,这比不得京城,若有什么缺的,让人说一声,娘娘那里尽有。”

皇后这句,不过是顺带的人情,却是极大的恩典,曼娘恭敬谢过,那内侍又进屋看过陈铭远病情,也就舀了银子离开。

等内侍走后,冬雪才道:“听说是二皇子顽皮,不好好上学,逃学出来去摘荷花,结果滑下去,又没带人,又不会水。前夜陛下恰好召见几位大臣商量黄河今年的水患,商量了整一夜,抄近路回去歇着,就遇见了,几位大人都已年过五旬,只有三爷一位年轻些的,叫侍卫只怕来不及,也就跳下去救了,等救上来三爷也喝了几口污水,当时没事,等过了午饭就发起烧来。”

曼娘瞧向丈夫,见他睡的安稳,不由摇头轻叹,冬雪又道:“陛下听的三爷高烧不退,当时就罚了二皇子,连二皇子的伴读和内侍宫女全都罚了,还说,等三爷病好,要二皇子亲自来谢。”

曼娘嗯了一声没有说话,门外已传来说话声,冬雪走出去问了就进来道:“那个黄莺,说要进来服侍三爷,还说,陛下遣她来服侍,她并不敢不尽心。”曼娘哦了一声就道:“你去告诉她,陛□边的人,我们并不敢使唤,前些日子因我不在,才累她服侍,还请她安心在屋里待着,等三爷病好,我自会带她去给陛下谢恩。”

冬雪应是走出去对黄莺说,床上的陈铭远又睁开眼睛:“我并不曾…”曼娘摸摸他的头:“我知道,不过人家既是陛下遣来,又照顾了你几日,总归要给她个交代。”陈铭远的眼顿时睁大,曼娘勾唇一笑:“你觉得,在这件事上,我是那种贤惠人吗?”

陈铭远尚未回答,冬雪已经进来,曼娘吩咐她去告诉谨慎哥俩,他们的爹醒了。冬雪出去后,曼娘才道:“我和你之间,只能有孩子们,别的什么都不能有。”即便这个女人是当今皇帝遣来,照常理既遣来也就没有退回去的理,曼娘也不愿意。

陈铭远对妻子露出笑脸,曼娘摸摸他的脸:“这张脸太俊了,难怪这么多人会动心。”那你呢?你是什么时候动的心,陈铭远很想问出来,床边已经多了三张笑嘻嘻的小脸,谨哥儿一本正经地问候父亲,慎哥儿手里端着水要服侍父亲喝水,睐姐儿眨着大眼问爹爹:“爹爹,您想喝什么粥呢,我给您做。”

一时屋内热闹无比,曼娘在那三张脸的后面,看着丈夫只是笑,这个问题不用问出来,在陈铭远的心上已经有了答案,不管何时动心,有这样的妻子已经够了。

、206 渐愈

妻儿在旁,陈铭远心情舒畅,再加上有曼娘的精心照顾,曼娘来了十来天后,陈铭远的烧就已完全退掉,不过脾胃还虚弱,每日只能进食一些稀粥汤水,要等再过几日,才能吃些别的食物。

陈铭远病重这些日子,也有同行官员遣人来问候或亲自探病,同住一宅的姜侍郎就亲自来过两回,有一回还带了那位夫人来。昔日的郎二姑娘,今日的姜夫人已有了五个月的身孕,待人接物也和原来有些不一样,只是眉间本该属于新嫁娘的欢喜并不太多。

等姜侍郎夫妻走了,冬雪不由奇怪:“说起来,姜家和我们家,也没多少来往的,怎的这回姜侍郎待我们特别殷勤,若说官职,姜侍郎也是重臣,若说以后,姜侍郎要到告老,也有十来年呢,那时总能把儿孙安排好了。”

曼娘把姜侍郎那边送来的礼都收拾起来,笑着道:“姜侍郎不过是为他的夫人,姜侍郎现已五十有四,了不起能再活三十年,已称高寿,姜夫人这胎若是个儿子,到那时也不到三十,三十岁能有成就的又有几个?这不就希望姜夫人多结交些能帮忙的人,到时真有什么家难,也能有人帮着姜夫人。”

冬雪的眉微微一皱:“姜侍郎既有了这个念头,当时为何不索性娶个望族旁支?”曼娘笑了:“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没娶进门,自然想着的是自己现在的儿女,等娶进门,过起日子来,当然也要为新人的儿女打算,这也不过就是人之常情。”

冬雪恍然大悟:“难怪说有后娘就多了后爹,人心是会变的。”人心会变,曼娘浅浅一笑:“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边变的,姜大爷年纪也不小,姜大奶奶掌家日子又长,谁晓得其中有些什么事?一边是娇妻幼子,一边是已长成的儿子,人的心总是会偏的。”

“娘,您在说您的心是偏的吗?”陈铭远渐渐病好,睐姐儿又恢复了原先的欢快性子,人没到声先到。曼娘瞧着奔进来的女儿,额头上又是亮晶晶的汗:“你啊,又这样了。娘的心当然是偏的,偏给你了。”

“不对,不对。”睐姐儿笑着摇头:“娘的心,明明偏向弟弟他们。爹爹,你说是不是?”陈铭远是被睐姐儿姐弟拉去这宅中小花园走走,此时腿脚还有些发软,靠在门口喘着气,听女儿这么问眉头就皱起来:“你娘的心,我不晓得是不是偏向你弟弟他们,可我的心,是偏向你的。”

这回连睐姐儿都不能说自己爹说的不对了,谨哥儿已经抱着绯姐儿进来,慎哥儿冲到曼娘面前:“娘,妹妹会走路了。”绯姐儿已快一岁,前些日子就在那呀呀叫着想下来走路,曼娘听小儿子这么说,伸手接过绯姐儿,把她放在地上:“好绯儿,娘瞧瞧你会不会走路?”

绯姐儿早就能站稳了,此时两只小手都扶在曼娘膝盖上,听了曼娘这话,眉头先皱了皱,陈铭远也坐下对绯姐儿张开双手:“来,到爹爹这儿来。”谨慎哥俩和睐姐儿也在旁鼓劲,慎哥儿见妹妹只站在那不动,急的抓耳挠腮:“妹妹,方才你可是走了好几步的。”

绯姐儿环顾一下四周,张开嘴笑了,这才迈开步子,第一二步还算走的稳当,后面几步就是跌跌撞撞,陈铭远把女儿抱在怀里,对曼娘得意地说:“瞧,还是我发现的吧?”慎哥儿很不满爹爹抢功劳,眼睛睁大一些:“明明是我先发现的。”

屋里的人都笑了,曼娘把绯姐儿接过来:“嗯,先走路了,那也要会说话。睐姐儿,你有没有教你妹妹说话?”,睐姐儿抬头:“当然有了,我教她叫姐姐,可她总不肯叫。”说着睐姐儿托住下巴叹了一声,陈铭远当然要帮女儿解围:“说话迟也平常,我记得谨哥儿那时候,一岁半才会说话。”

睐姐儿立即握起脸羞弟弟,几个孩子又闹成一团,丫鬟已经走进来:“奶奶,宫中来人了。”陈铭远病这些日子,帝后每日都遣人前来探望,曼娘忙起身出外迎接,来的还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内侍,见到曼娘就道:“都已是熟人了,奶奶又何必这样客气,昨儿奴婢已经回了陛下,说陈大人已渐渐痊愈,陛下十分欢喜。”

说话时进屋,那内侍又对陈铭远行礼,问候过,当然也不忘赞扬几句孩子们的乖巧聪明可爱,最后才道:“娘娘听的陈大人渐已痊愈,特让奴婢传旨,明儿让奶奶带了孩子们去行宫游玩,怎么说也是来行宫一趟。”

曼娘恭敬听完方道:“按礼该进宫给陛下娘娘谢恩才是,原本想着再过两日就求见陛下娘娘,谁知娘娘就先想到了。娘娘之恩,果然天高海阔。”提起皇后,内侍更加恭敬,笑着道:“娘娘还说,论起来还是亲戚,这又是在行宫,没那么多礼数。奶奶明儿进宫,可别拘束了。”

话虽这样说,礼数上曼娘可不会缺了半分,等送内侍出来,曼娘迟疑一下才道:“陛下圣恩,我还没到时候,就遣了黄莺姑娘来照顾夫君,还托赖黄莺姑娘细心照料,现在夫君渐已痊愈,黄莺姑娘的去处,陛下是什么个意思?”

不过一个宫女,内侍冲口就要说出这话,但想了想就笑眯眯地道:“当日陈大人病情危急,陛下见只有小厮,这才命宫女过来服侍,按说服侍的病好也就该回宫,只是陛下没有旨意,也不好随便做主。”

曼娘颌首一笑:“既这么着,明日我进宫给皇后娘娘谢恩时候,再问娘娘旨意。”内侍点头:“陈奶奶是谨慎小心人,您事忙,这就告辞。”曼娘让小厮送了内侍出去,也就回转屋内,叮嘱孩子们明日进宫需要注意些什么事。

次日一早行宫中就又来人,那时曼娘已带了孩子们收拾整齐,陈铭远病尚未痊愈,也只是随便叮嘱他们几句就看着曼娘带着孩子们上车而去。

车到宫门,曼娘带着孩子们下车,进门没走多远,就看见池中荷花盛开,随风而来的是荷花香味,睐姐儿深吸一口气,对曼娘笑嘻嘻道:“娘,这里的荷花,比太液池的还要好看。”

引路的宫女已经笑道:“陈小姐好眼力,行宫的荷花,比太液池还要多了十来个品种,特别是洒金,更是比太液池的要大而浓烈。”沿着岸边一直走,远处房屋高低错落有致,池内荷花盛开,间或有几个宫女驾了小舟在荷花中间穿梭采荷。

宫女笑着道:“昨儿淑妃娘娘提议,要在烟波亭摆一桌全鱼席,长宁公主和齐王世子夫人也在。”睐姐儿眼里露出惊喜:“那阿昭和阿颜也来了?”宫女应是:“仙游县主听得陈小姐也来,一早就和齐王世子夫人进宫了。”

睐姐儿不由笑的眉眼弯弯,慎哥儿伸手捅自己哥哥一下:“原来今儿还可以见见我们嫂子。”谨哥儿的脸微微一红,抿着唇不理慎哥儿,宫女不由回头一笑,领着曼娘他们往皇后居所去。

皇后居所也在湖边,无需出门就能看到荷花盛开之景,比起昭阳宫,要显得精致小巧一些,与皇后居所相对的,便是皇帝住所,围绕着帝后的,才是妃嫔住所,两宫太后却不住在湖边,而是在行宫内万寿山上居住。

宫女引着她们母子进去,先让他们在此等候,命人送上点心茶水才道:“娘娘还在太后面前问安,歇会儿才过来,请陈奶奶稍候。”曼娘起身应是,宫女也就退出。听说皇后还有一会儿才来,睐姐儿和弟弟们走到窗前看荷花,只有曼娘一人坐在位子上喝茶。

荷花虽好看,毕竟是在行宫内,孩子们也不能叽叽喳喳,睐姐儿看了半响坐回到曼娘身边,用手托着下巴:“要是能在这开一社就好了。”曼娘点一下她的额头:“哪能想的这么好?你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连这么一眼都看不到。”

睐姐儿嘻嘻一笑,谨慎哥俩听到外面有人说话,赶紧从窗口坐回到曼娘身边,先头那个宫女已经挑起帘子进来:“娘娘已经回来了,正在换衣衫,请陈奶奶稍候。”曼娘谢过宫女,正要重新坐下,就听到外面传来笑声:“好出奇的客人,竟连我们都不能见了。”

说着帘子被掀开,一个宫装美人走进来,面上笑容十分明艳,方才那宫女的眉微微一皱,对曼娘道:“陈奶奶,这是金美人。”

原来这就是皇帝宠爱备至的金美人,听说她本是歌女出身,三年前因一曲绿腰而在潜邸得到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宠爱。皇帝登基之后,先封宝林,再进才人,接着就是美人,一年半升了三级,若非她一直没有生育,九嫔之位也手到擒来。

曼娘定一定神,金美人虽十分得宠,却不过一个美人,此时又在皇后宫中,论理曼娘在此无需向金美人行礼。可金美人毕竟是皇帝宠妃,这样的人总是难惹的。见金美人言笑晏晏一副等着受礼的样子,曼娘脑中转了一下才对睐姐儿他们道:“你们几个,都忘了你爹爹是怎么教你们的,见了人怎么都不行礼?”

这一说缓解了尴尬,也让那宫女松一口气,金美人这个礼,本就在可受可不受之间,若真因此出了什么事,遭殃的可是她们。金美人没想到曼娘竟把事推到孩子们身上,秋波一转这才把跪地行礼的孩子们扶起来:“当不得当不得,快请起。”已经有宫女进来道:“陈奶奶,娘娘请您进去。”

接着这宫女似乎才看到金美人一样,笑着道:“金美人不是说去拿做好的玫瑰膏吗?怎么在这和陈奶奶说起话来了?”

、207 冲突

被这宫女一问,金美人的笑容变的有些慵懒:“听说娘娘这来了客人,我好奇,就想过来瞧瞧是什么样的客人。”后头来的这宫女已经浅浅一笑:“既瞧过了,还请金美人回去拿玫瑰膏。”说着这宫女已对另一宫女道:“你们陪金美人回去,免得金美人路上又起了好奇心,到时娘娘等不到玫瑰膏来。”

宫女应是,请金美人出去,金美人的眉微微一皱,也就走出这里。后头来的宫女才请曼娘出去,嘴里还笑道:“这里是行宫,终究比不上宫内森严,方才之事,还请陈奶奶不要放在心上。”曼娘道声无妨,已进了正殿。

皇后穿着家常衣衫,斜倚在一张椅上,和下面的一个宫装女子说话。曼娘和孩子们上前行礼,皇后忙命人扶起,又令曼娘母子坐下温言笑问几句陈铭远的病情和曼娘的起居,这才指了那宫装女子道:“这是淑妃,她听的你来,特地等在这,要道谢呢。”

皇后说话时,淑妃已经起身要对曼娘行谢礼,这礼曼娘怎么敢受,忙起身腿就弯下去双手去扶淑妃:“遇到溺者,自己又会水,拯之本是常事,陛下和娘娘已经数次关怀,今日淑妃娘娘也如此,太折杀妾了。”

淑妃这礼本就是个姿势,见曼娘的腿都要跪到地上,也就顺势直起,笑着道:“这礼不可受,可我还是备了几样薄礼,这可千万不能推辞。”说着淑妃身后的一个宫女已经走出来,手里还托了个盘子,一式四份,两样首饰是给两个女儿的,砚台和笔就是谨慎哥俩的,曼娘谢过淑妃,也就收了这份礼。

这些客套做过,皇后已对睐姐儿笑道:“你和阿颜阿昭都极好,今儿她们也来了,在这陪我们说话你孩子家也烦,我让人带你去找她们好不好?”睐姐儿站起身规规矩矩行礼下去:“多谢皇后娘娘。”

皇后拉着睐姐儿的手把她拉起来,笑着又赞几句,也就让宫女带睐姐儿下去,又让内侍带了谨慎哥俩下去玩耍,这才笑着对曼娘道:“陈奶奶的这几个孩子,教的一个比一个好。”淑妃也在旁笑道:“还是齐王世子夫人有眼力,一下就看中了,给仙游县主定下这么好的夫婿。”

曼娘也谦逊几句,又谈几句家常。那位金美人重又进来,对皇后行礼过把玫瑰膏送上,皇后称赞几句让人收进去,有宫女进来回说烟波亭那里准备停当了,皇后对曼娘笑着道:“这一席,恰好也是淑妃提议,我还说,这也算是给你道谢的席面。”

曼娘低头一笑,皇后带了众人准备起身,金美人已经咦了一声:“原来这位就是陈通政的妻子,难怪淑妃娘娘也要等在这里道谢。说起来,妾记得陛下当日还遣了个宫女过去服侍,想来服侍的不错。”

淑妃也啊了一声:“这个宫女,我记得还是金美人你那里的,难怪这样上心。其实陈奶奶多个妹妹也没什么不好。”这个妹妹,曼娘没想到黄莺原来是金美人那里的,眉微微一皱,再听到淑妃这句,不由笑吟吟抢在金美人和淑妃开口之前就道:“淑妃娘娘真是聪慧剔透,怎么就知道妾今日来此,还要求娘娘一件事。”

难道曼娘真要开口收黄莺为陈铭远的妾,皇后面上忍不住露出讶异之色。曼娘已经道:“妾的婆婆膝下有两个千金,只是都已出阁,妾见婆婆身边少个知疼着热的女儿,又见黄莺姑娘温柔乖巧,就想起这事,想求娘娘开个恩典,让妾的婆婆收了这么个义女。”

陈大太太的义女,当然也是曼娘的妹妹,皇后看着金美人和淑妃面上的诧异神色,脸上笑容和平日有些不一样:“陈奶奶果然有孝心,这样的好事我哪能不许?”说着皇后叫声来人,宫女上前垂手侍立,皇后把这事交代了又道:“再从我这里拿一百两银子去,等以后陈夫人的义女出嫁,也当做妆奁。”

淑妃的诧异很快消失,接着就对金美人道:“恭喜美人了,服侍你的宫女,都得了这么大的福气,想必美人你,日后也会有好福气。”金美人原本是想为黄莺求做陈铭远的妾,谁知被曼娘轻轻避开,收了个妹妹,偏偏这比做陈铭远的妾要好许多,只得压下心中的翻腾对淑妃道:“多谢淑妃娘娘,既然娘娘都有了表示,那我也不能空手。”

听她已经失言,淑妃不由淡淡一笑,但见皇后也没什么表示,也就没说出口。皇后这才带着众人起身,行宫内美景处处,比外面凉快多了,曼娘却没有心情赏景,只是小心应对着,毕竟这宫里女人和后宅女人,是不一样的。

一路顺着走,快走到烟波亭,突然听到有孩子哭声,不等皇后发话,就有内侍顺着哭声寻去,掀起一丛柳枝,就见到几个孩子在那里,内里情形连皇后一时都忘了该做下一步指示。

几个人都眼熟,睐姐儿、阿颜、阿昭,地上还扔着几把花草,想是她们几个正在斗草玩,但和这美景不配的却是一个宫装女童抓住睐姐儿,手里正拿着一根钗去戳睐姐儿的脸,嘴里还道:“不许说我哥哥。”

阿颜和阿昭正在一边拉架,淑妃看的头晕目眩,下意识地就跪在皇后面前,皇后回神过来,忙命内侍宫女上前去把那宫装女童拉开,那女童被拉开犹自不服,踢打着内侍:“你们都给我放开,我要去见父皇,让父皇重重惩罚你们。”

“阿乐。”一直雍容华贵的皇后忍不住高声喝道,听到这喝声,女童这才停止挣扎,方才的凶神恶煞顿时不见,一张小脸立即就挂上泪:“母后,她们几个欺负我。”曼娘心疼女儿,只是皇后在旁,却不能上前安慰女儿,见阿昭阿颜胡乱给皇后行礼后就上前看睐姐儿的脸伤的怎样。

听到那女童这样说,阿昭已经忍不住了:“舅母,我们没有欺负乐妹妹,本来我们在这斗草斗的好好的,乐妹妹来了,也要斗草,谁知斗输了,她就满不高兴,指着睐妹妹要睐妹妹把发上的点翠钗拿过来做赔礼。睐妹妹不给,小声嘀咕了一句,她竟说赖妹妹辱骂表弟,要教训睐妹妹,扯下睐妹妹的点翠钗就拿钗去戳睐妹妹。”

阿昭口齿伶俐,几句话就把始末讲的清楚,那女童还在哭,她是淑妃所生,皇帝长女在三岁时夭折,她这位二皇女就得到无尽宠爱,从小又生的美丽,被人赞个不停。谁知睐姐儿回来后进过几次宫,连太后都说睐姐儿生的美貌远胜于她,她心中火气已经积聚久了。

今日恰遇到睐姐儿入宫,她到处寻睐姐儿,就为的要找个茬出了这口气。等见到睐姐儿头上戴的是周太后送的点翠钗,心里更为不满,见睐姐儿忤逆了自己的意思,索性就自己动手。此时听阿昭说出实话,哭的更加大声:“母后,是她们诬赖我,明明是她诬赖二哥。”

阿颜秉性温和也忍不住了:“皇嫂,方才的事我瞧的一清二楚,睐姐儿不过说,这钗是太后所赐不能给,并没有诬赖二侄儿,二侄女如此,未免也太有失皇家尊严。”淑妃在那跪的胆战心惊,听到自己女儿还在那颠倒黑白,额头上的汗都滴落到地上。

孰是孰非,皇后一眼就看到,把依旧哭闹的二公主交给宫女,上前抬起睐姐儿的小脸瞧了又瞧,那钗本软,二公主虽用尽了力气,也只在脸上花红一些,只有鼻子旁边斜斜地一条直到嘴边的划出点血。

皇后看着那些印子,脸色越来越糟糕,对淑妃道:“把你女儿带下去,这样的教养,我从没见过。”淑妃原本还真怕睐姐儿脸上破皮出血,毕竟女儿脸面要紧,等见到睐姐儿脸上只微微出了一点血,也不像是会留疤的样子才放心下来,听到皇后这话,忍不住要张口,可还是没张口。

二公主听到皇后要淑妃带自己下去,哭的更厉害:“母后,我并没有错,不过是无心。”皇后喝道:“住口,无心?无心你有两道印子从眼睛旁边过了,亏得有阿颜阿昭在旁边拉着,不然伤了客人,你让我怎么对你父皇交代?”

说着皇后就叫来人:“把二公主身边的奶娘宫女内侍,全都关起来,二公主这样霸道,怎么没人来回一声,真以为天塌下来,有陛下顶着吗?”跟二公主来的人已经跪了一地,听到皇后这个命令,吓的抖成一片,有个奶娘哭着道:“娘娘,并不是奴婢们不劝阻公主,只是公主哪里肯听?”

皇后冷哼一声,怎么会听,内侍宫女们早上来把跟二公主的人全都拉下去,二公主从没见过皇后发怒,而这怒火还是冲着自己来的,不由吓得瑟瑟发抖,偎依在淑妃怀里不知道说什么。皇后袖子一拂,淑妃已经明白求情是没有用的,只得带着二公主给皇后行礼后退下。

曼娘已拉过女儿,见女儿脸上纵横着那几条红印子,一颗心都纠着疼,当了皇后她们的面,又不能哭,只是握着女儿的手:“疼不疼?”睐姐儿摇头:“不疼,有阿昭和阿颜帮我,若不然,就,就…”

睐姐儿就之后就再没说出别的,皇后听到,越发明白是为什么,对睐姐儿柔声道:“你这破了皮,先回我宫里上药,这全鱼席也不能吃了,让她们去撤了,改成一般的席面。”

宫女闻声应是自去吩咐,睐姐儿不肯说,阿昭可不会不说,嘴已经撅起:“舅母,不是外甥女告状,是这种行径实在不该,要吵架也可以,哪有拿了钗就往人脸上动的?”

、208 太后

 当今天子恭敬嫡母钱太后,长宁公主是钱太后所出,爱屋及乌,阿昭在宫廷内也十分得宠,自不用那样小心谨慎。阿颜搂着睐姐儿的肩,见皇后看向自己,也点一点头。皇后飞快思索就对曼娘道:“今日之事,确是我的不是,本该叫宫女内侍们好生跟随才是。我既为二公主嫡母,也就先代她赔礼。”

皇后作势要行礼,曼娘哪里敢受,抢先跪下道:“小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会吵几句嘴,娘娘如此,岂不折杀妾等?”虽然嘴里这么说,曼娘心里对睐姐儿自然是心疼的,手依旧紧紧握住睐姐儿的手。